平凉市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
土木工程学院
1、实习目的、内容要求与方式
土木工程专业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对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和掌握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实习的主要目的
1)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内容和方法。
3)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
1.2 实习的内容要求
1.2.1 内业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人认识。配合外业主要有下列内业工作安排:
1)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及实测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2)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
3)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
4)按时完成实习日记,作好实习总结报告。
1.2.2 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地质路线观测
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能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
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曲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④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2)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
3)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
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
1.3 实习的方式
野外地质实习方式是:在实习区布置观察线路,观察线路上布置观察点,教学内容安排在观察点上进行。在每个观察点,先由教师简要介绍观察点的内容和要求,再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必要时可借助简单的地质仪器和工具,测量岩层产状、做素描图,信手剖面图等。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开展讨论,分析观察的结果,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讲解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诱导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上,时间和空间上等方面思考问题、活跃思维。
实习以组为单位进行。实习结束时,每人提交工程地质实习日记及报告。实习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学习态度,野外记录、提交的日记和报告书的质量,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能力,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等方面,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凡工程地质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可随下届学生补作。
2、实习地点与时间安排
2.1 地点
1)区内沉积岩、变质岩、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均有出露。
2)公路沿线及径河岸边的地质剖面露头明显。
3)有较典型的褶皱、断裂、不整合接触等地质构造现象。
4)有较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且有工程治理措施。
5)有典型的由泾河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和黄土地貌。
2.2 时间安排
工程地质实习时间外业总共为6个工作日,内业为1个工作日,外业具体安排如下:
长庆桥至罗汉洞线路 1天
鸭儿沟银洞官庄至干沟线路 1天
干沟至南窑峡线路 1天
崆峒山路线 1天
安国镇至六盘山线路 1天
综合整理、编录 1天
路途 1天
3、平凉地区工程地质概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平凉实习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及宁夏南部交界地区,其行政区划属甘肃省平凉市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兰(州)—西(安)公路贯穿本区,为本区交通干线。宝(鸡)—平(凉)—固(原)公路亦为主要公路,各县城及各乡间也道路畅通。
本区西部为六盘山脉,为中高山地形,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公路两侧及河谷露头较清楚。小关山至太统山一带,海拔一般在500—2500米之间,属中低山或低山丘陵地形,因黄土覆盖,仅在沟谷及采石场有露头分布。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郊崆峒镇,距平凉市15km。实习区东邻平凉市,西接宁复回族自治区的隆德县,北为镇原县,南连华亭和祟信县,总面积83.6km2。地理坐标:北纬35°27′08″~35°35′08″,东经l06°27′16″~l06°36′00″。崆峒山区地处六盘山东麓与陇东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在地貌成因上为缓慢褶曲和逆断层上升的断块山,由白垩纪底砾岩水平层与垂直节理经断层发育和剥蚀作用而成,属中等切割的中山。海拔高程1500~2234m,其中香山主峰2123.2m,太统山主峰2234m,相对高差500~750m,山势险峻,孤峰林立,岩壁陡直,峰恋迭障,气势雄伟。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凉爽多雷雨和冰雹;秋季多雨雾;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太阳辐射总量约129.24千卡/cm2,年平均气温约8.6℃。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5.1℃,7月为21.0℃,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年极端最低气温-25.4℃,无霜期178天。年平均降雨量511.2mm,多分布在6~10月,而其中7~9三个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增加,阴坡比阳坡降水量有所增加。区内冲沟发育,多峡谷,主要河流为泾河,发源于六盘山区,流域面积597km2。径河的一级支流后峡(胭脂川),源于六盘山的米缸山,汇水面积185.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598万m3。其它冲沟多为季节性间歇流水沟谷。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崆峒山植物保护较好。区内森林覆盖较高,覆盖率达62.6%。
1980年,在山南侧泾河的前峡口建成崆峒水库,坝高63.8m,长402m,库容2970万m3,水深33.1m,流域面积597km2,为甘肃省东部最大水库。1983年,崆峒山被列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范围30km2,游览区面积14km2。
3.2 区域地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