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演变
中国美术教育史
书法艺术教育初步 秦汉及魏晋官私工匠技艺教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 美术教育基本形态初步建立 魏晋官私书法教育 东晋南朝士族书法品格教育 “师资传授南北时代”与《摹拓妙法》 佛教美术传入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 隋唐美术教育制度化及粉本师授
学校书法教育体制的完备 书、画、百工直官美术教育机制 “外师造化”与画工粉本师授 画行的出现及行会教育机制
第二章 秦汉书画分立下的美术教育
图形状物的绘画技艺学习要求
《易》系辞上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 洛出书, Nhomakorabea人则之。”
汉代黄门画工、尚方画工设置
《汉书》霍光传曰:“上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以赐光”。 “毛延寿画人,老少美恶,皆得其真。陈敞、刘白、龚宽并工牛马,但 人物不及延寿。阳望、樊育亦善画,尤善布色。”
第五章 五代两宋以画院、画学 为主的官方美术教育 翰林图画院与国子监画学制度 画院教育 画学教育 宋代官工教育与《营造法式》
第六章 宋元文人画教育
“气韵非师”与文人修养 评品精高、学有法度 山水画诀 竹谱梅谱
第七章 明代美术教育的全面拓展
元、明内廷美术机构及教育机制 宗派和地域画派师承 多方面的手工工艺美术教育 印刷术与版刻画谱的兴盛
第八章 清代美术教育嬗变
画院处、如意馆美术教育及西洋画法传授 文人绘画教育漫衍与流变 《芥子园画传》 人物画谱与民间年画画诀传授
中国美术教育史
一、近现代部分
第一章、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与 新中国成立前的变迁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学校美术教育 清末的学校美术教育 民国初期的学校美术教育 五四至抗战前的学校美术教育 革命根据地的美术教育 抗战至新中国成立的学校美术教育 解放区的美术教育
美术学中的中国美术发展史
美术学中的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国美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石器绘画到现代的油画、水墨画等多种形式,中国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探讨中国美术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艺术的发展古代艺术是中国美术学发展的起点。
早在距今几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独具特色的石器绘画。
这些石器绘画以简洁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表现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青铜器上的纹饰和图案,不仅具有装饰的功能,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古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壁画和绢画上。
壁画是古代人们在墓葬和宫殿等地绘制的,以描绘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为主。
绢画则是以绢布为载体的绘画作品,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
这些作品以线条简练、色彩淡雅、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传统绘画的繁荣与衰落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繁荣时期。
北宋时期,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如李唐、范宽、郭熙等。
他们的作品以写意山水和花鸟为主,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意境的营造。
宋代的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绘画逐渐衰落。
元代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带来了外来文化,绘画艺术开始受到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如蒙元画派。
明代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一些西方绘画的影响,如线条的使用和透视的运用。
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绘画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魅力。
三、近现代美术的崛起近现代美术的崛起标志着中国美术学的新阶段。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论,开启了绘画艺术的现代化进程。
这一时期的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通过学习西方绘画的技法,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20世纪初,中国美术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如水墨画、油画等。
水墨画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为基础,注重形式的变化和意境的营造。
3.1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1
韩国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论
二、20世纪创造主义美术教育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论
美术教育观念转变的起因
从19世纪后半叶起,美术教育观念开始发生根本的 改变。原因:
一,当时科学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开始取代唯心主义的 哲学思想,而哲学思想的转变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促使心理学研究得到了新的发展, 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从而对美术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到了中学,模型画教学中导入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 并让学生了解构图的规律。 模型画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论
19世纪末亚洲的图画教学
19世纪末,亚洲各国的图画教学与同时期的欧美 各国的图画教学相似,美术教学大都以图画教学为 中心。但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亚洲各国的图画 教学中加入了本国传统绘画的内容。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论
创造主义美术教育
进入20世纪中期,在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美术研 究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思想开始发生很大的变 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齐泽 克、英国的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 恩菲德。他们继承了法国哲学家让·雅各·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自然主 义教育观和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论
1.维也纳的儿童美术教室
齐 泽 克
• 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 突破临摹的局限,也避免写生、透视法的传 授,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儿童自发探求造型 表现的方法。 • 他的教学方法是以自由联想与童话故事刺激 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论
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历史和趋势(吴帆)
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历史和趋势会同县广坪中学吴帆一、1949年到1976年,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1、1949年-1965年1949年10年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8月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即《小学图画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儿童学习绘画、爱好美术的兴趣,逐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发表力和创造力”。
1956年5月中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在大纲中提出:“图画是小学进行美育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之一”。
这段时间,新中国是发展初期,中小学懂美术的老师非常少,美术课称“图画”课,老师教的只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或者是在老师布置作业下,学生自己画图。
这时学生画的是红旗,五角星等简单的绘画图形,当然有美术老师的学生画得不错,主要是城里的学生。
美术教育在爱好美术的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审美能力和进行美育方面功能不大,因为国家处于贫困期间,无法向美育方面发展。
五、六十年代的图画本五、六十年代的图画书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图画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图画2、1966年-1976年1966年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这个期间,学生没有什么学习时间,只有劳动和宣传,美术用到文化大革命宣传方面,劳动也是为文化大革命服务的。
这个时期,没有文化考试,有读大学的学生,但能上大学的是文革时代的红色种子,在运动中表现出色的文化大革命成员或者后代。
这个期间的美术画只是用来做文化大革命宣传工作的。
文革期间的学生美术画和作业本二、1977年到现在美术教育1976年10月毛泽东逝世,1977年11月,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有文化的年经人步入考场参加高考,学校也进入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中。
中国的美术发展历程
中国的美术发展历程中国美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以出土的陶器为代表。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独特的陶器制作技术,这些陶器既具有实用价值,又融入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美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古代的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古代美术作品,如商代的“司母戊鼎”、周代的“大盂鼎”和战国时期的“楚墓木书”。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艺术水平,也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和繁荣,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帝王崇尚豪华和奢侈,宫廷建筑和雕塑艺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和东汉时期的“巨屏图”。
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艺术的雄伟和壮丽。
隋唐时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艺术和文化也达到了巅峰。
曹、杜、李、白等一大批文人墨客以其杰出的才华和豪放的风格在文学界崭露头角,绘画艺术也随之兴盛。
当时最重要的画派是“唐画”,代表作品有吴道子的《宣室志》和韩干的《暗香浮动》。
宋代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此时中国画艺术从传统的仕女画转向了山水画。
南宋时期的颜真卿是当时最重要的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
北宋时期的李公麟、范宽等都是优秀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都为中国后来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至元时期的元代是中国美术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当时的绘画以花鸟画为主,以马远、赵孟、黄公望等为代表的南宗画派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画派。
这些画家在表现自然景物和意境上有独到之处,成为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突破。
明清时期的中国美术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的著名画家文征明以他的写意画艺术在艺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清代的石涛和郎世宁等画家在山水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们的作品为中国后来的山水画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中国美术界开始接触西方绘画艺术,学习西方绘画的技巧和风格。
美术发展历程
第一节美术的起源1.北京猿人的石器的意义?答: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周口店的猿人。
从他们粗糙的石器工具加工上,可以看出他们为适应不同的用途而把石器加工(打制)成不同的类型。
从那种尖器、砍砸器和刮削器上,已能明显看出在使用要求下的造型意识了,那么这种有意识的对石器工具进行加工,就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美术活动了。
2.丁村人的石器?答:大约二十多万年以前的丁村人的石器,类型更多样,区别也更明显,用以砍伐的斧状石器手握部分特意加工,以便于把握。
尖状器的边缘部分加工的相当平齐。
在造型上出现了对称与均衡的感觉。
他们在造型技术和对造型样式的认识上也有显著的进步。
3.山顶洞人的装饰意义?答:大约生活两三万年以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他们的石器发现不多,但从他们的各种装饰品上,都可以推知他们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有:截成小段的鸟骨,磨光之后,再刻上一些线纹,顶部磨出小孔的海贝壳,在根部磨出孔眼的兽类牙齿。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装饰品,类似相连的美术装饰品,他们把不同形状的石材打制同一类的小石珠。
又把同一类型的小石珠个体串连在一起。
并用赤铁矿染上色彩。
这证明他们对形式美的若干规律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4.山顶洞人装饰目的?答:当然不仅是用以增加自身的美观。
引起人们的好感。
有利于氏族之间的感情联系。
甚至认为是可以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这一事实,说明了人类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美的观念。
这种具有一定含义的装饰品,可以说是最早的美术萌芽。
第二节彩陶的美术装饰1.半坡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约(六千年左右)。
2.考古学上根据彩陶的A出土地点B造型特点C图案内容风格等分成不同类型D时间3.半坡型彩陶以圆底或平底盆较多,彩绘多用黑色,制型风格朴实厚重。
代表作品有A人面鱼纹盆B鱼纹盆C鹿纹盆D蛙纹盆1.举例说彩陶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答: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标志。
①陶器的发明与农耕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美术教育发展史
美术教育发展史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美术教育的发展史呀!哎呀呀,这美术教育的历史可真是够长的啦!你想啊,老早老早以前,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啦。
就比如说在山洞里画画,画那些打猎呀、跳舞呀之类的场景,那就是最原始的美术创作呀!这其实也算是美术教育的一种雏形吧,虽然那时候可能没有专门的老师来教,但大家就是通过互相看、互相学,慢慢地就把这种对美的表达传承下来了。
后来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有了专门教画画的人啦。
像古代那些画家,他们带徒弟,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这也是一种美术教育呀。
不过那时候能学画画的人可不多,一般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学呢。
再到后来,学校也开始重视美术教育啦。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就有美术课呢。
虽然一周可能就那么一两节,但也挺让人开心的呀。
那时候老师会教我们画简笔画呀、水彩画呀什么的,大家都可感兴趣啦。
到了现代社会呀,美术教育就更重要啦!现在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小孩从小就开始学画画、学书法什么的。
而且呀,现在的美术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啦。
不光有在学校里学的,还有各种美术培训班呀、艺术夏令营呀等等。
你看现在那些学美术的孩子多幸福呀,有那么多好的资源可以用。
而且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可重要啦,它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呀、创造力呀、审美能力呀等等。
我就觉得呀,一个懂美术的人,他看世界的眼光都不一样呢。
而且现在美术教育可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啦,大人也可以学呀!很多成年人也会去学画画呀、学手工呀什么的,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呢,美术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美的不断追求和传承的历史呀!从最开始的原始表达,到后来的逐渐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一直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前进呢。
我相信呀,未来的美术教育肯定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和好处呢!咱就一起期待着吧!哈哈!。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胡知凡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转化。
1867年(同治六年)福建创办了船政学堂。
虽然,船政学堂是专门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的学校,但在学校的课程中已开设了一画法”科目,这是中国新式学堂里最早开设的“绘画课”。
随后,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格致书院、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等同类学校的课程中都没有“图绘”“图画学”“制图”等科目。
但是,当时的绘画保与现在的美术课不同,实际上是“几何作图”课。
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第一次肯定了图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其目的是“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养成好勤耐劳”“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
培养学生毕业后“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因此,当时的图画和手工课的重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用专门技术之人才,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
这是“西学为用”的原则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标志着国家政治体制由两千年封建帝制向新兴民主共和体制的转变。
同年9月3日,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公布,史称“壬子学制”。
与清末“癸卯学制”中的图画和手工课相比,民国初期的中小学图画和手工课除了“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以及“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外,已经提出培养学生“养其美感”“涵养美感”的审美能力。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在民国初期的学校教育中已开始得到重视。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这时期,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股学习西方教育的热潮。
1923年6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颁发了《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其中小学的“图画”课改为“形象艺术”课。
而初中美术仍称“图画”课。
与民国初年1912年颁布的图画和手工课的规定相比,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纲要的学习领域开始拓宽,其中包括欣赏、制作、研究等三个领域。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一、清末期美术教育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也重创了中国人保守的思想。
当人们从民族落后的反醒中寻求解答时,人们开始重视经世致用,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
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
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
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
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
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
“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
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
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
自此,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
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通州师范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
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开始附设“土山弯画馆”。
画馆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为天主教培养宗教画人才。
学生是中国的天主教徒,教师是法国传教士。
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
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单元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讲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源起一、美术与美术教育的源起美术教育依存着两个概念:美术与教育。
美术为美术教育提供基本内容这点毋庸置疑。
在我们追溯美术教育的历史流变时,首先对于美术的理解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得过于泛滥了,但是作为一个历来被当作没有充分特征的开放性的概念,美术(或说艺术)的属性应该是延展的,探索性的,而且永远不会静止,因而期待那些无法预见的全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是始终有可能的;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艺术概念从过去到未来始终保持着它的无限可延展性以及包容性——包容那些过去认为不是而现在完全认可的艺术特性;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艺术形态予以展望,在其基础上的美术教育皆然。
那些无论在生产生活,还是巫术信仰、交流传播中的器具,在被制作时最初的目的可能需要它有着具体的用途,但后来渐渐与审美结合起来,就有了相对独立的以审美为目的的美术形式了,如史前的彩陶文化,据考古学家认为,彩陶不同于用于炊煮与装水的陶器,其精心绘制的纹饰决定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某种特殊用途的,或祭祀或观赏,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产生了大量精美的刻纹玉器、陶器,除了作为礼器以及实用的功能外,它们在后来也成为了可供欣赏与珍藏的艺术品。
在民间印染品与编织物等制作中,一方面因着实用的目的,一方面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将审美需求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流传下来。
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将在当时作为实用品与制作实用品的行业列到我们现在的美术与美术教育研究中来的原因所在,一方面由此可言,艺术的概念确乎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更新的,这同时也决定了美术教育的研究范围也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更新的;另一方面,可知美术教育的源起是这样: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人们需要将自己的经验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的横向传播,也需要从一代到另一代的纵向传播,传播以口传、示范、实践等方式进行的,这就形成了美术教育。
①没有美术教育,美术的进步当然无从谈起。
美术教育发展史
美术教育发展史一、清末期美术教育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也重创了中国人保守的思想。
当人们从民族落后的反醒中寻求解答时,人们开始重视经世致用,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
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
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
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
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
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
“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
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
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
自此,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
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通州师范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
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开始附设“土山弯画馆”。
画馆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为天主教培养宗教画人才。
学生是中国的天主教徒,教师是法国传教士。
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转化。
1867年(同治六年)福建创办了船政学堂。
虽然,船政学堂是专门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的学校,但在学校的课程中已开设了一画法”科目,这是中国新式学堂里最早开设的“绘画课”。
随后,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格致书院、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等同类学校的课程中都没有“图绘”“图画学”“制图”等科目。
但是,当时的绘画保与现在的美术课不同,实际上是“几何作图”课。
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第一次肯定了图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其目的是“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养成好勤耐劳”“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
培养学生毕业后“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因此,当时的图画和手工课的重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用专门技术之人才,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
这是“西学为用”的原则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标志着国家政治体制由两千年封建帝制向新兴民主共和体制的转变。
同年9月3日,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公布,史称“壬子学制”。
与清末“癸卯学制”中的图画和手工课相比,民国初期的中小学图画和手工课除了“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以及“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外,已经提出培养学生“养其美感”“涵养美感”的审美能力。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在民国初期的学校教育中已开始得到重视。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这时期,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股学习西方教育的热潮。
1923年6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颁发了《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其中小学的“图画”课改为“形象艺术”课。
而初中美术仍称“图画”课。
与民国初年1912年颁布的图画和手工课的规定相比,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纲要的学习领域开始拓宽,其中包括欣赏、制作、研究等三个领域。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三)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 同层次的要求。
3、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1)我国早期的美术教育方式:师傅带徒弟
(2)鸦片战争后,康有为等教育家提倡学校情感教育 和美育。
(3)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三章美学前术儿童教美术教育育 的目的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1)满足对于工作的自然需求 (2)培养操作习惯,增进工作技能,锻炼感觉能 力 (3)训练关于群体的活动力 (4)发展智力 5、1952年,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P50 6、1981年,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7、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分别是?P51
• 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造活动,启发学前儿童 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情感,培养 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一、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
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丰富而敏锐的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 早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总规定,它是教育实 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2、原始社会的教育目的→奴隶社会教育目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封建社 会教育目的→文艺复兴教育目的
美术教育学的形成及演变
美术教育学的形成及演变(一)美术教育学形成的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认为,敦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需要。
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文化科学知识也相对贫乏,因此,教育的内容往往是综合性的,而且这种综合性是以一种低水平的面貌呈现的。
教育的基本内容由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常识糅杂而成,独立的学科知识尚未出现。
有鉴于此,严格意义的学科教育在原始社会还不可能出现。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持续发展,文字开始产生,文化科学知识也日益丰富。
人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全部知识不加分别地传授给所有的人。
文化知识的分化,也即学科化倾向的日趋明显.导致了学科的产生,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导致了学科教育的出现。
可见,学科的独立是学科教育产生的必然前提。
学科的形成经历过漫长的过程。
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了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
教学内容由德、行、艺、仪4个方面构成,面学科教育则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6个基本学科,由此开启了我国学科教育的源流。
到了封建社会,我国的教育内容除了儒家经典外,进一步涉及到科学与艺术,如唐代就包括算学、天文、医学、律学等,宋代则设有律学、箅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鸦片战争以后,置于西方科学文化的传人,我国学科教育更趋丰富。
譬如,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学堂的必修科目包括:修身、讲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博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和生理卫生)、理化(物理、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
辛亥革命以后至今,我国学科教育的内容仍以综合、式不断变化与调整,新学科逐步得到补充,总的趋势是向合理和科学方面发展、变化。
在国外,最早的学科起源可溯自古埃及:天文学、算术与几何学科产生于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以及土地的测量与计算的需要。
然而,西方奴隶社会学科教育的真正源流,则应从古希腊算起,柏拉图根据“锻炼身体”与“陶冶心灵”的不同原则,将学科区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类,当时的学科就包括游戏、音乐、舞蹈、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演变
尽管如此,从历史的大方面看,这类 “百工”不曾受到真正的重视。
事实上他们地位十分卑下,不仅得不到 官方的青睐,而且还受到一些文人画家 的鄙夷。
讨论:为什么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会 出现重“艺”轻“技”的现象?
中国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 较注重个体内心世界的修炼,以求通过 个体身心的平衡和稳定,达到人与人的 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平衡, 而对物质世界则较少地进行分析性的研 究和探索。因此,对物质性较强的工艺 类美术类型的轻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 事。
二、中国近代美术教育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
新式学堂开设图画课
专业美术院校
近代美术教育诞生的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后,中国科学与实业的发 展,催生了以图画教育为特征的美术教 育出现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
1.一些新式学堂开设图画课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 设船政学堂, 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 天文学、地质学之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 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两部: 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 “画图生”。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1912 年11月由刘海粟等创办、初名上海美术院。 1915年改名上海图画美术院。1916年称上 海图画美术学校。192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 学校。
设有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 科、雕塑科、高级师范科和初级师范科。 1952年全国艺术院校院系调整后,并入华 东艺术专科学校。
博雅教育之一:鸿都门学
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公元178)二月。因校址设 在今河南洛阳郊区的鸿都门而得名,被认为中国最早的 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鸿都门学的学生由州、郡择优选送,大 多为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不以儒 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辞赋、小 说、尺牍、字画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成 绩优异者,可获高官厚禄,甚至封侯赐 爵。因此,鸿都门学极一时之盛,学生 多时可达千人。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一、清末期美术教育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也重创了中国人保守的思想。
当人们从民族落后的反醒中寻求解答时,人们开始重视经世致用,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
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
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
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
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
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
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
“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
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
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
自此,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
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通州师范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
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开始附设“土山弯画馆”。
画馆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为天主教培养宗教画人才。
学生是中国的天主教徒,教师是法国传教士。
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
中国学校美术教育
第一章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变迁一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1、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
2、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从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徒弟的方式进行。
3、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
4、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发亮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二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美术教育清末的学校美术教育(1)京师同文馆标志模仿西洋式学校教育的开端。
课程设置了“画法”科目,是中国新式学堂开设最早的“绘画课”。
(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全盘模仿日本。
在高等小学和中学堂的课程中设图画课。
(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初小图画课教学目的:“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手工课教学目的:“练习手眼,使能制作简易之物品,以养成好勤耐劳之习”高等小学图画课教学目的:“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练成可应实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手工课教学目的:“能制作简易之物品,养成其用心思耐劳烦之习”中等学堂图画教学目的“习画者,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4)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近代最早的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以教育、图画、手工为主课,音乐、文化为副科。
图画包括:中西绘画及几何、投影手工包括:细工、黏土细工、石膏、竹、木等工艺美术民国初期的学校美术教育《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手工课的要旨:使儿童制作简易物品,养成勤劳之习惯时间:4个学年每周均为1课时内容:简易细工图画课的要旨:使儿童观察物体,具摹写之技能,兼以养其美感学习时间:第2、3学年每周1学时;第4学年每周为2课时,女生为1课时。
内容:单形、简单形体。
《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图画课——要旨:祥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练习意匠,涵养美感1-3学年,每周1课时;第4学年,每周2课时学习内容:自在画、用器画自在画以写生画为主,并授临画之法用器画授以几何画图画课:要旨:练习技能,使制简易物品,养成工作制兴趣、勤劳制习惯4个学年均为1课时学习内容:以天然物之模造及简易日用器具、各种细工,并示以材料之性质及工具之保存“五四”时期至抗战前的美术教育《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1923)美术教育目的:启发儿童艺术的本性,增进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陶冶美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并涵养感情,引起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形式
宋徽宗赵佶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 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 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此外,还有 说文(篆书和音训)、尔雅、方言、释名等学习科目。 可见,当时的画学不仅重视绘画技法的学习,而且注 意全面提高学养。
《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 《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词典,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社会对“匠人”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少数极为开明的朝代,才有以官办 形式进行工艺教育的,如唐朝的少监府,聘用社会上技艺 超群的师傅传授徒弟。 训练时间因各种技艺的难易程度而异,如精细雕刻镂花学 时为4年;制造车轿、乐器学时为3年;制作大刀长矛为2 年;制箭、漆工为1年,做礼帽头巾为9个月。 学徒制造的器物上需刻上姓名,以备考核。
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 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
宋朝沿袭了西蜀的画院制度,并加以发展, 成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广招天下画师,《朝 元仙杖图》的作者武宗元、《清明上河图》的 作者张择端皆为画院画家。
徐悲鸿认为,中国艺术之所以在那个时代式微,就是因为和生活、现 实疏远,所以他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他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内涵充 实中国艺术。到了1949年后,他和社会主张的革命现实主义一道, 形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流,一再受到当局政府高度重视。 林风眠的作品大量引入西画的块面和色彩,用后印象派和野兽派 对物象的“单纯化”手法取代了中国画写意在笔墨的程式,扩大 了中国画材料与工具的表现,在画面背后散出东方文化的哲思。
1.一些新式学堂开设图画课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 学堂, 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 质学之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 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 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创办) 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创办) 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创办)
二、古代美术教育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
博雅教育
上层社会或文化人
绘画、书法 ,娱乐 遣兴、抒情展意,提 升品味、陶冶性情, 诗书琴棋、山川自 然 。
实用教育
下层社会或艺匠
竹工、漆工、石雕、 石窟,画、塑、铸、 剪、刻、雕、漆、烫、 磨、贴,精雕细镂。
(一)、以博雅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1、鸿都门学
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公元178)二月。因校址设在 今河南洛阳郊区的鸿都门而得名,被认为中国最早的专 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画家,艺 术教育家
林风眠的这幅画最 重要的特色是突破 “山水画”的陈腔 滥调,完全是他的 人格精神,他个人 情怀的表现画家以 纯墨罩淡色表现, 吸收了西画中光线、 体块、结构等因素, 展现了一种宁静、 和谐、萧瑟的情境。
山 水 彩墨 纸本 1960年作
林风眠 从作品内 容上看有 一种悲凉、 孤寂、空 旷、抒情 的风格; 从形式上 看一是正 方构图, 二是无标 题
博雅教育和实用教育者这两种美术教育构 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传统,一直延续和影响到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需 求的增加,这种扬此抑彼的教育方式也得以改 观。
三、近代美术教育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
新式学堂开设图画课
专业美术院校
(一)近代美术教育的诞生于发展
近代美术教育诞生的主要原因: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 国主义重创了中国人的保守思想,使人们从民族落后 中觉醒过来,开始重视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 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 美术人才。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 生。
在美术形式的创造过程中,人们需要 将自己的经验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 群体地横向传播,也需要从一代到另一 代的纵向传播,传播总是以口传、示范、 实践等方式进行的,这就形成了美术教 育。
历史上美术教育的形态:
非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口传心授) 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学校教育) 准形式化的美术教育(学徒式教育)
林风眠的艺术理念
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 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 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 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 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 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培 养出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赵 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林风眠(1900年11-1991年8月)
2、宋代画院
由朝廷设立的皇家画院。五代时 期的西蜀(公元891—965)和南唐(公 元937—975)即已开始设立画院。画 院由国家开办和管理,将全国的优秀 画家聚集起来,为皇室服务,描绘帝 王和贵族的生活,记载国家重大的活 动。画院画家穿戴官服,享受国家的 “俸值”。
黄荃《写生珍禽图》 供职西蜀画院,继承唐代花鸟画,
马尾绘事院 新貌(福州)
清末 枪械样图
江南水师学堂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我国最早的高等师范 美术教育系科
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 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
学科以图画(西洋画、中国画、图案等)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图 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 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刘海粟的艺术理念
(1).对美术的推崇:美术 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 雕塑和实用美术,还应该包 括工艺音乐和美术教育。 (2).艺术的民众化:要将 艺术普及到社会,人人生活 艺术化。 (3).艺术的创新与表现: 反对模仿和盲从。 刘海粟(1896-1994年)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 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三章 美术教育的演进
学习目的: 1.了解中外美术教育的演进过程 2.知道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特征 3.认识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4.懂得美术教育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美术教育的演进 西方美术教育的演进 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 认识美术教育演进的规律
第一节 中国美术教育的演进
尽管如此,从历史的大方面看,这类 “百工”不曾受到真正的重视。 事实上他们地位十分卑下,不仅得不到 官方的青睐,而且还受到一些文人画家 的鄙夷。
(唐)张彦远:工匠之画,画格不高。
讨论:为什么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会 出现重“艺”轻“技”的现象?
中国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比较注重 个体内心世界的修炼,以求通过个体身心的平 衡和稳定,达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 关系的和谐平衡,而对物质世界则较少地进行 分析性的研究和探索。因此,对物质性较强的 工艺类美术类型的轻视,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徐悲鸿的艺术理念
徐悲鸿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 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 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 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 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 内涵。
徐悲鸿(1895-1953年)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林风眠和徐悲鸿的“改革”
2.专业美术教育诞生
民国初期的美术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养其美 感”、“涵养美感”的审美能力。可见,美术教育中 的审美功能在民国初期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得到了重视。 在蔡元培先生等人的倡导下,美术教育思想已由过分 的看重“技”向“艺”的方向倾斜。应工商业发展的 需要,私立美术学校蓬勃发展。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
人类最初的创造活动的目的是实用, 如生产生活、巫术信仰、交流传播等活 动的创造活动,并逐渐与审美结合在一 起。人类创造的物质实体(工具、雕刻、 建筑等)和图形符号,就是最初的美术。
中国文字的历史演变
实用功能与精神表达逐渐脱离开 来,以至出现了相对独立的以精神表 达为目的的美术形式。
现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由蔡元培倡导,1928年3 月在杭州成立,林凤眠为首 任校长。初名国立西湖艺术 院,后改称国立杭州艺术专 科学校。 学校宗旨为“介绍西洋 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合 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腾固、吕凤子、陈之佛、 潘天寿曾先后任校长。1950 年改成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 院,后为浙江美术学院,现 为中国美术学院。
《吴道子画嘉陵江山水图》(纸本册页 水墨淡设色 34×42cm)
南唐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二)、以实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重“技“的美术具有实用性和物质性的特征, 主要由社会上属于匠的那一类人承担。 重“技”的美术教育技艺特色浓郁,画、塑、 铸、剪、刻、雕、漆、烫、磨、贴无所不包。
教学方法
重“技”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严格的师徒传授制 来完成的,师承性极强,呈严密的封闭状态。 利用口诀教学: “若要笑,眉弯嘴翘。若要哭,眉锁额蹙…” “红间黄,秋叶坠。红间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 死。粉笼黄,胜增光。”
一、美术教育的诞生 二、古代美术教育 二、近代美术教育 四、现代美术教育(1949年以后)
一、美术教育的诞生
记事达意类型太阳符号图形
原始先民把与人类的生存,植物的 生长息息相连的太阳,直观单纯地记录 下来,起到记事或纪念的作用。
神秘象征类型
信仰祭祀类型
原始先民把天体及其中的太阳奉 为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岩画中的太 阳符号图形被幻化得千姿百态,奇形 怪状,成为表达理想信仰和神灵顶礼 膜拜的图腾或偶像。
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 “癸卯学制”,中小学教育中“图画手工课”进入小 学课堂,定为“随意科目”。“癸卯学制”是我国经 法令公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 体系。它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 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