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云朵棉花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幼儿认识云朵和棉花糖的外形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云朵棉花糖,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
二、教学活动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认识云朵和棉花糖的外形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云朵图片、棉花糖图片、画纸、彩笔、棉花糖模具、糖果等。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每个孩子一张画纸、一支彩笔。
四、教学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云朵和棉花糖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一个关于云朵棉花糖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云朵棉花糖。
4. 小组合作:幼儿分组,每组用棉花糖模具制作一个云朵棉花糖。
五、教学活动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幼儿在语言表达、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是否有明显提升?2. 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否得到培养?3. 教学活动是否激发了幼儿对语言艺术的兴趣,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5. 如何将本次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幼儿在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六、教学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云朵和棉花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讲述故事和创意绘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4. 提升幼儿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
七、教学活动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讲述故事和创意绘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可爱的中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对中国地图的认知能力,学会使用地图查找相关信息。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河流等。
2. 中国历史和文化:四大发明、传统文化、著名历史人物等。
3. 中国地图的使用:学会阅读地图、查找地理位置、了解行政区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地理特点、历史和文化。
2. 难点:中国地图的阅读和查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互动法: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使用地图。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中国地图、历史和文化图片等。
2. 地图资料:中国地图、省份地图等。
3. 教学视频:关于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视频资料。
4. 小组讨论:准备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 学生分享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中国地图的阅读方法。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布置讨论话题: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
2. 收集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近代史、现代史重要事件。
2. 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成就。
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历史重要事件、文化成就。
2. 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案的重难点
教案的重难点教案的重难点教案的重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难点和重要内容。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一、教案的重点教案的重点是指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和突出的内容。
在撰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重点,将重点内容与其他内容区分开来,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
2. 教学重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选择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3. 教学重点的组织:教师应该合理组织教学重点,使其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运用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
二、教案的难点教案的难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应该针对难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1. 难点的分析: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学生容易出现困惑和错误的地方。
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等,找出教学难点。
2. 难点的解决:教师应该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内容。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引导性提问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难点的巩固: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难点的巩固和复习。
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案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难点和重要内容。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五年级音乐教案《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台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2. 学会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与歌词。
2. 台湾音乐的特点及与大陆音乐的差异。
3.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及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歌词和旋律,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及情感表达。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外婆的澎湖湾》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感。
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意义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歌词和旋律。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个别指导。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歌曲的感受,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7.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分析其他台湾歌曲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课堂互动、讨论和练习。
3. 评估学生对台湾音乐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台湾其他著名歌手和歌曲,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台湾音乐作品欣赏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3. 结合音乐课程,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把握,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品质》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体会其深刻的寓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家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同理心。
(2)认识社会现实,提高对人生、人性的认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2)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3)欣赏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象征手法的运用。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基本情节。
(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梳理故事脉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象征手法解读:(1)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象征元素。
(2)分析象征手法的寓意及作用。
5. 比较阅读:(1)选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2)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挣扎。
(3)理解小说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2. 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重难点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重难点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重难点《垂直与平行》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中有不少教学的重点难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课件】这是谁呀?(直线)他是一条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它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这节课,我们继续与直线交朋友,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板书: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平放在桌面上,摸一摸,把这张白纸看成是一个平面,然后,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
如果再在这个平面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什么样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画在白纸上。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第二种就在下一张纸上画。
你想到几种就画几种,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将你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你所在小组的伙伴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想法最多?并选出几张有代表性的、不同的作品。
(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二)进行分类。
1、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了这么多种情况。
《香甜的水果》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香甜的水果》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果的绘画技巧,能够用色彩鲜艳的画笔表现水果的香甜可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对水果绘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水果的种类、特征和色彩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水果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果画。
难点:如何表现水果的香甜可口,以及如何处理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果图片、绘画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种类、特征和色彩变化。
2. 讲解:教师讲解水果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水果的过程,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方法。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独立完成一幅水果画。
5. 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6. 拓展: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更多香甜可口的水果画。
8. 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一幅水果画,下节课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色彩鲜艳、构图合理的水果画。
2.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水果的种类、特征和色彩变化。
3. 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示范绘画水果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绘画技巧。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如剪纸、手工等,创作出更多有趣的水果作品。
2. 组织学生进行水果绘画比赛,展示学生的绘画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作品,增进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支持。
《续编童话》作文教学设计
《续编童话》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续编童话》。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已给的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完整、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续编童话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发挥想象,创造一个富有童趣的童话世界。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乐于创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通过续编童话,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童话故事情节编写得富有创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将已有的童话故事情节进行拓展,编写出具有个性的童话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童话故事,分析童话的特点,讲解如何续编童话。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续编童话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创意和写作手法。
4. 实践练习:教师给出一个童话情节,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5. 互动交流: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话特点想象丰富人物可爱情节有趣2. 续编童话方法发挥想象创意编写关爱他人珍惜友情七、作业设计情节:有一天,小兔子在森林里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
小兔子决定照顾小鸟,它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2. 作业答案:小兔子精心照顾小鸟,小鸟渐渐康复。
它们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在森林里探险、玩耍。
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只狡猾的狐狸。
小兔子和小鸟机智地合作,成功地将狐狸骗走。
从此,它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永远在一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在实践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发挥想象,编写出富有创意的童话故事。
但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小学美术《方方的物》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美术《方方的物》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方形,寻找、观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导学生运用画画、剪剪、贴贴、撕撕玩玩等多种手法来表现方形物,同时能表现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细节。
3.体验方形给人的感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寻找、观察和表现方形物,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难点:在方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大胆想象,添加有趣的细节让画面更生动、更完整。
三、教重、难点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学生准备:彩笔、彩纸、剪刀、糨糊。
五、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参与游戏:请两组学生分别帮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组学生快。
通过游戏,学生们发现小皮球难放稳,而箱子一下就放稳。
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稳定、对称的美感。
2.揭示课题:方方的物。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观察、表现方形物。
、新授1、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宽创作的思路:你能回忆出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方方的呢?老师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请学生们欣赏生活中的方形物。
方形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分组进行比赛:在相同的时间中哪一组学生绘画的方形物最多,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最后评出哪组数量最多;哪组刻画最细致?哪组纪律最好。
2、指导学生表现方形物,并刻画出细节。
出示两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请学生们选择哪幅完整?出示多幅学生作品,着重让学生们观察方形物的细节表现。
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方形物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方形物呢?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作业展评:大家欣赏作品。
互相评论:有哪些独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谁的画面最完整?对优秀作品给以奖励:小星星、小旗等。
课后拓展:搜集各种方形物的图片供大家交流,学习。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哪些重点与难点?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哪些重点与难点?房涛,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高中阶段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时代。
而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经历了四个时代。
2000年之前,是“双基”目标时代;2001到2011年是第一个“三维”目标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课标针对2001到2011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订,2011年,重新颁布了各个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深化了“三维”目标,进入“三维目标深化”时代;2022年颁布聊聊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义务教育新课标,这版课标也将影响未来十年的教学改革。
既然目标在变,课堂教学设计显然也需要变。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
那我们怎样通过对课堂的顶层设计,更好地落地“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答案便是大单元教学。
1、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愿景与思路对于大单元教学,我从设计理念、设计愿景、设计思路上,分别简短地和大家进行分享。
在大单元设计理念上,我们要聚焦核心素养,以学习为中心,运用系统思维,指向概念性理解,建构有联系的意义课程生活。
课程生活前面加了“意义”这个词,有意义的课程和没有意义的课程是不一样的。
在大单元设计愿景上,要有清晰的目标达成线索;有逻辑分明的核心任务设计及层次递进的子任务规划;基于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可以看见如何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室意义课程生活。
在大单元设计思路上,要在课标分解、教材驾驭、学情读懂的基础上,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
之所以倡导大主题、大概念,是因为要从关注学科的碎片、零散知识,走向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进而,续写大单元目标。
我们至少要通过三到四个策略进行针对目标的学习。
一是层级分解法,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大单元目标。
课标只规定了学段目标,没有对学期目标及大单元目标进行分解,我们只能借助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目标进行研究、分解。
二是复制比较法,将所教版本教材的教参中的单元目标与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参目标对比后,续写适合自己的大单元目标。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立定跳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改进摆臂与蹬地协调配合的动作。
2.技能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术动作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有缓冲教学难点:摆臂与蹬地起跳的配合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快乐热身,激发兴趣)8’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2.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青蛙是怎么捕捉害虫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立定跳远,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课题,并口述本课学习目标。
3.热身活动:慢跑3圈+节奏感比较强的《兔子舞》韵律操【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顺势提出目标要求。
设计与跳跃相关的《兔子舞》韵律操也是为接下来的跳跃教学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1. 自主探究,尝试体验8’(1) 教师引导:“谁来模仿一下青蛙捕捉害虫的动作?”指名几名同学示范,师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落地缓冲、轻巧(因为青蛙可以在荷叶上跳来跳去)”(2)出示立定跳远的教学图片,六人一组模仿自学图片动作,进行分组尝试性练习。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通过模仿、合作增加趣味性。
2. 技能巩固,发展能力10’(1)首先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组内自由练习交流,3分钟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班内展示,教师总结易错点,并示范正确的动作要领。
小学数学教案难点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
难点分析:
1. 借位和进位的概念: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需要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进位或借位,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进位和借位操作。
2. 连加、连减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包括如何对齐数字位,如
何逐位相加或相减。
3. 混合运算:学生需要能够处理同时出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题目,也需要掌握计算的优先
顺序。
4. 运算符号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它们
进行计算。
5. 小数的加减法:对于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需要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及其影响,以及如
何对齐小数点进行运算。
教学策略:
1. 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式来进行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帮助他们理清计算步骤。
3.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 利用游戏或趣味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符号的理解。
5.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的加减法,加深他们对小数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6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精选6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 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
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旨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教师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效果。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相适应,既不能过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过低降低学习的挑战性和效果。
2. 清晰具体的表达: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具备可测量性,以便教师能够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 合理有序的关联:教学目标之间应该有合理的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能够相互补充和融会贯通。
二、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科核心概念: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学科的核心概念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概念,从而深入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
2. 确定教学重点:针对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
3. 组织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组织应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知识框架。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灵活的教学组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实践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一、引言地道战是指在战争中,为了抵抗敌方入侵,进行的以地道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战斗。
冀中地区在抗日战争中曾经发生过多次地道战,这些地道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教学设计以《冀中的地道战》为主题,通过讲述地道战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对战争胜利的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地道战的重要性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冀中地区的重要作用;2.了解地道战的战斗过程和战术;3.了解地道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冀中地区的重要作用; 2. 地道战的战斗过程和战术。
教学难点: 1. 地道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地道战的起源和背景;2.冀中地区地道战的战斗过程;3.地道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述地道战的起源、背景和战斗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地道战的必要性和特点;2.观看影片:播放相关地道战的影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道战的战斗过程;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地道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地道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战争中使用地道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意义。
2.讲解地道战的起源和背景(15分钟)通过讲述地道战的起源和背景,以及地道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地道战的必要性和特点。
3.播放影片:地道战的战斗过程(30分钟)播放相关地道战的影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道战的战斗过程和战术。
4.小组讨论:地道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地道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老师对地道战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积极程度和对地道战的理解程度;2.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对地道战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能准确描述地道战的起源和战斗过程;3.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否能准确把握地道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习作:多彩的活动》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多彩的活动》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和体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多彩的活动:观察和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志愿服务等。
2. 写作指导: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和自己的感受。
3. 作文练习:以“多彩的活动”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和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细节,感受活动的氛围。
2.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参与活动的感受,分享彼此的体验。
3.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和自己的感受。
4. 反馈评价法: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多彩的活动,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参与: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一场比赛或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等。
3.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细节,感受活动的氛围,并组织学生交流参与活动的感受。
4. 写作指导: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和自己的感受。
5. 作文练习:以“多彩的活动”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习作。
6.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活动组织:与学校或社区相关部门沟通,确定参与的活动,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摄影器材:相机或手机,用于拍摄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3. 作文纸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作文纸张。
4.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参考资料,以供学生查阅。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活动参与2. 第二课时:观察与讨论3. 第三课时:写作指导4. 第四课时:作文练习5. 第五课时:反馈评价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可给予表扬和鼓励。
一上数学多角度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优秀课例
一上数学多角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优秀课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义与重要性。
2. 常见的问题解决角度及其应用。
3. 实际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案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重点: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义、常见的问题解决角度及其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难点和展示案例。
2. 投影仪:播放教学PPT和视频。
3. 教学软件:用于动态展示数学模型和问题解决过程。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教学策略: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情境。
2. 讲授新课:讲解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义、常见的问题解决角度及其应用,配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巩固练习: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是指关于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
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有何重要性?怎样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即采用那些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本文作者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供大家教学参考。
二、众所周知,教学的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
基础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
技能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的能力,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而基本技能则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
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
那些对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和技能起决定作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称为教学的关键。
它是教学活动中解决主要问题的着手点。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教学的重点应是公理、定义和定理。
定理是由公理和定义推导出来的。
公理和定义就是教学的关键。
可见,教学的关键也可以说成是教学重点中的重点。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
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重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和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
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的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的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
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
《螃蟹歌》教学设计
《螃蟹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章“动物音乐会”中的《螃蟹歌》。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螃蟹的特点,旨在让学生在欣赏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螃蟹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螃蟹歌》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三角板、沙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讲述螃蟹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螃蟹的兴趣。
2. 学习歌曲:先让学生欣赏《螃蟹歌》的音频,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然后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如三角板、沙锤等,根据歌曲节奏进行伴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 合唱练习:全班学生一起演唱《螃蟹歌》,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螃蟹特点:八条腿,两个钳,横着走,忙忙碌碌。
2. 歌曲结构:ABCD(重复)3. 节奏提示:强弱弱,强弱弱(附点音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螃蟹歌》的歌词和旋律,并试着唱给家长听。
2. 答案:歌词和旋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歌曲《螃蟹歌》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进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语文《醉吟先生墓志铭》教学设计
语文《醉吟先生墓志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豁达潇洒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醉吟先生墓志铭》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通过对醉吟先生生平事迹的记述,展现了其豁达潇洒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
2.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及思想内涵。
难点:深入理解醉吟先生的人生态度,体会其豁达潇洒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课文涉及的文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旨及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醉吟先生的人生态度,体会其豁达潇洒的精神境界。
2.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及思想内涵。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醉吟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授课文涉及的文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 文本研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旨及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 诵读训练: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中得重点与难点问题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主要就是指关于如何确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得问题。
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就是教学得重点与难点?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有何重要性?怎样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即采用那些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本文作者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得教学心得,供大家教学参考。
二、众所周知,教学得重点就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得知识与技能,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称“双基”。
基础知识就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得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与公式等组成得、相对稳定得知识。
技能就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得能力,它就是通过练习获得得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得一种能力;而基本技能则就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得技能。
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得技能称为技巧。
那些对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与技能起决定作用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称为教学得关键。
它就是教学活动中解决主要问题得着手点。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教学得重点应就是公理、定义与定理。
定理就是由公理与定义推导出来得。
公理与定义就就是教学得关键。
可见,教学得关键也可以说成就是教学重点中得重点。
需要指出得就是,学科或教材得知识与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得内在逻辑联系。
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得教学重点具有相对得稳定性。
深入领会与掌握教学重点得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与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得盲目性与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
教学得难点一般就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得那部分教材内容。
需要指出得就是,在教学过程得三要素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得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得学生与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得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与学生得素质与能力。
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得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得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
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
因此,学科或教材得教学难点具有相对得不稳定性。
深入领会与掌握教学难点得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得盲目性与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三、正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得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就是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关键。
如果每一堂课得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不当,而且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那末不但谈不上本堂课得教学效果与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章节甚至整门学科或课程得教学效果与质量。
因为,这样一来,学生未掌握得重点与难点知识与技能会不断积累,越来越多。
这就必然会导致整门学科或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得降低。
所以,必须从每一堂课着手,尽全力解决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在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中,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得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尤为重要。
它就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得重点与难点,就是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关键得关键。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就是比较容易得。
事实表明,几乎所有得教师都能在教案中写出重点与难点得项目与内容,然而在教案中没有写出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得方式方法得情况却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教师还不知到什么就是教学得重点与难点或有那些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得方式方法。
总之,正确确定重点与难点,尤其就是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得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不仅就是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关键,而且就是衡量一个教师得教学态度就是否端正、教学责任心与教学能力强弱以及教学水平高低得重要标志,就是教师必须具备得基本技能与基本功。
四、正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各种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得方式方法,就是教师备课得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必须重视与认真备课。
这就是解决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得前提条件。
为了正确确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教师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1、熟悉与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就是教学得指导性文件。
只有熟悉与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本学科或课程得教学目得任务、基本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与进度要求,才能正确确定教学重点。
特别就是教学大纲规定得教学目得任务,就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得主要依据。
显然,为实现教学大纲规定得教学目得任务服务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该列为教学重点。
而且,有得学科得教学大纲,对于本学科或课程得教学重点有明确得规定,只需结合教学实际贯彻执行就行了。
因此,熟悉与贯彻执行教学大纲,就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得第一项重要工作。
2、深入钻研教材教材就是教学得主要依据。
教学得重点主要决定于教材内容得内在逻辑联系。
例如,如果教材中某一内容就是诸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得,就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或者就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得关键,那么这一内容就就是教学得重点。
因此,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得内在逻辑联系,就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得第二项重要工作。
3、全面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实际情况学生既就是教学得对象,又就是教学得主体。
教学得难点主要决定于教师与学生得素质与能力。
除了教师本身要有自知之明以外,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得情况,特别就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据以正确地确定教学得难点。
显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或容易掌握得教学内容不必列为教学难点。
因此,全面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实际情况,就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得第三项重要工作。
4、善于总结自己得经验与虚心学习别人得经验要善于总结自己在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方面得经验。
同时,虚心学习别人在这方面得经验。
不断地用它们去修改与完善自己得教案。
这就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得第四项重要工作。
五、突出教学重点就就是在教学中要讲清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突出重点得行之有效得常用方式方法有:1、保证时间保证时间,就就是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
为此,在备课时要合理安排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得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着重讲解着重讲解就就是要采用适当得教学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得讲解,力求讲深讲透,使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得印象。
这就是突出重点得基本方法。
为此,在备课时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就是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得应用,引导学生在教学重点上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索;上课时要做到有详有略。
3、口头强调口头强调就就是要用准确得语言与加重得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得重点。
可以在每堂课得复习旧课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得重点;在每堂课得引入新课环节,在指出本次课得内容与目得要求得同时,口头强调新课得重点。
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能够主动地去领会与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板书提示板书提示就就是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得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
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得插图;可以详细地板书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重点内容得讲授提纲与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
总之,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得视觉印象。
若学生能笔记板书内容,就能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与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得印象。
5、实践应用在这里,实践应用就是指利用实践应用这类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
例如,针对教学重点布置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与作业,上习题课、实验课与实习课等。
这类方式方法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训练与掌握基本技能。
6、考查考试在这里,考查考试就是指通过考查考试环节去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
它主要就是指针对教学重点进行考查考试得命题与考题得分值分配。
应用这种方式方法来突出重点,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得高度重视;并且能够检验突出重点就是否成功与有效,以利于总结这方面得经验教训。
六、突破教学难点,就就是对教学难点内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弄懂与会做。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一般针对其产生得原因,对症下药地采取不同得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
突破教学难点得行之有效得常用方式方法有:1、保证时间化难与突出教学重点一样,突破教学难点也需要花费足够得时间与精力。
2、慢速化难慢速化难就是指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放慢讲解速度与教学进度。
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得余地,边听、边思考、边记忆、边消化吸收。
3、直观教学化难对于由于学生感到知识抽象与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得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与经验这种方法去加以突破。
直观性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得语言直观以外,主要就是具体得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表、音象教材以及模拟与现场得实验、实习等。
当然,在给学生补充感性知识与经验得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得抽象思维。
4、分解难点化难对于由于教学内容复杂使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得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分解难点、各个击破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
它要求将一个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小型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以大大减小突破大型难点得难度;然后采用适当得方式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型难点,从而达到突破整个大型难点得目得。
对于综合性强得大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课题,采用这种方式方法突破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得效果。
5、温故知新化难对于由于旧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牢固,使学生难于接受新知识与技能而产生得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
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得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得知识与技能,以达到温故知新得目得。
这里所说得温故知新,既就是针对本门学科,又就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得。
6、实践应用化难在这里,实践应用就是指采用实践应用这种方式方法去突破难点。
它主要包括上习题课、实验、实习等方式方法。
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得实际应用与对基本技能得实际训练,再加上教师及时、具体得现场指导,就是易于突破难点得。
这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得主动性与积极性,去突破难点。
七、为了解决好教学得重点与难点问题,还应对以下几点给予足够得重视:1、教学得重点与难点,就是具有特定内涵得两个不同得概念。
教学得重点不一定就是难点,教学得难点不一定就是重点。
然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往往具有“同一性”。
例如,有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它既就是教学得重点又就是难点。
另外,就每一堂课或每一课时而言,就是否有教学得重点或难点,或者就是否同时有教学得重点与难点,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否则,都会影响教学得效果与质量。
2、教学得重点与难点,既有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一性”。
在以上介绍得一些方式方法中,有得既适用于突出重点,也适用于突破难点。
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有灵活性。
例如,当原来确定得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与精力,而应立即增加教学内容或布置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