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史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 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1896-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形式,直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

这部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2. 初步发展时期:1905-1934年随着《定军山》的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放映业逐渐发展起来,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34年,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诞生,该影片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

3. 抗日战争时期:1934-1949年战争期间,中国电影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

然而,在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这些电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工农兵生活为主题,注重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期的电影作品包括《白毛女》、《铁道游击队》等。

5.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挫折,许多电影工作者受到迫害和打压。

然而,“文革”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的电影作品,如《活着》、《芙蓉镇》等。

6.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性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小花》、《黄土地》、《霸王别姬》等。

同时期的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中外合作拍摄的影片也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发展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3 第三代:政影相息的风云十七年
4
5
第四代:自然真诚的生活纪实 第五代:历史表意的文化反思
6
新生代:从叛逆走向回归的边缘人
第一代:民族艺术的自觉拓荒者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任景丰,北京丰泰照相馆,是一个京剧片段。 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进入短故事创作阶段,首开电影故 事片创作先河。 1931年《歌女红牡丹》《虞美人》,中国电影最早摄制的蜡盘发音有声片。 早期的中国电影,拍摄装备与技术比较落后,手法与表现相对拙劣,并浓重地依托戏曲模式的“影戏”思维。 但是,以张石川和艺术自我觉醒 的崭新征途,他们当之无愧地是中国民族电影的开荒者和奠基人。
第二代:披荆斩棘的乱世翘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涌现出一批艺术水准高、个人风格独特的电影导演群,他们忠实记录 时代变迁和民生疾苦,在大胆抨击现实生活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的美学元素与表现技法,形成中国第二代导演鲜明的艺术 特色。 蔡楚生:“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渔光曲》(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吴永刚:《神女》(1934)《壮志凌云》(1936) 袁牧之:《马路天使》(1937) 史东山:《保卫我们的土地》(1938)《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费穆:《小城之春》 第二代导演在那个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战乱年代,将命运与时代捆绑,直面惨淡的现实,以电影作为 冲锋利器,在枪林弹雨中披荆斩棘,成就了一段电影人乱世翘楚的不朽神奇。 自抗战爆发以来,极具历史文献价值和鼓舞抗战热情的新闻纪录片也得到长足发展。
第五代:历史表意的文化反思
改革开放以后: 张军钊:《一个和八个》1983,宣告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到来。 陈凯歌:《黄土地》1984,第五代导演的奠基之作,《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7,《霸王别姬》1993 张艺谋:《红高粱》1987,《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 吴子牛:《喋血黑谷》1984,《晚钟》1988,《南京大屠杀》1995,《国歌》1999 田壮壮、黄建新 李少红:《银蛇谋杀案》1988,《血色清晨》1990,《红粉》1994,《恋爱中的宝贝》2004 90年初期以后,中国影视产业化、商品化,第五代导演开始放弃沉重的历史包袱,转向商业化轨道, 张艺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 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 冯小刚:《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天下无贼》、《手机》 新世纪以后,开始出现高投入、大制作的倾向。 张艺谋:《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 陈凯歌:《无极》、《赵氏孤儿》、 冯小刚:《夜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

由于国情的不同, 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 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

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 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 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 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 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

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 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1896年, 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 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

之后, “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 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

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 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 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

在此之后, 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 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 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 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 电影票价为一角或两角。

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 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 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 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 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 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 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 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 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

中国电影发展史概述

中国电影发展史概述
中国电影发展史 (1905-2010)
黄志恺
实用文档
中国电影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电影大国 在时间维度上 中国电影的 进程与世界电影基本保持一致 但因国情不同 中国电影的历史 演进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电影人辛勤耕耘 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并受到国际瞩目的优秀 影片 我们了解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整理轮廓 可避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狭隘视野 中国电影从诞生迄今已经101年了 百 余年来 中国电影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从无声到有声 的转化 从黑白到彩色的更新 从国内到国际的跨越
实用文档
默片时代皇后
阮玲玉,中国无声电影时 期影星之一,代表中国无 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最高 水平,被誉为“中国的英 格丽·褒曼”,在民国时期 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胡 蝶。生于上海,祖籍广东 香山县
2010年,被美国CNN评 选为“史上最伟大二十五 位亚洲演员”之一。
实用文档
默片时代皇后
阮玲玉,中国无声电影时 期影星之一,代表中国无 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最高 水平,被誉为“中国的英 格丽·褒曼”,在民国时期 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胡 蝶。生于上海,祖籍广东 香山县
实用文档
第一次上映
实用文档
第一部电影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 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 京剧老生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 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 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 万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国电影的诞 生。
实用文档
第一次获奖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 影《定军山》[1] 在北京 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 剧老生谭鑫培在镜头前表 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 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 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 万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国 电影的诞生。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电影以短片为主,多数是宣传性质的。

1905年,中国首部正式的长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新时代。

随后
几十年间,中国电影不断发展壮大。

1930年代以前,大量的实验性、尝试性作品出现在
舞台上。

这些作品包括有《一九三零》、《血泪天涯》、《飘浪之子》、《南方之春》等。

1930年代以后,随着战争对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很多原本存在的电影公司都遭到关闭或
者重整。

但是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狮子王子2: 圣诞奇遇记、《少
女侦探杜安妮等。

1945年后, 随着新中国成立, 先后有北京, 天津, 沈阳, 郑州, 广州五大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
这五大制片厂将成为50-60年代“五星”时期(五星旗帜) 的核心力量. 这一时期出版了很多高水准的作品如: 『人民英雄』、『胡飒』、『少女侦探杜安妮』等. 改革开放令80-90年
代“文化飞扬”(文化大革命) 时曾盛行一度. 这一时段也诞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 “天使之
泪” , “龙门飞甲” , “千王之王” , “神雕侠侣" 等.。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自此中国的电影史开始铺开。

早期的电影,由从英国获得或借用的电影机、投影机而制作成的6分钟至9分钟的短片。

主要表演特色是以宋元布衣戏为基础,然后再通过剪辑的方式组织影片。

早期的南派电影都是经典古装剧和武打片,因为两种电影类型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1920年,中国电影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受到欧洲动画和新闻短片的影响,中国在该时期加入了动物影片、彩色影片、实况新闻短片以及其他样式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0年,由于政治上的稳定,以及由政府鼓励的电影发展环境,中国电影有了长足发展。

此时出现了著名的电影导演魏淑芬、李樵、李秉文等,他们引领着当时的电影行业,形成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中国电影文化。

1949年,中国大陆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开始建设中央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发行公司,统一了影片的制作与发行。

随着新中国政权的初步稳定,中国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着重讲述祖国红色的历史,基本上形成了“社会主义电影风格”,为中国电影子增添了许多新意。

抗战影片是此时最为流行的,此时出现了著名的导演和影片,如孟克、黄建新等。

1960年,中国电影在政治层面有了重大发展,由中央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影发行公司组织的文学影片拍摄任务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此时的电影出现了如关于小镇生活的《我们的故事》、关于忠贞坚定的《放牛班的春天》、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新娘》等电影。

从1970年正式推出“新中国电影运动”开始,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新时期”。

中国电影从此向着新思想、新生活方式迈进,中国电影如《金陵十三钗》、《甲方乙方》、《高楼大厦》等电影深入反映了主旋律时代的新思想、新生活。

中国于1978年正式开放,中国的电影发展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由陈可辛、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导演发表的影片如《甲方乙方》、《放牛班的春天》、《摆渡人》、《创业环游记》等展示了新中国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颇具可观的艺术成果,中国电影也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支持。

中国电影发展史话

中国电影发展史话

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所进行的民主革命和经济建 设。过去没有条件在银幕上正面表 现的各个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和 地下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成了首先 吸引电影创作者关注的题材领域。 同时,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英雄 壮举, 也及时地涌现在银幕上,出 现了 《桥》《钢铁战士》《中华女儿》 《白毛女》《翠岗红旗》《渡江侦察 记》《祝福》《李时珍》《青春之歌》 《上甘岭》《林则徐》《老兵新传》《林 家铺子》《红色娘子军》《早春二月》 《舞台姐妹》《农奴》等优秀影片,不 仅在题材内容上比前两个时期有 了新的开拓,而且在整体艺术水平 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影片质量 明显地超过以前。另外,这一时期, 尤其是 1958 年以后,由 于 电 影 方 针政策方面的极左思潮,使电影创 作生产一再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和 压制,特别是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 影片创作方面的收获很不理想。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 1978 年 ,是 被 称 为 “十 年 浩 劫 ”的 荒芜时期。“文化大革命”10 年,电 影首当其冲地被全盘否定, 全部 打倒, 成为受反革命文化专制主 义迫害的重灾区。 大批电影战线 的领导干部,艺术、技术、理论人 才被打倒、批斗、监禁,甚而迫害 致死;几乎全部影片被封、被禁, 许多影片被当作毒草进行全国性 批判;除新闻记录片厂外,全部电 影厂停产数年; 电影队伍流失严 重,专业创作活动中断;北京电影 学院、 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 影出版社都被解散。10 年中,只生 产了极少量的故事片和所谓的 “革命样板戏”影片,使中国影坛 万马齐喑、一片荒凉。 中国人民电 影事业在创业时努力创造的兴旺 局面被窒息, 中国电影事业出现 了前所未有的停滞和倒退。
北京党史·2012 年 3 期 59
学史札记

同, 博得了观众的欢迎。 从 1932 年到 1937 年抗日战争 爆 发 ,中 国 左翼电影运动蓬勃兴起, 在泥泞 中跋涉,在荆棘中潜行,初步形成 了这一历史性转折,制作了《三个 摩登女性》《春蚕》《大路》《神女》 《渔光曲》《新女性》《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等比较优秀的影片, 在拓荒时期的基础上产生了较大 幅度的质的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 战乱使中国的电影事业几乎陷于 停顿。 由于摄制基地被毁和胶片 来源中断, 上海几家规模较大的 电影公司被迫停产。 1938 年上海 沦陷,除一部分人在香港、重庆、 武汉、 延安坚持很少的故事片和 纪录片摄制外, 大部分电影工作 者参加了救亡工作, 一部分人转 入戏剧等其他领域。 抗日战争结 束后, 与中国劳苦大众共同经历 了八年离乱之苦的广大电影工作 者,与社会实际有了更多的接触, 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体 会,思想、艺术均较前成熟,长期 的生活积累及被压抑的创作热情 相结合,迸发出可贵的艺术火花, 很快就推出了《八千里路云和月》 《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 家灯火》《乌鸦与麻雀》 等优秀影 片。 这些影片,以反映现实生活的 真实、深刻,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 性,艺术手法的精美,整体水平的 和谐,而表现出相当的思想性、艺 术性及两者的较好结合。 这些电 影, 迅速及时地表达了中国人民 在民族压迫、 阶级压迫下的痛苦 呻吟和强烈愤怒, 反映了中国人 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崩溃前 夜的正义要求和革命呼声, 尽管 在历史条件的限制下, 只能用比 较隐蔽的手法来表现, 但仍然与 广大观众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 鸣。 与此相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根据地与解放区, 也建立了电 影摄制机构,以拍摄纪录片为主, 为中国革命历史保留了丰富而珍 贵的电影资料。 这一时期,是中国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电影的萌芽期。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亮相。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由外国人带进来的,主要用于娱乐和展示。

然后,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等阶段。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孤儿救祖记》、《狂流》、《中华儿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接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物。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大致可以分为:旧中国电影、新中国电影、港台电影旧中国电影一、中国电影的问世与发展在宋代《事物纪原》一书中,即有“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的说法。

在宋代诗人范成大笔下,也有一首《灯市行》对此做了深动描写。

可见“影戏”从汉代流传到宋代,已成为民间有相当规模的一项娱乐活动,日后间接促成了电影的发明。

二、中国电影的首映1896年8月11日晚,在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的一处私家花园“徐园”又名“双清别墅”所举办的游艺活动中,首次出现了当时称为“西洋影戏”的《马房失火》等十四部短片,这是国人第一次与电影接触,西方电影进入中国后,之所以被国人称为“影戏”,是因为当时中国人还是习惯于把电影当作一种“戏”来认识和对待的。

三、《取缔影戏场条例》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进贡一套电影拷贝在宫里献映祝寿,放映失火,被慈禧斥为“不祥之兆”,从此在紫禁城内禁放电影。

四、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1、中国电影第一人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标志着中国电影诞生了。

2、中国第一座戏院:1908年,来自意大利的片商雷玛斯在上海营建了中国第一家250座的正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第一部国产短故事片1913年,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了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剧情的短故事片。

3、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

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

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1896年,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

之后,“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

在此之后,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电影票价为一角或两角。

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

中国电影史简述

中国电影史简述

中国电影史简述一、中国电影百年六代(1905——)1.在中国电影的研究词汇中,六代导演的划分已成定论。

2.这种划分依据的是独特的行业内法则和共享的社会外因素,二者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关于导演构成非自然是集的脉络的代际发展过程。

可以说,六代导演实际上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时空所构建的精神集团。

3.代际之间区分的基本标志和要素在于制作体制的变化,语言方式的变化,表达主体的更迭。

二、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老工之爱情》、《庄子试妻》等主要功绩:1)建立了本土电影的雏形(尤其是言情与武打片类型)2)开创了主流影戏,教化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

三、第二代导演(中国中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得到体现)代表人物:蔡楚生、费穆等。

时间:1934——1949年。

代表作品:《渔光曲》、《桃李劫》、《新女性》、《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太太万岁》等。

主要功绩:1)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导演和明星,制作借鉴好莱坞,理论学习苏联。

2)开创了30、40年代的社会写实风格,具有了自觉的新文化批判意识和色彩。

3)开始使电影文化深入人心。

四、第三代导演(由于政治运动,中国电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大倒退)代表人物:谢晋、崔嵬(三江汇合,北影四大帅,南谢,北谢)时间:1949——1976。

代表作品:《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西安事变》等。

主要功绩:1)完成了社会主义语境的电影表达,创作了红色经典。

2)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本土戏剧传统;3)“文革电影”是红色经典的极端化,“三突出”创作原则是对电影艺术活动的彻底摧残和扼死。

这个时期电影以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光明社会为主题,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貌。

五、第四代导演(学院派,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时期,中国电影得到全面解放,苏醒国家实行重在经济发展,百废待兴的局面。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中国电影史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本文将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1. 早期电影阶段(1896年-1919年)
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史的起步阶段,电影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以短片为主。

这个阶段的电影内容多是生活片和戏剧片。

2. 电影工业化阶段(1920年-1949年)
20世纪20年代,电影制作开始工业化,成立了第一家电影公司。

这个阶段,中国电影界开始了自主创作,成立了很多电影公司,电影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故事片,还有宣传片、新闻片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了宣传和教育的工具。

电影工业逐渐国有化,政府开始大力支持电影创作。

这个阶段的电影有很多反映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作品。

4.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影工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电影制片厂被关闭,电影创作停滞不前。

这个时期的电影内容大多是政治宣传片。

5.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今)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电影制作逐渐商业化,电影市场逐渐形成。

这个阶段的电影内容多样,有现实题材的故事片,也有商业大片、动画片等。

总之,中国电影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从电影产业的起步到现在的
商业化和国际化,一直在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与经典影片解读

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与经典影片解读

《活着》:普通人生活的历史变迁
01
《活着》的剧情
• 影片讲述了从20世纪初到文化大 革命时期,普通人福贵一家经历的苦 难和波折
02
《活着》的主题
• 电影以普通人为主角,讲述了历 史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生 命的坚韧和顽强
03
《活着》的影响
• 电影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评审团大奖,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之 作
导演陈凯歌的电影创作及风格
01
陈凯歌的早期作品
• 1984年,陈凯歌执导**《黄土地》**, 获得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 1987年,陈凯歌执导**《有话好好说》 **,获得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 名
02
陈凯歌的后期作品
• 1993年,陈凯歌执导**《霸王别姬》 **,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 2010年,陈凯歌执导**《赵氏孤儿》 **,获得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 演奖
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
• 199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受到好莱坞 电影的冲击,电影产业面临挑战 • 1994年,**《霸王别姬》**获得第4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成为中国电 影的国际名片
21世纪的发展
• 21世纪初,中国电影产业进入全球化 时期,与好莱坞合作日益密切 • 2010年,**《让子弹飞》**获得第48 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显示了中
02
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及其作品
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及风格
张艺谋的早期作品
• 1987年,张艺谋执导**《红高粱》**, 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 1991年,张艺谋执导**《大红灯笼高 高挂》**,获得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 熊奖
张艺谋的后期作品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 左翼电影硕果累累:《姊妹花》、《渔 光曲》、《神女》、《桃李劫》、《狼 山喋血记》、《压岁钱》、《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等
《姊妹花》创造了连续在一家影院放映 60天的记录
《渔光曲》于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成 为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创造了连续放映 84天的记录
解放区电影突飞猛进,实现了 多项人民电影的“第一”
1922 年 与 张 石 川 等 创 建 明星影片公司。主要作 品有《孤儿救祖记》、 《姊妹花》、《玉梨魂》 等。
张石川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1927年 导演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火 烧红莲寺》,
1931 年 导 演 中 国 第 一 部 有 声 片 《歌女红牡丹》。
他的影片具有平易、朴实、手法 灵活、故事性强的特点。
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城市之夜》 “国防电影的代表”《狼山喋血记》 《生死恨》;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
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主演:梅兰芳) 代表作:《小城之春》 东方电影的开荒之作
吴永刚
1934年编导其第一部 影片《神女》,被誉 为“达到了中国默片 的最高峰”。
1980 年 导 演 的 影 片 《巴山夜雨》(与吴 贻弓合作),获得了 第一届中国电影“金 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代表作有《难夫难妻》、《三 笑》、《燕归来》等。
《歌女红牡丹》
《火烧红莲寺》
第二代导演
主要活动时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蔡楚生、费 穆、孙瑜、袁牧之、郑君里、吴永刚、桑弧等。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 电影的转变。
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从单纯 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 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中国电影概述)

中国电影概述)

写日志| 管理日志编辑| 删除中国电影史概述(一)宇宙超级无敌铁战士发布于:2006-02-24 17:42前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产生了皮影戏,这是古人用光影进行表达的最高形式,而电影是在近代照相术发明之后诞生的又一门新的光影艺术。

在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建立世上第一个摄影棚后,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发明了“电影机”,并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放映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但此时的中国还在封建迷信的笼罩下,闭关锁国,全然不知西方世界的变动,于是便无缘于电影的发明,起初只能从国外引进,被称做“西洋影戏”。

默片1905年,任庆泰拍摄的《定军山》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投射,它给了中国电影一个体面的开端。

1909年任庆泰的丰泰照相馆突然发生火灾,许多设备和珍贵的胶片毁于一旦,从而结束了电影制片义务。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伤害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随后张石川和郑正秋等人创办了新民公司,开创了中国人以公司的名义拍摄电影的历史,为中国电影作出重大的贡献。

1913年,新民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影片剧本很简单,但却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剧本,影片由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执导,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出现导演和编剧。

此时,在香港,黎民伟兄弟也在组织创办华美影片公司,开创香港电影事业的先河,并于1913年拍摄《庄子弑妻》,影片中的严姗姗是中国第一位登上银幕的女性。

1918年幻仙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进入规模化经营。

1921年是中国电影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出现了三部值得纪念的电影:〈阎瑞生〉---中国最早的情节片;〈海誓〉---爱情类型影片开端;〈红粉骷髅〉---侦探类型影片的开山之作。

1922年,明星公司拍摄了故事片〈劳工之爱情〉,它被誉为中国早期电影的“压轴之作”成为中国短故事片创作基本终结的标志。

1923年〈孤儿救祖记〉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进入长片的拍摄阶段。

中国电影历程简介

中国电影历程简介

中国电影的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 时间是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作为中 时间是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作为中 国电影领域的共同的拓荒者,他们几乎完全领先 自己摸索和不懈地学习,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 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 故事片,这总是很让人尊敬的事实。当然,就艺 术技巧 而言 ,
第五代电影的崛起代表了迄今中国当代电 影美学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美 学传统的嬗变与新生。从最初的《 学传统的嬗变与新生。从最初的《一个和 八个》到顶峰之作《红高梁》 八个》到顶峰之作《红高梁》、《黄土 地》,这种新的美学风格实际上已经奠定 了第五代导演集体的基本电影词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的中国影视文化话题 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的中国影视文化话题 中, 。 “第六代” 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 环境中出现的 “现在进行时”群体:他们 的作品以真实、真诚的态度对都市(社会) 边缘群体(尤其是青年)进行纪实地化描 述,在主题、题材、电影语言运用上呈现 出比较相似的旨趣(或类征),他们以自 我为中心,书写青春焦虑、困惑、成长记 忆,充满对感情和生活的宽容;他们以都 市边缘人为主要题材;他们采用现代性的 非戏剧化、非线性结构以及风格化的电影 语言…… 语言……
中国电影历程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京剧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京剧 舞台纪录片《定军山》 舞台纪录片《定军山》,揭开了中国人摄制影 片的历史序幕,至今,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整 整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代至 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代至 第五代的提法已经得到公认和共识,对“ 第五代的提法已经得到公认和共识,对“第六 代”仍有争议,有的称其为“后五代”,有的 仍有争议,有的称其为“后五代” 称其为“新生代”,有的称其为“ 称其为“新生代”,有的称其为“第六代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哲学原理
•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发 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必然得出世界是永 恒发展的。因为相互联系包含着作用, 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 中国电影就是不断发展的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
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主题 歌《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 唱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年2月 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 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 奖的影片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
这部抒情心理片是中国电 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 誉。
人民群众是推动电影不断发展的主体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曾经说过: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 “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 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 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 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 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 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 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2)《难夫难妻》——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3年)
(3)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 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 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发展史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6
人才培养与储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将更加重视电影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奖学金、培训计划和国 际交流项目等,为中国电影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7
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电影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议题
未来展望
它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和智慧,也预示了中 国电影未来的无限可能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电影将继续 保持活力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世 界电影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0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 全球文化的交融,中国 电影业正面临前所未有
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平台的兴起、跨 国合作的增多,都为中 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 空间
电影与文化
6
7
8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与文 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影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 也是文化的创新者和传播

在未来,中国电影将继续 发挥其文化价值,为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13
电影与青年
电影与青年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电影的主要受众之一。中国电影对于青年的影响是深远而 广泛的,它塑造了青年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仍然发挥 了自己的作用
在抗日救亡的背景下,《八千里路云和 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深刻揭 示了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了现实主义的 创作潮流
这些影片不仅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也提 供了精神慰藉
5
新中国建设时期
(1949-1966)

第一节 内地电影史概述

第一节 内地电影史概述
(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 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 1921年拍,1922年公映.
(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
1921年拍,1922年公映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
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 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 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4)《孤儿救祖记》
(九)开放整合新时期(2001-至今)
重要代表人物
陈凯歌——执著的理想者


主要作品:《黄土地》1984;《大阅 兵》1986;《孩子王》1987;《边走 边唱》1991;《霸王别姬》1992; 《风月》1995;《荆轲刺秦王》1998; 《温柔地杀死你》(softly killing you)2000;《和你在一起》2002; 近作《无极》《梅兰芳》
2、地下电影系列



娄 烨:《危情少女》1994、《周末情人》1995、《苏州河》1998、《紫蝴蝶》2003 王小帅:《冬春的日子》1993、《极度寒冷》1994、《扁担,姑娘》1996 《梦幻田园》1999、《十七岁单车》2000、《青红》2004、 胡雪杨:《留守女士》1992、《湮没的青春》1993、《牵牛花》1995 何建军:《悬恋》、《邮差》1995
1948年,导演费穆,文华公司出品。 侧重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注重散文 诗般的抒情文化传统,注重人生哲理的意 义。
(五)中国电影繁荣期(1949-1966 )

1946年10月1 日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 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 这样就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1)战争题材影片
2)袁牧之和《桃李劫》1934

遵循了有声电影的创作观念,将声音第一次作 为有机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构思,被赞誉为 “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五个阶段
一、早期(1896~1920)
1896 年,诞生了祖国第一部电影《奔腾》。

从此,中国的电影事业开始了萌芽的发展。

这期间,中国陆续出现了京剧蜡烛电影、珍珠岛电影、北京电影公司等,为中国电影发展历史添砖加瓦。

此期间的电影发展缓慢,但却是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

二、百年结构期(1920~1949)
1920 年,中国内地的电影。

更是碾压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宣传为目的的时代性作品,如《伊拉克伊斯兰共和国彩色电影》、《国民党革命宣言》等,提高了电影的宣传水平。

三、新生期(1949~1966)
1949 年中国的新纪元出现,建国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出抗日文艺电影、人民电影等,紧紧抓住描绘社会生活、反映社会变革以及宣传共産主义思想的主攻方向。

根据电影思政教育的需要,1953年专门成立了新国产影片组。

四、发展期(1966~1976)
1966年开始,中国电影产生了蓬勃发展,开拓出了新的路线,以改进电影质量为重点,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如《钟鼓楼》、《新中国的第一道旗帜》等。

五、改革开放期(1976至今)
1976年以后,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许多青年导演利用当今社会现实素材与主题,创作出了众多精彩作品,更加广泛地对外宣传和影响,把中国电影风潮推上世界中心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影后的离去
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的阮玲玉就随 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 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后辍学。1926年为自立 谋生奉养母亲,阮玲玉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阮玲玉成名后陷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 纠纷案,于1935年妇女节当日服安眠药自尽,噩 耗传来震惊电影界,各方唁电不可胜数,上海二 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队伍绵延三里, 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
抗战电影
1.国统区电影:{热血忠魂} {保卫我们的土地}
{中华儿女} {风雪太行山}
2.沦陷区电影:{木兰从军} {孔夫子} {苏武牧羊}
3.抗日根据地电影:{南泥湾}{白求恩大夫}{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抗战电影
THE END
第一次位女演员
1896年 广东省南海县 中 国 严珊珊,中国电影第一个 女演员,辛亥革命时参加 过广东北伐军女子炸弹队。 1913年与丈夫黎民伟共同 创办香港美华影片公司, 并在该公司摄制的短片 《庄子试妻》中饰演使女, 成为香港及中国年,创建者是西班牙商人 安· 雷玛斯。 初名虹口活动影戏园。原 位于上海乍浦路388号。 中国首家营业性电影院。 存在于1908年-1988年间。
第一次上映
第一部电影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 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 京剧老生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 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 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 万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国电影的诞 生。
第一次获奖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1] 在北京丰 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 老生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 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 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 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国电 影的诞生。
不见森林”的狭隘视野 中国电影从诞生迄今已经101年了 百 余年来 中国电影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从无声到有声 的转化 从黑白到彩色的更新 从国内到国际的跨越
旧中国电影 (1905-1949)
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 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 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 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 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 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 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 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 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 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 们的欢迎。
第一个部有声电影故事片
《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 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影片讲 述了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 尽折磨和痛苦,但毫无怨言终 于感动了丈夫的故事。影片中 还穿插了京剧《穆柯寨》、 《玉堂春》、《四郎探母》、 《拿高登》4个剧目的片断,使 观众从银幕第一次听到戏曲艺 术的唱白。为拍摄该片,明星 公司历时3年,耗资12万。影片 上映后,其号召力远远超过了 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全国震 动,波及南洋。菲律宾片商以 18000元的价格购买其拷贝,而 无声片卖价最高不过2000元。
默片时代皇后
阮玲玉,中国无声电影时 期影星之一,代表中国无 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最高 水平,被誉为“中国的英 格丽· 褒曼”,在民国时 期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 胡蝶。生于上海,祖籍广 东香山县 2010年,被美国CNN评 选为“史上最伟大二十五 位亚洲演员”之一。
默片时代皇后
阮玲玉,中国无声电影时 期影星之一,代表中国无 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最高 水平,被誉为“中国的英 格丽· 褒曼”,在民国时 期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 胡蝶。生于上海,祖籍广 东香山县 2010年,被美国CNN评 选为“史上最伟大二十五 位亚洲演员”之一。
中国电影发展史 (1905-2010)
黄志恺
中国电影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电影大国 在时间维度上 中国电影的 进程与世界电影基本保持一致 但因国情不同 中国电影的历史 演进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电影人辛勤耕耘 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并受到国际瞩目的优秀
影片 我们了解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整理轮廓 可避免“只见树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