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名著阅读材料整理和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行散记》名著阅读材料整理和专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
(包括材料整理、填空题、选择题、理解评价题和完整阅读题)
第一部分:阅读透析
【走进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省凤凰县人。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1931年到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写作背景】
《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1935年,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湘行散记》作为一部记录沈从文离家十年第一次返乡见闻的作品,他从桃源出发,沿沅水上行,经辰州、泸溪、保靖、茶帽,到凤凰,写一路上水上船上岸上的见闻感受,可以说是用第一手的材料直接为他的人性观、文学观作了证明。
在《湘行散记》中,沈从文秉承“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的文学创作观念,在湘西自然与文化背景下,展开了对湘西人生的尽情书写,张扬了人的蓬勃的生命力和自在自得的人性。
【内容概要】
《湘行散记》中作者将湘西的人事置于特定的自然地域景观、文化风俗中,其人物大都是生活在沅水流域的湘西人。
如:《桃源与沅州》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
《鸭桌围的夜》通过对水手和吊脚楼妓女人性美的描写,使这个夜晚更加美丽迷人;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
《虎维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中经济的衰败,世代的苦难,“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对乡民的隐忍度日、麻木痛苦,作者哀其不幸,希望能“有一群精悍结实的青年”,来改变这一切;
《老伴》中曾经满怀雄心壮志的青年,被鸦片腐蚀的萎靡不振,成为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
鸦片烟是作者多次谈及的一个严重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
它是堕落的表现,又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反映年轻一代不少人为了吃粮而当兵,卷入军阀混战的争斗,因此,所谓从军也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仅仅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一种在刀尖上过日子的生活方式。
作者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脸一份人生的庄严,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
【写作特色】
1.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为叙写线索,将现实的人与事和地域文化背景资料穿插揉合成一体。
2. 2.小说化的细节描写。
《湘行散记》是小说家的散文,在具体作品中融进了小说的细节描写。
如《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中,煤矿工人与伪军的作战场面激烈而残酷,煤矿工人就义时的细节描写,对渲染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3.情景交融,形成了诗的意境。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就好比一幅淡彩的水墨画。
《鸭窠围的夜》中“这地方是个长潭的转折处,两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头上长着小小竹子,长年翠色逼人。
这时节两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
”从这些清秀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闪耀着大自然秀美的光彩画卷中,让人体味到作者对湘西的热爱。
4.
5.第二部分:专题练习
6.一、填空题
7. 1.沈从文,原名,湖南省凤凰县人,是中
国代著名作家。
作品有小说《》,散文《》《》等,传记《》
8. 2.《湘行散记》收散文篇。
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展现了湘
西和
,以及和。
3.《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中的这个朋友是,后来成为的“风雅”的人。
4.《箱子岩》中卖烟土走私赚钱的是,他的腿是在第次打仗中碎了的,被同乡人抢回后,用的方法治好的。
5.《湘行散记》中描写水手的有《》《》《》,描写的人物是士兵出身的有
《》《》《》。
6.《箱子岩》主要记叙了两件事:、。
7.《一个爱惜鼻子的人》这篇文章主要通过、
、三件事,展示了一个。
8.《湘行散记》中记叙作者养父的文章是。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湘行散记》的是( )(3分)
A.《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B.《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C.《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兰姨娘》
2.下列对《湘行散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沈从文在《湘行散记》中所表现出的对那种洒脱生命形态的把握和尊重,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故事和爱的故事来体现的。
B.水手在《湘行散记》中多以放浪不羁、粗野爽朗、精明狡猾、勇敢耐劳、慷慨侠义又不乏自然朴质、真挚柔情的形象出现。
C.沈从文笔下的妓女形象是一个个淫荡风流、见钱眼开的烟花女、她们恩辱含羞、被迫卖身生活,已经完全堕落、成为湘西文化中的脓疮。
D.沈从文写《湘行散记》的目的是有对城市人的种种不满、让人们怀念故乡湘西人的淳朴、自然、原始的生存方式。
3.《湘行散记》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妓女的生活,这样写的用意何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展示妓女的悲惨生活状态,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妓女这一职业。
B.通过写妓女的悲惨境遇,展示出了湘四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的生存状态。
C.妓女的生活真实地道出了湘西人民在生活上受到的残醋榨取,及其在贫困和死亡线上的凄惨挣扎。
D.作者通过写水手与妓女之间缠绵的爱恋,表现出了,一种真实的人性美、人情美。
三、理解分析题
1.《老伴》一文中“我”眼前的老伴赵开明与十七年前相比,有着怎样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2.《虎雏再遇记》中作者通过对虎雏的刻画,展示了湘西青年怎样的品格?借虎雏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想说明什么?
四、评析鉴赏
1.“只有“爱”才有“美””。
《湘行散记》中作者始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试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五、整体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掌舵的老水手听说我请客,赶忙在旁打边鼓儿说:“七老,你去,先生请客你就去,两吊钱先生出得起!”
他妩媚地咕咕笑着。
我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取了值四吊钱的五角钞票递给他。
小水手笑乐着为他把作火炬的废绳燃好。
于是推开了篷,这个人就被两个水手推上了岸,也摇晃着个火把,爬上高坎到吊脚楼地方取乐去了。
…...
我还正在那个拦头水手行为上,思索到一个可笑的问题,不知道他那么上岸去,由他说来,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好处。
可是他却出我意料以外,上岸不久又下了河,回到小船上来了。
小船上掌躺水手正点了个小油灯,薄薄灯光照着那水手的快乐脸孔。
掌躺的向他说:“七老,怎么的,你就回来了………”
小水手也向他说了一句野话,那小子只把头摇着且微笑着,赶忙解下了他那根腰带。
原来他棉袄里藏了一大堆橘子,腰带一解,橘子便在舱板上各处滚去。
问他为什么得了那么多橘子,方知道他虽上了岸,却并不胡闹,只到河街上打了个转,在一个
小铺子里坐了一会,见有橘子卖,知道我喜欢吃橘子,就把钱全买了橘子带回来了。
我见着他那很有意思的微笑,我知道他这时所作的事,对于他自己感觉如何愉快,我便笑将起来,不说什么了。
四个人剥橘子吃时,我要他告给我十一个月作土匪的生活,有些什么可说的事情,让我听听。
他就一直把他的故事说到十二点钟。
我真像读了一本内容十分断奇的教科书。
(l)这段文字出自《湘行散记》中的《》。
(2)拦头水手“七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3)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些水手的。
六、拓展运用
1.在沈从文的笔下,常常能看到“以‘悲悯者’的挚爱,忧患民生疾苦”。
例如:桃源筏子上的小水手,随时面临葬身激流的危险,即使死了,大不了雇主为死者,烧几百钱而已。
对此,你如何理解?
附标准答案:
一、
1.沈岳焕现边城湘行散记湘西记丁玲从文自传
2. 11 游记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自发的抗争
3.杰云旅馆的主人爱好古玩字画
4.跛脚什长二敷药水治疗
5.鸭窠围的夜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箱子岩老伴
6.十五年前端午节划龙舟的事十五年后作者再走箱子岩见到了与十五年前不同的平静而显得冷清的生活场景
7.踢球言志过渡幽默、乐观、自信又很聪明的印瞎子的形象
8.《滕回生堂今昔》
二、1.D 2.C 3.A
三、
1.赵开明从一个怜俐勇敢、有理想、天真的少年变成一个蒙昧、麻木、健忘和安于现状的“老人”。
无情流逝的时间和当时所谓的现代文明的“鸦片烟”“毁”了老伴的形貌,消泯了他的活力。
2.展现了湘西青年那种野性却不失英武、莽撞却不失豪侠的精神品格。
借虎维这一人物形象说明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野蛮强悍的天性是任何文明都不能吞噬的。
四、1.箱子岩赛龙舟的情景,沅河水域水手与妓女缠绵的爱恋,虎维与煤矿工的粗野豪放,天天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绒线铺的小翠形象等,这些对人物与细节的描
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五、1.(1)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2)善良。
用“我”给他取乐的钱买回了“我”喜欢吃的橘子。
乐观。
虽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虽然水手的生活那么艰辛倩爷又那么危险,但脸上仍然是满脸笑容。
经历丰富。
做水手,当过土匪。
(3)比喻。
把拦头水手的经历比作教科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拦头水手经历丰富的特点。
(4)对他们的生活处境非常同情;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宽容理解;对他们在如此的生活境遇下,仍保持乐观的态度表示敏佩。
六、1.湘西地方的蛮荒落后,人民精神的日渐堕落,生活的苦痛,水手的危难等,作者并不仅仅为此愤遗不平,而是引导读者由现实社会的忧患去感受生命处于怎样的时代压制之下,让读者与自己一起,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这种人生和生存状态的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