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线索类考题
记叙文阅读:线索类考题
记叙文阅读:线索类考题记叙文阅读3.线索类考题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3讲:线索类考题【考点1】找出文章的线索。
【常见题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题技巧】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有很大作用。
1.常见的线索类型:①人物线索:以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精神品质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②物品线索:一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③事件线索: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XXX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④豪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首要人物的思想豪情或思想豪情的开展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长妈妈的豪情变化为线索。
⑤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XXX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⑥地点线索: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⑦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为线索串起全文。
注意:有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除回想XXX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暗线,即作者的爱国思想。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开展所直接出现出来的线索是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出现出来的线索是暗线。
2.找线索的方法:①关注题目。
②注意文中重新到尾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③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
注意:有的文章同时有两种线索;有的文章线索比较隐蔽,需要我们梳理文章内容或者作者的感情,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专题11:记叙文阅读之情节与线索-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原卷版)
专题11:记叙文阅读之情节与线索-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贵州安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拾叶者言李国文①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①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很慢,生长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
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
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①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
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转移到银杏树叶了。
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
在所有的树木中,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①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
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
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
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①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
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
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①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①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现出来。
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①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线索的作用题组训练
记叙文的线索题组训练(一)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练习+答案)题目:把握文章线索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线索,这是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把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要把握文章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如以核心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转换、作者情感变化等为线索。
其次,关注文章标题,有些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些则包含线索的因素。
第三,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往往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显示文章的层次。
第四,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文章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最后,有些文章同时具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要善于分辨。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记叙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
在阅读时,要把握好记叙的人称对于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人物情感、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题:从维熙的《义重情深的恩赐》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南水北调的行程为线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到达襄阳后,我被这座城市的风情所吸引:汉水从城市中央穿过,清波碧浪;南边是城,北边也是城。
在南湖宾馆洗脸时,我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
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分享了我对襄阳的感受。
那天晚上,我和文友们在汉江上夜游,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的灯火映照相辉映,让我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然而,我的痴爱之情也引发了忧郁。
我在来襄阳之前读到了一则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来说是个负面信号。
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这不是自残之举吗?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
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想尝尝水库的水。
无计可施之际,我向讲解员求救。
她告诉我,部分瓶装水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
她还告诉我,库边之水属于二类净水,库心的水则为一类最佳水质。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线索专题练习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线索专题练习记叙文中的线索线索在记叙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某物、情感或某一问题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线索,作者可以将文章中的材料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例如,《伟大的悲剧》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叙述了XXX和他的队员的悲壮失败和覆灭。
文章中使用了一系列时间标记,如1912年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和3月29日等。
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从而展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
类似的文章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登上地球之巅》中的登山运动员的行踪也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这类文章的线索也被称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例如,《最后一课》中,“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以一事为线索是指通过一个事件来展开故事。
例如,《皇帝的新装》中,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的新装,从“爱新装”到“展新装”。
以一物为线索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个“一物”可以是具体的物件,如《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花儿落了”。
最后,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也是一种方式。
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
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线索去探究这个问题。
一条线索是从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俗和,来认识世界的多元性。
例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排灯节等,都是反映不同文化的重要节日。
记叙文阅读之线索及相关练习
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1.种类:有明线和暗线之分①核心人物:围绕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展开故事情节②核心事物:围绕某一有特殊意义的事物组织材料③核心事件:叙事时不止写一个事件,主写的事件便是文章的核心事件,以此为线索带出次要事件④时间:按时间的推移组织材料,文中有明显的时间标志⑤地点: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文章层次,多见于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⑥情感(暗线):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解题(1)设问形式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文章围绕,写了、等内容。
(2)方法思路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第二步,结合线索一般出现的位置或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情节等,确定线索;第三步,结合文章结构、内容、主旨等,分析其作用。
(3)答题模板文章以……为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揭示主题。
文章的明线是……,暗线是……,双线并行,相辅相成,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使主题的表达更充分、更集中。
4.小技巧(1)明确几条常见的线索:某个有意义的实物,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中心人物,时间、地点的转换,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2)关注文章的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或语句。
(4)关注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往往隐含着文章的线索。
(5)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
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6)答题时要突出线索的作用,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即线索在情节叙述、人物刻画及情感抒发上的作用;二是结构方面,点明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说明线索是如何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0 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看麦熟刘成章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广漠的田野上,村与村的大路小路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⑤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丰盈而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或者静看半天,或者干脆上前折个麦穗,放在手心把颗粒搓下来,吹去皮皮,数数一共是多少颗,然后挑一颗胖嘟嘟的颗粒,轻巧地扔进红唇,用雪白的牙齿咬咬。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线索,是贯串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助于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命题形式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解题思路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下方法:第一、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转换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第二、关注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第三、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往往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第四、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文章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第五、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对此要善于分辨。
▲答题格式本文以……(某事/某物/时间推移/地点转换/情感变化)为线索。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在阅读时把握好记叙的人称对于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人物情感,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义重情深的恩赐从维熙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
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愣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线索专题测验
记叙文线索和表达方式一、记叙文中的线索一线索:(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5)以某物为线索(6)以情感为线索(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8明暗两线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4、以一事为线索..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5、以一物为线索..“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如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一文..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生命生命七年级上册P13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文;该文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厌烦地赶走→没有耐心地拍打→内疚地观察→由衷地敬佩..又如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引起悬念;又围绕着“谁是主人”这个问题分两层来回答..第一个层次误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老人回答“我不是房子的主人”;从而引出哈尼小姑娘;另一层次由哈尼小姑娘引出解放军盖茅屋;两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巧妙地回答了“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8、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教材示例——藤野先生可见;本文的线索有两条: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三)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四)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典型例题迷惑了;世界世界是什么小时侯;世界是爸爸宽厚的肩膀;是爸爸有力的大手;经爸爸的大手我总能腾空在他的肩膀上;然后世界便在我的足下变得渺小了;世界是外婆那慈爱的目光;亲切的皱纹;可爱的白发;在外婆的怀抱里我总可以和欢乐尽情地牵手..那时候的世界是天真;是无忧无虑;我喜欢..渐渐长大;世界是儿时的伙伴;是风雨中的追逐嬉戏;是晚霞中的红蜻蜓;是头上的花冠;是手中的柳笛;还是那田地里老牛犁出的一行行局外人很难读懂的诗;这时的世界是长大;是童趣;我留恋..等到上学;世界是整个书堂;是整个历史;是整个天地;是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他挥毫的“收拾旧河山”;是他用生命塑成的岳武墓和那莫测的武穆遗书;世界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忧思;是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浩浩愁思;是他“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惆怅;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世界是什么我追寻着;探索着..思想像一匹野马在窗驰骋;我不是好骑士;我握不住缰绳;所以我不知道我探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一位美丽的少女品茗书房;凝脂般的纤纤玉手轻翻书面;茶香和着书香……这是世界吗在秋风萧萧、秋雨萧萧;球心亦萧萧的日子;独自一人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天色昏暗;寻找一个无人无语的地方坐下;伴着那飘飘落下的萧萧落叶;一同感受着那未知名的一切……这就是世界吗或者;都不是;世界就是那“霸王别姬”的凄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哀柔;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是春花、夏日、冬雪……哦;不;世界;世界是司汤达墓碑上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哪一种形式出现的答:2、阅读短文;按要求填写下表..看山老爹⑴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⑵他从炕上爬起来;不吃不喝;头一件事是撕掉一页日历;然后揣两个冷馍;背上水壶;踏上那条山间小路..当他经过山涧流下来的那股泉水时;猫下腰;洗几把脸;再掬几捧清凉的泉水;咕咕喝下;顿时觉得一阵透心地爽快..⑶同一万个昨天一样;一成不变;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长..孤零的身影;叠进脚下那些松柏和杨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风;铺就生命的四季..⑷并非孤身独旅;风、雨、雪;都是他形影不离的旅伴..⑸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雨很珍贵;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小似喷雾;大如瓢泼..⑹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山上冷得早;有时旧历八月就飘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几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这些阴晴不定、随时变换性格的伙伴;走过了几个地球的周长..没有视线不及的远方;没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双千针细纳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个夕阳..他的牙齿掉光了;不用着意去咀嚼生活;也隐隐地感觉到了它的苦辣酸甜……⑺走啊走啊;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⑻自从那些贪婪的锯齿和远远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尽烧光了山体浓密的毛发;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贫jí与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应..他像个孩子似的抱着树墩子大哭..从此;那些没有月色没有星光的夜晚;再也听不见北方的狼嗥了..⑼无量的绿色无量的财富;曾经给看山老爹无量的满足无量的欣慰..他不甘心这个曾经的梦想就此破灭;于是老爹吃在山里;睡在山里;像个淘金人;捡拾一粒一粒树种;栽下一棵一棵树苗..一个脚印即是明天的一株参天大树..⑽跋涉了一天的看山老爹;席地盘坐在松树下;不眠的目光;于皎洁的宁静中;寻觅少得可怜的树影..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他相信人心;也坚信自己的双手..他用落叶擦去手上的泥土;牵起衣衫揩脸上的汗水..晚风习习;他抬起身;提了提大半口袋树籽儿;沉甸甸地满装着看山老爹的希冀与喜悦.. ⑾从来没有人说过;看山老爹命定要与大山厮守一生;也不是没有人接他看山的班..可是多年以后;当他种下的一粒粒树种;栽下的一棵棵幼苗;终于长成山的血脉;山的灵魂;看山老爹就以终生放逐林海为福气;以每天梳理绿色阳光为乐趣;为享受..他的心很广阔;装得下整座大山和那些松柏杨槐..他的心又很窄小;只装着绿色;只装着染着绿色的阳光..⑿看山老爹又一次面对大山;面对自己以毕生汗水养育的山林;量一次生命的周长;呵护四季绿荫..夕阳西下;他默默饮进几许孤独;望穿夜幕下山的梦境;倾听林海中不尽的涛声..明天;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召唤一位老人..透过淡淡的月光;老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更加郁郁葱葱的绿色王国..⒀太阳醒了..大山绿了..看山老爹笑了..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⑴揣.着⑵贫 jí2.结合语境;品味语言..⑴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⑵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3.本文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索是 ;暗线索是;其中插叙了看山老爹种树的情节..4、第5自然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⑨我爱昙花..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1、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6、本文的线索是:参考答案迷惑了;世界1.线索是:世界是什么是以某一问题为线索的形式出现的..2.1.1chuāi2瘠2分;每小题1分2.1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不同季节和景色特点;表现了看山老爹痴迷于这么山林..2形象写出的看山老爹早出晚归看护山林的勤勉、痴心;同时也写出看山老爹爱护山林;以山为家;执着如一..4分;每小题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3.老爹一天的活动老爹对山林的爱山林被砍伐3分;每空1分4、描写1、高兴极了—> 有点心急—> 心情淡然—>欢喜欲狂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昙花含苞待放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昙花开放的期待3、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4、内容上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结构上首尾呼应5、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6、昙花。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线索理解加练习
记叙文之线索1.概念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
2.分类(1)以某一物为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
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
“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
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2)以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
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社戏》,《卖蟹》(3)以人物为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
“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时间为线索:如《一定要争气》中,以童第周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童第周学习的刻苦努力。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前天”、“昨天”、“前些天”、“中午”、“黄昏”、“下午”……很明显的,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5)以地点或(行踪)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很明显的按照地点转换为顺序。
柳宗元《小石潭记》也是以行踪为线索。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一般称暗线如《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 记叙线索 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教师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记叙线索知识点解析: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抓住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的文章线索:1.以某一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全文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春》这篇写景散文就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为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
如《散步》这篇就以散步这一事件为线索。
如何找文章线索1.找文题。
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尤其是以物为标题的文章。
2.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3.看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
4.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常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2、结合文章分析,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考点过关(一)母亲节的礼物①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节日。
”②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
只是,该买什么礼物呢?③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指导下,买了最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
平生头一次买花,花送给母亲。
她的惊讶和激动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买件特别的礼物!④第二年。
我找了好几条街巷,才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
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熨平了:糕点,我和姐姐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
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
⑤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音忽然又响起:“妈,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
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音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
2024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专项训练专项01_线索
专项一线索知识梳理一、事物的线索有哪些?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如《灯笼》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如:《社戏》,以“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为线索来组织内容。
《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或行踪。
如《桃花源记》,以作者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二、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如:《社戏》《背影》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语段;如《白杨礼赞》,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找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或语句;三、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考试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3、标题的作用有哪些?答: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针对训练一、(2023年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守望原上秋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
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
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
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
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
外面浴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祺,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途打闹。
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
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
当中隅看一道门。
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拥抢。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
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
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样地坐在那里。
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
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
回到家里,通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
小学记叙文阅读―找线索
小学记叙文阅读―找线索第一讲小升初阅读能力提升+综合训练(一)-寻找线索一、什么是线索?线索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思路和语境,在文章中起着连贯的作用。
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你抓住了线索,就很容易掌握段落结构,理解中心思想。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2.以特殊的时间为线索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心事件在本文中起着重要作用。
写一些相关的东西。
提示: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
2、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
3.虽然有些文章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是亮的,另一条是暗的。
例如,在《年轻的闰土》一文中,亮线写的是闰土的特征,暗线写的是什么?我思想和感情的变化。
2、如何找到线索能力提升枣核小钱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一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他一下车就已经在车站等了。
拥抱之后,他急切地问我:?你带来了吗??我迅速地从手提包里拿出那些枣核。
他比手中的珍珠和玛瑙更值钱。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边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到达他家后,他让我安顿下来,带我去参观他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但布料Z精致对称。
当我们坐在篱笆附近的一张白色长凳上时,他直接问我:?你觉得这个花园有点家乡风味吗??经过他的指导,我注意到,在两边的台阶上有两棵垂柳被他种下,在草坪中间有一个睡莲池塘。
他深情地对我说:?当我种垂柳时,我的儿子只有五岁。
现在他是一艘核潜艇的首席机械官。
这个女孩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很顺利,各种新设备都有。
但我心里似乎总有一些缺点。
也许这没什么希望。
为什么你年纪越大,就越想家。
现在我完全能理解流浪者的心情了。
我要常店和龙福寺。
圣诞节一到,我就想起旧历年。
最近,我总是想起宗布胡同院子里的枣树。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你带些种子来试着种下。
(完整版)记叙文的阅读练习之线索题
郁孤台笑了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
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
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
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
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
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
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
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
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
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
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
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3. 线索类考题
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
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3讲:线索类考题
【考点1】找出文章的线索。
【常见题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题技巧】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有很大作用。
1.常见的线索类型:
①人物线索:以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精神品质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②物品线索:一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③事件线索: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④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⑤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⑥地点线索: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⑦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为线索串起全文。
注意:有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暗线,即作者的爱国思想。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是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是暗线。
2.找线索的方法:
①关注题目。
②注意文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③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
注意:有的文章同时有两种线索;有的文章线索比较隐蔽,需要我们梳理文章内容或者作者
的感情,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考点2】围绕线索,梳理文章脉络,概括相关内容。
【常见题型】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答题技巧】
题目没有给出线索的,先找线索;已经给出线索的,围绕线索梳理文章内容,划分对应的结构层次;最后围绕线索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
【典题例析】
2017上海中考真题《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题目: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
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4分)
母亲购买旧车—()—()—父子骑车看病
答案解析:(父亲生气砸车) -(刘伟挣钱买车)
考生需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梳理文章的内容结构,再找到括号内应填内容所对应的段落,围绕“单车”概括主要事件。
【考点3】线索的作用
【常见题型】
本文以XX为线索,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线索的作用:
1.结构方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2.人物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3.主题方面,使文章中心更集中更突出。
答题格式:文章以“XX”为线索贯穿全文,中间串写了“XXX”、“XXX”、“XXX”等几件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不必面面俱到,一般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答出最主要的两方面即可。
【典题例析】
201年中考真题《长在心上的眼睛》
题目:“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 分)
答案解析:(1)“鞋”是小说的线索,文章用它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
(2)小驴穿着破旧的鞋在雪地里找药的情节描写,突出了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感情。
【学生失分原因解析】
1.只能找出比较明显的线索,对需要自己寻找概括的线索则找不准确。
应多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多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和抒情议论句。
2.线索的作用考虑不全面,往往只注意到了内容和结构方面,忽略了中心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如上题中“鞋”作为线索的作用,有的学生只答“鞋是全文的线索,围绕“鞋”写了奶奶给小驴做鞋、小驴穿着破鞋在雪地里给奶奶找药等情节,使文章结构清晰”;没有考虑到文章中心和感情,即祖孙之间的爱。
3.不会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如上题中“鞋”作为线索的作用,有的学生只答“鞋是全文的线索,作者围绕鞋展开叙事,使文章结构清晰,中心突出”;没有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围绕鞋叙了什么事?突出的是什么中心?
附文:
长在心上的眼睛(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
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
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
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
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
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
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
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
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
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
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
”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
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
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
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
大胖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
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
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
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我在山上挖的。
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
他流着泪说:“奶
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
”奶奶笑了笑说。
怎么样?掌握住文章线索的相关考点和题型了吗?仔细揣摩,多加练习,提高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完全能做到一分不失的哦!
关注作者,收藏专栏,不错过最新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