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黄陂调研报告

黄陂调研报告

黄陂调研报告黄陂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的一个区,地处洪山平原中部,临江而建。

本篇调研报告将针对黄陂的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交通状况以及旅游资源进行介绍。

一、黄陂的人文景观黄陂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黄陂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其次,黄陂古战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场之一,有着丰富的军事文化遗迹。

黄陂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寺庙,如黄陂白鱼寺、黄陂文庙等,这些景点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二、黄陂的经济发展黄陂作为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较为发达的经济。

黄陂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农业和制造业。

农业方面,黄陂拥有广阔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制造业方面,黄陂拥有多家大型工厂,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产品。

此外,黄陂也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黄陂的交通状况黄陂作为武汉市的一部分,交通便利。

黄陂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与武汉市区以及周边城市相连。

此外,黄陂还有丰富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公交车和地铁等,方便市民出行。

黄陂还有多个客运站,提供长途客运服务,方便人们前往其他城市。

四、黄陂的旅游资源黄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首先,黄陂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黄陂湖、龙泉峡等。

这些美丽的景点给游客带来了沉浸式的自然体验。

其次,黄陂还有多个历史文化遗迹可供游客参观,如黄陂城墙、古战场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此外,黄陂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体验和娱乐选择。

总结起来,黄陂作为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发达的经济、便利的交通状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随着对黄陂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信黄陂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武汉黄陂刘家山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情况调查.

武汉黄陂刘家山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情况调查.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科实践报告学期:20 -20 学年第学期起止时间:—实践地点:黄陂区刘家山村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践成绩:实践报告一、实践项目名称:武汉黄陂刘家山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情况调查二、实践指导教师:三、实践目的与意义:1.实践背景由于世界范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活动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接近自然返朴归真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此外,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美学观念都发生着变化,旅游兴趣不再仅限于人为景观,而对自然景观和半人文景观旅游格外青睐。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现代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但当时旅游者的数量还不多,规模也很小。

到了20世纪S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促使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目前,乡村旅游己经成为现代国际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乡村旅游最先在国内几个大城市开展起来,尤以成都“农家乐”和北京“民俗村”为主要代表。

目前,中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然而,中国的乡村旅游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己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诸如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控制;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化,内容单一;在开发中权责分配不明确,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等等。

在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经营方面的问题:新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面临选择何种经营模式的问题,原由的乡村旅游地区在经营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一管理缺乏或多重管理,责权不明,也必将考虑以后的经营模式选择,从长远的角度看,一个地区乡村旅游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经营模式的选择将是起关键因素之一。

旅游市场调研报告4篇

旅游市场调研报告4篇

旅游市场调研报告4篇安丰塘因其为天下第一塘,从而使其闻名暇身,妇孺皆知,围绕安丰塘的产生,发展又有许多优美、传奇的故事在人间广为流传,更增添了这座千年古塘的神秘性。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各种水产品养殖、水生作物的种植应运而生。

为了纪念安丰塘的创始者楚国宰相孙叔敖,人们在塘北岸修建了孙公祠(现已被申报为省aa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记述了安丰塘的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是古今研究安丰塘的珍贵历史资料,其中很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

围绕安丰塘的传说和自然资源,人们建造了“八大景点”,分别是“五里迷雾、洪井晚霞、沙涧荷露、老庙木塔、凤凰观日出、皂口看夕阳、利泽赏明月、石马观古塘”等。

徜徉其间,你会觉得这里绿柳垂堤,花开四季,塘面微波荡漾,清水涟漪,各种养殖水产品嬉戏其间,好不快乐。

八大景点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一切构成了安丰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安丰塘旅游开发的天然优势。

2、县委县政府南工北旅的政策机遇新桥国际机场的兴建以及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审时度势,提出“南工北旅”发展战略,首批成立八公山风景管委会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这为安丰塘的旅游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掀开了安丰塘旅游开发新的一页。

“南工北旅”战略的提出和安丰塘旅游管委会的成立,将为安丰塘的开发提供很好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及智力保障。

3、安丰塘护堤及相关工程的顺利实施投资1亿多元的安丰塘除险加固及配套工程顺利实施,提高了安丰塘的防洪防涝标准,新建了多处观景点,满足了游客观景需要,环塘路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正在筹建之中,工程完工可实现晴雨通车,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

4、安丰塘镇土地平整工程的开展继XX年国投5千余万元的土地平整工程完成之后,XX年又投资4千余万元资金,用于新一轮的土地平整工作,两项工程的完工,安丰塘镇将有80%的耕地得到平整,初步实现“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的现代农业景象。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特点及开发模式研究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特点及开发模式研究
2015年12月下半月刊
城市旅游规划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特点及开发模式研究
陈燕飞 陈小密 胡雪莹 徐梦雅
文化生态旅游是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概念。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全国休闲农业 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具活力的老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立足于 自身旅游发展实际做出重大转型。如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和木兰云雾山四大景区联合打造黄陂 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为景区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黄 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规划特点,并提出了开发的建议。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上接第105页)
(四)规划的文化性和主题性 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的实践证明,旅 游产品和旅游区的发展只有立足于一定的文化基础,才可能给游 客带来真正的身心结合、深刻的旅游体验。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 游发展立足于木兰文化,结合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发 展创新出木兰生态文化,赋予木兰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激发景区 发展新活力。
麓”。木兰山的人民为了纪念这一位著名的女将军,便在木兰山 修建了木兰庙,木兰将军坊等。木兰山也因为木兰将军而闻名天 下。
4、红色革命摇篮 木兰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仅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更是红色革命的摇篮。这里 有李先念率领“新五师”抗日的根据地,还出现过多位著名的革 命战士领导人,如李先念,吴光浩等,这里的红色记忆将会让人 们永远铭记。
图2 乌兰察布旅游接待总规模与增速 数据来源:①乌兰察布统计局。
了乌兰察布草原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我们从 图中可以看出,剔除了2003年“非典型肺炎”的影响外,乌兰察 布市旅游的总体增长趋势相对稳定,旅游人数亦出现出一种上升 趋势,且年均增幅达到了19.3%。旅游的服务和接待能力也不断 提高,截止至2014年底,乌兰察布市有34家旅行社,32家星级宾 馆。[2] 目前,乌兰察布市的草原旅游从总体上来看,其仍然处于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但是,已经出现增长速度放缓的趋 势,近三年的平均增速大约在13%左右。

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作者:张瑞莹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11期摘要论述了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与提升建议,以期促进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黄陂区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096-02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郊,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

近年来,黄陂区以乡村旅游资源和景区作为依托,同时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地区,是开发乡村旅游的中坚力量。

乡村旅游在如火如茶进行的同时,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笔者通过梳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

1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1.1区位优势明显武汉在我国有着“九省通衢”的美誉,它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国家经济地理的“心脏”,不仅承担着东西方向的横向联系,而且沟通着南北的纵向交流,区位优势明显。

黄陂区作为武汉市最大的新城区,面积广阔,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1.2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黄陂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近千平方公里的生态区,黄陂区构建了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集群版块,基本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

黄陂拥有“盘龙殷商”“木兰传奇”“二程理学”和“首义黎黄陂”四大文化名片。

近年来,黄陂区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的“木兰文化”为核心,打造出“木兰文化旅游区”的旅游文化品牌,多层次、全方位地弘扬了木兰文化。

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且品质最高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群。

1.3客源市场广阔黄陂区乡村旅游有着十分广阔的客源市场,当中既包括武汉当地的客源市场,还包括省内外的客源市场。

武汉当地的客源市场是其主要的客源市场,客源众多且客源市场稳定;省内外客源市场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武汉旅游业分析报告范文

武汉旅游业分析报告范文

武汉旅游业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武汉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武汉旅游业的现状、旅游资源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展望。

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报告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武汉旅游业的现状和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析武汉旅游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史、规模和特点,并探讨武汉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角度分析武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报告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同时展望未来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武汉旅游业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武汉旅游业现状、旅游资源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总结。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武汉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为政府部门、旅游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武汉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武汉旅游业现状武汉是中国中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全市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武汉市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武汉市每年的接待游客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次,旅游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武汉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还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武汉一日游市场调查报告

武汉一日游市场调查报告

武汉一日游市场调查报告第一篇:武汉一日游市场调查报告“武汉一日游”市场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湖北省各地重点景区持续火暴,丰富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

据统计,7天来,湖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1%和35%,创国庆黄金周历史最好水平。

此外,城市观光游、乡村休闲游都获得游客青睐,武汉黄鹤楼、东湖、汉口江滩、江汉路、户部巷等每天人潮汹涌。

武汉市推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仙洪试验区乡村之旅的“农家乐”“渔家乐”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城市的游客。

旅游部门分析称,高铁时代的来临使武汉的旅游目的地地位进一步显现,推动了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这些都是今年黄金周旅游火暴的重要因素。

二、调查目的根据当前旅游快速发展形势,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本旅行社特此开展武汉旅游市场调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武汉一日游,以此扩大本社在当地旅游市场中的份额。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本社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针对不同的年龄群(由于范围有限,仅限于校内师生)发放了50份问卷。

问卷有17题,题目分别如下:1.您的年龄()A.18岁以下B.18-24C.26-50D.50岁以上2.您喜欢旅游吗?()A.喜欢B.不喜欢3.您会选择何种时间出去旅游()A.双休B.黄金周C.寒暑假D.平时4.你游览过武汉以下哪些景点()(多选)A.黄鹤楼B.东湖C.古琴台D.归元寺E.晴川阁F.湖北省博物馆G.红楼H.汉口江滩I.木兰山天池5.你所游览的景点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A.上网了解B别人推荐C.书上介绍D.其他6.没有游览过武汉景点的原因()(多选)A.没有时间B.不喜欢旅游C.景点门票D.交通不便E.景点缺乏吸引力F.其他______________7.您是通过那种旅游方式旅游的()A.旅行社组团B.跟家人C.跟朋友同学D.自己一个人8.您的旅游目的是()(多选)A.朋友交流感情B.释放压力,放松心情C.增长阅历D.工作需要E.学习作业的需要F.其他9.对那方面的旅游景点特别感兴趣()A.名胜古迹B.革命遗址C.自然风光D.休闲娱乐E.惊险刺激F、其他10.如果跟团出游的话,交通工具方面,你更倾向于()A.豪华大巴B.中档大巴C.普通大巴D.其他11.两个景点之间,你所能接受的坐车时间()A.15分钟以内B.15-30分钟C.30-60分钟D.一个小时以上12.在旅游目的地,关于吃饭问题,你更倾向于()A.自带B.风味餐C.酒店就餐D.附近小餐馆E.其他13.在某旅游景点游玩后,你是否会在该地购买纪念品()A.是B.否14.在旅游地,你希望有哪些娱乐活动()A.文艺演出B.反映该地文化的特色电影C.旅游购物D.其他15.您可接受武汉一日游的价格(不包餐)()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200元16.参加武汉一日游您关心的是()(多选)A.餐饮质量B.住宿标准C.交通出行D.景点吸引力E.旅游购物F.娱乐节目吸引力G.产品价格H.导游服务质量I其他17.您觉得武汉发展红色旅游市场潜力如何()A.很有武汉特色,潜力很大B.特色较明显,潜力较大C.特色一般,潜力不是很大D.没特色,潜力较差四、调查结果及分析①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在受访者(在校师生)中97%的人喜欢旅游,说明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消费的主要途径,他们把旅游作为一种消遣方式,或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或增长阅历,或工作学习需要,或交流感情。

武汉市黄陂区市场调研报告

武汉市黄陂区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首个非遗文旅新城,以非遗文旅体验、非遗旅居度假、非遗产业 发展、文旅地产示 范为四大功能平台,规划一心引领、一轴串联、一 带辉映、三区共生的总体规划构架, 实现大就业、引爆大产业、推动大旅游。
长江非遗小镇致力于打造类似江南小镇一样的以古村客栈、店铺等形态的集观光与休闲 度假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小桥流水人家、水乡乌篷船、青石板、飞檐雕梁的民居大宅、 红灯笼……枕河而眠,镇貌古朴, 风情幽逸,独特的文化底蕴,仿佛梦回千年。
主要包括三号航站楼(T3)、飞行区、交通中心、城铁、地铁、空管 、供油等7大主体工程和122个单 体工程,总投资超过400亿元。
T3航站楼以“星河璀璨,凤舞九天”为主题,由主楼、东、西各2 条指廊和T2-T3连廊组成,外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
宏观市场
武汉黄陂区市场——交通篇
轨道交通:黄陂是轨道交通密度最高的远城区,也是最先开通地铁的远城区。
宏观市场
武汉黄陂区市场——产业篇
文创产业:长江非遗小镇位于前川街东部,滠水河东岸,定位 为 “ 山水生态、非遗文化、旅游度假、智慧互联网、田园生活 ” 五 位一体,计划重 建百栋 百年古建大宅,聚集上百位国家级非遗大师入驻,孵化上千种非遗产品。
长江非遗小镇项目分二期打造,一期是滠水河沿线,目前规划区已经 停批居民新房建设 ,原有老屋上重建也被禁止,整个项目建设时间预 估为8年左右。
黄陂享有武汉之根、木兰故里、理学之源、红色之区、武汉之窗、商贸之都、 武汉之肺等美誉。拥有盘龙城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首义文化四大文化名片。 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侨乡,华侨华裔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0万人。
孝感市
黄陂区
黄冈市
宏观市场
武汉黄陂区市场——区位篇
黄陂区辖15个街道、1个乡

黄陂区市场报告PPT优选版

黄陂区市场报告PPT优选版

总共37栋,已售0栋,近期开4栋 11000(2000精装) 项黄目陂产 区品横定店位街刚环改后,湖开北盘路去以化北良、好临。空东街以东
年份
宗地数 土地面积 建筑面积 (宗) (万㎡) (万㎡)
容积率
高(层10100800-01(30含002)000平装)洋房13000(含2500精装)
p总依(2共托012天70)河栋04机,1号场均和为汉5层口,北2商梯贸2户物流平台,做大做强航空运输业,建设中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提升汉口北区域2战0略12地年位,积极1对3 接武汉主5城2.区5 及天河机16场2、.4滠5 口铁路货3.场0、9 阳逻武汉
p总(2共017)栋11,6号已售0栋,近期开4栋 110000(含202000精0精装装))
2014年
8
39.85
122.83
3.08
132房520厅0(2卫含2150000-精12装0 )
黄总陂共区 17年栋均,成已交售面0栋积,万近㎡期,开供4略栋过于求,成交量高于宅地成交建面102万㎡,供需持续上升,价格直线上扬;2015年
≥1.0,≤2.4 开工中
1.0-2.1 开工中
1.0-2.1 开工中
1.0-2.7 开工中
截止日期 2018-08-10 2018-08-09 2018-06-22 2018-06-21 2018-06-21 2018-06-21 2018-03-20 2018-03-13 2017-12-29 2017-12-08 2017-12-08 2017-12-07 2017-05-23 2017-05-23 2017-02-07
——建设武汉临空产业核心引领区。加快提升航空枢纽功能,以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两大主体产业为支撑,多 层次、多组团的临空经济发展新格局,凸显“航空城”的核心引领优势。 ——建设全国旅游目的地。依托5A级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产业要素配 置,抢占华中旅游高端市场,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建设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天河机场和汉口北商贸物流平台,做大做强航空运输业,建设中部国际航 空货运枢纽,提升汉口北区域战略地位,积极对接武汉主城区及天河机场、滠口铁路货场、阳逻武汉深水港及 相关高速公路网,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业“千亿板块”,建设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 ——建设全国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深入挖掘农业优势,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集农业科技研发推广、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种子种苗繁育和乡村休闲游于一体的全国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黄陂区第三产业(旅游业)规划布局

黄陂区第三产业(旅游业)规划布局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景区、酒店、交通等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 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 验。
旅游市场持续扩大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旅 游产品的丰富,黄陂区旅 游市场持续扩大,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游客。
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旅游业市场的竞争加剧,黄陂区需要不断提 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游客。
ABCD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高旅 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黄陂区旅游业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01
02
03
总量持续增长
黄陂区第三产业总量持续 增长,成为区域经济的重 要支柱。
结构优化调整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 化,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 业快速发展。
创新能力提升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 升,为第三产业的持续发 展提供动力。
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丰富
黄陂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 人文旅游资源,为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保护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 统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景观改善
通过旅游开发,黄陂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将得 到改善和提升,提高区域的景观品质。
环境容量压力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容量将面临一定 的压力,需要采取措施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 旅游活动强度。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第三产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的融资支持。
人才保障

黄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黄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武汉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得出黄陂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同时,各景区管理比较分散,旅游资源整合度低,旅游产品策划欠缺,宣传方式单一。

建议该区科学规划旅游发展方向,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资源保护前言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至今有1428年的建县(区)史。

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辖19个街乡镇场。

黄陂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

一是,距今35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厦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

二是木兰文化,由南北朝时期巾帼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来。

三是"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的"双凤亭"就屹立在前川鲁台山,这里留下了很多二程幼年时代的传说。

这些文化因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黄陂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黄陂区境内的旅游景点是武汉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区的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凭借着其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优势, 黄陂区利用地方特色旅游产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那黄陂区的旅游业究竟如何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队成立调查组,对黄陂境内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

着重从政府政策,旅游景区,游客大众三方面获取信息,一边对黄陂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客观评价。

1黄陂区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1.1全区旅游资源概况。

通过对全区旅游资源的调查和阅读《黄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我们了解到目前黄陂区形成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线八景”和南部经济发展带“一线四园”旅游格局(简称北八景,南四园)。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

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地理学论文论文题目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姓名王雪晴学号2012119010133班级1201班所在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指导老师尹发能副教授目录1。

前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黄陂区旅游资源分布现状 (2)2.1黄陂区旅游资源产业概况 (2)2。

2旅游资源分类指标的选取 (3)2。

3黄陂区旅游资源分类结果与评价 (3)3。

黄陂区旅游资源评价 (7)3。

1指标选取 (7)3.2计分与分级 (8)3。

3黄陂区旅游资源结果 (9)4。

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10)4。

1黄陂区独特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10)4。

2黄陂区开发设想 (10)5.参考文献 (12)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王雪晴(指导教师,尹发能副教授)(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黄石435002)摘要:武汉市要建造旅游强市,黄陂区旅游资源很是关键.本文以在武汉市旅游资源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黄陂区为例,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要求,对黄陂区进行了全面的旅游资源详查,并在定性分析黄陂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分“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 两个档次,对黄陂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

关键词:黄陂区;旅游资源;资源评价;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武汉市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王雪晴(指导教师,尹发能副教授)(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黄石435002)1.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般首先是要对被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尽量客观的评价,为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地开发规模的确定依据。

所以旅游资源评价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路径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路径
原有耕地、湿地之上,以迎合游客住宿餐饮的需求,破坏了自
然生态资源。
展,关键在人才[11] 。 随着乡村旅游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旅
游经营管理人才成为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缺乏
专业人才和相关基础设施,很多地方无法有效发挥乡村旅游
这些问题在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常有出现,原本自然
优势资源;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农民
势 乡村旅游作为一个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0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年
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对一个成功案例的简单
键与难点。 推进农村旅游向绿色农业的生态转换,实现人们
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质量要
对绿色生活的追求,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
求的不断提高,黄陂区旅游产品在供给侧也出现了产品附加
要力量和现实需求。 目前该地在乡村旅游绿色发展中面临
值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品牌知名度较低等问题,使得乡村
拆除同时减少土壤的硬化,进行必要的封山育林,湿地还原,
味地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而忽略了乡村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
对化学污染严重的土壤给予生物性修复,结合当地现状从生
会效应,忽略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
联系,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
态视角去完善生态功能[10] 。 另一方面建立一个污染处理系
的现实困境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得以实现。
旅游难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5]
。 处理好乡村旅游同质化
和个性化“品质”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
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6]

3. 1 加强环境治理与修复恢复生态机能 武汉市黄陂区山

武汉市旅游地接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

武汉市旅游地接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

武汉市旅游地接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根据工作安排,我们走访或电访了武汉市36家旅行社和武汉市旅游局,对武汉市的旅游地接市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特汇报如下:一、武汉市旅游市场的现状武汉历史悠久,是湖北省省会,同时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湖北全省旅游业发展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可以从2002年的武汉地接情况中可以得到反映。

(武汉市200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484万人,其中入境海外游客28.37万人)但从更高要求来看,目前武汉较成熟或重点推介的旅游项目景点,如黄鹤楼、归元寺、东湖风景区等,仍存在吸引力相对不足的问题,不可能成为远程游客到武汉旅游的主要吸引物。

另外,从武汉游客的类型来看,目前到武汉的游客主要是商务客人或中转过路客,武汉尚未成为一个真正的、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这与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重要的历史、战略地位极不相称。

《湖北省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已经明确提出把武汉市建设成为一个“龙头”的思想:“按照建立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构想,在加强‘大江、名楼、名湖、名寺、名店、名街’整治开发的同时,加快现代大型主题乐园、商贸会展中心、科技博览中心、体育竞技中心、音乐文化中心、旅游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建立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文化载体鲜明、自然风景优美的现代都市旅游形象,由过境地向集散地、进而向旅游目的地发展,确立其湖北旅游业的龙头、中国商贸会展之都、华中地区最大的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因此,从武汉拥有的丰富资源、优越的区位和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等各方面分析来看,武汉旅游应该有更好的表现。

(资料提供武汉市旅游局刘静处长)二、旅行社的旅游基本线路、费用及旅游产品的市场与展望从各个旅行社了解到,武汉游主要以一、二日游为主,旅游的线路集中在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省博物馆和东湖,旅行社俗称为“四菜一汤”。

基本费用在300圆左右。

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微信营销的实践探索

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微信营销的实践探索

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微信营销的实践探索在以用户为主导的微时代,微信营销正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传统乡村旅游营销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首先对乡村旅游、微信营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微信营销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微信营销的对策。

标签:乡村旅游;微信营销;武汉市黄陂区据腾讯最新公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8.89亿。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微信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微信营销正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传统乡村旅游营销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1 核心概念的界定1.1 乡村旅游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本文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旅游资源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1.2 微信营销微信营销(WeChat Marketing)是指个人或团体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数据库植入和功能开发,通过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等功能来满足用户需求的活动和过程。

2 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微信营销现状分析拥有武汉最优乡村旅游资源的黄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建成5A景区1个,4A景区6个,3A景区4个,是全国拥有A级景区最多最密集的区县,目前已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长期以来,武汉市黄陂区乡村旅游以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市场,通过人员推销、口碑营销、中间商合作等方式吸引游客。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应用的流行,武汉市黄陂区旅游局开通了黄陂旅游微信公众号,借助微信平台开展乡村旅游营销。

2.1 微信功能定位和界面特征黄陂乡村旅游微信公众号为订阅号,注册名为“黄陂旅游”,微信号为“huangpitourism”,其功能定位于整合木兰故里旅游咨询为景区和游客提供公益服务。

为了给用户醒目、直观的感受,“黄陂旅游”微信公众号的界面分为三个板块:微官网、全域新旅行、美食大赛,“微官网”板块主要介绍景点景区、图文游记、活动资讯等信息;“全域新旅行”板块包括吃、住、游等旅游信息;“美食大赛”模块包含报名专区、黄陂菜谱、网络投票等美食比赛活动信息。

关于旅游产业市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一、对青浦旅游市场的评价)

关于旅游产业市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一、对青浦旅游市场的评价)

关于旅游产业市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一、对青浦旅游市场的评价)我们对青浦的旅游市场有了宏观的了解,但随着青浦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区旅游业面临着从”观光型”向”休闲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掌握XX区旅游基本指标最新数据,进一步研究旅游业对我区gdp的贡献,以便为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20**年在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XX区旅游局和XX区统计局共同进行了青浦旅游产业市场基本情况的调研。

几个月来,我区旅游局、区统计局调研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以集中调查、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区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旅行社进行了认真调查,并结合分析日常统计报表,研究了青浦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对青浦旅游市场的评价根据调研的结果,对青浦旅游产业市场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旅游产业逐步成型,经济效益逐渐凸现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来青旅游者突破304万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达到86.73万人次。

人均消费312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9.4亿元。

这些数字表明,近年来XX区紧紧抓住自身特色,以大上海为主要立足点,开拓周边市场及海外市场的道路是正确的。

XX区在把握传统的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平台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在周边地区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同时更是抓住海外游客的需求,积极参加海外旅游交易会,甚至在主要旅游客源国召开青浦旅游推介会,这些举措使得整个青浦旅游在硬件设施的改善、接待能力的提高、旅游活动的策划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热点景点仍然强势,消费群体较为集中(1)、在调查中,被旅游者首选的仍然是朱家角古镇、上海大观园、东方绿舟三大传统景点。

这说明近年来以朱家角为龙头,上海大观园、东方绿舟为支撑的宣传策略是成功的,这三大景点不仅在XX市民中,就是在外省市及境外游客中的知名度都是最高的,可以说这些景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品牌,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黄陂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得出黄陂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同时,各景区管理比较分散,旅游资源整合度低,旅游产品策划欠缺,宣传方式单一。

建议该区科学规划旅游发展方向,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资源保护前言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至今有1428年的建县(区)史。

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万,辖19个街乡镇场。

黄陂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

一是,距今35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厦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

二是木兰文化,由南北朝时期巾帼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来。

三是"双凤亭"二程理学文化,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的"双凤亭"就屹立在前川鲁台山,这里留下了很多二程幼年时代的传说。

这些文化因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黄陂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黄陂区境内的旅游景点是武汉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区的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凭借着其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优势, 黄陂区利用地方特色旅游产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那黄陂区的旅游业究竟如何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队成立调查组,对黄陂境内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

着重从政府政策,旅游景区,游客大众三方面获取信息,一边对黄陂区的旅游资源做出客观评价。

1黄陂区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1.1全区旅游资源概况。

通过对全区旅游资源的调查和阅读《黄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我们了解到目前黄陂区形成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线八景”和南部经济发展带“一线四园”旅游格局(简称北八景,南四园)。

北“八景”即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古山门,清凉寨,云雾山,天子山,木兰水乡;南“四园”即盘龙城遗址公园,长江乐园,武汉生态农业园,农耕年华主题园。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黄陂北部山区近1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山地、峡谷景观旅游资源、湖泊景观旅游资源和原始植被生态旅游资源三大类约10余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风景区、木兰天池、木兰铁寨、古门山、竹林寺省级自然保护区、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等),被誉为"武汉市的后花园",其中木兰山景区是省级旅游风景区,木兰湖被列为全省八大度假区之首。

黄陂南部地区分布有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自然水体湖面--后湖,周边丘陵起伏,景观宜人,距武汉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是武汉市未来集休闲居住、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功能区。

历史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北部山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分布有花木兰文化遗迹、木兰山佛教、道教文化、革命战争遗迹、清初民居古建筑、地域性的民风习俗。

前川街具有古老历史,保留有双凤亭(望鲁台)等古代文化遗迹,以及特有的"无陂不成镇"、"九佬十八匠"等传统经商文化、工匠文化、各种古镇民俗、餐饮文化。

黄陂南部盘龙古城是商代生活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市观光农业旅游资源。

黄陂撤县建区前是农业大县,具有丰富的、类型多样的农业生产资源和传统,目前仍然是武汉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区位条件好,与市中心区联系紧密,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具有优势。

目前境内已建成武汉现代蔬菜园、武汉兆丰农业科技园、武汉田田生态科普园等近10家具有观光、参与、科普接待能力的景点。

1.2政府政策导向。

黄陂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板块经济”发展思路,即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旅游经济发展板块,中部前川城市建设发展板块,南部千亿新型工商业产业板块。

三大板块的建设既是黄陂区委、区政府科学布局谋篇,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也是黄陂作为武汉市发展空间最大的城区,为武汉市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应有的角色定位。

该去指定的旅游规划将实现“三步走”战略:一、开发旅游景区,打造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二、配套发展,形成完善的“大旅游”产业体系。

三、发挥旅游对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提高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水平。

采取区域旅游引擎发展方式的目的就是最大化地追求综合发展效益和增加值,这也是黄陂推行区域旅游引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图1黄陂区旅游产业规划战略图黄陂旅游业2011年实现“三个跨越”,即从武汉旅游资源大区向实现武汉旅游经济强区跨越;从现在占有的武汉旅游市场向扩展到全国旅游市场跨越;从黄陂旅游特色经济向发展支柱经济跨越。

在此基础上,区政府对该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制定了《黄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1998年开始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当地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1.3游客大众对景区的反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出门旅行,近年来,城郊游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黄陂区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吸引的游客量越来越多。

通过在木兰山景区和清凉寨景区随机发放的100份抽样调查的问卷统计,我们了解到认为自己喜欢旅游的人占100%,认为黄陂是个值得旅游的好地方的占65%,而关于黄陂景区的了解程度调查,只有30%的人们知道黄陂除了木兰山景区之外还有其它著名景区。

只有本地人对本区的旅游业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黄陂历史底蕴深厚,既有文化之源的盘龙城,名人故居,又有红色旅游区。

是武汉城郊旅行的首选之地,很多游客愿意来到黄皮观光旅游,但是大部分人都对该区缺乏了解,对于黄陂一直都有穷乡僻壤印象。

2黄陂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黄陂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的开发较为合理,各项配套设施健全,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2.1宣传的力度不够,特色不显。

黄陂区对于旅游景点的宣传方式和渠道局限性大,多局限于网站宣传,很少对旅游景点做过大规模的宣传。

然而,在有限的宣传中,文化宣传缺少特色,譬如清凉寨景区,在那里不仅能亲近自然,而且还能感受到当地的历史文化,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然而旅游效益却不高。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知名度不高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地区文化的宣传上,一直未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缺乏特色,像黄陂区作为木兰文化发源地,在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特色.都应该提到重点宣传对象上来。

发展城郊旅游业,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宣传与促销。

政府部门必须在旅游网站重点宣传黄陂境内知名的拳头产品,如盘龙城、木兰山、双凤亭、竹林寺,通常只有一般的景点介绍,没有详细的旅游线路图,且缺少准确的标识。

因此,加强宣传力度、加快旅游信息化是发展黄陂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2.2景区管理分散,资源的整合能力有限。

黄陂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为低,景点之间协调性较低,时间 1998 2002 20052008 6亿3亿1亿金额图2 基础建设资金投入额目前尚未形成整体的竞争力。

由于多数景区出现“各自为政”现象,使得旅游业主管部门在部门和区域协调及行业管理中遇到的阻力较大。

调查中发现部分景区的运行模式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力度。

部分景区的经济效益除用于停滞状态,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既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不能做到对旅游环境的有效保护。

这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3服务质量不高,行业服务意识缺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0%的游客都认为景区在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完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主要表现有旅游路线单一、景区服务人员偏少、部分设施不完善;二是社会风气欠佳。

在外地人眼里,武汉人的凶、狠是出了名的。

吵嘴、打架、斗殴、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车站,旅游纪念品市场等地段,经常有敲诈外地游客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执法者,也是态度专横,语言粗俗,这些都大大损害了地区形象,有碍本区旅游业的发展。

2.4缺乏长远规划,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近年来,依托武汉城郊优势,黄陂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

然而,黄陂区在旅游规划方面缺少措施。

一方面,旅游景点景观设置雷同度较大,缺少吸引游客的特色。

一方面,投资者各自为政,急功近利,只管赚钱,不求发展。

部分景区旅游交通不便,且缺少配套的服务行业,都是吸引客源的障碍。

缺乏规划的另一个后果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由于撤县设区后,人流量和常住人口递增,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态破坏,而伴随着黄陂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情况也较为严重不科学的旅游开发导致了部分景区旅游资源被破坏、文化风格和气氛与新建设施极不协调等问题。

个别景点片面的追求开发的速度与游客的数量以提高经济收入,忽视了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与建议3.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黄陂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取得的一定的发展。

但是,整体来看,基础实施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有待提高。

交通方面,应该加强区域内各景点景区之间的旅游线路的畅通,使游客进的来,出的去。

武汉对外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1小时圈和3小时圈,但是武汉市内部交通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缺乏交通节点与旅游景点的有效对接,如是取之黄陂的旅游专线明显不足。

黄陂区应加快了城区道路与市区的改造,巴士专线、轻轨、等建设全面铺开,重视与市区各交通节点的衔接。

此外,针对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旅客,完善景区的道路指示标牌,方便其出行。

3.2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策划新的旅游产品。

针对黄陂境内部分旅游资源同质化,市场定位相似化的现象,各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市场档次和结构趋同的现象,政府要深入研究优势旅游资源,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客观差异,对特色旅游产品以及各城市的精品旅游线路(如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等路线进行整合开发,突出建成不同层次的品牌路线和旅游地(国家级、地区级)。

黄陂的旅游景点不少,但品牌景点却不多。

但论原本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文历史环境,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都比较有竞争优势。

但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治理力度的不同导致了两者不同的现状。

打造品牌景点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相关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挖掘原有景点的应该有的价值。

像盘龙城作为南方华夏文明的承载地,旅游价值更是不可小觑。

此外,木兰山是木兰精神的发源地,黄陂也是红色革命圣地,竹林寺等景点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质,也是吸引游客和景区宣传的重要方面。

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黄陂区应当着力于品牌的创建,提高景点的知名度。

随着新型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观景游览式旅游逐渐被人们厌倦,发展新的旅游形式是现代旅游发展趋势。

在这方面黄陂区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增加体验性质的旅游的数量。

利用优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策划新的旅游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