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
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使用与情感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
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来世关注设计——赫伯特.A.西蒙。
2.问题求解:在复杂情境子啊的不断作出决策的思维活动。
3.诺曼将人脑信息中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成三个阶段:a.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的、生理性反应;b.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 c. 行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1.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心理话动相行产型品赤在物质条件。
2.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这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相应行为的驱动机制。
3.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其划分为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或意动)三个部分。
心理过程的发生,是主体认知内、外环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力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心理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过程。
5.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
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市美时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市美对像上去。
非自身的信感写市定对象融为体政者说对于市美好单价种心领神公的“肉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
6.距离说:认方审美要保持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
7.投射法:提供给被试者一种无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心底的心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常用的投射法包括词语联想法、句子、故事完型法、绘图法、漫画测试法、照片归类法等8.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称的测试不同于一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理而究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设计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 代表人物:美国 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华生认 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 华生的研究路线:
“刺激一反应”公式 (S一R)
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 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
• 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1.3.2 机能主义心理学( Functionalism)
• 创始人:美国 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 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
•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 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 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 意识的功能。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
1.3.5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 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 • 创始人:奥地利 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 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 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 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 的根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 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
• 格雷夫斯(Henry 你 Drefuss):《为人民设 计》 ,《人体测量》
格雷夫斯1949年为Bell公司设计的“500”电话
返回
1.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大一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大一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设计是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领域,了解心理学知识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设计。
本文将对大一设计专业中常见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设计师们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感知与认知心理学感知与认知心理学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领域之一。
它研究了人们是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以及这些过程对于设计的影响。
1.1 形状与颜色知觉在设计中,形状和颜色是两个核心要素。
了解人们对形状和颜色的感知和认知可以帮助设计师做出更好的决策。
例如,了解不同颜色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共鸣力的作品。
1.2 图像与视觉注意人的大脑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
设计师需要了解视觉注意的原理,合理地引导用户的目光,使设计更易于被注意和理解。
1.3 认知负荷认知负荷是指人的思维过程中所消耗的心理资源。
在设计中,理解用户的认知负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减少认知负荷,设计师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降低用户的疲劳程度。
二、人机交互心理学人机交互心理学是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它研究了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过程,帮助设计师创建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应用程序。
2.1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界面设计原则,例如可见性、可用性、一致性和反馈等,以创建易于使用和学习的界面。
2.2 交互反馈与响应时间在交互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快速的响应时间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与界面的交互反馈和响应时间,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三、情绪与设计心理学情绪与设计心理学研究了情绪对于设计的影响,帮助设计师创造出能够引发用户情绪共鸣的作品。
3.1 情绪设计原则情绪设计原则指导设计师如何利用色彩、形状、排版等元素来唤起用户的情绪体验。
例如,在设计广告时,使用积极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增加用户的购买欲望。
设计心理学自考知识点
设计心理学自考知识点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设计和使用产品时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和设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们对产品的认知、情感、注意力、记忆、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与行为。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设计心理学自考的知识点。
一、设计认知与设计决策1. 感知与注意力:用户对产品的感知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取外界信息,并通过注意力选择关注的元素。
设计师需要了解感知与注意力的原理,以便在产品设计中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提升产品的可见性与辨识度。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
在设计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理解用户在与产品互动时的认知过程,优化交互设计与信息传递。
3. 决策与行为:用户在面对多个选项时需要做出决策,设计师需要了解决策心理学的知识,以便设计出更适应用户决策需求的产品。
二、情感设计与用户体验1. 情感与设计:情感设计关注用户对产品的情感体验,它通过颜色、形状、声音等设计元素来诱发用户特定的情感反应。
了解情感设计的原理有助于设计师创造更富有情感共鸣的产品。
2.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用户使用产品的全过程感知与情感体验。
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体验的方方面面,包括界面设计的易用性、可用性、满意度等,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用户研究与调研方法1. 用户需求调研:用户需求调研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了解用户的需求、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2. 用户行为研究: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了解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为设计师提供参考与改进意见。
3. 用户测试与评估:设计师需要通过用户测试与评估,收集用户的反馈与意见,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改进与优化产品。
四、可持续设计与社会责任1. 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索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归纳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感知与认知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对于颜色、形状、纹理等感知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传递信息和引起情感共鸣。
2.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理解和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呈现设计理念和传递信息。
二、情感与体验1. 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或激发情感反应。
设计师可以使用颜色、图像、音乐等多种方式来创造具有情感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2.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人们在使用产品或者与环境互动时所获得的主观感受。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效率,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以优化用户体验。
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1. 信息加工: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和决策等方面。
通过优化信息的传达方式,可以提高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分析。
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颜色编码和交互方式,以提高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四、界面设计与用户交互1. 界面设计原则:界面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一致性、可见性、反馈等,以提高用户对界面的理解和操作效率。
2. 用户交互设计:用户交互设计关注人们与产品或者界面的互动方式,包括界面布局、导航、交互反馈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供便捷、直观的交互方式。
五、人机接口与可用性1. 人机接口设计:人机接口设计关注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交互方式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易于操作和友好的人机接口。
自考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自考设计心理学知识点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高设计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自考设计心理学的知识点。
一、感知与认知1. 感知: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人们对颜色、形状、纹理等感知特性的差异,以创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
2.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的过程。
设计中的认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于界面、图像等元素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以优化设计策略。
二、人机交互1.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是指将人机交互的原则和技术应用于软件、网站、应用等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以提高用户操作和体验的效果。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认知负荷、易学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问题。
2. 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在用户与产品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设计师考虑用户需求,创造出能够满足用户期望的交互方式和操作逻辑。
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反馈机制对于交互设计至关重要。
三、色彩与情感1. 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和情感反应。
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选择合适的颜色方案,以达到特定的情感表达和用户体验效果。
2. 色彩搭配:在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和效果,设计师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规则,以实现视觉效果的最佳呈现。
四、用户体验与用户研究1.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设计师需要通过用户行为、反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体验感受,以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2. 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和调查用户的行为、态度和需求,以获取对设计决策有用的信息。
设计师可以运用用户研究的方法,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从而改进和创新产品设计。
五、品牌与用户行为1. 品牌塑造:品牌是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所拥有的特定形象和价值体系。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重点
设计的基本点以人为本,创意好的设计创造性设计、适用性设计、美观设计、理解性设计、人性化设计、永恒性设计、精细化设计、简洁化设计、生态化设计CSI消费者满意度: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最终表现与消费者的期望、要求的吻合程度的大小,相对应的有一系列不同的满意程度。
满意度=产品绩效—消费者期望值CS战略: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消费者的满意度为指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用消费者的观念而非生产者和设计师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尽可能全面的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设计心理的宏观微观分析宏观分析: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环境,即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要素。
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文化,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和社会心理现象微观分析: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环境,即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要素。
有消费年龄、性别、个性和家庭等。
时尚的概念与时尚设计概念: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
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
就是在短时间内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
时尚设计:时尚可以推动创新。
反之,设计创新同样可以引导大众趣味,造就时尚分析时尚变化和产品设计相互的影响,研究当代设计潮流中时尚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后工业社会时尚对设计的利害关系,从而做出符合时尚要求的时尚设计。
时尚器物设计反映生活情趣;引导趣味,造就时尚;时尚在于不断探索、创新。
商标设计心理商标设计原则:商标要简单明了、商标的识别性很重要、商标设计必须独特、借助流行设计商标、商标设计要避免相同与近似、商标设计要考虑国际化、商标设计要考虑延伸性、商标设计要遵守政府法规商标设计方法:切记模仿步人后尘、繁简适中易读易记、暗示特点体现创意、结合装潢主次分明商标设计禁忌:慎用地理名称、所用外文要没有姓氏的含义、禁忌数字作为商标、商标的文字、图形、颜色等应避免有不好的含义包装设计的功能要点:货架印象可读性外观图案商标印象功能特点说明8、动机的要素需要驱使、刺激强化、目标诱导9、态度的概念: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特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设计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1.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者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2.工业设计活动是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关系的系统工程,可以称它为社会工程或文化工程。
(1、工业设计活动是观念设计的活动,也称元设计活动。
2、工业设计活动是综合创造的活动,研究产品技术功能设计和美学设计的结合统一。
3、工业设计活动是包容性的活动,自身的活动,各产品的造型、色彩、表面装饰、包装、装潢、商标等。
4、工业设计活动是以资讯为基础的,如:采集数据,采集消费者、企业、社会等满意度数据。
5、工业设计活动是一种整合企划活动,从产品构思到生产,从使用到销毁的全过程。
6、工业设计活动是文化活动,如: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把握消费者生活方式变革,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3.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1、潜在消费者:是消费者具有的卖点和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2、准消费者:是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
3、显在消费者:是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一个不满意的消费者能直接或间接影响40个潜在消费者)4、惠顾消费者:是常客(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到位)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的消费者(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4.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共同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像,对产品的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的情感。
差异性:表现在他们对商品的兴趣、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
5.消费者行为规律:六个相互联系的行为过程:形成消费需求—产生购买动机—了解商品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发生购买行为—评价所购商品。
6.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感谢:孟玉怡、徐无凡、郭志欣、张艺耀的整理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 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信息社会需要用设计化的艺术来衡量人与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的满意;(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 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及相关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领域,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设计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设计物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理解,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创建有吸引力和功能性的产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设计心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感知和注意力设计的目标是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使其对产品感兴趣。
通过了解感知和注意力的原理,设计师可以在产品中运用相关的技巧。
例如,颜色对感知的影响,视觉层次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吸引注意力的视觉元素等。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设计中,了解人们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易于理解和使用的产品。
例如,将信息分组以提高记忆效果,理解直觉和反应时间,以及考虑用户的工作记忆容量等。
3. 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元素引起用户情感反应的过程。
了解情感设计可以让设计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例如,使用适当的颜色和形状来引起特定情感,创造愉悦的用户体验,以及提高产品在用户中的情感价值等。
4.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研究关注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体验。
了解用户体验的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
例如,了解用户的期望和动机,识别和解决用户的痛点,以及通过用户测试来改进产品等。
5. 信息架构信息架构是指如何组织和布局信息以便用户理解和访问的过程。
设计师需要知道如何设计清晰的信息结构,以便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的内容。
例如,使用层次结构和分类系统,设计易于浏览的导航菜单,以及提供搜索功能等。
6.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产品易于使用的程度。
设计师应该关注如何提供简单、直观和有效的用户界面。
例如,设计一致的界面元素,减少认知负荷,以及提供明确的反馈和帮助功能等。
7. 设计评估方法设计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产品设计的效果和问题。
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得用户反馈并改进设计。
例如,使用用户调查、用户测试和原型测试等方法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应。
总结: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认知心理学、用户体验和感知等知识领域。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来世关注设计——赫伯特.A.西蒙。
2.问题求解:在复杂情境子啊的不断作出决策的思维活动。
3.诺曼将人脑信息中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成三个阶段:a.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的、生理性反应;b.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 c. 行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1.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心理话动相行产型品赤在物质条件。
2.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这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相应行为的驱动机制。
|3.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其划分为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或意动)三个部分。
心理过程的发生,是主体认知内、外环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力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心理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过程。
5.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
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市美时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市美对像上去。
非自身的信感写市定对象融为体政者说对于市美好单价种心领神公的“肉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
6.距离说:认方审美要保持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
7.投射法:提供给被试者一种无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心底的心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常用的投射法包括词语联想法、句子、故事完型法、绘图法、漫画测试法、照片归类法等8.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称的测试不同于一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理而究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
设计心理学
引言: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它融合了心理学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探索人类感知、认知和情感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指导和启示,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功能性的产品和环境。
本文将详细论述设计心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以及设计心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概述:设计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评估设计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和认知过程。
它关注的领域包括用户界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设计心理学旨在提高设计的可用性、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正文:1.感知与认知1.1感知的基本原理1.1.1感知偏差的影响1.1.2形状、颜色和质地对感知的影响1.2认知过程与设计1.2.1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1.2.2图形与文字的认知处理差异2.情感与情绪2.1情感的分类和表达2.1.1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影响2.1.2表情和姿势的情感表达2.2情绪对设计的影响2.2.1情绪化设计的理论和实践2.2.2情绪化设计在广告中的应用3.用户体验与设计3.1用户体验的定义与要素3.1.1功能性对用户体验的影响3.1.2可用性与满意度的关系3.2用户参与与设计3.2.1用户参与设计的理论模型3.2.2用户反馈对设计改进的意义4.空间与环境设计4.1空间感知与环境心理学4.1.1空间感知的建构与表征4.1.2空间布局对心理调节的影响4.2色彩与环境心理学4.2.1色彩与情绪的关系4.2.2色彩对认知与注意力的影响5.文化与跨文化设计5.1文化与设计的关系5.1.1文化价值观对设计的影响5.1.2跨文化设计的挑战与机遇5.2多元文化设计的实践案例5.2.1设计中的符号与意义的多样性5.2.2跨国企业产品设计的创新与适应总结: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心理学的理论与设计的实践融合在一起,为设计师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感知、认知、情感、用户体验以及跨文化因素的研究,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设计作品。
十大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全面解析(二)2024
十大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全面解析(二)引言概述:设计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和心理在设计中应用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对设计元素的感知、注意力的分配以及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通过了解设计心理学的知识,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符合用户体验和心理期望的设计。
本文将继续解析设计心理学的十大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正文:一、色彩心理学知识点:1.色彩的情绪联想:不同颜色会诱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安宁。
2.色彩对注意力的影响:明亮鲜艳的颜色会吸引注意力,而柔和的颜色则会使人感到放松。
3.色彩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色彩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设计师需要考虑目标用户所处的文化背景。
二、排版设计心理学知识点:1.对齐方式的影响:不同的对齐方式(如左对齐、居中对齐)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左对齐让人感到稳定和牢靠,居中对齐则更加平衡和和谐。
2.文字大小和行距的重要性:适当的文字大小和行距可以提升阅读的舒适度和可读性。
3.白空间的运用:合理运用白空间可以让设计看起来更加清晰和有序,增强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三、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知识点:1.认知负荷的管理:合理的界面设计和信息呈现可以减轻用户的认知负荷,提高用户体验。
2.心理学记忆法的运用:例如短期记忆的容量限制只能记住7个左右的项目,设计师可以通过分组和分类减少信息负荷,提升记忆效果。
3.奥卡姆剃刀原则:简约原则是用户体验设计中的重要原则,设计师应该尽量保持简单明了的设计,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复杂性。
四、交互设计心理学知识点:1.注意力引导: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引导用户的注意力,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界面和完成任务。
2.反馈机制的重要性:良好的反馈可以让用户得到即时的反馈和确认,提高用户对交互的控制感和满意度。
3.心理学原则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例如约束原则、可视化原则等,通过运用这些原则,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引导用户的行为和决策。
五、品牌设计心理学知识点:1.情感识别和表情设计:品牌设计需要考虑用户对品牌的情感和认知,通过表情设计传递品牌的个性和形象。
设计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设计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高设计的效果和用户体验。
在设计心理学的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感知与认知- 感知:指个体通过感官对外界环境的接收和理解。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通道。
设计师需要了解感知过程,以确定如何通过设计刺激用户的感官。
- 认知: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理解。
设计师需要了解认知过程中的注意、记忆、思考和决策等因素,以便设计更符合用户认知特点的产品和界面。
2. 人机交互- 人机接口:指用户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交互的方式和界面。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人机接口,从而设计出易于操作和理解的用户界面。
- 任务分析:指对用户在特定任务中所执行的步骤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
设计师需要进行任务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界面和功能。
3. 用户体验- 用户需求:指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和要求。
设计师需要通过用户研究和调查,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满足。
- 交互设计:指设计师如何通过界面和功能的设计,使用户与产品进行有效的交互。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认知特点、界面布局、操作流程等因素,提供良好的交互设计。
- 可用性测试和评估:指通过实际用户的测试和评估,检验产品或服务的易用性和满意度。
设计师需要进行可用性测试和评估,以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4. 设计原则和方法- 用户中心设计:指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需求和体验放在设计的核心地位。
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设计出适合用户的产品和界面。
- 界面设计原则:包括可读性、可理解性、一致性、反馈及排除、直观性等原则。
设计师需要遵循这些原则,以创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界面。
- 用户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和行为的相关信息。
设计心理学 笔记
设计心理学笔记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关于设计心理学的笔记:一、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1. 定义: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使用产品、服务和系统时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2. 目标: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促进产品的成功。
二、认知心理学与设计1. 认知负荷理论:设计应尽量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使用简洁明了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2. 注意力和记忆力:设计应考虑用户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限,使用吸引人的视觉元素和有效的信息组织方式。
3. 模式识别:利用人们的模式识别能力,使用熟悉的设计模式和符号,提高用户的理解和操作效率。
三、情感设计1. 情感反应:设计可以引发用户的情感反应,如愉悦、满意、信任等。
2. 情感设计原则:通过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的忠诚度。
3. 情感反馈:设计应提供积极的情感反馈,增强用户的积极情感体验。
四、人机交互1. 交互设计原则:遵循可用性原则,如可发现性、反馈、一致性等,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2. 用户参与:鼓励用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用户满意度。
3. 界面设计:设计友好、直观的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
五、社会心理学与设计1. 社会影响:设计应考虑社会因素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如群体行为、社会比较等。
2. 文化因素:设计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3. 个人空间和隐私:设计应保护用户的个人空间和隐私,提供适当的控制和选择。
六、用户研究与测试1. 用户观察和访谈:了解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期望,为设计提供依据。
2. 可用性测试:通过实际测试评估设计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3. 迭代设计:根据用户反馈和测试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设计。
七、未来趋势1.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自适应的设计。
2. 多模态交互:结合多种交互方式,如语音、手势、眼动等,提高交互的自然性和多样性。
3. 情感计算:利用情感识别和情感响应技术,提高设计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者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2.工业设计活动是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关系的系统工程,可以称它为社会工程或文化工程。
(1、工业设计活动是观念设计的活动,也称元设计活动。
2、工业设计活动是综合创造的活动,研究产品技术功能设计和美学设计的结合统一。
3、工业设计活动是包容性的活动,自身的活动,各产品的造型、色彩、表面装饰、包装、装潢、商标等。
4、工业设计活动是以资讯为基础的,如:采集数据,采集消费者、企业、社会等满意度数据。
5、工业设计活动是一种整合企划活动,从产品构思到生产,从使用到销毁的全过程。
6、工业设计活动是文化活动,如: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把握消费者生活方式变革,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3.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1、潜在消费者:是消费者具有的卖点和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2、准消费者:是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
3、显在消费者:是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一个不满意的消费者能直接或间接影响40个潜在消费者)4、惠顾消费者:是常客(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到位)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的消费者(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4.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共同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像,对产品的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的情感。
差异性:表现在他们对商品的兴趣、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
5.消费者行为规律:六个相互联系的行为过程:形成消费需求—产生购买动机—了解商品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发生购买行为—评价所购商品。
6.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它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优点: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被动的等待)2访谈法:是透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结构式访谈:优点、节约时间,缺点:受访者容易感到拘束。
无结构访谈:优点,自然的交谈,缺点,费时费事,结果不准确)3,问卷法:是事先拟定出所有要了解的问题,列成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答案的分析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优点,同一张问卷可以测试众多的消费者)4、投射法:不让被试着直接说出自己的动机和态度,而通过他对别人的描述,间接的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和动机(优点,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信息的准确性,缺点,花费的劳动和支出的费用较大)7.需要的概念:因为生理或心理上的缺乏而引起的紧张,为了减少这种不舒适的紧张状态的一种反应。
2.、消费者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多样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名族和生活习惯不同)需要的发展性(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进步,产品的不断更新)需要的层次性(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需求,精神需求提高)需要的时代性(受到时代精神,风尚和环境的影响)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性需求(维持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生活必需品市场心理)安全性需求(人们总希望有一个安全,有秩序的环境和生活保障、保健用品市场心理)社交性需求(即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社交产品市场心理)自尊的需要(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享有较高的威望、享受类产品市场心理)自我实现需要(一种个性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充分发挥潜能,干一番事业、发展类产品市场心理)9.设计怎么满足需要:1、关注需要的多元化,2、关注需要的趋向性,3、研究生活需求的新模式。
10.动机的三要素(需要驱使、刺激强化、目标诱导)特征(购买动机的转移性、内隐性、模糊性、冲突性)11.生理性购买动机的表现(1、维持生命动机2、保护生命动机3、延续生命动机4、发展生命动机)感情动机包括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是由人的喜怒哀乐爱憎等情绪。
情感:是有人们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引起的动机)特点(炫耀心理、好奇心理、异化心理、淙外心理、尊重心理)心理性购买动机(理智型、惠顾型、冲动型、保守型)12.双趋动机冲突;‘接近—接近型’指消费者个人具有两种以上都倾向购买目标(两台冰箱都很好,都想买,但只能取其中一种)。
双避动机冲突;‘回避—回避型’指个人面对两个以上想避免的目标。
(考生即不想用功,又不想落考)趋避动机冲突‘接近—回避型’指个人面临的目标,在想趋近的同时,又想避开。
(如有人喜欢吃甜品,又怕发胖)12.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成分(认知、情感、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态度类型(1、理智型消费者2、冲动型购买者3、价格型消费者4、想象型消费者5、习惯型消费者6、随意型消费者)态度的性质(1、态度不是先天遗传的2、态度必须有一个特定的对象3、具有相对的持久性4、态度是一种内在心理结构5、态度的核心是价值6、态度的一元化7、态度具有可变性)13.消费者态度的功能:1、适应功能:是指态度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和避害2、自我防御功能:是指形成关于某些事物的态度,能够帮助个体回避或忘却那些严峻环境或难以正视的现实,从而保护个体的现有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3、知识或认识功能:指形成某种态度,更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4、价值表达功能:是指形成某种态度,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
14.设计的微观分析:就是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环境,即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个性和家庭)15. 儿童消费特点;1社会消费得到很大发展2转变为个性与独立的消费3自主建议性消费迅速发展。
青年消费特点;1消费能力很强,市场潜力大2消费意愿强烈,具有时代感和自我意识3消费行为易于冲动,富有感情性。
中年消费特点;1购买时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价格及外观的统一2理性消费远超过情绪消费,计划消费超过冲动消费3尊重传统,较为保守,对新产品缺乏足够的热情4注重商品使用的便利性,倾向购买能减轻家务劳动时间或提高工作效率的产品5消费需求稳定而集中,自我消费是压抑状态。
老年消费特点;1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饮食、医疗保健和娱乐方面2消费习惯比较确定,对产品的品牌忠实程度很高3追求方便实用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
15.与消费者有关的是两性的记忆差异(女性擅长描述性的记忆,而男性则侧重于逻辑思维性的记忆)、思维差异(女性有较好的具体思维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男性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绪差异(女性胆小多虑,男性勇敢大胆)个性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支配性、更富有自信心 .16.女性消费者的特点;1注重商品的外观和情感2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距离利益3注重商品的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4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女性最常见的5种情绪(自闭式、以他人为中心、悲观注意、强迫观念、愤怒发泄)男性消费者的特点;1注重商品质量、实用性2购买商品目的明确,迅速果断3强烈的自尊好胜心,购物不太注重价值问题。
男性的心理特点(购买动机、癖好、购买决策、价格心理、求便心理、自尊心理、做东心理、家庭消费观)17. 个性;个性是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经常,稳定的心里特征。
气质是指某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气质的4种类型(兴奋型。
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18.家庭结构的三种类型;夫妻式家庭(没有孩子)、核心式家庭(加上后代)、符合式家庭(三代或三代以上)。
家庭生活周期;独身期、新婚期、父母期、父母后期和解体期。
18.所谓消费者心理的宏观分析,就是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环境,即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因素。
这些要素主要有社会文化、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和社会心理现象。
按生活体系类型,家庭可分为;1积极生活扩充型(革新意识强、休闲活动积极)2勤俭型(休闲活动消极)3自我规划型(过着有计划的充实生活)4保守型(革新意识弱)5享乐型6麻木型(无生活目标)19.旅游消费心理的三个特点(大众性、世界性、综合性)20.社会群体是指经常在一起活动交往,以实现个人或共同目的的个体组合的人群结合体。
主要是指工作群体、相关群体、朋友群体和购买群体。
社会群体的特征(1、经常性的社会互动2、相对稳定的成员关系、3、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4、具有共同一致的群体意识)21.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主要是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教育水准和职业。
社会阶层的特征(同质性、认同性、多元性、动态性)2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它失去竞争能力,在市场上被淘汰为止的整个运行过程。
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导入期产品的特征(产品的新颖性、产品的独特性、产品的不稳定性、产品的扩散小)导入期的消费行为特点(购买人数极少,购买动机是求新、求美、求异、求胜,购买个性是独立型,购买年龄一青年人居多,性别以男性居多,购买方式带冲动性)23.成熟期的产品特点:产品的销售增加、产品质量稳定,投入批量生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4.成熟期的产品特点:鼎盛时期,产品定型,工艺成熟,渐趋老化2、产品销量增长缓慢甚至停滞3、产品价格趋向一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4、企业利润开始下降。
成熟期的消费行为(选择心理与产品设计、求廉心理总是占有重要位置、产品的销售量已趋近饱和。
25.衰退期的消费行为(期待变化的心理,期待降价处理)衰退期的产品特点(产品由新变旧、销售量迅速下降、利润下降、一亏再亏,回天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