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保育》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保育》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3f067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7.png)
《幼儿卫生保育》课程标准幼儿卫生保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幼儿卫生保育工作的质量和标准,制定了《幼儿卫生保育》课程标准。
本文将介绍该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幼儿卫生保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保障环境卫生。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幼儿园创设一个清洁、整洁、无菌的环境,确保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第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卫生保育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牙齿清洁等。
第三,预防传染病。
幼儿园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第四,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幼儿卫生保育课程要求幼儿园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
幼儿卫生保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意义重大。
一方面,它为幼儿园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教师开展卫生保育工作。
标准的制定可以提高幼儿园内部卫生保育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它也对家长和社会公众起到了引导作用。
课程标准的公开透明性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育工作,促进家园合作。
同时,它也能够让社会公众监督幼儿园的卫生保育工作,切实保障幼儿们的健康权益。
根据《幼儿卫生保育》课程标准,幼儿园在实施卫生保育工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教室、卫生间、饮食区域等各个环境都应该时刻保持清洁,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日常卫生保健方案。
这包括勤洗手、预防传染病、定期消毒等。
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监督他们的日常卫生行为。
再次,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幼儿园应该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及时掌握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要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园要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幼儿的卫生健康问题,并共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幼儿卫生保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325c1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4.png)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和职业素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教育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体,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适应幼儿教育行业的需求,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保健专业人才。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本课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环节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本课程的设计以服务幼儿教育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研究《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生能全面掌握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婴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能力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能够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三)素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工作能力,使之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幼儿教育行业的需求,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保健专业人才。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通过模拟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课程实施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在课程实施中,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幼儿卫生保护教程》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保护教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96ba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d.png)
《幼儿卫生保护教程》课程标准幼儿卫生保护教程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惯,提供相关的卫生保护知识,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二、课程内容1. 卫生常识- 饮食卫生:教导幼儿如何正确清洁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
- 洗手卫生: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强调洗手对于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性。
- 室内清洁:引导幼儿学会保持环境整洁,养成定期清扫和消毒的惯。
2. 健康惯- 晨间健身操:进行简单的晨间健身操,促进幼儿体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 规律作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 运动与休闲:介绍适合幼儿的运动项目,培养运动兴趣,增强体质。
3. 安全常识- 火灾逃生:教导幼儿如何正确应对火灾,包括逃生和报警的方法。
- 交通安全:教育幼儿研究过马路和乘坐交通工具时的注意事项。
- 紧急救援:介绍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包扎伤口、拨打急救电话等。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2. 观察研究: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和分析卫生保护的实际场景。
3. 互动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间的合作和知识交流。
4. 视觉教学:利用影像、视频等视觉资源,直观地展示卫生保护知识。
四、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观察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课堂互动: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小作业,检验幼儿对卫生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资料- 《幼儿卫生保护教育指南》- 《幼儿卫生保护教学案例集》- 互联网相关资源。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ea6a5a5c281e53a5902ffb5.png)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卫生保育教程》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幼儿卫生保育教程》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本课程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⒈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4)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6)了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⒉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49a4873968011ca200912b.png)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b3927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a.png)
《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幼儿卫生护理教程旨在向幼儿园保健人员、家长等社会人士普及幼儿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幼儿卫生保健水平。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幼儿常见症状、传染病的防治和急救措施;
2. 掌握幼儿正确的饮食、穿衣、洗澡及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1. 幼儿生长发育及相关知识;
2. 幼儿心理及行为规范;
3. 幼儿常见症状的判断与处理;
4. 幼儿传染病的防治及急救;
5. 幼儿可预防属性疾病的预防;
6. 幼儿正确的饮食、穿衣、洗澡等日常保健;
7. 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及评价
1. 提高保健人员和家长的幼儿卫生保健水平;
2. 着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保健人员和家长的预防意识;
4. 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考核;
第五部分:参考资料
1. 《幼儿急症救护手册》
2. 《宝宝营养学》
3. 《儿童安全教育手册》
结语
本课程涵盖了幼儿生长发育、心理及行为规范、常见疾病、可预防属性疾病、日常保健等多个方面,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园保健人员和家长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卫生保健水平,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e40505c5da50e2524d7fc8.png)
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fae7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7.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0204总学时数:54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学前卫生学》是预防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1课时)一.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三.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12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卫生要求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四.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五.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六.学前儿童皮肤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七.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八.学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九.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十.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卫生要求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生长、发育、成熟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8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概述一.G.W.BEERS与现代心理卫生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目标三.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学前儿童常见情绪问题二.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第三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8课时)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二.学前儿童的热量需求三.产能营养素四.非产能营养素第二节婴儿喂养(0-1岁)一.母乳喂养二.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乳儿辅助食品的添加第三节幼儿膳食(1-6岁)一.幼儿膳食特点二.幼儿膳食配制原则三.幼儿饮食卫生第四节托幼机构膳食管理一.托幼机构膳食管理要求二.托幼机构食谱拟订与审核三.营养软件介绍(膳食调查与分析)第四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5课时)第一节教育过程的卫生原理一.学习的生理机制二.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三.学前儿童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第二节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一.制订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原则二.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卫生要求第三节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一.科学的锻炼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二.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及卫生要求第四节特殊儿童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一.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二.特殊儿童生活制度的卫生要求第五章托幼机构建筑与设备卫生(8课时)第一节托幼机构建筑卫生一.托儿所、幼儿园的规划二.园(所)内布局及各室配置三.室内采光及照明四.室内通风及采暖第二节托幼机构设备卫生一.园(所)家具的卫生二.教具、文具及玩具的卫生三.体育设备的卫生第六章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12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学前儿童常见病的一般检查二.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三.成人期疾病的早期预防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三节常用护理技术与急救技术一.常用护理技术二.常用急救技术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见习、操作。
幼儿卫生学大纲
![幼儿卫生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2f38ad184254b35eefd34fb.png)
幼儿卫生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幼儿生理卫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幼儿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二、本教材四个单元,每周4课时三、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目的: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第二节:第二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第二章婴幼儿营养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了解加强孕期营养和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义教学重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教学难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教学内容: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第二节:婴儿喂养第三节:幼儿膳食第三章预防常见病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预防学前期幼儿常见疾病的重要性及措施;掌握婴幼儿患病的基本表现,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及急救术。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及急救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预防常见病第二节预防传染病第三节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第四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第四章集体儿童保健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和职责;掌握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学会制订合理的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维护幼儿身体的健康。
《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b9b5e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d.png)
《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本教程旨在培养幼儿卫生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以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员将能够:- 掌握基本的幼儿卫生护理原理和方法;- 理解和正确执行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研究应对常见疾病和事故的基本急救措施;- 掌握与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的技巧;-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
2.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模块一:个人卫生与环境清洁- 洗手和洗脸的正确方法;- 指甲清洁和剪指甲;- 基本的牙齿护理;- 幼儿床铺的清洁与整理;- 环境整洁和消毒的基本原则。
模块二:疾病预防与应对- 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措施;- 幼儿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常见幼儿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定期检查幼儿园环境卫生与安全。
模块三:急救基础- 幼儿突发疾病和事故的基本急救措施;- 幼儿常见伤口处理和包扎;- 熟悉急救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 与急救人员的配合和救助流程。
模块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沟通-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 协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卫生工作;- 妥善处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和意见分歧。
3. 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学员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 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 组织笔试和实际技能考核。
4. 教材和参考资料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将根据教师的要求提供,并在课程起始前通知学员。
5.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座和示范;-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 视频和多媒体教学。
6. 培训师资和要求本课程的培训师资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相关卫生护理背景和经验;- 了解幼儿卫生保健的最新发展和指南;- 具备教学和培训经验;-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教导能力。
以上是《幼儿卫生护理教程》课程标准的大致内容,具体细节将由课程培训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教学大纲-幼儿卫生学
![教学大纲-幼儿卫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542f5bf5335a8102d220bd.png)
《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80110003课程名称:幼儿卫生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2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36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幼儿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主要任务是研究婴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目的在于探寻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二、教学基本要求《幼儿卫生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幼儿卫生学的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幼儿卫生学的实施。
第一部分为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其目的是先将基础打好,在后面的各章节学习过程中便于理解和掌握,体现了加强基础理论的理念。
基本理论中内容复杂,较难理解,是属于幼儿卫生学讲解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部分偏重幼儿卫生学的基础知识,涉及到这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和难点讲解,重点讲解婴幼儿营养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营养素等基本知识的讲解,理解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同的营养,激发学生对幼儿卫生学的学习的兴趣。
第三部分偏重幼儿卫生学的具体实施,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
教学过程中婴幼儿常见护理技术和急救方法、常见病与传染病、幼儿园一日生活日程、传染病管理等内容要精讲,幼儿身心健康、幼儿集体生活作息制度选讲,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可进行一定选择。
涉及到具体婴幼儿集体卫生等问题应进行重点讲解,可采用案例式分析、多媒体及动画演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加强幼儿卫生保健的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一婴幼儿的身体特点10 10 0 二婴幼儿营养10 10 0 三婴幼儿身心保健10 10 0 四集体儿童保健 6 6 0合计36 36 0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目的要求】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024全新幼儿卫生学教案免费下载新版标准版
![2024全新幼儿卫生学教案免费下载新版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e392d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c.png)
2024全新幼儿卫生学教案免费新版标准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洗手、刷牙方法,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2. 培养幼儿整理个人物品的良好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3. 增强幼儿对健康生活的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的洗手、刷牙方法,整理个人物品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演示模型、洗手液、牙刷、牙膏、毛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洗手液、牙刷、牙膏、毛巾,以及个人物品整理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个人卫生问题。
2. 讲解:(1)详细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湿手、搓肥皂、冲洗、擦干等步骤。
(2)介绍正确的刷牙方法,包括刷牙时间、刷牙角度、刷牙力度等。
(3)展示如何整理个人物品,如衣物、玩具、文具等。
3. 实践:(1)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洗手、刷牙方法,其他幼儿观察并评价。
(2)分组进行个人物品整理比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洗手、刷牙和个人物品整理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洗手:湿手、搓肥皂、冲洗、擦干刷牙:刷牙时间、刷牙角度、刷牙力度整理个人物品:衣物、玩具、文具2. 健康生活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2)描述一下你每天是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的。
2. 答案:(1)正确的洗手方法:先湿手,然后取适量洗手液,搓肥皂至起泡,仔细搓洗双手至少20秒,冲洗干净并擦干。
(2)个人物品整理:每天晚上睡觉前,将衣物叠整齐,玩具放回玩具箱,文具放回文具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环节中幼儿的参与度。
2. 正确洗手和刷牙方法的讲解。
3. 个人物品整理的步骤和技巧。
4.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一、实践环节中幼儿的参与度1. 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实践,避免部分幼儿因内向、害羞等原因而无法参与。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bb50128941ea76e59fa0419.png)
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f68ff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a.png)
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2.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3.素质目标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的素质;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三参考学时54课时四课程学分3.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模拟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操作法;2.评价方法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占1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和上课回答问题等;考试成绩占9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式,以百分制评分;3.教学条件1资源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2教师条件: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本学科教学的教师;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4.教材编选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万钫主编的幼儿卫生学,本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启发性;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要为本,理论知识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幼儿卫生保健;三、师资配备标准专业:学前教育;学历:本科及以上;教学能力: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习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幼儿卫生学
![幼儿卫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2783d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f.png)
幼儿卫生学《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B124005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本)学分:2理论学时:30实践学时:4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幼儿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儿学多从且程性科、个事着有等学传学学眼综特幼、染科前于合点儿营病领教应性。
卫养学域育用、生学、,之。
针学、心但需因对》环理内这此性涉境卫容一,和及卫生紧前该实到生等扣提课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幼儿卫生学》,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必须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发展特征、常见疾病及预防,能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合理营养膳食,积极开张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生活常规和安全教育。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任务和内容、方法。
2、了解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发展特征。
4、了解儿童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
5、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特点和原则、形式和方法。
6、理解学前儿童对营养素和热量的需要量、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饮食卫生。
7、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途径和方法,学前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预防。
8、了解环境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9、理解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安全教育、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婴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b6319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9.png)
《婴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婴幼儿卫生学是一门关于婴幼儿健康与卫生管理的学科,旨在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如何维护其健康。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婴幼儿卫生基础知识,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婴幼儿护理技能,为今后从事婴幼儿卫生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基础知识:学习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包括体格、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学习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合理搭配饮食;了解婴幼儿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2.常见疾病预防:掌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如感冒、腹泻、发烧等;了解如何早期发现和应对婴幼儿疾病,如咳嗽、呕吐等。
3.卫生管理:学习如何保持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如洗澡、洗头、换衣服等;学习如何保持婴幼儿的居住环境卫生,如通风、消毒、保持整洁等;学习如何培养婴幼儿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4.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示范操作、模拟演练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婴幼儿卫生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实践操作考核:包括模拟演练、实际操作考核等,占总评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婴幼儿卫生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四、教材和参考书教材:《婴幼儿卫生学》可作为本课程的教材,书中详细介绍了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书:《婴幼儿护理手册》、《婴幼儿营养学》等可作为本课程的参考书,提供更多有关婴幼儿健康和卫生的信息。
五、课程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以下资源:1.电子课件:包括课程讲解、示范操作等内容。
2.习题库:提供各种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视频资源:提供有关婴幼儿健康和卫生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4.互动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学习心得、讨论问题等。
2024全新幼儿卫生学教案免费下载新版标准版
![2024全新幼儿卫生学教案免费下载新版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f4306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c.png)
2024全新幼儿卫生学教案免费新版标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学教材第三章“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洗手的重要性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洗手的重要性,认识到洗手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洗手的重要性,并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洗手液、肥皂、毛巾、演示PPT、卡通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洗手液、肥皂、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医生,讲述一个因不洗手而导致的疾病案例,引发学生对洗手重要性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卡通图片和演示PPT,讲解洗手的重要性,以及洗手可以预防的常见疾病。
3. 洗手方法演示(15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肥皂的使用、揉搓时间、冲洗干净等,并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派代表进行洗手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洗手方法的正确性。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洗手的重要性2. 洗手方法:1)肥皂的使用2)揉搓时间3)冲洗干净4)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以“洗手的重要性与方法”为主题,画一幅手抄报。
2. 答案:无需文字答案,以学生完成的手抄报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较为深刻,但部分学生在洗手方法上仍存在误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结合家庭生活,鼓励学生在家中监督家人正确洗手,提高家庭卫生水平。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卫生知识竞赛,巩固所学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洗手的重要性,并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
2. 教学重点: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
形态和结构;
(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
育要点;
(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
(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
(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 .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
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3.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的素质;(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三)参考学时
54课时
(四)课程学分
3.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模拟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操作法。
2.评价方法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平时成绩占1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情况、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和上课回答问题等。
考试成绩占9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中、期
末考试采用闭卷式,以百分制评分。
3.教学条件
(1)资源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
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本学科教学的教师;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4.教材编选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万钫主编的《幼儿卫生
学》,本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启发性。
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要为本,理论知识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幼儿卫生保健》
三、师资配备标准
专业:学前教育;学历:本科及以上。
教学能力: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习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