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关于《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
关于《浮力》的初中物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浮力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能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与浮力相关的实际情境,如游泳时浮在水面上的感觉以及小船在水中浮起的原因。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并激发学生探索浮力的欲望。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实验视频或实物示例,引入浮力的概念。
帮助学生了解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通过对物体部分或完全浸入液体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存在和作用。
3. 实验探究(20分钟)设计小组合作实验,借助简易的实验装置和物体,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部分有关。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部分的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实验中的思考和疑惑,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的碰撞。
4. 原理解析(10分钟)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给出浮力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解析。
帮助学生理解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体积、液体高度的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单位换算和精确计算。
5. 应用练习(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选择浮力相关的典型例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并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
通过慢慢增加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应用场景,如船只航行、潜水运动等。
通过问题导向的探究,启发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浮力》说课稿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浮力》说课稿——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的内容,主题为《浮力》。
在物理学中,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被推向上方的力。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密度、压力等相关知识,因此对于浮力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公式解决浮力相关的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公式解决浮力相关的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与引入本节课的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实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浮力产生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知识讲解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接着,教师将向学生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包括浮力公式的推导和具体的计算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验证浮力的存在和浮力与物体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的器材和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现象和提炼出相关的规律。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记录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4. 拓展应用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浮力》说课稿教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浮力》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液gV排3. 阿基米德原理4. 物体的浮沉条件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作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力,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浮力的定义,明确浮力的性质。
3. 浮力的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掌握公式的运用。
4.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理解原理的含义。
5.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6.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实验探究:通过设计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作用,增强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引入生活实例,如救生圈、轮船等,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浮力的理解,促进知识的交流。
4. 问题解决:鼓励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0.1《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八面学校的老师我叫任娜娜。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浮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地位《浮力》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浮力这一章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将力学、液体压强、质量密度等多方面知识融合到一起,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作用尤为关键,测量浮力和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的基础。
(二)本节课在课标中的体现在课标的内容上要求能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实际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
知道浮力的方向。
2、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压力差法求浮力的大小。
4、能够用实验探究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基础得出物理普遍规律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物理思维,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法和压力差法求物理的浮力。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木块、弹簧测力计、石块、乒乓球、玻璃珠、重物、清水、盐水、橡皮泥、同质量不同重量的物体、细线等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浮力已有初步认识,对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知识,浮力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浮力》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相识浮力》,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新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剧烈的求知欲。
但他们对事物的相识还不够全面,仍须要借助详细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教学中应留意充分发挥试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学问和生活阅历,迎合他们新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育他们对物理的学习爱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对浮力的相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压力,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学问与技能:通过试验探究让学生相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去相识现象,发觉规律。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看法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三、说教法学法:教法:设疑,引导学法:视察、小组探讨、试验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课件投影:水里游泳情景、海上轮船、热气球等图片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新课进行1、浮力概念的建立(1)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个球,找一名学生按球,谈感受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并体现出"生活中到处有物理"的思想。
(2)称重法测浮力(老师设疑)同学们知道那么多关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如何来验证?学生小组探讨并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案依据学生说出的方案,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
(为学生打算的试验仪器有弹簧测力计、石块、杯子、水)在学生说和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觉弹簧测力计挂着石块放入水中时示数比在空气中是减小的,那减小的那部分就是浮力,指出这种方法即称重法测浮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为F浮=G-F′④对于浮力的方向,可让学生回答。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篇1摘要:《浮力》一课,是前面学过力学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知识。
它综合运用到了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教师讲解分析等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浮力;中考热点;实验一、引课采用生活实例激起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开阔视野在引入新课时,通过把乒乓球、木块、泡沫、空矿泉水瓶等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分析这些物体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辽宁号、飞艇、热气球、潜水器等图片,知道不仅在液体里面有一个向上的力,气体中也有一个向上的力,引出本节要讲的知识——浮力。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二、采用学生实验,播放视频资料,演示实验,教师讲解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1.感知浮力的存在学生提前准备水盆,给每个小组一个易拉罐,学生对实验都比较兴奋,不由自主地想动一动它。
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说:“想不想体验一下,我们来试一种新的玩法。
先用手按住空矿泉水瓶,慢慢向下压,体会手的感觉。
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实验后,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答案。
(在尽情地“玩”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
)2.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学生在体验浮力存在时,也体验到浮力的大小。
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浮力,下沉的物体有浮力吗?由此,引起学生讨论,自然引出演示实验。
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对学生提出为什么示数变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变小的原因是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力》实验说课稿说(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浮力》实验说课稿说(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浮力》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不锈钢架子。
钩码、杠杆、篮球、橡胶塞、气球、水槽、玻璃杯、圆柱体、兵乓球、矿泉水瓶、烧杯、铜块、铁块、细线、弹簧测力计、不锈钢架子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探究浮力方向时教科书只说浸在液体中物体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但没说具体是怎样的向上。
学生观察倾斜瓶子里兵乓球拉细线,细线在竖直方向被拉直。
引导学生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实验中浮力产生的效果,得出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探究浮力方向时让学生观察塑料瓶上下的薄膜凹进的程度不同,得出上下表面的压力不同,从而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3.在深入探究浮力产生原因时,做了兵乓球放在瓶口朝下的瓶子里,往瓶子里注水,兵乓球并未浮起来。
以往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捂住下端瓶口,兵乓球不多久就浮起来了。
学生总是无法看清楚到兵乓球下端瓶口的水有没有装满,无法排除是因为空气柱使得兵乓球浮起来,所以很难得出乒乓球是因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上浮。
实验改良:利用连通器原理,在底部瓶口内部加一个瓶子,只要当内部瓶子液体深度跟内里瓶子瓶口深度相同时,乒乓球才会上浮,这时瓶口全部注满水,从而得出乒乓球是因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上浮。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研究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探究实验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知道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初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2)在定性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浮力》说课稿教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浮力》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2.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推导、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3. 浮力的大小计算: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如船舶设计、桥梁结构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学生也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检查自己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说课《浮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浮力》,是人教版的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3)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我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视频教学并结合相关的数学推导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
二、学生分析根据我校农村学生多的特点,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本节课我主要利用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并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本节课是初中力学实验的综合应用,为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本节课的学法为探究实验法、演绎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设置情景,引入新课(用时大约2分钟)表演一个小魔术:瓶盖在水中先不上浮,手堵住杯底流水处,瓶盖浮起来。
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
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二力平衡、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浮力的概念。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最后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浮力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压强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浮力现象比较复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于浮力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推导阿基米德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浮力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方向。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浮力》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二物理第九章“力和运动”的第二节,是在学习力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同时也是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后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
本节教材特点是:首先,是从抽象的“惯性”概念建立入手,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分析、推理和演绎,得出惯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几个有趣的实验和生活中惯性事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同时学会应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惯性现象的兴趣,培养其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其次,特别安排了惯性现象的危害。
这部分内容主要联系了跟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通事故问题,还介绍了汽车安全带的作用,注意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这样的编排突出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了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注意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着重“STS”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既提高了对物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又让学生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另外,本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后面“二力平衡条件”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本节需要达成“三个方面目标”:l知识与技能目标:即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且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性质。
l过程与方法目标:即知道惯性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会利用特定的思维程序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浮力》。
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们的未来科学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计算方法。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到浮力的存在和作用。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浮力现象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问题导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浮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本质和原理。
2、新课教学:首先,我们将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然后,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们观察到浮力的作用和规律。
接着,我们将介绍阿基米德浮力定律,让学生们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最后,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3、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加深学生们对浮力的理解。
4、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浮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提问和练习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们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
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将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要求。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案。
《浮力》说课稿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2篇
《浮力》说课稿——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浮力》说课稿——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精选2篇(一)【导语】《浮力》是初中物理第二册中的一节课,主要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浮力的本质,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并了解到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第二册中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对浮力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正确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同时,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浮力的概念和特点;2. 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3. 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 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2.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2. 引导学生抽象出浮力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综合教学法,结合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等相关知识。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听说过浮力?浮力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通过实验展示浮力的产生。
教师将一个塑料杯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将杯子放开,观察杯子的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根据实验中的观察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被上升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除液体的重量。
《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浮力》说课稿1说教材:本课是在同学熟悉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同学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学问。
课文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导同学熟悉什么是水的浮力;其次部分指导同学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第三部分指导同学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说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2〕熟悉“在水中镇静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第一个试验,让同学感知水的浮力。
〔2〕通过其次个试验让同学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联系实际了解水的浮力的应用。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
〔2〕培育同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喜爱科学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水的浮力。
说教学难点:理解“在水中镇静的物体也受到身上的浮力”。
说课堂设计理念:1、科学学问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科学学问。
2、通过试验探究引导策略关心同学猎取学问,让同学在试验中学会合作、沟通,并让同学亲历水的浮力的科学探究过程。
3、培育同学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说学法:1、主要采纳“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
2、通过亲身探究主动寻求真知,自主猎取学问。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1〕我们曾经学过“浮和沉”一课,谁能举出三种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三种浮在水面的物体。
〔2〕这是一块包装用的泡沫塑料,把它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同学回答后,演示一下。
〕2.这节课,我们连续讨论关于物体在水中浮和沉的问题。
二.试验探究1.试验探究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1〕讲解并描述:每组的试验桌上都有一块泡沫塑料,把泡沫塑料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泡沫塑料,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2〕同学分组试验。
〔3〕汇报试验结果。
〔4〕讲解并描述:再用气球做同样的试验,手有什么感觉?〔5〕同学分组试验。
〔6〕汇报试验结果。
〔7〕商量:①用手按浮在水上的泡沫塑料和气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②以上试验说明什么?〔8〕老师小结:以上试验说明,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十章第1节《浮力》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教师、同行;大家好!我是来自石门三中的杨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浮力》,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一节。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部分 [说教材]1、教材分析:“浮力”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较强的基础知识这一,本节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
内容较抽象,综合性强。
本节教材含两个知识板块(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三种浮力的计算方法(称重法、原因法、阿基米德原理法)。
课时安排为1课时。
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③德育目标: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了人类,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3、重、难点①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②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说学情]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尽管浮力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习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第三部分[说教法及学法]1、教法:由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型实验,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2、学法:在本堂课中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活动空间(强调学生主动探究,主张学生全体参与);思维空间(设问置疑,让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空间(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
第四部分[说教具]CAI课件、石头、细线、乒乓球、水、木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浮力原因显示器(自制教具)、橡皮泥、图钉、烧杯、易拉缺罐第五部分[说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lmin)用CAI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调课堂高效,也便于让学生快速地由课间轻松气氛回到课堂紧张的氛围中来。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浮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浮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液体压强与浮力》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液体压强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应用浮力解决问题。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是解决液体中物体浮沉问题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浮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方向。
(2)阿基米德原理。
(3)浮力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浮力大小的计算。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吗?”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导入新课。
2.探究浮力的方向和大小(1)进行实验: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所受的浮力方向和大小。
3.学习阿基米德原理(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浮力的应用(1)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气球等。
(2)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浮力应用的小制作。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浮力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数据、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应用浮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浮力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是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并理解其中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现象中抽象出浮力的概念,体会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和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用浮力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应用知识于实际的意识。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是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很多关于浮力的生活现象,从这些感性认识中可以抽象出浮力的概念。
要注意学生可能会对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容易理解,但对气体中的浮力现象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所以要多举一些气体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便于理解。
2、学生已经学过了压强在水中的特点,以及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这就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二次称重法测量浮力奠定了基础。
3、在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时,会用一正方体来说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不同,但学生可能有疑问,物体往往是不规则的,用正方体来说明问题具有代表性吗?这时要向他们介绍物理学习中的理想化模型方法和等效思想。
三、教法分析1、用实验和生活情境导入的方法来导出浮力的概念2、用演示实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证明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四、教学过程1、认识浮力教师创设情境:乒乓球不小心掉入树洞里,就像这样,(教师将乒乓球放入量筒来模拟这一过程),让学生想办法将球从树洞里拿出来。
有学生想到了灌水,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演示。
随着乒乓球从量筒中升起来,问学生乒乓球上升的原因,接着引出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叫做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说课稿)
辛庄初中张长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
鉴于以前的教材把浮力安排在初二学习,不适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易造成初二学生的两极分化的事实,现行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面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考虑,把浮力的内容放到初三教材中,具体安排为:先通过实验方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再运用演绎方法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最后介绍浮沉条件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具体化,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并能进行简单改进简化浮力测量;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
问题时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
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
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拟分两课时讲解)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体验浮力,死海不死,鸭子和轮船浮在河面上,氢气球、飞艇漂在空中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然后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新课。
二、体验浮力教学
1.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形成浮力概念
首先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
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物理角度分析浮在水面物体受到浮力的情况。
接着提出问题1: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学生通过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
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2.称量法测浮力
提出问题2:如何知道浮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中物体受力情况,根据力的平衡关系总结出,即:F浮=G-F。
进一步提出问题3:能不能想办法直接从弹簧秤上读出浮力?教师借助弹簧秤示数变化反映的浮力大小规律,启发改造刻度盘,发明“浮力秤”,学生完成实际改进。
3.平衡法求浮力:当物体漂浮或者悬浮时,物体满足二力平衡,F浮=G
三、浮力大小探究
1.提出问题、猜想:
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在体验浮力大小变化过程中,观察排开水多少的变化后,提出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最后教师引导提炼出探究的问题: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2.设计方案,分组探究
根据探究目的,围绕如何收集排开水和称量方法展开讨论,初步确定一个基本的方案。
然后学生自选器材进行探究以期能得出满意结论。
教师巡视、为部分同学提供帮助,不断鼓励学生巧妙选用器材,简化探究过程。
3.交流评估
鼓励学生大胆参加交流:A.探究结论是什么?B.选用了哪些器材,如何操作、怎样得出的结论;C.有意识地与他人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教师首先在充分肯定学生小组探究方案的基础上,特别表扬部分有所创造的小组探究。
然后借助学生最简单的实验方案,适当优化后,演示物体逐渐浸入另一未知液体的过程中的浮力和排开液体重量的实时关系;将学生“浸没”时得出的结论推广到逐渐浸入的全过程,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4.阿基米德原理:(第三种求浮力的方法)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 gV排(此公式适用于液体和气体,是普遍适用的)
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范围
5.阿基米德原理的简单计算:
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四、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
1.演示对比实验,提出问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演示小实验,乒乓球在水底不浮上来?!学生有了充分的质疑后,老师演示对比实验----乒乓球又浮上来了?
2.分析对比实验,解释本质
结合液体压强规律探究发现浮力的产生原因。
以此解读阿基米德原理中“浸在”的真正含义。
得出压力差法求浮力。
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五、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
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六、结束语:
本课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于大部分学生的实际。
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强的班级,本课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法”组织教学。
即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任选材料和器材,围绕“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主题,让学生自主猜想,提出假说,
自行设计进行探究,让学生到实验室甚至到教室外面去参与自己设计的实践性活动,在实践探究中去总结、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等,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总之,抓住F浮=G排液这个关键点设计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易出现的思维障碍“对症下药”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知,尝试创新,发展实践能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