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1. 引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价值和商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中的劳动和价值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揭示了劳动和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3.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价值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价值存在着巨大差异。
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劳动分工加剧了这种差异,劳动者的权益和价值受到了挑战。
4. 数字化时代的劳动与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对劳动价值的重新定义和评估成为了必然。
知识劳动和信息劳动的出现,使得劳动的本质和价值产生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5. 区别于市场价值的劳动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价值往往成为衡量商品和劳动的标准,但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市场价值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劳动者的劳动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6. 当代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当代社会中,关于劳动价值的认知和观念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和价值,但仍然存在着对于劳动和价值关系的片面理解和忽视。
7. 结论及个人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深刻理解劳动和价值的关系,以及关注劳动者的权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同时要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总结: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劳动和价值的关系,更能够认识当代劳动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要性。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近代社会的意义。
在此,本文将探讨马克思的理论,以及如何影响今天的社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通过资本主义本质来分析和说明物价变化的原因,以及它如何形成。
劳动价值论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如何阻碍劳动者对资本家的不公平待遇,并将层出不穷的财富流入资本家的口袋,进而改变了近代社会格局,并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财富正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理论,它通过资本主义的本质来分析和说明物价变化的原因,以及它如何形成。
通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人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如何阻碍劳动者从资本家手中获取公平的报酬,从而造成大量的财富流向资本家的口袋。
这种不公平的行为改变了近代社会的格局,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指出,劳动是任何物品价值基础上所又的,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物价的变化,它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价形成的真相,即物价的形成是由劳动力的价值来划分的。
这种观点指出了劳动的重要性,并推广到整个社会,让更多劳动者了解他们的权利,获得更公平的报酬。
综上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近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引发了人们对劳动力价值的反思,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理论视角,使我们能够深入探索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价形成的本质,真正了解劳动者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当今社会,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变革社会格局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
首先,我们应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去分析现代社会,真正挖掘各种物价变动的原因,从而揭示出物价变动背后的资本主义本质。
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能够使人们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不公,从而帮助劳动者了解自身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促进社会间和谐,并通过强制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理论主要探讨了劳动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基本概念,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和剥削机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思考,而且在实践中也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价值是劳动时间的反映。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多少。
劳动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大。
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揭示了劳动在商品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劳动价值论揭示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实现过程,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这使得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在经济中的地位,进而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抵制和反抗。
其次,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关系,使劳动得到合理回报。
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此外,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也在于揭示了商品经济中的对等交换原则。
只有在商品价值相等的前提下,交换才能实现。
劳动价值论使人们认识到,商品交换不仅仅是物品的互换,更是劳动的互换,价值的对等交换。
这为人们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过于强调劳动时间,忽视了劳动的质量和创造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价值创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某些非劳动要素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基础理论。
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出发,马克思发展出以劳动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形成了完整的物质社会经济史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认为:物质生产过程,产品的价值等于劳动者在制造它时所投
入的劳动价值。
劳动力是永恒的价值标准,所有价值都可以用它来衡量,任何其他价值都
是从劳动力价值衍生出来的。
劳动力产生的价值称为使用价值,形成物品的使用价值越高,它的价格越贵,使用价值与它的实际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物品价值,物品价值决定物品价格,是物质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
它提出买卖法与生
产法及价值观念等观点,即人类经济活动乃物质和精神结合的历史活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劳动创造了物质价值,从而完成了人类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从而提出了劳动的本质
与关系的理论体系。
劳动价值论对于揭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对社会主义秩序的构
建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劳动价值的角度,分析物质社会的经济结构,把马克思劳
动价值论从中获得的理论推动到现实,就能够给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指出方向。
由此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理论结构,而且为资本的实
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方向。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何家伟4-40 应化1202班 1505120626内容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本文就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
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背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
当时英美法等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但先进的科学技术尚且没有被发明被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劳动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
因此,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只能借助简单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依靠人类体力劳动的消耗。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分析劳动价值论时,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并且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劳动为分析对象。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一概念直接上决定了商品和劳动产品的本质区别:一方面,生产劳动产品的所有目的都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品不仅能满足自我的需求,还能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用付出相同劳动的产品A 去换取同等价值(指产品A和产品B中凝结着基本不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产品B。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将商品的使用价值简练地概括为“物的有用性”。
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面包可以填饱肚子,使人们免于饥饿;棉被可以防寒取暖等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
文章标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看待商品价值的角度,强调劳动是价值的衡量标准。
这一理论不仅在当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强调了劳动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而不是供求关系。
在当代经济中,随着全球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2.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启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的市场定价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劳动应当是价值创造的核心。
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往往会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这也有可能导致劳动力价值被剥削的现象。
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重视劳动权益,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
3. 自动化与劳动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劳动价值如何重新界定?在自动化生产中,劳动者的地位和价值如何得到保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关注和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和价值。
在全球化和自动化的背景下,劳动者往往容易被忽视和剥削,而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总结与回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价值理论,对当代经济和社会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全球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中,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和价值,寻求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我们应当从劳动价值论中汲取启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就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启示意义的探讨,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全球化和自动化的背景下。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是19世纪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劳动实践的观点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劳动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与
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方式。
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变和利用自然
资源,满足生存需求,并创造出各种社会产品和文化成果。
劳动实践既是人类历史和社会
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身体和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物质劳动是指
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换的劳动,例如农民、工人等从事农业、工业生产的劳动者;
而精神劳动则是指从事非物质生产和非物质交换的劳动,例如科学家、艺术家等从事知识、文化创造的劳动者。
马克思认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
动社会和人类发展。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还强调了劳动者的自由和创造力。
他认为,劳动应该是自由的,
即劳动者应该能够自由选择自己从事的劳动,享受到公平的劳动条件和收益。
劳动应该是
创造性的,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形式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马克思的劳动
实践观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也要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劳动者的自由
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公平和有尊严的劳动
环境。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其核心思想是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值的根本因素。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剥削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谋生,劳动力成为商品。
而在商品经济中,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然而,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劳动力进行剥削,以低廉的工资购买劳动力,超过工资的部分则成为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深入剖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矛盾。
这对于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经济系统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的研究,构建了价值量的概念,作为商品交换的基础,为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
他认为,经济价值的产生不是完全根据个体的主观评价,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促进了经济学的深入发展。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的提高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然而剩余价值却流向资本家,使得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给社会带来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中的财富分配问题以及社会公正意义重大。
最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是剥削和阶级对立。
通过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与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著名的经济学理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思想之一。
它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构成的,即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唯一有效力量,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马克思称,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唯一根源。
他认为,财富的价值不能仅仅由资本的积累来决定,而是由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的。
他认为,一切财富的价值都源于劳动,而资本只是满足劳动创造的财富需求的工具。
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马克思主张劳动是唯一可以创造财富的力量,任何其他的因素都不可能创造财富。
劳动价值论也告诉我们,劳动力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要素,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劳动力发展的重要性,为解决劳动力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构成的,即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唯一有效力量,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劳动力发展的重要性,为解决劳动力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价值论对商品的价值从劳动量出发进行考量,强调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核心作用。
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价值由物品本身所决定,而马克思认为是人类劳动赋予商品价值。
这一观点突显了劳动者的重要性,强调了劳动的社会性,提供了正义观念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基础。
其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其获得的工资,这部分被剥削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劳动价值论为反思和批判现行社会制度提供了基础。
第三,劳动价值论对于经济危机和周期性经济波动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通过对资本积累和剥削的分析,劳动价值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周期的起因和发展。
最后,劳动价值论对于探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具有重要启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无法实现自己的充分发展和自由,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改变现状。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构建以劳动者利益为中心的社会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总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解释了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为追求社会公平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甘细文(政法系11法学学号:1140202008)[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
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价值商品经济发展当代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以19世纪英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模本的,近一个世纪之后,劳动在内涵与形态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创造价值的机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发展的眼光看世间万物,不断创新和完善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任何不加分析的肯定和否定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在否定中获得突破,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似乎更为感兴趣吧。
它包含了当代经济学的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学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掌握基本价值规律原理是是十分必要的。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实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俩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着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马克思之前,亚当斯密已经认识到商品的二要素,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大卫李嘉图甚至已经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及其产生方式,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展开阐述。
首先,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
而商品作为价值的体现,其价值是由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所决定的。
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背景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成为了社会经济运转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量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量。
这一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更深入地说明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实质。
其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和控制工人的劳动力,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积累。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产生机理。
他指出,劳动力是唯一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而劳动力的价值又是根据维持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的价值远低于它所创造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方式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但是这种规律是非人为的,对劳动者不利。
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实现从劳动价值到使用价值的转换,达到公平和正义的分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路径。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商品交换的本质、剖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机制。
同时,劳动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制度设计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内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原理、货币产生、本质和职能原理、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原理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人分配方面使他们的劳动彬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石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是解释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探讨社会主义的潜力和可能性。
本文将就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的时代意义展开讨论,以此说明其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固有矛盾。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维持生计。
而资本家则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获取利润。
这种劳资关系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经济的不稳定。
马克思的理论提醒人们关注劳动者的权益,提倡公平分配,并呼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以解决这些矛盾。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思潮。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非正义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革命,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和自由。
他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并倡导工人阶级的觉醒和组织。
马克思的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变社会制度的思路,引发了无数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他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引入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将社会问题置于一定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下考察,并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启示,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具有普世性的时代意义。
尽管马克思的理论诞生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其核心观点和思想依然具有普遍适用性。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劳资冲突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马克思的理论提醒人们深思社会问题,并探索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可能性。
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潮,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并具有普世性的应用价值。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批判,但其思想和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和改造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商品生产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的衡量是通过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即所需劳动时间越多,价值越高;所需劳动时间越少,价值越低。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深刻而详尽。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来决定的,即劳动时间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则是劳动者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二、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来决定。
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并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它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不公平分配。
剥削阶级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剥削关系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
三、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价值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是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不再被资本家所占有,而是为整个社会、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通过合理的调配和配置资源,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共享。
劳动价值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衡量和评估,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劳动价值论意义
劳动价值论意义劳动价值论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分析商品交换关系以及认识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和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基本原理,即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一原理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波动等现象,为经济政策制定和市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劳动价值论有助于分析商品交换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通过买卖商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这种交换是基于商品的价值相等性原则进行的。
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只有当两种不同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时,它们才能以等价物进行交换。
这一原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避免不公平交换和剥削现象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最后,劳动价值论对于认识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他们的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为我们认识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理论基础。
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之,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分析商品交换关系以及认识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意义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意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们在社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两个理论从劳动的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剥削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劳动对于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背后的基本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框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经济现象。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的内在机制,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的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论的提出,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人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实提供了理论武器。
它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
这为人们寻求改变社会现状的出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研究,认识到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解决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因此,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推动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改善。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受到剥削的现实,促使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争取自身权益。
这推动了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发展,为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提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提供了基础。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学理论,它以劳动为基础,将经济发展概括为劳动力和财富的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论”,即
认为,任何物品的价值都是由它的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构成的,
这些劳动力的大小决定了物品的价值大小,也就是说,物品的
价值与劳动力的数量是成正比例的,物品的价值本质上是劳动
力的价值。
从社会实践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新的社
会生产关系观念,它揭示了劳动力价值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价值论的概念,对当时的社会
经济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推动了社
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此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
新的经济思想,它强调劳动力的价值,从而改变了传统以资本
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使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把劳动变
成主体,使社会经济更加公正,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远,不仅推
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
经济思想。
它强调劳动力的价值,以劳动为中心,使社会经济
更加公正,促进社会的进步,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
论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我国现实发展的影响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我国现实发展的影响学院: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班级:会展1102班姓名:邓舒学号:20111521017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我国现实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是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被我们认为是无比的枯燥和乏味,但却不能否定它确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对我们的影响深远。
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我想就“劳动价值论”这个点写一下我对它的认识及它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而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的科学成分,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本上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价值规律等。
(1)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反应的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标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一、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明确的目的。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己取得统治地位,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基本完成,手工劳动已被机器大生产所代替,并建立了真正的机器制造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在短时间内创造了比以往高的多的社会财富。
但同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上。
因此,怎样解决发展与危机、繁荣与贫困等社会矛盾,如何解释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就成了当时人们无法回避和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而要解释这一现实问题,必然要涉及到劳动价值学说这一基础性理论问题。
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古典经济学派曾经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研究,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并力图证明资本主义生产优越于封建主义生产,从而提出劳动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一重要命题。
但是,由于他们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他们最终不可能如实地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他们的劳动价值论及其相关论点无法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从而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李嘉图难题”,即认为如果承认劳动决定价值,商品按价值交换,就无法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如果承认剩余价值的存在,就必须放弃劳动价值论。
这一难题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两者能否同存的问题。
因此,如果要揭开这一难题,就必须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来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
〔1〕为了划清劳动與剥削的界限,为了揭露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从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并实现了研究问题方法上的革命,把价值归结为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确立为自己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敏锐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文明,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带来了贫富的两极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蔡乐才教育学部领导教育学012012305000066内容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主要观点是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
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现实意义有几个方面: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二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运行的指导作用;三是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的指导意义。
劳动价值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主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社会与人类劳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但由于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使劳动价值论成为人们近年来讨论的热点。
因此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把握它的主要观点,了解其重要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者的一定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人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
而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则必须要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从而使商品的本质形态转化为现象形态。
因此,就出现了价格与价值、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现象掩盖本质的假象。
价值的本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超额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必然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并按高于个别价值或按高于个别价值但低于社会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企业因此就会获得超额价值,即“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样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这就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复杂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新的产业和新的部门不断涌现,从而全社会的劳动总量不断增大。
其结果,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而且也增大了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即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运行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其独特的观念、理论、制度与道路(实现途径)等综合构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模式。
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的物质性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动体现。
我们只有从多维度、多层次来正确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一道路前进,将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也正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所共同揭示的。
根据价值规律原理,商品的生产者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使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样适用,这要求生产者要自觉地不断改进技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快又好地增长。
按照价值转化为价格的理论,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价格则必须依靠市场,在流通过程中得于实现。
所以,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分体现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原则。
二是有健全的各类商品和要素的市场,并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
这也是现阶段市场建设应遵循的目标。
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还可以具体体现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方面。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哲学根据。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处在辩证联系之中。
就是说,中国特色的特殊性一定要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相联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能孤立地强调中国特色,脱离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从而失去社会主义性质;同时,社会主义的共性也只能在有各国特色的个性中并通过这些特殊性而存在,没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不同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普遍指导性。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所以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和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
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
但这些仅是普遍性方面。
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国家,它的具体表现又不完全相同。
经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从较多地看到与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转为强调在开放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是从思想和运动发展为制度的。
作为一种制度,它有着本质的规定,具有区别于剥削制度而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规律和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17、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同时也区别于现时代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资本主义这个特殊社会形态的分析,揭示它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形成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构想。
他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由特殊到一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列宁、毛泽东同志在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如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带有鲜明的本国特色。
如列宁的“苏维埃国家”理论带有俄国特色,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带有“中国特色”。
邓小平同志更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由一般到特殊,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我们党特别强调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突出和保持中国自己的特点。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明,中国具有自己的国情,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和发展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时代潮流相应、与世界文明相通的道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面向世界、立足本国的社会主义。
(三)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收入分配不公、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歧视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劳动等。
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管理制度跟不上,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导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都热衷于追捧西方经济学,这难免在意识形态导向上出现偏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危险,产生资产阶级自由化及金钱万能、蔑视劳动等思想。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难发现,其症结在于淡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为此,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意识形态上要重树“劳动光荣”的观念;在分配方式上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立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力争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踏上共同富裕之路。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
一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二要深化对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三要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四要深化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生产力水平上都与资本主义初期天差地别,由此而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无人工厂、机器人和工作时间的大为缩短等现象的出现,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扩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在坚持的基础上继承、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