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A.B.C.D.2.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 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 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是( )A.在膜外是b→a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是a→bC.在膜内是b→aD.在膜外是a→b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5.如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图中受刺激部位是A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C、A→BD.兴奋部位膜外呈正电位6.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7.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分别为( )A.膜外b→a膜内a→b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练习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含详解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学期同步练习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含详解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离子不进行跨膜运输B.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同种离子的浓度相等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2.(2021秋•晋江市校级期中)一般情况下,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3.(2021秋•玉龙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实验,在神经纤维上刺激点a点给一适当刺激时,可通过电表观测到a、b 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4.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平衡是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B.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是通过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膜内K+的浓度比膜外高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5.如图所示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结构C处明显快于结构A处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神经递质相关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7.(2022秋•儋州校级期中)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南通高三统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e两点电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B.b、d两点膜内Na+浓度相等C.bc段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D.刺激强度越大,c点的电位越大2.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另外还含钾离子、钙离子等其他离子。

在任氏液中培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微电极插入神经细胞,可记录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如图所示,a、b、c、d为曲线上的点。

研究小组进行下列两个实验,实验一:在任氏液中加入四乙胺(一种阻遏钾离子通道的麻醉药物);实验二: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其他条件不变。

两实验均测定动作电位的发生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从c到d速度减慢B.实验一中,内外两侧均不会产生局部电流C.实验二获得的动作电位,c点膜电位会降低D.实验二中,有可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产生3.(2024·重庆八中高三月考)甲、乙、丙三个神经细胞位置关系如图(图Ⅱ为图Ⅰ局部放大)所示。

为探究它们之间的功能联系,科学家先刺激A点,发现细胞丙产生兴奋。

若先刺激B点,紧接着再刺激A点,细胞丙不产生兴奋。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兴奋只能从甲传到乙,从乙传递到丙B.神经信号可以从轴突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C.使用药物阻止①处神经递质的回收,乙更容易兴奋D.若①处的神经递质直接弥散到②处,不会引起丙的电位变化4.(2024·厦门高三二模)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膜外的电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信号在反射弧中进行双向传导B.用电极a刺激神经,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若c部位电表不偏转,说明d部位受损D.不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刺激a处还是b处都不能完成反射5.(2024·武汉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利用药物打开神经细胞细胞膜上Cl-通道,导致Cl-内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5)类型及机理①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

②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解析)兴奋传导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传递指兴奋通过突触进行的传递。

以下是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期望对考生复习有关心。

(安徽卷,30)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坚持蛙的差不多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 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显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显现波动,左后肢未显现屈反射,其缘故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可不能将兴奋传递给传入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因此可能是突触前膜开释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开释递质。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看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显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开释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开释递质【解题指导】欲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及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所选刺激点两侧必须均能测到电位变化,如上题中若选择左侧作刺激点,则无法检测到刺激点左侧神经纤维是否有电位变化。

[对点强化](山东日照一模)右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1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含答案)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1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含答案)

高考重点冲关练1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满分50分,攻坚克难,15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出现双向传导D.突触间传导速度快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解析】选B。

兴奋产生时,兴奋部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错误;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B正确;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因此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也是单向传递的,C错误;突触间传导兴奋时涉及化学信号的转变,因此速度慢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D错误。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相互联系,如图显示的是三者之间的部分联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进入免疫细胞内部发挥作用B.激素作为信息分子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免疫细胞C.图中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D.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均属于信息分子【解析】选B。

神经末梢释放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此信息分子通过与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并不进入免疫细胞内,A项错误;激素分泌后通过血液传送与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B项正确;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一般不是蛋白质,激素是信息分子,但不都是蛋白质,C项错误;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是接受信息的物质,并不是信息分子,D项错误。

3.同等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细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解析】选B。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组成,A错误;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B正确;要引发膜电位改变,刺激的强度不能太小,否则无法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C错误;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内侧阳离子浓度高,D错误。

高考生物强化练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高考生物强化练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重点强化练56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一般来说,体内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2.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的形式在突触处传递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大量外流C.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来时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突触前膜和后膜均属于细胞膜,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3.(2019·湖南名校联盟联考)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 +浓度分别是140mmol/L和5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4.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5.(2019·江西赣州适应考试)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中Ⅰ、Ⅱ曲线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的值D.c~d时,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从而恢复为静息电位6.(2020·江苏徐州调研)某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分泌唾液。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B.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通常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D.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乙酰胆碱(图中用A-C表示)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E是ATP,物质B是ADP和PiB.A-C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A-C合成过程中,物质C能反复利用D.若抑制D酶活性,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3.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4.如图所示,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具有较厚的髓鞘,每间隔1毫米左右髓鞘中断,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其电阻要比有髓鞘部分小得多。

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特殊神经元C.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有髓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随传导距离的增加,兴奋强度会下降5.图甲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B.图甲中的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图乙中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由Na+内流造成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K+的液体环境中,则图乙所示膜电位初始值会变化6.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D.与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相关的中枢仅有③7.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大脑受损,但他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大脑皮层的V区和H区没有受损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运动中枢C.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不参与调节8.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其血液里的一种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

2020届高考生物三轮专题练习卷: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2020届高考生物三轮专题练习卷: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2020届高考生物三轮专题练习卷: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一、选择题1、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C.b、d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2、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

在bd的中点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大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3、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D.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4、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肉接头”。

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电刺激①处,肌肉不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B.电刺激②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5、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6、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下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B.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4《兴奋的产生、传导、传递》练习题

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4《兴奋的产生、传导、传递》练习题

微专题4 兴奋的产生、传导、传递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十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B.①处为反极化状态,⑤处为极化状态C.②处Na十通道开放,K+通道关闭;④处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D.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3.下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各项中,不会引发如图所示异常膜电位的是()A.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C.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受阻D.该神经突触处于低Na+溶液中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十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5.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6.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刺激D处,产生的兴奋传到E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7.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8.图甲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无论哪一个神经元兴奋都可以引起其他神经元和肌细胞的兴奋。

新高考生物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含解析)

新高考生物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解析:选D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电位,膜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甲、丙两处膜外均为正电位,乙处膜外为负电位,甲、乙及乙、丙两处存在电位差,能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区域产生兴奋;甲、乙两处膜外均既存在阳离子,也存在阴离子,但甲处膜外阳离子较多,乙处膜外阴离子较多。

2、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

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

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B.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C.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D.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解析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A错误;GABA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错误;可将白天与夜晚SCN神经元膜内外的氯离子浓度表示为下图,由图可知,夜晚GABA与受体结合,氯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使SCN神经元受抑制;白天GABA与受体结合,氯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使得SCN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神经元兴奋,C错误、D正确。

答案 D3、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解析:选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一般有多个树突;能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高考生物中频考点40 反射、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高考生物中频考点40 反射、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高考生物中频考点40反射、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选择题1.(2022·大庆高三模拟)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GABA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减小D.该过程可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答案 C2.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进行①~⑤步骤的反射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②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③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腹部④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②⑤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②、③A.步骤③可观察到牛蛙发生屈腿反射B.步骤②、③、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C.步骤①、②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D.步骤④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①是其对照实验答案 C3.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

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B.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答案 D解析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只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D错误。

4.(2022·辽宁铁岭市高三一模)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K+内流进入神经元MB.轴突1、2释放的神经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D.若增大细胞外K+浓度,未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流表向左偏转的角度增大答案 B解析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使神经元M产生兴奋,A错误;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导致神经元M中Na+内流相对减少,使神经元M兴奋性降低,而不是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C错误;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大小与K+内外浓度差有关,若增大细胞外K+浓度,细胞内外K+浓度差变小,图1中的电流表向左偏转的角度变小,D 错误。

2022-2022学年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新人教版

2022-2022学年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新人教版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经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参考答案】D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学霸推荐1.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C表示突触),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兴奋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B.图甲中,兴奋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C.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D.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⑥⑧⑨3.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如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B.A处b点时膜内为正电位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4.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

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5.**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相关实验分析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相关实验分析题含答案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相关实验分析题一、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端)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长端)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4.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例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S 是感受器,M 是效应器②S 是效应器,M 是感受器③Ⅰ是传入神经,Ⅲ是传出神经④Ⅰ是传出神经,Ⅲ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 ――→ⅠⅡ――→Ⅲ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 ――→ⅢⅡ――→ⅠS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 ――→ⅠⅡ――→ⅢM 或M ――→ⅢⅡ――→ⅠS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⑥D .②④⑦答案A 解析S 是感受器,M 是效应器,①正确、②错误;Ⅰ是传入神经,Ⅲ是传出神经,③正确、④错误;在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S ――→ⅠⅡ――→ⅢM ,⑤正确、⑥⑦错误。

例2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

神经元A 、B 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A 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 为传入神经B .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 为传出神经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答案A解析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B传向A,则A为传出神经,A错误,B正确;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A传向B,因此A为传入神经,C正确;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不能从A传向B,因此A为传出神经,D 正确。

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 神经调节(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含解析)

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 神经调节(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含解析)

专题17神经调节(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母题来源】全国新课标II卷第30题【母题原题】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答案】(9分)(1)C 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命题意图】本题以“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向】神经调节是高考的常考点。

神经调节部分高考命题方向基本上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图形(有时是对教材中图形的变形)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情景,对教材知识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注重课本知识、图形的识记。

【得分要点】得分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找准隐含的信息:如A-C在D酶的作用下水解为A和C,C被回收到突触小体内,再度参与A-C的合成;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A-C释放到突触间隙等,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知识作答。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而错答。

1.(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二上)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中的内含物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B.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C.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答案】C③突触小泡中的内含物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A正确;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有关,B正确;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突触前膜处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结构②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结构①突触前膜和②突触后膜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D正确.2.(2016届江苏苏北三市徐州、连云港、宿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图解(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含答
案)
兴奋传导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传递指兴奋通过突触进行的传递。

以下是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安徽卷,30)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 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因此在传出神经给予合适刺激不会将兴奋传递给传入神经;灌注某种药物后电位
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该药物应该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所以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解题指导】欲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及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所选刺激点两侧必须均能测到电位变化,如上题中若选择左侧作刺激点,则无法检测到刺激点左侧神经纤维是否有电位变化。

[对点强化]
(山东日照一模)右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解析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引起骨骼肌收缩;d表示神经-肌肉连接区域,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髓肌细胞膜外为负电位。

答案B
题后归纳
1.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 2.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方法
比较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特点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特点方法设计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变化先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A 处有反应,②处有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处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两次实验均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次实验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同步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生物网预祝考生可以金榜题名。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