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Word版含解析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9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元素。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3)范围:整个生物圈。
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 2和碳酸盐。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 2(主要)。
(3)循环形式: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碳循环过程(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 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 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 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 2的调节能力。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题型1 分析物质的过程与特点1.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 .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案例1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__微__生__物_____
实 实验组
对土壤__灭__菌___处理
验 对照组
对土壤__不__做___处理
设 实验结果 在相同时间内
计 (现象) 实___验__组__落__叶__的___腐__烂__程__度___<_对___照__组__
④实例
鸟鸣叫 蜘蛛网振动 蛇感知温度 蓟的刺 稻草人
蝙蝠回声定位 萤火虫发光 候鸟靠磁定位 植物开花
2.化学信息
①含义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②来源 生。物
③实例
植物分泌针对捕 昆虫分泌 食者的化学物质 外激素
初消 次消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分解者
(1)温室效应 ①成因: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
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②影响:导致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我国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 二氧化碳 排放,另一方面大力
实验结论 (分析)
土___壤__微__生__物__对___落__叶__有__分___解__作__用____
案例2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自变量 是否含有土壤浸出液
实验组 A烧杯中加入土壤浸出液和淀粉糊
实 对照组 B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和淀粉糊
验
A1加入碘液
__________不__变__蓝___________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练案[32]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A组一、选择题1.(2023·南京高三调研)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Ⅰ~Ⅴ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图中可以看出碳可以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B.缺少Ⅰ和Ⅴ,生态系统会崩溃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CO2可以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D.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解析:根据题图可判断,Ⅰ是生产者,Ⅱ、Ⅲ、Ⅳ是消费者,Ⅴ是分解者,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是呼吸作用,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2.(2018·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镜子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来自镜子,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3.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无关C.由图可知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的功能最终都会恢复原状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y值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A、B错误;当干扰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能再恢复原状,C错误;TS 值表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正确。
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有利于 生命活动 的正常 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 在生态 系统中 的作用 进行 调节生物 种间 关系, 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雪兔和猞猁的关系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 种群的繁衍 性个体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有利于生物
①提高农产品或畜
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
在农业生产 产品的产量
中的应用 ②对 有害动物 进 行控制
态系统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4)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
(× ) (× )
(5)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6)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 )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关键点击] 1.碳循环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 机环境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 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
2.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1)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2)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解题技巧】 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 ,再根据A→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
2
。
(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① :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② 往复循环,重复利用
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惑】
: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大气中CO2来源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2)过程图解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大。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关系间循环往返的动力,也是生物富集的动力;④某些物质在沿食物链(网)流动时会发生生物富集源于选择性必修 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四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
第四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考纲展示]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1页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主要)。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连线)组合顺序:(1)—Ⅲ—b__(2)—Ⅰ—c__(3)—Ⅱ—a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3.类型(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
(2)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
①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a)=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的能量(c),即动 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②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 量(e)。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i)+未被利用的能量(j)。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
情境设置
D营养级 净增重M
A营养级 净增重N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体内此农药含量最高的 物种是______________。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名师授法解题】
关键 能力 题眼 信息
解题 思维
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通过呼吸作用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去。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 ) 分析: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 的发生,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解析:选B.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A、D正确.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C正确。
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B错误。
2.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高考领航】2018版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文档讲义:单元9-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考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如C 、H 、O 、N 、P 、S 等。
(2)循环范围: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________。
2.碳循环过程(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化能合成作用;③摄食;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分解作用。
(2)循环形式:________。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①________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 2。
②________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 2的调节能力。
答案:1.(1)元素 (2)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3)全球性 2.(1)①呼吸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⑤燃烧 (2)CO 2 (3)①化学燃料 ②植被 [判断正误]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4.有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是同时进行的。
(×) 5.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 6.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热图思考]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2)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答案:(1)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有机物,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2)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2018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专题突破 精选教学文档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专题突破【考点定位】【命题预测】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形式循环。
2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页 1 第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2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页 2 第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3.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领航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有关碳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如下面三种 变式图: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一
物质循环过程分析
图形解读: ①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再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 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 消费者。 ②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 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 A、B、D的碳都
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 由图可知,A( 为分解者、 B为生产者、C为消 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费者,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如蓝 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 藻)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适度松土 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 不可以促进①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而是 光合色素 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过程即化学燃料 B.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①过程 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在 C.②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 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应该 主要原因 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 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 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④的量基本相等 用,而由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则主要依赖 于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 用。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联系: ①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 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_____ ②_____ 能量 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往返。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点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1.能量流动的四个环节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呼吸作用,⑤分解者。
(2)据图补充食物链中①营养级能量的去向: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
(3)图示中的E2/E1表示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研究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判断下列关于能量流动叙述的正误。
(1)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流经农村和城市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提示】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来自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人为输入的能量。
(3)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提示】沼液和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
(×)【提示】能量传递效率是针对相邻两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而言,不针对个体。
2.如图表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其摄入量和粪便量有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碳循环过程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 CO2 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 (2)循环过程:无机环境与 (3)范围:整个生物圈。
生物群落
等元素。
之间。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解析:①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⑤⑥表示 细胞呼吸,A 错误;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①和②⑤⑥的速率基本相 等, B 错误;丁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 C 错误; ③④⑦是群落内部的碳的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正确。
答案:D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考点 2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解析:图中 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c 为生产者, d 为大气中的 CO2 库,e 为化石燃料;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循 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B
考点 2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 传播 的消息、情报、指令、数 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题型 2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 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 CO2 的形式传 递碳元素 C.对 e 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目录
CONTENTS
1 考点 1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2 3 4
考点 2 考点 3 [随堂巩固•达标检测]
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5 [课时作业•知能提升]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 及其应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Ⅱ Ⅱ
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 2013· 卷ⅡT31(1),2014· 卷 Ⅱ T31,2015· 卷ⅠT31(3),2015· 卷 Ⅱ T4,2016· 卷Ⅰ T5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循环性 生物圈(全球性)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 联系 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技法提炼]
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其他所有成 分都指向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 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是 生产者。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除了 C 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 B 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 费者只有 D,图乙中消费者有 D、 E,图丙中消费者有 D、 E、 F。 4.图甲蕴含的食物链为 A→D,图乙蕴含的食物链为 A→D→ E,图丙 蕴含的食物链为 A→D→E→F。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 1 分析物质的过程与特点 1.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 (2017· 青海师大附中模拟 )如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 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 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 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 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答案:D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 和碳酸盐。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主要)。 (3)循环形式: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 作 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实现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和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碳返回无机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环境的途径 化石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 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