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复习提纲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的建立:581年,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3、隋朝历史的特点:短暂而繁荣。短暂指统治时间短,二世而亡(581—618年,共38
年);繁荣指隋朝在隋文帝统治时出现了空前繁荣富庶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同时,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的分裂状态,使南北重归统一,开创了科举制,开通了隋朝大运河。
4、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教材第4页图)(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8)大运河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但开凿大运河,征发劳役过重,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人民反抗。
★隋朝与朝的共同点:①历经二世而亡;②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③都有一些开创性的措施;④都有一些重大工程(朝长城、隋朝大运河)
第2课“贞观之治”
1、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渊就是唐高祖。
3、“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世民)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摇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征为最著名谏臣。
(3)贞观之治的主要作用: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评价唐太宗: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的皇帝。②唐太宗在晚年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社会矛盾加剧。总之,纵观唐太宗一生,他的功绩卓著,是我国古代帝王杰出的典。
4、“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意思是: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船而行,也能把船掀翻。这表明唐太宗认真总结前代灭亡教训,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5、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
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武则天统治时,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1.“开元盛世”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②长安城:城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朝的衰亡: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转衰,9世纪后期爆发唐末农民起义,907年唐朝灭
亡。
4.中国古代史上几个著名的盛世:
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隋文帝——开皇之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清朝——康乾盛世
*启示:(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
(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生活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局面的保证。
(3)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3.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
1.西南──吐蕃(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意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西北──回纥(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3.东北──靺鞨(满族祖先) 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4.西南──南诏(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王。
*唐朝与边疆各民族往来方式的特点:
(1)战争(2)设立行政机构管理(3)册封首领(4)联姻(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