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心得1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心得1](https://img.taocdn.com/s3/m/0a78bca2af1ffc4fff47ac0f.png)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心得体会(一)在教学中,提问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有“问”才有“思”[2],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深入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各种教育主题,还要有意识地通过提问自然高效地结合所学语言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这本书中梳理了24个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阐述了教学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和问题梳理的来龙去脉,我在阅读这本书籍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文中在提到如何帮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提取和整理关键信息时指出“在语篇教学中,当所读语篇中含有大量信息时,学生会不知该如何表达文本的内容。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过于侧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学生关键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的指导,缺乏指导学生利用关键信息进行表达的策略。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如果教师对学生总是直接发问,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仅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会在这样缺乏启发性的问题中得不到思考的“脚手架”。
而如果教师能在提问环节上能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点,从细节上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绕一绕”,从而促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那么教育主题目标的达成也就不会走过场。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 Story time时,教师向学生提问“Why doesn’t the rabbit pull the carrot up?”“Canthe rabbit and his friends pull the carrot up? Why?”向学生渗透团结友爱的教育主题,并突破了教材“work together”的重点,而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发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直问缺少了思考的方向。
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聚焦关键问题,把握课堂脉搏
![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聚焦关键问题,把握课堂脉搏](https://img.taocdn.com/s3/m/c32be46065ce05087732132c.png)
聚焦关键问题,把握课堂脉搏作为一线教师,在研读了《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这本书之后,对课堂序列的步调有了更为深层的理解,也开始能够透视一些常见的课堂问题,并进行较为深入的课堂研究。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核心素养、核心问题以及教学策略。
在每一个部分,都以一线教师的视角提炼了相应的教学关键问题。
在“核心素养”篇章,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求证意识、批判质疑精神等,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来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命题;在“核心内容”部分,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在大概念重进行科学教育”,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整合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则更直指教师更为本质的教学技能与方法,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专题下,分别会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度的分析,提供相关的解决策略,并提供详细的案例分析,内容详实、点评到位。
从教学层面,书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学案例,协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而从教科研层面看,不少老师可以借鉴其中格式,学习课例撰写,包括学习视角、核心问题等,切实提高我的叫科研能力。
由于本书涉及的章节较多,所囊括的关键问题覆盖面也很广,而我近期研究的主题是关于“STEM教育”,因此对“教学关键问题1-7:如何融合STEM教育的理念?”这一专题有着浓厚兴趣,下面将以此专题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触。
首先是要把握STEAM教育的特点,以此为突破来改进课堂教学。
无论是教与学,STEAM教育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有教师直达,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工程流程,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发评估标准。
这些课程环节都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空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同时还要兼顾团队培养、知识应用、技能方法等较为全面的素养。
而STEAM教育在常态课堂中的落地生根,需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技能,同时利用好学校已有的教学设备与资源,生成丰富的全新课程。
同时以STEAM教育理念生成的课程资源切记假大空,需要以大概念为依托,直面学生需要和教师特长。
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
![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3c091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f.png)
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寒假前遵从学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目的的指示精神,我们英语组共读一本教育专业书籍-《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在略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获得了不少的启示,也深深喜欢上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很不寻常的专著,因为它不是专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问题的学术著作,而是梳理、分析和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著作。
在每个专题中,案例描述侧重呈现教师日常原生态的教学,真实反映问题。
案例分析部分着重分析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观点聚焦部分不仅对教学问题的解决给予回应,对问题解决的策略进行总结提升,还与相关理念进行对接,这样,促成了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浏览完全书后,我觉得这真是一本很棒的书,决定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章。
目前,我只精读完了第一章:“带给学生怎样的英语启蒙”。
本章包括三节,分别是“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外语学习与学生成长”、“铸就英语学习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分享一下阅读后的收获与感受:一、学语言主要是以意义为主,要在意义的语境中学习。
1.学生是课堂的灵魂,是学习的主体,任何语言环境的创设都不能偏离学生这个中心。
然而,唯有有效的环境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我们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注重创设基于学生的语言环境,能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寻找语言的资源创设环境,然而下课铃一响语言学习的大门紧闭不开了,语言的学习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因此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语言环境不仅仅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
那如果通常会在课后设计一些既与课堂目标有关又能发展学生能力的任务,让学生能走出课堂到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发展自我。
如教完Holidays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节日派对、专题英语广播或者开展手抄报比赛,这些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式活动的语言环境也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的。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说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绪、对待学习的态度及学习的动力等情感因素。
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大全五篇)
![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128e1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3.png)
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大全五篇)第一篇: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如何通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常言到:开卷有益,诚然。
近日学习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研发的《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其中如何通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这一关键问题给我的感触最深。
作为一个从事小学英语一线教学的教师,在日常的课堂设计中,特别的在设计“听说活动”和“口头反馈检测”中存在一小些实践问题,如:听说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以“听问题后回答”或“带着问题听,听后回答”,听说活动过程中没能很好地考虑学生学习的真实体验,程度好的学生代替程度差的学生思维,易忽视全体学生的听说和表达的体验,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明知有不足,可又不知如何处理,尤其当班级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时,甚是苦恼。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之因,理解了学习的成效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往往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从“听”到“说”的语言学习过程有关,语言学习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初步反馈、直至运用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策略:(一)直观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内容英语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英语,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小学英语听力的培育宜视听结合。
此处的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影像、肢体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模拟情境。
借助各种直观媒体和手段,将抽象的语言变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输入的语言内容。
其可行的途径有:1、精选媒体素材,呈现完整语言内容;2、精编听说要求,初步感知语言内容;3、适度媒体复现,感知理解语言内容。
(二)声像材料支撑,帮助学生正确模仿语言内容通过基于各种直观媒体辅助的听说活动后,下水对语言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还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输入”的层面。
(完整版)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
![(完整版)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0d89309bceb19e8b8f6ba9b.png)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我阅读到了一篇关于好书推荐的文章,其中就推荐了我所阅读的这本书。
这本书由精心筛选的24个常见的英语教学关键问题组成,是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究、相关教学案例几个部分组成,非常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拿到书,看到封面上几位大家的名字:朱浦、王蔷,就知道这本书沉甸甸的价值了。
整本书读完,我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解尤为深刻。
1. 根据话题、借助图文提示,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学生写作时会遇到不同困难,如单词、标点、大小写等出错,这叫做“形式困难”。
作文错误很少,但都由课本而来,没有真实的语言表达,这叫做“内容困难”。
作文结构混乱,说话颠三倒四,这叫做“结构困难”。
针对这三种分类,书中给予了详细而严谨的分析和解决办法。
结合教材,让学生借助图片、关键词、思维导图等,系统训练和指导学生写出争取的话语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清晰的话语结构,让他们体验写话的快乐和成功,这是小学英语写话教学必要的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基本语音规则,并借助规则认读、拼写单词的方法。
语音学习经常在日常教学中得不到重视,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和语音教学策略方法缺失导致的。
英语时拼音文字,外显形式为单词,内隐形式为读音。
所以认读二者不可分割。
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模仿,体会音形义的联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音规则。
最终学以致用,正向迁移,达到自觉感悟和拼读单词的能力,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源源不断。
书中的问题众多,仅仅细读一遍还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没有引起我的共鸣或许是我在教学上还不够仔细,未能观察到大师们提到的问题。
我将细细品味,多次阅读,在自己的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将书中的方法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在点滴中帮助学生成长。
二、自从接触了朱浦教授提出的“文本再构”这一新的教学策略,我便开始对“文本再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本学期我开始了《小学中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文本再构”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c11b74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f.png)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半个学期以来,第一次教授译林英语这套教材,第一次接触三年级的孩子,我在英语教学上的确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在英语课堂上,我会想尽各种办法讲解句型的使用和语法搭配。
但是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在第二单元刚刚学习了Are you …? Yes, I am./ No, I’m not的询问人名和相应作答句型,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学到第四单元时,课前free talk又问到这个句型时,学生就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作答。
在学习了This is Helen. She is my sister句子之后,尽管课上提醒了人名前不能加my,学生依然会说出This is my Helen的句子。
对于用法相近的两个句子Would you like …和What about …,学生对前者记忆深刻,能够快速地回应Yes, please或者No, thank you,但是对于后者,学生经常迟疑很久或者忘记如何正确应答。
阅读了本书第23个教学关键问题“如何通过适切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引起的表达习惯的差异”篇章后,我了解到学生出现的这些表达习惯上的差异问题,反映出的是语言赖以生存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换言之,就是跨文化理解能力不足。
导致这样的原因跟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有很大原因。
一是我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词汇、句型、语法的训练就是语言学习。
二是我自身对文化差异的认识能力不足,缺失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培养。
三是英语教学中缺少帮助学生理解表达差异的真实语言环境。
究其原因,其实是对英语教学总目标认识得不全面而导致的对教学内容把握的不合理、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不恰当及教学活动开展的不切合。
书中提出的一些教学关键问题解决措施值得我去尝试。
(一)输入适切内容,帮助学生感知真实的表达内容译林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Look at me!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用Great/ it’s great/ nice/ how nice句子来赞美别人。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https://img.taocdn.com/s3/m/a6876c24f90f76c660371a2c.png)
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假期中,阅读了喻伯军老师出版的专著《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拿到这本书后,我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读后受益匪浅。
书本从核心要素、核心内容、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梳理、提炼出27个教学关键问题,阐述了教学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策略,每个教学关键问题还配有教学案例,为了我们更好地学习可以说是“考虑周到”。
我们知道科学的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教学关键问题如何把握并突破?《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给予我指引。
实施尊重的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不是学生听讲的场所,而是学生练习的场所,学生的能力是学生自己练习而获得的。
我们应在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在设计各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情境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地做到有效科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创设简约课堂,传授科学思想方法。
一堂课的设计和实施都要抓住,科学课堂的活动设计要顺理成章,实施的过程要顺势而为。
日常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中的实验细化成多个点,学生关注点会更集中,指向也会更明确。
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要指向核心概念,并与生活紧密相关,使得科学研究更加科学化,能力化。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生命灵性。
做一个探究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教师指导不好就会出现:长时探究与长时活动等同,那样学生的探究兴趣会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探究活动就浅表化。
长时探究要把握目标和核心,制定方案时明确目标和操作,设计活动要保持和延续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绝对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是简约教师在长时探究中的行为。
这本书很实用,虽然已读完,但我还要细细研读,不断实践,把理论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当中,把案例内化,理论联系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一本超“有用”的书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一本超“有用”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5b9f04244693daef5ff73d08.png)
一本超“有用”的书——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我是个不爱看书的人,但当我去年拿到《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这本 书时,我被封面上的“27 个教学关键问题、49 个教学案例、139 段微视频”这 些内容给吸引住了,而且主编是喻伯军老师,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绝对是本“有 用”的书。
又再次利用寒假时间重新学习了这本书,只能词穷地说,这真是本好 书,我还给同办公室正为了课题撰写犯难的同事,告诉她这本书一定能解答她的 疑惑。
因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小学科学教学宝典。
一、好阅读 多角度论述 这本书,对于像我这样不爱看书的人来说,我觉得是一本很容易入读的书, 不需要我去咬文嚼字,内容很好阅读。
首先是目录,非常清晰便于检索,目录根据内容分为了三大部分,每部分有 关键问题的呈现、具体案例的列举,当我们有相关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快速翻阅。
再翻开里面的内容,每个关键问题都有理论和直白的分析、清晰的解决方式 方法的罗列、具体案例的呈现,虽然是文字,但却很易懂,案例的呈现也让人直 观地看到此关键问题的解决方式。
二、易学习 有实例仿照 每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中,都有十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建议,这对于我们 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有时我们会翻阅一些教学理论的书,也 许能够给自己的疑惑一些解答,或者从中体会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似懂非懂, 往往很难把它消化到我们的教学实施中,从而增量不大。
但这本书的大量的具体 案例和微视频就十分有助于我们仿照式学习。
对于我而言,我第一个翻开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为 青年教师,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是书里所描述的情况。
我以自己上过的一节课作为 例子。
《电路出故障了》是旧版四下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在经历从“点亮我们 的小灯泡”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会碰到灯泡点不亮的问题。
他 们会迫切希望发现影响小灯泡发光的若干问题,并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修理, 顺着学生的思路,“电路出故障了”一课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a87d63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d.png)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体会第1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以下是我几年来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一.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
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
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做到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
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 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
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组的“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小学科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小学科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56a5cbd561252d381eb6e5e.png)
从“教师之问”走向“学生之问”——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一本好书,一本好杂志,可以给人以启迪,可以发人深思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阅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让我明白了,明确“教学关键问题”并通过一定的途径解决这些见血关键问题并且运用于教学当中至关重要。
书本中提到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令我印象深刻,有效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引发师生思考的一个重要手段。
回顾我的教学,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有效提问。
学生层面的有效提问,是对教学内容的“反哺”,是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生的开始。
在以往的课堂中,也常有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其中也不乏具有价值的问题。
从理解学生的角度来讲,一般情况下我都给学生自主提问,意在观察全体同学对此问题是否有普遍性,同时也给予机会能够让学生之前互相解答,互相协助。
但是也有很多提问的点对于教学的推进没有帮助,甚至反而会打破原有的探究氛围。
反思自我,也许是自己在教学环节中没有起到示范指导。
自己在提问时,可能也会出现过于随意,或者类似于“对不对”等流于形式的语言。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有意识的对提问的用词进行调整,利用“精确提问”带动学生的有效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评价,让各个学生明确怎样的问题才是对课堂有用的有效问题。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让学生有效提问成为课堂中的一个常规环节,需要师生的配合和长期的坚持,只有学生自主提出有效问题,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生本课堂。
对一个教师来说,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是接受专家引领、与同伴切磋交流的一条最顺畅、最便捷的通道。
能够有幸阅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这一书籍,我是幸运的,同时也深知自身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加强和提升!。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7528fa2af90242a995e556.png)
如何在“技术与工程”领域让探究活动的评价真实发生——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每一次思考都能促进自己的成长,而每一次读一本好书总能引发自己的思考。
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例都引发了我在该领域中的思考,今天我要谈的是读完“教学关键问题2-6:如何进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后的思考。
如何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面也很广,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其中的一点:评价的真实性。
二下《材料》单元第六课《做一顶帽子》,本课有三个环节“设计、选材料、画草图”、“量一量,做一做”、“帽子展示会”,分别对应了设计、制作和展示,是一节很典型的“技术与工程”课。
笔者对于本课教师的评价做了一个小调查。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教师在对于本课的评价中有明显的重展示,轻设计和制作的现象,究其原因:评价过程空白,“技术与工程”课的开展没有充分。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评价更多的应该是过程性的。
因为活动开展的不充分,往往出现过程是空白的,又何来评价呢?并且作品最后的呈现都显得单薄,不够深究。
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屡见不鲜。
评价内容偏差,“技术与工程”课的要点没有把握。
“技术与工程”领域关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强调学社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而当下很多老师把“技术和工程”领域的评价过渡注重操作和美观,轻视思维和技术。
与劳技和美术作品混淆。
评价方法局限,“技术与工程”课的个性化没有体现。
“技术与工程”课不同于另外领域的知识类教学,有很大一部分知识评价,可以通过考核来建立,而“技术与工程”的评价不是考核,而是以思维的主线,以技术为支撑,以产品为依据。
应更多的触发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作品更多的表现成千篇一律,缺少别具匠心。
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有深度:从解决一个问题作为牵引,触发对过程性问题的思考。
在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并养成乐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要有宽度:从单一学科知识的使用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感悟
![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194319ae31b765ce0408142c.png)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感悟本书基于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关键问题”进行界定,针对这些教学关键问题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出解决方法,指导过程以文本和视频的形态进行展示,详细阐述解决策略。
全本读下来,结合实际教学经历,我对本书中的教学关键问题“如何实施指向大概念的教学”有些许心得,现记录如下。
一、什么是大概念?它的意义何在?摘取《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一书中的概念选择标准如下。
◎能够用于解释有关的大范围里的物体、事件和现象,而这些物体、事件和现象是学生在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生活中会遇到的。
◎对学生需要参与决策的问题,提供科学知识的基础,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福祉以及环境,例如能源的使用。
◎能够对人们提出的有关自身和自然的问题做出回答,或是寻求答案,将会给学生带来欢愉和满足。
◎具有文化上的意义,例如对人类存在带来影响的看法——对科学发展史中成就的回顾,从研究自然中获得的激励和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简而言之,大概念是指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自然界现象的概念,它具有包容性、本质性、抽象性的特点,在这样的选择标准下,可以列出十个科学概念和四个关于科学的概念。
有了大概念后,将其进行分解成概念、小概念直至具体学习目标,这样的科学教育框架让以前繁杂的科学课程内容仅仅有序起来,将呈现给学生的学习内容从“割裂的事实”进化成了“围绕核心概念的有序展开”。
学生在这样的理念下学习,能够更多的掌握科学的本质。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如何指向大概念进行编纂的?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从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组成了小学科学的大概念。
课标中,每个大概念分解成若干个小概念,小概念再分解成对应学段的具体学习目标,以第12个大概念为例,解析如下。
三、单元教材是如何指向大概念进行设计的?以教科版老教材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为例,年段学习目标对应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小学英语老师读书笔记 《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
![小学英语老师读书笔记 《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28642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8.png)
小学英语老师读书笔记(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灵敏口头表达能力的缺失是现在很多老师的困扰,教师归结原因是学生本身综合言语能力的缺失?我也有这样的困扰。
但是最近所读的(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一书中指出,存在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
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体验缺少,言语输入形式单一,言语内化过程短暂,在言语输出过程中又缺少肯定的言语支撑,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假象。
针对以上问题,(小学英语关键问题了解)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下:一,将文本材料直观化。
小学英语阶段,学生听力还是以视听结合为主。
在学生进行文本听力任务之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支撑,比方实物,图片,视频等。
在人教版三年级的一节课听说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听音选出Mike外出需要携带衣服,教师在进行听力是为学生提供了两个选项,本别出示了几种衣服图片为学生提供视觉支撑。
又比方,在六年级的一节课Halloween.中,教师针对文本内容,即decoration,dress以及game三个方面制作了相关视频,将文本听力与视频播放相结合,将听力的内容与视听相结合。
降低听力难度。
二,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结构分析以及处理。
在视听结合的同时,学生听力活动的进行还要注重对言语知识的处理,设计与目标言语内容相符的听说要求。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引导学生大胆预测。
在进行听力活动之前,学生可结合图片,文本等对听力内容进行合理预测。
比方在某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出示一张母亲哭泣图片。
并抛出问题“Mothers’ Day is coming. Why it the mother crying〞引导学生对母亲哭泣原因的预测,如此处理,将学生已知与听力内容结合,提高效率。
2,提出有层次,高价值的问题。
针对听力内容,教师提出合理问题。
在援助学生寻觅答案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初听问题是应注意对文本大意的把握,切忌在细枝末节上面过多纠结。
聚焦关键问题——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
![聚焦关键问题——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53d59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4.png)
聚焦关键问题——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
刘怡炜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主要围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24个教学问题展开,通过问题分析、解决策略以及案例示范三个角度,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给予全面的梳理、提炼,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实践指导策略。
以下是我通过阅读该书并结合一次研讨课活动得出的几点感悟。
【总页数】1页(P126-126)
【作者】刘怡炜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31
【相关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设计的研究
2.“关键问题”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
3.聚焦教学关键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关键问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引领
4.聚焦关键问题,助力深度学习
5.聚焦城市降温关键问题的可持
续发展解决方案
——世界银行与广州的"清凉城市"试点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笔记
![《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316570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d.png)
教学文档(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书笔记在朱浦老师主编的(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中,他谈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课的讲授,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基于语篇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内容。
第—步是粗读文本提取根本信息。
即解决when,where,who,what等问题。
这一环节可使用的活动是问答,连线,排序以及填词。
第二部是精读语篇,提取具体信息。
在学生了解了语篇的根本内容以后。
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抓住鱼片的结构、主旨以及内涵等。
也即是需要解决的是how 、why的问题。
在这一局部中可以采纳的活动方法是找主题句,猜词意。
其次,依据语篇话题,整理相关信息。
小学英语中的内容都是围绕课时话题编写的。
围绕话题展开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言语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这一局部仍旧是可以分为两个局部。
在这一局部,老师可以使用任务单进行学习。
在进行任务单设计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进行筛选,把不需要的、不重要的、重复的信息去除,并通过表格中的关键词,援助学生对文本进行逻辑分类。
老师也可以设计功能性板书,呈现相关信息。
板书是教师在备课中的艺术结晶。
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开展学生智力和形成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桥梁和工具。
在进行板书的时候要兼顾话题,内容以及言语。
最后,利用关键信息,表达文本内容。
老师在这一步也可以进行两个局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关键信息的内容进行模仿表达。
也可利用关键信息的内涵,进行体验表达。
第二周阅读课的讲授流程微观英语组任源春.。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8a47c3e856a561253d36f5e.png)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朱敏慧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由喻伯军老师主编的《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
该书基本涵盖了教师在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分别附上了问题解决策略、案例分析及教学建议、案例示范。
细致的内容、详细的操作策略让我如获珍宝。
而书中的“如何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论证”,正是我近期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一、借助可视化图示,论证思维显性化“科学实践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参加基于证据的推理论证”。
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学生获取证据、经历推理论证过程、用证据解释论证的过程。
然而实际的课堂研讨部分中,有些看似“热闹”,但学生真正的有效论证少之又少。
许多学生的论证存在着论证中夹杂着想象或不知如何寻求证据的现象。
可视化思维工具为结构化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包括学生记录单等。
可视化思维工具的使用能直观、形象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可视化工具的使用,一方面清晰展现了物体变化过程,将学生隐性思维过程转化为可视化思维过程;另一方面,为学生辩证性地看待问题,理性分析该现象是否支持自己之前提出的猜想提供基础。
二、巧用异常数据,论证观点相协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当、材料不精细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数据。
研讨过程中面对该数据,师生常选择避而不见,原因包括教师怕耽误教学进度,学生怕被教师批评。
然而,正确对待异常数据,恰恰是学生分析论证能力发展的契机,是孩子养成善思、善析习惯的关键。
面对异常数据,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真实数据,并积极寻求证据,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缘由。
学生经历实验操作——发现问题——质疑思考——再次实验的过程,证据意识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真研究,实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真研究,实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834d60fce2f0066f4332208.png)
真研究,实策略
——读《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
拿到书后,迫不及待的翻开看了目录,和很多书不同的是,此书在每个教学关键问题的后面都会紧随1-2两个教学案例,并且这些教学案例大多与我们的课本内容息息相关,使得其中的很多策略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我平常看书比较慢的人也能很顺畅、舒服的看完全书。
除此之外,看着看着,便会发现有一些二维码出现,于是便好奇的去扫一扫,发现是一些微课程,这一设计使得这本平面书变得越来越立体、多维起来。
以上是针对书的设计的感慨,内容也是让我时时感受到两个字——真实。
此书中共分为3个部分——核心素养、核心内容和教学策略。
怎么教书?怎么教好书,我认为需要细细的来品。
在这三部分中,我最为关注的是教学策略这一步,其中对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恰好进行了解答,觉得此书特别的管用与实在。
不难分析出,厉害的教师善于将大问题与小案例结合在一起,通俗易懂,从小案例本身出发,去解决一系列真实的难题,使得科学课程日益完善。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让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深化
![《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读后感:让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深化](https://img.taocdn.com/s3/m/faf7574e51e79b896902265c.png)
让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深化——《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阅读心得21世纪人们对职场成功的理解与20世纪截然不同。
面临着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天天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让学生准备好应对那些可能在现今还不存在的工作和挑战。
那就是,无论学生将来面对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他们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有能力系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便意味着开展问题化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建立问题的提出、研讨、解决及延伸,才能使其在今后具备解决未知问题及挑战的能力。
在假期中阅读了《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对于“教学关键问题”有了更多认知,它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学问题,其中涉及了27个教学关键问题,并用49个教学案例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中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一教学关键问题,我结合自身在课堂中的实践,提出一些浅薄的认识与感想。
首先问题设置不应是脱离真实情景的,只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原认知,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针对真实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当然这些问题的生成不一定是来自于教师提出,更希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自主生成的,更易触发学生的问题解决的欲望。
例如之前我们进行的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内容。
但在这个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抛弃了原有的简单的讲授制作,而是模拟真实情景,以筑英科学超市招聘会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作为一名货物销售员需要具备哪些要求。
通过研讨最终产生招聘要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招聘的考核模式及评价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问题化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真实情景下,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以及元认知。
第二,以不同层次的问题链代替原有单一的碎片化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课堂中的问题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随机产生的,这样的问题产生方式的确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思维变化进行问题的改变,但也很有可能使得既定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学生思维只停留在同一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有感——
如何通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
常言到:开卷有益,诚然。
近日学习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研发的《小
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其中如何通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口头反馈?这一关键问题给我的感触最深。
作为一个从事小学英语一线教学的教师,在日常的课堂设计中,特别的在设计“听说活动”和“口头反馈检测”中存在一小些实践问题,如:听说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以“听问题后回答”或“带着问题听,听后回答”,听说活动过程中没能很好地
考虑学生学习的真实体验,程度好的学生代替程度差的学生思维,易忽视全体学生的听说和表达的体验,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明知有不足,可又不知如何处理,尤其当班级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时,甚是苦恼。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之因,理解了学习的成效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往往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从“听”到“说”的语言学习过程有关,语言学习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初步反馈、直至运用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多途径的听说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口
头反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一)直观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内容
英语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英语,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小学英语听力的培育宜视听结合。
此处的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影像、肢体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模拟情境。
借助各种直观媒体和手段,将抽象的语言变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输入的语言内容。
其可行的途径有:
1、精选媒体素材,呈现完整语言内容;
2、精编听说要求,初步感知语言内容;
3、适度媒体复现,感知理解语言内容。
(二)声像材料支撑,帮助学生正确模仿语言内容
通过基于各种直观媒体辅助的听说活动后,下水对语言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还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输入”的层面。
为了达成听后反馈的目的,学生还必须对语言材料有内化的过程。
内化,始于对听说材料的正确模仿。
借助标准的录音素材让学生模仿单词的正确发音,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通过模仿语音语调,培养良好语感;模仿情绪表达,提升语言色彩。
(三)目标语言架构,帮助学生有效反馈语言内容
为了检测学生“听”的成效,在教学中通过“说”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语言内容。
有效的听说反馈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感悟整体听说材料、学习过程中有模仿练习的基础上。
设计要点遵循:口头反馈指向听说活动的语言内容,有可能借助的语言输出框架及能显现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
总之,听说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要设计的活动。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的原有信息,对所听到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
为了使听说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发展,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转变观念,即把重成果的重心转移到过程上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获得一定的听的技能,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并有效反馈。
不过,任何学习都不可“拿来主义”,需
要有借鉴的取舍,选取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才是最好的;要做一个学习型、有借鉴力的教师;做一个用“心”和“行”做教学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