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老师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案1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能朗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能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掌握其意思和用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加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理解和朗读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2.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内容、重点词汇解释、图片资料等。
3.黑板标书工具。
4.准备足够数量的风筝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风筝”这一话题,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展示风筝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和飘扬。
2. 学习课文《风筝》(20分钟)1.听读课文。
2.课文讲解:解释生字词语、讲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读主要人物台词,教师指导情感表达。
3. 词语学习(15分钟)1.教师解释并示范重点词汇的意思。
2.学生分组练习使用关键词汇造句。
3.班级展示造句,加深对关键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4. 情感体验(10分钟)1.分组讨论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表达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感受,并思考人物之间的关系。
5. 朗读训练与输出(20分钟)1.练习课文朗读,注重表达情感。
2.分组表演课文片段,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今日教学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热爱阅读和朗读。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励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部分内容。
2.撰写与课文故事有关的心得体会。
3.练习使用关键词汇造句。
六、教学反思•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应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2. 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询问学生是否放过风筝,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课堂总结: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6. 课后作业: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
小学《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情景再现、问题引导、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风筝的起源、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听一首风筝相关的歌曲。
(2)教师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激发学生对于风筝的兴趣和想象力。
(3)导入问题:大家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见过风筝吗?你们知道风筝有什么形状?2.听课文并回答问题(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师生共同解答问题:风筝的发明人是谁?风筝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风筝有哪些种类?3.课文深度阅读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再现风筝的起源并理解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词汇的意义。
(2)学生反复读课文,检查理解。
4.词汇扩展与拓展(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筝的种类和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词汇。
(2)学生讨论和整理相关的词汇,如"Lantern kite"、"Sailing kites"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教案反思及作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教案反思及作业一、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在这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人物、事件等。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学方法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 - 小组讨论与展示 - 课文朗读与品味4.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情境,引发学生对风筝和风筝飞翔的兴趣。
•展示与讨论:播放风筝飞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描述和讨论。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分析语言,理解作者的用意。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风筝的看法和体会。
•个人表达: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表演相关情景,表达对风筝的情感。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收获。
5.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 评价学生小组讨论和表演的质量。
- 考察学生的课文理解和表达水平。
二、作业设计1. 问题解答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 2. 你怎么理解风筝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描述一下。
2. 写作练习请以《风筝》为题,写一则短文,描述一个你在童年时玩风筝的经历。
3. 朗读练习准备一段风筝相关的课文,并准备朗读给同学听。
4. 创作练习假设你是风筝,请描述一次风筝飞翔过程中的感受和见闻。
5. 课外阅读找一篇关于风筝的故事或文章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三、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风筝》这篇课文,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课堂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强其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优质课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优质课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筝》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通过描述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童年的快乐和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图片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富有情感的课文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加强操练。
此外,学生对于风筝这种传统游戏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快乐,体会作者对风筝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写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准备生字词卡片。
3.准备与风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风筝的美丽和快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对风筝有什么感情?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它们的意思是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以及风筝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风筝的形态和种类;2.能够描述风筝的飞翔过程;3.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风筝的特点;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风筝飞行计划。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制作风筝增进同学间的友谊;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珍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能够用简洁语言描述风筝的特点;3.通过合作制作风筝,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1.理解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设计风筝飞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风筝的图画,让学生发表对风筝的看法,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筝”。
2. 学习课文(20分钟)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16 风筝》,并解释生词和理解难点。
然后分组讨论风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 风筝制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师准备的风筝制作材料,制作他们自己的风筝。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风筝飞行(20分钟)在风筝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到操场上进行风筝飞行活动。
可以设计小游戏,让风筝飞得更高更稳。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分享风筝飞行的体验,展望未来有哪些想法和计划。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制作风筝的亲身体验,更深刻地理解了风筝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和风筝飞行活动,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创造力的积极探索。
下一节课可以引入更多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手工制作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6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风筝》的内涵,抓住故事情节中的主要内容及细节;–掌握关键词汇,能够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增强学生对付出劳动不懈的认同和尊重。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细节体会友情的真谛。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热身:师生一起快速朗读课文《风筝》,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导入:谈论风筝的特点,引出友情的话题。
3.阅读理解: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学生分组互相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写作活动:让学生以故事为素材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短文。
4.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学习法•问题导入法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风筝》这个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活动形式的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友情。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环节中展现出了很大的进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友情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友谊的感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表现出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环节,一些学生表现得较为 passively 整体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还有待加强。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一步需要加强对课文中重要词汇的讲解,并设计更具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读生字词“风筝”、“红瓣花”、“云朵”、“夕阳”、“雨点”等;•能够理解课文大意,知道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情节及结局;•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能够借助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对风筝的兴趣和爱好。
2. 能力目标•能够借助口头表达、图像识别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做出相应的回答,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基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为课堂氛围注入活力;•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挫折的痛苦,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生字词“风筝”、“红瓣花”、“云朵”、“夕阳”、“雨点”的认读;•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其风筝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自己的风筝。
2. 教学难点•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技巧,让学生通过实践熟练掌握;•引导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动手操作和发挥想象,学生需要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风筝进行探索。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及方法时间内容方法课前前导词语、板书等准备工整理教学资料,准备多媒体教具等作5分钟导入观看风筝视频,提问回答15分钟学生自学分发生字词和课文,完成自学任务25分钟教师讲解和风筝制作讲解风筝的结构和操作技巧,动手制作风筝15分钟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制作风筝10-15分钟结束及课后安排展示风筝,并总结学习效果;布置课后作业等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观看风筝相关的视频,提问回答;•老师进行板书介绍,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步骤二:学生自学•分发生字词和课文,让学生自学。
步骤三:教师讲解和风筝制作•介绍风筝的结构和操作技巧;•动手制作风筝,通过实践掌握基本技能。
步骤四: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制作风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原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案1【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
2.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鲁迅和弟弟放风筝的过程。
- 分析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 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分享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搭建构架浏览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探究,品悟真情(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课文中哪一段是写做风筝的?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交流: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句子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换词理解“精心”。
(2)借助工具书、联想法理解“憧憬”。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句子2: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
(2)什么也不像的风筝怎么被称做“幸福鸟”呢?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1、对比感悟动作描写(1)你是怎么放风筝的?(2)书上是怎么描写孩子们放风筝的?抓动词感悟动作描写的准确、生动。
2、体会快乐心情句子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情景想像“越飞越高”飞到了哪里?(2)角色互换体验。
快活地“喊叫”着什么?(3)朗读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形。
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P style="BORDER-LEFT: #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 35px; PADDING-LEFT: 10px; MARGIN-BOTTOM: 8px; BACKGROUND:#FFEEEE; COLOR: #9F0000">原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期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乐,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腾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乐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清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好像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觅,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庞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连续寻觅我们的“幸福鸟”.......<Pstyle="BORDER-LEFT: #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 35px;PADDING-LEFT: 10px; MARGIN-BOTTOM: 8px; BACKGROUND: #FFEEEE; COLOR: #9F0000">教案1【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浏览方法与体会,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小男孩放风筝的故事,通过描绘风筝在天空中翱翔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学习本文时,能够理解风筝的基本概念,知道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来,还需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描绘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3.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好景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
2.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认读和复习。
3.准备相关作业材料,便于学生课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风筝,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文中小朋友的难受呢?(标画关键词句,品读,感悟。)
(6)分角色比赛读描写人物快乐和难受心情的句子。
2.学习第5~8自然段。
(1)假如你的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们一起来看看文中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5~8自然段。
为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轻松、愉快、高效,本节课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默写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6.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第2自然段。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4)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用心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这段内容。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五、课外延伸
1.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时是什么心情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能够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3.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
任感。
二、教学准备
1.复印课文《风筝》的课文及相关诗歌。
2.准备风筝模型和相关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设计相关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风筝》
1.利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2.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3.导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容。
第二课时:诗歌朗诵
1.学生诵读相关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对自然的热爱。
2.分组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
1.制作风筝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筝的飞行乐趣。
2.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四、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理解、诗歌朗诵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体验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关怀和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继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筝》说课稿
第16课《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风筝》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贾平凹。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文中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风筝》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 欣赏《风筝》的艺术特色和文学
价值。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模仿 《风筝》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风筝》中的人 性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欣 赏《风筝》中的美感和情感表 达。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理 解《风筝》中的道德观念和价 值取向。
具体性
反馈应具体、明确,指出学生 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 议。
建设性
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不足,鼓 励他们积极改进。
互动性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与 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掌握
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 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 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
能力。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参 与度和表达能力,了解他们对
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全面评 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性
在评价后尽快向学生提供反馈 ,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
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导入
询问学生们是否放过风筝,对风筝有 哪些了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和兴趣。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风筝图片或视 频,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和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
介绍风筝的历史和起源
讲述风筝的发明和演变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应用。
讲解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6《风筝》公开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
通过描述主人公童年时与伙伴们放风筝的经历,展现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一面,同时揭示了友情的珍贵和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风筝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风筝所带来的快乐,理解友情的珍贵,培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
2.风筝:准备一些实物风筝,用于课堂展示和操作。
3.相关文化资料:收集与风筝相关的文化资料,如风筝的历史、制作方法等,以备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这一传统民俗活动。
简要介绍风筝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学习使用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3、研读课文第二小节,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诵吗?
(学生齐背)
2、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就是风筝。
)
3、关于风筝,你还能补充哪些知识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媒体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知识让学生浏览。
(浏览完毕提示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可以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学习。
)
4、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风筝》。
(1)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
(2)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
(紧扣自学要求(1))
(3)出示课后横线上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
他们都是你的朋友了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提示:“磨坊”在本课都是多音字)
(4)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帮助他?
(5) 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描写生动的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
1、默读第二小节,用“”划出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做风筝时很快乐的句子。
2、指名交流,根据回答,媒体出示以下句子。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3、精读句(1)感受快乐。
①指名读句子。
②“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
“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
③指名学生回答: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里在想着什么呢?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
)(相机板书:憧憬、希望)
④朗读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指名读。
男女生赛读。
精读句(2),感悟快乐
①自由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②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
③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
④齐读句子。
二、研读课文
孩子们把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寄托在精心制作的风筝上,让我们跟随孩子们一起放飞风筝去吧!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描写放风筝的动作的词,用三角符号标记好,然后思考:这些词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情?(相机板书:快活)
2、研读句子,感悟快乐。
(1)欣赏放风筝的一组照片,文中哪个词写风筝刚起飞的样子?哪个词写风筝飞到空中优美的样子?请大家在书上点出来。
(2)指名回答,媒体依次出示词语,学生跟读:
凌空飞起翩翩飞舞。
(3)看着满载着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凌空飞起、翩翩起舞,此刻的心情怎么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
如:快乐、开心、激动、幸福等。
(5)师引导激情朗读: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
高;……请你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句话。
(二)研读课文4——8自然段
过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风筝在一阵风后线断了,飞走了。
我们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听,用“---------”划出孩子们失去风筝后心情变化的语句。
2、指名交流,媒体出示:
(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指名正确朗读三个句子。
4、媒体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下加红点,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小伙伴怎样的心情?(相机板书:着急伤心)
5、指名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小伙伴们的心情一落千丈,变得垂头丧气?
6、练习朗读三句句子,注意体现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1)自由读。
(2)挑战读。
(3)齐读。
7、孩子们四处寻找失落的风筝也没找到,但是他们仍不甘心,最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村子的水磨坊那里,媒体出示句子: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齐读句子
(2)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
(3)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
(相机板书:快乐)
(三)、总结全文
1、《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
虽然,最后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孩子们希望不灭,憧憬还在,即使失去风筝难受,但孩子们可以重新做,再次放飞他们的理想、希望,让我们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
2、齐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板书设计】
做风筝憧憬、希望
10风筝放风筝快活、高兴
(快乐)找风筝着急、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