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彩色图谱

合集下载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参考

脊髓内部结构及功能参考
红核脊髓束
21
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
迟缓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是脊髓前 角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 纤维损伤所致,有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系 的冲动,表现为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肉萎缩等
痉挛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是中央 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下行锥体束(皮质脊 髓束)损害所致,表现为肌张力增强,腱反射 亢进,出现病理反射,且无明显肌肉萎缩
楔束
薄束
9
薄束和楔束:脊髓后索病变
或损伤时,伤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 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楔束 薄束
10
脊髓丘脑束:起自对侧
脊髓灰质I层和IV-VIII层细胞, 以颈、腰骶膨大处最为集中, 经白质联合越至对侧,在上1-2 节对侧白质外侧索和前索上行, 终止于背侧丘脑。
﹛脊髓丘脑侧束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前束
网状脊髓束
25
顶盖脊髓束:参与完成视听反射。 内侧纵束:主要协调眼球的运动和头、
颈部的运动。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26
牵张反射
是最常见的一 种骨骼肌反射, 属单突触反射
维持姿势
35
屈曲反射
属多突触反射
是一种保护性反 射活动
多节段的
36
37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22
前庭脊髓束:起自
前庭神经外侧核,下行于 同侧前索外侧,止于板层 VIII和部分板层VII 。主 要兴奋躯干肌和肢体的伸 肌,在调节身体平衡中起 重要作用。
前庭脊髓束
24
网状脊髓束:起自脑
桥和延髓网状结构,大部分 在同侧下行于白质前索和外 侧索前内侧部,止于VII、 VIII层 。主要参与对躯干和 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脊髓解剖与定位》课件

《脊髓解剖与定位》课件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脊柱骨折、 脱位及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有助 于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部位。
MRI检查
MRI检查是诊断脊髓损伤最敏感 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脊髓的形 态和信号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
供重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
04
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脊髓疾病的分类
脊髓损伤
由于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 伤等原因导致脊髓受到挤压、 牵拉、震荡等损伤。
社会影响
评估脊髓研究对社会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能够 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运动传导
总结词
脊髓是运动指令从大脑传导至肌肉的关键通道。
详细描述
脊髓在运动传导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接收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并将其传 递至肌肉,使肌肉能够根据指令产生相应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身体的运动和 协调。
自主神经控制
总结词
脊髓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调节内脏器官和血管的活 动。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疼痛、麻木 、肌肉无力等,结合体格检查,可以 初步判断脊髓损伤的部位。
根据影像学定位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可以明确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为 治疗提供依据。
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显示脊柱骨折、脱 位等异常改变,为脊髓损伤的诊
断提供参考。
CT检查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感染、炎症等疾病,使用抗生素、抗 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脊柱退行性疾病、肿瘤等,手 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如椎间盘摘除 、肿瘤切除等。
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
如电刺激、温热疗法等,可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脊髓解剖彩色图谱

脊髓解剖彩色图谱
位于前索
45
四、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躯干四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 上行纤维束传到脑
脑发出的运动指令通过脊髓 下行纤维束和脊N传到躯干四肢
脊髓上下行纤维束横断损伤后 损伤节段以下感觉运动障碍
46
(四)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某些低级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 躯体反射:腱反射、肌张力反射
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47
脊髓复习题 1.成人和新生儿脊髓下端平哪个椎骨? 2.脊髓分哪些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脊髓表面有哪些沟裂? 4.标出脊髓横断面大体结构名称? 5.前角运动N元、侧角细胞、骶副交感核
细胞和后角细胞各属于哪类神经元? 6.前角运动N元分哪几群?












10
脊髓下端 平第1腰椎下缘
终丝 通过椎管下段
出骶管裂孔 附着于尾骨
11
脊脊髓髓节节段段与比椎同骨序对椎应骨关系
C1-4
大致同高
C5-8 T1-4
T5-8
高2个椎骨
T9-12 高3个椎骨
高1个椎骨
L1-5 平第10~12胸椎
S1-5
平第12胸椎
Co
和第1腰椎
12
脊N出椎管位置
胸核
后角基部内侧大型C
29
Rexed板层构筑 Ⅱ Ⅲ —胶状质
Ⅷ Ⅸ—前角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Ⅹ


Ⅰ—缘层 Ⅳ—后角固有核 Ⅹ—中央管周围灰质
Ⅹ Ⅸ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Ⅸ

人体解剖学课件:脊髓

人体解剖学课件:脊髓
1.颈1~4节(C1~4): 平对同序数椎骨; 2.颈5~胸4节(C5~T4):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椎骨; 3.胸5~8节(T5~8):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椎骨; 4.胸9~12节(T9~12):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椎骨; 5.腰1~5节(L1~5):对应第10、12胸椎; 6.骶1~5节(S1~5)尾节(Co1):对应第1腰椎。
二、脊髓内部结构
(二)白质:由上、下行纤维束组成。
上行传导束
楔束、薄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髓 白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11
脊髓横切面
二、脊髓内部结构
(二)白质:由上、下行纤维束组成。 楔束 薄束
②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运动细胞
17
(二)白质
2. 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①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
内侧部: 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 支配下半身纤维
18
2. 下行纤维束
中脑红核→红核脊髓束→交叉→前角运 动细胞→对侧屈肌活动的肌张力和活动 (2)红核脊髓束(属锥体外系结构)
灰质
灰质
白质
白质
后根
前根
前面观
7
中央管
水平面观
二、脊髓内部结构
组成: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灰质后连合
后正中沟
后索
灰质
后角 中央管
前角
灰质前连合
前正中裂
水平面观
前索
8
白质 后外侧沟 外侧索
前外侧沟
二、脊髓内部结构
脊髓横切面: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医学脊髓解剖和功能图

医学脊髓解剖和功能图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平对第1腰椎体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状,粗细不均,有 两个膨大部。颈膨大:C5-T2,发出支配上 肢的神经根;腰膨大:L1-S2,发出支配下 肢的神经根。往下逐渐变细,形成脊髓圆 椎,尖端发出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的骨 膜。
Ⅹ层 中央管周围
Up Down Back
灰质:有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 白质: 中央管: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一、灰质:前角、后角及C8-L2、S2-4的侧 角,还包括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前联合和后 联合,合称中央灰质。前角:主要与躯干 及四肢的运动有关。后角:参与感觉信息 的中转。侧角: C8-L2是交感神经中枢,支 配血管、内脏急腺体的活动(C8-T1支配同 侧的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面部 的血管和汗腺;S2-4副交感神经,支配直肠、 膀胱和性腺。)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此外灰质 前联合的前方有白质前联合,后角的基底部灰 白质相间的部分为网状结构。白质有上行(感 觉)、下行(运动)传导束及大量胶质细胞组 成。
Up Down Back
Up Down Back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外形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Up Down Back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前正中裂:脊髓腹侧正中线陷入脊髓实质, 深大前后径的1/3,深约3mm

脊髓解剖_图文

脊髓解剖_图文
脊髓解剖_图文.ppt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约40-45cm,在C1水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延伸出 终丝,固定脊髓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 根
颈膨大: C5~T1节段 腰膨大: L2~S3节段 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 为脊髓圆锥(S3~5 &尾节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高清解剖图谱脊髓动脉动脉脊髓椎动脉

高清解剖图谱脊髓动脉动脉脊髓椎动脉

高清解剖图谱脊髓动脉动脉脊髓椎动脉脊髓动脉有两个来源,即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

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由左右椎动脉各发出一条脊髓前动脉后,二者合成一条动脉干,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沿途不断接受来自颈、胸、腰各部节段性动脉分出的前髓动脉,延伸至脊髓圆锥。

脊髓前动脉的血流方向是自上而下。

到脊髓下端,脊髓前动脉血流经交通支引流至脊髓后动脉,再返流向上。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3/4。

脊髓后动脉,由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发出左右两条脊髓后动脉,沿脊髓后外侧沟在后根内侧迁曲下行,可连贯或不连贯,沿途有诸多后根髓动脉汇入。

脊髓后动脉除发出分支参与软膜小动脉丛外,尚有一些穿支进入脊髓,分布于脊髓后角大部分及部分后索。

在血管造影的正位像上,各段脊髓后动脉自后根髓动脉发出后,走行于脊髓后外侧,与前脊髓动脉一样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

在腰段,脊髓前中央动脉和脊髓后动脉可起源于同一根髓动脉。

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后1/4。

髓动脉,为颈、胸、腰各部的节段性分支,经相应的椎间孔进入椎管,形成根动脉,其中到达脊髓者称为髓动脉,营养脊髓。

髓动脉又分为前髓动脉和后髓动脉。

脊髓的血液供应一般分为上、中、下3个区。

上区(颈胸区)相当于颈髓和上胸髓(胸节1~3),血液供应来源于颈升动脉、椎动脉等分支形成的前髓动脉;中区(中胸区)相当于胸节4~8,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肋间动脉分支形成的前髓动脉。

该区的动脉细、数量少、血运差;下区(胸腰区)由下胸髓至脊髓圆锥,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分支形成的前髓动脉。

此区动脉粗、数量多。

脊髓的血液供应具有完全充分的髓动脉供应区,全长有颈节6、胸节10和腰节2 。

有些脊髓节由于髓动脉之间吻合不够充分,形成血液供应的薄弱区,如胸节4和腰节1,其中以胸节4最易发生缺血性损害。

解剖是医学必修课,亦是一门艺术课探索生命,解剖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 束 纵 贯 脊 髓 全 长
楔 束 只 占 T4 以 上
薄束 楔束
T4以上 薄束占后索内侧份 T4 楔束占后索外侧份 T5 T5以下 薄束占 整个后索 无楔束
本体觉: 感受器在肌、腱、韧带、关节囊 感受其张力变化刺激 形成自身的位置、运动感觉
精细触觉: 感受器为皮肤触觉小体 形成的触觉有高精度分辨力
脊N出椎管位置
C1~7 N从同序颈椎 上方椎间孔出椎管 C8 N从第7颈椎与 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 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S1~4N分前、后支 从骶前、后孔出骶管
S5、尾N从骶管裂孔 出骶管
锥 以 下 , 组 成 马 尾
腰 骶 尾 根 丝 悬 垂 于 脊 髓 圆
1)位置 位于后索
楔 束 占 后 索 外 侧 份
在T4以上,
薄 束 占 后 索 内 侧 份
1)位置 位于后索
无楔束
在T5以下,
薄 束 占 整 个 后 索
2)F来源 薄、楔束F起始于同侧脊N节C 楔束起于T4以上脊N节 3)功能 传导同侧躯干肢体 本体、精触觉冲动 4)损伤后 损伤节段以下同侧 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障碍 薄束起于T5以下脊N节
脊髓小脑后束纤维起于同侧胸核 脊髓小脑前束纤维起于对侧后角
将肌腱关节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
2.下行F束 起自脑,向下行,终于脊髓 将脑发出的运动指令 向下传递至脊髓运动N元 (1)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2) 红核脊髓束 其 包括 皮质脊髓前束 它 (3)前庭脊髓束 (4)网状脊髓束 终于脊髓前角 下 起自大脑皮质 行 将皮质发出的随意运动指令 (5)顶盖脊髓束 束 (6)内侧纵束 传递至脊髓前角C
骨科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第二节 脑 一、脊髓的外形 第三节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 ( 一 ) 形状长度 二、脊髓的位置 ( 二 ) 脊髓节段 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 三 )2 个膨大 第五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四、脊髓的功能 (四)6条沟裂 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复习题 (五)脊N根
下 端 成 人新 平生 第儿 一平 腰第 椎三 下腰 缘椎
脊髓下端 平第1腰椎下缘 终丝 通过椎管下段
出骶管裂孔 附着于尾骨
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比同序椎骨 C1-4 大致同高 C5-8 高 1 个椎骨 T1-4 T5-8 高2个椎骨 T9-12 高3个椎骨 L1-5 平第10~12胸椎 平第12胸椎 S1-5 Co 和第1腰椎
前角运动N元 分2群
内侧群 纵贯全长 支配躯干肌
外 侧支 群配 四 肢 肌
只 在 膨 大 处
1.前角C 大型者为α运动N元 支配骨骼肌运动
小型者为γ运动N元 控制骨骼肌张力
α运动N元 轴突支配 梭外肌运动
γ运动N元 轴突支配 梭内肌 维持肌张力
2.侧角C 是交感N元

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 轴突经前外侧沟出脊髓,参与前根
Rexed板层构筑 Ⅰ—缘层
Ⅱ Ⅲ —胶状质 Ⅳ—后角固有核 Ⅷ Ⅸ—前角 Ⅹ—中央管周围灰质 Ⅰ Ⅰ Ⅱ Ⅲ Ⅱ Ⅳ Ⅲ Ⅴ Ⅳ Ⅵ Ⅴ Ⅵ Ⅹ Ⅶ Ⅹ Ⅶ Ⅸ Ⅸ Ⅷ Ⅷ
(三)白质内的F束 1.上行F束 2.下行 起自脊髓,向上行,终于脑 F束 将脊N后根传入的感觉信息 向上传递到脑 (1)薄束和楔束 (2)脊髓丘脑束 1)位置 2)F来源 3)功能 (3)脊髓小脑束 4)损伤后的功能障碍
腰骶膨大 L2-S3
终丝
(四)6条沟裂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后根 后外侧沟入 根丝 (五)脊N根
感觉NF 传入NF
脊N节
感觉N元
假单极N元
前根
运动NF 传出NF 前外侧沟出
前正中裂
后根根丝
后正中沟
(二)脊髓的位置 上 端 位于椎管内
在 上下端水平 枕 骨 脊髓节段与椎骨 对应关系 大 脊N出椎管位置孔 处 马尾 接 延 髓
皮质脊髓侧束 位于外侧索的后份 纵 贯 全 长
仅 达 胸 皮质脊髓前束 位于前索的内侧缘 髓
腰骶尾髓只有皮质脊髓侧束
无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同侧前角外侧群 管理同侧肢体肌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双侧前角内侧群 管理双侧躯干肌随意运动 一侧皮脊侧束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瘫痪 一侧皮脊前束损伤 无瘫痪 肢体肌
(一)形状长度
前后略扁圆柱形 成人42~45cm
(二)脊髓节段
两侧连有31对脊N
与每1对脊N相连 的1段脊髓称为1个 脊髓节段
脊髓共分5部 31节段 颈髓(C) 8节 胸髓(T) 12节
腰髓(L) 5节 骶髓(S) 5节 尾髓(Co) 1节
(三)2个膨大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在S2~4节段有 骶副交感核
是副交感N元
支配平滑肌、腺体 轴突经前外侧沟出脊髓,参与前根
3.后角C 属于联络N元 接受后根传入F
或组成上行纤维束上传到脑 轴突止于运动N元 组成脊髓反射弧
后角N核 缘层 后角尖边缘一层大型C 缘 胶状质 层 前 方 小 后角固有核 型 细 胶状质前方大中型C 胞 C8~L2 胸核 后角基部内侧大型C
躯干肌
(2)红核脊髓束 位于外侧索 起自脑干 位 于 止于前角 外 (3) 调节肌张力 侧网 维持姿势平衡 状 索 协调随意运动 和脊 前髓 (6)内侧纵束 索束 深 (5)顶盖脊髓束 部 (4)前庭脊髓束 位于前索
(2)脊髓丘脑束 脊 髓 丘 脑 侧 束 在 外 侧 索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
纤维起始于对侧后角缘层和后角固有核C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 传导对侧躯干肢体 痛温觉和粗触觉冲动 (前束) (侧束) 脊髓丘脑束横断损伤 损伤节段低2节以下 对侧躯干肢体 痛温觉障碍
(3)脊髓小脑束 脊 髓 小 脑 后脊 束髓 小 脑 前 束 位于外侧索边缘
N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大体结构 (二)灰质内的N元 (三)白质内的F束
灰质连合
后 索
后角 (后柱)
外侧索 质 前索
侧角 (侧柱) T1 L3
白 质

中央管
白质前连合
前角 (前柱)
网状结构
(二)灰质内的N元 1.前角C 2.侧角C
3.后角C
(二)灰质内的N元 1.前角C 前角运动N元属躯体运动N元 轴突经前外侧沟出脊髓,组成前根, 支配同侧躯干 肢体骨骼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