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
健康知识之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健康知识之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f9f8a1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a.png)
健康知识之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
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和不稳,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该症于学龄前起病,其症状在9岁时最为突出。
多动症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患病率居首位。
70%的患儿症状可持续至青少年,30%可持续终生,成年后发展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药滥用的风险是正常儿童的5~10倍。
多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并常因年龄、所处环境和周围人对待态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前的误解是认为ADHD仅仅是行为问题,患儿坐不住、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
实际上许多ADHD儿童并不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相对而言,慢性的注意缺陷症状能对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更为严重和持久的影响。
该障碍起病于7岁之前,主要表现为:1.注意集中困难注意集中短暂和注意力易分散是多动症最经常出现的症状。
患者的注意力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因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
在上课时,专心听讲的时间短暂,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出现遗漏。
他们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几乎都起反应,不能滤过无关刺激,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
2.活动过度多起始于幼儿早期,小学后更突出。
有部分儿童在婴儿时期就开始有过度活动,他们表现格外活泼,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往外爬。
当开始学步时,往往是以跑代走。
进入小学后,患儿上课时小动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动,把书本涂得不像样子。
手常闲不住,凡是能碰到的东西总要碰一下,因喜欢招惹别人,常与同学发生争吵或打架。
又因患儿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易引起大人的厌烦。
活动过度最惹人注目。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患儿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对一些不愉快刺激作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
他们要什么,就非得立刻满足。
他们的情绪不稳,会无故叫喊,又无耐心,做什么事情都匆匆忙忙。
冲动任性是ADHD的突出而又经常出现的症状。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https://img.taocdn.com/s3/m/7ee89b2fb7360b4c2e3f6448.png)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病程标准 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排除标准 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 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 副反应等引起。 四、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 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 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 症状和损害在轻、重度之间。 3、重度 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而广泛 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方面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流行病学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一般报告为3~5%,男女比例 为4~9:1。几乎在所有国家和文化背景均有多动症 的发生。但在不同国家和社会经济文化阶层,其患病 率有差异。英国报告患病率不到1%,一般他们把该 类问题归为儿童行为问题。荷兰报告为5~20%, 70~80年代美国报告为5~10 %。日本为4%。我国报 告的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1.3~13.4%此外研究表 明不少多动症儿童来自父母分居或离婚的家庭,父亲 经济地位低或为体力劳动者,还有父母婚姻不和谐以 及家庭教育不一致者较多见。多动症儿童的父亲和男 性亲属物质滥用、母亲和女性亲属布利凯氏综合症等 病理心理问题明显多。儿童多动症的症状多在学前出 现但在9岁最为突出。
2019/3/31
病因及发病机理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病理机制 神经心理与神经生物学假说
生物学因素
神 经 解 剖
神 经 生 化 的 研 究
儿 茶 酚 胺 的 代 谢 研 究
遗 传 因 素
轻 微 脑 损 伤
遗传因素(1)
多动儿童和正常儿童对照研究 这些儿童父母童年期有多动历史者 较多,其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 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 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人格特征或酒依 赖、母亲有癔病者较多。合并品行障 碍的多动症儿童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 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也就是说儿童 多动症的亲属精神病理问题较多尤其 是多动症、品行障碍、物质滥用和抑 郁症等问题。
儿科中医-儿童多动症
![儿科中医-儿童多动症](https://img.taocdn.com/s3/m/da6f064d59eef8c75fbfb358.png)
(5)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6)常常回避或极其厌恶需要保持注意去努力完 成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7)常常遗失物品,如作业本、铅笔、书、玩具 或工具。 (8)常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9)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常常忘事。
注意力是随年龄而发育的: 5~7岁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7~10岁能聚精会神20分钟左右; 10~12岁可达25分钟左右; 12岁以后能达30分钟左右。
2.病位:心、肝、脾、肾
3.主要病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
本病乃精神、思维、情志兼病。人的精神情志
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 物质基础。若五脏功能失调,必然影响人的精神情 志活动,使其失常。
《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所藏:心藏神, 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阴主静、阳主动,人体阴阳平衡,才能动静协 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稍有感触,即发生阴阳失调而出现阴失 内守、阳躁于外的种种情志、动作失常的病变。
6. 保证患儿合理营养,避免食用有兴奋性和 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思考题]
1.试述儿童多动症的诊断要点。
2.如何理解儿童多动症的病机关键是脏腑功能失 常,阴阳平衡失调?
3.如何鉴别儿童多动症与正常顽皮儿童?
2.儿童抽动症 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肌群不自主的快速、短
暂、不规则抽动,如挤眉眨眼、点头、耸肩、挥手、蹬足等, 或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如喉咙吭吭、吼叫声或秽语等。多 动症患儿无以上抽动症状。
此外,还应与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孩子 不注意听课及与年龄相称的好动相区别,以 及因视、听感觉功能障碍所致的注意力涣散 与学习困难相区别。
怎样确诊和治疗儿童多动症
![怎样确诊和治疗儿童多动症](https://img.taocdn.com/s3/m/f193360b02020740be1e9bb9.png)
拙 , 做 系 纽 扣 、系 鞋 带 、削 铅 笔 等 动 作 时 不 灵 活 , 走 路 不成 直 线 。
三 、家 长 如何 区 分 孩 子 是“好 动 ”还 是 患 有“ 多动 症 ”?
家 长可 以 从以 下 3 方面 进 行区 分: 1.目 的 性 : 用 心 观 察孩 子 的 活 动 有 无 目 的性 。 好 动 儿 童 的 活 动 一 般 是 有 目 的 的 、有 序 的 ; 而 多 动 症 儿童 的 活 动 是无 目 的 的 、杂 乱 的 。 2.离 奇 性 : 好 动 儿 童即 使 特 别 淘 气 , 其 好 动 行 为并不离 奇, 能 为人们 所理解; 而多动 症儿童 的 多动行为则有些奇怪, 有时甚至离奇得让人难 以 理解。 3 .选 择 性 : 这 一 条 很 关 键 。 好 动 儿 童 的“ 好 动 ” 行 为 常 常 在活 动 内 容 和 场 合 上 具 有选 择 性 。 比 如 孩 子 虽 然 在 学 习 或 活 动 时 表 现 为 “ 好 动 ”, 但他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 则 能 专 心 致 志 。 而 多 动 症 儿 童 的“ 多 动 ”行 为 在 活 动 内容 和 场 合 上是 没 有 选 择的 。 他们 不 论 在 什 么场 合做什么 活动都 不能安静 下来或 全神贯 注 地 去 做。 四 、孩 子 患了 多 动症 该 怎么 办 ? 如果经过正规医院专 科医生的科学检测, 证
亲亲宝贝 Qinqinba obe i
儿 童 多 动 症 怎 样 确 诊 和 治 疗
◆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任 医 师 陈 效国
儿童多动症
7 岁的强强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 平 时特 别 好 动 , 整 天 没 有 闲 下 来 的 时候。上课时他也安静不 下来, 不注意 听讲 , 爱 说话 , 搞小 动 作, 学 习 成绩 不 好 。为此 , 老 师 多 次找 过 他 的 家长 。可 强 强 的父 母 也 没 有办 法 。父 母 对 强 强稍 加 管 教, 强 强 就 大 发脾 气 。后 来 , 他 们带 强 强去了医院。经过检查, 强强被确诊患 有“ 多 动 症”。
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
![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b0559587e21af45b307a876.png)
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二、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三、儿童多动症的食疗方法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1、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1.1、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具备下列6条):1.1.1、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1.1.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力,往往有始无终。
1.1.3、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显得没在听。
1.1.4、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按时完成功课。
1.1.5、常常遗失生活必需品,如作业本、书、笔、玩具等。
1.1.6、常回避或极其厌恶家庭作业。
1.1.7、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1.1.8、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1.2、活动过度(至少具备下列3条):1.2.1、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蠕动。
1.2.2、不能静坐于自己的座位上。
1.2.3、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1.2.4、难于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1.2.5、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其显着改观。
2、儿童多动症的概述注意缺陷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syndrome),简称多动症。
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
注意缺陷障碍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WHO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命名本病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DSM-Ⅲ-R)则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
3、儿童多动症的治疗3.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
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PPT课件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2909eb65ce0508763213a9.png)
21
4.药物治疗
多动或注意集中困难的患儿可首选中枢神经兴 奋剂利他林、匹莫林等药物;合并有情绪障碍者可 采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TCA类的丙咪嗪及去 甲丙咪嗪虽然对某些亚型有效,但因不良反应较多, 尤其胆碱能副反应较明显,可作为治疗的二线药物。 SSRI安全、有效、副反应少,可供选择应用。
17
①教师的功能有下列四项:
一是教师讲课要生动,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法) 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增加学习兴趣,使轻度的多动症儿童坐得住,延长注 意时间。
二是将多动症儿童安排在普通学校与同等智力水平的儿童同班学习, 同时还要进行特殊心理辅导。对这类儿童不歧视、不讽刺、不放弃管理 和教育。最好安排孩子在教师能照顾得较多的座位上听讲,并与其他有 行为问题的孩子隔离开。上课时,可有意识地让其每隔8~10分钟回答 问题、到黑板上演算、到讲台前朗读、讲解,以促进其注意力集中,并 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当患儿多动表现及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可采取冷 处理或正性转移(指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方法,促进其进入良性 循环。
三是注意孩子的社会功能训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针 对不同年龄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增加体育锻炼及手指技巧 训练内容。
20
③治疗者的功能有以下三项:
一是当好医务人员、家长、教师三者组成的诊治团队的组织 者和治疗者。
二是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指在医 生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儿树立自信心,逐步以安慰、解释、鼓 励、指导、疏通感情、调整环境等处理,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 逐步克服不良行为。
19
②家长的功能有如下三项:
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
![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b3b4222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7.png)
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多数自婴儿时期即显症状,如兴奋、睡眠差,不易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等,而学龄期最为显著,多数病儿年龄增长后症状逐渐减轻乃至自然消失,可以说是儿童期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多发的行为问题。
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5%~10%,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O%,男性患儿约为女性患儿的4〜9倍,多发于6〜14岁。
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做事或听课,易受外界干扰;行为障碍,如好动、好说、好闹,自己难以控制,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语言过多,难以遵守纪律,容易影响他人学习,好与同学争吵;情绪障碍,如易怒、易兴奋,情绪不稳,易激动,控制力弱,常因不能满足其要求而大哭大闹,甚至在冲动时打闹不休,较难预测其情绪波动;学习困难,如尽管其智力不差,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学习内容不能全面掌握,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因而学习成绩不佳。
严重的可以出现逃学、说谎、偷窃等行为,甚至会发展为攻击性、破坏性行为,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故对本病的防治是儿科临床一个重要课题。
中医学无多动症病名的记载,但在一些医籍中有一些与多动症一些症状相类的描述。
如《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又如《寿世保元》云:“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
” 这些描述与多动症患儿临床表现十分相似。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早产、难产、脑外伤和某些传染病、中毒等因素有关,并与家族遗传、先天发育及出生史有一定联系;其属中医肝风、失聪、健忘范畴,与心、肝、脾、肾诸脏关系密切,部分医家从心脾入手、从脾肾入手,研究本病。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儿童多动症的发病,除了与其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亏乏,精血不充,以致心神无以受奉,肝木不得涵养,体内阴阳失衡,阳动有余、阴静不足,神魂志意不周有关外,很多情况下和痰瘀互结、清窍受蒙亦关系密切。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https://img.taocdn.com/s3/m/1cf3af91866fb84ae55c8d09.png)
儿童多动症1.什么叫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暂,活动过度,性格冲动的综合症,不只是行为障碍,有时候也伴有神经运动,品行异常,情绪异常,社交困难2.多动症的分型有哪些?1、注意力缺陷型多动2、多动冲动型多动3、混合型多动3.从哪几点可以初步判定患者是多动症?1、活动过多: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被转移,容易被干扰,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3、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和自己的智商不成正比4、冲动任性:情绪易波动,容易激动恼怒,与人争吵,缺乏自控力,不合群。
5、感觉统合能力失调。
感知觉异常,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6、语言过多:在正常场合说话多、废话多。
看电视也说个不停,7、上网进入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人格障碍,物质滥用,广泛焦虑系、心境恶劣。
情绪波动大、社交障碍(成人多动症)4.多动症的病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就是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全以及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也就是中枢神经递质GABA(r-氨基丁酸) 、GLU(谷氨酸)、5-HT(5-羟色胺)、ACH(乙酰胆碱)、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等六种神经递质的失衡。
多动:主要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注意力缺陷:主要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对注意力神经的控制作用,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短暂,上课走神等5.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儿童多动症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患上儿童多动症呢?专家介绍,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有指鼻测试、翻手测试、点指测试等。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家长早日发现孩子的病情。
1、指鼻测试让儿童分别用左手和右手食指,指自己的鼻尖。
双眼闭合打开各指5次,观察儿童在此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速度。
多动症病因
![多动症病因](https://img.taocdn.com/s3/m/aad99606a8956bec0975e360.png)
多动症病因青岛第九人民医院儿科专家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为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
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
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
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
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
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
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
;行为目的不明确,如拿人东西,有时不避危险;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
有些患儿采取回避困难的态度,变得被动、退缩。
年龄增长后,不少儿童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
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
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
综合分析障碍,空间定位障碍。
他们还有诵读、拼音、书写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难,多动症儿童未经认真思考就回答,认识欠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此外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多动儿童表现的症状严重程度受环境的影响,并与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8822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a.png)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病症的简称,也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属于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不分场合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认知障碍等。
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防对策进行研究一、儿童多动症(ADHD)概述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
是常见的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在发病患儿中,男孩比例明显高于女孩。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ADHD患儿有1880万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达到3%~5%,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据相关统计,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患儿持续到成人期的占70%~80%。
本病属心理、行为疾病,故单纯用药治疗作用有限。
若未有效治疗,可对身心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引品行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已引起医学、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儿童多动症(ADHD)发病机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研究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儿童多动症是由遗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病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的。
具体来说,引发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学因素、脑损伤或其他疾病、铅中毒、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
(1)遗传学因素:有一部分儿童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在幼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其中,又以病态人格、酒精中毒等人群居多;(2)脑损伤或其他疾病:在一些特殊病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当会诱发儿童多动症,使其出现认知障碍;(3)铅中毒:铅元素进入患儿体内,经由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缺氧或营养供给不足的现象,导致患儿智力行为出现障碍或活动过度的现象;(4)环境因素:由于家庭教育过于严厉,长期的过度批评和体罚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带来阴影,使其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产生多动症。
三、儿童多动症(ADHD)主要临床症状儿童多动症主要临床症状如下:(1)注意力缺陷。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https://img.taocdn.com/s3/m/4c8ff217a300a6c30c229ff6.png)
• 4.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教养不当 等 • 5.儿茶酚胺的代谢研究:脑内儿茶酚胺通路异常, • 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更新降低,即低多巴胺 • 状态。 • 6.病理机制研究.用PET检查发现多动症患儿前额 部 • 血流灌注减少,葡萄糖代谢低下。 • 而前额和皮层运动区的功能与维持注意、控制冲 动、 • 调节攻击和运动活动有关。
四、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
第四版(DSM-Ⅳ)
• (一)症状标准与分型: • A组症状:注意分散:以下症状≥6条 • 1.常常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在作业或其他活 • 动中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 2.在完成任务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 7~10 • 岁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不足20分钟, 10~12岁不 足 • 25分钟,12岁以上不足30分钟)
2.命名经过 • 1949年 Gesell等-轻微脑损伤综合症 • 1966年 Clements-轻微脑功能失调 (MBD) • 1978年 ICD-9 儿童多动综合征 • 1980年 DSM-Ⅲ 注意缺陷障碍 • 1987年 DSM-ⅢR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分 为 • 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多动两型 • 1994年 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为主型, • 活动过度为主型,混合型 • 1995年 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定 名为ADHD。 • 2001年 CCMD-3称之为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儿童 • 多动症)。
三、临床表现症状
• • • • • 1)注意障碍为本症主要特点 2)活动过多不分场合、无目的性 3)冲动任性 4)学习困难 5).常见并发症 多动症儿童约30~60%伴有对抗 障碍, • 20~30%伴有品行障碍,20~30%伴有焦虑 障碍。 • 2.体征 • “软神经征” • 常用的有翻手试验,指鼻试验和点指试验。
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https://img.taocdn.com/s3/m/ab9881c1195f312b3169a599.png)
一、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ec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ADHD),也称多动性障碍(hyperactivity disorder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 特征的综合症,其症状一般在7岁前表现出来, 8~1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孩多于女孩。
一、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 (一)活动过多 (二)注意力缺陷 (三)冲动任性 (四)学习困难
(五)行为问题
三、儿童多动症的成因 (一)生理原因 (二)家庭环境
生理原因
1.遗传因素 国内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中的父母幼时顽皮 多动的人数比率为36. 4%,有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数 比率为27. 1%。儿童多动症具有家族性倾向,西 尔弗发现在40%的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同胞和亲属 中也患有多动症。Matheny在1976年进行双胞胎的 纵向观察,发现同卵双生子,其中一个患多动症,另一 个发病率达100%。异卵双生子,一个患多动症,另一 个患病率为17%。
2、多动易冲动行为 (1)手肢经常动个不停或者在座位上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坐好的场合常常擅自离开座位; (3)常常在不合适的场合过多地奔跑或攀高; (4)常常难以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 (5)常常活动不停,好像身上装着马达; (6)经常讲话过多; (7)常常在他人(老师)问题尚未问完便急于回答; (8)常常难以排队等候; (9)经常插嘴他人的讲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二、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DsM一Iv诊断标准,凡满足注意缺 陷或多动易冲动行为的症状6条以上并至少 持续6个月,可诊断为多动症。
1、注意缺陷 (1)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仔细注意 到细节,或者发生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 (2)在学习、工作或游戏时,注意力往往难以持久。 (3)与之对话时,显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常常不能听从教导去完成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 (5)往往难以完成有组织的工作和活动; (6)往往逃避、不喜欢或不愿意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 久的工作或家务; (7)经常遗失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东西,如玩具、作 业本、铅笔、课本、学习用具等; (8)经常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分心; (9)经常忘记日常活动;
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f2e4373177232f60ddcca1eb.png)
Tourette综合征/习惯性抽动
约10%的多动儿童伴Tourette综合征/习惯性抽 动。抽动儿童一般是一组一组的肌肉抽动, 有的还伴有清嗓子等喉音及骂脏字。
习惯性抽动和Tourette综合征与多动较易鉴别。
其他障碍
对抗障碍:约30%~60% 品行障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30% 焦虑障碍:约20%~30% 学校技能障碍:约20%~60%
症状波动性
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付出巨大努力的活动及 做不新奇的事情时,注意力维持最困难。
在有吸引力及新的情况下或不熟悉的环境,症状 可减轻。
进行连续而直接的强化程序对注意力的维持作用 明显优于局部的和延迟的强化程序。
常有抑郁和焦虑或癔病样症状,可能是被同伴们排斥的一 种挫折性反应。
大部分烦躁症状随治疗而消失,但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坐立 不安。
治疗可使奖赏阈值降低,使患该症的成人变得对生活更满 意。
治疗
多动症的治疗有六项主要的治疗方法和几项 附加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效果好。
(一)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 侵略行为是有效的。治疗该类行为是教每个 人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该技 能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角色排演、自我奖 赏和自我表扬的方法,改善和矫正了患儿行 为问题。
品行障碍和对抗行为
品行障碍和对抗行为对他人有更多的干扰或破坏 性行为:品行障碍的儿童和少年常常不顾及其它 人,并伴有频发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对抗性障 碍最初的症状常常是破坏校规,不服从或对抗学 校领导和老师,并有违拗行为。
多动症儿童一般没有严重的反社会活动,多动的 儿童并不想有破坏性的行为和举止,但因自控能 力差而有冲动和做出不考虑后果的事情。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762134feeff9aef8951e060b.png)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
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
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
男孩远较女孩多。
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诊断】一、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的疾病史。
二、临床特点:(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
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
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鉴别诊断: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治疗措施】本症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1/2 —— 1/2 —1.认知行为治疗: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
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
![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9b0ec6960590c69fc37637.png)
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
以DSM-Ⅳ的标准进行诊断,该标准将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分为A注意缺陷和B多动、冲动两大核心症状,诊断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备A或B中的6项或6项以上症状,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一致,达到难以适应的程度。
(2)两类症状均出现于7岁以前。
(3)某些表现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合。
如在学校、家里、工作室或诊室。
(4)在社交、学业或职业等方面有功能损害的明显证据。
(5)排除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证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
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或人格障碍等。
临床分型:
1、混合型:同时具备A和B类症状中的≥6项条件;
2、注意缺陷型:仅具备A而不具备B类症状中的≥6项诊断条件;
3、多动冲动型:仅具备B而不具备A类症状中的≥6项诊断条件。
作者:百度文库:3007号 2020-2-8 04:22:28。
这些症状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专业文档)
![这些症状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专业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01b6ae4941ea76e58fa04fb.png)
这些症状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专业文档)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ADHD),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多动性障碍,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困难、冲动行为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点的症候群。
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多在儿童期起病,症状可延续到成年期。
患ADHD的孩子,丧失了对事物的专注能力,容易分心,并且往往不太安宁,这使得他完成任务很困难,不管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是家务事。
使其在生活、学习和社交上带来很大的困扰。
主要临床表现①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无法集中,是ADHD的主要核心症状。
孩子可能在听演讲,听指令,完成任务,或跟踪目标会遇到麻烦。
他们常常走神,或粗心大叶常出现失误。
这些孩子常逃避那些需要保持持续注意的活动,或表现得很厌烦。
②活动过多:此为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坐不住,即使在室内,也不停地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
让他坐下时,屁股扭来扭去,坐立不安,或随便站起来。
有的多动症的孩子话特别多,让他静悄悄地玩耍很困难。
③冲动性行为:不经思考即开始行动,是ADHD的第三个核心症状。
冲动,喜欢插队,爱打岔,爱插嘴,或在老师问题还没问完就脱口回答,或激惹伙伴。
由于这些特性使得孩子做轮替的游戏很困难,急不可耐,做事情草率,不能三思而行。
④常伴有学习困难、性格及品行问题、认知功能障碍等。
约50%患儿脑电图异常,但没有特异性。
多动症如果不治疗,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发展和学业。
由于注意力差,使得学习成绩很糟糕。
喜欢打岔,或破坏秩序,影响他的交友。
这些挫折使得孩子自尊低下,容易出现冒失的和危险的行为。
多动症也会增加儿童抑郁和焦虑障碍的风险。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脑损害及发育异常、脑神经生化代谢异常、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本病发病率:调查显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率在3%~9%。
大约每50个学龄儿童中就有2-3个ADHD。
男孩发病多于女孩。
诊断基本的诊断方法近二十年变化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
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
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病因[编辑本段] 小儿多动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
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
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
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积累的资料提示本病有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
动物实验中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动物出现活动过度症。
给动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脑内多巴农垦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动物安静。
临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对治疗患儿活动过度有效。
在丙磺舒试验中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亦发现较对照组低。
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
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通路。
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叶功能未经成熟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
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
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其它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
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独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明了多动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症状体征[编辑本段]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一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的疾病史二临床特点:(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
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
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鉴别诊断: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因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1症状标准: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9)难以安静地玩(10)经常话多(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2病程标准: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付反应等引起。
4严重程度分类:(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
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上课时话多、小动作多、激动好与人争吵;行为目的不明确,如拿人东西,有时不避危险;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有些患儿采取回避困难的态度,变得被动、退缩年龄增长后,不少儿童出现学习困难,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以上症状,仍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
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
前者的改变,属于综合分析障碍后者属于空间定位障碍。
他们还有诵读、拼音书写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难,多动症儿童未经认真思考就回答,认识欠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此外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一般来讲多动儿童的临床症状波动有时与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
多动儿童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
有吸收力新的情况五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症的症状可减轻。
在连续而直接的强化程度下比局部的和延迟的强化程序,注意力的维持情况明显好些在指导与经常重复的情况下,儿童多动症完成任务,其注意力的维持问题不大在没有特别严格的规范和严格的纪律要求遵守的地方,多动儿童与正常儿童区别不大。
其症状随情景而波动的现象说明了多动儿童表现的症状严重程度受环境的影响并与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检查化验[编辑本段] 小儿多动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本症患儿体格检查大多数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可见精细动作不协调、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运动不协调病理联带运动等软体征。
部分患儿脑电图及脑诱发电位异常,但均无特异性诊断意义鉴别诊断[编辑本段] 小儿多动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鉴别标准有六项主要情况出现类似多动症的症状①精神发育迟滞②孤独障碍③抑郁症④慢性社会环境问题引起⑤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多种抽动综合征⑥其它行为障碍并发症[编辑本段] 小儿多动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多动症儿童的预后大多不好,在学习方面,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些难以完成义务教育。
在个性方面,常以说谎吹牛、怪动作、违拗对抗等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成人以后,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对学习工作不认真,任性冲动,人际关系不好,加上有些坏习惯很难适应社会,也不受社会欢迎,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人格被扭曲,容易走上歧途。
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近一半儿童的多动现象会消失,但半数以上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可持续长久。
青年时可表现为学业荒废,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互相斗殴;成年时出现焦虑,自尊性差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社会经济状况不良。
故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治疗用药[编辑本段]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本症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1认知行为治疗: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1药物治疗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
今分别介绍如下。
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药物。
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
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
多数患儿每日剂量为20mg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