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 岳麓版必修1

最后总结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 2、五代十国 教师引导: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建立宋,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是为宋太祖。

2、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

[提示]赵匡胤自己作为权臣取而代后周,同时希望后来者不会效仿其如炮制。

(2)措施。

收精兵 削实权:集中行政权。

将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制钱谷: 思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的特点 从掌握兵权入手、分化事权、互相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课堂设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①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 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加重了人民负担。

(四)元朝行省制:行省制作用:1、是中国省制得开端。

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小结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口诀记忆措施】在中央: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

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

【思维延伸】学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利弊 ,能给你什么启示吗?1、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自主性。

2、改革要不断创新、改革要精兵简政【合作探究】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本课的重难点要求:(5分钟)1、组长组织成员有序地、有重点地讨论。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最新岳麓版必修1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君权不断强化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导入新课: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延续,成为政治史上的重要的一幕,各朝各代的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变化。

地方势力有时导致中央机构的瘫痪甚至废弃,酿成全国的动乱局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政局长期动荡不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战火连天,几百年来人民苦于战乱,虽经隋唐统一全国,并出现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又进入小国林立的局面,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

那么古代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如此的局面?中央政府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分权并加强集权,从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如何看待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分权问题,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讲授新课:秦朝被农民起义的暴风雨埋葬之后,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巩固刘氏王朝能时代延续,在推行郡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因此,汉初的政治制度被称为郡国并行制。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1)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了解明朝内阁、军机处设置等史实;(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了解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割据的原因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掌握西汉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3、熟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过程和清朝军机处的职责和影响,4、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设军机处后皇权的发展,由此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汉武帝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局面来之不易,明确当今世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的民族大义。

2、通过对“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的学习,认识任何事物(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一定的矛盾和曲折,从而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认识世界和人生。

3、通过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尤其是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措施,使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采取的措施为什么能加强皇权就是本质。

【教学重点】1、汉武帝、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姑且不论,这句话的有无道理,请大家先看看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统一和分裂交错的情形呢?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们就知道了。

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中央集权制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历史,对一些朝代有一定的了解。但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认识专制集权制度加强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案:唐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4.例题四:
题目: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唐朝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案: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唐朝相比,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科举制度。
5.例题五:
题目:明朝废丞相和设立内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明朝废丞相和设立内阁的原因是皇帝希望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自己的权力,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1.例题一:
题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制度的设立,以及推行郡县制。
2.例题二:
题目:汉朝内外朝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汉朝内外朝制度的作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使皇帝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政务。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走进多彩课堂】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

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

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也呈现出强化的趋向。

其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在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名师细说教材】一、从秦朝到元朝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1.特点: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皇帝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权力体系。

秦代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要点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2.形成雏形:①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

★问题探究“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

这两个字将宰相的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辅佐皇帝,统领百官。

结合这两个特点和以前所学知识,讨论在封建社会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要点提示:积极作用: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

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大政局动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学习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清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三、导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两条主线,第一条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第二条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下,地方权力和相权是怎么被削弱的,中央权力和皇权又是怎么集中的。

四、讲解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1、汉朝(1)地方割据的原因:汉初,刘邦在地方实行,诸侯国实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中央集权措施:①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导致“”②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设13州刺史监察地方。

2、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①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1)唐末的藩镇割据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①原因:②特点A.北方:五代相继(五代指)、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周世宗改革: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

其次,减轻租税。

958年(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第三,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

再次,抑制寺院经济。

他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于955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迫使僧侣大批还俗;并禁止私度僧尼。

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抑佛运动,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北宋的建立:年,赵匡胤发动,建立宋朝。

2、措施——从、、三方面着手(1)收精兵:措施:①禁军由“”统领,发兵之权归,实现的分离。

②实行更戍法造成兵将分离、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

岳麓版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岳麓版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高一历史教学案4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了解汉、唐、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作用。

难点: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整合一、汉唐宋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汉1、地方割据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集权的措施:景帝_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__________________(二)唐1、地方割据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精县:①,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禁军归________ 统领;发兵权归___________ 0作用:实现了_________ 和 ______ 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削实权:削弱、剥夺了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规定所有州郡直属_______ ;设,监督州郡长官;废除节度使管辖_______________ 的制度;派出任州郡长官。

3)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_______ 掌握(设转运使)。

作用:2、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1)废丞相:1380年,_________ 废中书省和 __________ ,皇帝亲自掌管______ O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内阁:明太祖时,设_______________ 作为侍从顾问在文渊阁设_____________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起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逐一剪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2)“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余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深化拓展] 关于汉武帝的“推恩令”:推恩令实际上是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先教育再惩罚,是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

它表明了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2.唐朝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平定“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形成强大实力。

(2)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与扩大。

[隐性点读] 教材P15引自《旧唐书》的材料需明确:①《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②反映了唐朝末期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危及到中央权力。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着手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

(2)措施①收精兵。

宋太祖将禁军分别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②削实权。

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

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9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9岳麓版必修1
教师利用PPT展示合作探究:内阁制是否等同宰相制?
(提示:根据所学知识从机构性质、权力、对皇权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教师利用PPT展示参考答案:
不是
⑴宰相制下,宰相是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⑵内阁制下,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教师利用PPT展示问题:
1.对策: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在课本P17标出内阁创立、发展的过程。(注意: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时期)
教师播放视频《明朝内阁建立的过程》
看完视频,学生在课本P17标出内阁创立、发展的过程。识记两分钟后教师利用PPT展示问题考查学生
教师利用PPT展示明内阁地位演变数轴图。
(2)导致皇帝政务繁多,力不从心。
引入第二节的内容。
PPT展示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1)皇权的极度膨胀,容易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
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PPT
【讲授新课】
烦恼(二):政务没人管(内阁制的出现)
教师利用PPT展示材料: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用PPT展示参考答案:
(1)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巩固统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多媒体上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可发资料介绍胡如雷先生:《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年版;玉超先生:《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学术月刊》1980年第1期;罗震岳:《秦汉的专制主义与抑商政策》,《山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概括。
多媒体技术、网络连接、图片、影音资料展示。
课外拓展
课后探究:
古今连线:结合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分析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资源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太多,跨度大,所以尽可能提供材料,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预习教材、课外拓展阅读。
5、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思考: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
讲授
提供课件上的史料
《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史记·李斯列传》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知识标杆】学习并掌握汉武帝和宋太祖的集权措施;明代内阁制的形成和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预习】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一)西汉时期的地方割据和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背景:①汉初,刘邦在推行、逐一剪除和的同时,又分封驻守各地,以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但和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②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的建议,着手削夺,吴王刘濞借口“”,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A. 颁布,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B. 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削弱相权;C.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3、评价:A.积极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弊端:但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弊端(二)唐末五代时期的分裂割据和北宋时期的集权措施1、唐末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唐末藩镇割据①原因: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留相当大的势力,唐朝政府将其和带兵平叛的将领都封为。

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有。

名义上是,实际上是。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①原因——唐末的进一步发展。

②表现:A.北方:、、、、五代相继。

B.南方与山西——先后存在个割据政权。

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2)中央集权的加强②集中政权—削实权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出发,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和的权力。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

在州郡长官之下置,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废除的制度,派出任州郡长官。

③集中财权—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初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指定地点,由掌握。

评价:A.积极作用:改变了的分裂局面,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消极作用——造成“”、“”、“”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1)丞相制度的废除①背景:明初,沿袭元制,设,有左、右,位高权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最全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最全版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初王国问题的产生、“七国之乱”、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知道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特点及影响,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比较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异同,提高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与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走狗烹’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通过归纳整理专制兵权不断加强的过程,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与难度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难点:如何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西汉到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连绵不断。

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和之后的藩镇割据,都表明中央集权过程的坎坷。

那么,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新课学习【板书】一、西汉前期的分权集权【板书】1.汉高祖巩固政权出示:打出汉高祖画像和《大风歌》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衣锦还乡。

他大宴家乡父老乡亲,并组织120个小儿“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

探究: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示:西汉前期形势图分析: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3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3岳麓版必修1
二、学生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历史属于副科,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古代史历史知识基础差,本课又跨度大且涉及政治制度史,学生可能缺乏兴趣,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2.能力背景:
尽管学生基础较差,但高一学生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力,若教师合理引导,采取问题导学、示例教学,学生可能会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相关问题,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归纳明清君主专制演进的措施。(2)通过分析材料把握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学会分析材料、图片等信息来了解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结合所学内容,自主总结归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的不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PPT课件
训练
利用经典高考真题,
引导学生做题,并对学生做题的结果作出解释,并提升学生做题能力。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反馈练习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PPT课件
评价
运用分组探究学习和课堂目标评价检测学生对每个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讨论以及反馈习题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最后的成绩。
学生积极听讲,做好相关笔记并展开思考。
各种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型、图片型、以致实物模型等。
探究
图表展示代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利用表格的直观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明朝内阁与近代英国内阁异同,学会正确运用比较记忆法,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构建平等、合作、互动、有效的课堂氛围,凸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问题引导: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及措施。
知识梳理:
1.汉武帝集权
(1)原因:汉初刘邦在推行,又,但中央和封国之间矛盾激化,引发了“”。
一人裁决,高度发展。
【合作探究】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副中国古代帝王的图片(略)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
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2、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发展到顶峰3、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评价:
积极[明清前]:①维护统一,安定社会。②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③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④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消极: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②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③束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发展的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课后“活动建议”(P18)延伸讨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和阶段分析法来分析,建议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重点、难点】
1.把握汉朝和北宋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重点)
2.了解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重难点)
3.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考查要点】
1.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两方面理清主线知识。

2.掌握内阁、军机处两个概念,通过对比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设置,理解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及其影响。

【高考真题】
1、[2014·全国大纲卷]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B [解析] 本题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为切入点,考查内阁与宰相的共同之处,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内阁是辅助皇权的秘书班子,不能够独立处理政务,排除A项;内阁也没有官吏任免权和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的权力,排除C、D两项。

故选B项。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B [解析] 本题以明朝的内阁首辅权力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朝的内阁在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一直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内阁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

故其权力大增,体现的是君主集权的加强。

A项与基本史实相违背;C项错误,明朝的六部一直存在;D 项错在这两位内阁首辅没有改变明朝政局,失控一词言过其实。

3. (新课标全国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答案:B
4.(新课标全国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

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

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

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置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13分)
[答案]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移民东北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与综合应用能力。

第(1)问,对材料一、二进行比较分析,从政府对移民的态度、移民到东北前后的差异、政府对移民东北放松控制的原因、移民的主要来源、移民与国家的关系等不同角度概括特点。

第(2)问,移民的作用,要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概括:政治方面可以从清政府对东北的管理与抵制外国侵略角度把握;经济方面从对东北的开发、政府收入增加的角度把握;民族关系从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把握。

19.(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答案】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知识拓展】
一、北宋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利用“杯酒释兵权”剥夺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与将帅互相牵制。

(2)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建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禁军,一半驻守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并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优势。

(3)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4)重文轻武,加强监督。

建立文官体制,派文臣作州郡长官;削弱武将权力,以免武将拥兵自重。

2.影响
(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矫正了许多流弊,消除了分裂之祸,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

(2)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明显的弊端: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低下;地方上财政困难;“冗兵”“冗官”“冗费”与日俱增,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丞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

(2)内容详尽而全面。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3)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文明。

(2)消极作用: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长官,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