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23张PPT)-专业PPT文档

由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头 上太阳辐射强。同时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所以脚下温度低。
谢谢聆听!
23
紫 外 线
可见光可见光
红 外 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O3
层
可 见 光
大气的上界
对 流
CO2 、水汽
层
1、哪些大气成分 具有吸收作用?
2、大气吸收具 有什么特性?
3、大气直接吸 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很多吗?
太
北极
阳 光
赤道
南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在不同纬度是否一样?
大 气
圈
提示:从路程、面积比较单位面积获得能量的多少。 阳 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太
气
阳
削
辐
弱
射
大
气
吸
地
收
面
辐
射
地
面
大 气 辐大 射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探究月球表面热状况
大气上界
太
大
阳
气
辐
辐
射
地
射
面
辐
射
地球
太
月
阳
面
辐
辐
射
射
月球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月球老弟:你光着 身子感觉怎么样?
地球大哥:我难受啊,白天热
到127℃,夜晚冷到-183℃。
探究活动:
大气上界
反射
100
散射 吸收
谢谢聆听!
23
紫 外 线
可见光可见光
红 外 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O3
层
可 见 光
大气的上界
对 流
CO2 、水汽
层
1、哪些大气成分 具有吸收作用?
2、大气吸收具 有什么特性?
3、大气直接吸 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很多吗?
太
北极
阳 光
赤道
南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在不同纬度是否一样?
大 气
圈
提示:从路程、面积比较单位面积获得能量的多少。 阳 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太
气
阳
削
辐
弱
射
大
气
吸
地
收
面
辐
射
地
面
大 气 辐大 射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探究月球表面热状况
大气上界
太
大
阳
气
辐
辐
射
地
射
面
辐
射
地球
太
月
阳
面
辐
辐
射
射
月球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月球老弟:你光着 身子感觉怎么样?
地球大哥:我难受啊,白天热
到127℃,夜晚冷到-183℃。
探究活动:
大气上界
反射
100
散射 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PPT课件

较差最小 解析 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 太低。 答案 A
3.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
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
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稀薄,则大气削弱作用较小,从而使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较多。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
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冷空气不易进入,暖
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
主要是海拔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不同,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即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
致两地气温差异。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中,时刻不停地
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物理现象,
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据此完成2~3题。
2.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
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
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及月球上不存在大 气,也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近日点与远日点是相 对而言的,地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球体,地球上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太阳光 通过大气层的距离有关,故近日点、远日点相差不 大;早晨与傍晚时太阳高度角小,通过的大气层距 离长,故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答案 D
3.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
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
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稀薄,则大气削弱作用较小,从而使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较多。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
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冷空气不易进入,暖
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
主要是海拔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不同,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即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
致两地气温差异。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中,时刻不停地
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物理现象,
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据此完成2~3题。
2.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
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
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及月球上不存在大 气,也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近日点与远日点是相 对而言的,地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球体,地球上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太阳光 通过大气层的距离有关,故近日点、远日点相差不 大;早晨与傍晚时太阳高度角小,通过的大气层距 离长,故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答案 D
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 (共20张PPT)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温室大棚
烟雾防 冻
果园铺沙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 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太阳能丰富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作用
D.地面削弱作用
(1)B (2)B (3)B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辐 射,①代表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第(1)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 射。第(2)题,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第(3)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 受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 少。]
(短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 气
太 阳
反 短波
射
辐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
地 面 大气散射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吸收作用特点: 有选择性来自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吸收紫外光波长小于0.175微米
_臭__氧__大量吸收紫外光
(地球“生命保护伞”)
_二__氧__化__碳___、__水__汽__吸收红外光
射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受热过程(共47张PPT)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烟雾防冻
Smoke Antifreeze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铺沙
Orchard sanding
•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没有矛盾。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 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 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 有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
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太太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面面吸吸收收地面地面是是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间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大气吸收少量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量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二大气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烟雾防冻
Smoke Antifreeze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铺沙
Orchard sanding
•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没有矛盾。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 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 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 有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
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太太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面面吸吸收收地面地面是是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间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大气吸收少量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量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二大气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

太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阳
辐
射
反射
散射 0
大
O3吸收
气
紫外线
吸
收
CO2、H2O 吸收红外线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反射 散射
0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O3吸收 紫外线
CO2、H2O 吸收红外线
大 气
辐大 射气
吸 大气 收
逆辐 射
大气上界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大 气
逆
辐
辐
射
射
射向地面
面
1.“太阳暖大地”2.“大地暖大气”3.“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随堂联系:
B •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 •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A B、B C、C D、D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四种辐 射特点
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

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
总结词
地球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等方式来削弱太阳辐 射的能量。
详细描述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 散射。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会被大气中的成分吸 收,如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对红外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作 用。此外,一部分太阳辐射会被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反射 回空间,形成天空的反光现象。还有一部分太阳辐射会 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小颗粒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 色。这些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大大减 少,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的改 变,影响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与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 量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森林砍伐
森林砍伐减少了地球上的植被,降低 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工业化进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污染物 排放到大气中,影响气候。
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 太阳辐射的传输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热量平衡与气候变化 • 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观测与模拟
0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组成
01
02
03
体积的99.99%。
水汽
存在于大气中的水蒸气, 对地球的气候有重要影响 。
雷达观测
通过飞机搭载的探测仪器,对不同高度的 大气进行采样,获取垂直方向上的温度、 湿度等数据。
利用雷达对降水、云层等进行观测,间接 获取大气中的热量变化。
卫星遥感在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应用
监测全球气候变化
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温度、云量、气溶胶等数据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优质课件PPT

B
20
0
A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平流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
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吸收
大气的削弱作用
反射
云层(最明显)和尘埃的作用
所以为什么白天多云,温度不会太高?
大气的削弱作用
散射
空气分子的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波长较短的波更容易被散射
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
阴雨的天空灰蒙蒙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大气吸收
吸 收
•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 因此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最终大部分到达 地球表面;
• 削弱的形式主要有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
大气散射
“太阳暖大地”
高度 (km)
140
大气的削弱作用
120
100
C
80
60
40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 大于夏.③④
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 霞和晚
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 天夜里多霜冻④雪 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
为什么山脚比山顶温度低?
3000m 0℃
1000m 12℃
2000m 06℃
•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
第二部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哪些环节的削弱 作用具有选择性?
2、“大地暖大气”
(1)大气吸收哪几部 分热量增温?
(2)大气增温的主要 直接热源是什么?
3、“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1)什么是大气逆 辐射?它和大气辐射有 什么关系?
(2)大气是如何起 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3)保温作用的强 弱与天气有何关系?
赤橙黄 绿
可 见
紫外线 Χ射线
γ射线
光
青
蓝
紫
太阳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
太阳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以可见光为主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以红外线为主 大气辐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吸收
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反射: 云层和气体尘埃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距日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
自身原因 质量和体积适中 适宜呼吸的大气
原始海洋的形成
液态水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
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 李鹏飞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 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
•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 射性质的区别。
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 们的未 来是自 己去改 变的。 励志名 言:比 别人多 一点执 着,你 就会创 造奇迹 2、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 共处逆 境时, 别人失 去了信 心,他 却下决 心实现 自己的 目标 3、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 易:被 习惯所 掩盖, 被时间 所迷离 ,被惰 性所消 磨。 4、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的 形式, 获得在 野外寻 找岩石 的亲身 经历。 5、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经历观察岩石 特点的 活动过 程,能 够运用 多种感 官、多 种方法 对岩石 的颜色 、花纹 、手感 、气味 、轻重 等特征 进行观 察,并 向其他 同学介 绍。 6、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学生经历一个 简单的 提出问 题、解 决问题 的过程 ,培养 学生运 用语言 解释问 题的能 力。 7、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组同学的 岩石合 在一起 ,用你 们组认 为最合 理的方 法给它 们分分 类,并 在记录 表中做 好记录 。
(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4)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请你说说全球变暖的具体原理。
正常情况下,就全球来说,一年中通过太阳辐 射收入的热量应该等于散失到地区大气层之外的热 量,也就是说应该是收支平衡的,各年份温差应该 接近于零。但是由于工业化之后,人们大量燃烧化 石燃料排放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加 上破坏植被导致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温 室气体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本来应该支出的热 量留在了地球上,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不断积累, 全球变暖。
• 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能够利用大 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可见光部分
可 见 光
任何物体都具有辐射,辐射的波长与温度有关。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 能量的电磁波主体部分波长越短;
-272℃ -173 ℃ 9727 ℃ 10000000 ℃
无线电波 红外线
(1)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因素都有哪些?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地形、天气、日照时间(昼长)等。
提示:太阳辐射与空气
(2)青藏高原是我国乃中至的全气体世、界尘太埃阳等辐接射触最丰富的 地区,而纬度相近的四川得越盆多地,却被是削我弱国得就太越阳能最贫 乏的地区,为什么? 多,单位时间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少。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大气 反射
到达 地面
大气吸收
大 气
的太
逆
阳辐
辐
射
射
地面吸热增温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
反射作用 大 气
大 气
大 气
削受 保
弱热 温
作过 作
吸收作用 用
程
用
大
气(
逆
温 室
辐效
射应
)
相关资料略
太气阳候辐对射于带农给业地的球发的展主及要其有重“要光,照它”和影热响量到,农而作我们 物常说的的生“长光过照程”指和的收是获可等见,光其,中而光它照在和整热个量大条气件的尤受为热重过 要程,中大只家存觉 在得 于太光阳照辐和射热中量,有特什别么是区对别地和球联上系各?种生物意 义最大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当它被地面吸收,并 转化为地面辐射后,可见就转化为“红外线”,就不再是 我们所说的“光照”了。但是在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中, 热量却是在不断地在各种辐射之间转移。也就是说太阳 辐射主要是通光过可见光(光照)来传输热量,而地面 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通过红外线来传输热量。可以说 “光照”指的是收入的辐射,而“热量”则指的是一地区辐 射收入和支出的之差。 我们常用温度、积温等来描述一 地区热量条件。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大气 反射
到达 地面
大气吸收
大 气
的太
逆
阳辐
辐
射
射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吸热增温
地面
①“太阳暖大地”③“大气还大地” ②“大地暖大气”
1、“太阳暖大地”
(1)地面增温的主要 热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
(2)当太阳辐射穿过 厚厚的大气层时,能量 能100%到达地面吗? 为什么?
2、“大地暖大气”
(1)大气吸收哪几部 分热量增温?
(2)大气增温的主要 直接热源是什么?
3、“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1)什么是大气逆 辐射?它和大气辐射有 什么关系?
(2)大气是如何起 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3)保温作用的强 弱与天气有何关系?
赤橙黄 绿
可 见
紫外线 Χ射线
γ射线
光
青
蓝
紫
太阳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
太阳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以可见光为主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以红外线为主 大气辐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吸收
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反射: 云层和气体尘埃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距日距离适中
适宜的温度
自身原因 质量和体积适中 适宜呼吸的大气
原始海洋的形成
液态水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
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 李鹏飞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 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
• 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 射性质的区别。
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 们的未 来是自 己去改 变的。 励志名 言:比 别人多 一点执 着,你 就会创 造奇迹 2、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 共处逆 境时, 别人失 去了信 心,他 却下决 心实现 自己的 目标 3、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 易:被 习惯所 掩盖, 被时间 所迷离 ,被惰 性所消 磨。 4、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的 形式, 获得在 野外寻 找岩石 的亲身 经历。 5、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经历观察岩石 特点的 活动过 程,能 够运用 多种感 官、多 种方法 对岩石 的颜色 、花纹 、手感 、气味 、轻重 等特征 进行观 察,并 向其他 同学介 绍。 6、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学生经历一个 简单的 提出问 题、解 决问题 的过程 ,培养 学生运 用语言 解释问 题的能 力。 7、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组同学的 岩石合 在一起 ,用你 们组认 为最合 理的方 法给它 们分分 类,并 在记录 表中做 好记录 。
(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4)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请你说说全球变暖的具体原理。
正常情况下,就全球来说,一年中通过太阳辐 射收入的热量应该等于散失到地区大气层之外的热 量,也就是说应该是收支平衡的,各年份温差应该 接近于零。但是由于工业化之后,人们大量燃烧化 石燃料排放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加 上破坏植被导致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温 室气体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本来应该支出的热 量留在了地球上,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不断积累, 全球变暖。
• 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能够利用大 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可见光部分
可 见 光
任何物体都具有辐射,辐射的波长与温度有关。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 能量的电磁波主体部分波长越短;
-272℃ -173 ℃ 9727 ℃ 10000000 ℃
无线电波 红外线
(1)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因素都有哪些?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地形、天气、日照时间(昼长)等。
提示:太阳辐射与空气
(2)青藏高原是我国乃中至的全气体世、界尘太埃阳等辐接射触最丰富的 地区,而纬度相近的四川得越盆多地,却被是削我弱国得就太越阳能最贫 乏的地区,为什么? 多,单位时间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少。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大气 反射
到达 地面
大气吸收
大 气
的太
逆
阳辐
辐
射
射
地面吸热增温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
反射作用 大 气
大 气
大 气
削受 保
弱热 温
作过 作
吸收作用 用
程
用
大
气(
逆
温 室
辐效
射应
)
相关资料略
太气阳候辐对射于带农给业地的球发的展主及要其有重“要光,照它”和影热响量到,农而作我们 物常说的的生“长光过照程”指和的收是获可等见,光其,中而光它照在和整热个量大条气件的尤受为热重过 要程,中大只家存觉 在得 于太光阳照辐和射热中量,有特什别么是区对别地和球联上系各?种生物意 义最大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当它被地面吸收,并 转化为地面辐射后,可见就转化为“红外线”,就不再是 我们所说的“光照”了。但是在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中, 热量却是在不断地在各种辐射之间转移。也就是说太阳 辐射主要是通光过可见光(光照)来传输热量,而地面 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通过红外线来传输热量。可以说 “光照”指的是收入的辐射,而“热量”则指的是一地区辐 射收入和支出的之差。 我们常用温度、积温等来描述一 地区热量条件。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大气 反射
到达 地面
大气吸收
大 气
的太
逆
阳辐
辐
射
射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吸热增温
地面
①“太阳暖大地”③“大气还大地” ②“大地暖大气”
1、“太阳暖大地”
(1)地面增温的主要 热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
(2)当太阳辐射穿过 厚厚的大气层时,能量 能100%到达地面吗?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