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 …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2)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2)](https://img.taocdn.com/s3/m/bfbd7a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5.png)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基层施工技术,它通过对已有路面废弃料进行处理,再利用水泥稳定基层的原理,进行再生利用,以实现道路基层的稳定和增强。
该工法充分利用了废弃料资源,减少了对天然材料的开采和消耗,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环境友好的效果。
二、工法特点1.资源利用充分:该工法充分利用了废弃料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对天然材料的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施工周期短:采用就地再生施工方式,无需大量的材料运输,能够快速完成施工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程效率。
3.稳定性好:由于加入了水泥进行稳定,使得基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抗裂性能,能够承受大量的交通荷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4.环保性强: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工法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损耗,减少了废弃料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
三、适应范围1.适用道路类型广:适用于各种道路类型,如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村庄道路等。
2.适用地区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区,包括高寒地区、高温地区等。
四、工艺原理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通过破碎和筛分处理废弃料,再加入适量的水泥、填充料等材料,通过机械混合均匀,形成稳定的基层材料。
然后通过滚压和冷再生机进行冷再生处理,利用水泥与废弃料中的细颗粒物质结合,形成坚固的基层。
五、施工工艺1.基层准备:清理道路表面,去除杂物和油污等,确保基层平整。
2.废弃料处理:对废弃料进行破碎和筛分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粒径要求。
3.材料配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填充料、废弃料等材料的配比比例。
4.机械混合:将水泥、填充料和废弃料进行机械混合,保证各组分均匀分布。
5.冷再生处理:利用滚压和冷再生机对混合料进行冷再生处理,形成稳定的基层材料。
6.压实和养护:对冷再生后的基层进行压实和养护,增加基层的密实度和强度。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废弃料处理、材料配比、机械混合、压实和养护等工作,并对各个工序进行协调与管理。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23eef89b7360b4c2f3f6464.png)
ICS XXXX XX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2015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mulsified asphalt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 ofhighway asphalt pavement(编制说明)2017—××—××发布 2017—××—××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2015 2《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持续高速发展,沥青路面的总里程也在不断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修建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现已逐渐进入大规模养护期,每年产生旧的沥青混合料数百万吨,现有的养护方式不仅废弃了旧沥青混合料,还需要开采大量的新石料和沥青资源,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采用再生技术可将旧沥青混合料加以循环利用,每年就能够节约材料费用约3~5亿。
采用再生技术可以再生利用旧料中沥青和石料等已有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因开采新资源而引起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节能环保。
为了大力推广再生技术,交通部于2008年颁布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对常见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如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的试验、设计和施工都进行了要求。
但是现有的《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中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试验、施工和质量检验等方面的规定和解释,已经不能满足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江西、河南等省份已在多个工程中大量使用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并颁布了江西省和河南省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相关技术标准。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技术指南(1)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技术指南(1)](https://img.taocdn.com/s3/m/89b43aba77232f60dccca1cc.png)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技术指南_secret2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前言随着我省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断扩大。
沥青路面改造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破坏周围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我省路面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刚性基层,在重载作用下基层很多已出现开裂、破碎等破坏,在路面维修、改造时需要一并予以处理。
如果采用冷再生技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加以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恢复和提高旧路强度,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对沥青路面再生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工艺、施工设备等,使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成为一套完整的实用技术。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沥青路面再生研究,但到了90年代以后,全国兴起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热潮,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被暂时搁置起来。
进入21世纪,我国公路养护问题日益突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因符合我国环保、节约的基本国策,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内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正确利用该项技术对我国的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养护还无章可循。
为大力推广此项新技术,更好地对我省沥青路面废旧材料的正确利用提供技术指导,真正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道路质量的目的,特制定本指南。
由于冷再生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发展时间较短,所进行的相关科研和工程实践比较有限,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指南仍需根据以后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以期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1目录1 总则 (3)2 术语 (4)3 一般规定 (4)4 路况调查 (6)5 结构组合设计 (10)6 混合料组成设计 (12)7 铺筑试验段 (16)8 施工工艺 (18)9 养生及交通管制 (21)10 质量控制 (22)21 总则1.1 冷再生是一种利于环保和节约能源的道路维修方式。
旧沥青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
![旧沥青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1e6bf750e2524de5187e2b.png)
(2)人员
现场施工人员着装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在施工作业区域内进 行作业,严禁施工车辆及人员跨越或超出安全施工区域规定 的范围,并不得在车辆通行的车道上停留
(3)设备
水在机械施工作业前,应及时检修设备,查找不安全因素 ,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4)天气
禁止在雨雪天、雾天、昏暗等不利因素的条件下进行施工
9 环保措施
2 工法特点
旧沥青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具备以下特点:
(1)成本低。
(2)干扰低。
(3)效率高。 (4)污染少。
2 工法特点
(1)成本低。由于对旧材料进行重复利用,在施工过 程中,路面的几何线形及厚度能得到很好地保持,同时也 大大节约了集料和沥青胶结料,降低了施工成本。
2 工法特点
(2)干扰低。整个冷再生机械组合可以处于同一条车
7 8 9 10
再生混合料级配 水泥剂量 含水量
符合设计要求 不小于设计值 -1.0% 符合规定
无灰条、灰团、 色泽均匀,无离 析现象
符合设计要求 不小于设计值 -1.0% 符合规定
无灰条、灰团、 色泽均匀,无离 析现象
不加水泥铣 刨烘干后筛 分
滴定法试验
随时观察, 异常时随时 试验
随时观察
拌和均匀性
量,计算每一平方
米水泥稳定层需要 的水泥用量。
(2) 将新加料均匀地撒布在旧路面上,并检查新 加料撒布是否均匀。
5 操作要点
5.2.4 摆放和撒布水泥(使用水泥稀浆车时无此步骤)
(1)按已计算出的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在 旧路上做好安放标记。
(2) 将水泥均匀摊开,并注意使每袋水泥的
撒布面积相等。水泥撒布完后,表面应没有空
水车在原路面
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
![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121674192e45361066f589.png)
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作者:王运超贾晓宇董艳兵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旧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应用1 概述从本世纪初至今,高速公路及其他等级公路大量采用水泥类稳定粒料作为路面基层,随着公路使用年限的延长,公路的服务水平、功能逐步降低,因此通过公路旧路改造、升级来提升公路的服务水平。
在公路交通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在公路建养的各环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是实现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公路工程旧路改造、升级中,因旧路整体强度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一般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加铺补强层,二是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
以往旧沥青路面大修的传统施工方法多是采取彻底翻修路面结构层的改造方案,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施工周期长,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
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一是能够满足路面补强的要求;二是变废为宝,节约工程投资,利于环保,它将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可以节约土地占用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降低对石料、沥青、水泥的材料需求,降低工程成本;三是施工工期大为缩短,可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就地冷再生技术介绍就地冷再生技术采用专用的冷再生设备或铣刨机械,对沥青面层、基层进行铣刨、破碎和筛分(必要时),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
道路就地冷再生施工中使用的骨料主要有铣刨下来的旧沥青面层材料、碎石、砾石、砂及砂砾混合料等。
道路就地冷再生施工中使用的添加剂主要有石灰、粉煤灰等,水泥、石灰或水泥与粉煤灰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就地摊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机载一体式撒布装置撒布。
这项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便、工期短、可分段施工、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同时充分利用了旧路资源,解决了因旧路挖除重建而产生的建筑废料及运输和堆放等问题,并减少了新材料的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与破坏。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2b4e7e64afe04a1b171de07.png)
浅谈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f407.89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169 -01前言随着我省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断扩大。
沥青路面改造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破坏周围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准备阶段1.1 再生前必须进行路况调查,确定路面损坏是仅限于路面面层,还是属于路面结构问题,了解路面结构损坏的范围和深度。
1.2 再生施工中除进行路面混合料级配检测外,应避免预破碎,在必须采用预破碎的路段,应严格控制铣刨深度。
1.3 进行室内材料配合比设计所需混合料原则上应用再生机进行现场取料(即旧路混合料)。
不同结构路段应独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施工阶段2.1按要求选定试验段。
2.2根据经验和所用再生机械的特点,制定3~5种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再生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作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方案。
2.3按照上条确定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根据再生深度对旧路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
2.4按照室内试验结果,在旧路上摊铺新加料,但不添加稳定剂,按上条确定的方案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如果筛分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超过工地允许波动范围,应调整再生机速度和转子速度,使铣刨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相比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2.5按照本指南进行严格施工,采用1-3种压实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压路机吨位、碾压顺序、遍数等),以确定最为合理的碾压方案。
3.施工工艺3.3施工放样3.3.1在再生施工之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
41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合)
![41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合)](https://img.taocdn.com/s3/m/4875c84f2af90242a895e5db.png)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GGG(中企)B1041-2008朱传敬岳志宏库崇锋韩小平刘太钧孟福胜赵建军沙永达李友林郭艳平(长庆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1.前言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该技术才引起了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近年来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冷再生施工机械和技术,开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应用。
2005~2007年,长庆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先后依托山西忻洲~静乐公路改建工程、沧州市渤海路翻修工程开展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工法即根据工程的施工实践,经整理归纳提炼而成。
2.工法特点2.1节约投资: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总投资可节约40%左右。
2.2工期短、效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对原路面坑槽、翻浆和偏拱路段需要预先处理外,其余路基、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加之就地集中连续施工的特点,使再生设备能够满负荷连续的作业,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3提高道路等级:由于该工法强化了基础的承载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道路等级的提高,这一优点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道路改造尤为重要。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避免了旧料的挖除、运输和废弃问题,从根本上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和基层集料开采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意义非常重大,被誉为“绿色”施工技术。
3.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基层总厚度不小于20cm,实际弯沉值在50~120(0.01mm)之间的旧沥青路面,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一级及一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基层施工。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f160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8.png)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加。
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使用寿命较短,需要进行维修和大修。
此外,要求道路耐久、稳定、安全和经济合理也是道路建设和大修必须考虑的因素。
传统的维修方法是对旧有道路进行削平后重新铺设沥青。
但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材料,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无法在提高道路性能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环保要求。
基于此,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作为新型大修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的定义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是指利用冷再生路面铣刨机将旧沥青路面铣刨下来,将铣刨下来的沥青碎石与水泥、水和掺和料拌合,再铺至旧有路面之上,经过碾压形成较为均匀的半刚性基层。
这种方法最大化地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最小化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优点1.环保: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可减少废弃物的数量,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耐用:该方法使用的水泥材料具有优秀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长期使用不易破坏。
3.刚性好: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比,该方法更具有良好的刚性,能够承担更大的载荷。
4.经济性好:由于该方法利用了旧有路面的部分材料,减少了投资成本,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缺点1.常温下强度低:该方法采用的是常温下制备,其强度一般较低,可能无法满足某些需要高强度的路面需求。
2.使用材料较多:该方法需要使用较多的水泥材料和掺和料,使用量较大,增加了维修成本。
3.基层要求高:该方法需要较为均匀的基层来实现最佳的维修效果,如果基层不平整或者光亮,施工效果将不尽如人意。
应用案例中国的许多城市都采用了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半刚性基层的大修方法。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该市在国道修建中采用了该方法,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材料,同时也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详]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97249e46ff00bed5b8f31d59.png)
ICS备案号:DB江西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onHighway Asphalt Pavement(送审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材料要求 (2)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4.2 水泥 (2)4.3 新掺集料 (2)4.4 水 (2)5 施工工艺 (3)5.1 施工流程 (3)5.2 一般规定 (3)5.3 施工前准备 (3)5.4 试验段施工 (4)5.5 铣刨拌和 (5)5.6 碾压整形 (5)5.7 接缝处理 (6)5.8 养生 (6)5.9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6 施工质量管理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9)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DBXX/XXXX-XXXX)条文说明 (12)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管理局、江西省公路学会、宜春市公路管理局、新余市公路管理局、九江市公路管理局、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文、熊洪滨、冯义卿、陈翔、黄结友、凌云志、何祖林、郑磊、孔练军、廖根保、敖国云、蔡寻泉、范秋华、颜义、涂青峰、江文杰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引言截止2016年底,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基本建成6000公里,国省干线一、二级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
随着我省干线公路网的规划完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扩)建、大(中)修公路里程不断增加。
在沥青路面维修中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而且破坏周围环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41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合)
![41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合)](https://img.taocdn.com/s3/m/4875c84f2af90242a895e5db.png)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GGG(中企)B1041-2008朱传敬岳志宏库崇锋韩小平刘太钧孟福胜赵建军沙永达李友林郭艳平(长庆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1.前言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该技术才引起了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近年来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冷再生施工机械和技术,开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应用。
2005~2007年,长庆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先后依托山西忻洲~静乐公路改建工程、沧州市渤海路翻修工程开展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工法即根据工程的施工实践,经整理归纳提炼而成。
2.工法特点2.1节约投资: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总投资可节约40%左右。
2.2工期短、效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对原路面坑槽、翻浆和偏拱路段需要预先处理外,其余路基、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加之就地集中连续施工的特点,使再生设备能够满负荷连续的作业,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3提高道路等级:由于该工法强化了基础的承载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道路等级的提高,这一优点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道路改造尤为重要。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避免了旧料的挖除、运输和废弃问题,从根本上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和基层集料开采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意义非常重大,被誉为“绿色”施工技术。
3.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基层总厚度不小于20cm,实际弯沉值在50~120(0.01mm)之间的旧沥青路面,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一级及一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基层施工。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ccfe915b7360b4c2e3f6441.png)
水泥 稳 定就 地冷 再 生 ( Col d recycling with cement as stabili zing agent) 是指在旧混合料( 必要时加入 一定比例新料) 中, 加入一定 剂量 的水泥, 在最佳含水率 状态下拌和形 成再生混合料, 通过整形、碾 压、 养 生 形 成 符 合设 计 要 求 的 道 路 基 层 或 底 基 层 。
1.概述 济聊高速流洪立交连接线的旧路为沥青路面, 原路等级 较低, 路 面破坏严重。本次改建按二级路标准设计, 旧路面进行水泥 稳定就地 冷再生作为底基层, 设计厚度 18cm, 设计强度 2MPa。 2.施工工艺 本 结 构 层 施工 工 艺 流 程 : 封闭交通→施 工放样→准备原 道路→添加新 料→ 摆放洒布水 泥 → 冷再生机拌和→碾压整形→接缝处理→养生。 投入主要施工机械: 维 特根 WR2000 冷再生拌 和机 1 台, PY180 平地机 2 台, 75KW 推土机 2 台, EX210 挖掘机 1 台, YZ18J 振动压 路 机 2 台, 18- 21T 静力压路机 2 台, 25T 胶轮压路机 1 台, 洒水车 5 辆, 自卸运输车 10 辆。 2.1 封闭交通 整个施工及养护 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路段进行 封闭交通, 各 路口 设 置 明 显 警 示 牌。 2.2 施工放样 施工前恢复路中心线, 对旧路标高予以复测处理。 2.3 准备原道路 对原路进行详细调 查, 并对翻浆 、沉陷、波浪、坑槽等病害部 位进 行彻底处理, 使原路基本平整。 2.4 添加新料 2.4.1 根据再生厚 度、宽度 、干密度 , 计算每 平米新料 的具体添 加 量, 并准确标出每车料的体积, 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2.4.2 将新加料均匀撒布在旧路面上。 2.5 摆放和撒布水泥 2.5.1 计算出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 在旧路上 划好格子作为 摊铺 标记。 2.5.2 将水泥均匀布满格子, 确保水泥布撒均匀、一致、等厚。 2.6 冷再生机拌和 2.6.1 冷再生机组推动洒水车在原路上缓 慢、均匀、连续的 行进 ( 速度一般 4- 10m/ min ), 机后设专人 跟随, 随时检查 再生深度、水 泥含 量和含水率。 2.6.2 每次作业段长度以保证后续作业能正 常进行为宜, 再 生作 业长 度尽 可能长 些, 以减 少横向 接缝 , 一 般每 作业 段长 度 100m150m.。 2.7 碾压整形 2.7.1 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紧跟再生机组初压 2- 3 遍, 完成一 个作 业段的初压后, 用 平地机整平, 再 次用轻型钢轮压 路机在初平的 路段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浅谈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302ad2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c.png)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浅谈发布时间:2021-04-12T02:45:49.15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6期作者:杨艳丰[导读] 随着我省公路的发展,干线公路网已经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扩建工程扩大,经过10余年的快速建设。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基层;冷再生随着我省公路的发展,干线公路网已经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扩建工程扩大,经过10余年的快速建设。
目前公路大部分陆续开始进入大中修阶段,如果沥青路面改造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碎石等材料,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利用原有已经开裂、破碎的面层和基层重新做为改造的基层或底基层,一来减少改造成本,二来减少废料弃用造成的环境破坏。
冷再生技术正是完美的解决了降低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底基层)技术是指把沥青路面面层、基层掺入一定数量、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或稳定剂、集料),按照设定的厚度,用冷再生机进行破碎和处理后,整形、碾压,并经后期养生,使其达到设计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技术指标要求的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底基层)施工贯彻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减少了石料的需求,降低筑路成本,效益高,同时对交通干扰小,减少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废料用地和污染,有利于材料的循环利用,环保效果好。
一、准备阶段再生前必须进行路况调查,确定路面损坏是否仅限于路面面层,合适属于路面结构问题,了解路面结构损坏的范围和深度。
进行室内材料配合比所需的混合料应用再生机进行现场取料。
再生机的行走速度应制定3-5种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击实等试验确定出最佳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制成试件后根据无侧限强度结果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做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
旧沥青路改造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组织设计
![旧沥青路改造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6d7f3bff00bed5b9f31dd2.png)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旧沥青路改造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根据滑县2009年乡道建设项目第六标段Y026枣村乡东姜庄—枣村乡S101公路,结合业主汇编施工招标第六合同段主要技术资料、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检验评定标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目前的施工队伍及技术和设备状况、并现场考察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
统筹考虑了全合同段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
合理组织冷再生施工新工艺,做到旧沥青路合理利用,减少劳动强度,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施工时间、提高自然环境保护。
关键词:旧沥青路改造、冷再生、施工组织引言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适用于一、二、三、四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冷再生利用,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分为沥青层就地冷再生和全深式就地冷再生两种方式。
对于一、二级公路,再生层可作为下面层、基层;对于三、四级公路,再生层可作为面层、基层,用作上面层时应采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
沥青层就地冷再生应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作为再生结合料;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既可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等沥青类的再生结合料,也可以使用水泥、石灰等到无机结合料作为结合料。
当使用水泥、石灰等作为再生结合料时,再生层只可作为基层。
本论文就是农村公路四级乡道旧沥青路改造就地冷再生作为基层进行施工的。
目前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全面实施,为公路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天地,公路冷再生技术中农村公路旧沥青路改造工程取得初步成功的一种新型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采用公路冷再生机械施工,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铣刨,破碎,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
旧沥青层连同旧石灰稳定土一起拌和,作为路面基层的一种新型工艺。
它具有原料易得,整体性好,刚度和承载力大,水稳性及抗冻性好,且随着时间的延伸其强度也不断增长的特点。
旧沥青路改造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及进度安排4.1施工前准备4.2旧路面施工组织4.3旧路面冷再生施工机械和劳动力配置4.4冷再生结构混合料组成设计4.5冷再生中面的材料要求4.6旧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确保1.1编制依据根据业主汇编的滑县2009年乡道建设项目施工招标第六合同段资格预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技术资料、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检验评定标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目前的施工队伍及技术和设备状况、并结合现场考察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编制说明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cc072b5a2161479161128a0.png)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省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7万公里,早期建成的公路已逐渐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面临大规模的改建和养护翻新。
传统的养护方式需要开采大量的新材料,旧路面材料的废弃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因此,大力发展公路路面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减少资源开采以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废旧材料以节约养护成本,将成为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路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废旧混合料堆放场地和降低路面工程造价,在沥青路面进行较大面积的网裂、龟裂、坑槽、车辙、局部维修等路面专项工程补修和路面大修时,应充分考虑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问题。
通过重复利用旧沥青混合料,一是防止了沥青混凝土废料对弃置场环境的污染;二是节约了沥青和砂石材料,减少了对材料的需求量,缓解了我国对沥青材料的需求量。
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能有效地保护林地,维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等,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废物资源化的要求和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类技术的总称。
各国的分类方式不尽相同。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分为4类,分别是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指将旧沥青路面铣刨、翻挖、回收、破碎和筛分后,加入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新集料(如需要)和水,并经过拌和、摊铺和碾压等工艺,形成满足性能要求的路面结构层的成套技术。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通过重复利用沥青混合料,能彻底消除原有路面的拥包、车辙和松散等病害对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冷再生主要有水泥再生、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等常用再生形式,冷再生混合料可以作为沥青路面的柔性基层及下面层,可用于修复面层和基层的病害。
它是一种常温施工方法,对环境的影响小,并且冷再生能节省总投资的40%~50%,能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常作为柔性基层。
《沥青路面就地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就地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48bae6343323968011c92ca.png)
各项技术指标应按照“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检测项目与质量要
求”进行检测。
材料 RAP
检查项目 含水率 RAP级配 沥青含量
单位 %
%
技术要求 ≤3 实测 实测
检查方法 T 0305 T 0327 T 0722
砂当量
%
≥55
抽提后,《公路工程集料试验 规程》(JTG E42)
RAP中的沥青
25℃针入度 60℃黏度
二、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4.7 纤维稳定剂 再生混合料为SMA时,应采用纤维稳定剂,纤维稳定剂宜采用木质素 纤维,其用量为混合料总重的0.3%,其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二、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4.8 温拌剂 4.8.1 根据施工季节的气候条件及施工地域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温拌添 加剂。 4.8.2 温拌添加剂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降粘剂以及 其他能够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材料,其中表面活性类添加剂的性能 指标应满足《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添加剂 第六部分:沥青温拌剂》(JT/T 860.6-2016)的要求。
精品文档
一、 编制背景
3. 指导思想
引导沥青路面热再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创新和推广 应用,完善沥青路面热再生标准体系,促进公路工程管理标准化,提升工 程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
精品文档
一、 编制背景
主编单位: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路桥集团技术中心 山东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路交通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 研发中心(济南)
精品文档
一、 编制背景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再生技术成果: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e4e7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9.png)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现场成本低廉的材料进行道路基层处理的方法。
该工法以水泥为主要稳定剂,通过冷再生技术将旧路面材料再利用,以达到提高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节约成本:工法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现场可获得的废弃旧路面材料,相较于传统的新材料购买,成本更低。
2. 资源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通过冷再生技术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
3. 施工简便:工法采用就地冷再生的方式,避免了材料运输的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4.提高基层强度:水泥作为稳定剂,可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基层破损、强度较低的道路改造工程,尤其适用于农村地区道路的改造和维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高的基层强度。
四、工艺原理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在现场利用冷再生技术对旧路面材料进行破碎、配料、搅拌、密实等加工工序,再加入水泥作为稳定剂,通过固化反应使旧材料与水泥充分结合,形成坚固的基层结构。
施工工法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1. 现场调查和分析:对原有路面的破损程度和成分进行分析,确定适用的稳定剂配比。
2. 冷再生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冷再生机械设备,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操作。
3. 进料和破碎:将旧路面材料进行进料,并通过机械破碎设备将其破碎至符合要求的颗粒度。
4. 配料和搅拌:根据稳定剂配比,将水泥和旧路面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确保稳定剂与材料均匀混合。
5. 密实和固化:将混合后的材料进行铺设,并使用压路机进行反复的碾压,增加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促使水泥与材料发生固化反应。
五、施工工艺 1. 原材料准备:准备好旧路面材料和水泥。
2. 进料和破碎:使用冷再生设备将旧路面材料进行进料和破碎。
3. 配料和搅拌:根据稳定剂配比,将水泥和破碎后的旧材料进行混合搅拌。
老旧沥青公路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
![老旧沥青公路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58d7cf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d.png)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第20卷第1期2 0 2 1年3月Vol20 No1Mar .,2021DOI :10. 19859/j. cnki. cn61 — 1403/G4. 2021. 01. 005老旧沥青公路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崔海宾(中铁十八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308)摘要:以老旧沥青公路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应用过程,得出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在老旧沥青公路改造和修复施工应用时,具有工程量比较小、施工 工期短、可大幅度节约成本等优势。
但施工工序比较多,需对各道工序严格控制,以提升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的结论。
基于此,文章以固原市硝口村309国道为例,分析了此项技术的应用过程,并提出几点心得体会。
老旧沥青公路路面修复难度较大,传统全部铲除再铺筑,费时费力。
采用路面结构层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 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能恢复老旧沥青公路的性能,还能降低修复成本,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旧沥青公路;路面结构;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16. 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21)01-0016-04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Water Stable Cold Recycling ofOld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CUI Hai-bin(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 Ltd. , Tianjin 300308, China )Abstract :Basedonthewaterstablecoldrecycl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ofoldasphaltroadpavementstructurelayerasthere- searchobject ,throughtheanalysisoftheapplicationprincipleandapplicationprocessofthe waterstablecoldrecycl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 ,itisconcludedthatthewaterstablecoldrecycl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hastheadvantagesofsma l en- gineeringquantity ,shortconstructionperiod , andcangreatlysavecost .However ,therearemanyconstructionprocedures ,soitisnecessarytostrictlycontroleachprocesstoimprovetheapplicationlevelofwaterstablecoldrecyclingconstructiontech- nologyforpavementstructurallayer .Basedonthis , thearticletakesthe309 National Highway in the vi l age of Xiaokou inGuyuanCityasanexample , analyzestheapplicationprocessofthistechnology , andputsforwardsomeexperiences .Itisvery di f iculttorepairtheoldasphaltroadsurface .Itistime-consumingandlaborioustoremoveandpavetheoldasphaltpavement . Thisproblemcanbee f ectivelysolvedbyusingwaterstablecoldrecycl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ofpavementstructurallay- er , whichcannotonlyrestoretheperformanceofoldasphalthighway , butalsoreducetherepaircost , whichisworthyofwideapplication .Key words : old asphalt highway ; pavement structure ; water stable cold recycling ;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水稳冷再生施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沥青路面结 构修复技术,将老旧沥青路面破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清洗破碎处理,并按照破碎之后规格的不 同进行系统合理的分类处理,然后再按照实际要求,加入适量的水泥和骨料,充分搅拌之后就会形成全新的混合再生材料,用于老旧沥青路面修补中,既能 恢复沥青路面原有的性能和使用标准,而且还能降低修复成本。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e3e71831b765ce04081456.png)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1. 前言目前,我国许多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即将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急需大修或改建、扩建。
传统的路面大修对策主要包括两种:翻修和补强(或加铺结构层),而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再生基层以其环保、进度快、质量稳定且不破坏老路承载力的优点正越来越多应用于老沥青路面改造中。
本工法是对阜阳市G105国道2009年及2010年大修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的。
2. 特点2.1可以充分利用旧路的沥青、石料等材料,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具有重大的环保效益。
2.2由于无需对老路面进行挖除,因此工期缩短。
2.3节省成本,包括材料和运输成本。
2.4不损坏路基,提高旧路等级,且能够精确控制铺层厚度。
3.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市出口路基层、底基层的施工。
4. 工艺原理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底基层) 技术是指把旧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加入一定规格、数量的新集料、稳定剂、水, 按照一定的厚度, 用冷再生机设备进行破碎处理后, 就地进行拌和、整形、碾压, 并经后期养生, 使其达到新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5. 路况调查在施工前,应对老路的结构层厚度进行检查,对老路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区域,应洒布符合级配要求的新加料,避免出现再生机组将下层的灰土破碎拌入冷再生结构层内。
6.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工艺流程摆冷接整准放封施再整缝理备和闭工平养生处原新撒生交放机碾的道加布通样压拌处路料水和理泥6.2操作要点6.2.1施工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对路线中心线、边线进行测量放线。
在路线两旁布设临时水准点, 每隔100m 左右设置一个, 便于施工时就近对路面进行标高复核, 在冷再生施工过程中, 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6.2.2 整理原路面对设计宽度内的硬杂物逐个清理出工作面, 然后将原路面清扫干净( 对施工区域的交通必须用隔离板等措施严格封闭, 采用路面半幅施工等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工艺、工序进行) 。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4e2c76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3.png)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2022年5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22】127号)批准该地方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马歇尔设计方法。
然而,随着交通和施工工艺的发展,马歇尔法已落后于生产实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马歇尔击实标准明显滞后于交通现状:在60年代小交通量的条件下,当时马氏试验采用双面锤击50次;到了70~80年代,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击实标准提高到了双面锤击75次,由于压实功的提高,最佳沥青用量也普遍降低了0.1~0.3%,提升了路面的稳定性。
现时交通条件下,击实标准仍然沿用70~80年代标准,导致室内混合料密度偏低,同时为了满足VMA、VFA、VV的要求,又使得沥青用量偏高,在大流量、重轴载作用下路面易出现车辙及由此引起的top-down裂缝等早期损坏。
(2)马歇尔试件与现场性能相关性差:在设计沥青混合料时,除了要求设计密度与多年实际交通作用下路面最终密度相等之外,还期望得出设计密度下的沥青用量,并对性能作出预测。
马歇尔设计方法对于中、轻交通条件下的低等级公路不失为一种较好设计方法,但已经跟不上当前重交通发展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
为此,有的国家增加了Marhall击实次数,如印度尼西亚就规定重载路段采用双面击实100次的做法,但集料在压实过程中的破碎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影响了马歇尔试件与现场性能相关性。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搓揉压实方法,典型代表有GTM法、Superpave法和Hveem法,工程实践也证明搓揉成型试件在物理和力学性能方面均与现场钻取的芯试件大体相当。
但搓揉成型设备目前没有国产化,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且这些方法法对我国工程单位来说比较陌生,且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
因此,搓揉压实方法在我国推广应用有较大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XXX
X XX
DB 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2015
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
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Vertical Vibrocompression Testing Method
(编制说明)
2015—××—××发布 2015—××—××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项目来源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马歇尔设计方法。
然而,随着交通和施工工艺的发展,马歇尔法已落后于生产实际,主要表现在:(1)马歇尔击实标准明显滞后于交通现状;(2)马歇尔试件与现场性能相关性差。
马歇尔设计方法对于中、轻交通条件下的低等级公路不失为一种较好设计方法,但已经跟不上当前重交通发展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
为此,本技术规范是在编制单位承担的交通运输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2010353361300)《沥青混合料VTM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成果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与工程经验,对沥青混合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基于振动压实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提出具体规定。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和申报,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长安大学、铜川市交通运输局作为主要起草单位。
各主要参加单位及工作组成员所做工作见表1。
1.2 编制过程
2015年1月,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长安大学和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
编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标准,并结合编制组于2013年12月完成的交通运输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
(2010353361300)《沥青混合料VTM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成果及相关工程应用经验,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补充了完善。
2015年6月完成了标准初稿,并送阅省内相关领导和相关专家针对送阅领导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多次修改完善,于2015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其中交通运输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2010353361300)《沥青混合料VTM设计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于2010年12月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部联合立项,经过3年多时间的深入研究与依托工程应用,于2013年12月已完成已递交验收申请,主要成果授权3项:“ZL200910021412.2一种测定公路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实验方法”、“ZL200910219065.4模拟现场碾压效果的公路基层材料圆柱体试件制备方法”、“ZL20131 0060164.9 一种基于胶浆理论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EI收录3篇)。
2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标准编制原则
为适应交通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解决二灰稳定碎石基层裂缝问题,提升路面工程质量水平,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以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及其工程应用经验为依据,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与规范,遵循“技术先进、实践操作性强”的基本原则编制而成。
2.2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2.3 与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目前,指导我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的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JTG E20-2011中T 0702―2011试件制作方法—马歇尔击实方法,其击实功基于上世纪70~80年代交通状况提出,明显滞后于交通现状:在上世纪60年代小交通量的条件下,当时马氏试验采用双面锤击50次;到了70~80年代,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击实标准提高到了双面锤击75次,由于压实功的提高,最佳沥青用量也普遍降低了0.1~0.3%,提升了路面的稳定性。
现时交通条件下,击实标准仍然沿用70~80年代标准,导致室内混合料密度偏低,同时为了满足VMA、VFA、VV的要求,又使得沥青用量偏高,在大流量、重轴载作用下路面易出现车辙及由此引起的top-down裂缝等早期损坏。
本标准采用的振动压实试验方法,与当前施工机械水平和交通状况相适应,确定的标
准密度与现场所能达到最大干密度以及多年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密度相匹配,可有效地解决沥青路面车辙问题。
(2)JTG E20-2011中T 0702―2011试件制作方法—马歇尔击实方法,马歇尔试件
力学性能与现场芯样性能相关性不足70%:在设计沥青混合料时,除了要求设计密度与多年实际交通作用下路面最终密度相等之外,还期望得出设计密度下的沥青用量,并对性能作出预测。
马歇尔锤击方式与道路的实际碾压方式相差甚远,成型的试件无法较好地模拟现场实际碾压效果以及通车多年后车辆荷载对沥青路面的压实效果,导致不能准确预测路面的长期性能。
本标准采用的振动压实试验方法,能较好地模拟现场实际碾压效果以及通车多年后车辆荷载对沥青路面的压实效果,成型试件与现场芯样的力学性能相关性可达90%,从而准确地预测路面的长期性能。
(3)JTG F40-2004中相应设计与施工技术基于马歇尔方法,而马歇尔由于上述问题,显然制约了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优化设计和性能的提升,其设计标准、施工控制技术和验收标准必然也已落后于生产实际,无法控制和优化设计。
本标准采用的沥青混合料VVTM设计方法,整个设计过程贯穿着优化思路,设计混合料具有最优性能,性能提升不低于20%,预期延长路面寿命至少2年,并)节约沥青约5-10%。
3 试验验证
《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的主要规定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等,经室内试验与实体工程的全面验证,结果科学、可靠。
4 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的最终知识产权归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长安大学和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所有。
5 产业化情况,推广运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
5.1 产业化情况
项目组提出研究成果为榆林至绥德高速公路、312国道商州至丹凤一级公路改扩建项目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施工后检测及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振动压实试验方法设计施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力学性能、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为以后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5.2 推广运用论证
本技术已在榆林至绥德高速公路、312国道商州至丹凤一级公路改扩建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5.3 经济效益分析
采用本项目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质量,降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6 采标情况
本标准为首次起草的陕西省地方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
7 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无
8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本标准审批发布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9 贯彻本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施工控制要求,已进行过充分论证且经实体工程应用证实该施工控制技术切实可行,故要求严格执行。
10 废止现行相关地方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1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得到了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及其他单位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