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气带电粒子的形成
大气:由物理性能不同的暖层(电离层)、中间层、
平流层、对流层组成。雷电发生在10Km以下的 对流层。低层大气带电离子的形成对大气中的
雷电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大气带电粒子形成的电离源:
大气中放射性物质辐射的射线 宇宙射线 波长小于1000A的紫外线 闪电、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尘暴和雪暴 火箭、飞机、工厂产生的离子
大气电离率:单位体积和单位时间内大气分子 被电离为正、负离子对的数目, 单位:离子对/cm3·s。
描述电离源使大气电离的能力。
图1.4 各种电离源产生 的大气电离率随 高度的分布
2、大气电流的产生 ․大气分子被射线电离大气电离子 ․大气电离子随时间、地点、大气离子移动
而变化,使大气离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若同一 浓度分布区:
里,但并非绝对如此。
(2)理论考虑
起电机制:从微观开始宏观机制(符合力学、电学
基本原理)大气电荷受重力、电场力作用分离、积累
导致闪电。用t0表示时间,H表示出现闪电的大气电场 时体电荷正、负电荷区的垂直间距,则有:
H=∫vdt
(积分号上限为t下限为0)
式中v为电荷分离的相对速度。
云中聚集的体电荷总量Q与云中大气电场E之间有:
E=4л/s • Q
这里E是垂直方向的大气电场,Q近似地分布在一个水平面
的平面上,平面的面积为S。
电场E与垂直的大气电流密度j之间有:
dE/dt = – 4лj
这里j包括:① 受电场力作用而形成尖端放电电流
密度和传导电流密度之总和j1,导致大气电场衰减,反 对积雨云中体电荷聚集。
②重力作用下带电粒子(主要是云中水 滴、冰粒)下沉(较重)、上升(较轻)运动(积雨云较 其它云含水丰富,垂直运动强烈)的对流电流密度,导 致云中宏观体电荷的分离和积聚。设两种电荷分离的相 对速度为v,电荷体密度为,则有对流电流密度
在直角坐标系中,也可表示为:
另外,可用几何图形形象化地描述大气 电场,如图1.1。即用电力线表示静电场。
等为面:测出电 场中电位相同的点, 把这些点用一个面连 接起来,这样的一个 几何曲面就称为等为 面。
图1.1 晴天大气电 场的电力线
电力线与等位面相Baidu Nhomakorabea处总是相互垂直,如 果用单位矢量E表示等位面的法线,则上式就 可简化为:
(1)评判标准
起电过程发生在积雨云初生和成熟阶段。 雷暴单体中出现的电和降水过程平均寿命约为半小时。 一次闪电的电荷平均为20 – 40C。闪电电矩为100C • Km。 闪电发生频率可达几次/分,两次之间有几十秒的间隔。 第一次闪电一般出现于雷达测到积雨云中出现降水粒子之后约10-
20分钟内,云中大范围内大气电场强度大于3×103V • cm-1。 云中主要负电荷区一般位于–5°C层处,正电荷区位于其上方几公
第一节 雷电的形成
一、大气中存在着电场
人们都知道地球有磁场,人们生和在无处 不在的地球磁场中。人的睡眠、电子设备受其 影响,如彩电的“跑彩现象等。但是,大家很 少知道人还生活在无处不在的大气电场中,甚 至连有些大学教课书都没有清楚地提到过,因 此,在某些精密测量中会出现找不处的”怪现 象“,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产生这种情况的 原因是大气中存在电场。
3、积雨云的起电机制
积雨云的起电学说:
积雨云是如何产生电,是弄清雷电是如何产生的重要科学 课题,得到了众多大气物理学家的关注,先后提出几上十种积 雨云起点机制理论。然而,由于到积雨云中去观测、实验的困 难以及在实验作模拟实验的局限性,关于积雨云的起点机制迄 今为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下面仅简单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 种理论。
电场强度E等于电势梯度,所以等势面的 间距保护就可以表征E的数值变化。
导体表面恒为等势面,所以地面有起伏, 空中有导体物时,平行的平面等势面就发生弯 曲如图1.2。
图1.2 晴天大气电 场的等势面
如果在不同高度测量E,就可测出如图 1.3所示的曲线。大气的电场强度数值由地 面向上逐渐减少,到10Km以上,已减小到 地面处的数值的3%。
正、负离子均匀分布,混合在一起,宏观大 气不显电性。
实际上, 除电离源产生的正负离子对外,有 云、雾、降水,树枝、花草、尖端放电产生的电 荷,火山爆发、沙暴、雪暴、输电线路电晕放电 、工厂排烟释放的带电离子等等。 受电场、重 力、对流等因素的非对称作用,大气中各处,正 、负电荷分布不均匀,使任何局部空间都不是中 性,显示有净的体电荷分布。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在教堂的 尖顶上、渔船的桅杆上、或高压电线上有淡 紫色光笼罩,可以听到磁磁声,嗅到臭氧及 氧化氮味道,它是一种尖端放电,发生在带 电场曲率半径最小的表面位置附近,说明此 处大气电场很不均匀,表现处大气中存在着 电场。
描述大气电场最常用的物理量,一个是 电场强度E,另一个是电势V,二者的关系 为:
雷电的形成、灾害 与雷电流特征
肖稳安
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 2003年1月25日
夏季,在大气中常常发生伴有巨大隆
隆爆炸声的强烈闪光现象、即雷电现象。 它是雷电防护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和御护的 对象。
大气中的雷电是如何产生的? 雷电现象有那些表现形式? 雷电流的特征是什么? 它是怎样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的? 这是从事雷电防护工作者必须知道 的基本问题。
j2= v

j= j1+ j2
由此可知积雨云中垂直大气电场的增长率为: dE/dt= – 4лj1– 4л v
大气电荷密度的表示:
若体积为V的大气中携带总的正电荷为Q+,负电荷 为Q-,则大气体电荷密度为
晴天,大气正、负离子 电场力作用、随气 流流动、大气湍流扩散影响 运动 形成晴天大
气电流。若用J表示晴天大气电流密度,则:
其中:J为传导电流密度,J为对流电流密度,J为扩散电 流密度。
当大气电场强度发生变化时,还要考虑大气位移电流。
图1.3 大气电场强度E值与高度的关系
二、雷电的形成
实际测量表明: 各地地面大气电场强度是因时、地 而异。 由此可知,大气电场不唯一决定于地球带 电,还于空间电荷分布有关。
通过长期考察: 大气中总是含有大量气体正、负离子,大 气具有微弱导电性。这些带电粒子的生成 、运动和不同带电离子的分离、聚集使大 气显电性、产生大气电场、电流,导致大 气中雷电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