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合集下载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 共26页

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 共26页

决口扇的厚度
识别标志:基准面上升,形成高可容空间, 在天然堤和冲击平原产生明显地形差,决 口扇向河道发生进积式迁移,故决口扇厚 度厚度较大
4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对比标志层的选择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对比标志层的选择
河流相地层对比过程中,具有时间-地层意义 的对比标志层的选择十分重要。
底部含有冲刷面,中、下部 槽状 交错层理发育,向上逐 渐变为小型交错层理或波 状交错层理
主要层理类型为复合层理、 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 虫孔发育。
波状层理发育,见大 量虫孔 及生物扰动构造
钙质结核、根结核或土壤由 潮湿变干燥时收缩形成的摩 擦镜面等 波状层理与虫孔发育
河间湖泊为断续水平纹理、 微波 状层理、虫孔和生物 扰动构造发育。 开阔湖泊波状层理发育,呈 向上变细旋回,次生黄铁矿 断续分布
冲刷面之上的河道沉积
• 沉积特点:河道沉积具有相互叠置特点
• 识别标志:基准面下降,A/S趋于最小 河 道 作用明显,河道发生迁移,出现河道和 边滩的沉积
河道规模
• 识别标志:由于基准面下降形成的河道规 模较大,在地 层对比过程中,受基准面下降 控制的流河道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对比性
基准面上升与下降的转换面
5 结束语
谢谢
谢谢!
• 相域的叠加样式反应A/S值的变化提供基准 准变化信息
如呈退积叠加样式的曲流河道旋回通常反 映A/S值的逐渐增加;呈进积叠加样式的河 道 反映A/S值的逐渐减小;呈进积叠加样 式的决 口扇复合体往往与A/S的逐渐减 小有关;
旋回界面的识别
基准面下降与上升的转换面
基准面上升与下降的转换面
基准面上升与下降的转换面
控制地层叠加样式、具有地层意义的河道 底部冲刷面;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是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和解释的地层学分支。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准层序:是以一个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为界、有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

准层序组:是指由成因相关的一套准层序构成的、具特征堆砌样式的一种地层序列,其边界为一个重要的海泛面和与之可对比的面,有时它可以和层序边界一致。

不整合: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沿着这个界面有证据表明存在指示重大沉积间断的陆上侵消截或陆上暴露现象。

缓慢沉积段(凝缩层) :指沉积速率很慢( 1—10mm/1000a) 、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体系域:指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沉积体系:指具有成因联系的、相的三维空间。

海泛面:是一个新老底层的分界面。

他们常常是平整的,仅有米级的地形起伏,但穿过这个界面会有证据表明水深的突然增加。

可容空间:指供沉积物潜在堆积的空间。

相对海平面: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之间的测量值。

准层序:是一层序地层分析中最基本的沉寂单元,是一个一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面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序列。

准层序的边界:是一个海泛面及与之相关的界面。

大多数准层序边界海泛面均存在着深水沉积与浅水沉积的一个截然界面。

准层序沉积特征:是一个向上沉积水体不断变浅的序列,层厚向上增大,生物扰动向上减少,沉积相向上指示水深变浅,三维空间上表现简单的冲刷和变粗的趋势。

准层序形成环境:一个完整准层序的形成是与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密切相关的。

在准层序形成的第一阶段,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大与海平面相对上升速率或海平面处于相对下降阶段。

此时沉积物不断向前推进,较浅水沉积相上覆在相对较深水沉积上,形成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深变浅的准层序沉积序列。

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

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

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美国犹他州犹尼塔盆地部分绿河组(始新统)的地层模式史蒂芬·佛兰特等摘要:在犹他州犹尼塔盆地中部,名称为Nine Mile峡谷中出露的绿河组地层的中部,几套厚度为10米左右的湖相地层由沉积的碳酸盐准层序组和前积的碎屑岩准层序组构成。

最大洪泛面很明显地发育在某些碎屑岩准层序之上的深湖相油页岩内。

因此,这些湖相的水进体系域表现出其准层序的叠置样式与典型的海相层序不同,可识别出两种类型的层序边界。

类型A层序边界表现出沿着区域上可识别的角度不整合或局部为平行不整合的界面上,岩相向盆地内迁移的证据,而且典型剖面中纵横交错的辨状河道砂岩体(低水位体系域晚期)叠置到深湖相油页岩之上,同时它们也分开了由5——80米厚的水进体系域地层组成的具有明显不对称性的沉积层序。

高水位体系域小于4米厚且可能完全被上覆的层序边界侵蚀掉。

其它的一些边界满足某些地层边界的标准标识,所以被确定为类型B层序边界。

类型A层序边界表现出当犹尼塔湖与邻近盆地的其它湖盆融合而形成较深湖盆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明显基准面下降。

这种湖盆的融合允许因湖平面的平衡作用而在高海拔高度上形成新的湖岸线。

类型B层序边界认为是在刚刚融合的湖盆或有出口的湖盆中,沉积开始时基准面下降的标志。

类型A层序边界是分布广泛的地层边界,地层厚度超过200米,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洪泛气候越发明显或邻近的盆地较易充填。

该边界为角度不整合而非平行不整合,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盆地的倾斜度在增加。

前言:对非海相的封闭盆地内的地层(即与海洋基准面控制相隔离的盆地),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界面数据以及高分辨率露头的解释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在犹他州中东部的犹尼塔盆地的Nine Mile峡谷区域存在三维出露的始新统绿河组中部的冲积——湖相地层,该套地层由Fouch(1994)等人解释为一套基本的层序地层单元。

近200米厚的(以后称为研究层段)泥岩为主夹少量砂岩和碳酸盐岩的地层层序进来对其中有关各地层的相互关系及河流相砂岩体的几何形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 邓宏文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 邓宏文
注: 本图 底图为 T0反射 层构造 图
1、经典层序地层学不适用河流沉积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2、河流地形、河流要素的变化与可容纳空间 3、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成因地层单元)
4、可容纳空间与河型特征 5、决口扇的层序地层位置 —基准面下降期
(与高位三角洲的层序地层位置对比) 6、河流相层序地层识别标志
20 TRXS
PIS TRXS LAXS 0 PIS
A-高可容纳空间
60TRXS 40LAXS
20TRXS 0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1 上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MLM OG 50 CRS NMM
40 CRS
30NMM BSi WRS
20 CRS PS
TRXS 10
MM 40
NMM CRS PS 30 TRXS
8 7
3
5 3
2
W-1100
W-400 W-700
W-200 W-201
W-1200
8
6
5
4
3
2
1
1
6
6 5
4
3 2
1
8
4 3
2 1
3 1
W-100 W-1700
W-800
5
3
6 5
4
8 7
5 4
3
6
23
1
0 km 3 0
feet
Short-Term Cycles in Bay-Head Delta Facies Successions, Bay Facies Tract
A/S controls alluvial ridge height
Well No.2
Well No.201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198.25
199.25
200.25
201.25
641.6 1250
643.6
SH 6
SHG2
645.6 1300 1250
1200
1250
SH 1
641.6
643.6
645.6
胜海古2井区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主体河道分布图
647.6
647.6
注: 本图 底图为 T0反射 层构造 图
201.25 1350
20 T RXS
PIS T RXS LAXS 0 PIS
A-高可容纳空间
60 TRXS 40 LAXS
20 TRXS 0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1 上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MLM OG 50 CRS NMM
40 CRS
30 NMM BSi WRS
20 CRS PS
T RX S 10
MM 40
NMM CRS PS 30 T RX S
198.25
199.25
200.25
1、经典层序地层学不适用河流沉积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2、河流地形、河流要素的变化与可容纳空间 3、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成因地层单元)
4、可容纳空间与河型特征 5、决口扇的层序地层位置—基准面下降期
(与高位三角洲的层序地层位置对比)
6、河流相层序地层识别标志
20 CRS
PS
10 T RX S
MS
LAXS 0 PIS
feet
A-高可容纳空间
0 PIS MLM BSi
feet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2 下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LAXS 40 PIS
MS
35 PXS

河流相储层细分与对比中存在的问题

河流相储层细分与对比中存在的问题

gv x as v a s fei e t rbe u h a l g a U fsdm nayitr p o , s i a eh ut e al i o xs n po l sc io c s o i e t ner t n U en i n ys t ms s li l e e r ui e
中 图分类号 :E 3 1 , 2 I 文献标 识码 : A
Pr b e si h u i ii n a o r l to ffu ilr s r or o lm n t e s bd vso nd c r ea i n o va e e v i l
Q ag ,H N Qn .u LA hn .o , A h.e ,HA G Jnto u F n C E igh a ,I N C egb H O Z i i Z N u - 。 w a
2 G o h s a s a c n t ue, h n iOi Fil DD n 5 0 2; . ep yi l c Ree r h I si t S e gl l e d, , t g2 7 2
3 D p.o at c neN nn n e i , af g2 0 9 , i ) . et fE r S i c , aj g U i r t N n n 10 3 C n h e i v sy i h a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1 7 期
20 0 7年 3月
西



大 学 学

V0 . 7 No 1 12 . Ma . o 7 t2 0
J R LO ’ OU NA F XIAN N VE ST F S I NC D E HN L GY U I R I Y O C E E AN T C O O

河流相的识别

河流相的识别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在4、5级旋回上进行对比。
河流相沉积层序的旋回级次的确定
Ⅴ级旋回所控制的层序单元相当于一期复合河道,具体到不同的沉积相带又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①在主河道发
育的部位,旋回的顶底界面往往都是以河道的冲刷侵蚀面为主,以若干期相互叠加的河道砂体+天然堤沉积组成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序列,代表上升半旋回;以河漫细粒沉积物夹若干越岸砂体组成下降半旋回;
② 在沉积构造方向:主要沉积类型为水流波痕成因的交错层理,反映单向水流搬运的特征,在组合上随粒度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从下向上:冲刷面→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沙波层理→爬升波痕纹层→断续波状(小型沙纹)交错层理和水平纹理。
③ 在粒度分布上:C—M图为典型的牵引流型。而概率图则主要由跳跃和悬浮两个总体组成
(2)不同河流的共性
无论那条河流的测井曲线均具有向上幅度变小的趋势,即具有明显的正韵律结构,同时其底部与下覆岩层均为突变接触。泥质夹层均以层序的上部为主要发育段。
具体在建立河流相地层层序地层格架时,首要的一步是将各期复合序。四级是河道带。
②旋回性识别,主要是利用前面所讲的划分短期旋回的原则在单井上划分出Ⅴ级旋回,然后在等时标志层所确定的大的框架下逐层对比。③在标志层和旋回性均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应用等高程对比法近似确定旋回界面。
因为从沉积过程分析来看,旋回的级次越低,时间跨度越大,其旋回性特征反映越明显,这也就是说,Ⅳ级旋回可以通过对多期Ⅴ级旋回在垂向上叠置样式的周期性变化得以体现;
Ⅲ级旋回的顶底界限划分可以从河流相环境与其他沉积环境的组合关系上加以确定。而前面已经论述,Ⅴ级以上旋回则很难进行等时性对比。所以,本文主要论述Ⅴ级旋回的划分对比,其次为Ⅳ级旋回。

河流相地层相序特征、河型演化及层序地层模式分析——以扶新隆起带北坡泉三段河流相沉积为例

河流相地层相序特征、河型演化及层序地层模式分析——以扶新隆起带北坡泉三段河流相沉积为例
维普资讯 http:/ 垫 Q:
Sci ence an Tech I d nO Ogy nn I ovaton i Her d al
工 业 技 术
河流 相地层 相序 特征 ~河 型演化 及层 序 地层 模式 分析
以扶新隆起带北坡泉三段河流相沉积为倒
王宝成 ’ 白连德 (. 1 中国石 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 7 6 ; 2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 院 吉林松原 1 8 0 ) 50 1 . 0 3 3

基 准面旋回的 中部 , 处于长周期基准面快速 上 升 阶段 , 由于可容 空间的增加大于沉积物补给 通 量 , 层均 表现 为 向陆阶 进的 退积 叠加样 地 式, 自下而上各短 周期旋 回内的河道砂体厚度 逐 渐减 小、砂地比及砂体钻遇率 依次降低 , 河 道侧积形 成的边滩发育 , 岩心及测井 曲线上具 典 型的 曲流河特征 。 MSC2 一MSCl 历经长周期基 准面上升 : 早 、中期 可容空间的持续增加 , 至泉三段后期 可容空 间增速减缓 , 沉积物 供给相 对不足 , 表 现为此时河 道作用相对较弱 , 侧积作用形成的 边滩不甚 发育 , 以发育孤立的 ,规模较小的河 道砂体为特征 , 砂体侧 向连通性差 , 砂体厚度、 砂地 比及砂体 钻遇 率统计规 律依 然表现为 地 层 向陆退 积的特征 。
低 A /S比值条件下形成的短期旋 回 , 仅发 育 上升半旋 回 , 降半旋 回表现为 区域性 广泛分 下 布的 河道 冲刷 下切作用 。短 期旋 回的底 界面 为 明显 的冲刷面 , 顶界 面为突变接触 面或 另一 期短期 基准 面旋回底界的河道 冲刷面 , 回内 旋 部表现 为多期河道相互切 叠的相 序组合特征 。 单期河 道砂岩 向上 变细不 明显 , 流 “ 元” 河 二 结构 的上部单 元往 往侵 蚀冲刷 殆尽 。其 二为 基准面上升 中期偏 下较 低可容空间 、 较低 A/ S比值 条件下形 成的短期基准面旋 回。 3 2 中等可容纳空 间短期旋 回相 序特征 . 发 育于泉 三段 中部 中等可 容空 间的 中期 基准面旋 回 中, 着基准面 的持续 上升 , 容 随 可 空间不断增长 , 短期基准面旋 回中河流相上部 细粒单 元沉 积 比例增大 , 回对称性 增 强 , 旋 砂 体切割叠置现象减 少 , 常形成 完整的河道沉积 砂体 , 见的相序 组合为完整 的向上变细的河 常 道砂岩 加 天然堤 /决 口扇或 河漫 沉积 。 3 3 高 可容 纳空间短期旋 回相序特征 . 发育于 泉 三段上 部高可 容纳 空 间、高 A /S值 条件下形成 的中期旋 回的上升 半旋 回的 上部或下降半旋 回的 下部 , 此时 基准面上升速 率 降低 , 但可 容空 间仍 持续增 长 , 沉积 物供给 相 对不足 , 剖面上 表现为薄 层河道( 废弃河道 ) 2扶新隆起带泉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 及堤 岸粉细砂岩夹于 大段泛 滥平原泥岩之 中 , 旋 回对 称 性 强 。 分 ’ 本次研究 在前 人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 , 开展 了三级 层序( 三段 ) 泉 内部 的高频层 序研 4中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河道类型演 化及沉 究, 根据 相序特 征、河型演化及砂体 叠加 样式 积特征分析 划分为 5 个中期基准面旋 回 MS l MS 5 进 C— C , MS C5: 发育于泉三段长 周期上升基准 面 步 划分 为 l 3个短 期基 准面 旋 回 SSC l— 旋 回的底部 , 于基准 面上升早期 , 处 可容空 间 S SC1 3 及 A/ 开始增 加但相对较低 , S 底界表现 为广泛 发育的河 道侵 蚀冲刷 , 道砂体垂 向加积作用 河 3短周期基准面旋 回相序组合特征 较强 , 以相互切叠复合河道砂体 发育为突出特 3 1低可容纳 空间短期旋 回相 序特征 、 征, 河道具辫 状河特征 , 砂体 厚度较大 , 砂地 比 发育于 泉三 段 中下 部最低 及较低 可容 空 及砂体钻遇率 在 5个中期基准面旋 回中最高 , 间的 中期基准面旋 回中, 主要有两种短期基 准 反映砂体横 向连续性好 。 面旋 回: 其一 为泉三 段下部最 低可容纳 空间 、 MS 4 MS 3 发育于泉三段长周期上升 C一 C: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地层划分对比的沉积学方法及原理
• 穿时普遍性原理是shaw(1964)首先提出的,他 把陆表海的沉积物分为两种沉积环境的产物。
– 一种是直接来源于海水本身原地生成的沉积物; – 一种是来源于海水范围之外的陆源异地生成的沉积
的。
11
在陆表海沉积二元论的指导下,根据陆表海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以及总机械能量的分析 得出两条基本的结论,即穿时普通性原理。
(4)重矿物法
沉积岩中矿物按其相对密度可以分为两类: 相对密度大于2.9的叫重矿物,小于2.9的叫轻矿 物。
重矿物如锆英石、磷灰石、电气石、金红石、 钛铁矿等。在不同的地层层位内重矿物组合和含 量是变化的。
在同一物源区的前提下,它可作为地层划分 对比的依据。我国中、新生界以陆相为主,一个 沉积区往往受到多个物源的影响,地层对比成效 不很明显,一般情况下不常使用此法。
海相沉 积旋回模式: 由海进至海 退组成的完 整旋回(等 时面为一理 想的等时界 面)。
陆相沉积 (河湖沉 积)造成 的沉积旋 回还显示 出级别性。
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基本概念 1、地层划分(Subdivis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系统地把一个地区 的地层划分为各种地层单位。 2、地层对比(Correlation):根据地层各种属性 和特征,对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找出这 些地层单位的相应关系和分布规律。在地层学的意 义上是表示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 3、地层划分与对比:确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及 其分布规律。
– 如果能量的迁移是在缓慢的过程中完成的,则形成 的异地岩石单位侧向可以追溯,就是穿时的。
– 如果能量的迁移突然,这时,在过渡区内就不复存 在这种岩石,则岩石单位不能追溯。于是,所有非 火山形成的、异地生成的和侧向连续的陆表海沉积 的岩石单位,以及在无间断的连续剖面中位于其上 或其下的相邻异地生成岩岩石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曹学明;王玉柱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0(036)002
【摘要】近些年来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取得了大量丰硕的成果,然而同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海相层序层序学理论相比较,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中,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更是急需深入,甚至有学者怀疑层序地层学理论能不能应用于河流相环境.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河流相地层各级层序界面的成因及各级层序界面所控制下的层序地层单元与传统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论述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学在河流相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曹学明;王玉柱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9.2
【相关文献】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J], 杨国栋;王萍;李梅;高峰;王岩;陈狄;闫玉平;宋广达
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J], 胡光义;陈飞;孙立春;范廷
恩;赵春明;吴胜和
3.河流相古土壤及其在河流沉积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J], 叶良苗;裘亦南
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J], 唐海发;赵彦超;于广瀛
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黑油山油田克拉玛依组为例[J], 王郑库;欧成华;李凤霞;王家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勘探里关于“等时”与“穿时”问题的总结

地震勘探里关于“等时”与“穿时”问题的总结

一、三角洲沉积穿时的问题:随着三角洲前积式向海推进,早先的沉积界面就成了三角洲前积层的等时线或者等时面。

每两个等时线间所限制的前积层都包含了同一时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个不同亚相,称为“同期异相”。

而在一个大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同一亚相(三角洲平原)乃是不同时期形成的该亚相的叠加,称为“同相异期”,这里说的同相异期就是"三角洲穿时"问题。

二、地震同相轴穿时的图解:1、经常砂岩对砂岩,看上去似乎没错,但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有时候是不对的,会穿时。

如下图所示,某区的三口井,常规的地层对比思路是根据测井曲线的相似性,一段地层内,曲线形态相似,就认为是等时沉积的。

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图中蓝线画的对比结果!而实际上,按照地层沉积的规律,每个沉积单元按照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的沉积序列才是等时沉积的。

2、等时性对比中“等时性”的认识要从时间和空间上去认识。

等时是一相对概念,因为时间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细分的,所以等时是相对的。

对于同一次洪水事件所形成的沉积在时间上可认为同时沉积即等时,在空间上表现为油层不等深、不等厚、岩相变化等。

如下图所示图1中地层超覆导致1井和2井中1层的厚度和垂向上深度的变化,图3中河流下切导致7井和8井1层的厚度和垂向上深度的变化,图2中5井和6井垂向上深度的变化。

三、其他人的观点:1、个人认为,要做到等时对比其实很困难,目前只能说是无限的去逼近等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的方面通过地震相的地震反射终止形式确定等时沉积的界面,小的地层单元可以结合生物化石、微量元素测定,当然有相关的测年资料是最好的了。

砂岩对砂岩只能作为参考,大套的砂岩是在洪水期形成的,严格的砂对砂会穿时,而相对细粒的泥岩则是长期累计的结果,从地质年代的广度看,可以近似等时,细粒的泥岩分布稳定,常作为对比的标志层,而砂岩只能是参考。

2、看来层序地层的对比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层序地层学最重要的是认清各体系域内部准层序组的沉积模式是进积、加积还是退积。

地层学——层序地层概念简介

地层学——层序地层概念简介

地层学——层序地层概念简介译者:王立群层序地层学是试尝关联相对海平面转变到沉积层的一门地质学方面的相对较新的分支。

该方式的基础是依照等时界面的识别进行地层作图(例如:地下不整合面、最大洪泛面),因此其大体点是放在年代地层框架上。

层序地层学是校正只强调岩性特点相似性而没有时刻意义的岩性地层学方式的最好选择。

名称中的“层序”涉及旋回沉积,而术语中的“地层学”涉及如下地质进程:一、沉积物形成的地质进程。

二、透过地球表面的时空,这些沉积物如何转变的进程。

目录:1、重要的界面1—1、层序界面1—2、准层序界面2、准层序和准层序组的类型3、地质时期的海平面4、经济意义5、参考文献1、重要的界面1—1、层序界面层序边界被以为是最重要的界面。

层序边界被概念为不整合面或与其相关的整合面。

多期河流砂岩体常常充填与层序边界相关联的海平面下降形成的深切河谷。

层序边界上的深切河谷在侧向上可与河间地域,形成于深切河谷边缘的古土壤相对照。

河谷充填在成因上与先期形成的下覆沉积系统无关。

依照多期砂岩沉积的其它类型有四种区别深切河谷充填的标准:一、比河谷内单河道侵蚀面散布更普遍的高侵面,在区域上可普遍对照。

二、在与下覆地层单元相对照时,相组合反映出盆地在岩相上向前移动。

3、河谷侵蚀面侵蚀掉前期形成的体系域而且在海岸产生时刻距离。

4、增加的河道充填和向上变细的剖面或反映增加可容空间的河流系统特点的转变。

和深切河谷相关的砂岩体是良好的储集层。

目前在这些岩体的对照和散布研究上还存在问题。

层序地层学原理和重要界面的识别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1—2、准层序界面次要的界面是准层序界面,只是也有人建议描述准层序边界的洪泛面与层序边界相较在侧向上散布更为普遍。

这是因为海岸平原与内陆架相较其倾斜度低的缘故。

准层序边界能够用界面上的物理和化学属性的不同相区别,它们是:地层水的含盐度、碳氢化合物的性质、孔隙度、紧缩速度和矿物学特点。

准层序边界不阻止油气的聚集,可是它能够抑制储层垂向上的联系。

河流相储层沉积学表征_李阳

河流相储层沉积学表征_李阳

第25卷 第1期2007年2月沉积学报ACTA SED I M ENTO LOG ICA SI N I CAV o.l 25 N o 1F eb .2007文章编号:1000 0550(2007)01 0048 05收稿日期:2006 07 28;收修改稿日期:2006 11 01河流相储层沉积学表征李 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北京100029)摘 要 以层次分析思想为指导,应用结构要素分析法,结合露头研究,解剖层内薄夹层并对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这样就可以预测性地描绘出胜利油区河流相单砂体的几何形态、连通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准确判断出砂体的成因类型,揭示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

进而适应高含水后期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的需要。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建筑结构 成因单元 结构要素分析法作者简介 李阳男1958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图分类号 P512.2 文献标识码 A1985年以来,Andre w D.M ia ll 和Doug lasW.Jor dan 等人分别提出了用沉积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法分层次研究露头和现代沉积中河流相砂体的成因类型、内部建筑结构和非均质等级的思想[1~3]。

第十三届国际沉积学大会明确指出研究砂体几何学、内部建筑结构、不渗透薄夹层的空间变化是储层非均质的主要内容,并且认为研究沉积界面体系是搞清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关键。

我国已经投入开发的河流相储层是一个复杂的非均质体系,在纵向上具有多级次的旋回性,平面有复杂的微相组合,非均质特征也表现明显的层次性。

河流相非均质的研究必须采用分层次解剖的思想,应用露头和现代沉积研究的方法来描述地下河流相储层[4~6]。

1 建立层段和单砂层对比模型在胜利油区河流相典型的孤岛油田馆陶组,建立层段和单砂层对比模型主要依据各小层亚相带划分及砂泥岩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在垂向上,以层次分析思想为主线,将地层划分出若干个沉积亚相和砂泥岩空间分布结构不同的岩相段,在岩相段里采用 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法 进行区块闭合对比,依据河流旋回特征及夹层发育情况,把相互叠置的厚层河道砂岩细分对比到井间单一河流沉积单元,建立单砂层对比模型。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层序、体系域、与准层序概念之异同与比较一.层序层序指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其顶底面以不整合面或者与这些不整合面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V ail,1977)。

层序是在海平面升降周期曲线上相邻的两个下降速度转折点之间沉积的,它由一套体系域所组成。

依据层序单元底部界面(不整合类型),层序可分为两种:I型层序和II型层序。

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大多数地层发育的是I型层序,国外的海相层序也是如此。

1.1 I型层序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边界为界,顶部以I型或II型层序边界为界。

I型层序边界(图1-1)以与河流复壮作用、岩相的向盆地方向转移、海岸上超的向下转移以及上覆地层的上超伴生的陆上暴漏及同时发生的陆上侵蚀作用为特征。

作为岩相向盆地方向转移的结果,非海相或很浅的海相岩层,如层序边界之上的辫状河道或河口湾砂岩,可能直接盖在界面以下的较深水海相岩层。

如下临滨砂岩或者陆架泥岩之上,而没有穿插着在中间沉积环境中沉积的岩石。

I型层序界面经解释为全球海面下降速度超过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在该处产生海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即海面相对下降超过推覆坡折点后形成的层序。

图1-1 I型层序1.2 II型层序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边界为界,顶部以I型或II型层序边界为界。

II型层序边界(图1-2)的特征沉积滨岸线坡折带朝陆地方向的水上和暴露和海岸上超的向下转移;然而,它既没有与河道回春所用伴生的陆上侵蚀,也没有岩相的朝盆地方向转移。

沉积滨线坡折带朝陆地方向上覆地层的上超,也是II型层序边界的特征。

II型层序边界是全球海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形成的,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发生海平面相对下降。

图1-2 II型不整合二、体系域体系域是指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组合(systems tract)。

体系域是一个三维沉积单元,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成因联系的、同时代的沉积体系所组成的地层单元。

河流相沉积中的准层序_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

河流相沉积中的准层序_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

第28卷 第1期O I L &G AS GE OLOGY 2007年2月  收稿日期:2006-04-28 第一作者简介:高志勇,(1974—),男,硕士研究生,层序地层与沉积学文章编号:0253-9985(2007)01-0059-10河流相沉积中的准层序———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高志勇1,2,韩国猛3,张丽华3(1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北京100083;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摘要:在详细分析了曲流河、辫状河沉积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河流相沉积中初步建立了3种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

其中,在曲流河沉积中发育2种准层序模式,其一为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表现为与河道水体逐渐向上变浅相对应的水下河道(滞留沉积)-边滩-水面之上的天然堤、泛滥平原的相序组合;其二为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交替沉积相序组合的准层序。

辫状河准层序大多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与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相对应的水面之下河道(滞留沉积)-心滩-水面之上的漫滩沉积相序组合的准层序,而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不发育。

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是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也是与湖(海)盆准层序边界湖泛面或者海泛面在陆上所相对应的界面,但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更与海相沉积中海侵滞留沉积物而非暗色泥岩的准层序界面特征相近似。

在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或决口河道沉积中,准层序界面为暴露过泥岩与上部洪水期的暗色泥岩间的界面。

在建立了河流相准层序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四川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河流相沉积地层,进行了准层序在垂向相序叠加样式与时空演化关系的分析,并探讨了河流相准层序中非均质性特征。

关键词:物性非均质性;河流相;准层序;须家河组;四川中部中图分类号:TE111.3 文献标识码:APara sequence of fluv i a l deposit:a ca se study of the Xuji a heForma ti on i n Cen tra l S i chuanGao Zhiyong 1,2,Han Guomeng 3,Zhang L ihua3(11Central L aboratory,Exploration &D evelop m ent R esearch Institute,PetroChina,B eijing 100083,China;21Key L aboratory for O il and Gas Reservoirs,PetroChina,B eijing 100083,China;31Exploration &D evelop m ent Research Institute,D agang O ilfield Co m pany,PetroChina,Tianjin 300280,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yna m ics characteristics of meandering strea m and braided river deposits,3parasequence models of fluvial deposit are p reli m inarily recognized in the Xujiahe For mati on in cen 2tral Sichuan basin .T wo parasequences,i .e .the graded fining 2upward parasequence and the graded coarsening 2upward parasequence,occur in meandering river deposits .The graded fining 2upward parasequence rep resents a water shall owing 2upward facies sequence combinati on of subaqueous fluvial channel (lag deposits ),marginal bank,natural levee and fl ood p lain deposits .W hereas the graded coarsening 2upward parasequences rep resents a facies sequence combinati on of alternative fl ood p lain 2crevasse 2s p lay deposits .The braided river parasequence mostly appear as a graded fining 2upward and water shall owing 2upward parasequence of facies sequence combina 2ti on of subaqueous fluvial channel (lag deposits ),channel bar and overbank deposits,while the graded coarse 2ning 2upward braided river parasequences are not devel oped .The fluvial parasequence boundary is the er osi onal surface at the bott o m of channel sandbodies and als o is the onshore equivalent interface of the lake water or sea water fl ooding surface on the parasequence boundaries in lake /marine basins .Ho wever,it is more si m ilar with the parasequence boundary of transgressive lag deposits rather than dark mudst one .I n the graded coarsening 2upward 6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8卷 fl ood p lain,crevasse s p lay or channel deposits,the parasequence boundary is the interface bet w een exposed mud2 st one and upper dark fl ood mudst one.Based on the p r oposed fluvial parasequence models,the vertical supe2 ri m positi on pattern of fluvial parasequence and its ti m e2s pace ev oluti on are analyzed,and the heter ogeneity of flu2 vial parasequence are studied f or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 mati on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Key words:heter ogeneity of petr ophysical p r operty;fluvial facies;parasequence;Xujiahe For mati on;Central Si2 chuan 国外学者对河流相地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近海环境中,通过海相夹层来揭示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并没有摆脱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中关于海平面升降控制层序发育的思路[1,2]。

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单位

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单位

1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单位;是一套相对整合的、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不整合和与不整合相当的整合为界的地层。

它由一系列的沉积体系域组成。

2副层序(准层序)(parasequence)是以海泛面(marine-flooding surface)和可与海泛面对比的界面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合的一套岩层(beds)或岩层组(bedsets)。

3在加积副层序组中,副层序愈靠上,时代愈新,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侧向移动。

总的来说,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度接近沉积速度,海平面相对升降不明显。

在加积副层序中,各副层序的沉积相、厚度和砂岩/泥岩比没有重大变化。

4在进积副层序组中,愈朝盆地方向前进,沉积下来的副层序时代愈新。

总的来说,沉积速度大于可容纳空间的增长的速度,海平面相对下降,表现的序列是一个海退序列。

时代较新的副层序的厚度一般比时代较老的副层序的厚度大。

5在退积副层序组中越朝陆地方向,沉积下来的副层序的时代愈新,呈后退型式。

总的来说,沉积速度小于容纳空间增加的速度,海平面相对上升,表现的序列是一个海进序列。

6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 是在F和R点之间最大海平面下降及其后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沉积序列,直接处于I 型层序界面之上。

低位体系域的下界是层序界面(sequence boundary),上界是初始海泛面(the first flooding surface)。

即低水位体系域由海底扇、斜坡扇和低水位楔组成。

7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是与II型层序边界相伴生的最低的体系域。

这个体系域是以一个或多个微弱进积到加积的副层序组为特征。

这些副层序组在朝陆地方向上超到层序界面之上,在朝盆地方向下超到层序界面之上。

陆架边缘体系域的顶面是初始海泛面,它也构成了海进体系域的底面。

陆架边缘体系域的底面是II型层序界面。

8海进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 形成于海平面迅速上升时期。

【高中地理】有关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探究

【高中地理】有关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探究

【高中地理】有关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探究1、引言现代河流沉积研究起源于19世纪,但真正广泛的现代河流沉积研究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再次推动了现代河流沉积学的发展。

在此期间,发表了大量的河流沉积学研究成果和著作。

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对河流沉积学的研究,总结出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的沉积模式和环境演化模式。

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已被普遍接受。

尽管这些模型已成为比较和理解古代河流沉积体的标准框架,但由于河流沉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使用一个模型来包含古代许多复杂的河流沉积过程。

特别是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传统的经典河流沉积模式已不能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正如JD Collinson所指出的,“与数量有限的高度精炼的相模型知识相比,许多实例的丰富经验似乎是解释新实例的更好基础”。

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嫩江大马岗沉积体为例,揭示了复杂的河流复合沉积模式和沉积层序,为地下河流相地层的识别提供了新的参考。

2、地质概况嫩江发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端的伊尔胡里山,流经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区,在黑龙江省招远县汇入松花江。

流域全长约870km,流域面积2.2公顷×108m2,地质构造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海西褶皱带东南缘位于松嫩断陷带的西部(图1)。

嫩江上游位于兴安山脉和大兴安山脉之间。

大部分河流呈“V”形,以切割侵蚀为主,为典型的山地河流;长江中下游位于辽阔的松嫩平原地区。

河道宽阔,呈“U”形,多呈蛇形,以冲积物为主。

属平原河流,大马港段位于该河段。

3、嫩江大马岗沉积体沉积特征及岩相类型3.1沉积特征通过对大马岗河流沉积体九个探槽剖面、十九个探坑(图2)的细致观察及描述,发现大马岗沉积体主要由三种类型沉积物组成:砾质沉积、砂质沉积及泥质沉积,并以泥质沉积为主,按其沉积的岩性、颜色、粒度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大马岗沉积体由下至上共划分为10个层,分别用n10?n1表示[15],具体沉积特征如下(图3):N10:黄褐色粗砂细砾矿床,受勘探槽剖面限制,勘探槽最深处厚1.4m,至今无底。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至单砂层 , 即井间可追溯的单一河流沉积单元 ; 平面 上划分至单一成因砂体[ 11 . 8 18 然而 目前容易出现 ,-] 的问题是垂 向上单砂体的细分不能够代表平面上成 因砂体的展布, 即垂向和平面的划分不能达到有机
统一 .

表 1 河流相储层层次划分
3 单 砂 层 细 分 常见 问题
维普资讯

1 一 8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不统一[1 , 90 应用层次界面分析法划分 的地层层次 -] 与层序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层次的划 分存在不同程度 的兼容 、 重复或者 冲突, 因此 , 本文 的研究 本着层 次划 分 , 统命名 的原 则 , 图在地层 系 试 层次的划分上做到统一划分 , 统一命名 ( 1 . 表 ) 目前 对于河流相储层细分对 比的研究多力求垂向上划分
J .2 0 n a 08
Vo. 3No 1 12 .
文章编 号 :6 30 4 2 0 ) 10 1 —5 17 — 比方 法探 讨
Di uso R temeh d frtesb vso n o a i no u il ee v i s sin O h t o o h u diiina dc mp rs ff va sror c o l r
深入研究复杂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
式 . 是 以上 方法 要 么在 地 层 划 分 和对 比的精 度 上 但
2 河 流相 储 层 层 次 划 分
目 前关于储层地层单元的划分级别及其术语尚
收稿 日期 : 0 70 —0 2 0 —42
作者简介 :渠芳 (9 1)女 , 1 8一 , 博士研究 生 , 主要从事地质资源 与地质工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6
沉积学报
第 28 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水进体系域为相互叠置的河流砂体向上过渡为相 对孤立的河流砂体与细粒的冲积平原沉积,高位体系 域主要是细粒的泛滥平原沉积、孤立的河道砂体、薄 煤层等。这一模式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基准面的 主控因素,控制了体系域的形成与演化,这对于近海 冲积体系中的河流是有意义的,但与我国众多河流基 准面的升降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的事实不符。
辫状河的 特 征[4]。 在 同 一 体 系 域 中,某 时 期 的 基 准 面、可容空间是相同的,在此条件下不可能既发育辫 状河又发育曲流河。
在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大石河中,地壳的间歇
式上升引起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交替进行[9,10],导致 河谷基 岩 上 发 育 有 多 级 具 有 二 元 结 构 的 河 流 阶 地 ( 图 5) ,在湖北松滋刘家场的丁家冲、河田坪,在青藏 高原、黄河三门峡等地,都发现了这种由构造作用形
按照同一时期形成的准层序厚度大致相当、顶界 面大致持平的原则,从上向下,将同一时期形成的准 层序进行对比( 图 4) 。
根据 Wright 等的层序地层模式中描述的各体系 域中砂体的特征,将盒 8 段划分为低位体系域( LST) 和水进体系域( TST) ( 图 4) 。 2. 4 体系域的调整
在图 4 低位体系域中,Su9、Su13、Su36-13 底部的 准层序 分 别 与 横 向 上 同 一 层 的 准 层 序 明 显 不 协 调 ( 图 4) 。Su9、Su13、Su36-13 底部的准层序二元结构 非常明显,具有曲流河的特征,而低位体系域中的其 他准 层 序 均 不 具 二 元 结 构 或 二 元 结 构 不 明 显 ,具 有
图 1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据 Wright 等,1993,略有改动) Fig. 1 Fluvial facie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 ( modified from Wright V P,et al. ,1993)
收稿日期: 2009-12-11; 收修改稿日期: 2010-03-12
另外,该模式对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描述 值得借鉴,但河流阶地的形成时间明显早于河谷充填 物,将二者都归于低位体系域,显然不符合层序地层 学等时对比的原则。
Shanley 和 McCabe 将河流层序中体系域的变化 与相对海平面变化联系起来,提出了近海河流层序模 式[2,3],认为 低 位 体 系 域 为 相 互 叠 置 切 割 的 河 流 砂
成。Ⅰ期构造抬升,基准面下降,可容空间为负,河流 发生下切侵蚀,形成河床底部冲刷面( 图 7b) 而无沉 积; 由于构造运动有活动—静止的幕式特征,随后构 造抬升即趋于停止,河流下蚀导致床底冲刷面下降到 与河流平衡剖面一致可容空间为零时,下蚀即停止, 仅在横向上发生曲流河的凹岸侵蚀、凸岸加积,河流 以侧向迁移为主,形成一级阶地( 图 7c) 。多期幕式 构造运动( 多次抬升—静止) 导致可容空间从负到零
第 28 卷 第 4 期 2010 年 8 月
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文章编号: 1000-0550( 2010) 04-0745-07
Vol. 28 No. 4 Aug. 2010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胡光明1 王 军2 纪友亮3 贾爱林4
(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2.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地质所 陕西靖边 718500; 3.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102249;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1 问题的提出
河流相地层相变快,其等时对比一直是油气田勘 探开发中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 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在众多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中,Wright 等的模 式[1]( 图 1)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该模式认为: 低位体 系域由下切河谷中的充填物和河流阶地上的高成熟 度的土壤层组成; 水进体系域早期形成多层横向连 续、厚度大的砂体,晚期形成孤立砂体和分布广泛的 泛滥平原沉积; 高位体系域时期,可容空间的增速降
图 2 盒 8 段顶部 Th / K 标志层对比 Fig. 2 Matching of Th / K marker bed at the top of He 8th member
第4 期
胡光明等: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747
图 3 Su10 井测井与岩心特征 Fig. 3 Logging and core characters in the Well Su 10
2 河流层序对比实例分析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其主力气 层之一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 8 段河流相[4 ~ 6]砂 岩地层。本为以此为例来分析河流层序等时对比。 2. 1 层序顶底界面的确定
在岩心较少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测井曲线识别沉 积上具有等时意义的标准层来确定等时界面。全面 分析各种测井曲线特征,发现在盒 8 段顶部普遍存在 高值 Th / K( 图 2 ) ,而 高 能 环 境 Th / K 高,低 能 环 境 Th / K 低[7],据此可确定目的层的等时顶界面。
3 河流层序的发育过程
河流层序中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往往与 构造旋回一致,构造抬升基准面下降,构造下降基准 面上升,构造运动控制了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是河流 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 3. 1 构造抬升阶段
构造抬升阶段往往由多期次级幕式构造运动组
图 6 调整后的盒 8 段河流相地层等时对比格架
Fig. 6 Modified fluvial facies isochron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He 8th member
摘要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 盒 8 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 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蚀与侧蚀—沉积交替的结果。而构造下降过程所引起的基准面上升和可容空间 增速的变化又影响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考虑构造运动在河流层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阶地与相邻地层 之间的接触关系,修正了 Wright 等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构造运动控制了河流层序的发育,构造上升半旋回形成 水退体系域,为一系列相对等时的阶地,构造下降半旋回形成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 构造抬升早期形成的河谷充填物,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 Wright 等的含义一致。 关键词 河流层序地层模式 河流阶地 等时对比 苏里格气田 第一作者简介 胡光明 男 1977 年出生 讲师 沉积与层序地层学 E-mail: hugm1214@ 163. com 中图分类号 P512. 2 文献标识码 A
的交替,形成强烈的下蚀和侧蚀—沉积交替出现,从 而形成类似于大石河的多级阶地( 图 7d ~ g) ,每一级 阶地都是一幕构造抬升的结果。
在新阶地形成过程中,处于较高位置的老阶地由 于构造抬升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剥蚀,阶地越老剥蚀越 严重,以致本来具有典型二元结构的早期阶地仅剩底 层沉积、滞留砾岩甚至剥蚀殆尽,如松滋刘家场的河 田坪,比现在的河床高 20 ~ 30 m 的山顶上分布有粒
成的阶地[11 ~ 13]。阶地的位置越低,形成的时间越晚, 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越短,二元结构越明显,并且阶 地形成时,河谷中并无 Wright 等模式低位体系域中 所说的河谷充填物,因此河流阶地的形成时间要早于 河谷充填物。
Su9、Su13、Su36-13 底部的准层序均具有二元结 构特 征,处 于 盒 8 段 底 部、河 道 边 缘,并 且 相 对 于 Su13、Su36-13 底部的准层序而言,位置较高的 Su9 底 部准层序的二元结构略差( 图 4) ,这些特征与大石河 的河流阶地有很好的可比性,因此推测 Su9、Su13、 Su36-13 底部的准层序为河流阶地,其形成的时间要 早于图 4 低位体系域( LST) 中的其他准层序( 河谷充 填物) ,应将其单独划分出来,列为水退体系域 ( 图 6) ,详细分析见下文。
第4 期
胡光明等: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749
图 7 河流层序发育模式
RST. 水退体系域,LST. 低位体系域,TST. 水进体系域,HST. 高位体系域 ( 注: 一般河流两侧均有阶地,本文为了叙述方便,假设仅有一侧存在阶地。)
Fig. 7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fluvial sequence
Su10 井的岩心和自然伽马曲线( GR) 显示山西 组山 1 段上部发育大段洪泛炭质泥岩( 图 3) ,这种大 段的洪泛炭质泥岩也可以通过岩心和自然伽马曲线 从 Su20、Su5、Su24-17、Su6、Su16 等许多井中识别出 来。进入盒 8 段发育期,河流广泛冲刷下切山西组的 洪泛泥岩,形成以砂岩为主的河流相沉积,并且盒 8 段内部的泥岩段厚度远小于山西组顶部的洪泛泥岩 段。盒 8 段与山西组之间的界限在自然伽马曲线上 表现为明显的台阶: 台阶之上为低值( 河流相砂岩) ,
低,形成横向连通性较好的砂体与土壤层。 这一模式明确了基准面升降对体系域演化的控
制和可容空间变化对砂体展布特征的影响: 河流中基 准面上升越慢、可容空间增幅越小,河流层序中砂泥 比就越高,二元结构就越不明显,越容易形成连片的 叠置砂体; 基准面上升越快、可容空间增幅越大,河流 层序中砂泥比就越低,二元结构就越明显,越容易形 成孤立的砂体。但是无论砂泥比是高是低、二元结构 是否明显、砂体连片叠置还是孤立分布,只要河流体 系是在接 受 沉 积,沉 积 下 来 的 碎 屑 物 质 的 总 量 在 增 加,就说明可容空间在增加、基准面在上升,只是可容 空间增加的速率有别。因此,Wright 等的河流相层序 地层模式反映的仅仅是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加期 间形成的河流层序模式,而基准面下降、可容空间减 少这一过程中河流的地质作用在该模式中没有得到 体现。一个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一个基准面上升半 旋回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层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