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丙 高空 南半球
B
A
A
三、近地面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过程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 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 速小。 (2)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 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 (3)同等图幅的等压线图上,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课堂小结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作用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大气的 水平运动 风向 近地面风向 高空风向
等压线图
高压、高压脊 低压、低压槽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高
低
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 西北 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 东南 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 大 ,原因是________
甲地区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垂直 丙 方 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 。 丁
右图为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 中四城市,风力最大的可能是( A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知识点总结引言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本总结旨在梳理第二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周期:一天(24小时)。
影响:昼夜更替。
地方时的差异。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地球公转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周期:一年(365.25天)。
影响:季节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区与区时时区划分:将全球按经度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度经度。
区时:每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夏至和冬至时达到最大和最小值。
四季与五带四季:春、夏、秋、冬,由地球公转和自转轴倾斜造成。
五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由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决定。
第二单元: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地球岩石圈被划分为数个板块,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地貌。
板块边界类型:发散边界、收敛边界、横向边界。
地质构造褶皱: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的弯曲构造。
断层:地壳受到强烈的剪切力作用,岩层发生断裂并错位。
外力作用与地貌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岩石因温度变化等原因发生机械破碎。
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质与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分解。
侵蚀、搬运与堆积侵蚀:外力如流水、风、冰川等对地表物质的破坏和移除。
搬运:外力将侵蚀物质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堆积:外力减弱或停止,侵蚀物质沉积形成新的地貌。
地貌类型山地形成:内力作用如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如侵蚀。
特点:地势高,地形崎岖。
平原形成:外力作用如河流冲积、海侵、海退。
特点: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高原形成:内力作用如地壳抬升。
【课后作业】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
2.借助有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3.举例说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预习案知识链接:气候: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
气候变化:是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
如阴、晴、雨,具有时间短、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46-P49,完成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1、2,思考问题3、4。
我的疑惑:课中案我的探究一:假设学校派遣专家团前往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南极、马尔代夫、俄罗斯、我国南方地区、撒哈拉沙漠、亚马孙雨林六个地点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生态环境、降水多少、社会经济等方面)(时间7分钟)材料一: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
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中心调研发现,海平面上升1米,海拔4米的陆地都将受到威胁。
据研究,我国城市、经济密集分布的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平面到2021年将上升9-107厘米,届时预计要淹没大片土地,毁坏沿海建筑,影响港口码头,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直在开发更多的耐盐大米;建设堤坝以防止海水淹没低洼的农田;频繁的台风促使其建起台风避难所以及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系统。
材料三: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未来数十年内,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而中国国防部报告则称:中国南部地区在2021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我们先回顾大气的组成
气体
注意:水汽也
N2有这个作用源自O2 CO2-吸收红外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组成
O3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悬浮物质
水汽
成云致雨
分 上 高层大气: 有一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层
平流层:水平运动显著,利于高空飞行;有一O3层
下 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见下图
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前实验:
准备两支温度计(初始温度相同),其中一支 放在透明的塑料袋中。
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5分钟 后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重复实验两次。
瓶内的温 度计读数
瓶外的温 度计读数
第一次 28.6 ℃
28.2 ℃
第二次 28.8 ℃
28.3℃
为什么两只温度计的读数会不同?瓶内的温度计读 数为什么会较高?
5.露或霜为什么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答案同上)
1
大气上界
大气 吸收 75
95%
2
4 (指向地面)
地面
~
思考:这幅图可以解决多少问题? 1.四种辐射的关系和波长比较; 2.大气如何保温(温室效应原理); 3.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在午后14点?
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陆地
海洋
海陆风—陆风
(低压)
(高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高压)
陆地
降温慢,气温高(低压)
海洋
以上的这种热力环流 叫做 “海陆风”。
城市风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占总面积的99%。
二、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原因:人为原因:(主要)①化石燃料燃烧②土地利用变化(毁林)自然原因:①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②地球正处于温暖期影响:①冰川融化增多,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的国家和地区;②生态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自然灾害加剧,导致粮食危机等问题;三、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同一地区的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高层大气温度先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后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大气密度极小大气密度极小【拓展】逆温1.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象),这就是逆温现象。
2.影响(1)积极影响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2)消极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将会更加严重;③对航空造成影响。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1. 大气层:地球的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四个层次。
- 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厚度约18公里,包含了大气的绝大部分质量,也是生物活动和气象现象发生的地区。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8-50公里,空气流动平稳,没有明显的气象现象。
-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50-80公里,气温逐渐升高。
- 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80公里以上,空气非常稀薄。
2. 大气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 氮气(N2):占大气体积的78%,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 氧气(O2):占大气体积的21%,是生物呼吸和燃烧过程中必需的气体。
- 氩气(Ar):占大气体积的0.93%,是大气中的第三大成分。
-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氪气(Kr)、氙气(Xe)和气体(Ra)等,占大气体积的0.07%。
二、大气的物理特性1. 大气压力:大气层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大气的重力和气体分子的碰撞造成。
- 平均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01.325千帕。
-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
2. 大气温度:大气层中的温度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同。
- 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下降。
- 平流层: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温度逐渐升高。
三、大气的垂直结构1. 温度层:大气层中温度变化的分层结构。
- 对流层:温度逐渐下降,平均每升高1公里温度下降约6.5℃。
- 平流层:温度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温度逐渐升高。
2. 密度层:大气层中气体密度的分层结构。
- 对流层: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 平流层:密度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密度逐渐增大。
四、大气的运动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主要包括风。
- 风的形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形成了气压差,导致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见天气体系统教学设计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系统的规律。
4.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组织学生分组分析天气图,模拟天气预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天气系统的分析方法。
要求:图片清晰,标注准确,附上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说明。
4.探究性问题:针对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要求:问题明确,探究过程不少于400字,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
5.小组讨论:结合本节课所学,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如何根据天气系统的特点,提前预测天气变化,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及其特征,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天气图的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天气现象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天气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天气现象充满好奇,乐于探究天气系统的奥秘;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此关注度较低,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案例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实际行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天气系统的过程中,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常见天气体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 流(共19张PPT)
2.
五、课堂小结
一、掌握热力环流基本原理及过程(冷热不均)
二、解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
1、海陆风: 2、山谷风:
白天吹海风, 晚上吹陆风。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
3、城郊风: 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 高空风向由城区吹向郊区。
三、热力环流的应用
课 后思考? 《一个小女孩的日记》 今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
海洋
海洋
陆地
白天:海风
陆地
夜晚:陆风
合作探究二:
假如你是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你是否同意一厂 长在城市近郊办水泥厂。
城市风------- 城市热岛环流
甲 郊区B
郊区
冷
市A 区
市区 热
郊B区 甲
郊区
冷
合作探究三:古人懂不懂地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考的很糟糕。我心情很失落, 一个人偷偷跑到海边,海风吹拂 着,让我轻松了很多。
为什么暖风器与空调的安装位置不同?
壁式空调
暖风片
热力环流
1.气压(P):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空 气柱的重量。
B A
B
A
规律: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密度低减小
密度高增大
密度低减小
密度高增大 冷却
A
地面 冷热 不均
密度低减小 受热
B
空气 垂直 运动
水平面上 的气压差
密度高增大 冷却
“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 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 川盆地地区)。
山谷风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
A 郊区 B
市区 C
B 郊区
A
思考:
1.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A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B
本节课结束!谢谢!
面
密度增加 (高压)
冷却
C
观察 裙子是从陆地 飘向海洋? 还是从海洋飘 向陆地? 为什么?
案例分析1:海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 低压
陆地
白天
升温慢,气温低 高压
海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夜间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知识框架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的 运 动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D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C)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郊区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 射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应用
海陆风 山谷风
城郊风
课堂练习
1.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 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 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注意记实例)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浮尘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能量集中在红外光,绝大部分可被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和浮尘所吸收。
故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实例}①夏季的白天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反射②晴朗的夜晚,朝霞或晚霞,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红色交通信号灯,阴天房间里、教室里没有阳光也是明亮的----散射③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大气逆辐射强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⑤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二氧化碳,浮尘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二、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注意:气压大小比较方法:(1)“高高低低”:如图所示,同一水平面上,附近的等压面向高处凸的是高压区,附近的等压面向低处凹的是低压区。
(①>②, ③>④);(2)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介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
(①>⑤=⑥>②,③>⑦>④)(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③, ①>④)。
综上, ①>⑤=⑥>②>③>⑦>④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力大小:风力取决于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取决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小故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两种主要风向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风向的判断与画法:①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根据“南左北右”画出风向: 高空: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斜交等压线(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的右边,南半球在左边;摩擦力始终和风向相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全章课件 人教版6优质课件
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有利
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 减产
高纬地区增产 低纬地区减产
洪涝、干旱灾害的 频次和强度增加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 与供需矛盾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针对原因)
1.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 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长江以南地区变暖不明显 (纬度低地区变暖不明显)
时间:冬季增暖明显
为什么?
●气温上升的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毁林
人为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自然原因: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太阳活动、火山活动
地壳活动等
极地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影响:淹没沿海低地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印度洋上岛国——马尔代夫
B 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峰顶冰雪融化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全章课件 人教版精选教学PPT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1030
1020 1010
1010
1020 1030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练习:
CA
I
B
H D
G
F E
1、图中A、E、H所表示的辐射中属短波辐射的有
属长波辐射的有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3、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4、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哪个大?为什么?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概念
2、热力环流的形成
B
A
等 压 面
C
等 压 线
B 冷却
A 受热
C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冷气却压 B
低受气热压 A
高冷气却压 C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海洋:增温慢 海洋
3、热力环流的分布
海陆风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平 流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层
射中能量最强的
对 流 层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 可见
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地
面
到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要点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要点大全1.对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气温减少;②高端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高端平稳有益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高端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高端增温-高端(逆)辐射-高端保温。
4.高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吸收、散射、反射。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原因:纬度、天气、地势、高端透明度、太阳高度。
国内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高端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用途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高端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减少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国内热量最丰富的区域: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天陆地﹥海洋,冬天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情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国内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高端运动最容易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是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国内的气流(离岸风)--干(8)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
1 运用图片与表格,综合分析大气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与生产的
影响,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与含量的改造作用。
2 借助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从运动特征、温度变化和物理特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其他:1%
臭氧O3~极少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氧气 21%
➢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氮气
➢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冰箱、冰柜的使用,向
自 主 学 习 阅读课本第28-33页,思考以下问题
1. 低层大气中除去
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
。
2.
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是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介质;
能够吸收紫外线,被称作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
,同时伴随着 的吸收和
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大气中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 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 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 39 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
不同? ➢ 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性等方面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举例说明各层对人类生活与生产 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 回摆动的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 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俗称“梅 雨”,它就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黄梅时节家家雨”
锋 面 气 旋 A B
D
C
A、D 图中A、B、C、D四地中可能有降雨的是____ , B、C 受暖气团控制的是____ 此时D点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 连续性降水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 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典题例练
例1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
列问题。
北方夏季的暴雨 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天气 冬季暴发的寒潮 “一场秋雨一场寒”
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 后) 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原 因是 。 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一场春雨一场暖”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此处分布的应该是什么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亚速尔高压
印度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此处分布的应该是什么气压带?
夏威夷高压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1、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被切断气压带 北太平洋 亚洲大陆 北大西洋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3】
太 阳 反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射 向 地 面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射向地面
地面受热增温 保持地面温度 3.“大气还地面” 地面
1 .“太阳暖地面”
2.“地面暖大气”
月球昼夜温差很大,因为没有大 气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西部 90° 80° 70° 60° 温带海 50°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 极地气候 寒带(极地)
东部
9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0 °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 55 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
40°
30° 20° 10° 0°
地中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35 亚热带季风 ° 25 亚热带 ° 热带季风气候 10 ° 0°
北京
•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名称: 温带海洋气候
特征: 全年温和多雨 纬度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分布: 分布:
名称: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 冬夏温差大,降水稀少 温带大陆内部
读下图,判断各图所示气候类型
F
E
F 地中海气候 E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练习:
名称: 地中海气候
名称:
西
冷锋与暖锋的总结对比
类型 对比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 团移动的锋 气温高,气压低, 天气晴朗 阴天. 大风.降温. 降雨.降雪. 锋后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 移动的锋 气温低,气压高, 天气晴朗。 多连续性降水或雾 锋前
概念
符号 过境前 天气特点 过境时 天气特点
雨区位置
过境后
天气特点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 天气转好 气转晴。
地面辐射
烟雾弥漫,能防霜冻,原因是烟 雾
增强大气逆辐射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比较表(以北半球为例)
风
受力作用
图示
风向
高空风
受两力作用(F1、 F2)
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
近地面风
受三力作用(F1、 F2、 F3)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注: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地转偏向力
F3—摩擦力
三圈环流——风带形成
零三六九 七压六风 极地高气压带 四高三低 极地东风带 相间排列 60 ° 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对称分布
西风带 30°N 0° 30°S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④
东南信风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部、朝鲜半岛、日本
西南季风 湿热 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 是 (高、低)气压,名称是 。 (2)图中 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 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4)亚洲东 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
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
90° 70° 60°
观察与思考?
极 地 气 候 P M 亚 寒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90° 70° 50°
40° 30°
温带海性 G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
地中海气候 E
K
C
H 温带季风气候 35° F
25°
亚热带季风气候
20° 10° 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A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
太 阳 反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射 向 地 面
地面受热增温
地面
1.“太阳暖地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2】
太 阳 辐 反射向宇宙空间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射 向 地 面
大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受热增温
地面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D 热带季风气候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10°
0°
•
季风气候均分布在大陆东岸
• 大陆西岸是雨草沙地海
• 受到不同大气环流控制
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情况
赤道低压带 气流上升
气 压 带
多雨 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盛行西风带 温和多雨 干燥少雨 夏季 冬季 暖湿多雨 干燥少雨 气流下沉
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 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 动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对比:
东亚季风 风向 冬 季 性质 成因 风向 夏 季 性质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南亚季风 东北季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季风 干冷
东南季风 暖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 带
东北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季风区
降水多而匀 (200毫米左右
最高月降水少于 最高月降水大于 400毫米 400毫米
降水稀少
• 根据最冷月气温:15℃以上的
根据最冷月气温:0℃--15℃之间的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不同期
降水均匀(60~70毫米) 雨热同期
根据最冷月气温:0℃以下
1月 7月
陆低 海高
陆高 海低
陆高 海低
陆低 海高
副极地低气 压带
副热带高气 压带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 压(亚洲高压)
印度低压(亚洲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2、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面积陆地大,海陆热力差异大)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特征: 特征: 纬度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 分布: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