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纲要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五章 学习迁移
• 复习提要
本章介绍了迁移的含义、种类和作用。重点介绍
了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以及学生的学习迁移与教 育教学的关系。 •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迁移基本理论。难点是在掌握
影响迁移的主妻因素的基础上如何在教学中不断
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 知识点梳理 •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 二、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 的两种类型。 • 正迁移又叫积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 极的促进作用。如掌握英语后掌握法语比较容易。 • 负迁移又叫消极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 碍。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语音的学习常产生干扰。
• 知识点梳理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 1、动机:激起、维持某种行为,并使该行为指向某一目 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 2、学习动机:指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 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 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 1、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表现为三种: • (1)推力——来自学生自身(愿望、需求、认识、求知 欲、向往等) • (2)拉力——外部事物的吸引力(学位、社会地位等) • (3)压力——外界的要求(考试、家长和教师的要求、 社会现实等)
•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 习上的良性循环。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 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 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 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 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 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 力求成功的动机是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 感的倾向性。 • 避免失败的动机是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 感的倾向性。 •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些困难的 任务,且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 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 果成功概率是50%,他们回避这种任务。 • 3、成败归因理论 (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心理学家海德。 • 主张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如他人的影响、 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或者在于个人内部(如人 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
• (3)附属内驱力又称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 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 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 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 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 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 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 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 学习的主要动机。 三、动机理论 • 1、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提出 来的,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 2、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 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 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 (2)效能期待: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
•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
• (1)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 (2)替代性经验 • (3)言语劝说 • (4)情绪唤醒 •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 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同时,归因方式也直接 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 6、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 奥苏伯尔的分类。
•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 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 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或学业成 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①支架式教学——在教学中要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或理解提供一 种概念框架。 • 四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 ②抛锚式教学——又叫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让学习者到现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介绍和 讲解这种经验。“锚”——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事例或问题。 • 五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 ③随机进入模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 不同情境、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即学习者 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 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 五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 作学习;效果评价。
•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 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ຫໍສະໝຸດ Baidu水平 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 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 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成败归因维度 内在性 内在 外在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 √ √ √ √
√ √ √ √ √ √
√ √ √ √



• 4、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 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 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 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 • (1)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 • (2)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 为倾向。 • (3)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 督,使相应的学习行为受到强化。 • 期待就是先行因素,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 (1)结果期待: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 果,这一行为会被激活和被选择。
探讨。 •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 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 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 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成败行为的归因模式 归因 类别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人本主义教学观、程序教学运动、 学科结构运动
•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 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根本的目的。 • 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 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 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 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 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强 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 意义。
• (2)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 点的概念,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 内控型——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 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 因素造成的,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外控型——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 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对 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 (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
•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 (5)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 (6)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 发者;
• 3、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 学习动机。前者由内在需要引起,后者由外部诱因引起。
• 4、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可以分为一般学习动机 和具体学习动机。前者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 后者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 • 5、根据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可将其划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 在某一时期起主要作用和处于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辅 助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处于次要地位和作用较小的学习 动机。
• • • •

④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⑤教学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 ⑥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 ⑦教学方法强调非指导性原则。
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催 化剂,应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而不是自我防御。
• (6)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 把学习看作信息的加工和贮存 。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 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 • ①动机阶段 • ②领会阶段 • ③习得阶段 • ④保持阶段 • ⑤回忆阶段 • ⑥概括阶段 • ⑦作业阶段 • ⑧反馈阶段
•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 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 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 信念等。 (2)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 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 与低级的动机或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以是否 有利于社会和集体作为标准进行的判断。 • 2、根据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 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后者与学习的社会 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
• ③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 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
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 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 如何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 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虽然这中间的 每一个因素有时候均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而在于特定的心理 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 中。
• 第四章 学习动机
• 复习提要
• 本章介绍了关于学习动机的含义、结构和种类等基 本知识,详细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
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并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 重点难点提示 •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难 点是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