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业企业结构的比较与借鉴_刘琳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
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外建筑企业对比报告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中国的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与此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也在中国市场上扎根发展。
中外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本报告将对中外建筑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外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规模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际知名的建筑企业如美国的斯克伦、德国的霍奇斯、法国的圣戴梅、日本的大成等,均拥有庞大的建筑项目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广泛的业务覆盖范围,项目规模巨大,具有强大的实力竞争国际大型工程项目。
与之相比,中国的建筑企业在规模上相对较小。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规模和实力。
中国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交建、中国铁建等,在国内拥有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成为国际建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二、技术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技术力量上存在一定差距。
国外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相对较强,拥有更为成熟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这些企业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设计理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目标。
而中国的建筑企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在建筑规模和工程质量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随着中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三、管理对比中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上较为成熟,拥有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营流程。
这些企业在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
相比之下,中国的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国内外建筑技术对比探索
国内外建筑技术对比探索在建筑领域,技术是推动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的建筑技术各有特色,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之处,了解技术发展趋势,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一、结构技术国外的建筑结构技术成熟,以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为主,如美国的西雅图太空针和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等,它们采用了先进的场地测试和数字仿真技术,确保结构安全。
此外,国外的建筑材料也比国内多元化,包括钢材、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应用广泛。
国内建筑结构技术也发展迅速,以高速铁路、地铁和体育场馆的建设为代表,应用了悬索桥、斜拉桥、网壳结构等先进技术,同时也在灾后重建中寻求了新的技术路径。
建筑材料中,混凝土和钢筋是主要的结构材料,但也有木材建筑和玻璃幕墙等工法得到广泛应用。
二、节能技术目前,全球都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建筑业也不例外。
国外的建筑节能技术较为成熟,主要有屋顶花园、智能化控制系统、建筑外墙绝缘和空气调节等。
其中,屋顶花园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表面温度,降低能耗,使建筑更环保。
国内的建筑节能技术不如国外发达,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如采用节能建材,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加强节能造型设计等等。
此外,国内大力推广智能化控制技术,利用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建筑能源的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和可控化管理。
三、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安全技术。
国外的安全技术包括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墙和逃生通道等。
自动灭火系统应用广泛,任何地方发生火灾,系统就会立即响应,大大减少火灾危害。
防火墙可以隔断火灾扩散,保证人员安全。
而逃生通道则是紧急情况下的必备设施。
国内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近几年的大型火灾事故,安全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建筑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烟感探测器、消防栓的设置、防火涂料等措施,提高了建筑安全等级。
四、环保技术环保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建筑业也不例外。
国外的环保技术比较成熟,领先于国内。
建筑中采用环保材料,如重型石膏板和可再生木材等。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比较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指预先在工厂加工好构件,然后将其运到工地上进行组装的一种建筑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具有节约资源、提高质量等优势。
国内外都在不断探索和应用这种技术,下面将对国内外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国内在近年来开始重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投身于该领域。
1. 技术应用情况:目前国内主要采用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凝土模数块等材料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
钢结构可以实现轻型化,提高强度和抗震性能;木结构具有环保特点,适合做住宅和别墅等小型建筑;混凝土模数块则可用于大型公共建筑。
2. 技术优势与不足:虽然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设计和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研究优化构件结构、加强连接方式等方面,提高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其次是供应链体系需要建立,从材料供应到施工单位的协作需要更加紧密;另外,行业标准和规范也需要制定和推广。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国外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欧洲、北美等地区都有广泛应用,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
1. 技术应用情况:欧洲国家在建筑行业中更加注重建筑质量和环保性能。
他们将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相结合,在生产线上进行钢结构、木结构等装配式组件的制造。
而日本则更注重建筑安全性能,在模块化装配式住宅领域具有很高水平。
2. 技术优势与不足:国外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模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和标准化施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装配式构件的标准化、工厂化制造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然而,国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成本较高,并且在应对大规模建筑和特殊形式建筑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三、技术比较分析与国外相比,国内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发展进程要稍落后一些。
中外建筑企业发展史对比
中外建筑企业发展史对比中外建筑企业的发展史对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业务范围、技术创新、国际化水平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对比的方面:1.历史背景:•中国建筑企业: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在20世纪前半叶,建筑业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后来,随着经济改革开放,中国建筑企业逐渐崛起,涉足国内外各类工程。
•外国建筑企业:西方国家的建筑业发展较早,一些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例如,欧洲一些建筑公司可能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存在,参与了大量历史建筑的兴建。
2.业务范围:•中国建筑企业:中国的建筑企业在国内外都有涉足,从住宅和商业建筑到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项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外国建筑企业:一些跨国建筑公司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承揽工程,包括一些标志性建筑、基础设施项目等。
3.技术创新:•中国建筑企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建筑企业在工程技术和施工管理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一些中国企业在数字化建造、绿色建筑等领域进行了创新。
•外国建筑企业:西方建筑企业通常也在技术创新上领先,特别是在设计、工程管理、可持续建筑等方面有很多研究和实践。
4.国际化水平:•中国建筑企业: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承揽了一些大型国际工程。
一些中国建筑公司已经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与外国企业展开合作。
•外国建筑企业:一些外国建筑公司可能有更为广泛的国际业务经验,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揽工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对比的一些方面,具体情况可能因公司的规模、历史、战略规划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发展水平和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进行对比时,最好基于具体的建筑企业或者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浅析建筑企业与跨国建筑企业的差距及应对措施
一、我国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一)我国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形势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建筑行业将面临着更加 激烈的竞争 环 境,经 济 实 现 全 球 化,商 业 竞 争 国 际 化,对于我 国 的 建 筑 企 业 而 言,也 许 忧 大 于 喜。 外
密集型企业转向智力密集型企业,原有的一部分职 工就成了建筑企业的沉重负担。如成都市建筑工 程总公司,职工总人数 6000余人,而目前企业待岗 职工多达 1000人,内退职工也有 1500人,而且还可 能再增加 1000人。国有建筑企业需承担这些职工 的退休金、养老金、医疗保险、下岗职工工资等一系 列费用,这无疑给激烈竞争中的企业背上了沉重的 包袱。
4.我国建 筑 企 业 面 临 国 际 惯 例 的 挑 战。 全 球 业主对建 筑 的 要 求 和 期 望 越 来 越 高,希 望 降 低 成 本,提高质 量,使 得 建 筑 产 品 和 生 产 过 程 的 不 确 定 性不断提高。而多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对外开放 上一直采取谨慎态度,故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 营方式和国际惯例。
0.77 7.09
2.我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更多承包商同一条 件下更激烈市场竞争。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 少的局面已持续多年,包括象中建公司这样的大型 建筑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程任务不足窘境。
3.我国建筑企业将面临着自身国际竞争实力 不强的挑战。97年,进入世界最大 225家国际承包 商行列的中国 30家企业只分得 225家企业市场总 额的 4.3%[2]。
(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建筑业整体上 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其中的差距主要在于技术与管 理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2000年初 我国建筑主管部门对准备承包我国建设工程任务 的境外建筑企业及其承包工程的状况进行了全面 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境外企业以什么优势进 入我国建筑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境外企业的 竞争优势排序第一之中认为技术力量具优势的达 69.68%,选择在管理水平上占优势的达 21.21%。 竞争优势排序第二之中有 67.53%的企业认为是管 理水平,选择技术力量的有 24%,由统计数据可见, 绝大部分的境外企业将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看成 是与中国企业进行竞争的优势。 (六)企业融资能力低,总承包项目少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 力普遍较弱,已成为承揽大型国际工程项目的最大 “瓶颈”。主要原因:一是融资渠道窄。国际上通行 的项目融资在我国尚未开展,企业境外融资面临着 很大的障碍;政策性银行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支 付力度比较 小。 二 是 融 资 担 保 难。 国 家 设 立 的 对 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基金规模小,而且程序复 杂,审批时 间 过 长,支 持 范 围 有 限。 三 是 融 资 成 本 度高。据统计,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 10% 左 右,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达到 20-30%[5]。由于我 国国有建筑企业缺乏融资能力,所以目前承担的建 设项目中,中、小 型 项 目 多,大 型 项 目 少,同 国 际 大 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寻求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按轨 全面了解 FIDIC条款熟悉合同管理中有关索赔 的经验。目前我国企业接触 FIDIC条款的较少,尤 其是索赔知识甚少。我国较大型的国有建筑企业 约 8700多家,但真正按照 FIDIC条款施工的恐怕在
中外建筑风格对比分析
中外建筑风格对比分析建筑是一种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建筑风格是建筑表现的重要方面,它代表了不同文明和历史阶段的风貌,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中外建筑风格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建筑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哲学思想,如四合院、宫殿建筑、寺庙建筑等。
这些建筑风格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面貌,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表现和形式美学的追求,如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等。
这些风格侧重于建筑的形式和美感,具有规则性、对称性和装饰性强的特点。
二、建筑结构和形式中外建筑风格在结构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结构采用的是榫卯结构和木构架结构,其特点是材料简单、结构稳定。
而西方建筑则采用石材和钢铁等坚固材料,其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和耐久。
从建筑形式上来看,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的布局,即“门楼”为入口、中间是“正厅”、后面是“后堂”,以及众多的庭院和走廊等。
与之相对,西方建筑则注重建筑的立面和整体美感,采用分层、对称、装饰等方式的建筑风格,如哥特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
三、建筑材料和装饰建筑材料和装饰是中外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土砖、瓦片等,其装饰则以浮雕、木雕、砖雕等为主。
西方建筑则采用更多的人造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其装饰则以壁画、雕塑、拱形等为主。
四、建筑功能和意义建筑的功能和意义也是中外建筑风格的重要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用于居住、寺庙、宫殿等场所,具有强烈的宗教和文化符号意义。
而西方建筑则注重功能性和商业性,其大多用于办公、商业、教育和娱乐场所,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商业性。
总的来说,中外建筑风格在历史、文化、结构、形式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不同。
建筑行业的全球合作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的案例研究
建筑行业的全球合作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的案例研究建筑行业的全球合作——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的案例研究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建筑行业成为各国之间紧密合作的产业之一。
全球合作涉及到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其影响和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来探讨建筑行业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1. 全球合作带来的机遇全球合作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跨国公司能够更好地利用各国资源,以更优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
例如,中国建筑公司在投资一带一路项目中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共享,为双方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全球合作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随着全球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市场之间的壁垒逐渐消除。
跨国公司可以将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经验引入新的市场,从而拓展业务范围。
最后,全球合作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新技术能够更快速地传播和应用。
跨国公司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项目,可以汇聚全球顶尖的建筑师、设计师和技术人才,推动创新成果的产生。
2. 跨国公司的案例研究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跨国公司案例,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并成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案例一)ABC建筑集团ABC建筑集团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建筑公司。
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分支机构,参与了多个大型跨国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如迪拜塔、上海中心等。
ABC建筑集团凭借卓越的设计和高效的管理,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并为全球建筑行业树立了典范。
(案例二)XYZ建筑设计公司XYZ建筑设计公司总部位于欧洲,是一家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跨国公司。
该公司在多个国家合作开展绿色建筑项目,致力于提供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
XYZ建筑设计公司以其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理念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并且在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3. 跨国项目的经验分享跨国项目的成功经验对于建筑行业的全球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对比与借鉴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对比与借鉴一. 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住房快速建设需求的迫切性逐渐凸显。
传统的施工方式,如现场施工,已经不能满足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技术,在国内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1.1 国内装配式建筑市场概况近年来,国内装配式建筑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整体装配式建筑施工面积达到约300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0%以上。
目前,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未来城镇化规划中的主要引导方向。
1.2 国内装配式建筑技术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了许多在装配式建筑技术方面的成就。
首先是制度及标准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和实践探索,在政府政策、财税支持和规范标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且逐步建立并健全了一系列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行业标准。
其次,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不断推动着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 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除了我国的发展外,国际上也存在广泛且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下面对国外主要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他们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值得我国借鉴学习之处。
2.1 美国美国是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国家之一。
该国注重大规模制造和标准化生产,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生产线来提高效率。
此外,美国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并积极参与跨学科合作,努力实现各类创新。
我国可借鉴美国在标准化设计与制造流程、多学科跨界合作等方面的经验。
2.2 日本日本是世界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日本除了注重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和高效施工外,还在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和功能性上下功夫。
此外,他们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管理和施工效率。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在环保材料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等方面的经验。
中美装配式建筑比较
中美装配式建筑比较
目前,全球装配式建筑主要以木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为主,三种建筑各有优劣,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区主要以预制木结构建筑为主,而我国则是预制混凝土结构建筑占大头,并且新建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比例将大幅提升。
三种建筑的结构特征比较见下表:
美国流行预制木结构建筑
综合成本较低
木屋是集成度最高、工厂化最强、在现场湿作业工作量最少的住宅。
预制木结构建筑的所有结构件与连接件都是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然后把预制好的木屋外墙体、楼板和屋盖等成套的半成品运到现场来进行安装。
一幢200~300建筑面积的二、三层木屋(包括内装修),8~12名专业工人仅用一个多月即可完工,稍加个性化点缀就能入住。
而且,美国森林多,木材资源丰富,与钢筋、水泥相比成本更低。
因此,之所以说木质房屋的建造成本更低,是综合了材料费用、集成度、工业化程度、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建筑周期等因素而来的。
施工简单快捷
现代木结构房屋施工简易,除土地配套设施外,施工现场没有成堆的砖头、钢筋、水泥和尘土,所用的结构构建和连接件都是在工厂按标准加工生产,再运到工地。
木结构房屋施工安装速度远远快于混凝土和砖石结构建筑,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省了人工成本,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美式木结构房屋也易于改造和维修。
运输条件允许
模块化预制木结构和移动木结构对于运输道路有很高的要求,北美的道路系统可以允许宽达5m的移动木结构房运输,这也是预制结构建筑在北美发展的前提。
防火规范严格。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国内外对比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国内外对比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业迅速发展。
为了应对人们对快速、高效、环保建筑需求的增长,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逐渐被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所取代。
本文将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二、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1. 发展现状: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
许多政府发布了相关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并资助了许多项目的研究和实践。
2. 技术特点: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注重标准化设计与制造,通过预制构件和模块化组合来实现整体建筑的快速安装。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数字化生产线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
3. 应用案例:装配式建筑已广泛应用于商业、住宅、教育等领域。
例如,在大型商业项目中,装配式建筑的快速施工方式能够大幅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投资回报率。
4. 优势与不足:国内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和改善建筑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该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制造成本较高、社会认可度较低等问题。
三、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1. 发展现状: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发展数十年,并在许多发达国家取得了广泛应用。
这些国家在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产业链整合和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 技术特点: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注重多样化的设计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和自动化装备使生产效率更高,同时确保了质量和安全性。
3. 应用案例:许多国外城市采用了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如酒店、公寓楼和商业综合体。
这些项目凭借其高度工业化的建造过程和卓越的建筑质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
4. 优势与不足:国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施工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它所需的投资较大,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和标准。
四、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比1. 技术成熟度:相对于国外,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相对不够成熟。
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措施运用 刘琳
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创新管理措施运用刘琳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不错。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需要做好工作施工管理,对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创新,实际的管理工作落实,将会伴随着许多的阻碍性问题,因此,若想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机制的优化这一目标,就应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实施系统化的管理,相应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最终提升整个工程的建造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管理;措施分析引言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成为常胜将军,要不断对工程项目进行总结和创新。
在日益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费用类型,以项目自身管控为前提,施工管理贯穿在整个项目中,如何实现交付使用是重点,以项目经济效益和质量作为基础,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很多建筑企业不能对施工管理引起重视,导致整体管理流于形式,影响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整体稳定性,在管控阶段,需要进行创新和应用,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促进整体进步。
1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1.1有利于推动建筑市场发展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通过先进施工技术以及设备的使用,优化施工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推动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1.2有利于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科学化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随着建筑市场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1.3有利于优化配置建设资源建筑工程管理包含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物资管理等内容,通过创新施工管措施,可以使得施工管理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施工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2.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个重要的过程,在实施阶段要具备制度支持,提升稳定性。
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解析 刘琳
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解析刘琳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自然中各种资源的深度开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出现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必须大力贯彻落实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本文从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含义和特点出发,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施工;管理;策略引言我国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带动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同以往仅刺激各行业经济效益增长不同,目前我国各行业更趋向于在新科技条件下的创新型发展,又由于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同时也要兼顾行业发展的绿色和环保。
所谓建筑行业管理创新,其实就是指要在当前国际和国内情境下找到与以往不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而在全球环境问题越发恶劣突出的情形下,施行新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案也是势在必行。
所以,绿色施工管理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创新管理的以重要组成部分。
1绿色施工管理的特征绿色施工,其所强调的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当中,工作人员使用科学、绿色的管理和设计方案,使用环保性比较强的施工技术以及精细性比较强的管理措施,在对工程项目安全性做出保证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让生态环境承受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地控制,以便于可以让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绿色建筑施工环节当中使用到的材料相较于普通施工材料来说,环保性会显得更强一些,节能性也更强,绿色施工环节当中使用创新型建材,比方说在围护墙体以及室内装修隔墙施工环节当中,可以在建筑围护结构当中应用数量众多的水泥珍珠岩保温砖,以便于可以让建筑物的隔热效果得到保证,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建筑物的节能及环保性能得到保证。
在施工环节当中应用到的材料发挥出来的作用十分重要。
在非承重结构当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到的是灰砂砖,以便于可以让资源消耗量得到有效地控制。
灰砂砖在临时性建筑物当中得到的应用比较广泛;在装修间隔器墙体当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到的是轻质墙板,这种墙板的清洁性比较强,并且自重也比较小,施工会显得更为方便一些。
工民建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刘琳
工民建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分析刘琳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室作为主要组成结构,基于地下室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在地下室施工过程需要重视防水施工的质量。
目前地下室渗漏已成为建筑工程的常见病害,当地下室发生渗漏时,会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结构安全及建筑使用年限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掌握地下室防水施工关键技术,并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基层;墙体浇筑;防水卷材;细部防水引言工民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室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可增大建筑用地利用率。
在地下室结构中,防水处理尤为关键,相关人员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水施工技术,完善地下室防水性能。
1建筑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环境的作用,各个结构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等级的水渗漏情况,这就会使得建筑物的使用效果达不到最初的预期,甚至出现危害用户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情况。
基于此,工程建设人员需要对过去建筑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渗漏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渗漏的位置并找到原因,从而提高防水防渗技术的效果。
这有这样才能在在科学技术的保障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满足人们对建筑行业的需求。
2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2.1混凝土问题在使用地下室防水的混凝土技术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不够认真仔细,就会导致地下室渗漏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出现渗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施工人员没有认真估算浇筑混凝土材料的速度和供料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施工无法继续进行,从而使得在浇筑前后的时间内混凝土出现冷缝,并发展成为渗漏通道。
此外,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控制好振捣的频率,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
第二,施工人员没有做好模板表面的清理工作,从而使得施工人员涂刷混凝土的效果受到影响,导致模板表面的混凝土不均匀,并进一步导致混凝土振捣时出现漏振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地下室外墙和底板、预埋件的附近,非常容易出现麻面、蜂窝等问题,导致地下室出现渗漏。
论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刘琳
论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刘琳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目前,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代表性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建筑业的兴起,表现在建筑规模和数量上的增多,而且很明显的体现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对这方面一定要采取高效手段实施管理,以便施工企业加速发展。
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应针对施工技术开展,有效的组织及协调,以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降低企业成本。
总体来说,施工企业必须要保障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相关的工作能够落实到实际施工当中。
关键词: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引言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保障施工作业顺利开展。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企业需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全面管理。
这样做,在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而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首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效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的管理技术不断优化、完善,市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必须不断审视自身在技术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各种技术管理问题、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的工程施工技术。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建筑领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规模和固有特征,另一方面提高了现代人的审美素质,使得现代人对建筑物以及住房要求不断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如此社会背景之下,建筑物的类型必然会不断多样化,不同建筑物的规模以及差异将会逐渐凸显,而社会大众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关注度也将持续上涨。
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创新建筑工程施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有序进行已成“当务之急”。
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探讨 刘琳
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探讨刘琳发表时间:2018-11-13T17:17:02.8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作者:刘琳[导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逐渐缩小,怎样采取措施提高建筑性能,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成为现阶段建筑企业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山东东山新驿煤矿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116)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逐渐缩小,怎样采取措施提高建筑性能,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成为现阶段建筑企业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我国建筑工程逐渐向着结构复杂化、高层化方向发展,传统施工技术存在安全隐患大、结构不稳定、成本投入高的缺点,因此,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建筑钢结构安装过程耗时相对较短,钢结构构件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安装、施工周期短。
钢结构施工和混凝土施工相比,其抗侧弯强度和抗压强度更高,在关键施工部位应用钢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性能。
建筑钢结构施工材料可以循环再利用,应用该技术具有很好的生态环保效能。
建筑钢结构自身质量较小、结构柔韧性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但由于钢结构不耐高温、不耐腐蚀,因此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配置相应的防火设备,制定完善的防火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引言在建筑钢结构当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
同时在顶型钢和钢板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螺栓连接或者是焊接的方式。
和传统的砖混结构相比,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节能环保、强度高自重轻、工业化程度高、抗震性高以及所需工期较短,因此被称之为“绿色建筑”。
目前,在建筑工程当中应用较为广泛,下面我们主要就建筑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1建筑钢结构的特点1.1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为建筑钢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所以,在具体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现场所处的环境特点和天气变化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国外水泥项目EPC总承包管理研究
国外水泥项目EPC总承包管理研究王鸿飞;刘琳【摘要】该文根据国内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结合笔者在多个国际EPC水泥项目的工作经验,探讨了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HSE管理等存在的难点和应对办法.【期刊名称】《建材世界》【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4页(P118-121)【关键词】国际EPC水泥项目;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HSE管理【作者】王鸿飞;刘琳【作者单位】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国家去产能的政策引导,国内水泥市场已趋向饱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水泥行业的竞争之中。
但由于国外环境差异较大,项目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水泥项目又有时间跨度长、工况复杂、各专业交叉众多等特点,导致中企承包的很多国外项目因不能按时完成合同工期,遭受巨额罚款。
又或者因缺少足够的成本估算,而导致项目零利润,甚至赔钱的情况。
笔者参与了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多个海外水泥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都有多年项目管理经验,对EPC水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深有感触。
1 国际EPC水泥项目的特点该文讨论的国际EPC水泥项目指的是由跨国水泥企业直接投资或有国际背景的当地企业投资的水泥项目,采用欧美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
国际EPC水泥项目与国内项目有很大不同,主要难点有工期要求严格、合同范围涵盖广泛(包括污水处理站、机修车间、电厂)、签证办理难、合同采用一次性包死总价、付款一般与里程碑节点挂钩、责任分工更加明确、合同参与方具有多国性、要求关键设备全球采购、设计转化严格、特种设备施工资质、自控程度往往按照欧美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更加严格、工程验收标准高等。
常见的合同模式一般由业主(即投资人)办理好场地建设用地许可证,并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和场地初勘之后,总承包商对整个建设项目负责,直至完成PGTest(性能测试)后将生产线交付给业主,进入质保阶段。
中国企业在国内外房建工程EPC模式的对比与分析
中国企业在国内外房建工程EPC模式的对比与分析1.EPC模式简述EPC是英文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的缩写。
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该采购方式对承包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要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EPC模式的应用的若干问题2.1EPC项目如何进行报价2.1.1熟悉招标文件:①清楚投标方的责任和报价范围,不致发生任何遗漏。
②理出招标书中含糊不清的问题,及时提请业主或招标公司予以澄清。
③通过招标书中的工期要求、付款方式以及资金来源等,分析投标方可能存在的风险。
④弄清楚各项技术要求,以便确定合理、经济、适用的报价方案。
⑤应特别注意标书中要求采用的特殊材料设备和指定的制造厂商,以便在报价前调查市场2.1.2对项目进行综合考察:(1)现场考察:①当地的地质、水文、气象、资源等自然条件;②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情况;③当地社会环境宗教文化的考察;④承包国际工程时应对该地区政治环境进行评估;⑤收集当地的与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
(2)市场调研:①调研同类型工程的基本情况;②调研设备制造厂家的情况;③调研设备的采购成本;④调研业主内部设备和业主制定的分包企业情况;⑤工程所在地的运输及仓储条件的调研;⑥对主要材料、机械、人工的市场价格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⑦承包国际工程时应对当地经济发展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3)资料收集:①业主类似工程的竣工决算价格、有关项目的历史文件等;②业主目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来源;③业主单位聘请的工程师或监理单位的基本情况。
2.1.3其他影响报价的因素:(1)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招投标时候业主只给出框架性意见,具体的设计方案是由承包方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对造价造成的影响极大。
承包商投标报价时候应该采用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并尽可能做到整体成本最优。
(2)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善。
跨国建筑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比较研究
跨国建筑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比较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跨国建筑项目成为了国际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国建筑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跨国建筑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探讨其异同以及适应性。
二、项目一:某国A公司在B国建设高层办公大楼1. 项目背景某国A公司计划在B国建设一座高层办公大楼,以满足其在B国市场的扩张需求。
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里按照您提供的标题进行描述,可以采用合同或报告的格式)3. 评价与分析此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采用了X种方法,效果良好。
其中,X方面的优势在于X,而Y方面的劣势在于Y。
然而,在此项目背景下,该方案仍然是相对较为适应的。
四、项目二:某国C公司在D国建设桥梁1. 项目背景某国C公司计划在D国建设一座大型桥梁,以加强两国之间的交通连接。
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同样按照提供的标题描述进行展开,可以采用合同或报告的格式)3. 评价与分析此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采用了A种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在项目背景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该方案在X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在Y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挑战。
五、项目三:某国E公司参与F国城市地铁建设1. 项目背景某国E公司作为F国城市地铁建设的外国参与方,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依然按照标题描述进行阐述,可以采用合同或报告的形式)3. 评价与分析该项目采用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F国的法规和标准,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X方面,该方案表现出众,然而在Y方面可能需要一定的改进。
六、比较与总结通过对以上三个跨国建筑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根据项目背景和要求来进行制定。
合适的方案能够提高项目的施工效率、降低风险,并促进跨国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
七、结论本文通过对跨国建筑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项目的方案特点、优缺点以及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度竞争”高发行业 , 其直接后果是会将行业内的 企业平均利润降为零乃至负数 , 形成大量的企业亏 损 , 进而引发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加强市场的 混乱和无序 , 产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 , 导致交易费用 的增加 , 阻碍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 极大地浪费了建 筑业现有生产力 , 特别是历史包袱沉重的国有大中 型企业的生产力 , 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也是惊人的 。
5.4
3 0 -9 9
0.1 -1
小
9 0.4
<19
94.0
<29
<0.1
9 3.5
<4 9
资料来源 :关柯 王宝仁主编《 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1 中外建筑业企业结构的比较
1.1 发达国家建筑业企业结构的特点分析 从表 1 发达国家建筑业企业结构可以分析其建 筑业企业结构的特点如下 : (1)在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企业中 , 多数为中小型 建筑企业 , 就业人数也很多 。 其中 , 中型企业多是按 专业原则组织起来的专业化型 , 小型企业则是地区 固定型的 , 即它们只能按地区分布 , 不能流动 。这些 中小型企业是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生产分工细化的 结果 。 由于产 品单一 , 便 于机械生产 , 便于在稳定
的 、先进工艺上生产 , 能够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 能合 理地利用人 、机 、材 , 便于管理 , 故占企业总数比例较 大。
(2)大 型建 筑 企 业 的 数量 比 例 很 小 , 一 般 在 0.1 %左右 , 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也不大 , 但其资金多 , 技术力量强 , 机械化与工业化水平高 。它们在建筑 生产领域中都占有主导地位 , 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 重要的地位 。 大多数的大型建筑公司有其自己的技 术研究所 、设计部 , 施工企业的业务甚至包括对新项
(1)建立刚性的建筑业企业结构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 建筑业的企业结构应该 是刚性的 , 即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应该是相对稳定 的 。 其中 , 大中型企业为少数 , 集中资金 、技术和管 理的规模效应 , 可以跨地区承包 ;而占企业绝大多数 的为中小型企业 , 按地区分布 , 专业化程度高 , 从总 承包人手中分包业务 , 这种刚性的企业结构是建筑 业生产力优化组合及 确保正常市场秩序的基 本条 件 。 参照国外建筑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力组合的实际 经验 , 三 类 企 业 在 企 业 总 数 中 的 比 例 应 分 别 为 0.1 %, 1 %和 98.9 %是适当的 。 这就是说 , 在 中国 建筑业现有企业中 , 应该设立 40 家大型超级企业 、 400 家大中型企业 , 其余绝大部分企业应是小企业 或中小企业 , 才能实现生产力的优化组合并建立新 的市场秩序 。 (2)以企业重组的形式建立超大型企业集团 我国的建筑业缺乏具有集约性 、综合性的技术 能力和大规模承包能力的超大型企业集团 , 现有的 大型建筑企业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 但在资 金 、设备 、技术 、人才 、管理等方面都无法与世界上著 名的承包商相抗衡 , 在境内和境外的国际市场的占 有率都很低 。中国进入 WT O 后 , 更多的外国工程 设计和承包商涌入中国 ,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 , 竞争将 会更加激烈 , 组建超大型企业集团与联合等重组活 动组建中国的超大型企业集团 , 可采取纵向重组或 横向重组的方式 。 纵向重组是指在工程建设前期阶 段或运营阶段谋求发展机会时所采取的重组战略 。 它能增加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附加价值 , 可使 建筑企业因早期介入工程建设过程而处于有利的竞 争地位 ;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 增强技术开 发能力 , 拉开企业之间的档次 。 横向重组是指具有 相同资质和不同专业特色 , 在不同市场领域中占有 一定优势的建筑企业的重组战略 。它会对建筑企业 产生经济规模效应 、市场份额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 , 并能提高建筑企业的集中程度 , 减少竞争者的数量 , 减少建筑业整体生产能力过剩的可能性 , 改善企业 结构 。这些超大型企业集团能有效地促进中国建筑 业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 提高中国建筑业的国际竞 争力 , 带动中国建筑业成长发展 , 促进建筑技术开发 与创新 , 从而使 WTO 提供的机遇和经济效益变成 现实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建筑大学/ 北京建工学院)
1.2 中国建筑业企业结构的特点分析
表 2 我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与规模
年 份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 994
1 99 5
1 99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99 7
建筑业从业人员(万人) 1011
10 58
11 58
13 44
1 446
1 49 8
2 12 2
2 10 2
建筑企业个数(个)
1 33 27
(4)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较为成熟 , 从整个建筑 市场的角度看 , 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企业结构 。 其 建筑业的企业结构基本呈现为刚性 , 即建筑业中的
建筑经济 2000.6(总第 212 期)
7
专题研究
大 、中 、小企业比例适当 , 相对稳定 , 因而各类企业的 8.38 %, 而海外项目的平 均利润为 10.44 %。 合理
1 38 25
14 536
20 99 8
23 31 5
34 13 3
4 136 4
4 40 17
建筑企业平均人数(人/ 个) 759
76 5
7 97
6 40
6 20
6 21
513
47 7
资料来源 :《 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1998
(1)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 随着建筑业的逐渐市场 化 , 国内建筑企业的平均规模逐渐变小 , 1997 年企 业的平均人数缩小到 1990 年的 60 %, 这种趋势符 合国际建筑业的发展潮流 , 并将随着建筑市场的开 发和更加市场化继续下去 。
层次和角色是法定的 , 既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项 的企业结构有利于建筑企业获得高的劳动生产率和
目 , 又杜绝了资源的浪费 。并且 ,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 可观的经济效益 ,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发达国家建筑
下 , 建筑业可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 据统计 , 发达国 企业的发展 。
家的建筑承包商一般情况下国内项目的平均利润为
(3)我国的建筑企业基本属于大而全和中而全 , 企业之间的差距很小 。大部分企业内部技术管理层 与劳务作业层混合 , 搞混合施工承包 , 企业之间的生 产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差距也很小 。 大企业 、大集团 的层次过多 , 各层次的分工和性质不明显 , 经济关系 不突出 , 发挥主要作用的只是行政纽带 , 工程项目中 主要实施的是“重装承包” , 大企业支配市场的能力 仍然较弱 。
(4)中国建筑业这种企业结构的构成导致了除 大型工矿企业和技术比较 复杂的建设项目 外 , 大 、 中 、小型建筑企业进入一般建筑市场的层次和可能 扮演的角色基本相同 , 人为地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 面 , 使行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 , 有效竞争严重不足 , 从而成为建筑业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的直接诱因 。 这种企业结构的现状正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恩所说的
而中国的大型建筑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超大型建 筑企业集团不同 , 它不是纵向联合的企业集团 , 而是 由若干个多极独立法人的子公司横向联合组成的 , 施工工程由每个子公司分别承包 。 以国内最大的建 筑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为例 , 它是由多个规模 旗鼓相当的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 集团的成员企业 业务相同 , 常常相互成为竞争对手 。 中建总公司作 为母公司 , 不是集团内集中大部分承包业务的核心 企业 , 而是由下属工程局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力自 行发展 。总公司虽然从统计上看资产 、人员规模很 大 , 但没有相应的总承包能力 , 工程承包的基本单位 分散在最下级的公司 , 根本无法达到规模集约的效 应 , 在技术开发及管理能力上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的 大型企业媲美 。 而且企业承包业务比较单一 , 在工 程建设的五个阶段中只进行施工阶段承包 , 其他四 个阶段的工作则分别由相应的部门完成 , 交易成本 明显提高(见表 3)。
目的规划和开发 。 (3)在业务关系上 , 大型建筑企业可以跨地区经
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定承包合同 , 其主要工作是进 行总承包和对分包者进行管理 , 自己只有少数工人 作为骨干力量 。而占企业总数绝大多数的专业化 、 劳务型中小企业中却有高度熟练的技工 , 但它们按 地区分布 , 不能流动 , 并且只能从总包人手中分包施 工作业任务 , 即所谓的“轻装承包” 。
1.3 中外大型建筑企业的比较 中国的大型建筑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超大型建筑 企业集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 超大型企业集团是 指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具有科研 、设计 、采购 、施 工和咨询服务综合实力的大型土木建筑公司 。 它们 不是由控股母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 而是采用以一 个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形式 , 核心企业在集 团中对于决策 、营 销 、施工与 管理等起着绝对 主导 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 。 它利用规模巨大的优势集约 了小企业不可能具备的资金能力 、技术开发能力和 承包能力 , 形成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实力的现代化 大型企业 。 发达国家 的超大型建筑 企业集团业务领 域广 泛 , 内部组织机制严谨 , 在技术水平 、人才 、设备和资 金的运用能力上都达到了集约效应 , 代表了一个国 家建筑业的发展水平 , 工程项目遍布全世界 。 以美 国的福陆丹尼尔为例 , 该公司近年来在海内外签定 了多项 10 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工程 , 其业务领域非常 广泛 , 涉及工业 、化工 、动力及政府项目等等 。 它是 以一个大型企业为核心 、外延连接着若干小型子公 司和关联公司的纵向联合的企业集团 , 工程主要由 核心企业的母公司来承包 。 而那些关联公司和小公 司很多业务都是服务于集团内的施工企业 。该公司
(2)到目前为止 , 我国建筑业企业结构还带有明 显的计划 经济的 痕迹 。 1997 年 , 我 国建筑 业企业 44017 个 , 2102 万人 , 平均每个企业 477 人 。 与美国 和日本的建筑业企业的平均人数 10 人左右相比 , 企 业的平均规模偏大 。 不仅如此 , 在我国建筑业中 , 年 产值几千万元 , 人数三 、四千的企 业占相当大的比 重 。据《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1999 年)统计 , 产值 在 3000 万元以上的建筑企业中 , 人数在百人以下的 企业 只 占 0.29 %, 人 数 在 100 -299 人的 企 业占 2.27 %, 职工人数在 300 人以上的企业占 97.44 %, 其中 , 人数在 2000 人以上的企业占绝大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