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一、课题公共心理学基础概念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同学们对公共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公共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像感觉、知觉、记忆这些。
3. 能够简单运用公共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公共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这是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基石。
2. 学会用公共心理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这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难点1. 如何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潜意识。
2. 引导同学们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准确识别和运用公共心理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我会找很多有趣的生活中的案例,像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害怕蛇,从公共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
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详细讲解,让他们跟着我的思路走,看看这个案例是怎么和我们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的。
2. 小组讨论法把同学们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一个小话题,比如“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
然后我会在小组之间穿梭,听听大家的讨论,适时地引导一下,像说“哎,大家有没有想过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在这个话题里的区别呀”。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我一进教室就会很兴奋地跟大家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就莫名地喜欢,有时候又莫名地讨厌呢?这其实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公共心理学有关系哦。
”然后我会讲一个小故事,比如说小明在坐电梯的时候,突然很害怕旁边的一个陌生人,这背后可能就有公共心理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呢。
(二)基本概念讲解(20分钟)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感觉”这个词,然后说:“同学们,感觉呢,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小雷达。
比如说你现在坐在教室里,能感觉到椅子的硬度,能听到我的声音,这就是感觉。
它是我们对外部世界最简单的反应。
”接着我会举更多的例子,像吃苹果的时候感觉到甜,风吹过来感觉到凉。
然后再讲“知觉”,“知觉就比感觉高级一点啦。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案心理咨询易考吧(2024)
共情与关怀
设身处地地体会来访者的感受 和处境,表达对其的关心和支 持,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和亲近 感。
积极引导与启发
通过引导来访者深入思考和自 我探索,启发其内在的智慧和 潜力,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
。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024/1/26
23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2024/1/26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技巧
紧张不安、易怒或暴躁、失眠或睡眠 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负面评 价、过度担忧等。
识别方法
观察情绪变化、注意行为异常、倾听 主观感受、使用专业心理测评工具。
抑郁情绪的表现
持续低落情绪、失去兴趣或活力、睡 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 、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感等。
2024/1/26
12
人际关系困扰应对策略
服务对象
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 人等,以及不同职业和背景的人群,如学生、教师、企业家、公务员等。
2024/1/26
8
心理咨询过程及原则
2024/1/26
心理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过程通常包括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咨询、终止咨询 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运用各种心理学理 论和技术,帮助来访者识别问题、探索内心、寻找解决方案 。
共情能力
理解对方情感和立场,表 达同理心。
提问方式
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结合 ,引导对方深入表达。
16
面谈技巧及案例分析
面谈准备
了解对方背景和需求,制定面谈 计划。
2024/1/26
面谈过程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倾听和 共情技巧,引导对方表达内心感受 和需求。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案
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团队建设活动
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2023
PART 06
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
REPORTING
心理健康标准介绍
智力正常
具备正常的智力水平,能够完成日常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任务。
人际关系和谐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 和谐的关系。
介绍遗忘曲线、干扰理论等遗忘规律,探讨时间、情绪、睡眠等因 素对记忆的影响。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提供记忆宫殿、联想记忆等实用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思维过程与问题解决
思维过程的基本阶段
介绍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的基本阶段。
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技巧
阐述试误法、启发式搜索等问题解决策略,提供问题分析、方案制 定等实用技巧。
情感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活动会影响个体的情
感情绪状态。
认知机制
认知过程在情感情绪产生中起重 要作用,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评价
会影响其情感体验。
社会机制
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也会影响个 体的情感情绪状态,如社会支持、
人际互动等。
情感情绪调节策略
01
02
03
认知调节
的睡眠习惯等方式进行纠正。
抑郁障碍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我评 价降低,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等方式进行改善。
人际关系问题
表现为沟通障碍、人际冲突和孤独感 等,可通过学习沟通技巧、建立支持 系统等方式进行解决。
压力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 和压力堆积。
公共心理学教案
• 按照以下的程序来进行: • (1)需准备一个舒适的场地,以免给学员形 成任何的心理压力; • (2)主持人需事先说明训练的程序、规则与 目的; • (3)主持人先交付所有学员共同参与并完成 一项任务; • (4)任务结束后,以一学员为中心,其他学
• 员则依序将任务中所见、所听、所闻,与所想 象与该目标学员有关的资讯报告出来(包括个 人言行与如何影响他人等作为),并由目标学 员详细说明、坦白为何产生如此言行; • (5)轮流指定目标学员,重复上一步骤,直 至所有学员均参与为止; • (6)由主持人作最后的评价、总结,并鼓励、 赞许学员面对自我的勇气。
• 营造纸桥: 要求两个组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每个队 要独立各造一半桥,最终使两个组造的桥能吻 合的核对在一起,组成一座完整的桥。每组队 员们可以利用的材料只有两个纸杯、一根胶带、 两张A4纸和两根圆珠笔心,要求在造桥过程 中要考虑它的坚固性和实用性,两队可以各派 出一人在造桥过程中出来三次进行沟通,每次 沟通时间是1分钟。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同学们 体会到即使你的想法再好,总是纸上谈兵,不 真正行动起来,到实地考察,永远也不会成功, 做任何事情重在行动。
第一节
交往活动
一、交往活动的意义 形成个性 ; 传递信息; 保障健康; 提高效率 ;
二、交往类型与特点 中学生交往的类型
• • • • • • • 仪表性交往 相似性交往 互补性交往 敬仰性交往 人品性交往 随意性交往 隐蔽性交往
中学生存在的交往问题 • • • • 不敢交往 不愿交往 不善交往 不懂交往
• 生日排序: 活动要求是先让队员报出自己的生日, 然后每人带上眼罩成为盲人,活动中不能张口 说话要成为哑人,只能用肢体语言交流,将 16名队员按照生日从小到大排序,活动时间 15分钟。目的是让同学们充分体验沟通的重 要性,体验事情的成功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 不开的,在任务没有完成前,千万不要轻言放 弃,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这就是人的 “意志力”。
2024年度公共课心理学教案
深入学习心理学理论
01
建议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更多的专业
知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人际交往、情绪
管理等。
提高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
03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实践,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
31
对未来心理学发展趋势展望
跨学科融合
未来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更加综合、全面的 研究体系。
通过共同的目标和价 值观,增强团队成员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4/2/2
22
心理健康维护与自我成长规
05
划
2024/2/2
23
心理健康标准介绍及评估方法
心理健康标准
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情 绪稳定、积极向上、适应良好等
。
评估方法
提供多种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方 法,如自我报告、心理测试、专
业评估等。
2024/2/2
12
03
情感调节与压力管理技巧
2024/2/2
13
情感识别及表达方式探讨
01
02
03
情感识别
学习识别自身和他人的情 感,包括喜怒哀乐等基本 情绪,以及更复杂的情感 状态。
2024/2/2
情感表达
掌握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 ,包括言语、肢体语言和 面部表情等,以更好地传 递情感信息。
情感调节
公共课心理学教案
2024/2/2
1
目录
2024/2/2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认知过程与记忆增强策略 • 情感调节与压力管理技巧 • 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 心理健康维护与自我成长规划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强调心理学在理解个体和群体行为方面的重要性。
1.2 心理学的分支讨论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如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介绍各个分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1.3 心理学的应用探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如心理咨询、心理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
强调心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与认知心理学解释认知是指个体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心理过程。
介绍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方法和技术。
2.2 记忆与学习讨论记忆的类型和过程,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等。
探讨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2.3 思维与语言分析思维的过程和种类,如推理、解决问题等。
探讨语言的起源和语言processing的过程。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介绍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强调发展心理学对理解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3.2 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讨论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任务。
介绍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和适应问题。
3.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longitudinal研究和cross-sectional研究。
强调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4.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如何被社会环境影响以及个体如何影响社会的学科。
强调社会心理学在理解人类社会行为和群体互动的重要性。
4.2 社会影响与顺从讨论社会影响的形式和机制,如从众、顺从和认同。
分析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和信念的影响。
4.3 人际关系与沟通探讨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的过程。
介绍沟通的类型和技巧,如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介绍心理测量学是研究心理变量的度量和评估的学科。
强调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2024版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
领导力的概念和内涵
阐述领导力的定义、主要特点和内涵,探 讨领导力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VS
影响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分析如何通过提升个人魅力、建立良好关 系、有效沟通等方式提高影响力,进而提 升领导力。
2024/1/28
25
冲突管理和解决策略探讨
2024/1/28
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阐述冲突的定义、类型和产生原因, 分析冲突对组织和个人可能带来的负 面影响。
社会互动:沟通与合作技巧
2024/1/28
有效沟通
01
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他人的观点和需要,寻求共
识和解决方案。
合作技巧
02
尊重他人、分享资源、承担责任、协调差异,以实现共同目标。
冲突解决
03
识别和分析冲突来源,采取适当策略和技巧化解冲突,如协商、
调解等。
15
社会变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
工作场所:员工激励,团队凝聚力提升等
员工激励
运用心理学激励理论,设计合理的薪酬、晋升和奖励制度,激发员 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团队凝聚力提升
通过心理学团队建设活动和方法,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合作和 互助精神,提高团队整体绩效。
工作压力管理
关注员工工作压力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员工缓解压力、 保持心理健康。
公共心理学定义
研究人们在公共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重要性
有助于了解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心 理需求、行为动机和社会互动方式, 为公共管理、政策制定和社会服务 提供科学依据。
4
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公共心理学基本理论和 研究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共领域 心理问题的能力。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教案目标:使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二、认知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认知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心理学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认知心理学。
3. 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记忆、思维、注意力、语言等认知过程。
三、发展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
3. 教学内容: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四、人格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人格类型的划分和人格评估技巧。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心理测试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人格特点。
3. 教学内容:人格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人格类型理论、人格评估技巧。
五、社会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社会现象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3.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态度、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现象。
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社会知觉、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应用领域等。
四、心理测量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心理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测量学。
3. 教学内容: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心理测量工具、常模、标准分数等。
公共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公共心理学授课对象:大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共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公共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案例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公共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公共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讲解公共心理学的概念,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 分析公共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
2.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 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如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冲突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小组讨论1. 学生根据第一节课的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新的典型案例,如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关于公共心理学的文章,并撰写读书笔记。
公共心理学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二、科学心理学旳诞生 (2)
冯特对心理学旳贡献能够从如下三点得到印证: 第一,他是19世纪后期生理心理学旳集大成者, 于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有人以为该书是学术史上旳心理学独立宣言; 第二,他旳心理试验采用了系统旳科学试验措 施,以突破性旳设想来研究心旳构造; 第三,冯特旳研究主要以意识为主,目前看来 存在很大旳不足。
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个体心理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个性差别
个性心理特征
三心理学详细研究旳内容(2)
3.社会心理: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产生 旳心理现象,如人际关系、团队动力、个体社 会化等称之为社会心理。
4.个体意识:意识是人对外部或内部刺激旳觉 知。 5.个体无意识:是指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 旳、不能自我调整和控制旳现象。人在梦中旳 心理现象主要在无意识情况下产生旳;精神错 乱、大脑损伤旳病人其行为受无意识支配,所 以自己型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格式塔心理学) 完型心理学强调知觉经验虽来自外界刺激,各个刺激 可能是分离零散旳,我们知觉到旳却是有组织旳;部 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整体不小于部分之和。原因是在 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多加了一层心理组织,所以知觉 到心理组织才是最主要旳。
三、心理学发展旳流派
3行为主义(behaviorism)
行为主义有如下四点主张: (1)强调科学心理学旳研究对象,只能是由研究 者客观观察和测量旳外显行为; (2)强调行为旳基础是个体旳反应,多种反应即 构成行为旳整体;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旳,不是由遗传决定 旳,而是受环境原因旳影响被动学习旳; (4)由动物或小朋友试验得出旳结论,可推论到 一般旳人类行为。这种纯粹以“客观旳客观”旳行
公共心理学教案
达到
目 标
满足
动机产生行为的过程
(二)动机的种类
• 生理动机-社会动机 • 物质动机-精神动机
• 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
• 主导动机-辅助动机 • 外在动机-内在动机 • 正确动机-错误动机 • 有意动机-无意动机
(三)动机与行为以及行为结果的关系
一种行为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动机引发,一种动 机可以引发多种行为,相同的行为可以由不同
• 社会学习论 • 道奇为代表的信息加工论
本能论
• 将攻击视为一种本能,以弗洛伊德、洛仑兹和社会生物学派的学者为代表。 •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存本能和死的本能。生存本能起自我保存的作用,死 的本能起破坏作用。这两种作用始终存在冲突,冲突的后果就是自我的能 量改变方向,产生对他人的攻击。 • 洛仑兹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依赖于攻击能力的积累,当积累的攻击能量 遇到适宜的外界刺激,就会释放出来,从而表现出攻击行为。 • 社会生物学派认为许多社会行为都有遗传基础,这种以遗传为基础的行为 如果能加强遗传的适应性便会得到支持。攻击行为能够保存自己的种族、
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C是在特定情景下个体
的情绪及行为。
二、动 机
(一)含义
•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行动,并维持这种行
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需要与一定的诱
因相结合,就会产生实际行为的动机。
• 动机对人的行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功能。
刺 激 原 因
促使
需要 (欲望) 紧张 引起 不舒服
动 机
产生
行 为
的动机引起。
动机对行为结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
动机的强弱,二是行为本身的质量。
公共心理学教案
一、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情绪类别 (补充材料——情绪行为理论)
米伦森(Milenson ) ——三维情绪模式 消极刺激引起恐惧或焦虑; 积极刺激或排除消极性质的刺激,可引起欢快或愉快的情绪反应; 排除积极性质的刺激可引起愤怒的情绪反应。
一、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情绪类别
教学设疑
失落?无助?心烦意乱?小莉怎么了?
(案例二)学生小莹平时成绩挺好。可在一次期中考试时受了挫折。后来,她觉得自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说话也降低了音量,减慢语速、就连要好的同学也懒得理了,进进出出都愁眉苦脸。周围世界对她来说都似乎黯然失色。她的心头不止一次被一种莫名的空虚、恐惧所笼罩、萦绕……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2
一、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情绪类别 (补充材料——情绪理论)
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坎农认为,对某种刺激习得的情绪反应是通过皮质实现的,刺激先传到大脑皮质,根据记忆被认识,然后解除了对丘脑的情绪机制的抑制,使之发动情绪反应。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的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一般有以下3种形式: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二、青少年学生主要的情感类别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指人们根据社会道德规范或社会道德准则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它是社会道德准则与人们行为需要人间关系的反映。 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感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及事业的使命感等。
动力功能
感染功能
信号功能
迁移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是以教材为载体、教学过程为平台,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师生情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引发学生各种快乐理智感。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中产生各种疑惑、惊讶、高兴、愉悦的复杂情感情绪反映,使学生亲身体验从事创造性活动带来的激动和满足心情,促进学生各种情感的发展。
公共心理学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公共心理学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维护方法。
教学难点:1.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角色扮演法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资料3. 小组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以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讲授新课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维护方法-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认知健康、情感健康、意志健康和行为健康。
- 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包括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心理和行为。
2. 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你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提问:你认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二、讲授新课1.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2.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如何识别自己的心理问题。
- 如何寻求心理帮助。
公共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公共心理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公共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 掌握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心理、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等。
- 了解心理学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公共领域中的应用。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观念。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与历史2. 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3. 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哲学性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 心理学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授新课1. 讲解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介绍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心理、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等。
3. 分析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哲学性,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4. 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在公共领域的应用。
2.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
(四)讨论与交流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与交流: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公共心理学教材2. 课件: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案例等3. 网络资源:心理学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公共心理学教案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 (二)知识学习的阶段 1. 新知识习得阶段 新知识与旧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新知识与旧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 新的意义的建构. 新的意义的建构. 在这一阶段,所有的知识均为陈述性形式. 在这一阶段,所有的知识均为陈述性形式.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 (二)知识学习的阶段 2. 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 对陈述性知识来说, 对陈述性知识来说,主要是通过复习得到巩 固,以免发生遗忘. 以免发生遗忘. 对程序性知识来说, 对程序性知识来说,主要是通过变式练习使 知识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知识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 (二)知识学习的阶段 3.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陈述性知识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陈述性知识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 1. 促进知识的理解 关键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 关键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 对于程序性知识, 对于程序性知识,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有关 的概念和规则. 的概念和规则.
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 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 (一)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外
长 时 记 忆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
(一)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1. 加工系统 又称操作系统,由感受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 又称操作系统,由感受器,感觉登记器, 忆,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反应器构成. 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反应器构成. 2. 执行控制 它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它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3. 预期 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 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
2024年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了解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心理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行为、心理现象、心理科学等。
2.心理学研究对象: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心理健康等。
3.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等。
4.心理学学科体系: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
5.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教育、医疗、企业管理、心理咨询等。
6.心理学热点问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职业规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心理学学科体系及各领域的应用。
(3)心理学热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2.教学难点:(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心理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心理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实验法:开展心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心理学知识的应用。
大学公共心理学教案
课程名称:心理学导论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2. 掌握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心理学案例和视频3. 教学辅助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心理学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讲授新课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
3.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a.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潜意识的作用。
b. 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理论,强调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c. 认知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d. 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的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一位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时,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心理调适?2. 案例二:在教育领域,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四、课堂讨论1. 讨论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关注心理学研究,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2024版公共心理学教案6[1]
公共心理学教案6contents •教案背景与目的•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互动与氛围营造•作业布置与考核评价•课后反思与改进方向目录教案背景与目的01背景介绍公共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在公共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当前社会,公共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的心理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掌握公共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公共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公共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公共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公共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授课对象及特点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特别适合公共管理、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选修。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社会科学素养,对公共领域的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
同时,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与重点02心理学基本概念认知过程情感与动机个性心理知识点梳理01020304复习心理学的基本定义、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
详细介绍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情感的种类、表达方式和动机的形成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阐述个性的结构、类型和发展,以及个性差异对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重点内容解析认知过程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认知过程在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等方面的作用。
情感与动机的相互作用深入剖析情感如何影响动机的产生,以及动机如何反过来影响情感的表达。
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探讨个性心理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个性特点来增强社会适应性。
03个性心理的塑造与改变探讨个性心理的塑造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调整和外部环境改变个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古德(Good)把教师对低期望学生的行为概括为11点:
①把他们的座位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或集中在 一处;
②在教学过程中较少注意他们(少对他们面露笑容 或注视;
③少让他们当堂回答问题或作论证; ④等待他们回答的时间特别短; ⑤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去接近他们;
⑥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对他们的批评比对高期 望的学生多;
• 古德(Good)认为自我实现预言是指某 种可能的事,由于期望持有者深信它们 总会出现而成为事实。
2、教师期望效应实现模式
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若 干关于期望效应的模式:
布罗非和古德(Brophy&Good 1970)提出的模式:
模式共包括五个环节或步骤:
1)教师对学生寄于特定的期望; 2)由于这一期望,教师以不同的行为对待不同的学
有学者把学生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攻击型问题 行为和内向性退缩型问题行为
心理学家奎伊(Quay,1969)把学生问题行为分为
品行性问题行为 性格性问题行为 情绪和社会性问题行为
江绍伦认为可以从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来 推测其问题行为类型和行为后面的原因。
外显的行为表现如:
①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 ②过于信赖教师和别的学生。 ③和教师关系不好。 ④缺乏耐心和容易冲动。
(五)职业训练
职业训练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减少师 生问题行为的重要措施。
职业训练的不足或不全面正成为制约当 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愈来愈重要的障碍。
二、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教师及时处置和矫正学生问题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概念来源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指咨询师对来询者所有的体验都无条 件接受,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尊重来询者的自身价值,不急 于要求他们按照咨询师的意愿行事,并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 的情感,做来询者患难与共的朋友,最终在双方相互理解和 尊重的积极人际关系中达到塑造来询者人格,促进他们成长 的目的。
生;
3)这种区别对待向学生透露了教师期待他们出现什 么样的行为和成就的信息,从而改变了学生的自 我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4)如果这种对待长期持续,学生也没有抵御或设法 改变它,不同的学生在成就和行为上便将形成各 自的特点;
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同教师的期 望逐渐趋于一致。
3、教师期望行为差别分析
已形成的角色认同或职业角色行为基本模式,由 此给他人也给偏离者自己带来各种困扰和挫折 感。
教师角色偏差主要表现在 仪 表
行为方式
•
行为习惯
三、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
(一)教师人格
教师课堂行为受自身人格的影响
有两个重要人格特征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显著影响:
教师的热情和同情 教师富有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
(二)心理健康状况
江绍伦认为促进的态度主要包括:理解他人, 与他人的人际交往,理解自己 。
(五)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一种与职业有关的身心综合症状。
主要表现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 身心活动积极水平的衰竭,以及易激惹、焦虑、 悲伤、自尊感下降等心理症状。
• 迪沃克(Dworkin)将职业倦怠分为四个方面:
•
没有意义感
教师领导方式指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行 使权力和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
它反映了教师个人特定的人格特点,又是 教师教育观念和职业责任感的体现。
领导方式是影响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利皮特(Lipitt)和怀特(White):
1、权威专制型: 2、民主交往型: 3、放任自流型:
(二) 教师的课堂管理
教师在运用表扬和批评时,应当注意:
(1)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 (2)可较多使用表扬,较少使用批评
(3)更多使用过程取向的表扬或批评 (4)无论运用表扬或批评,都应让学生感到
教师的善意与真诚
(5)表扬和批评中应隐含如果付出努力, 将来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等这样的信息
二、课堂中常见的教师问题行为
(一)强制 强制指一种利用教师的角色权力与地位,
效性。
*让被矫正者逐渐脱离程序。
(三)通过团体改变问题行为
1、团体及其特征
团体指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 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 的两个人以上的人群。
团体的特征: ①团体成员有共同目标。
②团体具有一定结构。
③团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2、发挥团体作用的技术要点
第一,及时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 第二,运用合作的态度与行为引导团体成员承担任务 第三,提出适合的能动员团体去解决的那些问题 第四,解决问题之前,充分了解团体状况
施穆克(Schmuck)解决课堂团体问题的阶段模式
①识别课堂团体问题; ②分析某一具体问题; ③制订行动计划; ④试着执行这个计划; ⑤得到反馈并作出评价
(三)教师的期望
教师期望及其效应问题是教师行为和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1、教师期望与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 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断 与预测。
在这种预测与推断中,教师期望没有干预师生 双方的行为。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课堂管理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调动学 习的积极性
科林(Kounin,1970)等研究发现成功的课堂管理者能够:
(1)有效预防课堂问题的出现 ;
(2)善于引导,避免学生有等待的空闲;
(3)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反应。 Nhomakorabea林把有效的课堂管理者的行为特点归纳为:
明察秋毫(withitness) 一心多用(overlapping) 整体关注(group focusing) 变换管理(movement management)
从个人意志出发,不顾学生认知理解水平,无 视学生自尊需要和情感体验,以命令 或强迫的形式对待学生的行为。
(二)放任自流 这是教师在尝试各种教育方法失败后,经
常会出现的一种消极行为。
放任自流可造成各种负面后果。
(三)不恰当的表扬与批评
教师不恰当的表扬包括:
①过多使用表扬,以至于使它失去应有的效力;
教师的期望行为在期望效应实现中具有关键作用。
哈里斯和罗森塔尔(Harris&Rosenthal 1985)研究结果 表明,教师对高期望的学生比对低期望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 四个方面的行为差别:
1)教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为高期望学生创造 了较为温暖的社会情绪气氛;
2)对高期望的学生作出特异性反应; 3)倾向授予高期望学生较多较难的教材; 4)给予高期望学生较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第十二章 师生行为
• 课堂中发生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从行为主体的构成-从行为的类型-从行为的性质--
教师有必要了解课堂中常见的各种行为 以及怎样有效地调节与控制行为。
第一节 教师的课堂行为
教师课堂行为方式是需要教导的一种专门 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获得的.
一、课堂中教师行为分析
(一)教师的领导方式
②总是使用强度程度相近的表扬,缺乏层次区别;
③几乎不使用表扬,学生几乎不能从教师那里得 到鼓励。
教师不当的批评行为表现包括:
① 随心所欲地批评; ② 经常使用批评,使学生丧失努力的信心; ③ 只有批评没有表扬,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
的怨恨甚至惧怕。
(四)角色扮演偏差
角色扮演偏差指个人的角色行为偏离社会
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将影响 其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
(三)社会期待与压力
当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或由于各种原 因使教师难以满足这种期望时,教师行为可 能向消极方面转化。
(四)教师的态度与教学情绪
“职业需要的态度” 即教师对自身职责 和刻苦工作的积极态度。
盖兹达(Cagda,1977)认为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在于教师“促进”态度的形成。
请分析李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试设计解决方 案。
本章结束
一、课堂中教师问题行为的控制与矫正
通过建构系统应对机制,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
(一)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人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其
积极作用已被充分证明。
(二)认知重建
认知重建有助于重塑和恢复教师职业角色荣誉 感、成就感以及职业自信心。
认知重建包括: 对职业的认知重建; 对自我职业能力的认知重建; 对教学行为的认知重建。
调整自己的期望; ③ 教师经常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当行为。
(四)表扬与批评的使用
近年研究具体区分了表扬或批评的三种类型:
① “个人取向”的表扬或批评 ②“过程取向”的表扬或批评 ③“结果取向”的表扬或批评
研究指出无论表扬或是批评,对激励学生 都是有效的。
就一次批评和一次表扬而言,对加强学习 动机同样有效;但如果继续使用,则批评的效 果不如表扬。
教师行为方式自始至终都影响着学生反应
科宁(Kounin )的研究。
(二)家庭影响
家庭环境的不良刺激与学生问题行为密 切相关
(三)同伴与社会的影响
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同伴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重 要位置。
学生的行为问题与其所属的团体及其同伴有密 切关系。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 响。
第三节 师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与矫正
(三)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的自我思考, 调整自我认识和教育行为,从而促进教学能力提高 的过程。
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
(四)放松训练
是降低心理压力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它包括一类心理辅导技术,以及通过各种身体的 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 心理辅导的放松训练有许多种。
无权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