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会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以平行四边形定义为基础,通过问题的提出,运用剪一剪、议一议、判一判及师生共同探索启发等方式得出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4、教学重点:矩形判定定理的探索证明与运用5、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理解与选择运用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矩形的定义是怎样的?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矩形。

(课件展示定义的实质)(二)、创设问题、酝酿新知正在上八年级的小聪,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喜欢思考问题。

学完矩形的性质一课后,数学老师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课外思考: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有两个角是直角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呢?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吗?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吗?学生剪纸操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有两个角是直角呢?(三)、合作交流、得出新知问题: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如图:四边形ABCD中,∠A 、∠B 、∠C 是直角,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由前面的探究得到矩形的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实质是:四边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 矩形量一量、测一测:问题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吗?教师追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吗?如下图:已知□ABCD中, 对角线AC与DB相等,求证:□ABCD是矩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 又BC=CB AC=DB∴△ABC≌△DCB (SSS)∴∠ABC=∠DCB又∵∠ABC+∠DCB =180°∴∠ABC=90°∴□ABCD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由此得到矩形的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矩形的判定》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第18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为第1课时。

矩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习矩形的判定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回顾与延伸,也是为后续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奠定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课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应用意识都有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对矩形性质认识的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判别方法;✧规范推理的书写格式;✧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体现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能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充满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灵活运用二、教法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获得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及时上交课堂练习,便于促进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

三、学法设计本课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利用组长帮助个别学困组员的方法,使更大面积的同学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

在作业的处理上,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母亲节快到了,妮妮想做一个矩形的精美礼物送给妈妈,于是找来了直尺和三角板,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她检测吗?看看谁的方法多?设计意图:利用班级同学的手工艺品,通过设疑式导入,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由知到用,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埋下伏笔。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19.1.2《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19.1.2《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19.1.2《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矩形的判定》是华师大版八下数学19.1.2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索矩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矩形的定义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同时,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然而,学生在运用矩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矩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矩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矩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矩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矩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矩形的判定方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矩形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之后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矩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得出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的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矩形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但矩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矩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矩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得出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4.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矩形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矩形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的PPT,以便于课堂教学演示。

2.几何图形:准备一些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用于课堂展示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矩形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矩形物体,如课本、黑板、门等,引导学生关注矩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2.每组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矩形判定题目,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3.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分享讨论。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题:判断哪些图形是矩形,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提高题:运用矩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矩形面积、周长等。
-设想评价:课堂问答关注学生的即时理解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课后作业则侧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矩形物品,如书本、电视、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为新课的学习提供直观的感知。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是矩形?矩形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回顾已学知识: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为新课矩形的判定做好知识准备。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矩形的定义:四边形中对边相等且四个帮助的品质,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共同成长的快乐。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数学不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更是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途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矩形的判定》这一章节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矩形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但逻辑推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第一篇: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⑵、使学生能应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矩形判定的过程,发展学生实验探索的意识;形成几何分析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推理能力,会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证明,体会来自于实践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形的判定的内容。

难点:矩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以及灵活应用。

三、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几何论证相结合,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行为设计意图课前热身1、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3、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几种判定方法?温故知新 ?1、矩形的定义是什么? ? ? ?2、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除此而外,矩形还有哪些特殊性质呢??1、对照所提问题,前后桌同学一对一提问。

?2、在学生互相检查知识掌握情况之时,教师巡回视察学生检查的认真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1、学生根据提问举手回答问题。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教师明确指出:矩形的定义具有两重性,既是矩形的性质,又可以作为矩形的一种判定方法)2、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

?3、矩形的性质梳理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课前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梳理已学过知识的目的。

同时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工作。

让学生与学生展开对话。

教师强调矩形定义中的两个条件,并让学生明白自己已经学过一种矩形的判定方法,为学习另外两种判定方法做准备。

?教师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并用框图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情境引课 ? ? 问题1:李芳同学用画“边---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这样四步画出了一个四边形,她说这就是一个矩形,她的判断对吗?教师出示图形,并标出直角,供学生观察、思考。

矩形的判定新人教版教案

矩形的判定新人教版教案

矩形的判定新人教版教案第一章:矩形的定义与性质1.1 矩形的定义1.1.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门、窗、箱子等,让学生感受矩形的形状。

1.1.2 讲解:矩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所有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1.1.3 练习:让学生画出几个矩形,并测量其角度和边长。

1.2 矩形的性质1.2.1 引入:通过观察矩形的特征,探讨矩形的性质。

1.2.2 讲解: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角相等。

1.2.3 练习:让学生运用直尺和量角器,验证矩形的性质。

第二章:矩形的判定方法2.1 判定方法一:四边形是矩形2.1.1 引入:探讨如何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2.1.2 讲解: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它是矩形。

2.1.3 练习:让学生判断几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并说明理由。

2.2 判定方法二: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2.1 引入:探讨如何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讲解: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直角,它是直角三角形。

2.2.3 练习:让学生判断几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矩形的应用3.1 矩形的长和宽3.1.1 引入:探讨如何求矩形的长和宽。

3.1.2 讲解:矩形的长和宽可以通过测量对边的长度得到。

3.1.3 练习:让学生测量几个矩形的长和宽,并记录数据。

3.2 矩形的面积和周长3.2.1 引入:探讨如何计算矩形的面积和周长。

3.2.2 讲解: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周长等于长加上宽的两倍。

3.2.3 练习:让学生计算几个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并记录数据。

第四章:矩形的进一步探究4.1 特殊矩形:正方形4.1.1 引入:探讨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4.1.2 讲解:正方形是矩形的一种特殊情况,其对边相等且角度都是直角。

4.1.3 练习:让学生判断几个正方形是否为矩形,并说明理由。

4.2 矩形的对角线4.2.1 引入:探讨矩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4.2.2 讲解: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八年级数学《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四边形》的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矩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而我认为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矩形的判定定理,能有理有据的推理证明,并会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的成绩。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求矩形判定的过程,发展先生实验探求能力;构成几何分析思绪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推理能力,会根据需求选择有关的结论证明,领会理论来自于理论的需求。

使先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加强自决心。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矩形的判定定理及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矩形判定方法的证明和运用下方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使先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与学法:1、教学手腕:经过动手理论、合作探求、小组交流,培养先生的的逻辑推理、动手理论等能力。

2、学法:经过探求与交流,逐渐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使先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成绩。

经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成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顾:1、矩形的定义。

2、矩形的性质:对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3、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设计意图:经过对矩形定义等几个知识点的回顾,引出判定矩形除了定义外,还有哪些方法,导入新课。

(二)、演示操作,探求新知:1、教师拿出教具进行操作,将平行四边形逐渐变为矩形,然后让先生明确判定矩形的第一种方法是经过定义来判定。

先生观察教具,回忆矩形定义,深入理解定义可以作为矩形判定方法之一,师生共同归纳出矩形判定定理一: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明确证题过程:先证平行四边形,再证一个角是直角,得出矩形的结论。

2、教师继续拿出教具进行操作,探求,发问:当矩形一个角变为90度后,其余三个角同时变为90度,两条对角线成为相等的线段,这个变形中你们想到甚么,从中得到甚么启发?先生观察、联想,提出见解。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20201109214500)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20201109214500)

矩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使学生能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证明性质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来证明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学前分析判定定理都是以“定义” 为基础推导出来的。

因此本节课要从复习矩形定义下手,并指出由平行四边形得到矩形只需添加一个独立条件。

除了通过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外,在探究判定定理时要让学生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探究:先构造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然后再去证明逆命题的真假,如能证明逆命题为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成了相应的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是矩形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此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除此之外,我们能否找到其他的判定矩形的方法呢?教师提问:我们先来回忆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矩形除了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的性质:①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②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教师讲解:我们借鉴上一节的探究方法。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可以从定义入手,一方面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另一方面证明这个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我们还可以像上节那样,将矩形性质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相交换,形成一个逆命题,然后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得到一个判定定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矩形的性质,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二、探究新知(一)判定定理1 的探究与证明教师提问:矩形的第1 条性质:“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上述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的对角线是否相等通过实践,我们由此可以得到判定矩形的一种方法: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或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4.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矩形的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几何画板,动态展示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自然过渡到矩形的判定。
-新课展开:分别介绍矩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形式,理解并掌握定理。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矩形判定方法与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对几何问题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九年级数学上册《矩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定义,即四边形中,有一对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图形是矩形。
2.学会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包括:①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能够运用矩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矩形的面积、周长等。
5.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习动力和兴趣有所减弱,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矩形的判定》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矩形的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为后面菱形、正方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推导、归纳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几种方法,会选取适当的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定理的生成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推导、归纳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会选取适当的判定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四、学情分析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知道怎样去判定一个四边形为矩形,但是,判定方法的生成较为抽象、多面,学生归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探究,才能学好知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过程如下:(1)激情导入、提出问题思考:工人师傅在做门窗或矩形零件时,怎样确保图形是矩形?(2)设疑猜想、主动探究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怎么生成的?问题2:能否类比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生成,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问题3:你能猜想出哪些判定矩形的方法,如何证明?(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命题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命题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命题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判断以上命题的真假性,从而得到矩形的判定定理。

(4)巩固升华、拓展思维思考: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吗?与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什么联系?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工人师傅在做门窗或矩形零件时,怎样确保图形是矩形?引发学生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矩形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理解矩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矩形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理解矩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判定方法的运用,矩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和实例,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

3.学习用品:准备学生的学习用品,如笔记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教学课件,呈现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教案题目:矩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了解矩形的定义;2.能够根据给定的图形判断是否为矩形;3.能够根据给定的矩形的特征,确定矩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1.矩形的定义;2.判断图形是否为矩形。

教学难点:1.确定矩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1.PPT;2.矩形模型(纸板切割);3.实物矩形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矩形的概念: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矩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张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矩形的特征,然后由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给出矩形的定义并用PPT展示。

二、学习矩形的特征(20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哪些图形是矩形?为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矩形的特征,如角都为直角、边相等等,并总结出矩形的特点。

3.让学生用纸和铅笔绘制一些形状,并判断这些形状是否为矩形。

三、判断图形是否为矩形(3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矩形的特征判断这些图形是否为矩形。

2.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并互相检查对方的判断是否正确。

3.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判断过程,并与全班讨论判断的正确与否。

四、确定矩形的性质(3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矩形图形,并与之前总结的矩形的特征进行对比。

2.让学生讨论矩形的性质: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等。

3.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和验证矩形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矩形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延伸:1.学生自行选择一些有趣的实物图形,用PPT展示并判断这些图形是否为矩形。

2.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堂上,观察身边的物体并判断是否为矩形。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矩形的判定》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第18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为第1课时。

矩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习矩形的判定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回顾与延伸,也是为后续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奠定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课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应用意识都有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对矩形性质认识的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判别方法;✧规范推理的书写格式;✧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体现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能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充满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灵活运用二、教法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获得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及时上交课堂练习,便于促进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

三、学法设计本课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利用组长帮助个别学困组员的方法,使更大面积的同学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

在作业的处理上,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母亲节快到了,妮妮想做一个矩形的精美礼物送给妈妈,于是找来了直尺和三角板,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她检测吗?看看谁的方法多?设计意图:利用班级同学的手工艺品,通过设疑式导入,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由知到用,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埋下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
6.2矩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龙口学校于亚妮
2018.1.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第6章第2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判定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正方形和圆等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本节课利用学生帮助小明的爸爸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检测窗户是否为矩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检测方法,判定每种方法的数学原理,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数学学科成为学生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资源。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但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并能学以致用。

通过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做事条理分
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
②能够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体现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等探究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既
需要观察和操作,也需要进行合情的推理.
②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体会矩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一种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等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及板书设计意图情景引入
小明的爸爸是个木工师傅,他制作窗框后,需要测量是不是矩形,你有没有方法帮助他?
复习回顾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矩形?
新课导入
由经验知道: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矩形的定义就是判定定理。

给出符号语言学生思考
回忆矩形的定义
学生大胆猜
测出矩形的定义
就是矩形的判定
定理。

学生朗读符号语

根据教师的提问
逐步回答问题
矩形的定义
利用与生活有
关的情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通过复习前面
学习的矩形的
定义,引出本
节要学习的内

体现定
义作用的双
重性---性质
和判定
培养学生逆向
思维的能力
操作探究-探数学
之趣
现在你有方法解决我们刚开始的问题吗?提示学生目前只学习了一个矩形的判定定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测量两组对边是否相
等的目的是什么?证
出平行四边形的后再
用测量一个角是否是
直角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问
题,帮助学生
逐步积累数学
活动经验,培
养学生的应用
能力,加强数
学建模核心素
养的培养。

小组探究-探数学之趣
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使学生在讨论
交流中培养学
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
总结学生得到的结论,多媒体演示.
通过猜想得
出矩形的的判定
定理2
多媒体课件展示结
论: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
形是矩形.
让学生经历猜
想、探索、验
证的过程,发
现矩形的判定
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证
明证“三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操作探究-探数学之趣
现在你有方法解决我们刚开始的问题吗?
提示学生目前学习了两个矩形的判定定理。

学生口述证明过

学生回答:测量
三个角是直角的
目的是什么?
证明命题的正确性
出示猜想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
使学生通过数
学推理进一步
感受数学学习
的严密性
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帮
助学生逐步积
累数学活动经
验,培养学生
的应用能力,
加强数学建模
核心素养的培
养。

A
B
D
C
操作探究-探数学之趣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
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两个相对的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时,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问题(1):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2):当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由此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猜想?
多媒体动态展示猜想视频
(1) 随着∠α的增大,较长的对角线会变短,较短的对角线会变长.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操作探究-探数学之趣
现在你有方法解决我们刚开始的问题吗?
提示学生目前学习了三个矩形的判定定理。

小组讨论得到猜

对角线相等的平
行四边形是矩形.
学生板演证明过

得到矩形的判定
定理3
学生回答:测量两条
对角线是否相等的目
的是什么?证出平行
四边形的后再用测量
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
目的是什么?
边形是矩形.
展示严密的证明过程
发现矩形的不
同判定方法及
其推论.从不同
角度和方向探
讨矩形的判
定,拓展学生
的思维空间。

注重直观操作
和简单推理的
有机结合.把
几何论证作为
探究活动的自
然延续和必然
发展.使学生
的实践精神,
创新意识和自
觉说理意识得
到提高.
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帮
助学生逐步积
累数学活动经
验,培养学生
的应用能力,
加强数学建模
核心素养的培
养。

A
B
D
C
欣赏对比-品数学之美
通过学习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木工师傅的难题,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学生认真辨析
通过解决问题
的过程,培养
学生用数学的
眼光来观察世
界,培养严谨
求实的理性精
神。

揭示规律:
教师总结矩形的三个判定学生认真识记矩
形的三个判定
培养学生从具
体事务中抽取
本质的能力,
体现思维的概
括性。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及板书设计意图
巩固应用-用数学
之妙
1.出示判断题检验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抢答习题
检查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

2.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ABO是等边三角形,
AB=1,求 ABCD 的面积。

3.如图5,点B在MN上,过AB的
中点O作MN的平行线,分别交∠ABM的平分线和∠ABN的平分线
于点C、D,试着判断四边形AC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学生板演证明过

培养几何直觉
向思维逻辑化
转化的习惯,养
成良好的解题
习惯,培养学
生思维严谨
性。

九:板书设计
C.判定定理2
反思提升-悟数学之法:
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提升
A.定义
B.判定定理1
C.判定定理2
让学生体会基础知识是解题方法的能源。

联想想象、直觉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比较法化规法,抽象概括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灵魂,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堂检测 学生答卷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A.定义
B.判定定理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