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图片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八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 2、结肠 • 升结肠 • 横结肠 • 降结肠 • 乙状结肠
• 3、直 肠
• 全长12-15cm
• 直肠骶曲:上部弯 曲凸向后,距肛门 7-9cm。
• 直肠会阴曲:下部 弯曲凸向前,距肛 门3-5cm 。
• 4、肛管:为直 肠穿过盆隔以下 的部分,止于肛 门,长4cm,为 肛门括约肌所包 绕。
(五)、小肠
• 全长5-7米。 • 分为: • 十二指肠 • 空肠 • 回肠
小肠的分部
• 1、十二指肠 长约 25-30厘米, 球部好 发溃疡。
• 降部其后平部向左横跨第3 腰椎。升部向上至第 2腰椎的左侧向前下 方连接空肠。
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 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 肉眼可见,独立存在的器官,如 大唾液腺,肝,胰等,小消化腺 则是散在整个消化管壁内的无数 小腺体,如唇腺,食管腺,胃腺 和肠腺。
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一、消化管
(一)、口腔 :主要器官是牙和
舌。
1、唇和颊 2、腭
(二)、咽
• 咽的位置和形态 • 位于脊柱前方,
上起自颅底,下 至第6颈椎下缘的 高度连于食管。 • 咽属肌性管道。
(三)、食管
• 食管的位置和形态 • 上自第6颈椎下缘,
下至第11胸椎。 • 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
窄区: • 在食管起始部; • 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 在膈的食管裂孔处。
胃 :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和大、小两弯。
• 1、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 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 肠。
胆囊
• 胆囊 位于胆囊窝内。 胆囊可贮存和浓缩胆汁。 胆囊上皮有吸收水分和 无机盐的作用。
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作用
• 成人每天分泌胆汁约为 800~1000ml。肝胆汁呈金黄色 或桔棕色,胆囊胆汁色更深,味 苦。成分除无机盐外其有机成分 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 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无消 化酶。
消化系统——高清解剖图谱
消化系统——高清解剖图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
消化管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口腔:口角平对第1磨牙,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前份水平,后份斜向下称鄂帆,后部游离为鄂垂。
舌:轮廓乳头(最大)、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丝状乳头(最小、最多、无味蕾)。
舌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单侧收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
咽:分鼻咽、口咽、喉咽。
咽鼓管咽口于中耳鼓室相通,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圆枕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咽隐窝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咽淋巴环: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
梨状隐窝是异物常见滞留部位。
食管:长约25cm,上端起自第6颈椎体下缘,下端平11胸椎高度与贲门相接。
三处生理性狭窄:①起始部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
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交叉处约第4、5胸椎水平,距中切牙25cm。
③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胃:幽门窦为胃的最低部,胃溃疡、穿孔多发于此。
食管胃黏膜线是胃镜检查时鉴别病变位置的重要标志。
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骨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十二指肠:腹膜外位器官,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起自第一腰椎右侧。
十二指肠球(上部)为溃疡和穿孔的好发部位。
十二指肠大乳头(降部)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悬韧带):此处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点的标志。
空肠:管径大、管壁厚、血管多、颜色红。
回肠:管径小、管壁薄、血管少、颜色浅。
肠伤寒多发于集合淋巴滤泡即回肠,可并发穿孔、出血。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盲肠:腹膜内位器官,下为盲端,上续升结肠。
回盲瓣可阻止食物过快进入大肠。
阑尾: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兰氏点:左右髂前上棘右中1/3交点处。
消化系统解剖ppt课件
七、大肠
• 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五部。 其中结肠和盲肠具有的特征性结构:结肠带、 结肠袋和肠脂垂。
31
(一)盲肠
• 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囊袋状, 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接回肠。
• 重要结构:回盲瓣、阑尾开口。
32
(二)阑尾
• 有三角形的阑尾系膜。 •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
25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
两面:前面(壁)对向前上
面;后面(壁)对向后下面。
•
两缘:上缘胃小弯,其最底
处的转角,称角切迹 ;下缘胃
大弯。
•
两口:上口贲门,即入口;
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
幽门括约肌;
•
四部:贲门部;胃底(临床
上常称为胃穹);胃体和幽门部
(胃窦部)
•
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
好发部位。 26
28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约呈“C”形包绕胰头, 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上部:十二指肠球部
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
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29
(二)空肠和回肠
•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 腹腔中、下部。一般而 言,上2/5为空肠,占 据腹腔左上部。下3/5 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 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 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的 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 方面有差异。
14
(五)舌
•
舌由舌肌及其表面的粘膜构成。
可分为上、下两面,
•
界沟:舌上面,“∧”形向前
开放,将舌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 1/3的舌根。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
•
舌的下面中线上,有连于口底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大肠、消化腺ppt课件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前往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肛管〔anal canal〕: 形状: 肛柱 肛瓣 肛窦 齿状线 肛梳 白线 肛门括约肌: 分内、外括约肌。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消化系统 〔大肠、消化腺〕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内容提要
大肠:
概述:
分部:
盲肠、结肠的特征性构造 :
盲肠 :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消化腺:
进入课件
肝脏:
末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概述: 在右髂窝处起自回肠 末端,终于肛门全长 约1.5m,全程围绕于 空、回肠的周围。具 有吸收水分、分泌黏 液和构成粪便的功能。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分部: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盲肠、结肠的特征构造: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大肠〔Large intestine〕
盲肠〔Caecum〕: ★ 回盲瓣:
★Meckel憩室:距回肠末端 0.3~1m范围的回肠壁上,约 2% 的成人有长2~5cm的囊状 突起,自回肠壁向外突出, 口径略细于回肠。
居腹后壁,相当 于L1、2体高度, 长条形、质软、 色灰红、 长约14~20cm 头、体、尾 胰管、副胰管
上页
下页
消化系统解剖图(63页)
消化系统解剖图(63页)一、口腔与咽部结构在第1页至第5页,我们详细展示了口腔与咽部的解剖结构。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包括唇、颊、舌、牙齿和唾液腺等部分。
舌的表面有许多乳头状突起,有助于食物的搅拌和味觉感知。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咀嚼任务。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初步分解。
二、食管与胃在第6页至第15页,我们着重介绍了食管与胃的解剖结构。
食管是一条长约25厘米的肌性管道,负责将食物从咽部输送到胃。
食管下端有一块环形肌肉,称为食管下括约肌,它能够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胃壁由多层肌肉组成,能产生强有力的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
胃液中含有盐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
三、小肠与大肠在第16页至第45页,我们详细描绘了小肠与大肠的解剖结构。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增加了消化吸收面积。
肠液、胰液和胆汁共同作用于食物,使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
在第46页至第63页,我们展示了大肠的详细结构及其功能。
还介绍了阑尾的位置及其发炎时的症状。
四、肝脏、胆囊与胰腺在文档的第46页至第55页,我们转向消化系统中重要的附属器官:肝脏、胆囊与胰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位于腹腔的右上方,承担着代谢、储存营养物质、解毒和制造胆汁等多种功能。
在这一部分,我们详细展示了肝脏的四个叶以及其复杂的血管和胆管系统。
胆囊紧邻肝脏,是一个梨形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在第48页至第50页,我们描绘了胆囊的结构及其与肝脏、小肠之间的连接。
胰腺则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器官。
在外分泌方面,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进行分解。
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共77张PPT)
2.肝的组织学构造
肝小叶是肝的根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肝小叶的中央贯穿一条小 静脉称中央静脉。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 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板状结构,称肝 板。
肝板之间是肝血窦,窦壁有 肝巨噬细胞,能吞噬异物。
3.肝的血液循环
入肝的血管有两套
肝门静脉:肝的功能性血 管,主要由来自胃肠的静脉集合 而成;肝门静脉的血液最后流入 肝血窦。
唾液中有溶菌酶和干扰素,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唾液腺间质内的浆细胞分 泌免疫球蛋白,随唾液排入口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一) 肝
1.肝的一般形态
肝是人体最大、血管极为丰富的实质 性器官。
功能:分泌胆汁、储存糖原、解毒、 吞噬防御、参与物质代谢,在胚胎期有造 血功能。
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横位楔形。
作用
1.盐酸〔胃酸〕
分泌:壁细胞分泌
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
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杀灭细菌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分泌: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眎、胨、
pH 2~3.5 少量多肽和氨基酸
3.粘液和碳酸氢盐
(4)牙
依形态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牙嵌于上、下颌骨的 两袋之间为横沟,结肠内面,相当于横沟处,环形肌增厚,形成结肠半月襞。
软腭后缘中央有一乳头样突起叫腭垂。 肝门静脉的血液最后流入肝血窦。
牙槽内,是人体最坚硬的 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器官,弓状排列成上、下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小肠粘膜的环状皱襞和
人体的消化系统图(18页)
人体的消化系统图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基本构成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
消化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它通过咀嚼和唾液分泌,将食物初步分解为小块,并使其更容易吞咽。
口腔中的唾液还含有消化酶,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食管食管是一条肌肉管道,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
食管通过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部。
胃胃是一个袋状器官,位于腹腔上部。
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将食物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颗粒,并使其更容易被小肠吸收。
胃还可以储存食物,以便在需要时慢慢释放。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小肠壁上的绒毛可以增加吸收面积,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形成粪便。
大肠中的细菌还可以帮助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有益物质。
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出口,负责排出粪便。
肛门括约肌可以控制排便,防止粪便泄漏。
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它通过多个器官的协同工作,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
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人体的消化系统图第二部分:消化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消化系统不仅负责食物的物理和化学分解,还涉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废物排出以及内分泌调节等多个方面。
营养物质的吸收在小肠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
小肠壁上的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使得营养物质能够更高效地被吸收。
小肠还分泌多种消化酶,帮助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便更好地吸收。
废物排出消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排出废物。
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包括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细菌和消化液等,通过大肠形成粪便,最终由肛门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