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高铁动车组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高铁动车组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高铁动车组车辆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一、概述高铁动车组是现代铁路交通的代表,其运行速度快、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认可。

而车辆控制系统作为车辆的核心控制系统,对于高铁动车组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铁动车组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车辆控制系统的组成高铁动车组的车辆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主控制器:主要负责整个车辆控制系统的调度和协调工作,同时接收各个子系统的反馈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2.车载网络:主要负责整个个车辆控制系统内部各个主控制器和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保证各个控制单元之间可以进行快速而可靠的数据传输。

3.动力系统:主要由牵引系统和制动系统两部分组成,牵引系统控制列车的加速和减速,制动系统控制列车的停车和制动。

4.车门系统:负责车门的开启和关闭操作,并通过安全措施保证乘客乘车安全。

5.故障诊断系统:通过集成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对列车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快速响应和故障排除。

三、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高铁动车组的车辆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性:高铁动车组作为旅客载运交通工具,其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车辆控制系统必须能够严格保障乘客、乘务员和行车安全。

2.可靠性:高铁动车组在运营中需要保证高效稳定的运行,车辆控制系统必须保证其高可靠性和可靠性。

3.性能:车辆控制系统必须具备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和低能耗等特性,以保证列车的出行效率和运营成本。

4.兼容性:车辆控制系统需要兼容不同的线路、工况和运行环境,以保证高铁动车组能够适应不同的运营需求。

基于以上设计要求,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控制的方式来实现车辆控制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将整个车辆控制系统拆分成多个子系统,通过分布式控制将各个子系统分别在车辆控制系统中进行控制和管理。

四、车辆控制系统的开发车辆控制系统的开发需要进行系统工程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阶段:明确车辆控制系统需求,包括所需要实现的功能、性能指标、限制条件、技术选型和整体方案等。

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客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铁路客运的效率和质量,必须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可以为铁路客运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本文将从总体架构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对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二、总体架构1.系统架构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四个层次:用户层、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用户层面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包括查询、预订、退票、改签等;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程序,包括客票销售、运输计划、运力分配等;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核心,负责组织各种业务操作和数据处理,包括订单管理、班次管理、票务管理等;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包括客运数据、车站数据、车辆数据等。

2.功能模块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查询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车次、票价、余票、路线等信息。

(2) 订单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购票、退票、改签等操作。

(3) 班次模块。

该模块负责列车的运行计划、班次编排、车辆调度等工作。

(4) 票务模块。

该模块负责车票销售、余票管理、售票统计等工作。

(5) 客服模块。

客服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提供实时的客户服务,包括查询、咨询、投诉等。

(6) 统计模块。

该模块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统计分析功能,包括运输量分析、客流趋势分析、车辆利用率分析等。

3.系统特点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化。

系统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铁路客运进行全方位、精准化的管理。

(2) 高效率。

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标准化、批处理等功能,提高了铁路客运的效率和质量。

(3) 可靠性高。

系统采用了多层次、多节点的容错机制,能够保证铁路客运管理的可靠性。

(4) 开放性。

系统可以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

三、关键技术1.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摘要: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TCMS)系统是一列车的神经中枢,负责完成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逻辑控制、故障诊断等工作,是一列车能够安全运行的保障。

现在世界各国轨道交通行业中,TCN网络无论是在动车组、地铁还是轻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技术前言迄今为止,我国铁路已经经历了6次大提速,列车运行速度不断加快,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列车运行的基础是安全,尤其是在当前列车运行速度进一步提升的隋况下,安全是重中之重。

网络控制系统作为整个动车组的中枢神经,是动车组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1网络控制系统CR400BF动车组通信网络由WTB(列车总线)与MVB(多功能车辆总线)构成,属于2级通信网络,二者的数据传输速率略有差异。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为:中央控制单元、输入输出模块、无线传输装置、司机显示屏、、MVB中继器、网关、牵引控制装置、制动控制装置、空调控制装置、辅助变流器装置、旅客信息系统、车门控制装置以及充电机控制装置。

2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关键技术2.1以太网通信网络控制技术动车组采用以太网作为数据传输总线,总线通信控制方案同样采用传统网络的两级总线架构,分为列车级总线和车辆级总线,并由最小的可配置编组单元通过列车级以太网线级联构成整个列车通信网络。

实现不同的最小可编组单元的级联,为列车快速地建立起一个高可靠性的灵活可配置的控制网络,提高传输列车控制信息的实时性,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车辆级总线采用线性拓扑结构,传输速率为100Mbit/s,使用TRDP协议进行封装传输,符合IEC61375—3—4标准。

最小可编组单元设有ECN,其中ECN可以根据可配置编组单元内含有的车辆数灵活增加,通过ECN级联,实现可配置编组单元内子系统与网络控制系统的建列车级以太网车辆级以太网车辆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数据传输装置通信,实现以太网数据交换。

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出行需求的增加,高铁动车组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选择。

为了保证高铁动车组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其目标是提高高铁动车组行车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显著改善乘客服务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应对挑战。

二、设计要素1. 数据采集与分析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实时监测和采集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数据采集包括轨道交通信号、位置、速度、时间、温度、压力等各种参数的监测和记录。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方法来识别潜在的问题,提前预警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决策支持与指挥调度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的另一个核心功能是为运营决策提供支持和提供指挥调度。

运营决策包括列车排班、客流预测、票务管理等。

指挥调度则是对车辆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包括车辆停靠站点、时刻表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

这需要系统具备集中监控、实时数据更新和即时响应的能力。

3. 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对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任何系统故障都可能导致列车运行不正常,对乘客的出行产生影响甚至危险。

因此,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冗余备份、容错处理和安全机制,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三、优化挑战1. 数据整合与共享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需要整合和共享不同部门和来源的数据,包括监测数据、乘客信息、车站信息等。

但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标准不统一和格式不一致,数据整合变得困难。

为了克服这个挑战,系统需要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让不同部门和系统能够方便地共享和利用数据。

2. 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高铁动车组运行管理系统需要保证运营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2 2年 7月 01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n a a e n n o main z t n iaM n g me t f r to iai I o
J 1,01 u.2 2
Vo .5. . 3 1 1 No 1
第 l 卷第 l 期 5 3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宋梦 华 1 , 2
(. 津大学 管理 学院 , 津 3 0 7 ;. 1 天 天 0 0 22 天津海运 职业 学院 天津 30 5 ) 0 30
[ 摘 要] 文 依 据 初 步 设计 , 析 与 设计 系统 的体 系架 构 , 立 技 术 方 案 。从 总体 设 计 的 角 度 明 确动 车组 信 息 化 系统 的 功 本 分 建
解 工 作 内 容 和技 术 标 准 ,起 到 对 维 修 工 作 质 量 进 行 有 效 管 理 和 控 制 的作 用 , 实现 动 车 组 运 用 和 维修 信息 的综 合 管 理 。
2 系统 接 口/ 议 的 约 束 协 21 与各 种 自动 化 设备 的接 口 .
力 、 最大 制 动 力 、 动 力 和 、 动 力 差 、 右 制 制 阻滞 力 等 。
配 了权 限 。
和 确 认 测 试 。 若 没有 问题 , 投 入 正 常 使 用 。 则 通 过 各 阶 段 的测 试 , 现 了 系 统 存 在 的 缺 陷 和 局 限性 , 比 发 对 能 查 看 状 态 分 析 报 表 , A [
( ) 电弓试验装置 主要交互 信息为 滑板磨耗 、 4受 中心线 、 压
力特性 、 升时间 、 降时间等。 上 下 ( ) E 设 备 主要 交 互 信 息 为 属性 代 码 、 车 型 号 、 属 段 代 5A I 机 配 第 保 机 车 双 自动 化 设 备 种 类 很 多 ,根 据 接 口技 术 条件 可 分 为 自动 化 采 码 、 一校 验 和 、 留帧 标 志 、 车状 态 码 、 次 码 、 节 车 代 码 、 集 设 备 和 人 工 采 集 设 备 。 自动 化 采 集设 备具 备 接 口条 件 , 般 提 第 二 校 验 和 、 标 志 等 。 一 帧 供串行 口、 以太 网接 口等 , 持 通 用 的 传输 协议 。 接 口主 要 交 互 22 与外 部 相 关 信 息 系统 的 接 口 支 .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及技术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及技术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史天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分析了国外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其特点,基于中国动车组运用检修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中国铁路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分析其主要特点,描述了系统主要功能,对于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对于系统的深化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特点;功能;关键技术China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 and key TechnologiesTianyun Shi(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Beijing 100081)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the foreign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alyzed, and its characteristic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ctual demand of using and examination and repair on China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the architecture of China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first put forward. The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he main functions are described, the key technologies are researched. These have the significance on the system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further.Key Words:China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MUMIS),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Key technologies1 概述随着铁路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动车组的开行量越来越大,高效率、高质量做好动车组的检修是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为此铁道部根据中国铁路网规划建设了七大动车检修基地和几十个动车运用所,来承担动车组的检修任务。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摘要] 本文依据初步设计,分析与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建立技术方案。

从总体设计的角度明确动车组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处理模式,明确与相关系统的接口,产生总体设计,使系统开发人员和产品管理人员明确产品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开发、测试、验收等各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动车组;接口;总体设计;系统开发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铁道部、动车段(所)对引进CRH1、CRH2、CRH3、CRH5四类动车组的快速维修、安全可靠、高效运营的要求。

为铁道部提供动车组运用、管理与维修的决策支持信息,同时对运用所生产、调度、技术、安全监控、仓储配送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实时的信息化管理,使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动车组运用与维修情况,通过信息共享使各岗位人员了解工作内容和技术标准,起到对维修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实现动车组运用和维修信息的综合管理。

2 系统接口/协议的约束2.1 与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接口自动化设备种类很多,根据接口技术条件可分为自动化采集设备和人工采集设备。

自动化采集设备具备接口条件,一般提供串行口、以太网接口等,支持通用的传输协议。

接口主要交互信息可分为:(1)轮对踏面诊断装置主要交互信息为轴中央直径、轮径差、轮缘厚、轮对内侧距、轮辋宽、踏面圆周磨耗、踏面擦伤深度、踏面擦伤长度等。

(2)不落轮镟床主要交互信息为径向误差、周向误差、轮缘厚度、内轮距离等。

(3)动车组制动综合试验装置主要交互信息为左最大制动力、右最大制动力、制动力和、制动力差、阻滞力等。

(4)受电弓试验装置主要交互信息为滑板磨耗、中心线、压力特性、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

(5)AEI设备主要交互信息为属性代码、机车型号、配属段代码、第一校验和、保留帧标志、机车状态码、车次码、双节车代码、第二校验和、帧标志等。

2.2 与外部相关信息系统的接口(1)铁道部和运用所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与上级调度指挥系统、动车段管理信息系统、地对车安全监控系统、动车组制造厂及配件供应商信息系统、动车组车载信息系统等外部系统的信息交互接口。

简述动车组的关键技术。

简述动车组的关键技术。

简述动车组的关键技术。

动车组是现代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集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材料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高速列车。

以下是动车组的关键技术的简要介绍:1. 车辆设计:动车组采用了轻量化和高强度的材料,如铝合金和复合材料,以提高车辆的速度和运输效率。

此外,车辆的气动外形设计也非常重要,以减少阻力、提高运行稳定性。

2. 轮轴系统:动车组的轮轴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动态轮径差补偿和轴向力控制等,以提高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接触性能和行驶稳定性,从而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 车辆悬挂系统:动车组的悬挂系统采用了气弹簧、液压减振器等技术,以减少车辆在高速运行中的震动和噪音,提高列车的乘坐舒适性。

4. 供电系统:动车组的供电系统采用了高压直流供电技术,以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和供电稳定性。

此外,动车组还采用了能量回馈技术,将制动能量回馈到供电系统中,提高能源利用率。

5. 制动系统:动车组的制动系统采用了电磁制动和气动制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还采用了辅助制动和再生制动等技术,以提高列车的能源利用率。

6. 自动控制系统:动车组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列车的自动驾驶、速度调整、故障检测和故障排除等功能,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7. 信息与通信技术:动车组内部设置有多种信息与通信设备,如列车控制中心、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乘客信息显示屏等,以提供实时的列车运行信息和乘客服务,提高列车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总之,动车组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辆设计、轮轴系统、车辆悬挂系统、供电系统、制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动车组成为一种高速、安全、舒适、智能化的铁路交通工具。

浅析智能铁路信息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

浅析智能铁路信息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

浅析智能铁路信息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作者:杨子楠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11期摘要智能铁路是继高速铁路后铁路行业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代表了最前沿的铁路技术研究方向。

智能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全面贯穿于智能铁路整体架构始终的是信息系统。

结合中国铁路在智能铁路的实践,在分析智能铁路信息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智能铁路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智能铁路信息系统构成。

对智能铁路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能铁路;信息系统;关键技术铁路行业曾经一段时期内被认为进入了行业的夕阳,可是随着铁路技术装备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升级,铁路这一传统行业又一次次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在进入新世纪后突破不断,人类社会也在由农业社会实现工业化后,再次受到了信息化浪潮的冲击,而当今世界人们则普遍认为智能化席卷全球的时代即将到来。

同样,铁路在工业革命诞生后得到了蓬勃发展,技术装备不断地转型升级,也为各个时代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伴随着智能化的到来,智能铁路的发展势在必行。

铁路的智能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智能铁路与依托于数据信息的流转支持,因此明确智能铁路的信息系统的构建组成原则和相关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智能铁路信息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智能铁路信息系统的构建原则贯穿于整个智能铁路的设计目的和所要实现的任务目标之中,对于信息系统构建的所要实现目标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系统的构建。

1.1 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保障运输生产安全对铁路来说,既是政治红线也是职业底线。

一直以来,确保高铁和旅客安全都是中国铁路所奉行的最基本目的。

智能铁路作为智能化新技术在铁路领域的集成性应用,作为铁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也仍然是其应当遵循的头等原则,并且对于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当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而出现新的突破。

1.2 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组织中国铁路已经实现政企分开,因此经济效益因素是如今作为市场主体的运输企业所重点考量的问题。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看到本部门的数据,所以要特别测试这些部门的用户是否误分配了权限。

我们应用CATT 管理工具中的统计功能查看状态分析报表,以及图形化的测试历史记录。

并将所有测试日志下载到文件中保存下来,特别是有问题的地方,详细登记问题出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等。

最后根据测试的各种资料完成测试报告,对测试进行简要说明,列出测试的结论,并作为软配置保存。

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装反安装测试、健壮性测试。

功能测试是测试检查软件的功能是否正确,其依据是《软件需求规格说书》。

方法是构造一些合理输入,检查输出是否与期望的相同。

测试需构造测试用例,填写功能测试报告。

用户界面测试是评估图形界面的正确性、易用性和视觉效果。

界面元素有窗口、菜单、工具条、按钮、输入框、列表等,其组合数量可能非常多。

但界面元系大多是成熟的、标准的构件,它们本身一般不会出错,可以把测试精力集中在使用上。

安装反安装测试是测试软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硬件配置情况下的安装与反安装的正确性。

测试在高级配置、标准配置和最低配置3种环境下进行。

健壮性测试:由于客户数量、日平均使用次数较多,通过频繁使用测试软件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

将集成好的软件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已实际运行的环境中,对计算机进行一系列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

若没有问题,则投入正常使用。

通过各阶段的测试,发现了系统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对比较严重的缺陷及时作了修改,那些对系统影响不大的缺陷作了修改和处理。

我们虽然不能保证软件永远不会再出错,但相对于一个理论上合理和在试验中有效的统计模型来说,如果按照概率的方法,定义环境中1000个小CPU 每小时内差错不大于0.095的话,那我们就有95%的信心说,我们已经做了足够多的测试,系统正式上线后可以稳定运行。

CRH2动车组列车控制网络结构

CRH2动车组列车控制网络结构

ONL1 ONL2
ONL1 ONL2 FLT1 FLT2 BER1 BER2 SD1
一 般
SN 2 SN 1
+5 Vadl
FLT1 FLT2 BER1 BER2
+5 Vadl P5
检 修
P5
SD1
1 2 3 4 5 6 7
ONLINE 1 ONLINE 2
FCT1
SN2 SN2 SN1 SN1
+24 DSW1 DSW2 RESET DSW1 DSW2 RESET
CRH2动车组列车信息网络 动车组列车信息网络
1
内容提要
1. CRH2动车组信息网络系统 动车组信息网络系统 系统结构与技术规格(性能指标) 系统结构与技术规格(性能指标)
传输介质与布线方法 系统组成 信息传输通道及冗余设计
列车网络节点设备(中央装置、终端装置) 列车网络节点设备(中央装置、终端装置) 网络拓扑结构
自我诊断传送线
编组重联网络连接线
双重环形光纤网络 布线 编组重联网络连接线
三重安全冗余: 三重安全冗余: 双重光纤环形网; 自我诊断传送线的备份传输。
7
中央/终端装置内部信息传送结构 中央 终端装置内部信息传送结构
(司机室:正面) 显示器 中央装置 监视器部(1系) 控制指令 控制发信部1系 控制发信部2系 ③ ③ ① 卡架 至电气连接器 车辆信息传送线(2.5Mbps)
19
显示控制装置外形图
20
显示控制装置电路板布置
+5 Vadl P5
N5
+24 Vadl P24
N24
PSB
CPU6
21
显示器结构及外形图
22

项目五任务2高速动车组列车结构及关键技术[45页]

项目五任务2高速动车组列车结构及关键技术[45页]
高速动车组列车基本为机车车辆一体化是高新技术的系统化集成涉及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仿真等领域的最新技术采用了诸如大功率牵引制动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空气动力学工程减振降噪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技术等铁路专业领域的最新重大成果是高速铁路的标志性移动装备
项目五 高速动车组列车
【项目描述】
高速动车组列车基本为机车车辆一体化,是高新技术的 系统化集成,涉及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 工程仿真等领域的最新技术,采用了诸如大功率牵引、 制动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空气动力学工程、减振降噪 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技术等铁路专业领域的最新重大 成果,是高速铁路的标志性移动装备。本项目主要介绍 中国铁路运用动车组车型、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关键技 术和基本构造以及动车组列车运用与检修。
(六)转向架技术 高速动车组,能够以350 km的时速,相当于每秒钟100m的 速度,平稳地飞驰在两条钢轨,要归功于高速动车组关键技 术之一的转向架。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走行部,相当于动 车组的“腿脚”。它位于车体下方,是跟轨道直接接触的部 位。
转向架主要由构架、轮对、悬挂装置、牵引装置和制动装置 等部件组成。转向架起到承载车体、导向、牵引、制动等作 用,同时它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一减振,是保证动车组平稳 运行的关键所在。转向架示意图如图5-2-2所示。
图5-2-1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
一、高速动车组列车关键技术 (一)动车组整体集成技术 动车组的控制是模块化、智能化的,模块化、智能化系统是 靠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实现的。要使全车需要控制的装置均受 到监控,如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压缩空气供给系统、通信 系统、车钩系统、列车安全和自动保护系统、旅客信息系统、 车内环境调节系统、门系统等。相关软硬件设计模块化、智 能化程度高,为列车安全、高速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动车组整列车分为三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有相对独立的高 压系统、牵引系统和辅助动力供给系统,单元之间采用多功 能车辆总线相连。牵引控制系统是一个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 式控制系统,各列车基本单元独立运行,受列车主控制器的 协调与监控。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15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TCMS)是一个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对列车进行监管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利用贯穿列车的总线来实现信息的传输,然后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和车载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该系统具有车辆逻辑控制、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等到方面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以更好的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当车辆出现设备故障时,网络控制系统还能够为司机以及乘务人员指导,并且对相关记录进行记录和分析,为设备的维护保养、乘客服务等工作提供支持。

1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对于数据的精密性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使其结构具有层层要求严格和复杂的特点,该系统主要包括车辆控制单元、各网关接口节点、输入输出模式、拓扑结构等几部分,下面对这几部分进行介绍:1.1 车辆控制单元车辆控制单元的功能是对整个动车组各个附属系统进行控制,并且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车辆控制单元通过动车组的主线和各附属单元之间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交互和通信,其能够按照各附属单元的实力情况或者实际运行状态来进行信息的传递,保证各个单元运行的稳定性,其还能够实时追踪各单元的实际运行状态,并且利用车辆信号线来实现对各个单元的控制。

1.2 网关接口节点列车通信网络对动车组的网络进行管理,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动车组的各总线,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和通信;其可以实现对信息传输的实时把控,从而使信息可以稳定、持久的传播;此外,其还具有动车组总线任务分配的功能,可以保证任务均匀分配,通信网络网管对于车辆总线而言,起到的是总指挥的作用,能够对其任务进行分配;对于列车总线而言,其则是一个可总可从的节点,既可以起到对各网线进行支配的作用,也可以作为网关接口的节点使用。

1.3 远程输入输出模块动车组的输入输出模式采用的是远操控的模式,该模块的作用包括各种数字量、模拟信号的采集,以及控制信号的输出等,将这些变量根据通信协议与主处理单元进行信息交互。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2016 NO.09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工 程 技 术40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动车段既要有很强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要参与具体的业务生产流程,建立庞大的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对全段统筹管理,实现资产和人员的统一规划、调动等,合理地安排动车段技术人员对动车组的运用检修,各动车运用所需要的共享检修资源和检修实绩成果。

同时也将动车段的上下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动车段的各个主要业务几乎都会同相关的生产车间有直接的数据交互过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动车段的技术人员统一编制、下发,各个运用所和操作人员参照执行[1]。

通过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

1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的概述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建设,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速度和便捷性,动车组的对开量不断增多,必须做好动车组的检修工作保证动车组安全运行。

铁道部根据铁路建设网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设置了7个具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工装设备、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动车检修基地和几十个动车运用所,来完成动车组的检修工作。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学习和借鉴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先进的设计理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依据中国动车组维修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具有国际先进经验,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支持。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部、局、动车基地、动车运用所的所有业务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多种车型的技术管理,工艺流程等[2]。

动车维修基地集生产、作业、技术、物流、安全、质量等信息化管理于一体,实现全程调配和网络化的维修管理,从而保障动车组安全高效的运行,动车组维修网高效运转,为动车组的提速、高铁的开行提供信息化支撑。

2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2.1 集中式架构依据动车段和运用所分布的现状决定它们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而且一个动车段下会有多个运用所,所以整个动车段共享一个数据库。

动车组信号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动车组信号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动车组信号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在现代高速铁路交通中,动车组信号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保障列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信号与通信系统在实现列车自动控制、实时监控与通信联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和优化两个方面来探讨动车组信号与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动车组信号系统设计1. 信号系统的原理与作用动车组信号系统主要由信号机、轨道电路和车载设备组成。

信号机通过显示信号给驾驶员,指示列车的运行状态。

轨道电路通过检测电路闭合与否判断列车位置和速度。

车载设备负责接收信号机发出的信号,并控制列车的驾驶。

2. 信号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1)信号机设计:信号机的设计要考虑可靠性和可视性,确保驾驶员能准确收到运行指示。

(2)轨道电路设计:轨道电路要确保能准确检测列车的位置与速度,以及及时反馈给车载设备。

(3)车载设备设计:车载设备要实时接收信号机发出的信号,并通过相应算法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和驾驶。

3. 信号系统的优化(1)提高设计的可靠性:通过使用高质量的设备和技术,减少系统的故障率,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2)优化信号灵敏度:合理设置信号灵敏度,确保驾驶员可以迅速准确地接收到信号机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

(3)优化线路布置:合理布置信号机和轨道电路,减少列车的刹车和加速次数,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

二、动车组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1. 通信系统的原理与作用动车组通信系统主要实现列车与调度中心、其他列车以及乘客之间的信息交流。

通过通信系统,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提供乘客信息、汇报列车故障等。

通信系统还能够向乘客提供各种服务,如无线网络、电视娱乐等。

2. 通信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1)通信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通信设备,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可靠传输。

(2)信道分配与管理:合理规划通信信道,避免频谱资源浪费和干扰问题。

(3)通信协议应用与定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或定制合适的通信协议,以实现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与架构作者:宋梦华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13期[摘要]本文依据初步设计,分析与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建立技术方案。

从总体设计的角度明确动车组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处理模式,明确与相关系统的接口,产生总体设计,使系统开发人员和产品管理人员明确产品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开发、测试、验收等各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动车组;接口;总体设计;系统开发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28[中图分类号] F5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48- 021 引言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铁道部、动车段(所)对引进CRH1、CRH2、CRH3、CRH5四类动车组的快速维修、安全可靠、高效运营的要求。

为铁道部提供动车组运用、管理与维修的决策支持信息,同时对运用所生产、调度、技术、安全监控、仓储配送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实时的信息化管理,使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动车组运用与维修情况,通过信息共享使各岗位人员了解工作内容和技术标准,起到对维修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实现动车组运用和维修信息的综合管理。

2 系统接口/协议的约束2.1 与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接口自动化设备种类很多,根据接口技术条件可分为自动化采集设备和人工采集设备。

自动化采集设备具备接口条件,一般提供串行口、以太网接口等,支持通用的传输协议。

接口主要交互信息可分为:(1)轮对踏面诊断装置主要交互信息为轴中央直径、轮径差、轮缘厚、轮对内侧距、轮辋宽、踏面圆周磨耗、踏面擦伤深度、踏面擦伤长度等。

(2)不落轮镟床主要交互信息为径向误差、周向误差、轮缘厚度、内轮距离等。

(3)动车组制动综合试验装置主要交互信息为左最大制动力、右最大制动力、制动力和、制动力差、阻滞力等。

(4)受电弓试验装置主要交互信息为滑板磨耗、中心线、压力特性、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

动车所动车组检修全过程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的探讨

动车所动车组检修全过程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的探讨

动车所动车组检修全过程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的探讨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动车组的开行密度越来越高,动车运用所作为承担动车组检修运用工作的最基层部门,生产任务日益繁重,管理难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动车组运用检修全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及数据加以集成,实现数据共享,达到动车组的实时控制、科学管理以及精确决策,进一步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

本文探讨如何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动车组生产过程中,通过在动车运用所建立一套动车组全过程管理控制系统,以实现“作业高效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一、系统构架与网络构架(一)系统构架动车组全过程管理系统应由总公司级、铁路局级、动车段级、动车所级四级组成。

总公司级和铁路局级负责动车组运用检修业务的宏观管理,动车段级负责管内动车组运用、检修以及技术、物流、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动车所级负责动车组运用检修的全过程管理。

动车组全过程管理系统技术构架分为识别和感知、传输及预处理、存储与服务和智能应用四个层面。

(二)网络构架动车组全过程管理控制系统网络构架,通过铁路计算机网构建其网络平台。

动车段和动车运用所通过接入铁路计算机网,与主机厂、配件供应商、委托修单位和在途运行动车组数据通过信息安全平台接入,保障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需求分析本文主要从动车所内岗位对需求进行分析,动车运用所主要要一、级修,随车机械师,设备维护、材料员等岗位组成,其主要需求如下:(一)一、二级修岗位本岗位模块采用手持终端机、工位终端、现场监控屏、电子标签相结合的模式,以铁路总公司动车组检修作业要求为标准,结合现场检修作业实际,设计方案。

方案应具有以下特點:1.以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共享动车组运用、检修、故障、履历和技术文档等基础信息,即时获取动车组计划数据,以手持终端与工位终端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确保检修作业的闭环管理流程。

2.手持终端和现场监控显示屏可通过系统内部数据交互直接获取动车组交路开行信息、调车数据、回所车组状态信息以及占用股道位置信息,实现动车组检修作业管理信息的自动化流转。

高速铁路智能调度系统功能架构及关键技术探讨

高速铁路智能调度系统功能架构及关键技术探讨

高速铁路智能调度系统功能架构及关键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带动高速铁路的发展越来越好,行车密度不断增加,高速铁路调度人员的作业风险也逐年递增,行车安全是高速铁路最重要的安全要求。

调度集中系统是高速铁路调度人员在日常指挥行车中使用的重要人机交互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从调度集中系统中采集调度人员的日常操作并加以分析是管理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速铁路;智能调度;功能架构;关键技术引言智能高速铁路调度系统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智能高速铁路运营的质量,是智能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要素。

高速铁路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对运输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列车运行过程的精准控制、对应急情况的快速响应,从而使调度员从繁忙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全面提升运输组织水平。

1铁路调度系统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经过近30年的持续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从低效到高效的发展历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调度信息管理逐步畅通,形成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三级调度机构在数据和调度命令传输方面的贯通;②行车、计划、机车、货运、客运、动车、施工维修等调度工种作业全部覆盖,各工种子系统虽独立运行、自成体系,但工种间初步实现了终端信息的共享;③行车调度可以从各工种子系统获取相关决策信息,目前初步实现了路网车流的动态监控。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数据共享技术的发展,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既有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①建设初期以工种调度为单位垂直架构、以铁路局集团公司级为核心单元进行计划编制,跨岗位使用困难;②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和调度命令在全流程贯通和格式化管理方面比较欠缺,调度计划和客运调度命令之间联动性不强;③国铁集团与铁路局集团公司之间以及铁路局集团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度不高,缺少统一运力资源调整的辅助决策支撑;④各专业信息子系统间数据共享不够充分,耦合度不高,存在大量的文电交换和数据人工比对等问题,客运调度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有待提高;⑤对各工种数据的分析以人工为主,计算机智能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技术有待发展,调度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李佳特
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09期
摘要:随着高速铁路运营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动车组业务也在不断扩大,动车组运用检修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在2011年,我国对高速铁路生产力布局进行全面调整,动车段逐渐成为动车组运用检修的主体,动车运用所和动车基地成为负责一、二级修和高级修的生产车间。

该文对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架构进行简要概述,提出架构的组成方式,并且对信息技术做出分析,为整个动车组系统的建设与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动车段动车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40-02
动车段既要有很强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要参与具体的业务生产流程,建立庞大的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对全段统筹管理,实现资产和人员的统一规划、调动等,合理地安排动车段技术人员对动车组的运用检修,各动车运用所需要的共享检修资源和检修实绩成果。

同时也将动车段的上下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动车段的各个主要业务几乎都会同相关的生产车间有直接的数据交互过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动车段的技术人员统一编制、下发,各个运用所和操作人员参照执行[1]。

通过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

1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的概述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建设,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速度和便捷性,动车组的对开量不断增多,必须做好动车组的检修工作保证动车组安全运行。

铁道部根据铁路建设网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设置了7个具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工装设备、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动车检修基地和几十个动车运用所,来完成动车组的检修工作。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学习和借鉴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先进的设计理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依据中国动车组维修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具有国际先进经验,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支持。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部、局、动车基地、动车运用所的所有业务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多种车型的技术管理,工艺流程等[2]。

动车维修基地集生产、作业、技术、物流、安全、质量等信息化管理于一体,实现全程调配和网络化的维修管理,从而保障动车组安全高效的运行,动车组维修网高效运转,为动车组的提速、高铁的开行提供信息化支撑。

2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2.1 集中式架构
依据动车段和运用所分布的现状决定它们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而且一个动车段下会有多个运用所,所以整个动车段共享一个数据库。

在目前的动车管理系统上,动车段、运用所和高级修车间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在系统的设置与要求下,工作人员依据系统内部的权限管理功能,权限管理控制系统下不同的功能模块,在这些模块中,定时更改信息,促进数据与信息的同步性,在系统的控制下,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

集中式管理架构的设计结构比较简单,程序易于操控,而且方便各区域内人员的运用。

现阶段我国动车运用所管理信息系统与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动车组运用检修的主要系统。

然而,通过实践的结果对系统进行有效检验,这种集中式架构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集中点,由于工作人员对整个系统的访问,会产生一个集中点,高度集中造成系统反应比较慢,甚至瘫痪,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客观上制约整个系统的运用。

例如,在对整个动车组进行检修的集中时间段,大量的工作人员需要登入系统内部,从而造成系统的客户端有大量的人员进入,并且需要输入相应的数据信息备用记录,客户端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量很大,这种大规模的数据以超集中式的方式出现在系统数据库中,就会造成系统的瘫痪,就很难适应生产管理的需求。

2.2 分布式架构
为了避免集中运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而产生数据拥堵,动车段、各运用所和高级修车间都成立一个独立的系统,各个车间内部建立属于本车间的数据库,同整个动车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互不依赖,互不影响,并且能够共同发展。

通过分布式架构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数据系统的完美性。

事物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分布式架构的运用,很难实现动车段和各运用所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不能在系统中找到有效的数据与信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这也是制约整个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技术部门可以通过JWMQ的消息传输平台来解决。

在段级系统上可以采用C/S/S结构,增加消息传输平台和统一权限管理平台[3]。

3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3.1 保证信息的同步性
由于动车段、各运用所、高级修车间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在系统内部形成独立的数据库系统,然而,各个单位的生产、检修活动都在系统平台的控制下,使用本地的数据库资源。

段级的直属材料、设备车间和技术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登陆运用所或者高级修车间的数据库系统来对生产、检修的活动加以操作。

这些技术人员在各个运用所和高级修车间对所要维护的设备分别维护,不互相干扰与打扰,在数据录入的过程中,就不能保证录入数据的一致性。


了提高工作效率,即使是在同一个动车段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因工作的需要,被频繁地调动。

如果在每次工作任务调动的情况下,就需要删除原有的用户信息,并且在系统中新建用户名及其信息,这种繁琐的操作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和制约,同时也不能对数据资料做出有效的记录,更不能对跟踪操作人员的信息进行有效跟踪,从整体上来看,这种结构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同步运行,从而缺失有效性,而且不利于人员、设备的统一管理[4]。

3.2 保证登陆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已经建立,为了有效保证数据库内资料的统一、完整性,如何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

统一权限管理平台要对数据库的登陆人员严格控制,没有授权,不同生产车间的人员不能登陆其他生产车间的系统。

对于登陆本车间的数据系统也要设置验证,登陆进系统的用户,只允许使用系统授权的模块,其他信息无法查看。

通过权限管理平台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掌握各个生产车间人员的信息,便于人员之间的调动,同时也满足了数据库系统对安全、便捷的要求。

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确保该运用所或者是经过授权的相关人员的登陆,保证了动车段的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直接登陆生产车间而不用多次授权,有效地提高动车段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铁路系统动车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结构。

该文依据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总结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两大架构形式,即集中式架构和分散式架构,指出了技术要点。

全面实现了动车组各类信息的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动车组故障闭环管理,全面实现了检测检修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和信息化维修,同时也实现了对动务段、动车运用所以及基地车间的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

系统的有效开展与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动车组的检修工作效率,为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 史天运,孙鹏.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1):1-4,9.
[2] 李樊.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调试技术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1):74-77.
[3] 李樊,曹伟涛.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监控平台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4(10):16-19.
[4] 张惟皎.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铁路技术创新,2015(2):117-122,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