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
如何提高员工个人EQ的角色认知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了解员工角色的“三角漩涡”;●树立“责任者”的心态;●明白“责任者”型员工的三大特质;●理解“责任者”的角色调整。
如何提高员工个人EQ的角色认知一、跳出员工角色的“三角漩涡”每个人在团队中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责任甲有时会不得已承担责任乙的工作,责任甲称为拯救者;责任乙有可能会给责任甲施加一定的压力,扮演迫害者的角色,此时,责任甲称为受害者。
拯救者、迫害者和受害者构成了员工角色的“三角漩涡”。
1.拯救者的影响拯救者在企业中经常出现。
例如,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扮演拯救者角色的人会说“好,这事我来做”,“好,没问题,我来”。
员工脱离自己的角色岗位承担拯救者的责任,会给团队工作带来消极影响:逃避责任如果拯救者是主管,习惯性地为员工承担责任,会导致下属形成逃避责任的恶习,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依赖成为习惯在团队中,如果有人甘愿做拯救者,其他人会对他形成依赖性,丧失学习和历练的机会。
一旦拯救者不帮忙,依赖者就会对拯救者产生抱怨情绪。
2.迫害者的影响在团队工作中,迫害者类型的员工会给其他人带来压力,导致员工的工作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情绪长期处于负面消极状态,工作的激情和锐气也逐渐被消磨掉。
所以,在企业团队中,只有认清自己的岗位角色和责任,正面情绪和能量才能发挥出来。
如果混淆个人EQ角色认知,过多地包揽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逃避属于自己的义务,个人和团队情绪就会受到影响。
二、现场演练:“责任者”心态转变如图1所示,在团队工作中,无论是扮演拯救者、迫害者还是受害者,都要调整为责任者。
图1 “责任者”型员工与员工角色的“三角漩涡”1.迫害者的转变迫害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正面思考、调整心态,让自己朝着责任者的方向转变:第一,请不要来帮忙,遇到困难,我再去请教别人;第二,最近在努力克服,有机会让我再去试试;第三,相信人生有许多可能,因为我是一个责任者;第四,别人不用加班,我需要加班,我又有成长空间了。
受害者责任者

主题名称:责任者与受害者受害者:感受:落寞、伤心、沮丧、失败、气愤、倒霉、愚蠢、怨恨、心痛、后悔、失望、失落;不公平、消沉、沮丧、冤枉好处:同情、支持、形象、安慰、认同、怕、理解、不用承担责任、保面子代价;信心下降形象、机会、健康、久了面子、时间精力受害者小结:付出的代价,别人对你的信任,你的情绪形象:别人怎么看你,爽得不得了,受害5次啊,你受害,我好崇拜你呀,所有事情都交给负责任感受:平静、愉悦、快乐、满足、兴奋、积极、自信、有能量好处:机会、经验、勇气、尊重、荣誉、信任、财富、榜样代价:认同、承担、忍受、做更多、冒险、背黑锅、付出更多、压力大、健康、自由你体验到这些有没有好处:快乐、成功、有收获、成长、受到鼓舞,让别人觉得我有能力——机会多有好处所要付出代价:承担、面对、改变、付出,冒险失去一些受害者人群,你要负责任,你就要背黑锅,目的:责任引导很重要:音乐悲伤为主接下来的这个课题在全世界用无数种语言来讲授,也真的帮到了许多的朋友,我们都知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很多次,我们受到了伤害,我们在达成自己的目标、我们的成果的路上,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事与愿违,很多时候,我们成了一个受害者,有哪一位愿意上来将你觉得最受伤害的一件事情说出来,音乐:喜多朗第6首有一些,比如委屈,我们放得下,可有些,虽然过去了很久了,但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时不时就要跳出来,让我们变得不再高兴了,不再开心了,让我们多了一丝犹豫,多了一些顾虑,那么,这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事,在这样的事件中,又有一些什么样的人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今天,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可以让我们得到释放,让我们有一个机会重新面对生命中的这样一些重大的事情;接下来,请所有的学员都找一个到现在为止还不认识的学员作为搭档,面对面坐下来;音乐:喜多朗第6首在音乐声中,请你慢慢地回忆在你的人生中最使你受到伤害的一件事,在这件事中,有人深深地伤害了你,直到现在,一想起来,你都不能压抑自己内心的痛苦;好好地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与这件事有关的是哪些人,是谁伤害了你好好地体会自己的感受,你的无助,你的难受,你受到的伤害;2分钟音乐……然后,花3分钟时间把这一件使你受伤害的事告诉你的搭档,把你的感受传递给他,让他感受到你受到的伤害;由A先开始讲,B在聆听的过程中不要讲话,只是静静地听;3分钟……停……现在,B对A给一个真实的回应,如果你感受到A在他讲述的事情中,他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请你站起来给A一个回应;如果你没有感受到A受到的伤害,请你不要站起来,你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现在A的眼前有了一张成绩表,如果B是站在你面前,那么恭喜你,你很真实,你打开了你的心扉,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你一定会拿到你想要的成果;如果他没有站起来,那么我请你感受一下,在你的心里,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还是你已经太坚强,以致于连自己也没法接触自己的感觉请B坐下;现在,请B闭上眼睛,再次回忆这件使你受到伤害的一件事,好好地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与这件事有关的有人是谁,是谁伤害了你好好地体会自己的感受,你的无助,你的受伤害……,作为B,你如果刚才在站起来了,你就知道怎样叫做受伤害,如果你没有站起来,你也更清楚什么叫伤害,所以你比A表现得应该更好才对;然后,花3分钟时间把这一件使你受到很大伤害的事告诉你的搭档,把你的感受传递给他,让他感受到你受到的伤害;A在聆听的过程中不要讲话,只是静静地听;……停……现在,由A给B一个真实的回应,请所有学员轻轻地闭上眼睛,再一次回忆在你的人生中最使你受到伤害的一件事,在这件事中,有人深深地伤害了你,直到现在,一想起来,你都不能压抑自己内心的痛苦;好好地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与这件事有关的有人是哪些人,是谁伤害了你你可以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从中得到成长;请举手示意……问他为什么会伤害你你为什么会受到伤害你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比如你今天出去被天上飞行物砸在头上啦,你如何来负责任呢你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不负责任的带自己到这样的危险地方来引导是的,是他伤害了你,一切错都在他,你没有责任,你只是一个受害者,是你受了委屈,是你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可是,那又怎样呢你的生活会好起来吗当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的时候,你是软弱的,你是无助的,你是无能为力的,你不断地增强这些负面的思维,把他们输进你的潜意识,所以你越来越软弱,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无助,所以你告诉自己,这件事情的发生,使你的一生受到消极的影响,他应该对这件事负责;音乐:命运2分钟请所有学员找到刚才的搭档,面对面坐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感受到为了成为一个积极的人,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大的可能,你愿意对这件事情的发生和这件事情的后果承担完全的责任;好,现在请睁开眼睛,请A用对此事的发生和后果负完全责任的态度,再次用3分钟的时间,向搭档B描述这一件事,再一次体会自己的感受;……停……现在,A对B给一个真实的回应,如果你感受到B现在对于这件事情已经负了完全的责任,请你站起来给B一个回应;如果你感受到B依然是一个受伤害者,请你不要站起来,你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现在B的眼前有了一张成绩表,如果A是站在你面前,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成为一个对自己的生命承担完全责任的人;如果他没有站起来,那么我请你感受一下,在你的心里,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到底是你受到的伤害太深,还是因为你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承担完全的责任请B坐下;请怎么都感觉不到自己应该承担责任的伙伴举手责任者与受害者引导闭上眼睛,开放自己的身体,深深的吸一口气,用力的把他呼出来,再深深的吸一口气,再用力的呼出来,然后你想象一下,你只有一个人,坐在房间当中,这个房间有一个很大的银幕,在这个银幕上现在开始播放你自己的历史片断,停顿30秒钟现在你看到了从前发生的一件事,你曾经很受伤害的一件事,这件事情都有什么样的人物,当时,你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会是这样,你觉得很难过,你觉得很伤心,你觉得很无奈,不论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件事情,你都觉得这件事情跟你是无关的,对呀,你是对的,无论你怎样分析,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你的问题,其他人也认为你是对的,那又如何呢其实你失去了很多很多,你错过了很多很多的关系,你失去了很多很多的机会,你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现在,银幕上又出现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很简单,可能你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事就可以改变它,你当时什么都没有做,因为你认为它和你是无关的,你认为不应该由你来负责,结果这件事情到后来真的搞砸了,你是无辜的,但是你也因此受到了伤害,你是一个受害者,你很委屈,很伤心,很难过,你开始学会抱怨、发牢骚,学会指责别人,对呀,你是对的,你的确受到了伤害,然而,那又怎么样呢你得到了什么呢得到的只是一大堆的抱怨、埋怨、牢骚,得到的只是流眼泪,而你失去的太多了,失去了很多朋友,失去了很多的友情,因为你是一个受害者;你又错过了很多的机会,失去了很多的时间,你就是用这种受害者的心态,来过你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一天,两天,慢慢的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慢慢的一个月两个月,慢慢的一年两年,你就这样在抱怨、发牢骚中过你自己的人生,回头看一看,你错过了很多,错过的很多美好的东西,错过了很多让你获得更精彩的经历,浪费了很多时间,浪费了很多青春,还丧失了你自己的雄心壮志,因为我们年少轻狂,因为我们意气用事,因为我们不信任别人,因为我们没有原则,我们做了一次受害者,你是对的那又怎么样呢,你错过的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假如你现在觉得很难受;你可以容许自己继续的难过,当你扮演一个受害者的时候,除了你自己付出了代价,让你身边的人也陪着你付出了代价;其实,你完全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好,完全可以让自己过上更幸福、快乐的生活,当你不再抱怨、不再发牢骚、不再指责别人,而是去想从这件事情中我该承担什么责任,从这件事情中我又学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当你以一个负责任的心态去思考时,你会发现,所有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一面,生活都是美好的,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时间让你自己去反思一下,反思一下你自己的过去,反思一下怎样过你自己的生活,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自己去反思;设想一下,除了对你的身体的伤害,没有人能够在其它方面伤害你;没有人能够使你感到愤怒、悲伤、嫉妒;这些感觉只是你对自己感到无法控制的局面的反应;情感反应源于我们自身;这些情感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一处幼稚的地方,这就是希望一切要尽随我愿;当我们的期望没有达到时,我们就感到无能为力,这是一个自然反应;但是,对于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的情感,如果我们不负责任的话,谁会来承担这样的责任对自己的情感负责的态度会对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改变,会让我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我们拥有自己的情感时,我们就变被动为主动了;我们不再责怪他人,也不再充当受害者的角色了;当我们不再充当受害者,而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活负完全责任的人时,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其实,任何一件事,只要我们能以这样的角度去看待,我们都可以找出自己的责任在哪里5名学员分享20分钟现在,请全体学员起立,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命运交响曲音乐:命运,引导:做命运的主人请所有学员走到其他学员的面前,恭喜他成为一名对自己的命运承担完全责任的人;在结束下午的课程之前,我布置一道作业,在晚上开课之前,每一个学员都必须完成;这道作业就是打电话给一位你曾经不信任的人或一位因为你不了解他的性格而责怪他的朋友;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他沟通,无论你说什么都可以,只是打一个电话,完成这个作业就OK了;被迫=没选择,没选择与选择其实都是在选择,你选择了没选择,为什么还是被迫的,当转换成选择的时候,做事就主动了,所以是不是被迫就看是否主动去选择,这可以加上柯维的主动与被动选择,选择快乐与悲伤音乐:干杯;与往事干杯,忘掉以前……,我们的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伤。
摒弃不良心态

6. 找个配偶就的伙伴也不会让你完整。还有,这样做会对“让你幸福”的人施加很大的压力。有没有人,你自己都得感到快乐。拥有一个配偶并不会让你更为快乐。能让你快乐的只有你自己。
7. 一直需要证明自己正确
我弄不懂人们干嘛要拼命地证明自己“正确”。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想,原因是他们不想表示软弱、脆弱或愚蠢。不过我认为,承认错误是更为高尚和成熟的做法。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为什么不拥有自己的,而让别人拥有他们的意见呢?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我们都喜欢认为,客观现实是存在的。不过,到底是什么客观现实?客观现实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各种主观现实。一个人认为正确的东西另一个人却认为不正确。例如,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究竟谁是正确的?嗨,这取决于你问社么样的人,是吧?有的事情大家都认为正确,那是因为这件事情适合大家的生活以及大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这样。画上句号。
12. 未来由过去决定
【健康心理】摒弃12种错误想法,让生活更为美好
我的座右铭之一就是,“改变了你的思维,你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变”。我绝对相信,思想与情感构成我们的经历问题时绝大多数人甚至不懂得他们的消极想法。这些想法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所以他们看来十分正常。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为美好,摒弃以下这12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吧。
10. 担心为未来没有做好准备
我喜欢这句话:“担忧就好比为不需要的东西而祈祷。“ 如果你相信祈祷的力量,你就知道,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付诸宇宙/上帝(不管你信仰体系如何)在大部分时间是管用的。因此,现在就来吧。你拥有的一切就是现在。因在,现在就来,不要为未来担忧,因为你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未来。
1. 受害者心态
其实,你并不是一位受害者。因此,有问题不要抱怨其他人,不要抱怨环境。仅仅因为您不喜欢现在的处境并不意味着现在这种处境你没有责任。摒弃那种受害者的心态吧,那种心态与事一点益处都没有。实际上,这种心态是成功的障碍。一定要知道,你,也只有你自己,才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相处时间久了为什么会没有恋爱的感觉了,如何挽回爱情

相处时间久了为什么会没有恋爱的感觉了,如何挽回爱情很多恋人在一起时间久了,慢慢地就觉得没有了当初恋爱时的感觉了,为什么会这样?有些女生会把责怪归咎到对方的身上,觉得是因为对方对自己厌倦了,或者经常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自己,导致感情生疏了。
感情变淡有可能是这样的原因,但感情出现问题,按正常来说并不只是一人的错,感情是双方面的,或许只是你没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已。
两个人在一起是需要共同努力经营的。
但凡其中一方抱有错误的心态去对待感情,对于两个人的长期关系来说,是致命的。
造成两个人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抱有以下三个错误的心态。
总认为“我是对的”。
如果你不准备放弃一些自己的固有想法,并不准备接受其他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你是无法成功地与别人共同生活的。
情感复合大师曾提过“当你一直很大声的说自己是对的时候,他就会不停地发现你的缺点。
”比如说可能有些女性会觉得“我是女人,所以你得让着我,我就是对的,你得宠我”。
如果你抱有这样的心态,你是永远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问题,而对方却看得一清二楚。
当两个人在一起,必须要去敬重、理解彼此。
时刻都要记得:结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要知道重点是什么,即使你的道理真的赢了,对你的爱情也只有百害无一利。
每个人有各自的想法和方式,没有一定的对错,也不必争执谁对谁错。
托付心理。
托付就是把照顾自己,甚至把原生家庭的责任交给另一个人。
很多女性会认为:我跟你在一起,我把自己交给你了,你要对我负责,还要对我家人负责。
这是极度错误的想法。
有托付心态的一方会对伴侣产生过度的依赖,长期下来受托付的一方会感到压力重大而喘不过气,总有一天会不堪重负而爆发。
而托付的一方,会因托付心理而完全将自己停顿下来,不会有成长提升。
即使当有一天醒悟过来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了,也太晚了,因为那时双方的差距已经太大了。
其实正确的心态是:双方都要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而两个负责任的成年人在一起,可以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互相滋养,共同成长,产生一些独自一人不能获得的成功和快乐。
人们为何会有受害者心理

人们为何会有受害者心理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39期受害者心理是一种看待生活的惯常态度——对于生活中的万事,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觉得自己吃亏或是被占了便宜。
这种心理助长人在逆境中的无能为力感,让人认为“凡事都不赖我”。
受害者心理模式受害者心理是一种看待生活的惯常态度——对于生活中的万事,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觉得自己吃亏或是被占了便宜,例如“我没有错”“全世界都和我对着干”“没有什么可以帮我”。
这种心理助长人在逆境中的无能为力感,让人认为“凡事都不赖我”。
因为人类的状态和言行,都与他们的世界观保持一致,有这种心态的人就会表现为受害者。
每逢上课遇到学员迟到,毫无意外,90%以上学员的答案都是:堵车。
这个理由和学员所处的城市无关,和学员的职级无关。
并且,学员在讲“堵车”原因的时候都特别振振有词,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暗示,这是“迟到”的硬道理。
有意思的是,那些自称“因为堵车所以迟到”的学员第二天准保还会迟到,因为他们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受害者”。
大凡受害者,特点都很鲜明。
受害者往往会因别人的语言或行动而受到伤害,在事件中扮演的是无辜者的角色。
一碰到不顺利的事,受害者就会抱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抱怨当成了改变现实的一种手段,却没有行动上的真正改变,因为在他们眼里,都是别人的责任。
还记得上海曾经发生毒校服事件,有记者采访一个小学生如何看待毒校服事件。
这位小学生回答:“作为祖国的花朵,我认为我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穿了这毒校服的原因。
”闻者无不放声大笑。
这里再举一个《红楼梦》的例子。
嫁给贾府富二代,成为姨娘,是《红楼梦》里众多丫头的梦想。
但是,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屈指可数,赵姨娘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赵姨娘“成功”后,并没有享受到梦寐以求的待遇,获得应有的尊重,她的实际地位还比不上袭人、鸳鸯这些大丫头,贾母不喜欢她,奶奶们不亲近她,包括亲生女儿探春在内的姑娘们看不起她,就连丫鬟婆子也鄙视她。
甚至,比三等丫头还“低贱”的优伶也敢合伙把她暴揍一顿。
六种职业心态修炼

责任,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者;
• 做事半途而废,缺乏自信力,害怕承担责任;
• 对未来悲观,易造成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得过且过,自私自利, 时常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猜疑忌妒、易怒等,并以此方式来发 泄,以缓释内心深处的悲哀。
1、工作心态的修炼
拖拉心态的危害
• 拖拉会影响和上级之间的关系; • 拖拉会影响与同事的关系; • 拖拉会影响自己的诚信度; • 拖拉也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尽责 承诺 承担
3、沟通心态的修炼
沟通过程中的三种心态
嫉恨心态 宽容心态
自卑心态 自信心态
融合心态 孤僻心态
3、沟通心态的修炼
嫉恨心态的危害
• 嫉恨心态强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如肝病、肺病等。 • 嫉妒心强的人在团队中你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团队成员会远离你。 • 你很难交到真诚的朋友,因为每一个与你交往的人都怀着一颗防
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三个人的感受各异?
心态不同
看待事物的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03
职业心态 修炼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mentality
1、工作心态的修炼
工作中有这样三种人
01
活着的 死人
活着 的人
02
03 职业人
01
不知不觉的人,工作很辛苦,不 知为何工作,得过且过,浑浑噩 噩,和尚敲钟,虚度年华。
2、责任心态的修炼
反悔心态的危害
• 自身的诚信力下滑: • 一次承诺反悔,他人可以理解; • 二次承诺反悔,他人另眼相看; • 三次承诺反悔,他人离你而去。 • 朋友远离你,同事藐视你,下属蔑视你,领导排斥你。
2、责任心态的修炼
推诿心态的危害
当责---

5.态度、行为、行动
3.哲理 (应该要做)
4.原则 (承诺要做)
•专题/议题
2.信仰 (信其可行)
•生活经验
•优先次序
•1.价值观
•慎思明辨
5、塑造当责的企业文化
在塑造当责的企业文化,首先 是要确定当责为价值观; 所以,推动组织当责,首重当 责的企业文化
集体性工作与产品
影响力很关键
直接盯住团队工作与成果
四、组织当责:形成当责文化
•1、企业文化的组成因子
★愿景(灯塔─组织最远程的目标) ★使命(望远镜─眺望现在与未来之任务导航图) ★价值观(罗盘─无论身处何处之做人基本原则)
•愿景 •使命 •价值观
2、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作用
• 形成坚强的领导力
•愿景
当责的五个应用层级
•5.企业/社 •会当责
•4.组织当责 •3.团队当责 •2.个体当责 •1.个人当责
•当责的最高层:企业/社 会当责
•形成当责文化:组织当责
•团队成功之匙:团队当责
•团队中的互动:个体当责 •当责的最基础:个人当 责
一、个人当责
个人责任感 与 个人当责观念 1、个人当责概念
A:个人责任感:
3、当责是一种抉择
A:当责是一种个人抉择(a personal choice);而 籍以达成所预期的成果(resuits).
B:“当责者”与“受害者”的一种心态选择,一种 个人自主性的选择。
4、当责要承担后果 A:正面性后果
奖励与肯定;奖金、个人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好好打一场好球(个体当责运作1)
★我们捡球、传球、运球、抢球 1. 一群有能力、能独立的高手,互动增多, 个人责任圈已扩大 2. 行有余力,总是伸出援手,不论远亲或 近邻
责任者和受害者心态感悟

责任者和受害者心态感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责任者和受害者心态感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责任者和受害者的身份转换,有时我们是责任者,有时我们又成了受害者。
责任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场游戏,看似简单,却隐藏着许多深刻的心理感悟。
责任者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况下承担责任和决定权的人,他们通常在事情发生后需要做出决策和承担后果。
而受害者则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况下受到伤害或损失的人,他们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需要接受责任者的决定和影响。
责任者和受害者之间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心态,它决定了他们如何看待事件和如何处理事件后果。
责任者的心态通常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愿意承担责任并主动解决问题。
责任者往往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他们能够理性看待问题、冷静分析情况,寻找解决方案。
责任者的心态是积极的,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畏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责任者的心态带来的是积极的影响力,能够激励团队成员、解决问题,推动事情的发展。
受害者的心态通常是消极的,他们往往感到无助和悲观,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和抱怨中。
受害者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能力缺乏信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缺乏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受害者的心态是被动的,他们往往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
受害者的心态带来的是消极的影响力,容易拖延事件处理、影响团队凝聚力,导致问题难以解决。
责任者和受害者心态之间的转换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态度。
责任者可以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培养自信心和决策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责任者需要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问题,善于化解矛盾和危机。
责任者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吸取经验教训,不骄不躁、不自满、不傲慢,保持谦逊和谨慎,做到心态平和、心境澄明、心性坦荡。
受害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提高自我保护和适应能力,摆脱消极情绪和心理负担。
责任者和受害者

责任者和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当中,经常会扮演两种角色:受害者、责任者。
维持自己受害者的心态而指望别人改变,那就是自己人生悲剧的开始,因为一个人没有办法改变另外一个人,除非他/她做一些事情让对方改变。
维持自己拯救者的角色是企图操控他人,而这种企图往往无法得逞。
而只有责任者的角色才会让我们对每件事情“操之在我”,自己操控自己的人生。
抱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当我们抱怨的时候,自己是无须做任何事情的,而对方需要改变。
因此抱怨的时候是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因为自己受害,所以有资格去指责他人。
一位美国小伙子看中了一位中国姑娘,便一直追着不放。
最后,中国姑娘辞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跟美国小伙子结了婚,飞到了大洋彼岸。
“我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远离父母跟你到美国来,这可是我为你作出的牺牲呀。
”中国姑娘说。
她以为这样说能把他感动,没想到他只是说:“不,不,我不认为你这是什么牺牲,在我看来,这只是你的一种选择。
” 她后来才认识到,美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只会尊重你的选择,而不会承认你的牺牲。
这就意味着:你做出的所有决定,都必须符合你自己的心愿,符合自己的心愿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选择。
这样与人打交道,才会拥有真正的平等,同时也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那位美国小伙子是一位通晓六国语言的医生,在美国很容易赚钱的。
但是她却和国内的朋友说:我必须工作,必须学会自己赚钱。
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不可能真正做出符合自己的心愿的选择,也就不可能赢得他长久的尊重。
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着被伤害的人群,被伤害的申诉声以及被伤害的社会文化。
以至于有那么多的愤青和怨妇,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因为有人曾经做过错误的选择,而又在最后没有真正的负起责任。
的确,没有任何我们自身之外的东西能伤害我们,除非我们做了错误的选择----选择被伤害。
人们总是同情受害者,受害者总向亲朋好友倾诉,然而受害者在得到别人的同情后心理特别的高兴,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害,因为这样可以让他高兴,在不断的向亲朋好友倾诉后,亲朋好友开始不抱同情的态度了,而是反感受害者,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你,不再愿意听受害者的倾诉,受害者于是找不到从前高兴的感觉,也找不到倾诉对象,于是开始保持沉默,自已怕性格变成所谓的内向。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人分两种心态,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
责任者心态是什么?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主动的。
很显著的表现是什么呢?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想办法处理,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从自身找愿意,往往找到几种方法以后,就很容易突破了。
受害者心态是什么?沮丧的,唉声叹气的,悲观的,被动的。
很显著的表现是什么呢?遇到任何事情,全部把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怪同事,怪公司,怪这怪那,甚至会怪地球。
从来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行道上有个洞,你掉进去了,怪谁?没有人来处理,怎么办?最后,是不是乖乖的爬出来了。
下次是不是有意的绕过去呢?那么问题来了责任者可能也会掉到洞里去,他会分析自身原因。
是不是走路没太注意啊?是不是自己不小心?下次要不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受害者也会掉到洞里去,他会去抨击别人、这是谁弄的洞?谁这么缺德啊?这个地区的官都吃干饭的啊?这个做法不行啊?这个地球没法玩了当然,受害者不反省自身的话,还会掉进洞里去。
因为,他至始至终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观念,始终是别人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做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当你接到客户或别人的电话时,责任者一般的处理方式:“好的,我知道了,二点钟前我会告诉你结果!”“先生,您贵姓,你讲的这个事我记下来了,这个事情我确实不太清楚,没办法马上回复你,但我会立刻找负责这一块的专业的人联系你,请您稍等5分钟。
”;而受害者一般的处理方式:“这个不是我职责范围的事,你找小刘吧。
”“现在吃饭时间,上班后再帮你处理吧。
”“这是品质部的事,你找品质部吧。
”。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责任者心态的人,因为他总会给你提供结果。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态。
那是在国企上班的时候。
每天忙的要死,还拿不了多少工资。
本来干劲很足的,结果,拼命的干又拿不到回报。
算了,就混日子吧。
结果就迟到早退,也没获得好的东西。
后来换了一个公司以后,也是使劲的执行,一直获得领导的赞美。
mentality用法及短语

mentality用法及短语Mentality是一个英文词汇,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心态或思维方式。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使用mentality来描述一个人的态度、观点、思考方式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mentality的常用用法和短语。
1. Positive mentality - 积极的心态Positive mentality指的是一个人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
这种心态使人更能够应对困难,保持积极的情绪。
例如:- He always has a positive mentality,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situation is.- A positive mentality is important for success in life.2. Winning mentality - 征服心态Winning mentality指的是一个人追求胜利的心态,他们非常有竞争力,不轻易放弃,并愿意付出努力来实现目标。
例如:- Athletes need to have a winning menta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goals.- A winning mentality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any field.3. Open-minded mentality - 开放心态Open-minded mentality指的是一个人愿意接受新观点和体验,不固守旧有思维方式的心态。
这种心态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吸收新知识。
例如:- She has a very open-minded mentality and is always willing to listen to different opinions.- An open-minded mentality is essential for personal growth.4. Victim mentality - 受害者心态Victim mentality指的是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并将责任归咎于别人的心态。
受害者与责任者的选择

受害者与责任者的选择当事情发生时,人一般会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怨天尤人委屈受害型,还有一种是勇敢承担的责任者。
做一个受害者很容易,人们习惯于这样做,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抱怨、指责、内疚,更愿意向别人炫耀自己是受委屈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素质没有任何改善,对工作能力和效能没有任何的提升。
受委屈又能怎么样?受伤了还能怎样?你觉得你是受害者,你就是受害者。
而且,你还会受害,同样的事情还会重复发生在你身上。
你相信吗?因为,你总是把受害的过程看得很重,你很委屈呀,你只看到了以前,却看不到未来的路。
你根本没有吸取教训,你还会走以前的路,一样借钱不打欠条,一样被骗。
你以为,你是受害者,真的有人会同情你一辈子吗?问题的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了什么样的定位,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处理事情的方法甚至结果。
比如看待公司任务指标的问题,受害者觉得是上级公司的硬性指派,公司才给那么一点钱,那我就干那么一点活,再多干一点,就觉得自己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了;而责任者则会认为是有付出才有收获,工作中会扎扎实实千方百计抓落实,只有我踏踏实实的付出,公司才会给我回报,我要得到前提是要付出的。
《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的作者史提芬.R.科维博士说:“在事件和我们的反应之间,有我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是什么在决定着选择的方向呢?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决定着人们的期望水平,而事件发生后,经过与期望值进行对照,便触发了人的各种情绪和感受,最后就是做出选择和行动。
如果我们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去面对,结果越是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就越痛苦,觉得世界太不公平,相反当我们以一种责任者的心态、以一切责任都归结于我的态度去面对的时候,我们就觉得世界在我们的掌握中,也不会觉得那么痛苦。
所以受害者固然可以博得别人的同情,但丧失的却是整个自我,而责任者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赢得的却是自信与尊严。
朱卫茵,台湾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她以感性温柔的声音安慰无数听众的心,现主持的节目是飞碟联播网「下班女王」,一直给人很感性温柔又知性的形象。
从优秀到卓越心得体会

从优秀到卓越心得体会从优秀到卓越心得体会1承蒙各位领导的信任及同事们的热情支持,我有幸参加了麦锡思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的《从优秀到卓越团队训练》,通过这次训练使我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带来了一次震撼式的大洗礼,甚至是重生,使我真正认识到做一个成功的人的不容易,使我真正感受到从内心愿意以自信、信任、负责、感恩、和谐、共赢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从优秀到卓越团队训练心得体会。
一、新的团队我以为这次培训会跟以往的那些培训一样,坐在教室里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就行了,甚至我们有的同学还准备了纸和笔,准备老师讲课的时候适当的做一下笔记,没想到,在培训的第一天早上,走进教室的时候,助教们男女站成两排,要求学员全部把随身物品放到教室的一个角落,不允许带到座位上,看到这个"下马威",我的第一印象就觉得这个培训可能和别的培训不一样,果然,给我们培训的专业导师-----杨济铭老师上来就扔给了我们一个"炸弹",全班96个学员,从1到9循环报数,报1的组成一个小队,报2的组成一个小队………..,就这样我们被分成了9个小队,原来坐在一起的公司同事,大部分被打散到了各个小队,我们也一样,不仅这样,我们还被要求培训期间除了睡觉、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必须和本小队的成员在一起,包括吃饭,因为从那时开始我们小队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小队实行"分数化"管理,小队成员之间要彼此信任和爱护,才能获得最高分,每个队员就像公司里的同事,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但是我们要合作、一起努力、取长补短…….,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得到胜利,从小队的建成到与小队之间的竞争,我感悟到信任是可以通过团队的凝聚力瞬间建立起来的,利用人与人之间天生的真诚为基础,集合每个人的长处,个人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团队综合能力节节飙升,就像木桶定律,少一个都不行,这就是团队。
二、受害者与负责任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它们是一般是对立的,就像受害者和负责任一样。
责任者和受害者心态感悟

责任者和受害者心态感悟责任者和受害者心态是一个复杂而且深刻的话题,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个领域。
责任者通常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况下承担责任或引起影响的人,而受害者则是指在这个事件或情况下受到伤害或影响的人。
他们的心态和感悟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责任者的心态和感悟。
对于责任者来说,面对自己的责任和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感悟。
有些责任者可能会感到愧疚和内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或不利影响,他们可能会努力寻找弥补的方式,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责任者可能会试图逃避责任,否认自己的过错,或者试图转嫁责任给他人。
他们的心态可能更倾向于自我保护和自我辩解。
而对于受害者来说,他们的心态和感悟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受害者可能会感到愤怒和不满,他们可能会试图寻求公正和赔偿,或者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责任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受害者可能会陷入自我怜悯和消极情绪中,他们可能会感到绝望和无助,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无论是责任者还是受害者,他们的心态和感悟都可能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一些社会文化中,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可能会更加强烈,人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在另一些社会文化中,可能更注重集体责任和社会影响,个人的责任感可能相对较弱。
受害者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关注,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态和感悟。
总的来说,责任者和受害者的心态和感悟是一个复杂而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对于责任者来说,承担责任和寻求弥补可能是重要的,而对于受害者来说,得到支持和公正对待也是至关重要的。
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心态和感悟,或许可以为解决责任和受害关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可能性。
《戒掉受害者心态》感悟

《戒掉受害者心态》感悟
在阅读《戒掉受害者心态》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受害者心态的弊端。
这种心态会让人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力和沮丧,无法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受害者心态还会让人对他人的帮助产生依赖,无法独立地解决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会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我了解到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
作者提出的方法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负责;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他人;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都很有启发性,让我认识到要克服受害者心态,首先要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戒掉受害者心态的重要性。
受害者心态会让人陷入消极情绪和无力感中,无法自拔。
而要戒掉这种心态,需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摆脱受害者心态,过上积极、自信的生活。
总之,《戒掉受害者心态》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受害者心态的弊端和如何摆脱它。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要克服受害者心态,需要从内心深处出发,寻找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戒掉受害者心态,过上积极、自信的生活。
受害者模型担责

受害者模型担责受害者模型担责阶段:面对、拥有、解决、完成不担责:受害者循环漠视、否认:我认为没有问题,从调研报告看,没有这个同题不行行动、等待、观望:今年是探索期,明年会好的;现在领导没到位,等他来解决那不是我的工作:这不是我的工作内容,我应聘时,不是干这活的不继掩盖错事的尾巴:我早就此事发邮件给你过了/我已经总结好了失败的原因,下季度会议可以分享交相指责:生产部就是无法及时提供客户订单,如果市场部能增加品牌知名度,我们就完成业绩了。
迷惑后不知所措,或只想依指示做事,往往有一个叫受害者的循环,有6种心态。
第一,叫漠视与否认举两个例子,比如说你会在公司里面听到有人说“以我而看,我不觉得这个事情有问题。
我不觉得我们过去这个做法是错的,我不觉得这个需要创新,我不觉得需要换一种方法”。
再举个例子“我们做过市场调研报告了,我们发现没有这个问题,这个报告上看没有这个问题”。
那么这种人往往就是对任何事情,他是一种漠视、否认的状态。
第二,这不是我的工作“我来应聘的时候不是干这个活的。
企业里面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一个这个人他会经常说这不是我的工作啊,我岗位职责呢没有这一条啊,那这不是我的应该做的。
第三,相互指责比如说我刚才因为流程没有梳理清楚,销售部就认为生产部这个投诉生产部没有及时交货,那生产部也投诉这个采购部,说你为什么没有把备料及时给我放在安全库存,使得我重新要采购原料啊,然后一环扣一环互相指责。
但是简单来讲呢,实际上这个事情呢就是啊是一种相互指责的情况。
还会听到一些人说呃,业务部门跟我说,如果市场部能够增加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能够投广告的话,我们的就能够完成任务。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啊一种不担责的形态啊,老是希望人家做好啊,而不是说自己怎么做的更好。
第四种受害者的心态叫什么呢?就是我迷惑以后我不知所措,或者我只想按照指示,你告诉我啊,你说了算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你决定吧,你是领导,你说该怎么做怎么做。
有些人自己做了以后,领导也给他意见了,那个让他修改,他就觉得这个一次两次,他就觉得心累。
责任者与受害者

责任者与受害者——选择练习时刻:60分钟二人练习—父母姿态一、你的信念引发体验(当你小看人或他人小看你,你的体验如何)二、留意你所抗拒的地址,你如何显露你抗拒和什么缘故和什么缘故你要抗拒1、留意你在自动化行为和反映。
他们逼我/我需要一、他人使你感受/思想/行为上有於供你所选择的。
二、如此会带来某些体验(怨言)。
讲座—选择一、事件是中立的。
二、你永久选择我的角度。
3、你永久能够选择你的态度。
2、你的选择会带来情绪上的体验(当你拾起竹子的一端,另外一端便于随之而来)。
3、选择的力量作为一件工具令你活於当下和开始制造的进程。
4、选择不去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受害者/负责任1、受害者的角度引发对旧事的怨言,被过去所有“拥有”。
没有改变,没有别离。
2、受害者历时刻去抗拒,反映,辩护,抱怨和爱惜。
3、受害者把力量断送给环境因素和事件。
事件“拥有”了他。
4、他们的以后等同过去,他们只是重演历史而没有去制造。
五、受害者态度强化“我不重要”的理念。
六、负责任是一个宣言“我重要”的态度,而不是被困於你的过去或环境因素。
5、负责任是一项选择关於你如何参与现状。
6、负责任能兴奋人。
7、负责任是成心识的行为,意识到新的或更多的选择。
10、为你的演绎负责任。
Coach:(开始说)清楚方向:在成长历程中,有多少情形使你那么的无助,令你受到损害,那时的情景是如何的。
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情形,令你受到如此的损害。
你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但当夜幕来临,一个人看着天花板。
其实人所有的损害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外在的损害只能损害你的躯体,内在的损害是自己造成的。
美国曾经发生一个故事,有一个超级漂亮的十八岁的女孩被强奸,很连年过去了,亲戚朋友都已淡忘这件情形,只有她自己。
她找到一名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在听完她的陈述后,打了她两巴掌,告知她这么连年来是她自己一直在强奸她自己。
外在的损害能够专门快好起来,只有内在的损害。
生命中第一次的痛楚感觉,通常都是超级庞大的,因此咱们选择不要记着它,将它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的深处,可是那种不舒畅的感觉却会在咱们的生命里一再重现,深深地制约和阻碍了咱们对人对事的情绪。
不完美的受害者评价

不完美的受害者评价《不完美的受害者》评价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是受害者。
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我们都可能遭受到伤害。
然而,有些人却习惯将自己视为“受害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选择将责任推卸给别人。
这种“不完美的受害者”态度令人担忧,因为它不仅让人们失去对生活的掌控,也损害了他人的权益。
首先,不完美的受害者心态导致个人自卑和无能感。
这些人总是将一切失败和挫折归咎于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原因。
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种被动的生活方式。
这种态度使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不足,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现状。
当他们面临困难时,往往会坐以待毙,抱怨自己的倒霉运气。
这样一来,他们的自信心不断下降,从而长期处于一种自卑与无能感的状态。
其次,不完美的受害者经常通过指责他人来掩盖自己的不足。
他们喜欢将责任归咎于别人,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心。
无论是工作中的失败还是人际关系的破裂,他们总是将过错推给其他人。
这种做法既不公平也不负责任,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当一个人成为不完美的受害者时,他们会失去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这将严重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最后,不完美的受害者对他人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和伤害。
虽然他们表面上可能是受害者,但他们却常常将自己的挫折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
他们会用指责、抱怨和攻击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让别人感受到痛苦和委屈。
这种负能量的积累会影响到他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完全破裂。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完美的受害者却无法真正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他们总是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困扰。
然而,即使一个人已经成为了不完美的受害者,也并非没有希望。
倒退人生轨迹不仅需要意志力和勇气,还需要来自自身和他人的支持。
对于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来说,改变心态是关键的第一步。
他们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愿意通过努力和积极的行动来面对挑战。
同时,他们也需要身边的人给予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
人分两种心态,责任者心态和受害者心态。
责任者心态是什么
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主动的。
很显著的表现是什么呢
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想办法处理,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从自身找愿意,往往找到几种方法以后,就很容易突破了。
受害者心态是什么
沮丧的,唉声叹气的,悲观的,被动的。
很显著的表现是什么呢
遇到任何事情,全部把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怪同事,怪公司,怪这怪那,甚至会怪地球。
从来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行道上有个洞,你掉进去了,怪谁
没有人来处理,怎么办
最后,是不是乖乖的爬出来了。
下次是不是有意的绕过去呢
那么问题来了
责任者可能也会掉到洞里去,他会分析自身原因。
是不是走路没太注意啊
是不是自己不小心
下次要不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受害者也会掉到洞里去,他会去抨击别人、
这是谁弄的洞
谁这么缺德啊
这个地区的官都吃干饭的啊
这个做法不行啊
这个地球没法玩了
当然,受害者不反省自身的话,还会掉进洞里去。
因为,他至始至终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观念,始终是别人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做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当你接到客户或别人的电话时,责任者一般的处理方式:“好的,我知道了,二点钟前我会告诉你结果!”“先生,您贵姓,你讲的这个事我记下来了,这个事情我确实不太清楚,没办法马上回复你,但我会立刻找负责这一块的专业的人联系你,请您稍等5分钟。
”;而受害者一般的处理方式:“这个不是我职责范围的事,你找小刘吧。
”“现在吃饭时
间,上班后再帮你处理吧。
”“这是品质部的事,你找品质部吧。
”。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责任者心态的人,因为他总会给你提供结果。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态。
那是在国企上班的时候。
每天忙的要死,还拿不了多少工资。
本来干劲很足的,结果,拼命的干又拿不到回报。
算了,就混日子吧。
结果就迟到早退,也没获得好的东西。
后来换了一个公司以后,也是使劲的执行,一直获得领导的赞美。
自己的付出,也很快就得到了升职。
升职以后干劲更加足了。
进入了良性循环。
也就说,两种心态会来回切换,一旦某个正向的行为得到认可,会越干越有劲。
当正向的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回应的时候。
可能会导致责任者心态变成受害者心态。
所以,在企业管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鼓励责任者心态的人,让他们获得肯定认可。
然后,调节受害者心态的人,让他们明白改变自身的重要性。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做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回到我们销售中。
很多新手或者没有悟到销售真谛的人。
心里想的是如何搞定这个客户。
这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如果,你换一个思路,时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想,作为责任者。
我能给对方提供什么,至于成与不成就是后话了,起码摆一个姿势在那里。
跟着学习的老师,几乎都说过一句话:时刻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想能为对方带来什么价值。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高手,都说了这句话,不得不信。
站在对方立场去想,这个也即是责任者心态。
接触过一些大佬。
感觉就是不一样,给人感觉,就是一直在找对方的需求,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
对于追随者,会更加认可。
以前的文章写过,人习惯于考虑自己,这个是天性。
因为大脑不习惯站在别人的立场。
这些需要训练,用的多了,就会很熟练的转换立场。
我们在不同的框架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转换一个场景,需要切换一个身份。
在身份的不断的切换中,慢慢就适应了这种变化。
是什么身份,做什么事。
为什么
还是回到了前面提到的公式----- 行为 +框架=结果。
因为我们想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是好的结果。
那么就要从两个大变量,六个小变量中寻求突破。
两个大变量-----行为框架
六个小变量---- 信念,价值观,能力,时间,空间,角度。
每一个变动一下,最后的结果都会变化。
至于结果会变得怎么样
只能一个变量一个变量试。
或者保持一个大变量不变,改变其他的变量,进行测试。
通俗一点的说法。
就是把其中一个改变,其他都按住。
学过函数的朋友应该能看懂。
没有学过的也没事。
直接改变环境,能改变自己的结果。
或者直接改变行为,也能改变结果。
但是,环境的作用会更加大一些,因为环境影响人。
我们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责任者心态能够获取更多的机会。
时刻想着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哪怕什么都没有,起码能给对方传递正能量哦。
心态转变以后,你的收获,超出你的想象。
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