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_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2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布局2

1、(单选题)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是()。

A.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B.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C.对行政权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制约和监督D.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惩治执法腐败现象正确答案:A2、(单选题)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按照()的原则,着力抓好执法改革。

A.整合队伍、提高效率B.减少层次、多重执法、综合执法C.多重执法、综合执法D.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正确答案:D3、(单选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

A.严格执法B.科学立法C.完善执法程序D.公正司法正确答案:C4、(单选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效途径是()。

A.公正司法B.综合执法C.提高效率D.多重执法正确答案:B5、(单选题)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执法。

A.严格B.综合C.阳光D.高效正确答案:B6、(单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重大意义是()。

A.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B.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C.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水平,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D.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正确答案:B7、(单选题)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新的重大任务是()。

A.落实司法制度整体结构上的改革措施B.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C.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D.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正确答案:C8、(单选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修改)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修改)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10.21•【文号】•【施行日期】1992.10.18•【效力等级】党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党章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修改)(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4日,实施日期:1992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目录总纲第一章党员第二章党的组织制度第三章党的中央组织第四章党的地方组织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六章党的干部第七章党的纪律第八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第九章党组第十章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第十一章党徽党旗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5.06•【文号】•【施行日期】2019.04.15•【效力等级】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治建设,监督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2019年5月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督察工作对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的督促推动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以下简称督察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坚持问题导向、真督实察、逐层传导、强化问责,努力形成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其他领导干部直至全体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闭环责任体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察工作。

第四条督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服务大局、突出重点。

根据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部署督察工作,使法治政府建设始终在大局下推进、处处为大局服务。

(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

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开展督察,深入一线、聚焦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督察什么问题,不做表面文章,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督察因地制宜,不搞上下一般粗。

(三)以督促干、注重实效。

综合运用多种督察方式,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把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落实、责任压实、效果抓实。

法制建设规章制度文件

法制建设规章制度文件

法制建设规章制度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法制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振兴中华的重要保障。

第三条法制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第四条法制建设的原则是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第五条法制建设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法制体系。

第六条法制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治机制、提高法治效能。

第七条政府是法制建设的主体,应当积极履行法治责任,健全法治体系,保障法治实施。

第八条社会组织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当积极配合政府,促进法制建设。

第九条公民是法制建设的主体,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

第十条大力推动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裁判。

第二章法制建设的内容第十一条法制建设的内容包括:(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制度与时俱进,科学合理;(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三)健全法治机制,建立健全的法治运行体系;(四)加强法治监督,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公平司法;(五)提高法治效能,增强法制建设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十二条政府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健全法律法规的体系,及时修订和废止过时法律,确保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和协调性。

第十三条政府应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公民遵纪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十四条政府应当健全法治机制,建设健全的法治运行体系,加强法律制度的实施和执行监督,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和司法审判的公正公平。

第十五条社会组织应当积极配合政府,促进法制建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参与法治监督和评估,为政府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第十六条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法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章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习题练习

第一章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习题练习

第一章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1、(单选题)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 )从严治党、 依据( )治国理政。

o o o oA.党章 党章 B.党章 法律 C.党章 宪法 D.宪法 宪法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2、(单选题)《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指出,( )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o o o oA.公平正义 B.稳定 C.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3、(单选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 规定,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 )组织起草。

o o o oA.政府宣传部门 B.政府组织部 C.政府办公室 D.政府法制机构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4、(单选题)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我们要把( )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

o o o oA.制度 B.法律 C.法制 D.宪法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C5、(单选题)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 新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 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o o o oA.财政保障 B.制度保障 C.纪律保障 D.法律保障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6、(单选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努力以( )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 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o o o oA.法律 B.法治 C.宪法 D.实践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7、(单选题)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 )向党中央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 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5.06•【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2015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

信封上请注明国家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5年6月5日。

2015年5月6日发布此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第三章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第四章国家安全制度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情报信息第三节风险预防、评估和预警第四节审查监管第五节危机管控第五章国家安全保障第六章公民、组织的权利和义务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第三条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四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第五条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理论法知识点详细版

理论法知识点详细版

理论法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第一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二章、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立法)(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二)完善立法体制(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执法)(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三)推进严格司法(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第三章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一)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二)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一)坚持依法执政(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五)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第二编:法理学第一章、法的本体(静态分析)专题一、法的定义一、法的概念的争议(一)法实证主义者:法与道德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1、分析主义法学: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

2、法社会学和法现实主义: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

最新立法法释义第一章总则

最新立法法释义第一章总则

最新立法法释义第一章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于2000年3月15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的制定,以宪法为依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立法工作的经验,全面规范立法活动,对于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总则本章共六条,主要规定的是本法的立法宗旨、立法依据、调整范围和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

第一条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制定立法法的宗旨和依据的规定。

一、关于制定立法法的宗旨本条对制定立法法的宗旨作了简明的概括,即:“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基本法律。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立法工作的经验,制定立法法,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1979年至1999年底,除通过现行宪法外,全国人大及其会共通过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三百七十多件。

在同一时期,国务院制定了八百多件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会制定和批准了七千多件地方性法规。

此外,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发布了三万多件规章。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的、基本方面已经做到有法可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

1.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1.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政策与法律法规 第五版)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1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2 完善立法体制 3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4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1
健全宪法实施和 监督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会指出:“坚持依法 治国首先要坚持依 宪治国,坚持依法 执政首先要坚持依 宪执政。”
1 ➢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 2 ➢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3 ➢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1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2 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实施行政行为 3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4 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1 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即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
116
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
2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3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1 根据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和职能,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2 推行综合执法,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 3 严格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4 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决制止以罚代刑
1 ➢ 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 2 ➢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
机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4 加强重点领域立

1 ➢ 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2 ➢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3 ➢ 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4 ➢ 加强社会建设领域法律制度建设
5 ➢ 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测试题题库含答案

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测试题题库含答案

《政策法规》第一单元测试题题库第一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判断题1.全面推进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重要意义包括:是依法治国总目标对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新形势下旅游业法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识。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包括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者及仲裁员的队伍建设。

(×)3.提高党员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就是指赏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依法进行重大决策。

(√)4.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

(×)5.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理性审查、集体讨论。

(×)6.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

(×)7.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包括以下范畴: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加强社会建设领域法制制度建设、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8.坚持严格执法,完善执法程序,这是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的首要任务。

(×)9.加强对政府外部权力的制约,这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10.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三者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成效的相关性,其中依法治国处于关键的支配性地位。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其力量源泉来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二、单选题13.根据国家旅游局文件精神,“旅行社经营出国和赴港澳业务审批”应当(A)A下放到省级旅游主管部门B下放到地市级旅游主管部门C下放到省级旅游主管部门或地市级旅游主管部门D下放到县级旅游主管部门14.不仅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法治中国建设考研知识点归纳

法治中国建设考研知识点归纳

法治中国建设考研知识点归纳一、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原则法治中国建设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

其基本原则包括:1. 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保证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级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都要在法律范围内履行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依法开展工作,依法受到约束和监督。

3. 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履行行政职能,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果性。

4. 公正司法:保证司法独立,法院判决公正,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还需要加强审判公开、透明和权威,并提高审判效率。

5. 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基础,要求全社会都要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尊重、学习、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

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路径包括:1. 坚决贯彻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特点是党保持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统一法治工作。

2. 完善法治体系: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符合国情的法律法规,构建规范统一、权威高效的法律制度。

3. 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公正、公开、公平、高效的执法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4.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和工作体制,加强司法责任制,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公信力。

5. 培育法治文化:加强公民法制观念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法治素养。

三、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法治中国建设涵盖了各个领域,其中重点领域包括:1. 经济领域: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法律法规,保护财产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政治领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和反腐败斗争的法治化水平,确保公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法治文件讲话学习

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法治文件讲话学习

【第1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0分)答:A:全国全国人大人大B:全国人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C:党党D:全国人大国务院标准答案C【第2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0分)答:A:法治B:依法执政C:司法D:立法标准答案A【第3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0分)答:A:宪法公信力B:立法机关公信力C:政府公信力D:司法公信力标准答案D【第4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0分)答:A:统一、尊严、权威B:统一、准确、权威C:准确、权威、实施D:准确、尊严、权威标准答案A【第5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3.0分) 答:A:民主思维和民主方式B:辩证思维和辩证方式C: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D:法治思维和辩证方式标准答案C【第6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2.0分)答:A:司法领域B:行政领域C:特殊领域D:重点领域标准答案D【第7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

(2.0分) 答:A:以言代法B:以权压法C:徇私枉法标准答案ABC【第8题】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就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0分)答: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C: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D: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标准答案ABCD【第9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行依法行政,做到()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2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2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2.2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保密,国家安全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24年2月27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第三章保密制度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保守国家秘密(以下简称保密)工作的领导。

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领导全国保密工作,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保密工作战略和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保密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进国家保密法治建设。

第四条保密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党管保密、依法管理,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技管并重、创新发展的原则,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五条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第1章全面推荐法治中国建设和第2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1章全面推荐法治中国建设和第2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 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 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 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3、国务院 (1)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
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
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四)选举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 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 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有权罢免)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2、经济制度 全民所有制经济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3、文化制度 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科学事业 发展文学艺术及其他文化事业 国家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4、国家基本社会制度 ①社会保障制度
a退休制度 b物质帮助 c享有的物质帮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 济、医疗卫生事业 d保障残疾军人,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 家 属 e保障残疾人
(7)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 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批准。
(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 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9)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 建置和区域划分。
• 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建设法治中国”是近年来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内容。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深刻把握法治精神,把法治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动形成法治社会。

一、坚持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立足于宪法,突出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尊崇宪法,服从宪法,发扬宪法精神。

在宪法框架下,充分发挥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三大行使法律权力机构的作用,推进立法工作和司法行政相结合,促进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协同配合,健全法律约束机制,构建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

二、弘扬法治理念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弘扬法治理念,把法治理念深植人心,让法治理念成为公民社会的普遍理念。

法治理念是以法律为核心的理念和思想,强调以合法性为前提,以法治精神为行动指导,以法治方式为规范,以法治原则为准则,实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管理。

三、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完善法律制度,以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

要加快完善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及相关林法的制定与修改,完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建立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强化公平正义的法律保护,使各种社会关系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

四、推动法治实践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法治实践,将法治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让法治精神在社会中真正落地生根,做到法治言行一致,让法治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五、推行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推进法治治理,加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把法治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构建起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让公平正义的法治成为社会的共同价值体系。

六、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强化法律监督,完善各级社会监督机制,使社会公认的公平正义的法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让社会的各种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1.18•【文号】•【施行日期】2019.01.13•【效力等级】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综合正文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2019年1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做好新时代党的政法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党委政法委员会、政法单位党组(党委)领导和组织开展政法工作。

第三条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政法单位依法履行专政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党委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

政法单位是党领导下从事政法工作的专门力量,主要包括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单位。

第四条政法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捍卫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支持政法单位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确保政法队伍全面正确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使命。

第五条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工作,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推动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深化智能化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职责,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学法普法竞赛题库附答案(A卷)

2023年学法普法竞赛题库附答案(A卷)

2023年学法普法竞赛题库附答案(A卷)第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单项选择题)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特性的认识,哪一项是错误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诸要素、构造、功能、过程内在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另一种说法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规范体现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I自觉建构对的正确答案:B2、(单项选择题)《中共中央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做出的?OA.十八届三中全会B.十八届五中全会C.十八届四中全会D.十八大对时正确答案:C3、(单项选择题)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律体系形成后实现法治建设重心战略转移的必然规定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领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总体效应的重要举措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以体系化视野掌舵法治建设增长成本提高执政风险的!有效途径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骨干工程对时正确答案:C4、(单项选择题)要研究怎样克服法律实行的阻碍和阻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程序设计、制度防止和机制阻隔,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必要把排除O对法律实行的干扰作为重点整改内容。

A“人情”“关系”“金钱”“权力”B.“情人”“义气”“金钱”“权力”C.“情人”“友谊”“金钱”“权力”D.“人情”“美色”“金钱”“权力”对时正确答案:A5、(单项选择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步法治体系自身也是一种系统。

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众多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从存在形态入手可将其从总体上分为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两大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不等同于法治诸要素相加之和,它必须对法治诸要素进行组织、搭配和安排,实现法治构造日勺科学设置,并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功能。

2017年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测试题题库(含答案)

2017年政策与法律法规题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测试题题库(含答案)

《政策法规》第一单元测试题题库第一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判断题1.全面推进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重要意义包括:是依法治国总目标对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新形势下旅游业法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识。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包括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者及仲裁员的队伍建设。

(×)3.提高党员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就是指赏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依法进行重大决策。

(√)4.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

(×)5.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理性审查、集体讨论。

(×)6.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

(×)7.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包括以下范畴: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加强社会建设领域法制制度建设、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8.坚持严格执法,完善执法程序,这是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的首要任务。

(×)9.加强对政府外部权力的制约,这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10.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三者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成效的相关性,其中依法治国处于关键的支配性地位。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其力量源泉来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二、单选题13.根据国家旅游局文件精神,“旅行社经营出国和赴港澳业务审批”应当(A)A下放到省级旅游主管部门B下放到地市级旅游主管部门C下放到省级旅游主管部门或地市级旅游主管部门D下放到县级旅游主管部门14.不仅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题库(一)(含答案)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题库(一)(含答案)
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5、 地方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和上级 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报告工作,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双重负责
制,既对同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又要向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受国务院统一领导。()
六、 案例分析题
案情:
上一世纪70年代末,北方某省A市的赵志强凭自己的技术能力,带领20多名知识青年创办了卫健药厂。该厂属赵志强个人兴 办,建厂批准程序佥生产运转正常。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厂多次变更主管关系,经历了好几个“婆婆”。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 后,厂长赵志强向主管部门提出对工厂的产权进行界定。该厂工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罢免了赵志强的厂长职
6、 宪法考虑到地方的实际需要,规定一定级别以上的地方人大及人在大常委会有权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在不同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和本省、 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我省有权制定地
方性法规的主体有:省人大及常委会,杭州、 宁波、 温州等较大的讪的人大及常委会。()
D、 控告权 三、 判断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4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实施 的。()
2、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法根本不同,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是母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 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 宪法修正案,是指不修改宪法的原来文本,在宪法文本之后按照个性的年代另起序号,以前法优于后法的原则,判断实际 有效的宪法规定。到1999年全国人大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三次局部修改,共通过了18条宪法修正案。() 4、 直接选举是指以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为单位选举产生出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间接选举是指按一定原则将 选民划分为选区,以选区为单位选举人民代表的选举方式。根据选举法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上,采取直接选

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一章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1、(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其亮点是()。

A.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B.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C.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D.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2、(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必须坚持()。

A.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B.公正司法C.严格执法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3、(单选题)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该文件的目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建设和平稳定的政治局势C.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4、(单选题)《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

A.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B.人民是不是富裕C.经济能不能平稳发展D.环境能不能改善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5、(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和谐发展B.社会稳定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人民当家作主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6、(单选题)《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B.科学发展观C.三个代表思想D.公正和平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7、(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第一节、概述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历史沿革1、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2、“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转折即从“以法治国”理念转变为“依法治国”,并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的发展目标.。

3、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4、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5、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到2014年将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

总书记在2013年2月的第四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这就把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步推进,进一步明确了依法行政的目标,在纲要基础上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

6、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是确保党和国家久安的根本要求。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1、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长期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国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

2、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唯一的正确路径。

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党的领导是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把“四个维护”作为永远的价值追求。

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永远的价值追求。

4、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崇高使命和奋斗目标。

第二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一、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方面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

(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2)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围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三、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要形成五个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法规体系。

1建立完备的法律规体系、建立完备的法律规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

2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要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以宪执政,这是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的首要任务;坚持严格执法,完善执法程序,这是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的重要容;保证公正司法,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推进全民守法,这在法治实施体系中具有基础民性的意义。

3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立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要条件。

5建立形成完善的党法规体系。

完善的党法规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保障。

第三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二)完善立法体制。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2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3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4明确立法权力边界。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2、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3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4加强社会主义建设领域法制建设5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主要明确四个方面的要求:1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2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实施行政行为3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4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化、法律化,(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明确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2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3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四)坚持严格规公正文明执法。

1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2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加强对政府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2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三、提高司法公信力(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三)推进严格司法。

(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3加强社会诚信建设4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1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2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1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2完善法律援助制度,3发展律师、公证、涉外等法律服务业。

4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1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2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3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4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一)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