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英语系 西方文论 新批评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悖论”(paradox)
表达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悖论 这一术语源自理查兹的“拟叙述”。 “拟叙述”指与 客观、准确的科学叙述截然相对的叙述方式,但 最终由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 悖论不仅是语义陈述上的特征,而且是文学结构 上的特征,特别是诗的结构上的特征。他宣称:“ 诗的语言是悖论语言。悖论正合诗歌的用途,并 且是诗歌不可避免的语言。”(诗句表面上自相矛 盾,实质上千真万确.因而属于“似非而是”之句, 即所谓的“悖论”。创造悖沧的方法有很多,但它 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违背常情地使用语言。
新批评主义
兰索姆 兰索姆是新批评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他从艾略特和瑞查兹的理论洗去了心理 学因素,从而把新批评建立在明确的文 本中心论(textual criticism)基础上。 兰索姆(John Crowe Ransom, 1888—1974)于1941年出版了《新批 评》一书,对各种“旧批评”予以检讨。 他呼唤“本体论批评家”,坚信自己所 从事的就是“本体论批评”。
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的“谬见”理论
意图谬见 感受谬见 所谓意图就是作者内心的 意图谬见在于将诗和诗的 构思或计划。 产生过程相混淆,……感 受谬见则在于将诗和诗的 原因:就衡量一部文学作品 结果相混淆。 成功与否来说,作者的构 谬误:把作品与读者对该 思或意图既不是一个适用 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理想 作品的阅读效果混为一谈, 的标准。……文学批评中, 根据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判 断一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凡棘手的问题,鲜有不是 因批评家的研究在其中受 感情式谬见、想象式谬见、 到作者„意图‟的限制而产 生理式谬见、幻觉式谬见 生的
兰索姆
他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存在,把作品看做是封闭的客观存 在物,认为文学批评就应该研究作品的内在因素而不是文 学与各种社会现象的联系。 兰索姆提出“构架—肌质”二元论,认为一首诗可分为构 架(structure)与肌质(texture)两部分,构架是使 作品的意义得以连贯的逻辑线索,是能用散文加以转述的 东西;肌质则是无法用散文转述的部分,非逻辑的部分, 包括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兰索姆认为,诗的本 质、精华,及其表现世界的本质存在的能力,都在于肌质, 而不在构架。在兰索姆看来, 构架与肌质无关,也就意味 着内容和形式无关, 内容比起形式来, 其重要性极低。所 以批评家要忘掉那些道德、哲学、伦理、功利等, 集中精 力去看到诗的肌质、诗的形式, 从而也就看到了诗的本体 性存在。
新批评常见概念
反讽”(irony)
这一术语 源于古希腊喜剧,后来演化为一种历史 悠久的修辞术.指我们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恰 恰相反,也就是所谓的说反话,也常常指希望与 结果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对立。 新批评派赋予反讽以新的内涵,并把它作为评价 文学的一个重要尺度。瑞查兹认为诗必须经得起 “反讽式观照”——“通常互相干扰、冲突、排斥、 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人手中结wk.baidu.com成一个稳定的 平衡状态。
参考书目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版。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三联书店出版1986年7月第一版。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20世纪西 方文论与学科体制探讨》,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隐喻”(metaphor)
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 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真正对“隐喻” 进行认真研究的是瑞查兹,随后新批评派继承了这一理论 遗产。在新批评派那里,隐喻是诗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瑞查兹认为隐喻由“喻衣”和“喻旨”组成,这一见解为新批 评派所普遍接受。其实,“喻衣”即彼类事物,常常表现为 具体生动之物;“喻旨”即此类事物,常常表现为抽象的意 义。隐喻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单个词语,如“山 脚”;也可以是独立成篇的文体.如寓言。新批评高度重 视隐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的技巧: 重新发现隐喻并且充分运用隐喻。” 正因此故,韦勒克才 将隐喻列为“新批评的关键词”
“张力”(tension)
这个概念的创造者是艾伦·泰特,它是由两个英文词拼凑而 成的——泰特把内涵(intension)与外延(extension)的 前缀统统去掉就得到了“张力”这一概念。所谓内涵,指的 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所谓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科学概念的内 涵与外延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否则达不到科学研究之目的; 文学用语恰恰相反,它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常常是不协调的, 充礴了对立与矛盾,这种内涵和外延的矛盾对立和相互作 用,就形成了张力,使读者获得多于和大于作品本身表达 的意义。
总结
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新批评派还逐渐创造了一 套可以具体操作且影响巨大的批评方法。新批评 派一方面强调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差异与对立, 另一方面重视文学批评与科学活动在某些方面的 一致性。批评和科学一样,它需要建立在客观基 础之上,因此新批评派特别强调文学批评的客观 性。兰索姆在《批评公司》中说过:批评应恪守 的第一条法律……就是客观。”即使绝对的客观是 不可能的,批评家也不要气馁,应该把它作为一 个目标去努力追求。作品这个惟一合法的批评对 象为文学批评的客观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脱离 开客观的批评态度,“本体批评”就无从谈起。
“语调”(tone)
这是新批评派特别标举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首先由瑞查兹 提出。瑞查兹认为,语调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人“对他的 听众所采取的态度”,“他说话的腔调能够表现出他对其听 众采取何种态度”。语调可以揭示说话者的出身、地位、 修养、个性等因素,也可以揭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出身、 地位、修养、个性等因素所作的基本假设,因而可以昭示 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语调包括许多种: 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疏远的与亲密的,隐晦的与坦率的, 文雅的与粗俗的,严肃的与幽默的,谦虚的与狂傲的,愤 怒的与平静的……新批评主张仔细辨析文学作品的语词, 特别是“面具人物”(如作品中的“我”)的语调,因为语调是 构成作品美学特征的重要因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