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牧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牧歌,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体验牧歌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牧歌的概念与特点2. 牧歌的演唱技巧3. 牧歌的代表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牧歌的基本特点,能够欣赏和评价牧歌。
2. 教学难点:牧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牧歌表演,让学生感受牧歌的魅力。
2. 讲解法:讲解牧歌的概念、特点和演唱技巧。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牧歌演唱,体验牧歌的美学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牧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牧歌的风格特点。
2. 讲解:介绍牧歌的概念、特点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了解牧歌的历史背景。
3. 欣赏:播放牧歌代表作品,让学生分析、评价牧歌的音乐特点。
4. 实践:分组进行牧歌演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感受牧歌的情感表达。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牧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牧歌的音乐特点,理解牧歌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参与牧歌的演唱,展现出一定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对牧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在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视频资料:牧歌演唱片段、相关纪录片等。
2.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音乐教材,介绍牧歌的相关知识。
3. 乐器:吉他、口琴等便于携带的乐器,用于现场演示。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2. 座位安排:采取圆桌式或小组合作式座位,便于学生交流讨论。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牧歌的概念与特点,欣赏代表作品。
2. 第二课时:讲解牧歌的演唱技巧,分组进行实践演唱。
3. 第三课时:总结牧歌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欣赏任务。
十、课后作业2. 学生可组成小组,选择一首牧歌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其历史背景、演唱技巧等,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牧歌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牧歌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
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同学演唱各地区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
顺势揭示课题《牧歌》。
(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牧民放牧的情景。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情绪悠扬舒展,很是宽广抒情。
(三)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常规发声/依据歌曲元素进行发声),教师提醒学生采用“呜”和“啊”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3.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欣赏与分析1.教师播放其他蒙古族民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创作与展示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用乐器、舞蹈等方式表现《牧歌》的主题。
2.各组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2.学生在演唱、欣赏、分析、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3.学生对《牧歌》的学习效果的评估。
五、教学资源1.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牧歌》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牧歌》教学设计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牧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牧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欣赏《牧歌》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2. 学习《牧歌》的舞蹈动作,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3. 了解《牧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 感受《牧歌》的音乐特点,理解其艺术价值。
2. 学会《牧歌》的舞蹈动作,展现民族风采。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牧歌》的音乐内涵,把握其风格特点。
2. 熟练掌握《牧歌》的舞蹈动作,达到动作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牧歌》的背景、作曲家及表演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牧歌》:完整播放《牧歌》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3. 分析《牧歌》:引导学生关注《牧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速度等,深入理解其艺术价值。
4. 学唱《牧歌》:教唱《牧歌》,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体会音乐的美感。
5. 练习舞蹈动作:教授《牧歌》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舞动,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牧歌》:复习上节课学唱的《牧歌》和舞蹈动作,巩固所学知识。
2. 舞蹈排练:分组进行舞蹈排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舞蹈水平。
3. 合奏《牧歌》: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他们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才艺。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歌》的音乐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掌握《牧歌》舞蹈动作的情况。
3.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及团队协作能力。
牧歌教学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辽阔的草原——牧歌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提高学生思量与鉴赏音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2、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法、体验法、对照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板书设计:牧歌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舞蹈《骏马舞》,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气氛。
导语:一支节奏欢快、热情奔放的舞蹈把我们带入了音乐殿堂,同学们知道课前播放的那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学生思量:蒙古族那段舞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想跟着舞动起来。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蒙古的了解有哪些?(可以从蒙古的风俗世情、地方特色、相关文化等方面思量)学生讨论:大草原、奶茶、烤全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会、成吉思汗陵、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有关蒙古的图片,让我们再去重温一下蒙古的美景。
(伴有蒙古族的民族音乐播放幻灯片)一、导语: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同学们想不想感受蒙古独特的民歌风格呢?这一节课就有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
教师板书:牧歌二、欣赏歌曲《牧歌》1、播放歌曲《牧歌》,让我们共同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初步感受一下歌曲的意境。
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民歌,里面类似于颤音的演唱是蒙古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唱技巧,叫“诺古拉”润腔。
2、歌曲涉及到哪些色采?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再一次到音乐中寻觅答案吧!(启示学生用语言斗胆的把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描述出来。
牧歌-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歌-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程主题为《牧歌》,是八年级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程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启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水平。
同时,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 课程教学目标•能认识牧歌的历史沿革和音乐形式。
•能够学会唱牧歌,并演唱合唱。
•能够理解牧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能够启发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唱牧歌,掌握其音乐形式和节奏特点。
•理解牧歌的文化内涵,推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与文化。
•启发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3.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牧歌的历史背景和音乐形式,让学生了解牧歌的概念、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听歌演唱法:通过听牧歌的演唱,让学生对于牧歌的音乐形式和节奏特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合唱教学法:通过合唱演唱牧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牧歌和音乐的艺术魅力,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以及合唱的协调能力。
•活动教学法:通过音乐,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情感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流程1. 音乐欣赏让学生先听一遍牧歌,感受其音乐风格和韵律节奏。
2. 音乐理论讲解牧歌的概念,发展历史等。
3. 听歌分析通过听歌,分析牧歌的音乐形式和节奏特点。
4. 合唱演唱让学生分组合唱牧歌,培养其合唱协同性和表现能力。
5. 文化综述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农民文化,帮助学生理解牧歌蕴含的文化内涵。
6.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牧歌并进行演唱,展现个人音乐才华。
四、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学生对牧歌的概念、音乐形式和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理解;•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听课、听歌、合唱演唱、创作等方面表现良好,个别同学创作的牧歌有较高水平。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现和创作理解音乐,《牧歌》一课的教学应该是融合教学、活动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的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 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 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欣赏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1. 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2. 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3. 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4. 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5. 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
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
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牧歌》。
三、学唱歌曲1. 教师播放《牧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3. 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4.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四、歌曲解析1. 教师讲解歌曲《牧歌》的背景和意义,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民歌文化。
2. 分析歌曲中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表达的含义。
3. 探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如旋律、节奏、音调等。
五、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蒙古族民歌进行学唱和表演。
2.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将蒙古族民歌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
音乐牧歌教案
音乐牧歌教案【篇一:牧歌教学设计】歌曲《牧歌》教学设计课题:《牧歌》教材版本:人音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马头琴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通过学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充分了解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民歌和无旋律伴奏的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师生音乐方式问好1=c 2/4 1 2 3 |3 4 5| 5 6 5 4| 3 2 1‖同学们你们好,老师您好。
一、导入新课播放舞蹈视频《鸿雁》师:我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歌曲,那么同学们知道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吗?生:蒙古族。
师:那么你们对蒙古族还有那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蒙古族的风俗人情,特色乐器马头琴。
二、新授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蒙古族歌曲《牧歌》(板书)师:请同学们先聆听录音感受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播放视频音乐)生:优美抒情的情绪,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师用马头琴演奏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其音色。
发声练习(发声要求口腔打开,轻声高位,吸气的状态去歌唱)缓吸缓呼节奏练习1、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2、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试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唱准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直到唱会为止)。
3、在钢琴的伴奏声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齐唱。
师:请同学们现在分析一下歌曲《牧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并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歌》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牧歌》的背景及特点介绍2. 《牧歌》的旋律分析3. 《牧歌》的节奏、节拍分析4. 《牧歌》的演唱及演奏技巧5. 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牧歌》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及演唱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牧歌》的节奏、节拍变化及音乐术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牧歌》的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演奏《牧歌》,学生跟随模仿。
3. 对比法: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牧歌》的欣赏心得及演奏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牧歌》的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牧歌》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演奏《牧歌》,学生跟随模仿,体会音乐的美感。
4. 对比欣赏:欣赏《牧歌》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牧歌》的欣赏心得及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演奏技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听课、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对《牧歌》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演唱/演奏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或演奏《牧歌》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技巧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以此考察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牧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4. 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计划或重复讲解某些知识点?5. 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八、拓展活动:1. 参观民族音乐博物馆或文化中心,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乐器。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牧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牧歌》教案《牧歌》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牧歌》的欣赏与学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二、了解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
三、通过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马头琴的音色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风格,把握《牧歌》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族特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切入点:本课教学以蒙古的呼麦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对比聆听法、跟唱法、教唱法、练习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一)导入师:今天我要让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在欣赏的同时,同学们一边思考:他是哪个民族的?他在唱什么?是怎么唱的?听赏《呼麦》演唱视频。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以蒙古的呼麦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生讨论,师简单介绍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演唱艺术—呼麦。
(二)《牧歌》教学过渡语:同学们那你们了解蒙古吗?你印象中的蒙古是怎样的?学生自主发言。
师: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及其地域特点,接下来让我们从视觉上去感受蒙古民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
(多媒体出示蒙古族自然景观图、民族服饰图和娱乐风俗图片。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蒙古民族特点。
(地域、民风、居住、服饰、生活方式、娱乐风俗等)【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民风(热情纯朴豪爽粗犷)、服饰(长袍、颜色多彩鲜艳)、地理环境特点(天高地阔草绿羊肥)、娱乐风俗特点(赛马、摔跤、射箭)】(设计思路:为接下去的《牧歌》听赏创设画面情境。
)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也浮现了一幅幅美丽漂亮的蒙古大草原画面。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脑海中的蒙古大草原画面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像着草原风光,并思考:这首歌曲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听《牧歌》(德德玛—蒙古语)学生讨论,师引导并小结。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
该内容属于音乐课程中的民间音乐部分,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草原之歌”,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的民族特色。
重点:熟练演唱《牧歌》,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PPT课件。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蒙古族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蒙古族民歌《牧歌》。
2. 新课内容:介绍蒙古族民歌《牧歌》的背景,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3. 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带领组员练习演唱《牧歌》。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牧歌》,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a. 歌曲背景b. 旋律、节奏特点c. 歌词特点d.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课后练习,录制演唱视频,下节课上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蒙古族民歌,比较其风格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蒙古族民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突出《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
《牧歌》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牧歌》教学设计《牧歌》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
3.知识与技能: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并初步了解无伴奏等知识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无伴奏合唱及演唱声部。
教具:多媒体弦律线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听曲进入教室,播放歌曲《天堂》,媒体展示广阔的大草原,感受草原和蒙古民歌的魅力。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知道有哪些民族?刚才老师在大家进入教室的时候,播放了一首歌曲,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蒙古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羊生息,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化。
二、新课教授1.欣赏乐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提问:歌曲的速度?情绪?)2.分两组画一画歌曲旋律线3.交替合作的方式学唱歌谱,教师唱第一句,学生唱第二句,第一启遍完成后,再反过来练习。
(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4.有感情学念歌词(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总结,并介绍内蒙民歌和长调旋律特点)5.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刚才听辩的旋律演唱歌曲。
(介绍中外牧歌的区别:国外“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
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媒体展示))三、巩固提高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回答对比歌曲的异同和歌曲的声部等问题)回答: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
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不同。
教师总结: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中女高——天空的云女低——广阔的天空男高——洁白的羊群男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四、创编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一下的任务。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
初中音乐《牧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牧歌》这首民歌的由来、背景和内涵;•学会唱《牧歌》这首民歌,并注意歌曲的节奏;•通过合唱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感知能力;•学习如何演奏简单的乐器(如小钢琴、口琴)。
二、教学准备•讲解PPT;•《牧歌》伴奏音乐;•小钢琴和口琴;•教学录像或演示视频。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牧歌》的背景和内涵,首先可以放一段介绍该歌曲的视频或讲解PPT。
2. 学习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歌》这首民歌吧。
首先,老师可以先唱几句作为示范,学生们跟唱。
同时,老师可以教授节奏,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节拍和唱法。
为了让这个环节更加生动、有趣和效果显著,可以采用分组唱、随机抽组等方式。
3. 合唱和伴奏当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唱出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后,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和伴奏。
合唱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唱段,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唱中来。
同时,合唱时可以尝试加入三声部合唱,这样可以让整个唱课更加饱满、有层次感。
伴奏时,老师可以先演奏一遍伴奏曲式,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伴奏进行演奏。
可以选择使用小钢琴或口琴进行简单伴奏演奏。
这样不仅可以为歌曲增加音乐元素,还可以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更加喜悦、动感和活泼。
4. 演奏乐器最后一个环节是演奏乐器。
老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小钢琴或口琴中的一种进行演奏。
钢琴初学者可以教导学生弹奏右手或者左手琶音,同时也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调整钢琴音调,弹奏出自己想要的音调。
对于初学口琴的学生,在教授高低音调之前,先讲解口琴的构成和基本发音原理,引导学生自行尝试演奏简单的曲子。
四、教学评估在学完《牧歌》歌曲之后,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班级总结演唱《牧歌》的表演状况,老师可从组织纪律、齐唱度、唱感和档次等方面进行评价。
2.在课程结束后,用简单的测试题考察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点。
3.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现、个人会议等形式对具体学生进行点评,以此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
《牧歌》教学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牧歌》这首歌曲的背景、风格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节奏感、旋律感和和声感。
3、引导学生学会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牧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牧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把握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唱出优美、连贯的歌声。
2、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长音和装饰音的演唱处理,如波音、滑音等。
(2)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牧歌》的相关知识,包括歌曲背景、音乐特点等。
2、演示法:教师范唱,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
4、欣赏法:欣赏不同版本的《牧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蒙古族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提问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了解,引出课题《牧歌》。
2、歌曲介绍(1)简单介绍《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讲述歌曲所描绘的草原上放牧的情景,以及表达的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聆听歌曲(1)播放《牧歌》的音频,让学生静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
4、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逐句教唱,重点讲解长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3)强调发声方法,如正确的呼吸、共鸣等,帮助学生唱出优美的声音。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如从平静到激昂,再到舒缓。
(2)根据情感变化,对歌曲的强弱、速度进行处理,使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牧歌》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和音乐风格。
2. 歌曲《牧歌》的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歌曲《牧歌》的高音部分演唱技巧。
2. 歌曲《牧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牧歌》歌曲播放和歌词展示。
2.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3. 学生分组:按性别和音域分组,以便于教学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牧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牧歌》的旋律特点、歌词意境和表达方式。
3. 学唱歌曲:a. 分组学唱:根据学生的性别和音域,分组进行学唱练习。
b. 逐句教唱: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c.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
4. 歌曲演唱:a. 集体演唱:全班学生一起演唱《牧歌》,体会歌曲的音乐风格。
b. 个人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人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教学拓展:a. 欣赏其他民族音乐: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b.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牧歌》的音乐特点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牧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牧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节奏感、音乐感受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
2. 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收获、建议和改进意见。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牧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牧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牧歌》的曲调、节奏和旋律特点。
2. 歌曲《牧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歌曲《牧歌》的曲调、节奏和旋律特点。
2. 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歌曲《牧歌》的曲调、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2. 民族音乐技巧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牧歌》的乐谱和音响资料。
2. 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牧歌》的音响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牧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新歌教学(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牧歌》的曲调、节奏和旋律。
2.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把握歌曲的音准和情感。
三、歌曲分析(10分钟)1. 教师分析歌曲《牧歌》的曲式结构。
2.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民族音乐技巧,如二胡的滑音、琵琶的弹挑等。
四、音乐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唱,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民族乐器演奏歌曲《牧歌》的片段。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歌曲《牧歌》的乐谱和音响资料。
3. 教师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教学过程【课堂活动】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牧歌》的MV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2. 教师讲解歌曲《牧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牧歌》,注意掌握歌曲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4.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5.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牧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尝试将《牧歌》的风格运用到新的作品中。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歌曲《牧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牧歌》的背景、风格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 通过学习《牧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民族五声调式和声知识。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牧歌》的旋律演唱和民族乐器演奏。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牧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 学唱歌曲:教唱《牧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含义。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演奏民族乐器。
4. 合奏练习: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演唱和演奏,体会协作乐趣。
5. 音乐欣赏:欣赏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牧歌》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协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
1. 准备录音机、音响设备、乐谱和教学课件。
2. 准备民族乐器,如马头琴、蒙古笛等。
3. 准备相关的蒙古族文化资料和图片。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牧歌》的背景、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和演奏《牧歌》。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分组演唱和演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讲解《牧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 第二步:教唱《牧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含义。
3. 第三步:分组练习,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演奏民族乐器。
4. 第四步:合奏练习,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演唱和演奏。
5. 第五步:音乐欣赏,欣赏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牧歌》的音乐特点和蒙古族音乐文化。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4.3牧歌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牧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赏《牧歌》的情感和风格。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
内容: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4.3《牧歌》时,我们将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包括音乐审美、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方面。
首先,音乐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学习《牧歌》,学生可以体验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美感,理解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和声等,从而培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5)音乐交流:参加音乐交流活动,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心得和经验,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民歌的特点。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具有《牧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通过创作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展示音乐视频、图片和音频资料,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和感受。
3.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内容逻辑关系
①重点知识点:《牧歌》的旋律特点
《牧歌》的旋律特点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包括旋律线条的流畅性、旋律节奏的稳定性以及旋律和声的和谐性。通过学习《牧歌》的旋律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感。
牧歌-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歌-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学科:音乐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单元:第二单元牧歌二、教学目标1.了解牧歌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和欣赏经典的牧歌作品。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认识不同类型的乐器。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牧歌的概念、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
2.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牧歌作品,并对其中乐器演奏的特点进行理解和描述。
3.学习演奏牧歌中的乐器,理解器乐的演奏方法。
2. 教学难点1.演奏牧歌中的乐器,要求学生在学习演奏技巧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牧歌的情感表达。
2.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牧歌作品,要求学生能够针对乐曲特点,理解其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内容1.介绍牧歌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以及其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性。
2.欣赏经典的牧歌作品,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意境表达。
3.学习牧歌中的乐器,并进行器乐演奏练习。
进度安排1.介绍牧歌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0分钟)2.欣赏经典的牧歌作品,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意境表达(30分钟)3.学习牧歌中的乐器,并进行器乐演奏练习(50分钟)第二课时内容1.欣赏不同类型的牧歌作品,分析其中乐器演奏的特点。
2.理解和感受演奏牧歌中的乐器,并进行合奏练习。
进度安排1.欣赏不同类型的牧歌作品,分析其中乐器演奏的特点(30分钟)2.理解和感受演奏牧歌中的乐器,并进行合奏练习(60分钟)第三课时内容1.合奏演练,准备进行小型演出。
2.学习演出礼仪和表现技巧,并进行整体排练。
进度安排1.合奏演练,准备进行小型演出(60分钟)2.学习演出礼仪和表现技巧,并进行整体排练(60分钟)第四课时内容1.进行小型演出,并进行教学总结。
2.总结学生在学习牧歌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地方,并提出提高意见和建议。
进度安排1.进行小型演出,并进行教学总结(60分钟)2.总结学生在学习牧歌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地方,并提出提高意见和建议(30分钟)五、教学方法1.欣赏与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美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乐曲内涵。
《牧歌》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牧歌》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教学重点: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维吾尔族民歌,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一一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课教学了解蒙古民歌分长调短调。
三、通过歌词了解草原
师:说到蒙古草原,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们想到的事物?(通过对草原的描述以及草原民歌引出歌名)让学生判断是长调还是短调,并出示幻灯片介绍长调民歌,介绍《牧歌》。
四、音乐欣赏
播放《牧歌》视频,学生用心聆听,找出蒙古族元素,说出《牧歌》节奏旋律歌词的特点,并且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
五、聆听《嘎达梅林》,说出节奏旋律等特点,并且与《牧歌》对比,总结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六、歌曲教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初步学唱)
指出歌曲的难点(气息)并找出解决办法
七、拓展欣赏一段蒙古呼麦
八、小结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着重欣赏T《牧歌》,感受了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九、布置作业课后学唱《牧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4.3牧歌 教案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演唱、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乐曲,赏析民族服饰,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无伴奏合唱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1)由听唱法引入视唱法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累对音乐的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聆听蒙古族音乐特色的乐曲和歌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3、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牧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
(2)了解无伴奏合唱的音乐形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进一步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能感知蒙古族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无伴奏合唱和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3、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
2、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过程1、导入: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族服饰、乐器、生活、文化简介【设计意图】利用“非音乐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引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好奇心。
2、唱歌:《牧歌》(1)聆听歌曲录音,并思考:这首歌曲展现了哪些画面?歌曲有哪些速度和旋律上的特点?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2)发声练习:要求:缓呼缓吸,缓慢用“嘘”“嘶”音出气,小腹控制,像吹蜡烛那样均匀,越长越好。
用“lu”来进行发声并视唱歌曲旋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演唱技巧,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做好铺垫。
(3)视唱歌曲曲谱。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4)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牧
歌》教案
《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牧歌》的欣赏与学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二、了解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
三、通过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马头琴的音色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民歌风格,把握《牧歌》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族特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切入点:
本课教学以蒙古的呼麦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
欣赏法、演示法、对比聆听法、跟唱法、教唱法、练习
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师:今天我要让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在欣赏的同时,同学们一边思考:他是哪个民族的?他在唱什么?是怎么唱的?听赏《呼麦》演唱视频。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以蒙古的呼麦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生讨论,师简单介绍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演唱艺术—呼麦。
(二)《牧歌》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那你们了解蒙古吗?你印象中的蒙古是怎样的?学生自主发言。
师: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及其地域特点,接下来让我们从视觉上去感受蒙古民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
(多媒体出示蒙古族自然景观图、民族服饰图和娱乐风俗图片。
)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蒙古民族特点。
(地域、民风、居住、服饰、生活方式、娱乐风俗等)【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民风(热
情纯朴豪爽粗犷)、服饰(长袍、颜色多彩鲜艳)
、地理环境特点(天高地阔草绿羊肥)、娱乐风俗特点(赛马、摔跤、射箭)】
(设计思路:为接下去的《牧歌》听赏创设画面情境。
)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也浮现了一幅幅美丽漂亮的蒙古大草原画面。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脑海中的蒙古大草原画面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像着草原风光,并思考:这首歌曲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听《牧歌》(德德玛—蒙古语)
学生讨论,师引导并小结。
(赞美、抒情、宽广)
听赏《牧歌》并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速度和力度?
师引导,学生讨论。
(曲调悠长,速度较慢、舒缓)
过渡语:同学们,在这副画卷里你听到了或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倾听歌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歌词。
)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师引导并小结。
(歌词在语态上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蓝的天空、白云、雪白的羊群、斑斑的白银、绿草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
过渡语:同学们,这么美的画卷,你是否也想像着自己站在那唱着这首美妙动听的呢?
播放《牧歌》,多媒体出示《牧歌》歌谱(要求学生看
着歌谱跟着音乐哼唱。
并记住比较难学唱的部分)
师教唱旋律(学生觉得难唱的部分重点教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演唱时的姿势、呼吸、换气、咬字、吐字等歌唱的方法。
跟钢琴伴奏轻打着拍子全班齐唱(1—2遍,第一遍教师只弹单旋律,第二遍可配以伴奏和声伴奏)(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解决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唱歌曲,并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
(三)了解蒙古族音乐特点及马头琴
过渡语: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如今天我们学唱的《牧歌》就是典型的长调歌曲。
那么蒙古长调歌曲到底有什么音乐特点呢?(出示多媒体课件填空式表格)
引导学生复习《牧歌》音乐特点并填入表格
三、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课后去收集更多蒙古族的音乐进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