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纺织上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热致变色材料是一种能够通过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热致变色微胶囊是一种新型的热致变色材料,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高的稳定性,逐渐成为研究热致变色材料的热点之一。

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油包水的乳液聚合法。

首先,在水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乳液。

然后,在油相中加入单体和交联剂,并加入起始剂,形成反应体系。

接下来,将水相和油相混合,进行乳液聚合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单体会聚合成为聚合物,并形成微胶囊结构。

最后,通过分离和洗涤,得到热致变色微胶囊。

热致变色微胶囊具有许多应用领域。

首先,它在智能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致变色微胶囊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可以用于温度感应器、温度控制器等智能设备中,实现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其次,热致变色微胶囊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热致变色微胶囊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通过温度变化释放药物,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此外,热致变色微胶囊还可以应用于纺织品、涂料等领域,实现颜色的变化和功能的增强。

虽然热致变色微胶囊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较为复杂,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和材料比例,提高制备效率和产率。

其次,热致变色微胶囊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长期应用的需求。

此外,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应用范围还有待拓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总之,热致变色微胶囊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通过油包水的乳液聚合法可以制备热致变色微胶囊,其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

然而,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仍需改进,稳定性需要提高,应用范围还有待拓展。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刍议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刍议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释放和吸收能力, 达到 调 节 温 度 的 目的 。 3 . 结语
综上所述,对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纺织技术人员, 应紧密结合时代发展 的需要,致力 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努力和学习微胶囊技术 知 识, 以不断强化微胶囊技术的应用水平, 从而将其更好地应 用于纺织领域之 中。但需要注 意的是 , 该技术虽然在纺织领域 中得到 了广泛地应用 , 但是就 目前来看, 应用 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就需要广大纺织技术人 员的不断努力 , 一道促进 我国纺织事业 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周小燕, 陈莉, 孙卫国.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 中的应用 o ] . 纺织科技 进展 , 2 0 1 1 , 0 5 : 3 - 5 . [ 2 j 朱建康, 姬巧玲 , 陈皴涛 . 微胶 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 中的应用进展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 2 0 1 2 , 0 4 : 4 4 — 4 9 . 【 3 ] 邓春 雨 , 徐卫林. 微胶 囊 技 术 及 其 在 纺 织 领 域 中 的 应 用 【 『 1 . 针织工业,
在纺织领域 中应用微胶囊技术整理纺织品,能有效促进纺织 品功能性 和舒适性提升 。在应用过程中应做好 以下几点: 是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纺织 品进行常规性 的整理,主要是对纺织品进 行柔软、 拒水、 拒 油、 防皱等处理 。常见 的柔软剂有有机硅 、 脂肪 酰胺 等, 拒 水、 拒油主要是采用乙烯 聚合物 、 氟烷基 丙烯酸酯聚合 物, 防皱 剂主要采用

改性多元羟酸、 N一 羟 甲基树脂等。 但这些整理制剂均属于乳化剂, 分散稳定 性低, 经常会 出现沉淀 和破乳 等情况 , 因而必须把这些乳化剂制成胶 囊, 就 能促进其分散性和相容性的提升 , 进而提 高整理质量。 二是利用微胶囊技术对 纺织品进行功能性的整理。主要是对纺织品进

热致变色液晶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纺织上的应用研究

热致变色液晶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纺织上的应用研究

热致变色液晶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纺织上的应用研究胆甾相液晶(CLC)对温度敏感、色谱齐全且对人体无毒害的特点使其成为制作热致变色织物的良好材料。

本论文旨在探索胆甾相液晶材料在热致变色织物领域的应用,文章中首先对光在液晶材料内的传播方式及胆甾相液晶的显色原理进行了分析,之后将胆固醇油醇碳酸酯(COC)和胆固醇壬酸酯(CPE)进行复配,得到了与人体体温相近的液晶变色复配物,再通过微胶囊技术制得热致变色液晶微胶囊,最后分别用浸轧法和涂层法将热致变色液晶微胶囊整理于织物上,并结合L*a*b*值对其热致变色能力和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为得到变色温度区间与人体体温接近的液晶材料,将COC和CPE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实验,得到COC和CPE的最佳混配比为1:1,此时的液晶复配物在34.1~37.6℃的温度区间内依次显示出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变化。

(2)在微胶囊制备时,使用的是原位聚合法,以COC和CPE按1:1的比例制得的混合物为芯材,以三羟甲基三聚氰胺(M-F)为壁材,乳化剂为XP,分散剂为NNO。

通过实验发现,制备热致变色液晶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是:乳化速度是6000rpm,乳化时间是25min,反应pH是4.0,芯壁比是3:2,反应时间是2.5h,最后需要在液晶微胶囊悬浊液中加入NNO,搅拌5min后再用超声波分散处理,经过抽滤和干燥得到微胶囊粉末。

(3)为观察液晶微胶囊的形貌特征,检查其制备情况,分别使用光学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微胶囊为球形。

制备情况良好,表面光滑且粒径分布均匀,大多分布在8~12μm。

对微胶囊的热致变色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这种液晶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变色性能,可以在34.4~38.0℃的温度区间内看到颜色变化。

(4)最后,分别用浸轧法和涂层法将制得的液晶微胶囊整理于涤棉混纺的平纹织物上。

对比两种工艺,发现经过涂层法整理的织物有较好的变色能力,而使用浸轧法整理的织物变色能力较弱。

胆固醇液晶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

胆固醇液晶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
H AO Ho n g f e i ,LI U Xi a o y a n '
( 1 .C o l l e g e o f T e x t i l e s ,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2 0 ,C h i n a ; 2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T e x t i l e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e r t o e x p l o r e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i q u i d c r y s t a l i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e r mo t r o p i c t e x t i l e s ,
t h e r m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d o p t i c a l p r o pe r t i e s o f t h e l i q u i d c ys r t a l mi c r o c a p s u l e s we r e t e s t e d. T he r e s u h s s ho w t h a t whe n t h e e mu l s i o n s p e e d i s 6 0 0 0 r /r ai n,t he ma s s r a t i o o f c o r e t o wa l l i s 3: 2,a n d t he p H v a l u e o f t h e r e a c t i o n s o l u t i o n i s 4. 0. Th e mi c r o c a p s u l e s h a v e c o mp a c t s he l l ,s p he r i c a l s h a p e a n d s mo o t h s u r f a c e,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药物、香料、颜料、酶等物质封装在微小的胶囊中,通过外界刺激释放出来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最主要应用之一就是功能面料。

通过将染色剂、抗菌剂、除臭剂等功能性物质封装在微胶囊中,将其添加到纺织品中,可以赋予纺织品各种特殊功能。

将抗菌剂封装在微胶囊中,添加到纺织品中,可以使纺织品具有抗菌功能,防止细菌滋生;将除臭剂封装在微胶囊中,添加到纺织品中,可以降低纺织品的气味;将染色剂封装在微胶囊中,可以使纺织品具有变色功能,根据不同的温度、湿度或光线强度而变色。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纺织品的功能修复。

纺织品经过长期使用或洗涤后,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起毛、起球、变形等。

通过在纺织品中添加一些修复剂,可以修复这些问题。

修复剂被封装在微胶囊中,当纺织品表面发生损伤时,胶囊破裂,修复剂释放出来填补损伤处,修复纺织品表面。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纺织品的防治。

在纺织品中添加防晒剂微胶囊,可以起到阻挡紫外线的作用,保护人体皮肤不受紫外线伤害;在纺织品中添加防虫剂微胶囊,可以防止纺织品被虫蛀;在纺织品中添加防水剂微胶囊,可以使纺织品具备防水功能,增加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时尚设计。

通过将颜料封装在微胶囊中,添加到纺织品上,可以赋予纺织品特殊的颜色效果。

在衣物上添加颜料微胶囊,当颜料微胶囊破裂时,可以释放出颜料,使衣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实现衣物的变色效果。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赋予纺织品各种特殊功能,还可以修复和防治纺织品问题,同时也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时尚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1. 引言1.1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性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微胶囊技术可以为纺织品增加新的功能,比如抗菌、防水、防晒等,提升了纺织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纺织品的持久性功能,使得功能效果更加持久和稳定,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个性化设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发展和升级。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空间和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纺织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纺织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但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行业不断创新。

环境问题也是纺织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传统纺织生产方式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如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等,这与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不相符。

人工成本的上升也给纺织行业带来了压力。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传统纺织企业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也给纺织行业带来了挑战。

消费者对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需要更多的定制化、创新化产品。

纺织行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策略,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以应对市场挑战。

2. 正文2.1 微胶囊技术的基本原理微胶囊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将活性物质嵌入微小胶囊中,再将这些微胶囊均匀地加工到纺织品中,以实现特定功能的技术。

微胶囊通常由壳体和内部填充物组成,壳体是由聚合物等材料构成,内部填充物可以是香味、染料、药物等功能性物质。

微胶囊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微胶囊中的填充物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释放出来,实现各种特殊功能。

在纺织行业中,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防蚊、保湿、抗菌等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通过微胶囊的封闭性和稳定性,实现对填充物的保护和控制释放。

研究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纺织染整研究进展

研究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纺织染整研究进展

公司已开发出微胶囊化染料,并应用于涤纶、腈纶、聚 酰胺和羊毛等纤维染色,获得多色效应;日本林化学公 司将反应性染料以水为溶剂进行微胶囊化,制得MCP—T 型微胶囊染料,当
胶囊中染料向纤维转移并固着后,呈现出微细的雪花颗 粒状色彩;欧美等国也有此类报道。国内对微胶囊染料 的研究和开发正在迅速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研究以尿素和甲醛为
1.00×10-4mol/L(酸性金黄G浓度)一定,改变瓜环Q[8]的 浓度配制一系列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溶液。等摩尔比连 续变化法(Job法):固定测试液中主客体即(N
q+.Nk)总浓度为4.80×10-5mol/L,逐渐改变主客体的物 质的量比例,配制成(NQ/Nq+Nk=0.00、0.10、0.20、 0.30、0.40、0.50

内的固体微粒或液体微滴。包封用的皮膜(壁壳)物质称为 壁材,被包的囊芯物质称为芯材。芯材可以是单一的, 也可以是混合的;可以是固体、溶液、水分散液或油剂, 也可以是气体。
微胶囊技术,是将某种物质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无机 化合物,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包覆起来,制成颗粒直径1500um,在常态下为稳定的固体颗粒,而该物质原有的 性质不受损失
壁材,酸性红GP为芯材的微胶囊染料制备技术;苏州大 学材料工程学院研究B-CD:对分散染料的包结性能,探 讨染料微胶囊包结技术;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试验了 耐晒黄G的微胶
囊包覆技术;北京市纺织科学研究所采用相分离的复凝 法对传统的明胶一阿拉伯树脂进行改进,制得分散染料 微胶囊;上海东华大学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蜜胺树脂预 缩体及乙烯类单体作为
微胶囊壁材的单体,以及采用界面聚合法,以双或多异 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壁材单体,以分散染料为芯材,制备 了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并应用于高温高压染色、热熔染 色和转移印花,达到理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唐志翔[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200040)]原载:?染整科技?2003/3;47-53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微包装技术,传统上是固体、液滴或固体在液体中分散体的微小颗粒上包复以聚合物薄层的方法。

最初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NCR公司的BarretGreen研究此项技术,并建立了无碳素复写纸工业。

以后微胶囊技术迅速开展,并应用于医药、农业、散装化学品、食品加工和洗涤用品工业等各个方面。

当时纺织工业对此新技术的应用反响缓慢,20世纪90年代初,仅出现了几种在纺织工业上应用的研究试验工作。

直到进入21世纪,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才进展较快,尤其在西欧、日本和北美等地,应用于医疗和工业纺织品等方面,使具有新的功能和附加值。

而一些纺织品的加工,如用其他技术往往是不能进行或者经济上不是有效的。

微胶囊技术是将某种活性组份加以微胶囊包封,其目的如下:1·使液体成为粉状,以防混合时结块,改善混和效果;2·防护活性组份受到氧化、热量、酸性、碱性、湿度或蒸发作用等的影响;3·阻止一种组份同系统中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产生降解或聚合作用;4·掩盖不愉快的味道或气味;5·加工前改善组份处理的条件;6·按控制的或针对目标的方式来释放活性化学品;7·防护工作者或使用者暴露于危险物的影响之中。

微胶囊包封技术可有许多不同的工艺,按下述因素选用:1.胶囊对整理后产品提供哪些功能性?2·何种包复材料同待包封的组份、或者同待包封物加人的配方不致产生反响?3·内容物释放前,此胶囊包封物必须经受哪些加工条件?4·微胶囊中芯部材料(被包封物)的最正确浓度为何?5·释放微胶囊中活性剂的机理是什么,例如搅拌、pH、压力、溶解度、时间?6·是否要求为一种持续的、针对目标的或有控制的释放方式?7·对被包封组份在颗粒大小、密度和稳定性方面有何要求?8·胶囊本钱、以及配方或对最终产品施加的本钱为多少?目前在纺织品方面微胶囊技术,多数应用于相变材料、新颖染料、某些助剂、拒虫剂、抗微生物剂等对常用纺织品的施加;以及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其他药物等对医疗用纺织品上的应用。

第五章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4、微胶囊的分类
缓释型微胶囊:囊壁相当于半透膜; 压敏型微胶囊:压力变化,芯材释放; 热敏型微胶囊:温度使壳材软化/破裂或温度变化导
致芯材发生分子重排/几何异构而变色;
光敏型微胶囊:芯材光敏物质选择性吸收发生感光 或分子能量跃迁导致反应/变化; 膨胀型微胶囊:壳材热塑性、芯材易挥发,温度升 高芯材气化、胶囊膨胀。
1992年,Bio-Dar公司提出以氢化蓖麻油为芯材
的甜味剂微胶囊。
3、微胶囊的功能和特点
1)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
液态转变为固态,易于使用 复写纸、彩色照相、聚合物固化交联; 改变重量和体积 如:使密度大的物质能漂浮于水面; 获得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 微胶囊体系呈粉末状,分散性好,相同浓度下,粘度 较低,对应用十分有利。
将乙二胺加入体系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 结果得到聚合物囊壁包裹的甲苯微胶囊。
影响界面聚合法微胶囊的因素: 影响粒度、分布、壁厚的因素:分散状态与 搅拌效果、悬浮介质粘度、乳化分散剂、稳定
剂的种类有关;
影响性能的因素:1)缩聚反应释酸;2)残
留单体;3)反应速率;4)聚合物分子量、结
晶度;5)单体浓度。
芯材的释放性能: 扩散释放:控制活性物质扩散到胶囊表面来限
制释放,胶囊多为无孔型的,活性物质的释放
取决于囊壳膜的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
特性,溶胀交联程度)、厚度与面积。
压力活化释放:利用外部压力来释放芯材。如:
无碳复写纸,将油墨的两种组分分别制成微胶
囊,笔在书写时,按压力使致密易碎的囊壁破
裂,两种组分混合而显色。又如:香水广告的
高分子材料是微胶囊制备中最常用的 壁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最好的成 膜性能,尤其一些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更 受欢迎。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上的研究进展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上的研究进展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上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6-18T15:16:21.04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作者:刘海英[导读] 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纺织中其主要是通过特殊的方法是将固体。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62 摘要:在现代纺织业中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纺织品的质量和观赏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就微胶囊技术在纺织上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论述,首先对微胶囊技术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现阶段的主要微胶囊制备技术进行概述,最后具体就微胶囊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纺织行业;微胶囊技术;研究进展前言: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纺织中其主要是通过特殊的方法是将固体、液体或是气态的活性物质通过包埋处理的方式有效的于微型胶囊进行封存,实现活性物质的有效分离。

随着我国现代纺织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微胶囊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逐渐发展除了诸如变色整理微胶囊、防皱和拒水整理微胶囊、蓄热调温整理微胶囊等类型,对整个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微胶囊技术简介微胶囊是一种可以将三相包封在微型胶囊内而形成的固体微粒分子,微胶囊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方法是将固体、液体或是气态的活性物质通过包埋处理的方式有效的于微型胶囊进行封存,实现活性物质的有效分离,接提升活性物质使用效能的一项技术[1]。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内的应用最早是在染色印花部分,但随着整个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缓释生物活性药物以及抗菌除臭织物开始出现,继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深化,从传统的色变织物开始发展出传感纤维等新型纺织品,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例如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性的材料也是相继出现。

2 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技术2.1 界面聚合制备法界面聚合制备法是目前在微胶囊的制备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其制备原理为在水溶性的反应物中通过加入一定百分比的乳化剂,继而使其形成油包水乳液,然后再在所形成的油包水乳液中加入部分非水溶性的反应物即可产生聚合反应,此时在液滴表面就会产生聚合物膜,含水的微胶囊就会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活性物质包裹在微小胶囊中,通过控制释放实现物质的释放和保护的技术。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纺织品的功能性和附加值。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最主要应用是在面料的功能改良上。

通过将功能性物质包裹在微胶囊中,然后涂覆或混纺于纺织品面料中,可以实现各种功能的增加。

将抗菌剂、防晒剂、防蚊剂等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制作出抗菌、防晒、防虫的纺织品,提供更好的保护和舒适性。

还可以将香气剂、保湿剂等包裹在微胶囊中,使纺织品具有香气、保湿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纺织品的智能化。

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具有感应功能的微胶囊,可以实现对身体状态、环境变化等的感应和响应。

将温感材料包裹在微胶囊中,使纺织品具有温度感应功能,可以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调节纺织品的保暖性能。

还可以将光敏材料包裹在微胶囊中,在暗室中暴露于光线后,纺织品会发出发光信号,具有荧光效应,有助于夜间活动的安全。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纺织品的持久性和耐用性提升。

在纺织品表面涂覆一层硅胶,然后将微胶囊包裹在硅胶层中,可以使纺织品具有超强的防水、防油和抗污能力。

还可以在纺织品表面涂覆一层含有耐久性的微胶囊涂层,使纺织品具有抗老化、耐久性等特性,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具有不同功能的微胶囊,可以实现纺织品的功能改良、智能化和持久性提升。

这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纺织品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也能够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是一种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相变的材料,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挥发法、乳化法和共沉淀法等。

其中,溶剂挥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然后,将溶液滴入到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溶液中,形成微胶囊。

最后,通过挥发溶剂和固化聚合物,得到相变材料微胶囊。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调温功能方面。

例如,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加入到纺织品中,可以使纺织品具有吸热和释热的能力。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微胶囊吸收热量,使纺织品表面温度下降,提供舒适感。

而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相变材料微胶囊释放热量,使纺织品表面温度升高,提供保暖效果。

这种调温功能的纺织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服装、床上用品和座椅材料等领域。

此外,相变材料微胶囊还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智能控制。

通过调节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组成和包裹方式,可以实现纺织品的温度控制。

例如,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纺织品可以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温度,提供舒适感。

而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中,纺织品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温度,提供保暖效果。

总之,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具有很大的潜力在纺织品中应用。

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实现纺织品的调温功能和智能控制,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

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开发应用现状研究

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开发应用现状研究

在纺织品领域 ,变色材料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变色
纤 维和 变色 染 料两 部 ( 如 图1 所示 ) 。 1 l 2 . 1变色纤 维 的制 造技术
导电变色材料则一般不用于纺织品加工。
1 . 1变色材料种 类及 变色机
1) 光敏变色材料
变色 纤维是一种 具有特殊组成 或结构的 ,在 受到
已 发展 到 有 四个 基 本 色 :紫色 、黄 色 、蓝 色 、红 色 ,这 熔融纺丝法、后整理法以及接枝聚合法。
四种光变材料印在织物上没有色泽 ,当在紫外线照射下
才变色。也可以和一般色染料拼混一起使用。 2) 热敏变色材料
可由变色纤维直接编织 的变色纺织品具有手感好、 耐洗涤 、耐磨性好 、变色效果持久等特点。织制的纺织

随着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和变色染料性能
境 的 变化 而 自动 变色 的服 装 ,它是 由变色 材料 ( 即变 色
变 色 染 料 的 制 造 技 术 H微 胶 囊 技 术
图1变色材料 的制造技术分类 图 1 _ 2 . 2变色染料 的制造技术
在 光 、热 及 其他 物 理 或化 学 因素 的 作用 下 ,能 可 逆 地 改 变颜 色 的 染料 称 为 变色 染料 。应 用于 纺 织 品 的变 色
品可 以是 成 件制 品 , 也 可 以是 匹布 。
・ 4 9 ・
总 第2 0 2 期
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 中的开发应用现状研究
一 变 色 材 料 制 造 技 术
一 1 溶 液 纺 丝 法 I 聚 合 法 的优化 ,以及生产变色纤维技术的成熟 ,变色材料在纺 装 中的应 用 越来 越 广 泛 。主 要 包括 民 用和 军 用两 方 一 制 } < I 熔 融 纺 丝 法 共 混 纺 丝 法 织服 面 ,民用变色纺织服装主要包 括手帕 、服装服饰 、T 恤 l 后 整 理 法 I 皮 芯 复 合 纺 丝 衫 、人 造 花 、变色 墙布 等 。 军事 用 变色 纺 织服 装 主要 包 括 防红 外 线 伪装 织 物 、 防毒 服物 等 。其 中应 用最 多 ,发 \ { 接 枝 聚 合 法 展 最快 的是 变色 服 。所 谓 变 色服 ,是指 能 够 随着 周 围环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瑞廖艳芝王晓晴戴寅犇来源:《中国纤检》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基于纺织领域的应用。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其机理,并对比分析了上述制备工艺的特点。

详细介绍了微胶囊在染色印花、一般性整理、功能性整理和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简述了微胶囊技术在纺织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胶囊;制备技术;染色印花;整理1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用特殊的方法将固体、液体或气态的活性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而成为固体微粒产品,其目的是使活性成分与周围环境隔离。

微胶囊、微球都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表的微型密封结构(容器),主要是通过微胶囊化过程实现的,即先将需要包覆的物质细化为粒径及其微小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然后以其为核心,利用特殊的方法,将具有成膜性能的聚合物在其表面沉积涂覆,形成无缝薄膜,最后经分离、干燥等过程制得。

微胶囊粒子的大小和形状,根据具体的工艺制备不同而在很大范围内变动。

包裹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一般称为芯材、内核或者包容物。

芯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微胶囊外部由成膜材料形成的包覆膜称为壁材、壳体或包膜。

芯材与壁材的溶解性能必须是不同的,比如水溶性芯材只能用油溶(疏水)性壁材包覆[1]。

微胶囊可以根据其尺寸大小和形态进行分类。

微胶囊粒子的大小可在微米到毫米之间,壁材厚度也在0.2μm~10μm不等。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已经制备出纳米级微胶囊。

微胶囊粒子按形态可以分为单核、多核和复合微胶囊,如图1。

图1 微胶囊的形态[2]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50年代取得较大成果,并在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微胶囊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药、纺织、日用化学品等众多行业中。

根据Web of Science 的科技文献分析和欧洲专利数据库的专利统计,微胶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并且关于微胶囊用于纺织领域的出版物大部分仍然是专利,主要集中在染色印花及印刷领域。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试析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活性物质封装在微小胶囊内的先进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中。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纺织品的制备和改性加工上,如防水透湿、防污抗菌、香味持久、温感变色等方面,为纺织品赋予了新的功能和特性。

本文将从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原理、具体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一、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原理微胶囊技术是指将活性物质封装在微小的胶囊内,并利用其自身的性质将其释放出来。

在微胶囊制备过程中,将所需的活性物质与壁材料混合悬浮,然后通过某种方式使其形成微小的胶囊颗粒。

随后将这些微胶囊颗粒添加到纺织品材料中,使得功能性活性物质被封装在微胶囊内。

当受到外力或特定条件刺激时,微胶囊会破裂释放出内部的活性物质,实现其功能。

这种技术使得纺织品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释放出活性物质,在特定环境下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为纺织品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特性。

二、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具体应用领域1. 防水透湿微胶囊技术在纺织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防水透湿功能性纺织品的制备中。

通过将水性胶体微胶囊添加到纺织品中,当受到外界湿气时,胶囊会破裂释放出内部的活性物质,形成一层微触媒膜,实现了对水汽分子的阻隔作用,从而起到防水透湿的效果。

这种技术使得纺织品不仅具有防水的功能,同时可以透过水汽,实现对人体的排汗和透气。

2. 防污抗菌微胶囊技术也被应用于纺织品的防污抗菌功能改性中。

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抗菌微胶囊,可以释放出抗菌活性物质,对细菌进行抑制和杀灭,从而实现纺织品的抗菌效果。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形成一层隔离膜,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污渍的附着和渗透,实现纺织品的防污功能。

3. 香味持久微胶囊技术被应用于纺织品的香味持久功能改性中。

将香精活性物质封装在微胶囊中,添加到纺织品中,当受到外界摩擦或轻微振动时,微胶囊会破裂释放出香味,实现纺织品持久的香味。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胶囊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纺织品方面也不例外。

微胶囊是指尺寸在1微米到100微米之间的包裹物质的小囊,通常由壳体和盖子组成,可以用于封装固体或液体的物质。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不断涌现,比如说,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可以使纺织品变得更加柔软、阻燃、抗菌等,下面我会详细阐述一下。

首先,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柔软化方面的应用。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其表面常常存在毛刺、硬质等问题,使得纺织品不够柔软,而微胶囊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柔软效果的微胶囊,这些微胶囊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使得纺织品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柔软、舒适,同时还能够提高纺织品的手感。

其次,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阻燃方面的应用。

纺织品常常用于服装等,但由于纤维易燃,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微胶囊技术可以在纺织品内部注入阻燃材料,利用微胶囊的封闭性,使阻燃剂被有效地封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或脱落,从而达到有效地阻燃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效果。

另外,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抗菌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纺织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影响人的健康。

微胶囊技术可包含抗菌剂,后于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抗菌保护层,这些抗菌剂有杀菌、抑菌作用,有效预防细菌、病毒和霉菌的滋生和繁殖,从而保证纺织品具有更好的健康性能。

此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在色素中。

传统的纺织品染料含有的色素易褪色,衣物经常洗涤后颜色会有所变化,而利用微胶囊技术远不止这一点,可以将其微胶囊化,从而使其在染色过程中与纺织品细纤维结合更紧密,增加纺织品的抗色褪性和牢度,提高防褪色能力和色牢度。

总之,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展,并且不断产生新的应用领域,也必然促进纺织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纺织上的应用研究热致变色纺织品是一种可随外界温度变化呈现不同颜色的新型功能性纺织品。

它的出现,符合现代人追求时尚、渴望创新的个性化需求。

论文以制备性能优异的可逆热致变色纺织品为目的,首先分析了三组分有机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变色机理,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每种组分对复配物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三组分间的最佳配比,并使用原位聚合法对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处理。

通过讨论不同工艺对微胶囊包覆效果的影响,确定变色微胶囊最佳合成工艺,并通过浸轧法和涂层法实现了纯棉机织物的可逆变色。

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于以结晶紫内酯或热敏红为隐色剂,双酚A 为显色剂,十四醇为溶剂的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隐色剂、显色剂、溶剂三者间的最佳配比为1:3:65,变色温度区间为25.8-31.5℃;以十六醇为溶剂时,三组分间的最佳配比为1:4:65,变色温度区间为36.7-43.5℃;以十四醇与十六醇二元混合体系为溶剂,制备出变色温度在20.6-43.1℃之间的系列变色复配物。

(2)按照最佳配比制备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为芯材,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为壁材,XP为乳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变色微胶囊。

讨论了乳化时间、乳化速度、反应pH、芯壁比对微胶囊包覆效果、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实验确定变色微胶囊的最佳合成工艺是:乳化速度为10000r/min,乳化时间为10min,反应pH为4.0,芯壁比为3:2,反应时间为2.5h,制备的微胶囊液加入分散剂NNO后再用超声波分散处理。

(3)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的包覆情况和外观形态进行研究,应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分析,利用DSC和分光色差仪对微胶囊的热学性能和变色性能进行表征。

通过对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粒径
分布图分析,制备的变色微胶囊包覆较好,多为近似圆形,微胶囊表面较为光滑且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4-11um,平均粒径为8.662um,粒径中间值为8.031um。

由微胶囊的变色性能和热学性能分析得知,微胶囊包覆处理后,材料的相变温度由41.59-46.72℃提高到43.26-49.36℃,从而变色温度由36.79-43.1℃提高到39.9-45.1℃,但材料仍具有较好的变色性能,变色时间为63s,且在2100次变色循环后仍能灵敏变色。

对变色微胶囊耐溶剂性和耐酸碱性分析得知,包覆处理后变色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化学稳定性。

(4)分别采用浸轧法和涂层法将变色微胶囊整理到纯棉机织物上,并对整理后织物的变色性能、服用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分析表明,经过浸轧法和涂层法整理后织物均具有较好的变色性能,且具有一定的调温效果。

涂层法整理织物的变色性能和调温效果优于浸轧法整理织物,但其透气性和透湿性很差。

涂层法整理后织物透气率仅为203.2mm/s,水蒸气透过率只为316.54g/(24h m2),但增重率高达71.63%,厚度增加到0.404mm,断裂强力增加到745.5N,断裂伸长率为22.13%。

浸轧法整理后织物增重率为26.47%,厚度为0.386mm,断裂强力提高到725.0N,断裂伸长率增加到23.84%,但织物仍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透气率为576.8mm/s,水蒸气透过率为426.80g/(24h 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