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
虽然手足口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
一、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解毒法1. 石膏:石膏能够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常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将石膏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日多次更换。
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2. 疏风解表法:此法适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主要目的是祛除外邪。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可以单味或配伍使用。
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液温服,能够帮助降温、缓解发热症状。
二、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燥湿法1. 黄连泻火汤:此方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将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材一同煎煮,取汁液温服。
黄连泻火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手足口病患者的食欲不振、口舌生疮等症状。
2. 牛黄上清丸:该制剂由牛黄、黄芩、黄连、栀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牛黄上清丸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后口服,每日3次。
这样使用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中药治疗方法之滋阴清热法1. 龟龄集:龟龄集中的龟板具有滋阴清热、补益气血的作用。
将龟龄集研磨成细末后,与蜂蜜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2. 麦冬清热汤:此方由麦冬、生地、黄芩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可滋阴清热,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将中药材煎煮后取汁液温服,每日2-3次。
四、中药治疗方法之祛湿化痰法1. 苦参碱:苦参碱具有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将苦参碱研磨成细末,与麦芽糖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小儿解表颗粒:该制剂主要由黄芩、石膏、滑石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去湿、祛痰平喘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特点是口腔、手部和脚底出现水泡、疱疹和溃疡。
中医中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手足口病首先需要准确的中医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属于“疮疡"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暑湿毒邪侵袭体内,造成气血不畅,导致口疮、手足水泡等症状。
中医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病情和辨析病机。
二、中医治疗原则1. 支持正气: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基本原则是支持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师会针对患儿的体质及病情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案,例如调节饮食、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活动等。
2. 清热解毒:手足口病多与暑湿毒邪有关,中医中药可以发散风热、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3. 润燥化痰:手足口病临床上常伴有口舌干燥、痰黏、咳嗽等症状,中医中药可以利湿润燥、化痰止咳。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麦冬、薏苡仁、川贝母等。
4. 活血化瘀:手足口病患儿常伴有局部红肿、疱疹溃烂的症状,中医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赤芍、当归、三七等。
5. 调理脾胃:手足口病患儿常出现纳差、食欲不振、腹泻等情况,中医中药可以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白术、苍术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煎剂:根据患儿体质和病情,中医师可以开具适量的中药煎剂。
将中药配方煎煮后,逐渐降温并喂服给患儿。
中药煎剂的剂量和用法需遵循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剂量进行配制和使用。
2. 中药外敷:手足口病患儿局部水泡、溃疡可以采用中药外敷的方式。
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草药,煎煮后药渣敷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 中药浴疗:对于手足口病有皮疹、水泡较多的患儿,可以采用中药浴疗以辅助治疗。
将中药草药煎煮后加入洗浴水中,患儿进行浸泡,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减:(1)便秘加大黄;(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矇,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清热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手足口病48例
足 口病 的 诊断 标 准 … 。男 3 6例 , 1 文 2例 ;< 2岁 5例 , 4 2~ 岁3 2例 , 4~ > 6岁 8例 , >6~ 8岁 3 。患 儿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例 的 鼻塞 、 涕 、 痛 、 食 , 掌 、 跖 、 流 咽 拒 手 足 口腔 有 红 色 的 斑 丘 疹 或 椭 圆形 灰 色 小 米 粒 至 绿 豆 大 小 的 水 泡 , 围 绕 以红 晕 。其 中 周
本 组 痊 愈 3 例 ( 7 ) 有 效 1 例 ( 1 ) 无 效 1 例 7 7% , 0 2% ,
(% )总有效率 9% 。 2 , 8
3 讨 论
手 足 口病 是 一 种 由肠 道 病 毒 引 起 的 常 见 传 染 病 , 见 于 多
婴幼 儿 , 年来 在世 界 各 国广 为 流 行 。 l 表 现 为 患 儿 口腔 近 临床 内及 手 、 等部 位发 生 疱 疹 , 而 得此 病 名 。它 也 是 小儿 常 见 足 故 的疱 疹 性 疾 病 之 一 , 年 均 可 发 病 , 3 l 全 以 一 1月 多 见 ,— 8月 6 为 高峰 期 。本 病 传 播 速 度极 快 , 播 范 围极 广 , 传 具有 周 期 流 行 的规 律 , 般 2~ 流 行 1次 , 病 年 龄 可 从 4个 月 的婴 儿 到 一 3a 发
伴有 发热 3 8例 , 部 出疹 2例 , 嗽 2例 。实 验 室 检 查 : 围 臀 咳 周
血 WB C偏 高 l 2例 , 常 3 正 6例 ; 巴细 胞 偏 高 4 淋 2例 。 12 治疗方法 . 4 8例 均 予 清 热 利 湿 煎 剂 保 留灌 肠 治 疗 。 清
热利 湿 煎 剂 药 物组 成 : 金银 花 6~1 , 翘 6~1 , 0g连 0g 薄荷 6~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
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除了西医的治疗方法外,中医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发现手足口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判断出病情的性质和疾病的发展趋势,然后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核心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改善病情。
二、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草药的化学成分起到调理人体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玄参、连翘、金银花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配不同的中药方剂,全面治疗手足口病的各个方面。
三、经络疗法中医认为手足口病是由湿毒引起的,通过经络疗法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毒,缓解病情。
常用的经络疗法包括针灸、拔罐和艾灸等。
针灸是将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以调理经络和气血;拔罐是利用罐子在特定的部位产生负压,用来疏通经络和排出湿毒;艾灸是将艾条燃烧,使烟气渗透经络,起到温通和祛寒的作用。
通过经络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速康复过程。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手足口病。
中医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蔬菜和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来推荐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的食材,如绿豆、苦瓜和莲子等,以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辨证施治、中药治疗、经络疗法和饮食调理等综合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并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幼儿园群体中。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部和足部皮肤疹子等。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外邪入侵而引起的,而且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来治疗。
本文将就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元气亏虚型元气亏虚型是手足口病的一种常见的中医辨证类型。
病情多在幼儿园群体中发生,并伴有体虚、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元气不足,机体防御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发病。
针对元气亏虚型的辨证,中医常采取益气健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通过使用补益的中药方剂,如人参、黄芪等,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患儿的食欲,促进康复。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是手足口病的另一种常见的中医辨证类型。
这种类型的患者常常伴有高热、口舌生疮、咽痛等症状,舌苔黄腻,并有可能伴有消化不良的情况。
对于湿热蕴结型的辨证,中医常采取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使用中药方剂如黄连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等,可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改善患儿的症状,加快病程的康复。
血热郁火型血热郁火型是手足口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中医辨证类型。
在这种类型的患者中,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腹泻、口舌生疮、烦躁易怒等。
舌苔黄腻或绛,脉象数而实。
针对血热郁火型的辨证,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使用中药方剂如凉血清热汤或凉热清燥汤等,可以清热解毒,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
总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程类型进行治疗。
元气亏虚型可以通过益气健脾的方法来治疗,湿热蕴结型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来治疗,而血热郁火型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
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加速康复。
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时,建议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中药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患儿还需在治疗的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交叉感染,加强日常卫生习惯,以确保康复的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诊断与中药治疗
1 临床 资料 1 1 风 热 卫表 证 . 本证 多 见 于 疾 病 初 期 。
1 2 1 临床 特征 发 热 较 甚 或 身热 不 扬 , 泄 不 彻 , . . 汗 手心 足
底 及 指 趾 背侧 疹 出较 多 , 疹参 见 , 至 痒痛 渗 液 , 丘 甚 臀部 变 见丘 疱
色丘 疹 。 常伴 流 涕 , 轻咳 等 肺 卫 表 证 , 舌红 、 薄 、 见 浮 数 。 苔 脉 1 1 2 病 因病 机 属风 热 邪 毒 , 袭肺 系 , 于 卫 表 , . . 侵 郁 发于
肌肤 。
12 3 治 法 清 热 解毒 , 湿退 疹 。 .. 除
12 4 主 方 .. 疏风清热, 毒透疹。 解
公英 、 花 地 丁 等 。 紫 1 16 随 症加 减 发热 较 重 , .. 加豆 豉 、 玉泉 散( 石 膏加 甘 草 ) 生 。
12 6 随 症 加 减 热 甚 汗 少加 淡 豆 豉 ; 雪 散 冲 服 ; 痛 .. 另紫 咽
赤烂加僵蚕 , 勃 ; 甚者加川石斛 , 芦根 ; 便秘结加大黄 ; 马 渴 鲜 大 皮 疹淌 滋水 者 , 苦 参 。 加 另外 配 合 锡 类 散 吹 1 3。 12 7 病 案 举 例 周 某 , ,岁 ,0 7 月 1 日初 诊 , 3 .. 男 5 2 0 年6 5 近 d 发 热 不退 , 体温 达 3 ℃左 右 , 出 不 解 , 足部 位 有 丘 疱 疹 瘙 痒 异 9 汗 手 常 , 破 处渗 液 , 抓 口痛 厌 食 , 涎 粘 稠 , 闹 不安 , 溲 黄 少 。 : 流 哭 小 查 体
银 翘 散 加减 。
甘露 消毒 丹 加 减 。
1 1 3 治法 ..
1 1 4 主方 ..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
该疾病主要以皮疹、口腔、手和足部溃疡等为主要症状。
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药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手足口病。
一、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原则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 温凉相济:在病情较重或有高热等症状时,可选择温药进行治疗,如桂枝汤等。
而在病情较轻或体温正常时,可选用凉药治疗,如黄连解毒汤等。
温凉相济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帮助恢复机体的平衡。
2. 清热解毒: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口腔溃疡等症状,其病因多为病毒感染。
因此,中药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如连翘、金银花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加快康复过程。
3. 调理脾胃:手足口病会导致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
中药治疗应考虑调理脾胃,促进食欲,并有助于伤口的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苓甘术汤等,具有健脾和胃、益气补中的作用。
二、中医药常用方剂1.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络,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疼痛等症状。
用法用量:将药材煎煮后,取汤剂,一日三次,每次适量服用。
2. 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芩、连翘、金银花等。
功效:清热解毒,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法用量:将药材煎煮后,取汤剂,一日三次,每次适量服用。
3. 苓甘术汤组成:茯苓、白术、甘草等。
功效:健脾和胃,益气补中,有助于恢复患者的食欲和口腔溃疡的修复。
用法用量:将药材煎煮后,取汤剂,一日三次,每次适量服用。
三、中医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手足口病期间,应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2. 保持休息:患者应多休息,减少外出活动,帮助身体更早地恢复。
3. 保持个人卫生: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1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和手足疱疹、发热、咳嗽等。
儿童回春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调和脾胃等功效,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有一定的疗效,以下是具体介绍:
1. 清热解毒:小儿手足口病常伴有发热、口疮等症状,其中的病毒性因素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产生毒素等,儿童回春颗粒中的苦参、黄连等成份能够清热解毒,起到抑制病毒、减轻体内毒素产生以及促进病情好转的作用。
2. 润燥化痰:手足口病会引起口腔溃疡、口疮等症状,生津止渴的功效对于缓解口腔的燥痒等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润燥化痰还可以帮助病人排出体内异物,从而缓解症状。
3. 调和脾胃:小儿手足口病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儿童回春颗粒中的淮山、山药等成份有助于调节肠胃消化功能,提高消化能力,帮助恢复孩子的食欲。
综合来看,儿童回春颗粒可以减轻小儿手足口病发热、口疮等症状,具有降温、镇痛、抗过敏、增强体质等作用,但是需要注意它并非单一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滥用。
如果病情较严重,应当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
儿童手足口病中药治疗进展
[8]程爱平,张波,程书桃,等.“纳支法”
择时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临床 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2):
47—48.
注原络配穴法治疗运动性损伤及对 经络状态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06,26(10):707—709.
[16]
陈赞,刘广霞.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胆 绞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08,27(11):91—92.
—69.
志,2006。22(10):27—29. [14] 魏德斌.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血管 性头痛157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07,4(31):144. [15]邓柏颖,张剑飞,罗敏然,等.子午流
[7]赵彩娇,范郁山.子午流注纳子法经
脉配地支的理论基础浅析[J].针灸 临床杂志,2007。23(3):3—4.
g,
g,黄芩6 g,板蓝根10 g,野菊花 g。咽痛明显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
喉;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实通便泻热; 口渴明显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 日l剂,水煎2次取汁,分2—3次口 服,疗程5d。结果:共68例,显效48 例(70.6%),有效18例(26.5%),无 效2例(2.9%),总有效率97.1%。 2.7败毒汤刘克丽¨41给予败毒汤 清热凉营,解毒祛湿。药物组成:金银 花15 g,连翘15 g,生石膏9 g,牡丹皮
mg/
剂,<2岁50 mL/d,2~5岁100
>5岁150 mL/d,分3次口服。服药 困难者予煎剂灌肠,用量同口服,每日 2次。疗程3 d,治疗结束后观察7
d。
结果:共86例,痊愈60例(69.77%), 有效25例(29.07%),无效l例 (1.16%),总有效85例(98.84%)。 2.6银翘藿茵汤李巧香¨列给予银 翘藿茵汤清热解毒,泻火祛湿。药物 组成:金银花9 g,连翘9 g,藿香9 g,茵 陈6 g,薏苡仁12 g,厚朴9 g,石菖蒲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一、什么是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期。
该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等特征性皮疹。
二、中医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于外邪侵袭引起的,外邪多为湿邪和暑邪。
湿邪多由于饮食不洁或环境不清洁导致,暑邪则多因天气炎热而被人体吸入。
三、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特点,中医将小儿手足口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阳明胃经湿阻型主要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口渴、纳差,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困阻阳明胃经,导致胃气不和,脾胃失运。
患儿常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健脾和胃。
2. 太阳小便湿热型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阻遏太阳经络,导致气血不畅。
患儿常有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伴有尿量减少及小便颜色深黄。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肺化湿。
3. 少阳肝胆湿火型主要症状:发高热、口苦、目赤、头晕目眩,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犯肝胆经络,导致肝胆湿火上炎。
患儿常有高热、口苦、目赤等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定和易激动。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平肝潜阳。
4. 太阴脾胃虚寒型主要症状:发低热、腹泻、纳差、四肢乏力,舌苔白腻。
辨证特点:湿邪困阻太阴经络,导致脾胃虚寒。
患儿常有发低热、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伴有四肢乏力和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补益脾胃,祛除寒湿。
5. 厥阴心包湿邪型主要症状:发高热、心慌、口渴不欲饮水,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侵袭厥阴心包经络,导致心阳失衡。
患儿常有高热、心慌等心脏症状,同时伴有口渴但不愿饮水。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心化湿。
四、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清利湿热类、健脾和胃类、宣肺化湿类等。
2.中医针灸:通过调理经络和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内服外洗联合治疗手足口病77例
中药内服外洗联合治疗手足口病77例摘要:目的:评估中医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
方法:77例手足口病病人均采用中药内服同时中药外洗治疗,观察用药72小时效果。
结论: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67-02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手足口病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
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
我院于2012年3月份~6月份以来用自拟方中药内服和外洗治疗手足口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77例,男38例,女39例,年龄9个月~7岁,其中1~2岁32例,2~3岁28例,0~1岁9例,4~5岁6例,7岁2例。
年龄最小者9个月,最大7岁。
普通病例73例,重症病例4例,重症病例均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1.2发病季节分布。
本组77例,3月份发病41例,4月份24例,5月份12例。
1.3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均在发病12~72小时内就诊,均有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大部分病人有低热,体温37~38℃,重症病例体温高达40℃,少数伴有轻微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诊断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
1.4实验室检查。
本组普通病例:63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9例白细胞计数稍增高为11~12×109,本组所有病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轻度增高;4例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达18~26×109,血糖均升高,7.7~11.1mmol/l。
1.5治疗方法。
本组均给予自拟中药方芦连银竹汤内服和双黄板丹汤外洗。
内服基本方组成如下:芦根、连翘、银花、竹叶、甘草,按不同年龄体重给予不同剂量,中药饮片用100~200ml水先浸泡半个小时,再文火煎半个小时50~100ml,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它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热毒湿病,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
一、病因病机分析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EV71或Coxsackie A16病毒感染引起。
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经过潜伏期,病毒开始繁殖并侵犯口腔黏膜、手掌足底皮肤。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病理变化主要是湿热郁结、毒邪作崩,同时也可伴随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等情况。
二、中医辨证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中医将手足口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
轻型为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患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
普通型为发病中期,出现较高热度、口腔溃疡、口腔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儿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
重型为发病后期,症状较为严重,患儿可能伴随高热、抽搐、昏迷等状况。
三、中医治疗方法1. 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是治疗手足口病的核心方法。
常用中药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
同时,神农酒炷、茶根茶也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消炎治疗。
2. 补益法对于疾病发展较快或体质较虚弱的患儿,中医可采取补益法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等,它们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正气。
3. 调理脾胃法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往往伴随脾胃虚弱的情况,因此调理脾胃是重要的治疗方向。
中医常用健脾药物如党参、茯苓等,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
4.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主要是使用药物外敷或局部涂擦,以缓解病情和减轻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金银花水、蒲公英叶贴敷患处,帮助消炎、止痒。
四、中医辨证论治实例患儿小明,2岁,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平时精神状态良好。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根据轻型手足口病的特点,判断为湿热病邪所致,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法为主。
安疹汤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
【 e wod 】 A ze eot nci rnHadfoa dm uhdsae K y rs nhnD cc 0; l e ; n , t o t i s i hd o n e
1 . 2 治 疗 方 法
结果表明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 . ) P 00 。 5
3 讨论
对 照组采用 常规治疗 方法 , 静脉点滴利巴韦林 l 0毫克
手足 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 、呼吸道和生活密切接触等 途径传播 。实验研 究I 4 ] 已证实 E 7 常先侵犯人体皮肤黏 V1 膜, 表现为手足臀 、 关节等处皮疹及 口腔疱疹 , 然后 可能经 神经传导 , 利用逆向轴突的传递方式进入脑内复制。 另有解
手足 口病(ad fo m uhdsae是 由多种肠道 病毒 h n —ot ot i s) ~ e 引起 的急性传 染病 , 以柯 萨奇 A组 1 6型(oA1)肠 道病 C x 6、 毒 7 型(V 1 1 E 7) 多见 , 多发生于 4 5岁以下小儿 l 主要症状 - 】 I 。 为 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 四肢末 端( 掌和足底) 手 出现水疱
表 二 : 组 患儿 临床 疗 效 比较 两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 资 料 .
选择 2 0 0 9年 4月 ~ 0 1 4月我院儿科治疗 的手足 21年 口病患儿 ,4例患儿 随机 分为治疗组 5 9 4例和对 照组各 4 0 例 。治疗组男 3 0例 , 2 , 龄(.±11 ; 女 4例 年 41 . 岁 对照组男 ) 2 3例 , 1 女 7年龄f. .) , 42±1 岁 两组患儿年龄 、 4 性别 、 病情严 重程度 相仿 ,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 ) P 00 , 5 具有可 比性 。
中医从脾论治小儿手足口病
CG C A r O9 V l 44 JM M pi2O .o 2 . l
失, 睡眠好转 , 继予 黄芪建 中汤 6 调理之 而愈 。 付 按 :夫百病 者 , 以旦 慧 昼 安 , “ 多 夕加 夜 甚 ” 的现象
在夜 间子 时 , 阳气 虚 , 血 流 动缓 慢 , 试 用温 胆 汤 为 气 故 加减 , 处方 : 半夏 1g 云苓 1g 陈皮 9 , 2, 2, g 枳实 1 g桂 枝 0,
中医从 脾论 治 小儿 手 足 口病
卢有 亮 林 暄 张 泽钦 广州 中 医药 大学第一 临床 医学院 0 5级 中西 医临床 ( 14 5 50 0 ) 摘要: 本文从中医脾系统相关理论 出 从小儿手足 口 发, 病典型的手, 口三大症状入手, 足, 分病因, 病机, 辨证三方面论述小儿手 足口 病的诊疗, 强调小儿暑夏养脾的重要性。 关键词: 手足 口 辨证; 脾; 病; 养脾; 医话
例 4 子 时 左 手 指 关 节 疼 痛 :
亦 升高 , 上方加 黄芪 3 g 0 以补气 温 阳 , 服 6付 。3 , 继 诊
双 上肢 温度触 之基本 一样 , 手关节 疼痛 消失 , 左 患者惊 喜异常, 逢人 即言之 。 按: 此例 患者 , 白天无所 苦 , 间关 节疼 痛发作 , 夜 并
不安 , 本例 患者乃痰 浊 中阻 , 胃失 和降 , 脾失健 运所致 ,
因久病多 虚 多 寒 , 加 黄 芪 、 参 、 故 党 白术 补 气 健 脾 , 干 姜 、 茱萸 温 胃散寒 止痛 , 吴 使痰浊 得化 , 脾气得 升 , 胃气 得降, 中焦气 机调 畅 , 则诸 恙悉平 , 夜寐 亦安 。
( 生物 钟规律 ) 。脾 以升 为健 , 胃以降 为和 , 胃不和则 卧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中医中药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中医中药治手足口病*导读: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方:楼蓝导赤方、蓝根滑石汤、大青地肤汤、银翘解毒汤、银翘牛子汤、清瘟败毒散、增液导赤汤。
……手足口病是小儿传染病,传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传染及接触传播。
被传染后,小儿会出现口痛、厌食、低热的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小儿因疾病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方楼蓝导赤方:木通5g,生地10g,板蓝根15g,竹叶、生甘草、重楼各7.5g。
水煎服,日服三次。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蓝根滑石汤:银花、连翘、竹叶、生地、玄参各10g,板蓝根15g,大青叶、生石膏各10-20g,白茅根10-30g,滑石6-10g,知母8-10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服用。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大青地肤汤:生地、银花、生石膏各12g,地肤子、紫草、连翘各9g,黄芩、丹皮、蝉衣、厚朴、焦山楂、赤芍、黄芩各6g,菊花10g,荆芥穗4.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服用。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银翘解毒汤:牛蒡子、竹叶、桔梗、薄荷各8g,连翘、紫草、重楼各9g,赤芍10g,银花藤、蒲公英、板蓝根各12g。
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银翘牛子汤:竹叶、牛蒡子、桔梗、薄荷各8g,银花藤、蒲公英、板蓝根各12g,连翘、紫菜各9g。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清瘟败毒散:连翘、桔梗、甘草、蝉蜕、僵蚕、知母、石膏、犀角、生地、黄连、栀子、竹叶、玄参、黄芩、丹皮各适量。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增液导赤汤:生地、花粉、玄参、麦冬、赤芍、知母、木通、丹皮、川连、蝉蜕、银花、连翘、丹皮、甘草、灯芯草各适量。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以上都是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方,如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相关推荐】:手足口病中医防治方法手足口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成人感染手足口病或传染孩子,怎么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除“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中药预防措施:
方剂一: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10天。
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岁-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水煎服,一日两次。
连续服用5-7天。
方剂二: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水煎服,一日两次。
连续服用5-7天。
上述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方剂四: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g。
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方剂五:金银花10g、荷叶5g,加水煎药汁漱口。
方剂六: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g、艾叶10g、佩兰10g,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
手足口病食疗方:
患病期间,宜清淡饮食或流质,多饮水,保证液体和营养充足。
轻症患儿可酌情选用以下食方:
1、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2、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3、黄芪15g、生薏仁10g、绿豆10g,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专家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
中药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药方,基本药物为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甘草等。
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征候开药,专家拟出了参考处方,如邪伤肺卫证可采用“银翘散”加减,卫气同病证可采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气营两燔证可采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等。
对手足口病的局部症状,中医专家建议采用中医外治法,如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
手足皮肤疱疹治疗可用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
专家同时表示,适当服用中药预防手足口病,并不代表能够完全排除它。
在使用这些中药预防手足口病的同时,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饮食注重清淡,这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