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善县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嘉善县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班级:生工1302 学号:1020313222 姓名:陆利兵

一嘉善县文化建设概况

1.文化建设举措

(一)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举办了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魏塘甜瓜节等特色文化活动

(二)切实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新建了嘉善高级中学、嘉善市民广场、嘉善体育馆、嘉善广电中心,扩建吴镇纪念馆

(三)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镇村文化建设达标的奖励

(四)科学论证,制定嘉善田歌保护,传承和弘扬计划

(五)完善设施,有效搭建民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展示平台;从县,镇,村层面建设文化网络

(六)强化措施,积极拓展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方式;具体表现为加强民间文艺队伍建设,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江苏,上海签订《长三角地区关于田山歌长期交流合作备忘录》,通过申报省级保护基地来加强民间文艺保护传承等

2.文化建设成就

1999年嘉善县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名县目标以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是全国首批十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民间文化繁荣,嘉善县于2008年11月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县带镇、打造乡村艺术团建设嘉善模式”于2013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另外,嘉善县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1个为省特级站,6个为省一级站,2个省二级站;省级文化强镇2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9个;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街道)2个,市级文化示范村8个;村(社区)文化中心(室)建成率为100%。其中,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中心69个,村文化礼堂22个,村级图书分馆10个;嘉善全县已建成10人以上镇、村(社区)文艺队伍626支,文艺骨干12600人,文化志愿者650名。除以上的成就之外,我们

以姚庄镇“嘉善田歌”传承基地为主体,成功申报了“嘉善田歌”省级生态保护区,丁栅中心学校的省级传承教育基地,使嘉善田歌的保护和传承得到有效落实;2005年,嘉善田歌成功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浅谈嘉善县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与其经济,政治有很大关系。而经济,政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位置,当地历史。从地理位置方面看,嘉善处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从地貌上看,嘉善境内一马平川,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由地理优势决定嘉善人总体而言较为富裕,不太可能发展成像东北那样粗犷的文化特质,而是更加阴柔。从当地历史来看,嘉善自明代建县以来,虽然一直是富裕地区,但没有十分出名的名人,在文化特性上没有突出,因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嘉善县的自我定位似乎不怎么突出,并且在文化建设中集中度不够,方向性不明确,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文化核心引领。近年来嘉善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致力于打造“善文化”的文化品牌。就我个人而言,这项措施是十分恰当的,并且是十分必要的。嘉善本来就是因为“地嘉人善”而被称为嘉善,并且在嘉善的早期名人中,便有“善文化”的先行者:丁宾、袁黄与陈龙正。丁宾,字礼原,晚号改亭,隆庆年间任江苏句容县令。丁宾一生乐善好施,前后捐银三万余两(约现在一千万元)。丁家的祖业比较殷实,但丁宾不仅连祖业悉数捐出,甚至借钱来赈济乡民,是有资料查证的历史上第一个裸捐的官员。为纪念他,将他世居的六塔改名丁家栅(即现在的姚庄镇丁栅集镇)。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初号学海,后改了凡。袁黄是“善”的理论诠释者,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是江南善举运动的倡导者,为明朝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最著名的代表作《了凡四训》是善书中的经典之作。陈龙正初名龙致,字惕龙,号几亭。明朝崇祯七年(1634)进士。明末江南自然灾害频繁,陈龙正致力于救荒,在嘉善建立了同善会馆,作为经办善业的常设机构和公所,常年举行救赈贫民的活动。同善会馆是江南最早兴起的民办性慈善组织,在我国民间慈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也是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雏形。

从历史渊源以及嘉善县的现实需要来看,打造“善文化”这样一个文化核心是十分必要的。文化核心的价值便在提升一个地区的知名度,统筹一个地区的文

化建设。而“善文化”正是嘉善地区文化的结晶。希望“善文化”这块文化招牌越来越响。但从国内现状而言,建设文化品牌似乎成为另一种政绩工程,在实际举措上流于表面。因此,如何利用好嘉善县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难题。如果失去了或没有完全利用嘉善县的文化底蕴,那“善文化”就会成为一个空壳。“善文化”这块文化招牌在越来越响的同时,政府应该更加夯实“善文化”的基础,真正做到以文化发展带动道德风尚提升,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健康发展,使“善文化”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