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合集下载

都江堰历史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PPT课件

都江堰历史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PPT课件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现状概况 建筑层数现状
除柳河宾馆、都管局 大楼外,均为7层以下 建筑
基本呈北低南高态势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现状概况 建筑风貌评价
分为四类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筑 风貌协调建筑 风貌不协调建筑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现状概况 地块建设强度现状 由于地块规模差异 较大,地块容积率 最高达到近8.5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现状概况 地块建筑密度现状
历史城区建筑密度 普遍较高,多数地 块建筑密度高于 40%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部分道路实行单行交通(主 要在幸福路东北侧)
文庙街、井福街、瑞莲巷、 曾家巷、陈家巷、水巷子全 段
瑞莲街、五桂桥街、杨柳河 局部路段
其他(部分地块出入道路)
保留优化步行系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修建性 详细规划 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
增加钟鼓楼公园 增加玉垒山沿线公园
(文庙街地块北侧) 增加景观水体 优化以奎星塔为中心
的山体绿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修建性 详细规划 建筑高度控制
为兼顾古城风貌整体协 调和地块设计的灵活性, 将建筑高度控制分为三 类:
平均高度12米,限高14米 平均高度16米,限高18米 特殊限高,需规划部门审
修建性 详细规划 规划总平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2委托单位: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成都市规划局都江堰市规划局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证书编号:081035法人代表:吴志强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周俭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夏南凯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项目总工:闫整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协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法国AREP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来西亚akitek AKIPRIMA sdnbhd美国威尔考特建筑事务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日本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联合体、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瑞士伯恩应用科学大学、都江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联合体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本日建设计株式会社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1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1)第六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12)第七章用地布局规划 (13)第八章居住用地与住房规划 (15)第九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6)第十章产业用地规划 (18)第十一章绿地系统规划 (18)第十二章水系规划 (19)第十三章景观风貌规划 (19)第十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9)第十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22)第十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23)第十七章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6)第二十章老城改造规划 (27)第二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27)第二十二章灾后重建规划 (28)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实施 (30)第二十四章附则 ............................................................................................................................................. 31附表一:都江堰市城乡发展指标体系 .. (33)附表二: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2007年) (33)附表三: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用地汇总表 (34)附表四:2020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平衡表 (34)附表五:城市道路规划一览表 (35)附表六: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一览表 (36)附表七:建设控制一览表 (36)附表八:建设用地适建性表 (3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推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与复兴,促进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在2008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

青城山、都江堰-天师洞(2016年篇)

青城山、都江堰-天师洞(2016年篇)

青城山、都江堰—(天师洞)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题目是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我自选的景点是青城山的天师洞。

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各位游客:大家好!很荣幸带领大家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旅游景区”的青城山风景区。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

青城山古称天仓山,也称丈人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青城山又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2000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青城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座道观。

殿宇依山而建与自然完美融合,才会吸引张道陵、张大千、徐悲鸿等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实乃是“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各位朋友们,我们刚刚游览了怡乐窝、月城湖、上清宫、老君阁、朝阳洞、祖师殿,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师洞,天师洞又称天师殿。

洞中因我们面前的这座张道陵塑像而得名。

最早的天师洞道观,其实就只有这个山洞,我们刚看到的殿宇是清光绪十年在此基础上修建起来的。

天师洞先有张道陵说道讲经飘然羽化于青城,后有徐悲鸿独歇青城昼夜描山鬼。

天师洞是一个将文化和自然完美融合的福地。

走进这里,那种来自古老时代的文化气息,那种清风伴山的幽静,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位朋友们,大家都知道道教,那请问听说过张道陵吗?请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去,神龛内供奉着隋代石刻张道陵雕像,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

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

青城山之所以能成为道教名山,最关键的人物当属这位创始人张道陵了。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年修编版)规划文本规划图纸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2)第二章保护规划 (4)第三章游赏规划 (9)第四章设施规划 (12)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附表 (21)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规划图纸图0-1 区位关系图图0-2 综合现状图图0-3 规划总图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 游赏规划图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²,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一)风景名胜区性质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

19
都江古堰文化观光旅游和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将是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两大趋势,都江堰市在这两 方面都占有资源优势。历史文化是世界级资源,生态度假又被确定为都江堰 市的旅游新形象。
都江堰市千百年来一直享有世界上唯一现存并发挥作用的无坝引水工程的美 誉,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史的奇迹。
游客停留时间短暂的原因一是交通运输改善,缩短了旅途时间;二是 传统的观光产品无法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三是第一站游客减少,由 于同处西南片区的重庆与欧美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大城市间的直航班 机开通,使得大多数游客经过重庆中转至成都,导致停留时间减少, 进而直接减少旅游外汇收入。
游客特征
首次来蓉游客居多,占调查总数的55.8%;其中外国人比重最大。 多数游客为男性,占总数的65%;散客中的男性占76%;年龄在25-64岁之间
• 都江堰市具有开发度假旅游的优良环境。
优良环境:宜人的康乐气候,良好的环境质量,清幽的避暑环境等。
2021/10/10
9
1、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评价
②定位评价
1、与成都口岸区及其周边地区相比
人文旅游资源的品质只有三星堆遗址可与青城山――都江堰比美。都江堰应依托自 己良好的自然生态走自己特色的度假旅游的道路。都江堰生态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又 是周边其他地区不能比的。
古堰城区旅游规划分析
2021/10/10
1
都江堰旅游
综合概况 资源评价 市场调查 规划设计 都江堰与铜官窑
2021/10/10
2
一、都江堰概况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
在地理上 都江堰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 “天府之源”的美誉。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七)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八)加快完善投融资体系。 (九)全面整合旅游产业要素。
1.保护三星堆无形资产。 2.强化区域协作。 3.优化旅游软环境。 4.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成都→卧龙1日游。 成都→都江堰/青城山→卧龙2日游。
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第十五页,共23页。
(六)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改革投(融)资渠道。
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旅游从业人员、个体经营者的服 务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热情、礼貌、有序、安全的 旅游氛围,优化旅游环境。积极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 投融资体系,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宾馆、景点等经营性项目建设。预 计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资金约需7.8亿元。
第十六页,共23页。
《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旨在充分发挥 三星堆遗址的国际品牌优势和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垄断优 势,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全面整合三星堆遗址及 周边区域内的古蜀文化遗迹和其他旅游资源,加快建设旅游 基础服务设施,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打造以三星堆 古遗址为核心,以广汉市旅游名城为载体,以世界旅游目的 地为目标的中国东方历史文化旅游精品。
(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六)合理组织旅游线路。
1.国内游线。中国精品古文化旅游线:北京-西安-成都(广汉); 北京-成都(广汉)-拉萨,北京-成都(广汉)-昆明。
2.省内游线。四川世界级综合旅游线:成都—广汉—九寨沟。成 都平原世界遗产综合旅游线:青城山—都江堰—成都—广汉,广汉— 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平原古蜀文化世界精品旅游线:成都金沙 遗址—十二桥遗址—广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星堆遗址—温江鱼凫古城—新津宝墩古城。 三国文化旅游线:成都—广汉—德阳—绵阳—剑门蜀道。

都江堰市城市规划改造方案

都江堰市城市规划改造方案

都江堰市城市规划改造方案
都江堰市城市规划改造方案一
一、城市建设主题:水文化城市————西部水都
二、城市布局:以水文化广场为中心,扇形辐射。

三、城市建设重点:1、打通浦阳河,江安河等四条河堰河堤使之畅通,至少直达二环路;
2、注重生态环保,加强道路绿化;
3、重建建筑使其能抗地震8级;
4、把都江堰外滩开发为水上(游乐)公园;
5、美化流经都江堰城区的各个沟渠,柳河改造延伸至二环路。

(如学府路上等沟渠)。

都江堰市城市改造方案二
一城市建设主题:水文化;旅游休闲城市;
二城市布局:以都江堰大道与二环路交叉口为城市中心建设都江堰市城市新区。

现老城区主要建设为生态旅游休闲区(目前大多数城市改造是这种模式,如上海的浦东,广安的城南);
三城市建设重点:
1 、老城区以川西民居为主要建筑模式;
2 、新城区现代建筑模式开发;
3 、开发前应把城市基础设施建好;。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四川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拥有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已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3处风景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与岷山山脉交界处,东与彭州、郫县、温江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西北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北方向阿坝山区的咽喉要道。

都江堰市市成都核心区外围第三圈层的中等城市,距成都约50公里,在成都1小时范围圈内,是大九寨环线和大香格里拉环线的关键节点,是联系卧龙和阿坝地区的门户。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是紧邻都江堰市市区,沿山麓分布着6个城镇,城景关系十分密切。

岷江穿出宝瓶口即是平原,岷江水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着广阔的成都平原。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与都江堰市区的关系风景区划分为 7 个景区。

各景区应加强游览组织、景观环境控制、游览解说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

都江堰景区面积 10.05km²,7 个景群,56 个景点。

净化各类与游览无关的建设,充分展示水利文化;加强游览组织与管理,扩大游客容量。

修建游步道,加强都江堰景片和灵岩寺景片的联系,游步道建设以青石材料为主,维护其古朴风韵。

改造二王庙宾馆和四川出版社创意中心的景观环境。

整治都江村景观环境,保留农田,搬迁工厂,改造为川西传统民居特色村落。

实施拆除与景区保护无关,破坏风景名胜区环境的建构筑物。

如人字堤南海酒店、都江堰景区围墙与外江溢洪道之间的都管局高工楼等。

适时拆除灵岩寺的宾馆,维修灵岩寺并对外开放;修建灵岩寺至灵岩山顶的游步道。

适时改造道解都江堰用地为游览区。

青城前山景区面积 9.08km², 1 个景群,34 个景点。

限制各类建设,加强游览组织,充分展示道教文化。

于玉清宫所在山谷脚下开辟景区第二出入口,形成全山道观游览环线。

修建天然图画至月城湖游步道。

景区入口外移,现青城山门入口处停车场改为游人集散广场。

都江堰市天府乡村旅游景区总体策划(最终版)

都江堰市天府乡村旅游景区总体策划(最终版)

都江堰市天府乡村旅游景区总体策划(最终版)第一篇:都江堰市天府乡村旅游景区总体策划(最终版)都江堰市天府乡村旅游景区总体策划规划总图入口服务区概念性景观设木桶漂流示意图湿地景观示意图田园广场本项目要求从资源利用、文化本底和旅游容量上对景区作全面的利用和规定。

以旅游客观规律完善景区配套,以全新的理念重塑林盘和农耕文化的内涵。

本规划在保持永久性田园风光带的前提下,提出“川西林盘”的新型农业生产、生活和乡村旅游结合的新模式。

提出不仅改良林盘中的住宅,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居的需求,而且还保护并大力发展林盘中的水、林等自然要素,保持生态的多样性,以达到自循环的稳态。

第二篇:旅游景区项目策划旅游景区项目策划摘要:策划是旅游项目开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即便是旅游项目规划也离不开策划,它围绕着一个项目的开端和结束。

前期,需要策划进行目标制定与主题选择、市场定位与产品体系定位、确定选址于布局、指定行动计划等;后期,需要策划为规划把握方向与目标,以达到预期效果,以及在最后进行评估。

关键词: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一.旅游景区项目策划的必要性1.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简称景区,一般指具有一定自然或人文景观,可供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相对完整的空间环境。

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区域。

标准中旅游区(点)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等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渡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

中国旅游业作为一产业部门,如果从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算起,仅仅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过去的20年,我们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等1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等1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等1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3•【字号】成府函[2013]119号•【施行日期】2013.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等1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成府函〔2013〕119号)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定青城山镇等14个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都府报〔2013〕7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等1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市要督促和指导各乡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青城山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3.54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580.3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193.87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58.3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689.95公顷。

安龙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27.68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6.6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18.17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921.6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796.10公顷。

崇义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80.07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81.7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577.33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000.6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706.33公顷。

翠月湖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49.34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79.7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334.12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20.9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29.68公顷。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都江堰市是驰名中外的水利名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以其精妙绝伦的东方古水利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道教文化、雄奇壮丽的自然地理风光举世闻名。

经过十几年的旅游开发建设,都江堰—青城山已成为我省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都江堰市也成为我省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基本确立了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

但是,与世界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与建成我省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相比,都江堰市旅游业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建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五大精品旅游区”建设的要求,都江堰市应抓住机遇,积极行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制定旅游精品规划建设方案,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步伐,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手笔、高质量将都江堰青城山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进程。

一、青城山旅游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口岸优先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都江堰市以距今2250年的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曾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万,城市化水平达35%。

(二)发展优势1、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都江堰市拥有独特、深厚的水利文化、道教文化、历史文化。

世界迄今唯一留存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生态型工程、开创世界科学治水先例的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的天才杰作,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宝;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文化活的博物馆;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芒城遗址,与三星堆、金沙遗址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杨振之一、教学目的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以理论的方式,介绍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并了解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

二、教学计划本课程共有36个课时,每周两个课时。

开发篇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要多花一些时间,其第一、二、四、六章各用两次课讲完,剩下的课程用10次课将完。

三、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的方法。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案例是理论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旅游地形象策划一、旅游地1、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地的基础2、旅游业是这一地区的重要产业,并能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增长3、旅游地的范围可大可小,依具体情况而定4、旅游地与旅游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三、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支撑要素(一)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1、历史文化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2、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地形象定位的作用3、历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在旅游地形象定位中的优势比较(二)旅游者的感知、认知(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1、差异化形象定位2、旅游形象遮蔽(四)旅游市场定位四、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形象五、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六、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1、知晓度调查2、美誉度调查3、形象度调查4、满意度调查5、旅游地形象信息来源渠道调查七、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的评价1、知晓度评价公式2、美誉度评价公式3、形象度评价公式4、满意度评价公式案例:四川省江油市旅游形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摘要第二章旅游产品策划一、如何把握可开发为产品的资源要素(一)发现、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二)要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三)把握资源要素与产品要素间的逻辑联系(四)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二、旅游产品的特色定位(一)旅游资源特质与产品特色定位1、旅游资源的品质和特色是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基础2、在旅游产品特色定位时,要兼顾各种因素3、旅游资源的特色并不一定等于旅游产品的特色(二)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与产品特色定位(三)可进入性与旅游产品特色定位1、可进入性2、可进入性对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影响三、旅游产品体系(一)按要素组合分类1、目的地景观与环境。

都江堰策划书3篇

都江堰策划书3篇

都江堰策划书3篇篇一《都江堰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水利工程价值。

为了更好地展示都江堰的魅力,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目标与愿景1. 目标:通过一系列策划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2. 愿景:将都江堰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传承和弘扬其水利文化。

三、主要措施1. 文化宣传举办都江堰水利工程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其历史意义和技术成就。

制作宣传纪录片、画册等,展示都江堰的风貌和故事。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都江堰的相关信息。

2. 旅游体验提升优化景区游览路线,设置清晰的标识和导览系统。

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水利工程模型演示、传统技艺体验等。

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特色纪念品。

3. 活动策划定期举办水利文化节,包括开幕式演出、民俗展览等活动。

开展主题旅游活动,如亲子游、研学游等。

4. 合作与推广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参加国内外旅游展览,进行现场推介。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策划方案的细化和前期准备工作。

2. 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逐步实施各项措施,进行宣传推广。

3. 第三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五、资源需求1. 人力:包括策划、宣传、导游等人员。

2. 物力:宣传资料制作、景区设施建设等费用。

3. 财力:项目运作所需资金。

六、预期效果1. 游客数量显著增加,旅游收入提升。

2. 都江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3. 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二《都江堰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水利工程。

为了更好地展示都江堰的魅力,推动当地旅游和文化发展,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提升都江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2. 深入挖掘都江堰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探索——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探索——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理论与方法 / Theoretical and Method32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探索——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于 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摘 要: 在阐述我国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作用和缺失的基础上,结合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外围的文化景观发展历史,对其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外围保护地带保护面临的问题。

结合风景区总体规划的内容提出景观格局控制、分层控制、分区控制、专项保护等方面的措施,并提出未来规划管理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地带;建设控制;城景协调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Planning Exploration of Peripheral Protection Zone in World Heritage Seritag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Taking General Plan of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as an ExampleYU Han(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Beijinig 100044, 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role and lack of the periphery protection zone in th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of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periphery of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the paper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landscape,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the protection of the periphery protection zone are facing. The landscape pattern control, stratified control, zoning control and special protection a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the contents of the general plan of th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world heritag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periphery protection area; construction control; urban and scenic area coordination作者简介:于涵(1984-),男,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研究与规划。

(旅游行业)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版本

(旅游行业)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版本

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旅游环境条件区位条件一、综合概况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

早在2200百多年前,秦国尚未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派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创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市因此而得名。

东汉末年,张陵在青城山传道,形成道教的重要教派――天师道,使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唐朝为防御从西北而来的吐蕃的骚扰,在这里修筑了“川西锁钥”玉垒关。

北宋初年,茶农王小波、李顺在泰安乡首举起“均贫富”的义旗,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

都江堰建市前,有过灌口(汉)、永康军(宋)、灌县(明)等名称、历来隶属成都府。

新中国成立后,属温江专区。

1983年,地、市合并,属成都市。

1988年3月,撤县并市,都江堰市正式成立。

到1999年底,都江堰市共有12个镇、16个乡、1个工业区,332个村,人口总数58.04万,居成都市第七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化富农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都江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目前,都江堰市已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地理区位都江堰市位于:东经103°25ˊ42″-103°47ˊ、北纬30°44ˊ54″-31°22ˊ09″之间,居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

幅员面积: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8.4公里,总面积1211.19平方公里,居成都第四位(见图1--1)。

都江堰地处岷山上游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岷江穿越群山峡谷,直泻成都平原,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的美誉。

三、交通区位都江堰市域东距成都4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成都至松潘、成都至金川的交通要道,有松茂古道和“小西路”之称。

青城山总体规划说明书(A3)

青城山总体规划说明书(A3)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说明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景观系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2008年7月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主编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021029主管院长:周俭分管院长:夏南凯、周玉斌项目负责:王颖项目审核:封海波付岩参编人员:付丽娜潘鑫胡玎李瑞东王凌陈艳琳刘婷婷韩云月杨灵潘琼宇编制时间:2008年7月目录1. 序言 (4)1.1 规划编制背景 (4)1.2 规划依据 (4)1.3 规划期限 (5)2. 城镇现状概况 (5)2.1 自然资源概况 (5)2.2 历史沿革 (5)2.3 社会经济概况 (6)2.4 城镇建设用地概况 (6)2.5 基础设施概况 (6)3. 地震灾害受灾损失情况 (7)3.1 总体受灾情况 (7)3.2 镇区受灾情况 (8)3.3 各村受灾情况 (8)3.4 公共设施受灾情况 (8)3.5 旅游资源受损情况 (8)4. 相关规划整合 (9)4.1 相关规划解读 (9)4.2 规划分析整合 (10)5. 规划目标与任务 (11)5.1 近期恢复重建目标(2008~2010) (11)5.2 远期提升腾飞目标(2010~2020) (11)6. 镇域规划 (11)6.1 受灾人口安置 (11)6.2 城镇人口规划和城镇化水平 (12)6.3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6.4 村镇体系规划 (13)6.5 产业布局规划 (13)6.6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7. 镇区规划 (15)7.1 城镇定位 (15)7.2 镇区规划范围 (16)7.3 建设用地评价和空间结构分析 (16)7.4 安置点用地与住房重建规划 (17)7.5 道路系统规划 (17)7.6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规划 (18)7.7 综合防灾规划 (18)7.8 市政工程规划 (18)8. 近期(2010年)建设规划 (19)8.1 目标与任务 (19)8.2 近期城镇重点建设区域 (19)8.3 近期公共设施配套 (19)9. 规划实施建议 (19)9.1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 (20)9.2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优化城镇用地布局 (20)9.3分区分类,差异建设 (20)9.4加强与完善灾后重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20)1. 序言1.1 规划编制背景1.1.1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方针,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 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 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 153.12km²,地理座标为东经 103°25'45″——103°38'
规划图纸
图 0-1 区位关系图 图 0-2 综合现状图 图 0-3 规划总图 图 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 1-1、1-2 两幅分图) 图 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 3-1 游赏规划图 图 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 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 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 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 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特殊用地
为 22%,容积率控制在 0.3 以内。
玉堂熊猫
教育科研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6
玉堂镇 8.06
基地
用地 檐口高度为 10 米(2 层)、建筑密度
2
为 5%。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汤家沟口
旅游商业
7
玉堂镇 10.19
檐口高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密度
旅游村
用地
为 35%,容积率控制在 0.3 以内。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南部 57 所 青城山
檐口高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占地
8
26.42 居住用地
特殊用地 镇
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占地基底面积;
容积率控制在 0.3 以内。
第三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 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 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 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 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 178 个景点,分属 2 大类、8 中类、39 小类;其中人文景点 123 个,自然 景点 55 个。特级景点 8 个,一级景点 32 个,二级景点 48 个,三级景点 56 个, 四级景点 34 个。 14 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 9 处,自然类景群 5 处;特级景群 3 处,一级 景群 8 处,二级景群 3 处。
1 区建设路 灌口镇 149.3 区用地 筑高度与建筑形式,维护传统风貌
以内
以文庙为景观控制点,营造传统建筑
文物保护
风貌,控制建筑檐口高度为 10 米(3
2
文庙 灌口镇 3.97 单位和居
层),建筑占Βιβλιοθήκη 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住用地占地基底面积。
保持传统建筑风貌,控制建筑檐口高
3
西街
灌口镇
4.9
居住用地 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占地面积不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 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2 第二章 保护规划 ........................................................................................................................... 4 第三章 游赏规划 ........................................................................................................................... 9 第四章 设施规划 ......................................................................................................................... 12 第五章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 17 第六章 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 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 21
附表 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21 附表 2-1 文物保护单位……………………………………………………………………………………………….…………23 附表 3-1 风景区游客容量…………………………………………………….…………………………..……………………24
得超过原建筑占地基底面积。
近期保持传统村庄田园风貌,控制村
龙池镇
庄建设,控制建筑檐口高度为 10 米
(紫坪
农村居住
4
都江村
150.4
(3 层)、建筑密度为 15%,远期可
铺片
用地
搬迁居民,建设湿地公园,配套建设
区)
小体量旅游服务设施。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北部 6914
5
玉堂镇
55
居住用地 檐口高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密度
15″,北纬 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 81.58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 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 8 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 1-1。
表 1-1 城景交叉地段协调管理要求
序号 地块名称
位置
面积 用地属性
(公顷)
管理要求
都江堰市 城市建成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控制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