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核泄漏的分析与反思
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ec80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c.png)
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近年来,日本体验到了一次核电站事故的灾难性事件。
这次事故给日本国家和全球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该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它所带来的影响。
一、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这次事故涉及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该核电站设备的设计在事故发生前就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当地区域的地质条件没有充分考虑,并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来应对可能的地震和海啸风险。
这导致了事故时核电站遭受严重损害,无法有效地控制核能释放。
2. 管理不善核电站管理层在日常运营中也存在不善之处。
他们忽视了安全措施的重要性,没有及时修复设备的故障,而是选择了延迟维护。
这种管理不善使得设备在事故发生时无法正常运作,并对事故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人为失误人为因素也是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在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前,检测到了异常情况,但工作人员没有及时采取行动。
这种错误的判断和处理导致了事故的进一步恶化,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核辐射泄漏。
二、事故影响分析1. 环境影响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大量的核辐射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
土壤、水源以及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使得当地居民遭受辐射污染的威胁。
这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以及渔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当地经济陷入困境。
2. 经济影响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仅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整个日本国家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核电站的爆炸和泄漏导致了大面积的区域撤离和封锁,使得当地企业面临停产、裁员等问题。
其次,日本的核能产业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导致了对替代能源的需求增长以及能源成本的上升。
3. 社会影响核电站事故对当地和全球社会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了人们的恐慌和不安,长期的辐射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此外,社会对核能的信任也受到了严重动摇,人们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结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计缺陷、管理不善和人为失误等因素。
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与核辐射的预防
![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与核辐射的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4ca39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e.png)
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与核辐射的预防核泄露是指核设施发生事故或故障,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的现象。
核泄露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严重的危害,其中包括核辐射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核泄露的危害以及核辐射的预防措施。
一、日本核泄露的危害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两次核爆炸的国家,分别是1945年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
此外,日本还经历了2011年福岛核事故,这次事故导致了大量的核泄露,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1. 对人类的危害核泄露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碘、放射性锶和放射性铯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进入人体,对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
长时间接触高剂量的核辐射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
此外,核辐射还会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物质产生影响,增加遗传疾病的风险。
2. 对环境的危害核泄露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
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放射性物质会被植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此外,核泄露还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长期的环境问题。
二、核辐射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核泄露带来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核辐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辐射预防方法:1. 加强核设施的安全管理核设施的安全管理是防止核泄露的关键。
核设施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同时,应定期进行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2. 提高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标准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应该符合最新的科学技术要求,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该加强对核设施的监督和审查,确保设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加强核设施的应急准备核设施应该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应对措施、人员疏散和救援等。
同时,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4. 加强核辐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核辐射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和预警核泄露事件。
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原因与教训
![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原因与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afcc88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b.png)
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原因与教训事故发生背景介绍日本福岛在2011年3月发生了一起核电站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日本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教训,以期提醒和引导我们今后更加安全地使用核能。
一、事故原因的分析1. 自然灾害的触发这次事故是由近海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所致。
地震造成了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损坏,而随后到来的巨大海啸则对防护设施和备用电源造成了破坏,使得冷却系统失效,核反应堆无法得到有效冷却,最终产生了核泄漏。
2. 设计和建设不符合安全标准福岛核电站的设计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标准,而此次事故发生时已经是21世纪,新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并没有被充分考虑进去。
核电站建设所选择的地理位置也存在争议,离海太近,容易受到海啸的威胁,这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维护和管理不善核电站的运营需要严格的维护和管理,但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一些必要的维护工作并没有得到及时执行。
特别是对备用电源的维护和检测,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使得冷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导致了核反应堆过热和泄漏。
二、教训总结1. 更新技术标准和建设设计核能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能源形式,需要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各国应加强核能安全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及时更新技术标准和建设设计,以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能符合当前的要求。
2. 加强灾害预防和防护设施建设考虑到自然灾害对核电站的风险影响,选择建设地点时应更加慎重。
对于已经存在的核电站,应加强灾害预防措施和防护设施的建设,确保在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有效防止核泄漏。
3. 加强维护和管理核电站的运营和维护工作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特别是对备用电源等关键设备的维护,要加强检测和修复工作,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 提高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度核能事故会对公众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信息透明度。
日本核电站事故原因及后果分析
![日本核电站事故原因及后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81f5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d.png)
日本核电站事故原因及后果分析日本核电站事故是指2011年发生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严重事故,该事故对日本及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该事故的原因以及后果进行分析。
一、事故原因分析1. 震灾及海啸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一场9.0级的大地震,创下日本近百年来最大的地震纪录。
这场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的一、二、三号机组受到重大破坏。
地震和海啸给核电站的安全设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威胁着核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2. 安全设施不完备:福岛核电站在建设初期并没有足够重视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和海啸。
核电站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这些自然灾害,这使得核电站的防护措施无法满足现实情况下的需要。
此外,电站的冷却设施在事故中受到损坏,无法有效降低核反应堆的温度,导致核燃料棒开始熔化。
3. 管理失误和监管不力:事故发生后,人们发现电站管理层对于核安全问题存在着许多失误。
电站员工对应急情况的准备不足,未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事故应对。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未能对电站的安全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监督,使得电站存在了较长时间的安全隐患。
二、事故后果分析1. 环境污染:核电站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了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一些周边地区不得不进行疏散,成千上万的人们被迫离开家园。
2. 经济损失:核电站事故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核电站需要关闭和检修,导致电力供应不足,对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困难。
其次,大规模的疏散使得周边地区的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许多企业和农田被迫停产。
此外,日本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资进行核电站事故的清理和重建工作。
3. 对核能发展产生影响: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全球的核能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
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重新评估了核能的安全问题,许多国家对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些国家全面放弃了核能发展。
理性看待日本核泄漏
![理性看待日本核泄漏](https://img.taocdn.com/s3/m/343c601e59eef8c75fbfb367.png)
理性看待日本核泄漏在发生300年一遇的地震之后,日本在混乱中保持冷静,组织大规模的救援行动,总体上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真希望美国的反应也能如此。
在美国,日本核反应堆遇到的麻烦引发了对现代生活和技术潜在风险的过度反应。
问题的部分症结在于媒体对灾难本身的报道力度不够。
此次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了近千人甚至可能上万人死亡,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大约3.36亿吨TNT炸药的威力,比去年智利大地震还多出1亿多吨,强度堪比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几千倍。
惨烈程度史无前例。
日本核反应堆在地震中遇到的麻烦引发了过度反应,人们应该从日本核危机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使之造成核能问题上的政治恐慌。
然而美国媒体的绝大部分报道却集中在到目前为止破坏仍控制在核电站所在地的一起核事故上。
仅就人类而言,地球和海洋受到的自然破坏远远超过人为的错误。
鉴于新闻报道不全面,我们不可能断定这次核事故的后果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与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处理不同,日本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比如撤离核电站附近民众和发放并不一定用得上的碘药片。
这些预防措施加剧了公众的不安,但即使事后证明多此一举也还是应当采取的。
我们会有充足的时间剖析这次核反应堆事件和今后应吸取的安全教训。
核问题专家威廉·塔克介绍了一些有用的相关背景,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反应堆的安全壳壁似乎未毁坏。
这些安全壳壁是为承受地震与爆炸冲击而设计的,如果它们真的承受住了,那是好事。
危机似乎起因于在反应堆停止运转后为冷却系统供电的柴油发电机出现故障。
塔克解释说,这一缺陷在新的核电站设计中已经得到纠正。
我们没有特殊理由认为核能优于其他能源。
每一种能源都有其风险和经济外部性,有的会产生噪音和危害鸟类(风能),有的会占用大量土地(太阳能),有的会发生油井爆炸和油轮泄漏(石油),还有的会带来矿井事故(煤炭)。
但核电站比其他能源形式更多地因人为的政治阻碍和拖延而增加成本。
美国自1979年三哩岛核灾难后就没有再建造新的核电站,尽管过去建造的核电站仍供应着全国20%的用电量。
核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核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eb0a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2.png)
核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核能的利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但同时也伴随着核事故的风险。
核事故不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历史上发生的核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总结其中的教训,以期提高核能安全管理的水平。
第一起核事故案例是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导致数千人受到辐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核电站设计不合理,缺乏安全措施,并且操作人员在进行试验时忽视了安全规定。
这次事故给我们教训是,核电站的设计必须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同时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和严格的安全指导。
第二个案例是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
这次事故是由9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导致核电站丧失了冷却系统的功能,核燃料棒过热并发生熔融。
这次事故造成了大规模的辐射泄漏,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环境。
福岛核事故揭示了核电站在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核电站的抗灾能力,确保核电站能够在极端情况下保持安全运行。
除了以上两个案例,还有其他一些小规模的核事故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例如,2004年发生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柏崎刈羽核电站的事故,是由于地震引发的冷却系统故障,导致反应堆停机。
这次事故提醒我们,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查,以确保其在地震等灾害情况下的可靠性。
总结这些核事故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核电站的设计必须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特别是在面对自然灾害时。
其次,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和严格的安全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和其他关键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查,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的教训,我们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核能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提高核能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核事故的发生。
由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思考
![由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859aeebaeaad1f346933f95.png)
由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思考●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震级:9.0级(日本地震厅)3月11日●震中: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3月11日●伤亡:官方确认其中9700人确认遇难,1万6501人被正式列入失踪人员名单,两者合计总数达到2万6201人3月24日。
●核电站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
随着日本地震引发的此次核泄漏,引发了自1986年切尔诺贝尔核灾难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核能的发展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日本地震发生后五天,事故最为严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反应堆中,有4台机组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氢气爆炸,3个反应堆发生“堆芯熔化”,22人被确认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17万周边居民被迫转移。
震后第6天,危机仍未缓解,担忧中各种传言闻风而起。
除去那些不值一驳的核污染传言外,对于核电安全性的质疑也成了网络的热门话题。
许多国家的民众开始担心,这种神奇的核子能源是否真的像宣传的那样“清洁高效”,又或是它本身就是一个不得触碰的“潘多拉魔盒”。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瑞士宣布暂停三座核电站的选址工作,德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调查17个核电站安全问题,意大利表示要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核电项目重启与否,英国称不会建造新核电站并展开安全评估,甚至还有环保组织据日本核泄漏事件得出“所有核电站都不再安全”的结论,一时间刚刚兴起没几年的“核电热”急速降至冰点。
但包括环保人士在内的众多能源与环境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目前在核电外我们还难以找到更有效、安全的能源形式,与20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不同,在全球变暖和传统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压力下,日本核泄漏危机非但不会减缓核电技术的投资,还将使各国在核电安全领域的研发投入得到增加,与此同时能源结构也将进一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英国气候学家詹姆斯·拉夫洛克认为,日本核泄漏问题还不至于让人们远离核能。
他说,人们对核能似乎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恐惧感”,这种固有的偏见是不合理的。
核泄漏给我们的启示
![核泄漏给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1e31ae9172ded630b1cb622.png)
日本核泄漏给予我们的启示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由此引发海啸与核电站爆炸。
由于核电站爆炸导致的核泄露,给大气与海洋环境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直至今天,核危机仍未解除,周边国家为此深感担忧与不安。
这次核事故,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首先,我们必须尽快检查核电站管理法规及应变措施。
中国现在已拥有秦山、大亚湾等多个核电站。
在目睹日本惨剧之后,在技术方面,我们应尽快把地震监测系统和核发电站链接起来,建立可靠的核电站安全防护系统,一旦紧急事态发生,核电站就会自动停止运行,并进入安全关闭状态;从安全意识方面,我国人民应树立足够的安全意识;从政府安全措施方面,政府应准备好应急安全预案,一旦危机发生,应立即启动紧急避险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其次,先进的核安全技术应该世界各国共享。
核电是最有效的清洁能源,但并不应该被看做最廉价的清洁能源。
既然各国都在义无反顾地建设核电设施,发达国家就不能自筑高技术壁垒,而应将最先进的核电技术贡献出来与世界共享。
毕竟,核电站一旦发生核泄漏,很可能造成整个人类的灾难。
再次,在核电设施遍布全球的情况下,无论哪个国家发生核事故,就应该第一时间邀请世界各国核电专家参与,第一时间公布相应的数据,通报最新处理的情况。
核事故一旦发生,无论大小,就已经不是本国的事情,要考虑周边和世界各国的忧虑和关切。
最后,销毁核武器应该成为人类共同的心声。
深藏在世界有核国家的数万枚杀伤力远大于核电站的核武器,对人类的潜在危险其实更大。
销毁核武器,走和平发展道路,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主题与心声。
只有安全利用核能,和平利用核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我们一定要从日本核泄漏危机中吸取教训,防止严重核事故再次发生。
日本核电站爆炸给日本国土,给日本百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长久以来,人类自以为主宰了整个世界,自以为主宰了人类历史,自以为人定胜天。
其实,人类的力量同大自然比起来什么都不是,微小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705be33ee06eff9aef807c2.png)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随之导致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
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福岛工业区,同在该工业区内的有福岛第二核电站。
两个核电站统称为福岛核电站。
第一核电站共有6个反应堆,第二核电站拥有4个反应堆。
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第一核电站6个反应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情况。
核泄漏原因之一:技术缺陷、设备老化、选址不科学等因素是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不断发酵的原因。
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反应炉1971年开始运转,运行时间将近40年,严重老化。
据悉,日本很多核电设备不少已是“超期服役”,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25至30年的最长年限。
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
抗震标准老化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
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
但目前日本国内55座核电站中,只有静冈县的滨冈核电站达到了最新抗震标准。
据东京电力公司文件显示,对第一和第二核电站的地震测试假设,最高只有7.9级,换言之,该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远未达到抵御9级地震的标准。
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当天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厂的三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
然而,几天后相继传来核电站爆炸和反应堆受损的消息。
部分专家通过媒体上描绘的各个节点的场景为记者勾勒出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大致过程:由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自动停止,所以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
所谓堆芯熔化,是指核反应堆温度上升过高,造成燃料棒熔化并发生破损事故。
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挑战
![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b5fef1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b.png)
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挑战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且高效的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然而,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给全球核能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日本核电站事故展开探讨,从中寻找对核能发展的启示与面临的挑战。
1. 事故背景及可能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地震与海啸,导致核反应堆控制失效,核泄漏不可避免。
此次事故对日本以及全球核能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福岛核事故导致大量的辐射泄漏,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人身伤害。
其次,由于事故的严重性,日本政府决定关闭原子能发电厂,加强核安全,重新审视核能的风险与收益。
2. 启示与教训福岛核事故给全球能源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与教训。
首先,核能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性。
事故暴露了核能发展中的一些隐患,如设计不完善、安全措施不足等。
因此,未来核能发展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安全控制,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其次,应加强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能力。
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及相关机构对应急管理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仍然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其他国家应加强对核事故的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影响。
3. 挑战与前景福岛核事故对核能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挑战。
首先,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有较大担忧,这对核能发展造成了信任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核能产业需要加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增加公众对核能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核废料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
核能发展需要解决长期、安全的废料储存问题,以确保社会与环境的安全。
最后,核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仍然面临技术上的挑战。
新一代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是未来核能发展的重点。
4. 国际合作与发展方向面对核能发展的挑战,国际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技术与经验,共同提高核能的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应加强国际核安全机制的建设,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此外,应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减少对核能的依赖,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
![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81316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6.png)
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核事故,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事故发生后,公众舆论和社会反思成为焦点,人们开始思考核能的安全性以及核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
本文将就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进行探讨。
一、核电站事故引发的公众舆论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恐慌。
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人们开始担心核辐射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公众舆论对核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1. 公众的安全担忧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了大量的辐射泄漏,这让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深刻的担忧。
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安全感到不安,担心辐射会对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这种安全担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核能的广泛质疑。
2. 媒体的影响力媒体在核电站事故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媒体的报道帮助公众了解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同时也激发了公众的担忧和恐慌情绪。
媒体的报道在塑造公众舆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二、社会对核能的反思与改变日本核电站事故不仅引发了公众舆论,也带来了对核能的社会反思。
事故后,社会开始对核能的发展、监管和安全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更加安全的核能发展。
1. 核能政策的调整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政府决定关闭一些老旧的核电站,并加强核电站的安全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和发展力度,以减少对核能的依赖。
2. 全球范围内的反思与改变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仅影响了日本,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核能的反思与改变。
各国开始审视自身的核能政策和核电站的安全性,加强相关的法规和监管措施。
核能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推动了全球核能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核能未来的走向与挑战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变革和进步。
1. 安全技术的进步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核能行业加大了对核电站的安全措施和技术研发的投入。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836ba07240c844768eaee2d.png)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福岛核泄漏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它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双重的,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民众对政府处置灾害的应急能力、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信任度已经下降;国民对重灾区的人们猜疑重重,甚至出现歧视倾向,加重了受灾民众的心理负担;民众对日本政府未来的社会心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期望。
从日本福岛核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启示,如加强政府与技术专家的对话与交流,充分尊重专家权威性的前提下,确保对话的开放性、平等性,以此达成协议,形成共识;正确处理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与矛盾;科学预测技术风险,做好技术的安全评估;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提高民众的心理抗压能力等。
标签:社会心理;福岛核事故;影响与启示福岛核泄漏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它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双重的,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響。
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如期进行,日本政府也向民众承诺加快“去污”进度,让民众早日回归故里,但是精神上的创伤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愈合,因为天灾固然让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赖,可是当天灾的背后夹杂着人祸时,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有责备,也有更深刻的反思,更有抹之不去的心理痛楚。
一、福岛核事故:天灾与人祸日本是一个土地面积有限而科技相对发达的窄长型岛国,虽然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资源,但是其核电站有55座,有效解决了电源不足的困境。
2011年3月11日下午1点46分,由于东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引发10—38.9米的海啸,致使55座核电站中的11座自动关闭,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氢气爆炸。
该核电站共有6台核电机组,其中的第1、2、3号机组在地震发生时还处于正常发电状态,4、5、6号机组因为在维修之中而没有启用。
核辐射事故案例分析与责任追究
![核辐射事故案例分析与责任追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0c032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7.png)
核辐射事故案例分析与责任追究核辐射事故是一种严重的灾难,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对核辐射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责任追究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看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
该事故造成了核辐射泄漏,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数万人被迫撤离家园。
这一事故的责任主要在于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
首先,日本政府在核事故前没有建立足够的防范措施。
他们没有预见到地震和海啸可能对核电站造成的威胁,并没有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
此外,政府也没有及时向民众发布准确的信息,导致很多人没有及时撤离,增加了伤亡和污染的风险。
其次,东京电力公司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他们没有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
而且,他们对外界的警告信号反应迟缓,没有及时关闭核电站,导致泄漏事故的扩大。
对于福岛核事故,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应该承担起责任。
他们应该为事故的发生和后果负责,包括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修复受污染地区的环境等。
此外,他们还应该对核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总结教训,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另一个核辐射事故案例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和火灾,导致大量的核辐射泄漏。
这一事故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和疾病,并对周边地区造成了长期的污染。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责任主要在于苏联政府和核电站管理人员。
首先,苏联政府在核事故发生前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
他们没有对核电站进行充分的安全测试和评估,并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此外,政府也没有及时向民众发布准确的信息,导致很多人没有及时撤离,增加了伤亡和污染的风险。
其次,核电站的管理人员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他们没有及时发现和报告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也没有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他们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不力,没有及时疏散人员,没有采取措施限制辐射泄漏。
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经济影响与后果分析
![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经济影响与后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c0f8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7.png)
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经济影响与后果分析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核废水泄漏事件的发展,全球关注度持续上升。
这场涉及核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争议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影响和后果的担忧。
本文将对这一事件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面临的后果。
一、核废水泄漏事件的背景与影响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中发生严重事故,导致辐射泄漏和堆芯熔融。
作为事故的产物,大量核废水被储存起来。
然而,日本政府最近宣布将这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引发国内外许多争议和抗议。
1. 国内经济影响核废水泄漏事件对日本境内的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渔业是受到直接冲击的行业之一。
许多渔民对核废水的排放表示担忧,担心海洋生物受到污染,从而导致海产品的供应减少,价格上涨,甚至市场需求下降。
其次,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
福岛附近的景点和海滩可能会因为核废水事件而失去吸引力,游客数量减少,相关企业受到重大损失。
此外,日本其他海洋相关产业以及附近地区的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也将受到牵连,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2. 国际经济影响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国际经济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该事件对国际海产品市场将产生重大冲击。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海产品出口国之一,大量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将对海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引起消费者的担忧,导致海产品价格下降。
其次,国际投资者对日本的信心可能受到影响。
核废水泄漏事件使人们对日本核能安全性产生疑虑,可能导致一些外资流出,对日本经济发展造成挑战。
此外,该事件还可能引发国际社会对核能发电的争议,对全球能源产业格局产生长远影响。
二、核废水泄漏事件可能面临的后果1. 环境后果核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核辐射可能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破坏,甚至进一步威胁到人类健康。
此外,核废水排放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对海洋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争议,加剧国际社会对核能发展的疑虑,对全球环境保护合作构成挑战。
2. 人类健康风险核废水排放对福岛周边地区的居民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错与罚:日本核泄漏图解
![错与罚:日本核泄漏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cb7ca24ce518964bcf847ca5.png)
日本福岛核事故已进入第6天,此次核泄漏危机在过去的5天里逐步升级,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欧洲能源专员冈瑟·厄廷格将这次由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灾难形容为“现代启示录”。
在对过去5天发生的事情进行梳理时,我们发现日本当局在此次事故中应对失当、表现乏力,其中教训值得各国政府和核电行业吸取。
在分析这次核事故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简单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泄漏防护原理。
日本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的所有10座核反应堆在1971-1988年间建成运行,均属沸水型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BWR)。
其工作原理是核燃料棒在反应堆堆芯发生可控的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传递给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水,这些水被加热后产生蒸汽,直接推动蒸汽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这个回路里的水,在反应堆运转后是沸腾的,蒸汽通过涡轮发电机后需要进入一个冷凝器,冷凝器引入海水进行冷却,蒸汽冷却后重新变成液态水流回反应堆压力容器。
为什么停堆后冷却那么重要在这次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的反应堆都已自动“停堆”,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核泄漏?这是因为在核电术语里“停堆”,只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向反应堆芯插入控制棒,停止链式反应,但是核燃料棒里的反射性元素自衰变仍然产生大量热量。
这样就必须保持冷却水循环,以保证核燃料棒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包裹金属熔解破损,导致严重核泄漏。
沸水型反应堆运行过程示意图,图中蓝色部分即为冷却水循环,最左边的部分即为进行链式反应的炉心。
(点击可看大图)众所周知,核燃料在发生链式反应时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如碘131、铯137。
为了避免这些放射性物质泄漏,核电站设置了多层防护。
第一层防护:核燃料棒外壳福岛核电站有三层防护,第一层就是核燃料棒的外壳——锆合金,这层锆合金包裹可以避免核燃料棒里的放射性物质与冷却水接触,可以承受1200度的高温。
很多根核燃料棒、控制棒(用途是吸收中子,控制链式反应的程度)及相关机构就组成了反应堆堆芯装置。
日本核泄漏事故带来的教训
![日本核泄漏事故带来的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51d6b157312b3169a451a40c.png)
界的高度关注 ,同时也给我们 敲晌了警钟。连 日来 ,就这一 事故带来哪些教训 ,国内外各主要媒体纷纷发表言论 ,我们 择 其 精 华 .加 以归 纳 ,供 大 家 思考 。
电站事故 的严重程 度评价提 高到最
高级别 7 。 级
放核污水后 , 欧美亚 多国都沦为 “ 辐
东 电因担 心机组 报废 而未 及时 向反 应堆 注入 海水 。东 电之所 以不愿 用
海水 冷却 反应 堆 ,是 因为担心损 害 其对 核反 应堆 的长 期投 资。海水 可 能会 使核 反应 堆永 久停 运 。二是 政 府危 机管 理乱 作一 团 。为 了给 不断 升温 的 反应堆 降 温 , 日本政 府 3月
e 罗 时
举 世瞩 目的 日本 福 岛 “ 1 ’ 3・ 1 ’
核 泄 漏 事 故 ,是 自 1 8 9 6年 4月 2 6 日前 苏联 乌克兰共 和 国切尔诺 贝利 核 电站发 生严 重核泄 漏 以来 ,人类 发生 的最严 重 的核泄漏 事故 。据官
方统 计 的数 据 ,在 切尔诺 贝利 核悲
一
漏有 限” ,需要制定 “ 一些有计戈 的 对策 ”; 而最高级 7 级则 表明 ,放射
丧 失最 佳机会 ?为何 东 电及 日本政
府对 福 岛核危 机公 布 的数据前 后不
-
性 物质 “ 量泄 漏 ” 对人 体 健康 大 ,“
和 环 境 造 成 大 范 围影 响 ” ,需 要 “ 扩
1 5日就指 派 自卫 队出动直升 机到核 电站 上 空洒水 ,不料 遭 到拒绝 ,理
射 区” ,人们 的情绪也 由最初 的焦虑 转变 为 “ 愤怒” 。有专家 指出 ,核事 故 对大 气 、海 洋环 境 和食 物链 造成 的 影响 ,也许 未来 几 十年都 不会 根 除 。韩 国政 府 4月 5日开始 指 责 日 本 向海水 中排放放 射 性污水 的 行为 有 可能 违反 国际法 ,韩 国和俄 罗斯 均 声称 ,待调 查结 果公 布 后将 追究 日本政府 的责任 。 日本 并不 是第 一 个 将核 废料 排 向大 海 的 国家 ,19 93 年 俄罗 斯 以没有 钱处 理核 废料 为理 由 ,将低 辐射废料倾倒 在 日本海域 ,
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报告
![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8d5caeb0717fd5360cdc86.png)
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二站1号机组于1982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都是单循环沸水堆,只有一条冷却回路,蒸汽直接从堆芯中产生, 推动汽轮机。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已经服役40年,已经出现许多老化的迹象,包括原子 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 蚀。这一机组原本计划延寿20年,正式退役需要到2031年。2011年东京电力计划为第一 核电站增建两座反应堆。
我国核电与福岛核电站相比:
福岛
地震 海啸 技术标准 安全壳承压能力 安全壳消氢 全厂断电 严重事故管理导则 地震带 发生 60年代 较弱 无 汽动泵 无
我国
地质结构稳定 基本不具备发生条件 90年代 较强 能动+非能动 汽动泵+非能动系统 已有并全面推广
无论对二代还是三代核电站、压水堆还是沸水堆,福岛核 电站严重事故均给我们很多改进启示: 1. 厂址抗震能力--厂址选择 2. 厂址防海啸、洪水能力--设计考虑和现行改进 3. 预防严重事故发生--应急电源、应急水源 4. 严重事故缓解--氢气复合器、过滤排放、SAMG 5. 应急响应能力--公众撤离 6. 事故后续处理、放射性物质处理--设备、技术
在能源紧缺的当下,核电事业不应受到此类事故的影响,安全合理的发展核 电事业势在必行。 当然,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从上倒下贯彻安全意识是十 分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应保持严谨的态度,坚守各自工作岗位,维持核 电的安全运行。 中国正在运行和建造以及待建造的各核电站十分重视应对各 类突发事件的考量。中国最早的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福岛核电站爆炸-泄漏事故图解
地震造成了怎样的损害
周五的地震切断了系统 的电源,海啸还瘫痪了备用 的柴油发电机。作为第三备 份,蒸汽驱动的汽轮机本该 产生足够的电力,驱动水泵 将冷却水注入反应罩内。然 而控制反应堆运行的电量已 经耗尽,只能等待启用新的 柴油发电机。报告称2号反应 堆的燃料棒因缺水导致暴露。 1号反应堆也出现冷却剂泄漏 的状况,控制室的辐射水平 不断上升。
对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的社会反思
![对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的社会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4cdc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2.png)
对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的社会反思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愈加严重。
最近,日本政府宣布将核污水排放至海洋,这一决定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反思。
本文将对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社会反思。
1. 前因后果核污水排放问题源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核污染处理。
福岛核电站事故是近年来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为了应对污染和安全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放至海洋。
然而,这一决定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争议和社会反思。
2. 社会反应与抗议核污水排放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应和抗议。
国内外民间组织、环保机构以及个体纷纷表达了对此决定的强烈反对。
他们担心核污水的排放将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一些国家也对这一决定表示担忧,并呼吁日本政府重新考虑。
3. 对政府决策的质疑社会反思使得人们对政府决策进行了深入的质疑和思考。
一方面,人们对于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政府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没有充分征求民意,也没有透明公开相关数据和研究报告。
另一方面,人们对政府处理核污水问题的方案持怀疑态度,认为政府未能就处理方法与国际社会展开充分的协商和沟通。
4. 国际合作与责任对于核污水排放问题的社会反思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合作。
环境问题超越国界,任何国家单独的行动都难以解决大规模的环境危机。
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该通过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法规来规范核污染的处理和排放,以保护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和人类的健康。
5. 科技创新与替代方案核污水排放问题也催生了人们对科技创新和替代方案的思考和探索。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
在核污水排放问题中,人们正在研究开发更有效的核污染处理技术,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此外,人们还在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以减少对核能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核污染问题。
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舆论与民意分析
![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舆论与民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0530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3.png)
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舆论与民意分析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是近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舆论和民意激烈讨论。
本文将从舆论和民意两个方面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一、舆论分析核废水泄漏事件从爆发初期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舆论风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件影响力和公众对事件的关切程度。
本次事件从爆发至今,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舆论倾向。
1. 对日本政府的批评许多舆论认为,日本政府在处理核废水泄漏事件的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对事件的影响和风险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这引发了公众对政府的批评,认为政府在权衡国家利益和公众安全之间存在偏差。
2. 环境保护意识的抬头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许多民众对核废水泄漏事件表达了强烈的关切。
他们担心核废水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对海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疑问。
这一舆论倾向推动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也促使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事件的关注。
3. 科学解释的争议核废水泄漏事件牵涉到复杂的科学问题,这也导致了众说纷纭的舆论。
一些科学家和专家认为,经过处理后的核废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安全排放,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明显威胁。
然而,这一观点并未完全消除公众对核废水处理方法的疑虑和担忧。
二、民意分析民意是对舆论反应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更加接近个体的情感和立场。
针对日本核废水泄漏事件的民意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 被直接影响的地区居民核废水泄漏事件直接影响到附近地区的居民,他们对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具有重要意义。
在事件爆发初期,受影响居民表达了对政府应对不力和信息不透明的不满,并对核废水的处理方法提出了质疑。
然而,随着政府发布相关信息和采取措施,部分居民开始相信政府的处理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2. 国内外舆论引导下的民意反应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舆论的引导和影响。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与舆论一致而表达同样的看法,而一些人则可能因为觉得舆论不公正而采取相反的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日本核泄漏的分析与反思
2011年3月12日,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8.8级强烈地震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故障,发生核泄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场危机已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人们开始重新评估人类借助科技所获得的能力。
欧盟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从自信变成不太自信。
德国政府暂时关闭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核电站,总理默克尔说,日本核危机是科技史上的一个转折。
我国也宣布暂停审批新的核电站,并对所有核电站实施安全检查。
一时间,人们谈“核”色变。
如果我们以为这场核危机只是别人的事,那就大错特错。
正确的方法,是把福岛核泄漏纳入人类事务的范畴,把它看作人类科技进展中遭遇的一次挫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深对核电的了解并反思核电对人类的作用及影响,提升我们对科技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认识,以便今后采取正确的行动。
首先,什么是核泄漏呢?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围的电子构成的。
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
核电站就是利用一座或若干座核动力反应堆所产生的热能来发电或发电兼供热的动力设施,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核燃料在“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核泄漏是指核电站的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
其次,什么是核辐射?
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
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最后,公众如何应对核泄漏后带来的核辐射呢?
一旦出现核泄漏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信息,并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
为此,应通过各种手段(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的信息沟通,切忌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第二件事是按照当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
1.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减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
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包括空调、风扇),当污染的空气过去后,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
2.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现场,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
3.当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时,用简易方法(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减少约90%。
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对人的体表进行防护。
4.服碘保护。
在核泄漏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将含有非
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服用,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
为了使甲状腺受照剂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就应该服用稳定碘;否则就应在此后尽快实施这一措施。
如果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6小时内口服稳定碘的话,所提供的防护几乎是完全的;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碘,防护效率约90%。
措施的有效性随措施的拖延而降低,但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碘,甲状腺吸收的放射性碘仍可降低一半左右。
服用稳定碘一般不是单独采用的一种防护措施,它将与撤离和(或)隐蔽一道进行。
对成年人,服用稳定碘的推荐量为100mg碘(最普通的像130mg碘化钾或170mg碘酸钾)。
对儿童和婴儿则推荐较小的量。
与这样的服碘剂量有关的危险,对于饮食中明显缺碘的地区会有所增加。
不过,由于食入稳定碘而所产生的瞬时危险或严重效应一般都很小。
5.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可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形成的污染。
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监测或处理。
6.听从当地主管部门的安排,决定是否需要控制使用当地的食品和饮水。
当食品和饮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时,应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
受污染的食品可采取加工、洗涤、去皮等方法去污,也可在低温下保存,使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自行衰变,以达到可食用的水平。
对受污染的水,可用混凝、沉淀、过滤及离子交换等方法消除污染。
核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是光明还是黑暗?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亦曾同样经历过这样的思索。
今日,核发电研究如火如荼,虽然技术不断更新,但核终究是核,就似一颗埋在地下的炸弹,随时爆炸。
有人说,核电是一把双刃剑,核能帮助人类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但如果技术安全系数没有保障,出现设计缺陷和人为失误,对人类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所以我国要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
这些举措无疑是必要的。
因为安全毕竟是涉及民生的大事,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或仅考虑局部经济利益蛮干,而要真正从全局着想,从安全第一考虑,慎对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