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教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教案(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帧开始 开始 发送 帧首部
帧结束 帧尾部
用控制字符进行帧定界的方法举例
帧开始符
SOH
帧结束符 装在帧中的数据部分
EOT

发送在前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 透明传输
出现了“EOT” 完整的帧 发送 在前 数据部分
SOH EOT EOT
被接收端 误认为是一个帧
被接收端当作无效帧而丢弃




现在 k = 6, M = 101001。 设 n = 3, 除数 P = 1101, 被除数是 2nM = 101001000。 模 2 运算的结果是:商 Q = 110101, 余数 R = 001。 把余数 R 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 M 的后面发 送出去。发送的数据是:2nM + R 即:101001001,共 (k + n) 位。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3.2 点对点协议 PPP
3.2.1 PPP 协议的特点


现在全世界t Protocol)。 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时,一 般都是使用 PPP 协议。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用户到 ISP 的链路使用 PPP 协议
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主机 H1 电话网 H1 应用层
路由器 R1
局域网
路由器 R2
广域网
路由器 R3 局域网
主机 H2
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
R1
网络层 链路层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R2
网络层 链路层
R3
网络层 链路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详细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详细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详细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12.3目录实验说明 (3)实验一双绞线制作 (5)实验二 Windows网络协议配置 (10)实验三常见网络命令的使用 (25)实验四路由器的配置及使用 (39)实验五 IIS的安装及配置 (46)实验六 DNS服务的设置 (65)实验说明一、实验安排实验时间从教学第六周开始,第八周结束,其中每个班的时间安排如下图所示星期六星期日上午8:00-11:00 自动化08(3)对口自动化09(1)下午2:00-5:00 自动化09(2)二、实验项目列表周次需完成的实验第六周1.双绞线制作2.windows网络协议设置第七周3.常见网络命令使用4 .路由器配置第八周5.IIS的安装及配置6. DNS服务的配置实验项目共六个,三周完成,每次实验时间四学时,每次实验课做两个实验,写两个实验报告,并完成相应的作业。

对每个实验,老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指导书,其中:(1)详细版本的是供大家预习和做实验时用的,里面详细列出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每一步的截图(给大家实验时做参照用的,大家实验时可能随大家机器的不同,截图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大家做实验时可以参考来开展实验。

(2)简化版本,该版本主要是给大家写实验报告时用的,主要是实验理论和实验步骤部分做了一定的简化,大家可以按照我提供的内容抄到实验报告上。

三、实验要求1.按时参加实验,不无故缺席,确实有缘由请提前请假。

2.由于部分实验内容教材上没有,内容将在上课时做一定讲解,请大家认真听讲,并做好实验的预习工作。

3.按照实验指导书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4.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习题。

实验报告内容可以按照我提供的实验指导书来写,禁止抄袭,实验数据记录应反映本机实验结果的真实情况。

5.实验报告和作业本在做下一次实验时当堂交上来。

实验一双绞线制作一、实验目的了解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应用范围,掌握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制作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一网线制作 (4)1.实验目的 (4)2.实验任务 (4)3.实验设备 (4)4.实验方法 (4)5.实验预习要求 (5)6.实验报告内容 (5)7.摸索题 (6)实验二网络常用命令 (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7)二、实验环境 (7)三、预备知识 (7)四、实验步骤 (7)五、实验报告内容 (11)实验三DNS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12)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2)二、实验环境 (12)三、预备知识 (12)四、实验步骤 (12)五、实验报告内容 (18)实验四W EB服务器配置与治理 (1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9)二、实验环境 (19)三、预备知识 (19)四、实验步骤 (20)五、实验报告内容 (30)实验五FTP服务器的配置与治理 (3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1)二、实验环境 (31)三、预备知识 (31)四、实验步骤 (32)五、实验报告内容 (36)实验DHCP服务器配置与治理(选做) (37)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37)二、实验环境 (37)三、预备知识 (37)四、实验步骤 (37)五、实验报告内容 (42)实验六熟悉网络互连设备及其差不多配置 (43)一、实验目的 (43)二、实验环境 (43)三、实验步骤 (43)四、实验报告内容 (46)实验一网线制作1.实验目的(1)认识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认识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了解其差不多功能。

(3)学会用双绞线制作网线。

(4)学会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接线等差不多使用方法。

2.实验任务(1)熟悉LAN中常用的几种网线、连接器及各自特点。

(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网线。

(3)完成网卡的硬件安装。

(4)熟悉网卡、Modem、Hub、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接口及接线和使用方法,弄清各指示灯的含义。

3.实验设备●5类双绞线、RJ-45头、双绞线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剪刀等●细缆、BNC接头、T型接头、端接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目录实验一 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 (3)一、实验目的 (3)二、预备知识 (3)三、实验环境 (4)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报告内容 (6)实验二 IP层协议分析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环境 (7)三、实验步骤 (7)四、实验报告内容 (8)实验三 TCP协议分析 (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四 HTTP和DNS分析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实验步骤 (11)四、实验报告内容 (12)实验一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一、实验目的1.分析802.3协议2.熟悉以太网帧的格式3.熟悉ARP报文的格式二、预备知识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仔细观察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

为探究协议操作细节,可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

这些任务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如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在正在运行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

顾名思义,一个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一般情况下,分组嗅探器将存储和显示出被捕获报文的各协议头部字段内容。

图1为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在这里是因特网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

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是附加计算机普通软件上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分组捕获库接收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

高层协议(如:HTTP、FTP、TCP、UDP、DNS、IP等)交换的报文都被封装在链路层帧(Frame)中,并沿着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的电缆)传输。

图1假设所使用的物理媒体是以太网,上层协议的报文最终封装在以太网帧中。

分组嗅探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析器。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3. 基本网络命令使用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前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成国内一流的课程,是近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努力的方向。

我校自1986 年开始为本科生同学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当时由于设备紧张,基本没有实践环节。

1996 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建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验环境。

这个实验环境为同学提供了基本的网络操作和功能,在当时达到了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基本水平,这个实验环境为我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 年,我们又重新改建了实验环境。

目前,本实验室拥有40 台联想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和五台联想、方正服务器。

现在的网络实验环境不逊于国内各知名学府,在这样良好的硬件环境下,我们就在软件上也力争达到国先进水平。

所以,我们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调整了实验安排,加大了实践力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认真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课程。

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杨松波,此外张学东、武传胜、吴建胜等教师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传输层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通过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传输过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基本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进而为今后逐步再涉及到难度较大的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主编郭雅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主审陶培基前言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

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

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

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

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2011年6月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E-mail:***************目录实验一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二制作双绞线 (16)实验三子网掩码实验 (24)实验四交换机基本配置 (33)实验五管理MAC地址转发表 (37)实验六VLAN实验 (42)实验七三层交换机的配置 (51)实验八三层交换机的访问控制 (56)实验九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1)实验十静态路由实验 (68)实验十一RIP实验 (76)实验十二OSPF实验 (83)实验十三访问控制列表实验 (91)实验十四Windows 2003 终端服务 (98)实验十五Web、FTP服务器的配置 (114)实验十六DNS服务器的配置 (126)实验十七DHCP服务器的配置 (136)实验十八wireshark(Ethereal)抓包实验 (150)实验十九安装RedHat Linux9.0操作系统 (163)实验一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要求1.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实验任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任务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任务指导书实验项目(14个)及课时(28)分配总汇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实验二、WINDOWS 的INTERNET 连接共享设置实验三、分析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实验四、TCP/IP 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实验五、安装与配置Active Directory实验六、对等网络配置及网络资源共享实验七、分析IP 协议数据包格式实验八、分析ARP地址解析协议实验九、分析ICMP协议数据包格式实验十、分析TCP协议数据报格式实验十一安装与设置DNS 服务器实验十二安装与设置DHCP 服务器实验十三网络Web 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使实验十四网络FTP 服务器建立、管理和使用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2课时)一、实验目的了解双绞线的特性与应用场合,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环境RJ -45 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 -45 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三、相关理论( 1 )非屏蔽双绞线的六种类型实验使用双绞线是 5 类线。

由8 根线组成,颜色分别为:【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棕白,棕】( 2 )RJ-45 连接器和双绞线线序RJ45 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 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 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 不能搞错。

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T568B 打线方法,线序如下:直通线:(机器与集线器连)1 2 3 4 5 6 7 8A 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B 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交叉线:(机器直连、集线器普通端口级联)1 2 3 4 5 6 7 8A 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B 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四、实验内容1 .一般双绞线的制作2 .交叉双绞线的制作3 .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五、实验步骤1 .仔细阅读实验文档,决定实验环境中需要制作的网线的类型和需要使用的线序。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步骤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步骤及答案

目录实验1 实验环境熟悉 (1)实验2 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 (2)实验3 编辑并发送LLC帧 (3)实验4 编辑并发送MAC帧 (4)实验5 (5)实验6 网际协议IP (6)实验7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8)实验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0)实验9 传输控制协议TCP (11)实验一:实验环境的熟悉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系统的软硬件组成2.熟悉实验系统软件界面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1.由教师引领,观察实验室硬件布局、网线连接、主要设备等相关情况;2.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了解软件的组成模块(包括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2.了解实验中要用到的3种网络拓扑结构图;3.了解每种拓扑图中计算机的连接方法和ip地址的设置方法;主服务器IP设为172.16.1.100;其它机器设为172.16.1.*mask:255.255.255.0Gateway:172.16.1.1Dns:172.16.1.1004.打开中软吉大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课件,熟悉9个实验的名称,有关实验的说明。

实验二:网络协议仿真软件的熟悉实验目的:1.熟悉仿真编辑器界面的操作2.熟悉协议分析器界面的操作实验设备:N台计算机,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实验步骤:打开中软吉大的协议仿真软件,浏览界面,尝试使用界面上的工具按钮。

(1)打开仿真编辑器。

该系统的初始界面分为5个部分:多帧编辑区、单帧编辑区、协议模型区、地址本和十六进制显示区a.多帧编辑区b.单帧编辑区c.协议模型区d.地址本e.十六进制显示区(2)应用实例a.编辑MAC层b.编辑IP层c.编辑TCP层(3)协议分析器使用简介a.会话分析b.协议解析(4)应用实例a.在单帧编辑区中编辑一个ICMP帧b.在协议分析器捕获该帧并分析实验三: 编辑并发送LLC帧实验目的:1.掌握以太网报文格式;2.掌握LLC帧报文格式;3.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设备:集线器,N台计算机,N条双绞线,协议仿真系统实验步骤:1.将服务器和工作站用双绞线和HUB连通并加载协议仿真模块2.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路由器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 认识路由器的端口、型号2.掌握路由器的路由配置3. 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二、实验环境与设备本实验在PC 机上利用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 V6 进行操作。

三、实验内容1. 路由器接口的配置2. 静态路由配置3. 默认路由配置4. 动态路由配置本次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和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这次的实验很好的掌握了各个网段之间的,各个路由器下的pc 的连接情况。

通过对静态,默认,动态路由配置,使得各个路由器下的PC 相互通信。

四、实验步骤1. 路由器接口的配置创建如图所示的拓扑结构图。

(1)为主机PC0,PC1,PC2 配置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网络设备接口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2)为路由器的各个接口分配IP 地址和子网掩码,交换机不用配置。

(4)如配置Router0(5)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使用命令: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

保存此时路由器显示的路由信息,以便与后面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C 表示直连路由)Router0 的路由表:Router1 的路由表:Router2 的路由表:(6)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PC0 与PC2 的连通性:PC1 与PC2 的连通性:原因:因为不在同一个网段。

2. 配置静态路由(1)在Router0 中添加一条到网络192.168.3.0 的静态路由,命令如下: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72.16.1.1(2)再去查看 Router0 路由表,与步骤(2)中的路由表进行对比,观察路由表的变化情况。

(3)在Router2 中添加一条到网络192.168.1.0 的路由后,路由表如下:Router(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72.16.1.2(4)测试PC0 与PC2 的连通性 PC0 与 PC2 的连通性如下图:(5)在Router1 和Router2 中各添加一条静态路由,以实现PC1 与PC2 的互通。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网络》目录实验一简单局域网组网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环境 (1)三、实验内容 (1)四、实验步骤 (2)1.制作RJ-45双绞线 (2)2.用测通仪测试双绞线 (4)3.组建并配置局域网 (4)4.测试局域网连通性 (6)五、相关知识 (7)1. ping命令用法简介 (7)六、注意事项 (8)实验二使用网络模拟器PacketTracer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内容 (9)四、实验步骤 (9)1.安装网络模拟器 (9)2.使用PacketTracer模拟器 (9)3.观察与IP网络接口的各种网络硬件 (13)4. ping和traceroute实验 (13)五、相关知识 (17)六、注意事项 (17)实验三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与ARP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环境 (18)三、实验内容 (18)四、实验步骤 (18)1. 在PacketTracer模拟器中配置网络拓扑 (18)2. 根据要求完成实验环境设置 (19)3. 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19)五、相关知识 (20)六、注意事项 (22)实验四VLAN与三层交换机 (23)一、实验目的 (23)二、实验环境 (23)三、实验内容 (23)四、实验步骤 (23)1. 配置网络拓扑 (23)2. 配置交换机VLAN (24)3. 分析交换机转发报文过程 (24)4. 配置三层交换机 (24)4. 分析三层交换机转发过程 (25)五、相关知识 (26)实验五子网划分与路由器配置 (27)一、实验目的 (27)二、实验环境 (27)三、实验内容 (27)四、实验步骤 (28)1. 规划网络拓扑 (28)3. 划分IP地址块 (28)4. 配置路由器及主机接口属性 (29)5.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 (29)6. 配置静态路由 (31)7. 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33)8.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 (34)9. 查看路由器交换RIP报文的过程 (36)10. 改进网络规划设计 (38)五、相关知识 (39)六、注意事项 (39)实验六OSPF (40)一、实验目的 (40)二、实验环境 (40)三、实验内容 (40)四、实验步骤 (40)1. 规划网络并配置网络拓扑 (40)2. 为路由器配置OSPF (41)3. 修改OSPF链路开销 (41)3. 分析OSPF报文 (42)五、相关知识 (42)实验七使用Wireshark分析网络协议 (43)一、实验目的 (43)二、验环境 (43)三、实验内容 (43)四、实验步骤 (44)1. Wireshark的使用 (44)2. 分析Web应用中的协议交互 (48)五、相关知识 (50)1. Wireshark相关知识 (50)2. 相关命令简介 (51)六、注意事项 (54)实验八用Wireshark分析TCP协议特性 (55)一、实验目的 (55)二、实验环境 (55)三、实验内容 (55)四、实验步骤 (55)1. 俘获本机与远程服务器的TCP踪迹文件 (55)2. 熟悉TCP踪迹文件 (55)3. 分析TCP序列/应答编号和流量控制 (56)4. 分析应用层内容 (57)5. 分析TCP拥塞控制 (58)五、相关知识 (58)六、注意事项 (59)实验九无线局域网 (60)一、实验目的 (60)二、实验环境 (60)三、实验内容 (60)四、实验步骤 (60)1. 构建虚拟Internet路由器及互联网Web服务器 (61)2. 部署实验网络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62)3. 验证无线连接并对实验网络进行分析 (63)五、相关知识 (64)六、注意事项 (64)实验十DNS服务管理及邮件服务管理 (65)一、实验目的 (65)二、实验环境 (65)三、实验内容 (65)四、实验步骤 (65)1. 配置DNS服务器 (65)2. 测试DNS服务器 (70)3. 添加邮件服务器所需资源记录 (72)4. 安装MDaemon邮件服务器软件 (73)5. 配置MDaemon邮件服务器 (74)6. 测试MDaemon邮件服务器 (76)五、思考与实践 (81)实验十一配置DHCP服务器(Server2003版) (82)一、实验目的 (82)二、实验环境 (82)四、实验步骤 (82)1. 配置DHCP服务器 (82)2. 启动DHCP服务 (85)3. 测试DHCP服务器 (85)五、思考与实践 (87)实验十二DHCP中继代理 (88)一、实验目的 (88)二、实验环境 (88)三、实验内容 (88)四、实验步骤 (88)1. 配置网络拓扑 (88)2. 配置DNS服务 (88)3. DHCP中继代理 (90)4. 测试并分析DHCP交互过程 (90)五、相关知识 (90)实验十三利用Java开发网络应用程序 (92)一、实验目的 (92)二、实验环境 (92)三、实验内容 (92)四、实验步骤 (92)1. 安装Java编程环境 (92)2. 在Java集成开发环境下调试程序 (93)3. 编写UDP Ping程序 (96)4. 编写Web代理服务器程序 (100)五、相关知识 (107)六、注意事项 (108)实验十四TCP文件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109)一、实验目的 (109)二、实验环境 (109)四、实验步骤 (109)1. Code::Blocks开发环境简介 (109)2. Windows Socket API入门 (114)3. 编译运行文件传输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源代码 (116)4. 程序改进 (123)五、注意事项 (124)1. 实验报告要求 (124)2. 预习与参考 (124)实验十五简单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124)一、实验目的 (124)二、实验环境 (124)三、实验内容 (125)四、实验步骤 (125)1. 编译运行Web服务器源代码 (125)2. 程序改进 (126)五、注意事项 (127)1. 实验报告要求 (127)2. 预习与参考 (127)实验十六访问控制列表 (128)一、实验目的 (128)二、实验条件 (128)三、实验内容 (128)四、实验步骤 (128)1. 配置网络拓扑 (128)2. 标准ACL配置 (129)3. 扩展ACL配置 (129)五、相关知识 (130)实验一 简单局域网组网建议学时:1 一、实验目的1)掌握RJ-45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实验指导书

目录前导实验添加常用服务以及设置网络属性 (1)实验一制作双绞线RJ-45接头 (5)实验二小型局域网的组建 (6)实验三以太网帧的构成 (8)实验四地址解析协议ARP (10)实验五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11)实验六路由信息协议RIP (13)实验七网际协议IP (14)实验八 TCP、UDP和端口扫描 (16)附录: IIS之常见问题解答 (26)前导实验添加常用服务以及设置网络属性一、常用服务简介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它为Internet(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abc.”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2.168.0.48”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Internet Info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

它是一种Web服务,主要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它使得在Intranet(局域网)或Internet(因特网)上发布信息很容易。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5.0。

3、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是设计用于简化管理地址配置的TCP/IP标准。

它使用服务器集中管理 IP 地址以及在您的网络上使用的其他相关配置(比如网关、DNS服务器等)的详细信息。

二、添加DNS、IIS和DHCP服务1、添加II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Internet信息服务→全选”。

2、添加DHCP和DN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网络服务→选中: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选中:域名服务系统DNS”。

3、添加成功后,不需重新启动,即可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中看到并使用相关服务。

如下图:三、网络属性设置要使用以上所述服务,本机必须要有静态(即固定)的IP地址。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件ppt教材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件ppt教材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网络12-1 指导老师:实验一Packet Tracer软件和网络基本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Packet Tracer 5.3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2.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3.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条件要求1.局域网接入互联网;2.Pc安装有Packet Tracer 5.3模拟软件;3.服务器端安装window 2003,客户端安装window xp。

三、实践内容与步骤1.打开Packet Tracer 5.3模拟软件(可自行汉化),熟悉基本界面,掌握基本操作规范和方法;2.Ping命令的解释及其使用。

Ping命令用于确定本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数据包。

1)Ping 127.0.0.1,环回地址,验证tcp/ip安装及是否正确;2)Ping 本机ip;3)Ping 网关ip;4)Ping 。

3.Netstat命令的解释及其使用。

用于显示ip、tcp、udp等协议相关统计数据,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7.LISTEN:在监听状态中。

ESTABLISHED:已建立联机的联机情况。

TIME_WAIT:该联机在目前已经是等待的状态。

8.-e。

含义:本选项用于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

它列出的项目包括传送的数据报的总字节数、错误数、删除数、数据报的数量和广播的数量。

这些统计数据既有发送的数据报数量,也有接收的数据报数量。

这个选项可以用来统计一些基本的网络流量。

若接收错和发送错接近为零或全为零,网络的接口无问题。

但当这两个字段有100 个以上的出错分组时就可以认为是高出错率了。

高的发送错表示本地网络饱和或在主机与网络之间有不良的物理连接; 高的接收错表示整体网络饱和、本地主机过载或物理连接有问题,可以用Ping 命令统计误码率,进一步确定故障的程度。

netstat -e 和ping 结合使用能解决一大部分网络故障。

Received为接收数,Sent为发送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实验指导书

目录前导实验添加常用服务以及设置网络属性 (1)实验一制作双绞线RJ-45接头 (5)实验二小型局域网的组建 (6)实验三以太网帧的构成 (8)实验四地址解析协议ARP (10)实验五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11)实验六路由信息协议RIP (13)实验七网际协议IP (14)实验八 TCP、UDP和端口扫描 (16)附录: IIS之常见问题解答 (26)前导实验添加常用服务以及设置网络属性一、常用服务简介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它为Internet(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abc.”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2.168.0.48”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Internet Info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

它是一种Web服务,主要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它使得在Intranet(局域网)或Internet(因特网)上发布信息很容易。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5.0。

3、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是设计用于简化管理地址配置的TCP/IP标准。

它使用服务器集中管理 IP 地址以及在您的网络上使用的其他相关配置(比如网关、DNS服务器等)的详细信息。

二、添加DNS、IIS和DHCP服务1、添加II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Internet信息服务→全选”。

2、添加DHCP和DN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网络服务→选中: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选中:域名服务系统DNS”。

3、添加成功后,不需重新启动,即可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中看到并使用相关服务。

如下图:三、网络属性设置要使用以上所述服务,本机必须要有静态(即固定)的IP地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图2-3 "新建作用域向导-添加排除IP"对话框
(3)设置租约期限
在图2-4所示的"租约期限"可设定DHCP服务器所分配的IP地址的有效期,默认为8天。如果网络中的电脑数量基本是固定的,则可以设为较长的时间,否则设置短一些的时间。
图2-4 "新建作用域向导-租约期限"对话框
(2)制作同轴电缆网线
用工具将BNC头连接到细同轴电缆线上,用三用表测试绝缘情况。
2.了解校园网的拓扑结构
(1)登录校园网,从网管中心查找到学校的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图。
(2)了解各设备的名称及作用。
3.参观本实验室的网络连接,画出该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2.启动DHCP控制台、添加DHCP服务器
(1)依次选择"开始"→"程序"→"管理工具"→" DHCP"命令选项,激活"DHCP"控制台窗口。
(2)选择"操作→添加服务器"命令选项,激活"添加服务器窗口",输入添加服务器的IP地址,单击"确定"按钮。
3. DHCP服务器的授权
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只有经过授权的DHCP服务器,才能向其客户提供动态IP地址的服务。
2.创建搜索区域
管理DNS服务器的工作主要在DNS管理器中进行。在管理工具中,单击"DNS"打开如图3-4所示的DNS管理器窗口。我们注意到DNS管理器的DNS服务器节点下有"正向搜索区域"和"反向搜索区域"两个子节点,他们是DNS服务管理的基本单位。
图3-4 "DNS管理器"窗口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1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实验2 Windows 2000 Server域管理和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3 DNS、WEB、FTP和SMTP服务器安装和配置实验4 Packet Tracer 5.0模拟器使用实验5 访问CISCO路由和交换设备实验6 配置IP、静态路由协议实验7 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实验8 交换机上创建VLAN实验1 网线的制作和应用双绞线一般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两类。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所以本节主要以非屏蔽双绞线为例进行介绍。

1.1 实验概述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的布线,每条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 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

双绞线有其标准的连接方法,目的是保证线缆接头布局的对称性,这样就可以使接头内导线之间的干扰相互抵消,增强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在学习直连双绞线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直连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和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2.实验原理双绞线的连接,如图1-1 所示、图1-2 所示和图1-3 所示。

图1-1 直连双绞线在网络中的应用图1-2 通过直连双绞线连接设备图1-3 用直连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不同生产商的产品的标志可能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以下一些信息:•双绞线类型•NEC/UL 防火测试和级别•CSA 防火测试•长度标志•双绞线的生产商和产品号码以下是一根双绞线上的记号,我们以此为例说明不同记号标志的含义:A V AYA-C SYSTEIMAX 1061C+ 4/24AWG CM VERIFIED UL CAT 5E 31086FEET - 09745.0 METERS,这些记号提供了这条双绞线的以下信息:•A V AYA-C SYSTEMIMAX:指的是该双绞线的生产商。

•1061C+:指的是该双绞线的产品号•4/24 AWG:说明这条双绞线是由4 对24 AWG 导线的线对所构成。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8学时)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8学时)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2008-9目录实验要求 (3)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 (4)实验二HTTP、FTP服务器的配置 (12)实验三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 (18)实验四Cisco 系列路由器配置基础 (19)实验要求一、预习实验内容1.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本实验所需要的理论及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资料,与备实验时参考。

二﹑实验过程1.每次上机作业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及要求。

2.上机时遵守课堂纪律,按照大纲和老师的要求,认真、扎实完成实验。

3.要严格执行良好的上机步骤,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调试作业程序,作好实验记录。

4.实验结束后,关闭机器设备,清理实验环境。

三﹑编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1.上机实习题目及要求。

2.使用的工具、环境描述。

3.阐述实验思路,并绘制原理图、流程图等。

4.实验的内容及完成的情况。

5.详细图表、设备配置清单、测试结果、相关说明等。

6.实验中的问题分析,对实验内容、方法的改进意见。

7.收获体会。

四、注意事项1.遵守课堂纪律。

2.严格按照程序开、关机器设备。

3.按时完成实验、严禁抄袭。

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熟悉和掌握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实验前的准备♦阅读教材关于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的相关内容;♦阅读本实验的内容及操作步骤;3.实验内容一、实验课时2学时/1次上机实习操作;二、练习使用如下网络命令:ping.exe,netstat.exe, arp.exe, telnet.exe, ftp.exe, ipconfig.exe, tracert.exe, winipcfg.exe, net.exe, route.exe三、预备知识:1.ping.exe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 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参数:-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teachman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teachman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基本配置和抓包工具1 实验目的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使用wireshark进行抓包。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学会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

2 实验内容(一)TCP/IP协议栈检查系统是否已自动安装了TCP/IP协议栈,步骤如下:1、打开“控制面板”,双击图标,再双击图标,打开对话框,单击按钮,弹出对话框,检查是否安装了TCP/IP协议,如图1-2所示。

图1-22、若还未安装TCP/IP协议,则可单击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选项,如图1-3所示。

图1-33、单击按钮,选择TCP/IP协议,单击按钮进行安装。

(二)网络参数设置1、使用图形界面查看本机IP地址的具体配置;2、分别修改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地址,分别访问、登陆qq,检查是否可以成功,思考原因;3、配置多IP,要求两个IP不在同一子网中,其中一个IP(如10.0.0.1)用于连接互联网,另外一个IP(如192.168.1.1)用于与隔壁的同学通讯(例如ping)。

4、检查并修改本机的MAC地址。

(三)常用命令1、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

与旁边的同学互相Ping;2、使用IPconfig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运行“ipconfig /all”记录下相关信息,详细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3、使用Tracert工具分别测试本机到、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关信息,并通过检查每个经过的路由器所属的地理位置;4、使用Netstat工具,运行“netstat -anb”,记录下相关信息,详细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5、使用Arp工具,运行“arp -a”,记录下相关信息,详细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6、使用Nslookup工具,使用nslookup检查通过8.8.8.8解析、对应的IP地址,记录下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导实验添加常用服务以及设置网络属性一、常用服务简介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它为Internet(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2.168.0.48”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Internet Info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

它是一种Web 服务,主要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它使得在Intranet(局域网)或Internet(因特网)上发布信息很容易。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5.0。

3、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是设计用于简化管理地址配置的TCP/IP标准。

它使用服务器集中管理 IP地址以及在您的网络上使用的其他相关配置(比如网关、DNS服务器等)的详细信息。

二、添加DNS、IIS和DHCP服务1、添加II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Internet信息服务→全选”。

2、添加DHCP和DNS。

选“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网络服务→选中: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选中:域名服务系统DNS”。

3、添加成功后,不需重新启动,即可在“开始→程序→管理工具”中看到并使用相关服务。

如下图:三、网络属性设置要使用以上所述服务,本机必须要有静态(即固定)的IP地址。

如果只是在局域网中使用,原则上可用任意的IP地址,最常用的是“192.168.0.1”到“192.168.0.254”范围内的任意值。

欲为网卡绑定静态IP地址,按如下操作:1、打开网络属性设置窗口:即TCP/IP属性设置窗口。

选“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

2、为网卡绑定第一个IP地址:此IP同时也将成为本机的默认IP地址。

选“使用下面的IP地址”,在“IP地址”一栏输入“192.168.0.48”;子网掩码一栏输入“255.255.255.0”;如果本机同时又是本网内的服务器,则“默认网关”和“首选DNS服务器”两栏也均填入此默认IP地址;如果本机不是本网内的服务器,则一般“默认网关”和“备用DNS服务器”两栏的值为服务器的IP地址,而“首选DNS服务器”仍然为本机的默认IP地址。

本文假设本机为本网内的服务器,如下图:3、为网卡绑定更多的IP地址:在上步中选“高级”,再选“添加”,然后输入第二个IP地址“192.168.0.49”,其相应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系统会自动填充;增加更多的IP地址方法相同。

如下图:4、全部设置完成后,不需重新启动,退出此网络属性设置窗口后,所设即生效!五、网络属性设置后的验证为了测试所进行的设置是否成功,可采用如下常用方法:1、进入MSDOS方式:选“开始→运行”,输入“cmd”再“确定”。

2、查看本机所配置的IP地址:输入“ipconfig”再回车,即可看到相关配置。

如下图:3、也可以通过输入“ping 192.168.0.48”的格式来进行验证。

实验一制作双绞线RJ-45接头实验目的:1.掌握直通连接网线和交叉连接网线接头的制作2.掌握网络测试仪的使用实验设备:EIA/TIA-568标准5类UTP,RJ-45水晶头,双绞线网钳,网络测试仪实验步骤:(一)直通连接网线的RJ-45接头的制作1.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剪切口剪齐一段UTP电缆两段2.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剥线口剥除双绞线外皮,露出4对裸线3.将4对裸线分别捋平,排列整齐,颜色按照EIA/TIA-568 –A标准排列:568A标准排列: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4.使用双绞线网钳的剪切口把参差不齐的8根裸线剪齐5.将RJ-45接头弹片朝下,把整齐的8根裸线插入其中,使得8根裸线的横切面紧贴RJ-45接头的底面6.将RJ-45接头插入双绞线网钳的压线口,用力握紧手柄7.制作另一端(重复第2步到第6步)8.利用网络测试仪测试,若发现灯发绿光,并且发光的顺序是12,36,45,78,则实验成功,否则失败。

(二)交叉连接网线的RJ-45接头的制作网线一端的接头制作与上相同,另一端的接头制作应按照568-B标准的要求制作。

568B标准排列: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网线接头制作完毕后,若发现灯发绿光,并且发光的顺序是36,12,45,78,则实验成功,否则失败。

附录:直通连接网线用作连接HUB和计算机交叉连接网线接头用作两台计算机对联实验二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实验目的:1.掌握局域网的组建过程2.熟悉网络互连设备的使用实验设备:集线器,N台计算机,N条双绞线,网络测试仪实验步骤:1.用网络测试仪测试每条双绞线是否已经制作成功2.用经过测试无误的双绞线将每台计算机和HUB相连3.打开计算机电源,打开HUB电源4.在TCP/IP属性中指定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例如,有4台计算机互连时,我们可以设定:1#的IP地址: 192.168.2.1 1#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2#的IP地址: 192.168.2.2 2#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3#的IP地址: 192.168.2.3 3#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4#的IP地址: 192.168.2.4 4#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5.重启所有的计算机6.使用DOS命令,测试N台计算机是否从物理上已经连通例如:在1#上的DOS提示符下,键入PING 192.168.2.2按回车。

若出现如下提示,则1#和2#之间必然已经连通。

PING 192.168.2.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10ms TTL=128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2:Packets:sent =4,received =4,lost =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0ms,maximum=1ms,average=0ms若出现有提示: Request timed out ,则1#和2#之间没有连通.实验三以太网帧的构成实验目的:1.掌握以太网报文格式;2.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掌握LLC帧报文格式;4.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设备:集线器,N台计算机,N条双绞线,协议仿真系统实验步骤:1.将服务器和工作站用双绞线和HUB连通并加载协议仿真模块2.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 帧。

3.主机B重新开始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LLC帧,分析该帧内容并纪录结果。

•记录实验结果。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2.为什么以太网有最短帧长度的要求?补充:以太网的分类最初的以太网是由施乐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于1976年创建的。

自此以后,逐渐发展。

数据速率为10Mbps的以太网称为标准以太网,数据速率为100Mbps的以太网称为快速以太网,数据速率为1000Mbps 的以太网称为千兆以太网。

目前10G以太网的标准也已正式制定。

网卡MAC地址的概念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

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

对于著名的以太网卡,其地址是48bit(比特位)的整数,如:44-45-53-54-00-00, IEEE规定地址字段的第一字节的最低位为I/G比特,I/G表示Individual/Group。

当I/G比特为0时,地址字段表示一个单个站地址,为1时表示组地址,用来进行多播。

IEEE将地址字段第1字节的最低第2位规定为G/L比特,表示Global/Local。

当G/L比特为1时是全球管理(保证在全球没有相同的地址),厂商向IEEE购买的OUI都属于全球管理,当为0时是本地管理,这时用户可任意分配网络上的地址。

但应当指出,以太网几乎不使用这个G/L比特。

以太网MAC地址可分为三类: 单播(unicast)地址(一对一),即收到的帧的MAC地址与本站的硬件地址相同;广播(broadcast)地址(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multicast)地址(一对多),即发送给一部分站点的帧。

以太网的MAC帧格式以太网的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但两种帧格式可以在同一以太网络共存。

两种帧格式都具有7个域:前导码、帧首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类型、数据、帧校验序列。

如下图所示。

实验四地址解析协议ARP实验目的:1.掌握ARP协议的报文格式2.掌握ARP协议的工作原理3.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实验设备:多台计算机,HUB,双绞线,协议仿真模块实验内容及步骤:1.主机B启动静态路由服务;2.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表;3.主机A、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4.主机A、B、C、D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5.主机A ping 主机D;主机A、B、C、D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补充:ARP协议简介Internet是由各种各样的物理网络通过使用诸如路由器之类的设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当主机发送一个数据包到另一台主机的过程中可能要经过多种不同的物理网络。

主机和路由器都是在网络层通过IP地址来识别的,这个地址是在全世界内唯一的。

然而,数据包是通过物理网络传递的。

在物理网络中,主机和路由器通过其MAC地址来识别的,其范围限于本地网络中。

MAC地址和IP地址是两种不同的标识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