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江夏区机关幼儿园姚胜芳
一、环境创设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将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主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将教育目标渗透于环境之中,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置身其中,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形成有效的交往和互动,并记录幼儿、教师、家长开展活动的过程,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让班级环境发挥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二、环境特色选定
自由活动时,一个孩子唱“葫芦娃,葫芦娃......”马上就有孩子跟着唱。有个孩子说:“我家新房子里有葫芦娃。”“我家也有”……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葫芦是孩子熟悉和喜欢的自然物,也适合大班的孩子感知、创造。又因为江夏地处郊区,孩子们对田园风景熟悉,孩子处在熟悉的环境中才不会产生焦虑感,才能健康愉快地生活,也去过江夏薰衣草风情园,喜欢薰衣草的紫色。结合园所文化“五彩缤纷绘童年,欢声笑语育童梦”和江夏郊区的特点选定我班以葫芦为材料,以土黄为底色,搭配紫色和小碎花突显温馨的田园风。
三、环境创设措施
(一)生活环境创设
优美温馨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在盥洗室粘贴了洗手六步法、节水标识、男女厕标识、等待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次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日活动中,经常听到孩子问老师“纸在哪?”有时老师手里正忙着,根本没时间去给孩子拿纸,而且拿纸这件事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于是设计了紫色的葫芦,利用葫芦的肚子来放手纸,让孩子随用随取。手纸好比是葫芦娃的肠子,赋予葫芦娃有肠子再生的本领,纸用完记得把纸放到葫芦的肚子里就行了。但是拉太多纸葫芦娃还是会疼的,激发孩子的同情心也知道要节约用纸。
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时都会叮嘱孩子多喝水,接孩子回家时也会有家长问孩
子今天喝没喝水。基于这点并结合我班物品摆放的空间,创设了“茶水吧”,用幼儿线描葫芦和制作的葫芦娃娃来装饰茶水吧,和孩子协商制定喝水规则,由孩子画出规则图,提醒孩子遵守“茶水吧”规则,有需要了请到葫芦架下来喝水,知道多喝水身体棒,离园前将自己的头像放入喝水量图里,记录自己今天喝了几杯水。
(二)主题环境创设
大班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喜欢刨根问底知道更多的事,所以选定主题《娃娃看天下》来创设主题环境。主题环境是目标、课程、环境、艺术的有机整合,体现互动性和参与性。通常情况下,主题墙都是教师事先布置好,如版块设计、材料、摆放位置等,然后再填充孩子的内容。但教师的辛苦有时并不能换来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成长和满足。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参与主题墙的创设,并能与主题墙互动呢?
我先了解《娃娃看天下》主题网络图,结合本班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明确主题内容和主题目标,再和孩子讨论“娃娃为什么要看天下?”“娃娃可以看到什么?”“用什么办法了解天下?”经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晓天下事,还可以通过电视或上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查询信息和资料。有了上一主题《绿色家园》中《小伞兵和小刺猬》的知识做铺垫,孩子们一下就联想到了蒲公英种子的旅行,于是我和孩子们用蒲公英的种子带娃娃去旅行的构想把主题墙分为“游北京”、“进西藏”、“观非洲”、“逛欧洲”、“回武汉”五个版块,每个版块设计成紫色书页,用深紫色的互相交握的手串联起来,体现我班“自信、合作”的班级文化。
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孩子在葫芦瓢、葫芦面具上画京剧脸谱、非洲面具,用剪纸、折纸来装扮葫芦面具。葫芦这一特殊的操作材料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了富有童趣的造型。我们把孩子的作品、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的调查表、老师和孩子还有家长一起收集的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孩子欣赏和自由讨论。孩子们对有自己参与的环境格外感兴趣,每天总会在不同的时间去看主题墙,在主题墙前指指点点、欢声笑语,孩子们在交流、学习中促进了同伴间的感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大增。
主题环境的创设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主题墙上适当留有空白,以便适应幼儿兴趣需要而发生变化,以便适应主题的丰富和新主题的生成,方便老师根据活动发展进行更换和调整。
(三)活动区环境创设
活动区是幼儿自主游戏和活动的空间,是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活动区环境创设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考虑幼儿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设置了巧手作坊、益智乐园、探秘小屋、快乐超市、表演吧、拼拼乐、植物园七个区域,从规则的建立、玩法提示、材料投放三个方面创设活动区环境。
1.规则建立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建立经过老师和孩子们的讨论与分析,在进区口挂五个进区牌来限制进区人数,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葫芦代表七个区域,如果没有葫芦牌了,就不能再进人了。规则内容由孩子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配上文字张贴在相应的区域,提醒孩子遵守游戏规则。为了让活动室看起来比较整洁,色调统一,同时也为了让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我们把各个区域装材料的鞋盒用小碎花纸包装,贴上了统一的标识,方便孩子取放。孩子们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游戏,不论他将这些材料用来玩什么游戏,游戏结束时都要按标识图将材料放好。
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的孩子每次都进同一个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增添设计区域活动记录表,横排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葫芦代表七个区域,竖排贴上星期一、二、三、四、五,全部封塑好贴在墙上,下面放6个深紫色盒子,代表6各小组,每个孩子设计葫芦自画像并画5张,放在自己组的盒子里,离园前在当天玩的区域下贴上自画像。如果一星期五天里每个葫芦下都贴了自画像就能得到一颗星星。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不仅鼓励孩子每天进不同的区域,而且孩子还能和环境进行交往和互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记录自己的活动,满足了孩子探究的欲望。
2.材料投放
①材料投放时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投放丰富的、可操作的、有趣味的、随处可见的、一物多玩的半成品材料。例如将家长协助收集的豆类种子、干果壳、纸杯、纸碗、纸盘、纸筒、羽毛、吸管、葫芦实物、葫芦面具等这些随处可见的半成品材料投放到“巧手作坊”,放在不同盒子里,供孩子自由选择、自主创作。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很浓,创作出了很多漂亮的作品。有的展示在美工区,如豆类种子的粘贴画、粘土制作的葫芦等;有的用来布置环境,如画好的葫芦做吊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