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掌握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及影响;(3)分析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两极格局对世界的意义;(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影响;(2)理解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的互动;(3)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

二、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 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3. 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2.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及演变;3. 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引导学生关注两极格局的形成;2. 新课导入:介绍两极格局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特点;3. 课堂讲解:分析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及影响;4. 案例分析:以具体事件为例,探讨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 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及其演变;3. 结合现实,探讨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特点、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两极格局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学生对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影响的理解,以及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的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内容,作为基本教学材料;2. 参考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3.两极格局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极格局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两极格局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两极格局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两极格局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4.两极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导致了冷战的爆发,形成了东西方阵营的对立,限制了国际合作和交流,但也促进了全球性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5.两极格局的结束: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正式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逐渐向单极化发展。
课堂
1.课堂评价: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包括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评估。
8.反馈评价表:为学生准备反馈评价表,以便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形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两极格局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概念,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二战的基本知识,对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然而,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往往倾向于接受知识,而不够主动地思考和质疑。在对待历史事件和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这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两极格局的形成涉及到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雅尔塔体系与冷战政策的确立3.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立与竞争4.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热战与冷战、冲突与协调、阵营划分与势力范围5. 两极格局的终结:苏联解体与多极化趋势的兴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及其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以加深学生对两极格局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两极格局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第一课时:介绍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意义。

2. 第二课时: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重点阐述冷战政策的确立。

3. 第三课时:分析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

4. 第四课时:讨论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例。

5. 第五课时:讲述两极格局的终结,探讨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局势变化。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3. 案例分析: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对两极格局形成的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冷战政策的确立及美苏争霸。

2.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立与竞争。

3.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热战与冷战、冲突与协调、阵营划分与势力范围。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教案标题: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目标:1. 了解两极格局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分析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3. 探讨如何缓解两极格局,促进社会公平和个体发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曾经观察到社会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2.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例如,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

2. 解释示例:提供实际案例,如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极格局的存在。

讨论与分析:1.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并记录下关键观点和结论。

2. 小组展示与总结: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两极格局影响的理解。

解决方法探究:1. 学生个人思考:学生个人思考如何缓解两极格局,促进社会公平和个体发展,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2. 小组分享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个人想法,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性。

2. 学生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两极格局的案例和解决方法。

2. 社会调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两极格局相关的话题进行社会调研,并撰写报告或进行展示。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4. 价值关怀:通过学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价值观念。
5.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二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回应措施,最终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学习方法。
4. 教学反馈
(1)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向教师反馈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家长对美苏两极格局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关注程度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历史讨论活动,与其他同学或历史爱好者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可以选取美苏两极格局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分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6)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历史角色扮演等,增强对美苏两极格局的认识和理解。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2.教学难点: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及原因:让学生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
(2)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复杂竞争关系,以及他们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我国在两极格局下的外交政策:让学生理解我国在冷战时期所采取的外交策略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如“一边倒”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冷战时期的科技竞赛、美苏两国的经济政策等。
(4)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5)作业要求: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一份关于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作业,要求包括对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影响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分析和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讨论声音较大,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此外,在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投入,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存在,导致课堂秩序稍显混乱。这些问题都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教学总结: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使学生能够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解释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1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

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的“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1、原因:(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2.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3. 两极格局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极格局。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引导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2. 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以及两大阵营的形成。

3. 分析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阐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性质,以及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4. 讨论两极格局的影响:让学生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两极格局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不同政策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 分析我国在两极格局下的外交政策及其历史原因。

七、课堂小结1.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3. 两极格局的终结标志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特点和影响?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特点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篇一: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音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青年学生不应该是历史的复印机,我们培养的应当是鄙视战争,珍视和平的未来建设者,让他们知道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每一份子其实都是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神。

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课主要讲述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经过,以此来说明战后国际关系的走向,对下一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编排特点: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冷战”的兴起、北约和华约、“冷战”中的“热战”。

本课内容主要是用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来说明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走向。

重点:“冷战”的成因及形成过程;“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每一份子其实都是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神难点:“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和平的年代,青年学生基本对两极格局不了解,更不感兴趣,虽然在初中接触过相应的知识,但更多是感性的及被动的认识。

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上升的理性的深度是本课设计中首要突破的。

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两极格局已经结束近二十年,其所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过于感性,仅仅停留在课本,仅仅记住课本的几条积极及消极影响显得过于草率。

如何突破也是一个难题。

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优质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优质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优质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用地图呈现国际关系的图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明确东西方对峙的区域分布的同时,熟悉现代世界政治地理和地缘关系。

二、课标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与地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角度探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当今国际大事,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概括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2.列举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点,解释“冷战”的含义。

3.运用材料分析“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通过读图比较与材料分析,初步具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2.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突破方案:“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两极格局的形成》适用年级:高中学科:历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2.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

3.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宣传短片,引发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分析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地位,阐述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美苏冷战时期的具体案例,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局势的演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其他学生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5. 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

2. 列举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谈谈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时:1 课型:新授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让学生分好小组讨论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提炼材料和概括历史史实、用辩证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学习任务分析教学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本节课重点讲述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了解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以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

2.学习者分析学生历史学习基础较差,在教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适当增强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的建立等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实力;联合国的成立反应了经过战争后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世界的愿望。

4.教学准备理清教学思路,制作ppt,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组织学生分成小组。

5.板书设计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为线索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6.教学过程设计一、追问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探究提问:二战后,在国际舞台上几个大国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在哪些方面?(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以培养其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从德日、西欧、美国和苏联四方面进行归纳总结)1、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三、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四、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极格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介绍两极格局是指在冷战时期,世界上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阵营,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构成了这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3. 分析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苏联、中国、欧洲其他国家等主要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的地位、政策和影响。

4. 讨论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的爆发、国际关系的紧张等,并探讨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如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等。

5. 总结与评价:对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评价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清晰地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延伸:1.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冲突和战争:分析两极格局下发生的重大国际冲突和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以及它们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探讨两极格局下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以及核武器的扩散和核战争的威胁对世界安全的影响。

4.1【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

4.1【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

《两极格局的形成》本节课重点讲述了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低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内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深入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雅尔塔体系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和大国强权政治的双重性。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教学难点】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雅尔塔体系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讲授新课】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2)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

(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

3.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4.标志: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格局所取代。

5.评价(1)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

(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提供了条件。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1.美国的政治野心(1)表现①罗斯福: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他人发表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②杜鲁门:1945年12月,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声称美国人民有必要来领导世界。

(2)基础①经济:逐步确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②军事上:成为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形成背景解释两极格局的概念,介绍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等。

2. 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介绍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国家,包括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3.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定义、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形成背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具体国际关系案例,如美苏争霸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形成背景。

2. 第二课时:介绍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

3. 第三课时: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如美苏争霸等。

5. 第五课时:分组讨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相关的历史教材或教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影视资料:播放与两极格局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依据学情和考纲制定)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方式: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工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课前准备:1、建立历史学习小组,依据学案提前预习。

2、发动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或到网上查阅有关两极格局的资料。

3、询问司法人员,有关法庭的审判程序。

板书设计:表格式《两极格局的形成》课堂教学(一)复习导入(顺口溜式,并配以美国世界警察形象的漫画)多媒体展示:请你猜我是谁脚踏欧亚大陆,头顶巍巍青天。

肩扛原子炸弹,家中黄金满罐。

我乃世界警察,大小事物全管。

谁要不听话,一拳把他打翻。

学生猜后提问:顺口溜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总结导入,然后复习。

复习过程中先让各学习小组把在课下预习中不会填写的知识框架和没有完成的思考题,反映上来,师生共同解决。

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掌握,然后通过爬黑板的形式检查掌握情况。

探究思考题如下:1、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何由合作变成了对抗?2、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什么是冷战,在欧洲,美苏之间怎样冷战的?“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何影响?3、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有何表现?结果如何?探究性抢答题:爬黑板的同时让其他同学抢答一个有趣的情景题。

题目如下:小明喜欢学习历史,自称是历史通。

他曾写了一篇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论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他同位说是错误的。

你认为呢?1、冷战的兴起完全是因为美苏社会制度的不同。

2、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3、杜鲁门主义表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4、为了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发展经济,美国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5、德国的分裂实质上就是冷战的产物。

6、北约和华约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2)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3)认识冷战政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和平、合作的价值观念。

(2)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3)树立全球观念,关注国际事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两极格局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2)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提问: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讨论两极格局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2)阐述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原因。

(3)分析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2)讨论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影响。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

(2)思考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冷战政策的影响。

在课堂小结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一章:冷战的背景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2 美国和苏联的崛起1.3 意识形态的对抗1.4 冷战政策的形成第二章:杜鲁门主义与铁幕演说2.1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2 铁幕演说的影响2.3 冷战氛围的加剧2.4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章: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3.1 柏林危机的爆发3.2 德国的分裂3.3 柏林墙的建立3.4 两极格局的巩固第四章:朝鲜战争与台海危机4.1 朝鲜战争的爆发4.2 战争的影响4.3 台海危机的爆发4.4 两极格局下的亚洲格局第五章:冷战时期的经济斗争5.1 经济战的背景5.2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5.3 苏联的应对措施5.4 两极格局下的经济发展第六章:军备竞赛与核威慑6.1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6.2 核武器的发展与扩散6.3 核威慑政策的实施6.4 两极格局下的全球安全形势第七章:冷战时期的代理战争7.1 越南战争7.2 阿富汗战争7.3 朝鲜战争与台海危机的影响7.4 两极格局下的全球冲突第八章:欧洲一体化与多极化趋势8.1 欧洲一体化的起源8.2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8.3 多极化趋势的兴起8.4 两极格局的挑战与变革第九章: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的终结9.1 柏林墙的倒塌9.2 苏联的解体9.3 东欧剧变9.4 两极格局的终结与新的国际关系第十章:两极格局形成的遗产与影响10.1 冷战遗产的影响10.2 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的影响10.3 两极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0.4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冷战的背景解析:理解冷战背景是理解整个两极格局形成的关键。

需要重点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美国和苏联在战后崛起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过程。

重点环节二:杜鲁门主义与铁幕演说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铁幕演说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重点关注这两个事件的细节及其对冷战氛围的加剧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重点环节三: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解析: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是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3: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3: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强大。

难点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之下两极格局基本形成的情况。

雅尔塔体系及其之下的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

它们各自操控下的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形成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

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

本课引言可谓独具匠心。

首先,引用著名政治家丘吉尔非常形象化的语言,借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这能够使学生在生动的描述中轻松理解战后世界局势的特点──美苏两强并立;而更为巧妙的是,此番描述,特别是对英国的比喻恰恰是出自一个具有高度政治远见和战略眼光的英国政治家之口,这就更加具有可信性,其说服力也随之大大增加。

“雅尔塔体系”一目主要叙述了因美苏双方联盟基础消失,两者成为战后实力彼此能够抗衡的强国,从而在战后初期逐渐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格局。

二战后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在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多个会议确定的一系列原则和协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惩办法西斯、重划欧洲边界、对战败国实行分区占领、建立国际性组织等内容。

该体系建立在美苏战时和战后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也是两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让学生分好小组讨论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提炼材料和概括历史史实、用辩证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本节课重点讲述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了解二战以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以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历史学习基础较差,在教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适当增强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的建立等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实力;联合国的成立反应了经过战争后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世界的愿望。

4.教学准备
理清教学思路,制作ppt,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组织学生分成小组。

5.板书设计
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为线索
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
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
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6.教学过程设计
一、追问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探究
提问:二战后,在国际舞台上几个大国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在哪些方面?(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以培养其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从德日、西欧、美国和苏联四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

(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将苏联视为称霸障碍。

(2)苏联极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4、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5、世界力量发生变化,美苏成为世界强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6、美苏实力相当不敢发动战争,世界人民呼吁和平
二、走进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这方面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记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他们形成的时间和成员国。

(二)“冷战”中的“热战”:(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1950-1953)中国抗美援朝,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

三、审视历史——两极格局的影响
消极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积极影响: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从对方借鉴了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发展。

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课下探究思考题:
(1)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何由合作变成了对抗?
(2)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什么是冷战,在欧洲,美苏之间怎样冷战的?“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何影响?
(3)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有何表现?结果如何?
(4)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还在当今世界有何表现?
7.资源及多媒体的应用
教师利用网络查找与课题相关的史料及图片,并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述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

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对话打下基础。

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既比用言语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充分凸显学习内容的特点。

8.教学设计后记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教材理念,并结合教材原有内容深入的进行展开和知识的扩充。

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而巧妙地提出了相关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