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中国的海岸类型
海岸及近海岛屿
1.我国海岸的基本类型有哪些?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记32 000多千米。
海岸带的资源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海岸的变化和发育的条件:地质条件、河流、波浪、潮汐、海面变化。
中国大陆岸线的走向基本上遵循两个方向:北东向和北西向。
冀东—辽西、山东—辽东半岛以及长江以南的海岸线基本上呈北东向延伸。
北东向的海岸,陆上的山地和丘陵濒海分布,山脉及其主要构造线的走向与岸线平行,海岸港湾曲折多岛屿。
渤海湾、及苏北海岸线的走向以北西向为主。
北西向的海岸大多分布在广阔平原的边缘,都有大河入海,岸线平直。
我国大小6000多个岛屿大都散布在这类海岸的外缘。
一、平原海岸成因:在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
特点:平原海岸地势平坦(坡度一般为几千分之一),岸线平直,一般缺乏天然港湾。
分布:1、三角洲海岸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洲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
3、沙砾质海岸由颗粒较粗的沙砾组成的平原海岸。
大陆沙砾质海岸多呈零星分布,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较多。
二、基岩海岸类型:1、海积地貌沙堤、沙嘴、连岛沙洲等。
2、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岸滩等成因:基岩海岸由于岩性和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分布:1)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峡处。
2)山东半岛岸线曲折。
3)杭州湾以南大陆岸线异常曲折。
4)台湾东部海岸亦属基岩海岸三、生物海岸类型: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分布:1)我国红树林海岸的分布,北部大约可到27°左右的福建鼎海一带,以海南岛的铺前岛和清澜一带比较典型。
2)我国珊瑚海岸的分布基本上限于北回归线以南。
澎湖列岛,台湾东南海岸及其附近的火烧岛、兰屿等都有岸礁或堡礁发育。
海岸、岛屿
2.粉砂淤泥质海岸 定义: 是由小于0.05毫米粒级的粉砂淤泥 组成的海岸。 成因:河流输送入海的泥沙,颗粒较粗的 在河口堆积,比较细的粉沙淤泥,则通过 海流在海湾岸段沉积下来,成为粉沙淤泥 质海岸 。 分布:这类海岸主要分布于渤海的辽东湾、 渤海湾和莱州湾以及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 海岸,其中以渤海湾西部分布面积最大, 最为典型。
海岸、岛屿
讲解人:聂武
LOGO
Company
海岸
海岸带、海岸线、海岸
基岩海岸
Hale Waihona Puke 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平原海岸 生物海岸
大陆岛
岛屿
冲积岛 海洋岛
第三节
海岸
一、海岸线、海岸带、海岸 海岸线— 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分界线。 海岸带— 海洋和大陆之间经常存在 着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相互作用的过渡地 带。 海岸—海路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 过去曾经相互作用过的地方。
(三)、生物海岸
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的 繁殖对海岸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 了特殊的海岸类型。典型的是珊瑚礁海岸 和红树林海岸。
1、珊瑚礁海岸 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最常见 的珊瑚礁类型有:岸礁、堡礁、环礁。
2、红树林海岸 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海 岸类型。以至西起广西钦州湾,北到福建 福鼎都有分布。
(二)平原海岸
定义:地势平坦宽阔的海岸称为平原海 岸。 平原海岸曾有“沙岸”之称,系由巨 厚而松散的沉积物组成。这种海岸的岸 线平直、单调,岸上地势平坦,有些地 方多沙洲、浅滩,潮间带宽阔,缺乏天 然良港和岛屿。
特点:浅海与海滨平原都是由细粒泥沙组 成;坡度极小(一般为四千分之一,也就 是4千米长的距离内高差为1米);海岸的 冲淤变化相当快,这和一些含沙量大的大 河流的影响密切相关。 当海岸带有大量泥沙供给时,海岸线 迅速淤长;而河流泥沙供给中断时,平原 海岸质地软的淤泥粉砂受海水浸泡,极易 破坏,使海岸崩塌后退,所以岸线很不稳 定。
海 岸 类 型
海岸类型1.侵蚀海岸:第四纪冰川后期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沿岸山谷和河口,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
这种海岸形态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中国如浙江、福建曲折岸线的形成,便受到构造线的控制。
在这类海岸上,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有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
面向开敞海域的山地或台地,在与海面交接的部位,受波浪侵蚀,沿着节理、断层、层理面等地质薄弱面,形成向陆内凹的浪蚀壁龛。
又因水位变化,岩壁干湿交替变化,加速了岩石风化和浪蚀过程,使壁龛扩大成海蚀洞。
洞穴的横断面,高度大于洞宽;纵断面上,洞深又远大于高度。
海蚀洞顶一般为波浪作用的上界,其底部略低于海面。
两端贯通的海蚀洞,称海拱石。
海拱石塌陷,坚硬的岩石残留体称为海蚀柱。
海蚀陡崖。
海蚀洞不断扩大,重力作用使上部岩石崩落,形成陡崖。
坠落的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运,一部分被波浪卷带,可进一步磨蚀岩壁。
海蚀平台。
在海蚀陡崖发育与后退的过程中,其前方的岸坡逐渐塑造成向海缓斜的岩质平台。
海蚀平台多位于海平面附近,其宽度与岩性有关。
在平台拓展的过程中,波浪能量消耗在对平台面的摩擦和碎屑物质的搬移上,减弱了波浪对海岸的侵蚀能力,海岸后退速度逐渐减缓,乃至稳定。
在高潮位附近,也有海蚀平面分布,可能是暴风浪作用的结果或构造上升所致。
海岸的侵蚀过程与岩性有密切关系。
结构致密的花岗岩组成的海岸,常呈层状剥落,岩体大多呈浑圆状,如苏联白海北部的科拉半岛。
由石灰岩构成的基岩海岸,经海水溶蚀,岩石表面布满沟谷,峰脊起伏,溶洞发育,以亚得里亚海北部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最为典型。
岩性松软的海岸,抗蚀强度较差,海蚀陡崖后退较快,如印度尼西亚由火山灰组成的喀拉喀托岛,据统计,1883~1928年海岸平均后退速度达每年46米。
波浪作用使海岸变得奇丽多姿,常见幽洞曲径、嶙峋怪石,可辟为旅游胜景。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海岸地貌
原理突破,思维建模
2.探究海岸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图1)海岸地貌类型齐全。
(1)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突破定向思维束缚 试题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即“除旧布新,破而后立”。两组试题都在着力打 造具有认知梯度与挑战性的试题情境,意在打破学生的原生认知结构与思维模式, 让学生在解决新情境、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原生认知与思维的迭代,进而实现 创新性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的达成,从而避免学生陷入定向思维的窠 臼;两组试题选材均源于反映学科研究前沿的学术资料,并在组织、优化试题情 境中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团队连续多年海平面或海岸线变化的实测数据,旨在引导 学生能够像从事创新工作的地理学家那般进行思考,突出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 结构不良的地理信息时,敢于大胆推测和设想并能进行周密论证的科学创新素养; 如全国甲卷第7~8题以海岸线变化创设探究型学习情境,突出对海岸线、湖泊 演化特点的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利用科学证据来论证、分析地理事象发生、发展 和演化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批 判性思维。如全国乙卷37题在构建情境时“先入为主”,为学生展现了美国阿 拉斯加与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处两地多年连续海平面变化的不同趋势,让学生于审 题过程中自然生成与固有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相背离的地 理事实认知,学生只有在打破原先固有认知的基础上,并利用试题情境提供的 “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冰盖消融”等关键点生成新的思维结构,做 到除旧布新,破而后立,最终实现对试题设问的正确化解,此举意在培养学生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以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完整版)中国的海岸
中国的海岸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如果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中生代以来形成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整个海岸的平面格局。
杭州湾以北,海岸线穿过几个隆起带和沉降带,海岸地形表现为上升的山地丘陵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分布,但以平原海岸居多。
杭州湾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则为整体抬升的山地丘陵海岸,其间镶嵌了小块的河口平原。
此外,。
大致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在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的基础上,或发育了珊瑚礁,或从生红树林,形成了中国另一个重要的海岸类型──生物海岸。
平原海岸可分为三角洲与三角湾海岸、淤泥质平原海岸及砂质或砾质平原海岸等3类。
三角洲海岸(包括三角湾)三角洲海岸是平原海岸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冰后期最大海侵后,由于流域来沙在河口不断加积而成的。
这类海岸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河口较为典型,其他如滦河、韩江及台湾的浊水溪等河口也都有发育。
位于钱塘江河口的杭州湾则是三角湾的典型。
黄河每年入海泥沙达12亿吨,其中40%在口门附近堆积,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线不断前进,尾闾河段延长,河床纵比降减小,径流宣泄不畅,洪水时易于发生分汊或改道。
由于尾闾多次摆动,形成扇形复合三角洲。
长江口和钱塘江口在冰后期海侵时均为溺谷式海湾,导致发育过程殊异。
长江水量丰富,每年有4.86亿吨泥沙向河口输送,水丰沙多,河口沙岛发育,河口边滩不断淤涨。
在涨落潮轴线摆荡过程中,有些老沙岛向北岸并靠,新沙岛又不断出现,河口河槽因此而束狭,河道成形,河槽加深,河口逐渐下移。
在岸线向海推进过程中,不仅建造了辽阔的三角洲平原,而且在内陆架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下三角洲。
钱塘江水丰沙少,年径流量比黄河略低,年内输沙量只有668万吨,不到黄河的1/200,远远不足以建造三角洲,因而杭州湾至今仍保留原始的漏斗状形态。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多岛式三角洲,珠江流域来沙不多,年输沙量不足1亿吨,但是多岛屿的浅海湾有利于泥沙停积,故2000年来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然而三角洲外缘并未突出溺谷湾口,口外仍呈三角湾状。
高考微专题 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
微专题:河流地貌海岸地貌例1.(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
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中国的海岸类型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
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
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
③内滨。
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
④外滨。
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
⑤近岸带。
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
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
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
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中国重要海洋地理特点
稀土:中国南海的稀土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稀土矿来源之一
生物资源:中国南海的生物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海水淡化:中国南海的海水淡化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有望成为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铁矿:中国南海的铁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铁矿来源之一
E
B
海南岛:位于南海北部,是中国第二大岛,也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
舟山群岛:位于东海,是中国最大的群岛,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和旅游胜地
南海区:热带海洋气候,高温多雨,台风频繁
东海区:亚热带海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黄海区:温带海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渤海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较少
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海洋药物
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等可再生能源
海洋装备制造:研发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探测设备等
海洋旅游:开发海岛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
汇报人:XXX
添加标题
渔业产量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渔业生产国
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渔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
渔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渔业装备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海洋旅游业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锰结核:中国南海的锰结核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锰矿来源之一
潮汐能:利用潮汐涨落产生的能量
波浪能:利用波浪的起伏和运动产生的能量
海流能:利用海水流动产生的能量
高考文综地理知识:中国的海岸类型-word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中国的海岸类型地理复习资料:中国的海岸类型海岸(sea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
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
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
③内滨。
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
④外滨。
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
⑤近岸带。
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
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
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
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海岸线知识点总结
海岸线知识点总结海岸线的类型(一)海岸类型1. 冰岸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海岸线处于极地气候环境之下,因而形成了冰岸。
这类海岸线常被浮冰、冰川覆盖着,有时还有冰崖、冰堤等冰形,呈现出雄伟壮观的景象。
2. 沙岸沙岸是由泥沙在海浪、潮流的作用下沉积而成的,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和低纬度地区。
沙岸常常有细软的沙滩,是度假胜地和旅游胜地。
3. 岩岸岩岸是由岩石或礁石组成的海岸线,表面凹凸不平,充满了各种形态的岩石和石头。
这类海岸线给人一种崎岖粗犷的感觉。
4. 混合型海岸部分海岸线的地质结构复杂,岩石、沙滩和泻湖等多种地形构造,这种海岸线被称为混合型海岸。
5. 计谋型海岸在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下,部分海岸呈现平直不下凹的特点,这种海岸线被称为属于坡型海岸。
(二)潮汐类型1. 鮾潮海岸在赤道以两侧海岸为界分布有鮾潮现象,潮差小,日变幅大者称为赤道型海岸。
2. 日潮海岸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和低纬度靠近海洋的河口深水海岸,日传度小,但潮差大者称为中、低纬地区型海岸。
3. 门潮海岸指以盆形水湾海岸为界的海岸,海潮作用是一个明显的潮汐现象。
4. 其他类型所述各种类型的海岸在特定地域望中,常常构成了多样性的混合海岸类型,例如,上一潮岸与低纬度河口型海岸,上一潮岸与低纬度河口型海岸,上一潮差大,日变幅大者可称为上一低纬度鮾潮混合型海岸。
海岸线的形成(一)海岸侵蚀1. 海洋的侵蚀作用海岸线的侵蚀是海浪、潮汐等海洋作用力作用下陆地岩层和土层的侵蚀。
海浪的侵蚀是最主要的,多呈碾磨式侵蚀。
它在海岸线上长时间的摩擦作用和撞击力,使得岩石和土层的碎石、碎屑、杂秽像料质、风景展项形变体几率不停地发生变动和彩变运动。
2.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是由于河流产生于地表的地势落差,由此产生的垂直流水作用和槽谷式激滚作用呈现一种类似碾磨的动态过程。
而这种河流流水对海岸线的碾磨侵蚀也间接日深深影前一中国海岸线开裂度和变化。
(二)海岸沉积1. 海浪侵蚀甾斯海浪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和流水流到海岸线,沉积成海滩和海岸平缓地带。
海岸的类型
海岸,根据其形态和成因,大体可分为:1、基岩海岸,又称港湾海岸,包括侵蚀海岸、断层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A 、侵蚀海岸:第四纪冰川后期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沿岸山谷和河口,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
这种海岸形态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中国如浙江、福建曲折岸线的形成,便受到构造线的控制。
在这类海岸上,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有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
面向开敞海域的山地或台地,在与海面交接的部位,受波浪侵蚀,沿着节理、断层、层理面等地质薄弱面,形成向陆内凹的浪蚀壁龛。
又因水位变化,岩壁干湿交替变化,加速了岩石风化和浪蚀过程,使壁龛扩大成海蚀洞。
洞穴的横断面,高度大于洞宽;纵断面上,洞深又远大于高度。
海蚀洞顶一般为波浪作用的上界,其底部略低于海面。
两端贯通的海蚀洞,称海拱石。
海拱石塌陷,坚硬的岩石残留体称为海蚀柱。
海蚀陡崖。
海蚀洞不断扩大,重力作用使上部岩石崩落,形成陡崖。
坠落的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运,一部分被波浪卷带,可进一步磨蚀岩壁。
海蚀平台。
在海蚀陡崖发育与后退的过程中,其前方的岸坡逐渐塑造成向海缓斜的岩质平台。
海蚀平台多位于海平面附近,其宽度与岩性有关。
在平台拓展的过程中,波浪能量消耗在对平台面的摩擦和碎屑物质的搬移上,减弱了波浪对海岸的侵蚀能力,海岸后退速度逐渐减缓,乃至稳定。
在高潮位附近,也有海蚀平面分布,可能是暴风浪作用的结果或构造上升所致。
海岸的侵蚀过程与岩性有密切关系。
结构致密的花岗岩组成的海岸,常呈层状剥落,岩体大多呈浑圆状,如苏联白海北部的科拉半岛。
由石灰岩构成的基岩海岸,经海水溶蚀,岩石表面布满沟谷,峰脊起伏,溶洞发育,以亚得里亚海北部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最为典型。
岩性松软的海岸,抗蚀强度较差,海蚀陡崖后退较快,如印度尼西亚由火山灰组成的喀拉喀托岛,据统计,1883~1928年海岸平均后退速度达每年46米。
海洋世界中国的海岸线
海洋世界中国的海岸线中国是一个拥有辽阔海域的国家,拥有全球第三长的海岸线。
这条壮丽的海岸线融汇了众多自然美景和珍稀生物,为游客们提供了无尽的探索和欣赏之旅。
第一章:中国的东海海岸线东海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太平洋相连的一片广阔海域,拥有众多美丽的海岸线。
其中,浙江、福建和上海是东海沿岸最重要的城市。
浙江的舟山群岛以其风景如画的景色而闻名,而福建的厦门则是一座与海洋和谐共存的城市。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其沿海地区是繁华和现代感十足的。
第二章:中国的南海海岸线南海是中国的另一个重要海域,位于中国南部,与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相邻。
南海海岸线以其丰富多样的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而闻名。
海南岛是中国南海海岸线上最重要的岛屿,拥有无数的美丽海滩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此外,广东、广西和台湾的沿海地区也是南海海岸线的一部分,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海上活动。
第三章:中国的黄海海岸线黄海是中国东北部沿海地区与朝鲜半岛相连的海域,其海岸线以其多样性和美丽而闻名。
山东是黄海海岸线上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拥有浪漫的青岛海滩和壮观的崂山风景。
天津和河北的沿海地区也是黄海海岸线的一部分,其景色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第四章:中国的渤海海岸线渤海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片内海,与黄海相连,其海岸线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多样的生态环境而著名。
辽宁和河北是渤海海岸线上最重要的省份,其沿海城市如大连和秦皇岛都是旅游胜地。
这些地区拥有宜人的天气和美丽的海滩,吸引了大量游客。
第五章:中国的台湾海岸线中国的台湾岛是中国海岸线的一部分,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
台湾的海岸线以其壮丽的山脉和绝美的海滩而著名。
其沿海城市如基隆和高雄都是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结语:中国的海岸线是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从东海到南海,再到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岸线,每个地区都有独特之处,值得一探。
海岛海洋专题
提取
重水 核聚变反应可 水的核聚变反应,
可释放出相当于 释放出相当能量,海水中 256t石油燃烧所产 约有200 ×108 t重水。
生的能量。
一吨海水中所含重
中
国
海
域
3、海水资源利用
海水资源,专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利用。由于世界 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而海水却极为丰富,通过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中的 淡水开发出来,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 中国的珊瑚岛主要分布在南海。大多数岛上 堆积了巨厚的鸟粪层。
三、大陆架
1.范围:中国的大陆架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 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 2.堆积型大陆架: • 中国大陆架属陆缘现代拗陷区。因受太平洋板块 和欧亚板块挤压的影响,在中、新生代发育了一 系列北东和东西向的断裂,形成许多沉积盆地。 • 陆上许多河流(如古黄河、古长江等)挟带大量 有机质泥沙流注入海,使这些盆地形成几千米厚 的沉积物。
平均为67×10-3 mL/L, 地球上99%以上的溴 都储存在海水里,故 溴有“海洋元素”之 称。 的浓度只有0.06× 10-6,属于微量元 素。 以上。海水中所含 钾的储量远远超过 钾盐矿物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铀海水中的总
量非常可观,达 45×108 t,相当于 陆地储量的4500倍。
镁在海水中
含量很高,仅次于 氯和钠,居第3位。
• 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 构造运动而发生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 机物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成为 现今的陆架油田。 • 中国海自北向南有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 冲绳、台西、台西南、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 北部湾、管事滩北、中建岛西、巴拉望西北、礼乐 太平、曾母暗沙—沙巴等16个以新生代沉积物为主 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我国海岸带的开发》 讲义
《我国海岸带的开发》讲义海岸带,这个连接陆地与海洋的特殊区域,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以及社会进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一、我国海岸带的基本情况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跨越多个气候带和地理区域,这使得我国的海岸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北部的渤海湾到南部的北部湾,从东部的黄海、东海到南海,不同的海岸带区域有着不同的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
我国海岸带的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平原海岸、山地海岸、生物海岸等。
平原海岸多分布在渤海湾和长三角等地,地势平坦,利于港口建设和城市发展;山地海岸常见于福建、广东等地,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生物海岸则主要分布在海南等地,如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气候方面,由于跨越纬度较大,我国海岸带从北到南依次经历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也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方式。
二、我国海岸带开发的主要领域1、海洋渔业海洋渔业一直是我国海岸带地区的传统产业。
从近海捕捞到深海养殖,我国在渔业领域不断取得进步。
沿海地区建设了众多的渔港和渔业养殖基地,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提供丰富的水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渔业资源减少、海域污染等。
2、港口与航运我国众多的优良港口分布在海岸带上,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等。
这些港口不仅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仓储、加工制造等,形成了庞大的港口经济产业链。
3、滨海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
我国的海岸带拥有美丽的海滩、迷人的海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如三亚的亚龙湾、青岛的海滨浴场、厦门的鼓浪屿等。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就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4、能源开发我国在海岸带地区积极开展能源开发,包括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以及海上风电的建设。
中国海岸的基本分类
中国海岸的基本分类
本文是对中国海岸的基本介绍,希望对大家对中国海岸认识有所帮助。
中国海岸的基本分类
1、基岩海岸:我国基岩海岸分布较广,特别是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
全国基岩海岸总长度达5000多km,占大陆岸线的1/4以上。
2、平原海岸:系在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作用下,由泥沙堆积形成。
按形成过程、组成物质的差异,平原海岸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和沙砾质海岸。
3、生物质海岸: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海岸类型
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
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
一般来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
②海滨。
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
③内滨。
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
④外滨。
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
⑤近岸带。
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
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
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
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
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山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
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
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山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受不到海浪作用而成为崖坡缓倾、崖面长草的死海蚀崖,这里的港湾侵蚀地形,已发展为填平的砂质海岸。
山东半岛跟辽东半岛稍有不同,因附近有一些多沙性的中小型河流入海,花岗岩与火山岩的丘陵地区风化壳也较厚,所以这里虽然发育有较典型的以侵蚀为主的海蚀岬角,如险峻的成山头,黑岩峥嵘的马山崖,南岸的峡谷状海湾,崂山头的峭壁悬崖和雄伟奇特的青岛石老人海滩等,但也有一定规模的沙嘴、沙坝和陆连岛等堆积地形存在。
浙江、福建的曲折海岸是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地貌。
在侵蚀岸段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海蚀陡崖、海蚀平台等
以侵蚀为主的海岸湾多水深,具有较多的优良港口,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等都是利用天然港湾建立起来的良港。
2.堆积为主的海岸
由不同粒级的松散泥沙或砾石组成,沿岸分布有海滩、沙堤、沙嘴、水下沙坝和风成沙丘等堆积地貌,往往伴有泻湖发育。
这种海岸在中国长约2 000多公里,主要分布于渤海西岸、江苏沿海以及一些大河三角洲。
这类海岸的特点是海岸线比较平直,缺乏良港和岛屿,沿海海水较浅,有很多沙滩,不利于海上交通。
由于是由细粒泥沙组成,坡度极小,海岸的冲淤较易变化。
当海岸带有大量泥沙供给时,海岸线就迅速淤长;而河流泥沙供给中断时,因海岸质地软的淤泥粉沙受海水浸泡后极易破坏,又使海岸崩塌后退,
所以岸线很不稳定。
以黄河为例,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冲刷、搬运了大量黄土物质,每年入海泥沙达12亿吨,其中40%在河口附近堆积,在流域供沙丰富的条件下,海水的作用只能把部分泥沙搬运出三角洲海滨的范围之外,大部分物质由于在淡、盐水交界带——盐水楔处特别容易产生絮凝作用,因此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从而形成岸线向海突出的三角洲,黄河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线不断前进。
而之前黄河曾多次改道,数次夺淮河河道注入黄海,江苏沿海也堆积了很宽的淤泥浅滩。
自1855年黄河复归注入渤海以后,苏北北部地区海岸泥沙供给减少,海岸开始受到冲刷,岸线不断后退。
3.生物海岸
生物海岸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类。
许多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块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象礁石一样坚硬,因而被称为珊瑚礁。
在浅水形成的近岸珊瑚礁,构成了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则是由耐盐的红树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的海岸。
由于红树林植物的葱郁树冠,特殊的根系,以及林间的枯枝落叶,既抑制了风暴潮对海岸侵蚀,又阻滞涨落潮水流,促使泥沙堆积,岸滩淤涨。
珊瑚礁海岸类型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
中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岛沿海、雷州半岛南部沿海、澎湖列岛和台湾南部及其邻近岛屿。
①南海诸岛由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组成,这些岛屿大多为环礁类型。
②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沿海的珊瑚礁为岸礁,礁平台宽度从几百米至二千米不等,平台表面有许多浪蚀沟槽和蜂窝状孔穴,大多为侵蚀型珊瑚礁。
③澎湖列岛是中国珊瑚礁的北界,在该群岛的每座岛屿周围几乎都发育有岸礁和堡礁。
此外,台湾南部沿海及其附近的绿岛、兰屿等地也有岸礁发育。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沿海,福建和台湾南部沿海也有分布。
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湾和潟湖中,尤以海南岛的红树林最为繁茂,计有红树植物11科18种,而台湾和福建仅有6种红树。
中国红树林生长的北界可达北纬27°20'左右的沙埕港。
4.断层海岸
断层海岸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是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海岸带,是地壳构造运动使海岸带的地表岩层发生巨大断裂时形成的。
沿大断裂面上升的地块,常常表现为悬崖峭壁,而滑落下去的地块,成为深渊峡谷。
中国台湾省东部为陡直的断层海岸,北起三貂角,南至鹅銮鼻,长达360公里,悬崖高耸入云,崖壁陡峭光滑极难攀登,崖下是一条狭窄的白色沙滩,紧临着陡深的太平洋底。
由于断层紧逼海岸,海浪侵蚀剧烈,因此形成一条峻峭如墙的海崖。
沿着悬崖有一些河流直接倾泻入海,形成海岸瀑布。
海崖从东南岸开始一直向北伸延,在花莲溪入海口以北到苏澳南边的一段,形势最为险峻。
有的地方高达1800米,水下岸坡陡峻,离岸30公里,便是深达4500米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