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学生1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故事非常有教 育意义,它们教会了我如何正确 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00%
学生2
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深刻体 会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它们以 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 理。
80%
学生3
我觉得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角色 形象鲜明,它们的行为和语言都 很有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
寓言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凭主观想象和经验行事,否则 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成语和名句
成语
郑人买履(比喻墨守成规、不灵 活的人)。
名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宁愿相信 尺子,也不相信自己脚的感受。 )
03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故事内容概述
01
启示1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 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 要骄傲自大,否则会像“郑人 买履”一样遭受失败。
启示2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适应变化,不要固守 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否则 会错失机会。
启示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 实际,不要只看重表面现象, 否则会像“画蛇添足”一样失 去真实的价值。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其象征意义。
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 创作背景和寓意。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 的语言特点,如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并掌握《古代寓言 二则》中两篇寓言故事 的含义。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02
03
0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二则)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二则)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

寓言四则(二则)知识点及练习【讲解】1、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2、一词多义奈何(1)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2)奈地坏何:拿……怎么办闻(1)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见(2)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其(1)及其家穿井:代词,指“丁氏”(2)奈何忧其坏:代词,指“大地”(3)其人曰:代词,那之(1)宋之丁氏:助词,的(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3)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2)闻之于宋君: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日(1)日月星宿:名词,太阳(2)终日在地上行止:名词,每天3、词类活用因往晓.之:使动用法,使……明白。

4、古今异义(1)因.往晓之古义:于是,就今义:原因(2)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3)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果(4)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5、特殊句式倒装句奈地坏何?(地坏奈何)地如果崩塌了怎么办呢?其中“奈何”是固定搭配,为何,为什么,拿……怎么办。

【对点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无,没有(《杞人忧天》)B.家无井而出灌汲。

汲:从井里取水(《穿井得一人》)C.屠自后断其股。

股:屁股(《狼》)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答案】C【详解】C. 屠自后断其股。

股:大腿。

故选C。

2.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平B.奈何忧崩坠乎?(怎么,如何)C.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D.国人道之。

(讲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在语段中解释词语。

凡人:平常人;一般人;指人世间的人,对仙人或神而言。

本题的“凡人”应该指世间的人。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

寓言两则七年级上册原文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最新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最新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其它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这是 一部古书的名称, 是秦国的宰相吕 不韦的宾客们合编 的。全书的内容较 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 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亡斧疑邻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变 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也告诉我 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要用运动和发 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意思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翻译句子
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 则》课件
认识 寓言
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 的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思考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 成规,而要重视 根据实际情况办 事。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你说我说
1、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后懂得了一 些什么样的道理。
2、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意义呢?
3、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并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谁讲得 好。
jù qì
所从坠。”Leabharlann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

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内容备注2003.9.11 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想要(lǚ)鞋子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duó)量长短(duó)量长短度事先量了自己的脚(dù)尺码而置之其坐置之不理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一、检查反馈。

1.齐读课文。

2.抽查同学的作业情况(到展示台上展示)3.师生评价。

二、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

1.启发学生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句式。

教师示范:文中“郑人有欲买履者”而小学教师材中选用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不一样,由此可见:“欲”与“且”、“买”与“置”意思相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理论支持】这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五课中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以寓言的形式出现的,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体会学习文言文方法。

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积极参与发现,努力激活思维,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词句的含义。

3.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涉、遽、契、是、惑”等词的含义。

2.懂得本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搜集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故事经过:道理: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练习题。

课内探究一、学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质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本课的初步感受。

3.自主阅读【出示幻灯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标出来。

(2)“涉、遽、契、是、惑”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楚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标地阅读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度促思,自能通解,从而达到“不待老师讲”、“不需要教”就能初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4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二、导1.全班交流(1)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2)看课文,利用书下注释,查工具书,四人一组用白话文说,教师巡回释疑。

苏教版语文7上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苏教版语文7上文言文解析(带问答题和答案)

【七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1.文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周代国名。

履,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韩非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扁鹊治病、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

2.文章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

秦王嬴政年幼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执政时,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

后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郡途中自杀。

二、重点字词1.字音遽.( ) 契.( ) 涉.( ) 惑.( )履.( ) 遂.( ) 宁.( )信度.( ) 自度.( )其足 2.词语解释3.一词多义度:自度其足 量长短 而:而置之其坐 连词,表承接 吾忘持度 尺码 而忘操之 连词,表转折 宁信度 尺码 而剑不行 连词,表转折之:置之其坐 代量好的尺码 其:自度其足 代词,自己的 至之市 去,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代词,他的 忘操之 代量好的尺码 置之其坐 代词,他的 反归取之 代量好尺码 遽契其舟 代词,那 试之以足 代鞋子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词,他 入水求之 代剑 自:自度其足 自己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履:鞋。

至:到。

之:到……去。

操:拿,携带。

乃:才。

及:到,等到。

罢:散了。

宁:宁可。

无:不。

涉:搭船渡过。

遽:立即。

契:雕刻。

是:这儿。

若:像。

或:迷惑,糊涂。

吾剑之所从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自舟中坠于水从取消句子独立性4.通假字•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三、重点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基础知识复习课件(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基础知识复习课件(文言文)

期中复习讲义(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一、文章内容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文学常识1、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三、语音1、先自度其足(duó)2、吾忘持度(dù)3、遂不得履(suì)(lǚ)4、宁信度(nìng )5、遽契其舟(jù)(qì)四、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五、一词多义1、度(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2)吾忘持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3)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之(1)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履)(3)至之市(到……去)(4)入水求之(代指剑)3、市(1)至之市(集市)(2)市(集市)罢。

六、重点词语解释1、而忘操之操:拿,携带2、及反及:到,等到3、遂不得履遂:终于4、宁信度宁:宁可5、无自信也无:不,没有6、遽契其舟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7、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8、不亦惑乎惑:迷惑,糊涂七、重点语句翻译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是吾剑之所从坠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7、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八、课文内容理解1、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此句突出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3、、《郑人置履》讲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故事,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办法的道理;“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寓意及其表现手法。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寓言文学的学习。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寓言故事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成语填空题、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运用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创作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
-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布置学生阅读一篇与《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类似的寓言故事,要求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言寓意,并尝试从故事中总结出生活中的智慧。
2.写作练习: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创作一篇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寓言短文,寓意要深刻,不少于300字。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寓言文学素养。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成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分析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指导学生如何将寓意融入写作中。
2.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寓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初一语文上古代寓言二则教案带原文

初一语文上古代寓言二则教案带原文

初一语文上古代寓言二则教案带原文初一语文上古代寓言二则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古代寓言二则的教案要怎么拟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古代寓言二则教案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3.把握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重点)2.把握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

可是,却总有一些时代的落伍者跟不上社会潮流,造成自己处于受窘的地位。

落伍者们的可悲在于:他们往往自我感觉不错,却就是跟不上趟。

古代的那个买履的“郑人”、另一个刻舟求剑的“楚人”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正所谓“旁观者清”,品读了《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之后,你也许能领悟些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生存的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古代寓言二则》。

二、自主预习1.资料助读(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写作背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那些有思想有见识的文人,为了宣传自己的理论,阐释自己的观点,或者为了更好地劝谏当朝统治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常常通过在自己的文章中借用民间口头创作的小故事或者编写一些小故事的方式来叙事说理。

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有很强的讽喻性,同时又生动形象,人们喜闻乐见,后来就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寓言。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一)一、古代寓言二则(全文背诵默写)(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按原文填空。

(1)填出文中空白的句子。

(2)《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

《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吾忘持度 ( )③反归取之( ) ④遂不得履 ( )⑤遽契其舟( ) ⑥不亦惑乎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①反归取之( ) ②至之市 ( )③何不试之以足( ) ④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5、用文中语句回答,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是什么呢?6、《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刻舟求剑》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7、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请你举一个例子。

语言简洁明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二)二、《幼时记趣》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幼时记趣》选自《》,作者是清代作家。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第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第

教学内容《古代寓言二则》共 2 课时第 1 课时(学期总第6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

学习第一则寓言。

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节奏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阅读理解文字浅显的文言文。

知识要点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实词、虚词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难点虚词的使用教学关键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型语文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设施、设备、器材电脑 PPT主备人黄晨珑参与者签名:陈剑朱荣英教学设计项目具体说明(写出每个进程的资源、教学方式、任务和要求等)创设情境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初步了解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感知理解1 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领读。

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 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深化掌握(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堂实录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堂实录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2022)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课堂实录一、揭示课题,归纳方法1、师:同学们,我们往常学习过许多的寓言故事,明白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用简短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谁能把你明白的寓言故事和它告诉给我们的道理简单地说一说。

生1:我明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它告诉我们……生2::我明白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2、师:看来,同学们往常学过的知识还把握得挺牢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则新的寓言。

(板题,强调“履”字的写法。

)请大伙儿齐读课题。

(生齐读“郑人买履”。

)师: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生:郑国人买鞋。

师:你是如何明白“履”的意思确实是“鞋子”的呢?生:从书上的说明中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学习!参照注释明白得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板书:参照注释明白得。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第一应该做什么呢?生:要多读几遍。

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书:朗读。

并将之与“参照注释,明白得”共括为“方法”。

)二、初读课文1.初步感知。

(1)师:专门好,今天我们就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第一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给难读的字标上拼音,并试着划出文中的停顿。

(播放录音)(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仿照录音中的朗读,看着大屏幕自己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出示全文)(3)汇报:①师:谁能大胆地读给大伙儿听一听?师:不错!声音专门嘹亮,专门是文中的那个多音字“度”,你读得专门准确。

那个字在文中显现了三次。

(出示全文,三个“度”字用红色字体强调。

)你能带着大伙儿读一读吗?(出示句子,生带读含“度”的三个句子。

)②师:感谢你!老师想问你:你如此读的理由是什么呢?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书上的注释我明白了在“先自度其足”中那个字的意思是量长短,因此读“duó”,在“吾忘持度”和“宁信度”中,它们的意思差不多上指量好的尺码,因此都应该读dù。

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知识点

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知识点

七年级古代寓言二则知识点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古代寓言二则常常是重点学习内容。

这两则寓言分别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以及《蚊子和狮子》,它们不仅充满趣味,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先来看看《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这则寓言出自《伊索寓言》,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

故事的主人公是赫尔墨斯,他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

赫尔墨斯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十分深刻。

它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赫尔墨斯自认为地位很高,应该受到人们的尊崇,却没想到自己在人们心中毫无价值。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不注重自身的品德和实际的作为,是不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的。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则寓言运用了巧妙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通过对赫尔墨斯的心理活动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他自高自大、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比如他在询问雕像价格时的“笑”,就充分体现了他内心的得意和自负。

再说说《蚊子和狮子》。

同样出自《伊索寓言》。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只蚊子向狮子发起挑战,蚊子在狮子脸上乱咬一通,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非常得意,却不小心被蜘蛛网粘住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再强大的人也会有弱点,再弱小的人也有自己的长处。

但在取得胜利后,不能骄傲自满,否则可能会遭遇失败。

蚊子战胜狮子,依靠的是它的灵活和聪明,但它因为骄傲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在写作技巧方面,这则寓言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蚊子与狮子的力量对比悬殊,蚊子弱小而狮子强大,但结果却是蚊子战胜了狮子。

新七年级语文PPT古代寓言二则课件4

新七年级语文PPT古代寓言二则课件4


乎?
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
起因?
内 为什么没找到剑?文中哪

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 这件事有何看法?
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
一.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

堂 练 习
1.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反归取之
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 同“ 返”,返回 立即,匆忙
关 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
作 是战国末期秦相吕

不韦组织门客编写 的论文集。

涉 shè

遽 jù

契 qì

惑 huò
涉江: 渡江
其: 他
重 坠: 落、掉
点 字
遽: 契: 是:
急速 刻 这里
词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 寻找
行: 走
惑: 糊涂
重 是吾剑之所从坠。

句 求剑若此,不亦惑
法 悟——反复朗读,品析
立意及技法
关于作者

读音辨析

重点字词

重点句子

合作探究
朗读录音
拓展延伸
韩非,我国战国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

法家创始人之一。他 的著作后人称《韩非

子》,现存55篇,是

法家的重要著作,也
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
成者的著作。
duó
读 先自度其足

辨 析
宁信d度ù ,无自信也
稀奇古怪两只船,

没有桨来没有帆。 白天载人四处走,
谜 夜晚横卧在床前。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docx

七年级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docx

乃曰:“吾忘持度。

"度: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无是处是: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①其坐至Z②市,而忘操Z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做代词,代物的: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口信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Z。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屮两狼,缀()行共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3.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其”各代什么?恐前后受其敌一狼洞其中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 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幼时记趣》1.解释字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2)项为之强()(3)又留蚊于素帐中()(4)果如鹤唳云端()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土砾()②怡()③壑()④癞蛤蟆()3.解釋句屮加点的词。

①凹者为壑()②不觉呀然惊恐()③捉蛤蟆,鞭数十()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②使与台齐()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④余年幼,方出神()5.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②神游其中,怡然白得()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④鞭数十,驱之别院()6.翻译下列句子。

(1)心Z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⑵作青云白鹤观(3)鞭数十,驭之别院。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峡》加点字注甘文屮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插,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古代寓言二则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履 suì遂 nìng 宁度:duó量长短 dù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涉 jù遽 qì契 yǐ矣 ruò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

(2)所••••••者,••••••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

(2)“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

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

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