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化学反应中物质过量问题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配平和过量多步反应计算专题
化学方程式配平和过量多步反应计算专题化学方程式配平和过量多步反应计算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 1.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原子个数相等) 3.电荷守恒(适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1、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逆向配平例 1 Zn + HNO 3 Zn(NO 3 ) 2 + NH 4 NO 3 + H 2 O 分析:该反应中 HNO 3 部分被还原,其系数应为变与不变之和。
对于这类部分氧化还原反应,宜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着手,先确定 Zn和 NH 4 NO 3 的系数。
确定了 Zn 和 NH 4 NO 3 的系数分别为 4 和 1 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Zn(NO 3 ) 2 、HNO 3 、H 2 O 的系数依次为 4、10、3。
练习 I 2 + KOH KI + KIO 3 + H 2 O 2、归中反应必须从反应物配起练习 FeCl 3 + Fe FeCl 2 3、多元素同时发生氧化还原的反应化合价加和整体配平练习 Cu 2 S + HNO 3 Cu(NO 3 ) 2 +NO +H 2 SO 4 + H 2 O 4、缺项配平缺项物质原则是:① 一般作为反应物是介质:酸、碱、水,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② 若果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反应,作为生成物则为水。
③ 缺什么,补什么。
1/ 19先看元素种类,若无所缺元素,则化合价升降后看原子个数的差例 2:配平:解析:显然,左边少 H、O,应有水。
稀 HNO 3 被还原为 NO,此式合理。
As 2 S 3 + HNO 3 + H 2 O H 3 AsO 4 + H 2 SO 4 + NO As 2 S 3 和 HNO 3 标准物,可以用化合价升降一次配平。
3As 2 S 3 +28HNO 3 +4H 2 O = 6H 3 AsO 4 +9H 2 SO 4 +28NO 练习 5、离子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方程式左右两边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68
32
76g
x
68 76g 32 x
x≈35.8g 答:……
解:设加入颗粒氧中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
2CaO2 + 2H2O == 2Ca(OH)2 + O2↑
144
32
x
1.6g
144 x 32 1.6g
x=7.2g 答:……
实验室需要22.4L氧气做实验,需要 多少克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氧气的密度 为1.43g/L)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60g×80%
x
100 60g 80%
44
x
X=21.12g
答:最多可生成CO221.12克
物质过量的有关计算
把20g镁带放入20g氧气中完全燃烧,求生 成氧化镁的质量。
2Mg + O2 =点==燃= 2MgO 48 32 48份质量的镁完全反应,需要32份质量的氧气, 当镁和氧气质量相等时?能恰好完全反应吗?
NaCl +H2O
58.5 x
40 36.5
50g 8% 100g y
40 58.5
50g 8% x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7.0g+0.2g-16.8g=0.4g
②解: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MnO2 68
x
2H2O + O2↑ 32
0.4g
68 x 32 0.4g
-
9.8g
100%
7.1%
答:……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2HCl 2NaCl H 2O CO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为后面有关含杂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并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学法指导分析教学矛盾主要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实施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利用多媒体显示云南玉龙雪山的图片):这里是云南的玉龙雪山,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老师很喜欢那里美丽的自然景观,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课题: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位于人教版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教材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最后一部分知识。
这一节前两部分介绍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直接说明它是个物理量,表示一定粒子的集合体,然后又直接给出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是如何确定的,直观明了,强调应用。
然后提出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溶液中的反应,为了方便,引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然后就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这部分内容以往教科书的课题为《物质的量浓度》,现在换成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面对如此转变,我们必须把握深广度,体悟新课改精神,不能盲目的加宽加深,完全按照旧教材体系安排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上看,本部分属于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应该是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以及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将物质的量浓度运用于实验中,突出本章主题,也大幅度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部分虽然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教学,但并不枯燥。
学生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能够体悟引入物质的量是为了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方便。
再从溶液的特点入手,自然而然的将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接着就从概念入手,思考如何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此编排教材和设计教学,避开了繁杂的计算和枯燥的讲解,更利于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三、教学设计思想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1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从反应物、生产物的质量关系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基础,是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为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中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净物的计算,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计算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正确列出比例式。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进行化学反应相关计算的基本依据,体会到化学计算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已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够认识到反应物和生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要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时检查纠正不规范的书写。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涵义(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答计算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
(3)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的利用能源。
4重点难点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5教学方法探究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6媒体使用策略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使用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使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参与程度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有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二、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的问题以上实验说明,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反应中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
理解辨析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什么?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设计实验验证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时,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参加反应”的含义不能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理解成“反应物”。
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反应物过量”问题。
2、不要漏掉气体或沉淀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时,各状态均要一起讨论,不能遗漏。
也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明确普遍性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没有一个化学反应例外。
4、明确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如1g水加热后变成了1g水蒸气,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例题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A.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B.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C.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例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个数等于反应生成的分子个数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D.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跟反应生成的固体的质量相等例题3.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B)A.湿衣服晾干B.生铁生锈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例题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 所示。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表示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基本方法。
这一章节是学生从宏观现象向微观结构过渡,从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转变的关键,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学生能运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和解释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化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定量计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化学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如何被科学家们研究和记录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如何被表示的。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让我们一起揭开化学表示的神秘面纱。
(二)、新知探究1.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等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如水的化学式H2O,解释其表示的意义。
2. 探究表示方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
3. 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如二氧化碳(CO2)、氧气(O2)等,讨论其组成的元素和比例。
(三)、实践操作1. 化学式书写练习:给定一些元素,让学生尝试书写其组成的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教师巡回指导。
2. 结构模型构建:使用教具或软件,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些常见分子的结构模型,如甲烷(CH4)。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课标分析: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定量观、守恒观、元素观等化学观;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4.学情分析:化学计算始终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例1)?要制取一定要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例2)?无论是哪种计算问题,其关键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只利用一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未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计算过程中忘记带单位。
四、已知条件中同为反应物或同为生成物时,列比例式出现错误此外,学生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看重数学运算的结果,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5.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过量计算
练习:下列计算中什么物质过量
6.5gZn与300g40%的硫酸溶液反应,在标况下 能产生多少升氢气 2.5g碳酸钙与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5%的盐 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二氧化碳? 1molO2与32gCu充分反应生成CuO的物质的量 为多少? 4.8gMg与0.8 mol的盐酸反应后,生成氢气在 标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2.65克Zn与含有49克H2SO4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硫酸反应,生 成H2是2克还是1克?
过量计算
当物质间是以量比关系混合后进行反应的,即 它们恰好完全反应。
一、什么是过量计算
同一反应同时给出两种以上物质间的量的 关系的计算均属于过量计算。
讨论:0.2 mol H2和0.1 mol Cl2混合点燃,充 分反应后生成的HCl的物质的量为是多少?
三、过量计算的依据
0.2 mol Zn与含有0.6 mol HCl的稀盐酸反应, 可生成标况下的H2多少L? 设:生成xmol氢气 Zn + 2HCl → ZnCl2 + H2↑ 1mol 2mol 1mol 0.2mol 0.6mol xmol 1 mol 2 mol > 所以盐酸过量,用锌计算 0.2 mol 0.6 mol X = 2mol 1 mol 1mol = 0.2 mol xmol V=44.8L(答)
二、如何判断过量 (比例法)
0.2 mol H2和0.1 mol Cl2混合点燃,充分反应 后生成的HCl的物质的量为是多少? H2 + Cl2 → 2HCl 方程式系 数 1 mol 1 mol 实际用量 0.2 mol 0.1 mol 1 mol 1 mol < 0.2 mol 0.1 mol 分母大(比值小)者过量 所以,氢气过量。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一第一课时
本作品版权胡建国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
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1-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1.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
2.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化学计算,训练解题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1.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
2.多步反应计算中反应物与最终产物间量关系式的确定。
教学方法指导 引导—探索—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复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主要解题步骤有哪些? 【新课】 引入: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的量时一般只需一种反应物的量,如果给出两种反应物的量,应如何计算呢?讨论:将8molH 2与6molO 2混合于一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后最多可生成水多少摩? 小结:如果采用题给的数据可获得2组数据,分别为8mol 和12mol 水,那么哪组数据正确呢?一、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例1】8molH 2与6molO 2充分反应,求生成水的质量。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量的关系符合化学方程式所确定的量的关系。
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量,首先判定哪一种物质过量。
2H 2 + O 2 === 2H 2O 2 1 8mol 6mol判定物质过量通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比例法,因1628 ,所以O 2;二是十字交叉法,因2×6>1×8,所以O 2过量。
接着用不过量的那种反应物的量来计算。
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 2H 2 + O 2 === 2H 2O 2 1 36 8mol xx3682=,解得x=144(g) 答:可生成144g 水。
小结: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步骤为①判定过量(常用比例法和十字交叉法);②用不过量的那种反应物的量来计算。
《高一化学过量计算》课件
实验演示三:沉淀滴定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浓度的沉淀剂溶液。
2. 使用滴定管分别滴加沉淀剂溶液到已知浓度的待测溶液中。
实验演示三:沉淀滴定实验
3. 观察沉淀生成的情况,记录滴定体积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06
总结与回顾
本章重点回顾
过量计算的基本概念 理解过量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掌握如何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或不足。
计算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各物质的量,计算出过量反应物的剩余量 或转化率。
方法中的关键点
需要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得出过量反应 物的具体数值。
03
过量反应的实例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的过量计算
总结词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过量计算的方法和原理
详细描述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类反应,当反应物中一种物质过量时,反应的结 果和产物会有所不同。通过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过量计算的方法,可 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
实验演示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总结词
通过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展示过量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中,通过控制不同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用量,观察电流表或电位计 的变化,理解过量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实验演示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浓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溶液。
本章重点回顾
01
过量计算的方法
02
学习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确定反应物的量。
掌握利用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进行计算。
03
本章重点回顾
过量计算的实例分析
1
2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实例,掌握过量计算的运用。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训练(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训练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错误的是()A. 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B. R一定为化合物C. R中一定含有水D. 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答案】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R常温下可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B、物质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R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说明R不稳定,不符合题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3A+3B=C+4D,68克的A能与40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4克的C,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408B. 68C. 126D. 504【答案】C【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解:设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68g+40g﹣24g=84g,3A + 3B = C + 4D408 4x68g 84g408/68g=4x/84gx=126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的氧气质量最少的是()A. 过氧化氢B. 高锰酸钾C. 氯酸钾D. 水【答案】B【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四种物质分解生成氧气的方程式分别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2H2O+O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电解水:2H2O 2H2↑+ O2↑,根据方程式,如果假设四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分别为:过氧化氢:;B. 高锰酸钾:;C. 氯酸钾:;D. 水:;选B【分析】设定四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据此分析解答4.甲乙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其中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乙不加任何物质,均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第一节 第四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课件
③建立未知数和已知数的关系,求解。
小结: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组成物质粒子数和物质的量 的比例关系,还表明了物质的质量和一定条件下的气体体 积的比例关系。
四、综合计算
灵活运用: n=m/M,n =N/NA n =V/Vm,CB=NB/V液, =m/V, %=m质/m液×100% 【例4】某盐酸的 =1.18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 36.5%。求①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②200mL该盐酸与过量铁屑充分反应,生成 H2的体积 (标况状况下)是多少?若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 计则FeCl2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有多少克FeCl2? 1000mL×g/cm3×% =11.8mol/L C(HCl) = Mg/mol×1L
化学式子要配平,应以纯量代方程 上下单位要相同,左右单位要相当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按不足来进行 列出比例求未知,写出答案才完成
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例:mA+nB=pC A和B的投入量分别为a mol和b mol 过量计算 特点:反应物皆为已知量 解题关键:判断谁过量
判断方法:n实际/n理论 谁大谁过量,以不足的为标准
即当a︰m>b︰n时,说明A物质过量,用B的投入量b mol进行计算。
当a︰b<m︰n时,说明B物质过量,用A的投入量a mol进行计算。
V(H2) = 1.18mol×22.4L/mol =26.4 L C(FeCl2) =5.9 mol/L m(FeCl2)=1.18mol×127 g/mol =149.9 g
【例5】取10克含MnO287%的软锰矿,加入20mL36.5%的 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 并加热,标准状况下问 产生多少升Cl2。则被MnO2氧化的Cl-物质的量为多少? 解:浓盐酸中量浓度为:C=11.9moL.L-1 设产生的氯气的体积为 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化学反应中物质间量的问题及计算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唐增富
(2007.11.23,第三节课)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化学反应中物质间的定比关系,识别物质过量的化学反应问题
(2)能快速、简便、熟练地进行物质过量的判断并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3)初步学习模仿自我监控的反省认知技能
(4)初步学习模仿化学问题的重新表征策略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归纳出化学反应中有物质过量的问题
(2)寻找判断反应中是哪种物质过量的方法
(3)体验重表征、反省认知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确立合理利用资源的认同感
(2)养成合作讨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过量问题的识别,能判断出过量的物质并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
难点:(1)化学问题的重新表征
(2)反省认知技能的模仿
【教学过程】
2005年夏,本市杨浦区某游泳馆,在配消毒液时,因未控制好用量造成大量有害气体泄漏,使多名泳客出现不适而就医。
〖问题的提出〗
(这里就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问题。
如何控制好用量)
问题讨论:
问题一:化学反应中各种反应物及生成物间的量比是定值还是变值?
以反应:Zn+H2SO4→ZnSO4+H2↑为例。
你能写出几种该反应中各种物质间的量的比关系?
问题二:下列四个问题中反应物间量的比符合你写的量比吗?若没有按量比关系混合进行反应,意味着什么?
1.65克Zn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生成H2多少克?
2.65克Zn与含有98克H2SO4的稀硫酸反应,可生成H2多少克?
3.65克Zn与含有49克H2SO4的稀硫酸反应,生成H2是2克还是1克?
4.13克Zn与含有29.4克H2SO4的稀硫酸反应,可生成H2多少克?
分四个小组分别计算四个问题,并就方法进行比较。
简单分析解法。
以上述4为例:
解:n(Zn) =
mol /g 65g 13= 0.2 mol n(H 2SO 4) = mol
/g 98g
4.29= 0.3 mol
)SO H (n )Zn (n 42=3.02.0=32<1
1
∴H 2SO 4过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1 mol 1 mol 0.2mol x mol
解得:x = 0.2 mol ,m(H 2) = 0.2 mol ×2 g/mol = 0.4 g 答:可生成H 2 0.4克
(解答过程中,示范书写方法。
)
小结一:
1.当物质间是以量比关系混合后进行反应的,即它们恰好完全反应。
2.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量的计算,依据的就是上述量比是定值的关系。
〖方法归纳〗
反应计算需看量, 根据量比定过量, 大分子,小分母,
不过量的才能算, 算的只是反应量。
〖练习〗
策略指导:化学计算问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量间的计算,同学们往往觉得很困难,有时觉得无从下手。
有时也不知道自己解决方式是否正确。
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尝试给计算题的难度进行编码,以便对解决过程加以监控。
(分组计算)
1.2.5 g CaCO 3与含0.2 mol HCl 的盐酸溶液反应,可得到标准状态下CO 2多少升?(相对原子质量:Ca :40;C :12;O :16;H :1;Cl :35.5) (难度编码:0010)
2.100 mL98.3%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与100g含NaCl为98%的食盐,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制得氯化氢气体多少克?(相对原子质量:H:1;S:32;O:16;Na:23;Cl:35.5)
(难度编码:0011)
例:26.1 g MnO2与320 g 36.5%的盐酸共热,
(MnO2+4HCl(浓) MnCl
2
+Cl2↑+2H2O)完全反应后可得氯气多少
升(标态)?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500 mL,取出50 mL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可得沉淀多少克?
尝试编难度编码(1312)
策略指导:多步骤的可以重新进行表征
作简单分析及简单解提示。
小结二:要解决一件看似繁杂的事情,我们首先要明确要解决此问题关键依据。
其次要运用一定的策略。
我们要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果自己能创造性地运用策略你将一生受用。
*〖问题的拓展〗
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让反应物恰好反应其实很难做到,一般总是要使某物质过量。
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并能说明为什么使该物质过量吗?
(如:工业制氯化氢中氢气相对过量;合成氨工业N2相对过量;工业制硫酸中O2相对过量;火箭携带燃料等)
《海南日报》2004年4月30日报道——处置海南大学地下氯气罐现场直击。
一个氯气罐的处置,牵动着上万人的心……4月29日,在海南大学游泳池附近的地下,发现氯气罐,下午,氯气罐口找到了,没有泄漏,一个长达1.8米、直径70厘米的氯气罐被顺利吊到游泳池边上。
根据预定的方案,游泳池已撒下了3吨生石灰,打开气罐,氯气将在水中慢慢稀释,并被石灰粉吸收。
晚上9时30分左右,海口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接到电话,有黄绿色的氯气冒出水面,……据介绍,由于锈蚀严重,被安置到水中的氯气罐的放空阀出现了意外的松动,压力增大,在放空阀完全松开后,冒出的氯气急剧增多,池水无法及时稀释,部分散
△
发到空气中。
为此,消防队用四支水枪喷射,稀释散发在空气中的氯气。
(4)
月30日1时04分,瓶底浮上了水面,预计有600多公斤氯气的气罐完全排空,水面很平静。
*〖巩固提高〗
请同学间相互出题,交换解答。
解答过程中学会提醒自己:
1.读题后,尝试一下给题进行难度编码。
2.每个编码对应的反应、过程、换算我注意到了吗?
3.每个反应式我都会写吗?
4.多步骤的我如何表征?
5.量的关系我用对了吗?已知量我都用到了吗?
6.我这样解是否太复杂,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拓展练习〗
1.20 g H2与O2的混合物,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18 g求原混合气体中H2与O2各多少克?
2.将a克氢气点燃与b克氯气充分反应,所得混合气体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求:
(1)剩余气体的质量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
3.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
三组实验均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
①甲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__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__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