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学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1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是化学及相关科学专业里常见的课题,旨在确定所研究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一般情况下,被研究的化合物的分子式由化学家提供,但是在确定分子结构的过程中,化学家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定它的实际结构,包括分子量、构型类型、其他部分的数量及相对的位置等特性。
实际上,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过程当中,经常被用到的主要技术有有机波谱学,包括:氢谱、质谱、碳素键索引法和核磁共振,它们在有机电子结构的研究及分析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氢谱氢谱是最常用的有机电子结构分析技术,它用来分析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的存在性及其特性。
氢谱中的信号来源于碳氢键的分裂,其信号可以用来判断拥有相同母分子结构的成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各种结构特征。
3 质谱质谱是另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它通常用来分析有机物质中大分子特征及小分子量化特征,如分子量、分子型及构型。
质谱可以用来检测有机物质的组成原子数量及结构,但是对于大分子的结构分析效果较差。
4 碳素键索引法碳素键索引法是一种纯粹的理论计算,它用来估算有机化合物的碳碳键长度,从而帮助确定和辨认有机物的结构;通过计算碳素键的索引,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具体结构特征,如它的芳香性、侧链位置和构型类型。
5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精确到原子尺度研究有机物结构和构型的技术,它能够用来确定高级有机化合物的单元结构、侧链位置及芳香性等特性。
核磁共振技术还可用于多种应用如蛋白质结构分析,该技术有助于揭示蛋白质与细胞结构之间的动态作用,以及它们在疾病和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化学家研究的重要及有用的科学领域,有机波谱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技术,其中氢谱、质谱、碳素键索引法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在不同研究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波谱学综合解析
基本相同。
A中1380cm-1峰裂分为等强度双峰,是异丙基的特征, n=3,因而A的结构为2-甲基己烷。
1170和1155cm-1来自异丙基的骨架振动,ρCH2728cm-1,
•
B中1380cm-1峰裂分为1:2的双峰,是叔丁基的特征, 其骨架振动在1250cm-1,ρCH2740cm-1,n=2,因此B结构 为2,2-二甲基戊烷。 C中1380cm-1为单峰,ρCH2723cm-1,n=4,结构为 正庚烷。利用1380cm-1峰的裂分判断烷烃异构体时,需 注意分子中其他端甲基的干扰,有时裂分峰的形状不容 易判断。 NMR谱可以准确地判断烷烃异构体,往往比红外 光谱更直观可靠。图是三种辛烷异构体的 1H NMR谱。 A为正辛烷,-CH3,δ0.90,与CH2 相连,裂分为三重 峰;(CH2)6, δ1.1~1.6。甲基与乙基的积分面积之比为 1:2。
1H
•
• 2.核磁共振波谱 • •
•
( B) 为2-甲基庚烷,异丙基中的两个甲基与CH相连,裂分为
双重峰。7-CH3 的化学位移仍为0.90,与异丙基中甲基双重峰
重叠。
CH (CH2)4
吸收在δ1.0~1.8、δ0.6~1.0与δ1.0~1.8
两个区域积分面积之比为1.0:1.0。 • (C) 2,2-二甲基己烷,叔丁基中3个CH3为单峰,端甲基仍 为三重峰,化学位移均为δ0.90。3个CH2δ1.20。甲基与(CH2)3积 分面积比为2:1。
综合解析
•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法均在 食品、化工、环保、医药等科研、生产中有广泛 应用,但各有其缺点和局限性。 • 紫外光谱可用于含有发色团的有机物分析,如 芳烃、共轭烯烃、酮和醛等,尤其在定量分析中 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和快速方便的优点。其应用 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如分子不含有发色团,就不 能用紫外光谱检测;通常紫外光谱吸收带少,谱 带宽,难于进行未知物的结构鉴定。 • 红外光谱能够明显地揭示未知物的结构特征, 未知物含有什么或不含有什么官能团和化学键, • 从谱带位置和强度可以进行判断。
波谱学cd12
图49. 肌红蛋白(MHb)在石英板表面的CD谱的CD谱: a)30s; b)60s; c)30min; d)溶液中的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的吸附:在低的表面浓度下, 在202nm处有一负谱带(图3中的a),这是 无规卷曲的特征。表面浓度增加, 曲线b 显示出I-β结构和部分无规卷曲构象的 CD谱特征, 曲线c为α螺旋、β结构和无 规卷曲混合构象的CD谱, 由b至c, 随吸 附表面蛋白浓度增加, α螺旋构象的百分 比稳步增加, 但均低于该蛋白在溶液中 的α螺旋百分比(约为80%, 如曲线d所示, 它在221nm处存在明显的负谱带)。因此 肌红蛋白吸附与BSA是类似的。
这种回折涉及到4个或3个相邻的残 基,前者一般称为转角,后者称 为 转角
蛋白质及多肽的近紫外CD谱
典型近紫外圆二色光谱的特点:
100%-螺旋:多聚L-赖氨酸,在191nm处 存在一个正峰,在208nm和222nm处存在 双负峰。
100%-折叠:多聚L-赖氨酸,在196nm存 在一正峰,在216nm存在一负峰。
4. 应用实例
(1) 克山病研究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地方性 心肌病,但缺硒是一个重要的发 病条件, 在我国东北到西南的15 个省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曾有相 当高的发病率。其主要病变是心 肌的灶状坏死及心肌细胞,尤其 是线粒体膜系统的形态、结构和 功能的异常。
图43. 豚鼠心肌线粒体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A为病区粮喂养的,曲线B为病区粮喂养 但补加蔬菜,曲线C为正常对照组。
H
R’’ O
-N- C-C-N- C-C-N- C-C- H H H O H
肽链
肽单元
残基
图33.多肽链的形成
- 螺旋
图34. 生物大分子的螺旋结构,左边是左手螺 旋,右边是右手螺旋,注意螺旋间形成的 氢键(点划线)及残基R的方位
波谱学复习资料
n-π跃迁
π-π*跃迁
在环己烷中测定该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时,得到两个数据(λmax): 245nm 、308nm ,如果调PH值12左右时,又会在323nm处出现吸收峰,试解释产生 这种现象的原因。 由于烯醇互变现象:245nm 酮式结构的n-π跃迁
官能团区:4000~1300cm-1 4000-2500cm-1: X-H(X:C,N,O,S)单键的伸缩振动区。 2500-2000cm-1: 叁键和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2000-1500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 1500-1300cm-1: 弯曲振动, 单键(除X-H)的伸缩振动 指纹区: 1300~600cm-1
异丙基1380 cm-1峰分裂成强度相差小的两个峰。叔丁基, 1380 cm-1峰分裂成强度不等的两个峰(由甲基间的振动偶合产 生)。
4、C-H面内摇摆振动:800-720cm-1,判断脂肪烷-(CH2)n-的碳链 长度有用: n=1:785-770cm-1; n=2:743-734cm-1 n=3:729-726; n>4:在720 cm-1
νC=O1715 cm-1 1690 cm-1
O C CH3
O CH2=CH-C-CH=CH2
1660 cm-1
O C
νC=O 1690 cm-1
1670 cm-1
共轭体系越大,νC=O降得越多。
32
B、
炔键C、 νC≡C振动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比较为: D、
CH3—C≡C-CH2F > CH3—C≡C-CH2Cl > CH3—C≡C—CH2CH(CH3)2 CH3—C≡C-CH2Cl > CH3—C≡C—CH2CH(CH3)2 > CH3C≡CCH3
波谱解析复习——名词解析
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紫外光谱1.助色团:通常把那些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吸收带不产生吸收带但与生色团相连后,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的基团称为助色团(将含有未公用电子对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有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基团,此类基团称为发色团。
2.红移: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
3.蓝移: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4.增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5.减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
红外光谱红外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被研究物质的分子,若辐射能等于振动基态的能级与第一振动激发态的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则分子可吸收能量,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
IR选律: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振动,即在振动过程中∆μ≠0时,才会产生红外吸收。
1.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2.伸缩振动: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4.基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将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即基频峰。
5.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
6.振动自由度:将多原子分子的复杂振动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振动,这些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1 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8.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质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真空条件下受电子流的“轰击”或强电场等其他方法的作用,电离成离子,同时发生某些化学键有规律的断裂,生成具有不同质量的带正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按质荷比的大小被收集记录的谱。
自然美的波谱学原理
自然美的波谱学原理什么是美?就是波的不同频率及其组合人类很早就认识到美与数量的关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的和谐是造就一切美的普遍规律。
黄金分割被公认为是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这已取得美学界的共识。
弦理论的核心在于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是一维的弦,而不是零维的点粒子。
图片来源: Trailfan,物理学的弦论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中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可以叫作物质波或粒子波。
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频率(波长的倒数),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构成不同的形态,所以美的微观起源是一维弦的振动。
听觉美、视觉美、触觉美、嗅觉美、味觉美等均与频率有关,美就是频率及其组合。
自然美均源于审美对象固有的频率与审美主体自身频率的内在协同性。
不同的自然美,各自的频率都不是单纯的,而是由系列频率组成的频谱,从而构成组合美。
例如红光的频率和绿光的频率不同,两者混合得到包含两种频率的“黄光”,黄色的美是单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产生。
我们日常所见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本质就是不同频率的光波组合。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感知能力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丘觉。
丘觉作为一种遗传物质,有其振动频率,它决定了人的感知(知道)范围,包括对美的感触,从而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提供了一个新证据,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丘觉与每个人内心的价值判断和生物基因有关,与每个人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受教育程度、山水、饮食等历史痕迹有关。
每个人都有一套内在的接受过滤体系,有一个频率谱。
只有外在的频率与内在的频率精准对接,发生同频共振,才能产生共鸣,产生美感。
什么是美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频率共振美感,就是事物频率之间的耦合和共振(或者达到一种协同比例即整数正比)。
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电子设备的接收器与发射器的频率一致时才有清晰声音或图像。
光谱理论表明,只有外界激发能(频率)与电子能级匹配时才会发生电子跃迁和能量发射。
第十三章 波谱学基本知识
CH3(CH2)10CH3
2500
2000
1500
-1
1000
500
/cm
十二烷的红外光谱
27
T % 愈小,吸光度就愈强,谱带强度就愈大。 根据T %,谱带强度大致分为: 很强吸收带(vs) 强吸收带(s) T %<10 10<T %<40
中强吸收带(m) 弱吸收带(w)
宽吸收带(b)
40 < T %<90 T % > 90
13
银纳米棒的UV-Vis谱图(波长λ /nm; 吸光度(A))
1.6 12 min 10 min 8 min 6 min 4 min 2 min 1.2
Absorbance
0.8
0.4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Wavelength(nm)
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与分子结构
最 大 吸 收 波 长 (λmax) 电子的跃迁类型 分子结构
第十三章 有机波谱学基础
第十三章 有机波谱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最常用的四大谱:
紫外-可见光谱 (UV-vis) 红外光谱(IR)
取样少 速度快 结果准
核磁共振谱(NMR)
质谱(MS)
UV-vis、IR、NMR是基于样品对电磁波的吸收而得
到的谱,MS是基于检测不同质量分子碎片离子而得 到的谱,不属于波谱范畴.
β-胡萝卜素:吸收蓝色 光呈现互补色:
橙
590~620
500~560
560~590
绿
480~500
黄
青
白
紫
400~430
青蓝
460~480
黄色
MR波谱学
精选ppt
8
1H 谱中的主要信号
Lactate (Lac) 乳酸
Dublett @ 1.3 ppm
糖酵解的终产物反映体内缺血缺氧代谢 生理情况下浓度为 mM,在波谱中看不到
精选ppt
9
1H 谱中的主要信号
myo-Inositol (Ins,肌醇) Dubletts @ 3.6 ppm
被认为是胶质细胞的标志物 在短TE时可看到
▪ 肿瘤分化程度的确定 ▪ 肿瘤疗效监测和手术计划的制订 ▪ 儿科疾病、产程中的代谢紊乱 ▪ 癫痫灶定位 ▪ 肝性脑病的早期发现 ▪ 神经退化性改变的辅助诊断 ▪ 转移瘤的分期有帮助 ▪ 前列腺波谱: 肿块性质的鉴别
精选ppt
33
MRS曲线分析
特征性波峰的频率位
峰下面积:与化合物的丰度成正比
峰形态反映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检查灶性病变,如: 肿瘤
对较大的区域进行扫描,了 解VOI内某种化合物的分布 梯度场(与MRI相似)
矩阵排列的VOI内的多个波 谱曲线 多灶性病变或定位不明确的 病变
精选ppt
20
技术和方法---SVS
Spin-Echo VoI 8 cm3 TE = 30 ms TA = 6’ 24s
Spin-Echo VoI 8 cm3 TE = 135 ms
精选ppt
10
1H 谱中的主要信号
Citrate(Ci,柠檬酸盐) Dublett @ 2.6 ppm
线粒体中三羧循环的中间产物 在正常前列腺波谱中可看到 发生肿瘤时减少
精选ppt
11
1H 谱中的主要信号
Lipids(脂质)
Multipletts @ 1.3 and 0.7 ppm
波谱分析与诺贝尔化学奖
波谱分析与诺贝尔化学奖核磁共振波谱学是指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物质的性态、结构和运动的学科。
在恒定外加磁场中具有自旋的原子核受射频辐射照射,当射频频率等于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的进动频率时产生的共振吸收谱的现象称核磁共振(NMR)。
宏观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于1946年被E.珀塞耳和F.布洛赫等人发现,这两人因此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理在强度为B的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核一方面自旋,另一方面绕磁场进动,进动频率ν=γ|B|/2π。
如果在与B垂直的方向上再加一个频率为ν的交变磁场H,当ν和ν相等时即发生核磁共振。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核自旋为I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动量p,其绝对值为|p|=[I(I+1)]h,相应的核磁矩为μ=γp,式中γ为核的旋磁比。
在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核磁矩有2I+1个取向,称为塞曼分裂,代表2I+1个能级。
当频率为ν的射频辐射能量hν等于核自旋磁矩在恒磁场中相邻两个能级之差ΔE时,原子核吸收辐射,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
类型编辑固定外磁场连续改变射频辐射频率,或固定外射频辐射频率连续改变磁场记录核磁共振谱的方法,称为连续波方法,所用仪器叫作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FT–NMR)是指用一定宽度的强而短的射频脉冲辐射样品,使样品中所有被观察的核同时被激发,产生一个时间域的响应函数,称为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
用计算机对它进行傅里叶变换,仍可得到普通的频率域核磁共振谱。
据此原理制造的仪器叫作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
该谱仪适合于对同位素丰度低的核(如C核)进行累加实验,测量时间可大大缩短。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使多维核磁共振试验成为可能。
通常说的核磁共振谱仪是指高分辨谱仪,亦是使用最普遍的仪器。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超导磁铁强磁场核磁共振谱仪,大大提高了仪器灵敏度,在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溶液中分子有许多运动自由度,因此观测的NMR谱通常是分子运动平均了的高分辨的各向同性高分辨谱。
核磁共振(NMR)波谱学原理及其在小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20170820
自旋-自旋偶合会引起NMR谱线的进一步分裂,如CH3CH2OH,CH3峰分裂为三重峰,相对强度为1:2:1,CH2峰分裂为四重峰,相对强度为1:3:3:1。 例:H13CO2- 1H和13C:I=½ 在无偶合的情况下: 在13C-1H偶合的情况:
H
Hx
+
+
苯环的屏蔽作用
在苯环的外周区域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的方向相同(顺磁屏蔽),苯环质子正好位于去屏蔽区,实受磁场强度为外加磁场和感应磁场之和,这些质子可在较低的磁场下发生共振(故此区域标以“-”号),其δ值比较大。 在苯环上下方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相反(抗磁屏蔽),位于苯环上下方的质子的实受磁场为外加磁场与感应磁场的差,这些质子必须在较高的磁场下才能发生核磁共振(故此区域标以“+”号),其δ值比较小,甚至是负值。
NMR发展的里程碑
Year
Development
Nature
1970
FT NMR
Instrumental
1973
MRI
Inetrumental
1975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Instrumental
1980
2D NMR
Methodological
1985
Protei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2π
B0
三 NMR实验的基本原理
1. 共振条件 以氯仿(CHCl3)溶液中质子(1H)为例。 在磁场中, 1H的能级图如下所示
E-½=+½ħB0
E+½=-½ħB0
E
B
B0
0
E=ħ1
质子在静磁场中的能级差
核磁共振波谱学简介解剖
核磁能级间的跃迁
核磁信号
核磁共振信号是大量核的贡
献的总和
•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的几率相同, 在射频场作用下的净跃迁由上下能级 的布居数之差决定。很小的布居数差 表明核磁信号很弱,因此核磁共振的 灵敏度很低
矢量模型
在核磁共振的经典模型中,我 们把每一个核磁矩看成是一个
刚性矢量
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进动
平均的序参数
分子内运动
• 现有谱仪的磁场强度下主要是偶极弛豫起作用
1/
T1
2 2C
4r 6
2 H
[ J ( H
C)
3J ( C )
6J ( H
C )]
1 / T2
2 2C
8r 6
2 H
[4 J (0)
J ( H
C ) 3J ( C ) 6J ( H ) 6J ( H
C )]
NOE 1
2D-NMR的限制
• 2D-NMR在确定蛋白质溶液的结构方面已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可以获得小于100个残基的小蛋白的 溶液结构,在准确度方面类似于2.0-2.5Å 分辨 率的晶体结构
• 随着蛋白质分子量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化学位移 的重叠或简并,使得在2D NMR方法中所使用的 自旋系统识别和序列识别方法不再完全有效
•脉冲傅立叶变换及多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 发展使得NMR可以用于蛋白质溶液结构解析
NOE
• 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指的是一 个跃迁被扰动(饱和)时,另一个跃迁的强 度发生改变这样一个效应
• 产生NOE的相互作用是两核之间的偶极 耦合 ,这种偶极相互作用的强度与核间 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
S(t) My'et/T2 cos(t)
核磁共振波谱学 原理、应用和实验方法导论
核磁共振波谱学(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原理、应用和实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原理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当物质处于外加磁场中时,具有核自旋的原子会发生共振现象,其核磁矩会发生能级的分裂。
这种能级分裂的性质与原子核周围的化学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形态。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核自旋的角动量和磁矩之间的关系,利用外加磁场对核自旋进行激发,从而得到核磁共振信号。
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成分、形态等信息。
二、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学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领域,核磁共振波谱学可以用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等。
在生物学领域,核磁共振波谱学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探索生物分子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等。
在医学领域,核磁共振波谱学可以用来诊断疾病,研究药物代谢、分布和排泄的过程,评价药物的药效和毒性等。
三、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学实验需要一台核磁共振仪和样品。
核磁共振仪的结构包括主磁场、射频发生器、探头、检测系统等部分,通过这些部分的配合,可以观察到核磁共振信号。
样品需具有核自旋,例如氢、碳、氟等元素,且需溶解在特定的溶剂中,并放入核磁共振仪的探头中。
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时,首先需要调节核磁共振仪的参数,包括主磁场强度、射频场的频率和幅度等。
然后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中,通过射频场对样品核自旋进行激发,观察核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根据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得到样品的核磁共振波谱图。
在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波普考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屏蔽效应: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3.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4.重排反应: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5.驰骋过程: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驰骋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6.弛豫:高能态的核放出能量返回低能态,维持低能态的核占优势,产生NMR谱,该过程称为弛豫过程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光=△E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2. 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答:(1)诱导效应,(2)共轭效应,(3)氢键效应,4)振动偶合效应,(5)空间效应,(6)外部因素。
3.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答:由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三部分组成。
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答:是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在有机结构鉴定中,紫外光谱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生色团和芳香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6.生色团:通常把那些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带的基团称为生色团(或将含有∏键的基团)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 分,共10分)2、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答:由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三部分组成3、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答:是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木材波谱学
木材波谱学
木材波谱学是一种研究木材结构特性和性能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对木材中的声波传播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获取有关木材的信息。
木材波谱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声波在木材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评估木材的密度、弹性模量、水分含量、纤维方向等参数。
具体的方法包括通过敲击木材表面或在木材上施加机械振动来产生声波信号,然后使用传感器接收并记录声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和振幅,最后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得到有关木材性质的信息。
木材波谱学具有快速、非破坏性、无需样品准备等优点,可以用于实时监测木材质量、检测木材缺陷和确定木材的适宜用途。
它在木材加工、木材质量控制、木材检验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波谱学名词解释
波谱学名词解释
波谱学名词解释: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通过分解恒星或其他天体发出的光或其他辐射,它们的波谱,对天体本质进行的研究。
波谱学原理:电磁辐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是波谱学的基础。
电磁辐射包括广泛的频率范围,从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通过对光谱的测量和解释,可以来推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波谱学可以用于物质的鉴定和识别,每种物质都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
区别甲乙型强心苷的波谱学方法
区别甲乙型强心苷的波谱学方法
区别甲乙型强心苷的波谱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紫外光谱法:甲型强心苷在270~2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而乙型强心苷在260~2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因此,通过测定样品在紫外光谱下的吸收峰位置,可以初步判断该强心苷属于甲型还是乙型。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测定分子中特定官能团的振动频率,从而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比较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红外光谱图,可以发现它们在指纹区的特征吸收峰位置上存在差异。
核磁共振氢谱法:通过测定甲型和乙型强心苷中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可以推断出其结构中的官能团类型和位置信息。
此外,利用碳谱和相关联谱技术也可以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质谱法:质谱法可以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从而推断出其化学结构。
通过比较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质谱图,可以发现它们在特征离子的种类和相对丰度上存在差异。
化学法:某些化学试剂与甲型和乙型强心苷反应的产物不同,通过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沉淀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该强心苷属于甲型还是乙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 R. R. Ernst ——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
确定分子的C—H骨架及所处化学环境
5.3.1 1H NMR谱图的组成
一组组峰
信号数量—峰的组数—氢的种类 化学位移—峰的位置—氢的性质 积分曲线—峰的强度—氢的个数 偶合裂分—峰的形状—相邻氢的个数
O O
Example 2: C=O in an aldehyde in an acid halide in an amide ~1720 cm-1 ~1800 cm-1 ~1650 cm-1
Example 3:
O R O R' R O R'
C—O
in ethanol or diethyl ether
k: 力常数,与化学键的强度有关(键长越短,键能越 高,k越大)。m1和m2分别为化学键所连的两个原子的质 量,单位为克。
• 振动频率与成键原子折合质量倒数的平方根成 正比,即原子质量愈轻,振动频率愈高; • 振动频率与键的力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键
能愈大,键长愈短,键的力常数愈大,振动频
率愈高。
2. 分子振动的类型
缺点 仪器操作复杂、维护费 用高
UV IR 仪器昂贵 NMR MS
5.1.2 各种图谱的用途
① 质谱——确定分子式(最好用HRMS或用元素 分析仪验证) ; ② 各种谱图(UV、IR、NMR、MS)—— 确定 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 拼凑——完整结构; ④ 标准谱图(或X–单晶衍射)—— 确认。
有机分子结构分析 无机矿物和 金属有机物 和样品成分分析
红外光谱法主要讨论有机物对中红外区的吸收。
5.2.1 红外光谱图及其一般特征
横坐标:上线:波长( )
下线:波数(
~
)
纵坐标:左侧:透过率( T, % )或吸光度( A )
吸收图谱: 指纹区(1400 – 400 cm-1)——伸缩振动 官能团区(4000 – 1400 cm-1)——弯曲振动
5.2.6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Regions of the Infrared Spectrum
1. 饱和烷烃的红外光谱图举例
正己烷 IR 谱
2. 烯烃的红外光谱图举例
1-己烯 IR 谱
3. 炔烃的红外光谱图举例
IR Spectra of Alkynes
4. 芳香烃的红外光谱图举例
Aromatic compounds
分子的振动类型有两大类: 伸缩振动 (ν):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波数较高。
弯曲振动 (δ): 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波数较低。
(1) 伸缩振动 (Stretching vibrations)
Symmetric stretch (对称伸缩振动)
Asymmetric stretch (不对称伸缩振动)
甲苯 (toluene)
CH3
A. C—H伸缩振动(包括芳环及脂肪C—H); B: 芳环中C—C 伸缩振动; C: 芳环上C—H弯曲振动。
邻二甲苯
CH3 CH3
芳环C=C伸缩振动:1608, 1493, 1462,1449 cm-1; 芳环=C—H伸缩振动
3021 cm-1;甲基C—H伸缩振动:2941 cm-1;甲基C—H弯曲振动:
正丁醇 IR 谱
3,3-二甲基-2-丁醇 IR 谱
1. O—H伸缩振动; 2. C—H伸缩振动;
3. C—O伸缩振动
1-戊醇红外光谱图
-O—H
C—OH
5.3 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在化学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物理分析方法 F. Bloch, E. M. Pucell —— 核磁共振现象 ——获得1952 Nobel Prize
特点: 需要较多试样 ( 半微量分析,用样量为 10– 100 mg); 消耗大量的时间(吗啡碱,1805–1925年); 需要熟练的实验技巧,高超的智慧和坚韧 不拔的精神。 缺点: ① 分子有时重排,导致错误结论; ② *C及-C=C-的构型确定困难。
3. 波谱法
• 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NMR) •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um — IR) • 紫外光谱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UV)
波谱法已成为有机结构分析的常规方法。但
是化学方法仍不可少,它与波谱法相辅相成,相
互补充,互为佐证。
5.2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IR)
红外光谱是研究红外区域不同波长光波通过 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被吸收光的波长及强度等)。 红外线可分为三个区域:
可见光 /m /cm-1 分子跃迁类型 适用范围 0.8 12500 泛频、倍频 有机官能团 定量分析 近 2.5 4000 分子振动 和转动 中 50 200 远 1000 10 晶格振动 和纯转动 微波
双原子分子是最简单的分子。它的机械模型是以力常
数为k的弹簧连接起来的质量数为m1、m2的两个小球。
机械模型:以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以不同硬度的弹簧 代表各种化学键,于是可以根据力学定理来处理分子的振动。
振动方程式:
1 m1 m2 1 1 v振 k 1303 k ( ) 2c m1m2 m1 m2
第5章 有机化学中的波谱方法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Organic Chemistry)
5.1 电磁光谱 5.2 红外光谱 (IR) 5.3 核磁共振谱 (NMR) 5.4 紫外光谱UV
5.5 质谱(MS)
1
Function 催眠、镇痛
(鸦片中分得到)
Structure
对二甲苯
CH3
CH3
芳环C=C伸缩振动:1626, 1515, 1449 cm-1; 芳环=C—H伸缩振动3021
cm-1;甲基C—H伸缩振动:2941 cm-1;甲基C—H弯曲振动:1370
cm-1; 苯环1,4-二取代:798 cm-1。
5. 醇的红外光谱图举例
羟基:分子间缔合在 3400 — 3200 cm-1产 生宽峰; 分子内氢键在 3500 — 3450 cm-1有尖峰; 未缔合的羟基在 3650 — 3590 cm-1有尖峰。
1. 键级、杂化形式和质量
C≡C C=C C—C —C—H =C—H ≡C—H
~3300
2100—2260 1600—1670 800—1200 2850—2960 3010—3100
C=O
1660—1780
C—O
1000—1300
—O—H
3580—3670
C≡N
2210—2260
C=N
1630—1690
1376 cm-1; 苯环1,2-二取代:746 cm-1。
间二甲苯
CH3 CH3
芳环C=C伸缩振动:1613, 1587, 1490, 1458 cm-1; 芳环=C—H伸缩振动
3030 cm-1;甲基C—H伸缩振动:2941 cm-1;甲基C—H弯曲振动:
1370 cm-1; 苯环1,3-二取代:772, 694 cm-1。
3
5.1 电磁光谱
波长(λ,cm)或频率(ν,Hz)的关系为: ν=c/λ c(光速)= 3 1010 cm/s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频率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用波数( ~ ),即在1厘米长度内波的数目。
1 ~ (cm ) = (cm)
-1
电磁辐射中的粒子被称作光量子,光量子的能
量(E)和电磁辐射频率(ν)的关系为:
浓度对羟基吸收峰的影响
乙醇在CCl4中浓度变化对红外吸收的影响
5. 其他影响因素——试样状态、测试条件、溶剂极
性等对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吸收波数也有影响。
5.2.4 红外测试样品的制备
固体样品:溴化钾压片法 、糊状法 、溶 液法 、薄膜法 、显微切片 、热裂解法 液体样品的制备:溶液法、成膜法
Symmetric out-ofplane bend (twist) (对称面外弯曲振动)
Asymmetric out-ofplane bend(wag) ( 不对称面外弯曲振动)
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注 意
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
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 H2,O2,N2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 外吸收。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和形状常用下列符号表示:
很强 强 中等 弱
Vs (very strong) S (strong) M (medium) W (weak)
宽峰 肩峰 双峰
B (broad) Sh (shoulder) D (double)
5.2.2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光谱
1805得到 1925结构 1952合成 咖啡碱
H2C=HC H
特效抗疟药
(从金鸡纳树中得到)
H3CO
H HO
N
1810得到 1944结构
N
奎宁
S
抗炎、抗菌
(从青霉菌中得到)
RCOHN
H
N O
1928发现 1940结构
2
青霉素
COOH
化合物结构表征的基本程序
分离提纯 → 物理常数测定 → 元素分析 → 确定分子式 → 确定其可能的构造式—— 结构表征
气体样品的制备:充入气体样品槽。
5.2.5 红外图谱的解析
首先计算分子的不饱和度,根据不饱和度的结果 推断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观察谱图的高频区,确定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再 根据指纹区确定结构。 在解析光谱的时候,往往只能给出10—20%的谱 峰的确切归属,由这些谱峰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