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

它关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通过收集、细化和确认用户的需求,以便制定出系统的功能、性能和质量特征。

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是软件开发的一个关键阶段,它通过定义系统的结构和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来满足用户需求。

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接口设计等方面。

4. 编码编码(Coding)是将系统设计的各个模块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

开发人员使用编程语言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并且编写和调试代码以确保其正确性和性能。

5. 测试测试(Testing)是验证和评估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能否正常工作的过程。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个层次,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6. 部署部署(Deployment)是将开发完毕的软件系统部署在目标环境中,并使其能够正常运行的过程。

部署包括安装设备、配置环境和启动软件等操作。

7. 维护维护(Mntenance)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维护包括错误修复、性能优化和功能扩展等方面。

8. 源代码管理源代码管理(Source Code Management,SCM)是一种记录和控制软件源代码变更的技术和流程。

它提供了版本控制、协作开发和代码回滚等功能,以确保代码的可追溯性和团队的协同工作。

9.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是一种以快速迭代和响应变化为特点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与客户的密切合作、持续交付可用的软件、面对面的沟通和自组织团队等原则。

10.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定义软件系统结构、组件和关系的过程。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指的是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的学科和实践。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1.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第一步,旨在确定用户和系统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研究用户需求,需求分析师将需求转化为软件规范,明确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2. 设计(Design)设计阶段是将需求规范转化为软件架构和设计方案的过程。

设计时需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要求。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和组件化设计等。

3. 编码(Coding)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模块具体实现的过程。

开发人员使用编程语言将设计文档中的算法和逻辑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

编码期间需要遵循编码规范和标准,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 测试(Testing)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测试阶段,软件工程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检查软件是否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5. 部署(Deployment)部署是将软件交付给用户并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的过程。

在部署阶段,软件工程师需要进行安装、配置和集成等操作,确保软件在用户系统中的正确运行。

6. 维护(Maintenance)软件维护是对软件进行修改、优化和调试的过程。

维护工作包括纠正错误、增加新功能、改善性能以及适应新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等。

7. 迭代开发(Iterative Development)迭代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

每个迭代周期都能够产生一个可运行的软件产品,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8.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员协作、迭代和快速响应变化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危机 .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纯收入.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

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

原型.是使用样机,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对未来系统的的概念,可以更准确提出要求。

BROOKS定律向一个已经延晚的项目追加开发人员,可能使它完成的更晚数据字典。

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

描述数据流图的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最底层加工)和数据流。

PDL。

是使用样机,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对未来系统的的概念,可以更准确提出要求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即:功能单一),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比如:只有一个接口)。

软件复用: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花费。

内聚: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测试用例: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信息隐蔽:将每个程序的成分隐蔽或封装在一个单一的设计模块中,定义每一个模块时尽可能少地显露其内部的处理McCabe度量法:由Thomas McCabe提出的一种基于程序控制流的复杂性度量方法动态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过程和行为软件维护:在软件运行或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C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调试:软件测试成功后,根据错误迹象确定错误的原因和准确位置,并加以改正。

耦合:块间联系,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配置管理: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应用于整个软件工程过程软件项目计划:一个软件项目进入系统实施的启动阶段JSP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其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

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三、名词解释1、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互相依存旳逻辑部件,它由程序、数据及有关文档构成。

2、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旳工程学科。

采用工程旳概念、原理、技术和措施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通过时间考验而证明对旳旳管理技术和目前可以得到旳最佳旳技术措施结合起来。

3、数据字典:是有关数据旳信息旳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括旳所有元素旳定义旳集合。

4、模块化:是把程序划提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毕一种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总起来构成一种整体,也许完毕指定旳功能满足问题旳需求。

5、类:对具有相似数据和相似操作旳一组相似对象旳定义。

6、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旳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碰到旳一系列严重问题。

7、软件维护: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旳需要而修改软件旳过程.8、继承: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旳数据和措施旳机制.9、投资回收期: 就是使合计旳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旳需要旳时间。

10、构造化分析措施: 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渐求精进行需求分析旳措施。

11、软件旳生命周期:一种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所经历旳一系列时期。

12、投资回收期:就是使合计旳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旳需要旳时间。

13、构造化分析措施: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渐求精进行需求分析旳措施。

14、模块:数听阐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旳集合,它是单独命名旳并且可通过名字来访问。

15、宽度:是软件构造内同一种层次上旳模块总数旳最大值。

16、事务流:数据沿输入通路抵达一种处理,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旳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种来执行。

此类数据流应当划分为一类特殊旳数据流,称为事务流。

17、耦合:衡量不一样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旳紧密程度。

18、事件:是某个特定期刻所发生旳事情,它是对引起对象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旳现实世界中旳事件旳抽象。

19、函数重载:指在同一作用域内旳若干个参数特性不一样旳函数可以使用相似旳函数名字。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1.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可靠的、可重复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它涉及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2. 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cycle)软件生命周期指的是软件从概念、需求定义到退役或废弃的全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管理是软件工程的核心概念之一。

3. 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需求工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定义和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验证等活动,旨在确保软件开发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描述了一种在特定环境下重复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设计模式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重用性。

5.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标准化图形化语言。

它提供了一组符号和符号规则,用于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交互。

UML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沟通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6.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和协作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快速响应变化,以满足客户需求。

敏捷开发通过迭代开发、持续集成和快速反馈等方式,提高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7.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软件测试是指通过运行系统或组件,以评估其是否满足特定需求、以检测其缺陷或以衡量其质量的过程。

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不同的类型。

8.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软件质量保证是一种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活动。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抽象:现实世界中一定事物、状态或过程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似的方面,把这些相似的方面几种概括起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

2.对象:描述该对象属性的数据以及可以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所有操作封装在一起构成的统一体。

3.结构化程序设计: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4.模块:模块是由边界元素限定的相邻的程序元素的序列,而且有一个总体标识符来代表它。

5.模块化:把程序划分成独立运行且可以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6.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7.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科学。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8.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9.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10.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11.条件覆盖:条件覆盖的含义是,不仅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而且使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

12.判定覆盖:不仅每个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而且每个判定的每种可能的结果都应该至少执行一次,也就是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

13.语句覆盖:选择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14.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1·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原理以及工程方法论来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项目的学科。

2·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DLC):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3·需求工程(Requirements Engineering):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旨在理解和定义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规格说明。

4·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在软件设计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验证的经验总结。

5·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可行性研究是对软件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性报告。

6·原型开发(Prototyping):原型开发是一种快速开发技术,通过创建软件的原型来验证系统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7·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以对象为中心,将问题划分为一组相互作用的对象。

8·可移植性(Portability):可移植性是指软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可运行性,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统。

9·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故障排除是一种通过逐步分析和排除故障来修复软件或硬件故障的方法。

10·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UI):用户界面是用户与软件交互的界面,包括图形界面、命令行界面等。

1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对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操作等功能。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2、软件危机:是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3、软件危机的几种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明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部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件通常是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列逐年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2)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而且程序复杂性将随程序规模的增加呈指数上升;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3、软件工程: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等。

)4、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5、软件工程过程:规定了获取、供应、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时,要实施的过程、活动和任务。

其目的:是为各种人员提供一个公共的框架,以便用相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包括七个过程:获取过程、供应过程、开发过程、操作过程、维护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

6、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包括:(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是软件生存周期中最长的阶段)等。

7、软件定义时期通常划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8、开发时期通常由四个阶段组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9、通常对维护时期不再进一步划分阶段。

10、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和可量化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涉及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部署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理解,确定软件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它包括需求收集、分析、规格说明和验证等过程,目的是确保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对需求的准确理解和衡量。

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其目标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满足系统需求的软件架构和组件。

系统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等,通过定义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为后续的编码和集成提供指导和依据。

4. 编码编码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阶段,程序员根据系统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将算法和逻辑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编码需要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和规范,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5. 集成与测试集成与测试是将各个模块或组件组合在一起,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在集成和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测试,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问题,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6. 部署与交付部署与交付是将开发完成的软件系统部署到预定的环境中,并交付给用户或客户使用。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等操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交付后,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确保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7. 维护软件维护是指对已交付的软件系统进行问题修复、功能增强和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系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响应和处理。

维护阶段是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最长久的阶段,需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和精力。

8.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交付和变化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团队通过频繁地交付可用的软件版本,并与用户进行持续的沟通和反馈,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种系统工程,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各个阶段。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设计: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包括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层次。

4.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确定系统的模块组成、组件间的协作方式以及系统的分层结构。

5.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在架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定义等。

6.编码:编码阶段是根据设计阶段的结果,将设计的模块和功能转化为具体的程序代码。

7.测试:测试是在编码完成后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测试,检验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以及软件的稳定性和性能。

8.部署:部署阶段是将软件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包括安装、配置和上线等操作。

9.维护:维护阶段是软件系统发布后的阶段,主要是针对已发布的软件进行修改、修复和更新。

10.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依序进行的。

11.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开发团队的合作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

12.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用于快速展示和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模型,可以帮助需求收集和设计。

13.UML: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建模软件系统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br>1.版权:版权是指对著作权人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示、表演、传播和改编等权利。

2.许可证:许可证是指知识产权所有者授予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一种许可证书,规定了被许可方可以使用的范围和条件。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软件:能完成预定功能、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数据及其操作的文档。

2、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

3、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4、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后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期。

5、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页脚6、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获取的方法,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7、实体—联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及数据对象关系的图形语言。

8、数据字典:由数据条目组成,数据字典描述、组织和管理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等数据元素。

9、结构化设计: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

10、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页脚11、逐步求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考虑问题的细节。

12、信息隐蔽:在设计中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的所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3、耦合:也称模块之间的联系。

指在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

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程度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14、内聚:也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是一个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量。

15、作用域:是指受该模块内的一个判断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页脚16、控制域: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集合。

17、扇出:指一个模块直接调用模块的数目。

18、扇入: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19、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独立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它涵盖了软件的开发、设计、测试、部署和维护等方面。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可靠的方法来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 需求工程(Requirement Engineering)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了识别、定义和管理软件系统的需求。

需求工程的目标是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变化。

3.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思想,它提供了一种在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旨在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可以通过执行各种测试用例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5.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配置项进行管理和控制。

配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有效地跟踪和控制软件的变更。

6. 软件过程改进(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软件过程改进是软件工程中持续改进的过程,旨在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软件过程改进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方法、工具和流程来提高软件开发的生产力。

7.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适应和快速交付为特点的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并鼓励快速响应变化。

8. 原型开发(Prototyping)原型开发是一种快速构建、演示和测试软件系统的方法。

原型开发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及时获取反馈来改进软件系统。

9.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织方式。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涉及到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它主要关注如何以系统化和可靠的方式构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2. 软件需求软件需求是对软件系统应该满足的功能、性能和限制的描述。

它是软件开发过程的起点,对于开发团队来说,准确理解和明确软件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根据软件需求来定义软件系统的结构、组件和交互方式。

它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架构、设计模式和算法,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和文档。

4.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将软件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或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编码、调试和单元等活动,旨在实现软件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5. 软件软件是验证和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预期需求的过程。

它包括对软件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的,以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

6. 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在软件交付后持续修改和修复软件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修复错误、适应新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改进系统性能等活动。

7.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分解为不同的活动和任务,并用于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团队的方法。

它可以基于不同的开发模型和方法论,如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

8. 软件工具软件工具是帮助开发人员完成软件开发过程的应用程序或系统。

它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调试器等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9.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是软件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程度的度量。

它包括功能完整性、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10. 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是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以上是对软件工程中常见名词的简要解释。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对于学习和实践软件工程非常重要,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靠性、经济性地设计、构建、测试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集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管理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确保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以系统化的、规范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学科。

软件工程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量化性,以及通过工程化方法来提高软件项目的成功率。

软件工程的关键概念: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工程采用一种结构化的开发过程,由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等阶段组成。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定义的目标和活动,以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交付。

2.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获取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具体的软件规格说明。

需求工程涉及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等活动,要求与用户密切合作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3.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是指软件系统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等活动。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是通过测试、验证和评估等手段,确保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品质。

4.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涉及软件项目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旨在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预算、按质量完成。

项目管理包括需求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要求项目经理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5. 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软件工程发展了许多方法和工具,以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敏捷开发、迭代开发等;而工具方面,有项目管理工具、版本控制工具、测试工具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总结: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工程、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和方法工具等多个方面。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 软件概要设计2. 模块3. 模块化4. 抽象5. 信息隐蔽6. 模块独立性7. 耦合性8. 无直接耦合9. 数据耦合10. 标记耦合11. 控制耦合12. 公共耦合13. 内容耦合14. 内聚性15. 偶然内聚16. 逻辑内聚17. 时间内聚18. 通信内聚19. 顺序内聚20. 功能内聚21. 软件结构图22. 结构化设计23. 变换流24. 事务流1.软件概要设计又称结构设计,这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

2.模块在程序中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在软件的体系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

3.模块化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4.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特性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他因素。

5. 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6.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

7. 耦合性也称块间关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8.无直接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模块的控制和调用,它们之间不传递任何信息。

9.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中值传递。

10.标记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

11.控制耦合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用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

12.公共耦合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

公共数据环境可以是全程变量或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及任何存储介质上的文件、物理设备等。

名词解释_软件工程

名词解释_软件工程

名词解释_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定量方式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指软件从概念阶段到废弃阶段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和维护等阶段。

2.1 需求分析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软件工程师与客户合作确定系统的需求和期望功能。

这个阶段包括需求收集、分析和规范等活动。

2.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软件工程师使用需求分析的结果来定义软件的体系结构,确定模块划分、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2.3 编码阶段在编码阶段,开发人员根据设计文档编写源代码,并进行代码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2.4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软件工程师进行各种测试活动,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功能正常。

2.5 发布与维护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后,将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并进行维护和升级。

3:软件开发方法3.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的顺序进行。

3.2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通过迅速响应变化、定期交付可用软件来满足客户需求。

3.3 增量开发增量开发是一种将软件划分为多个增量进行开发的方法,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

4: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进行测试和评审等活动,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4.1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通过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安排质量活动等方式,规划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活动。

4.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监控和评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活动和结果,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4.3 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踪、记录和修复的过程,以确保软件质量的持续改进。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测试计划、用户手册等。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发行、展示和演绎等权利。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1: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是指应用科学和数学原理、经验法则和艺术方法,以系统化生产、运行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工程化过程。

2:软件工程师(Software Engineer):软件工程师是指具备软件开发和维护技能的专业人员,负责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2.1 软件开发人员(Software Developer):负责开发和编码软件系统的专业人员。

2.2 软件测试工程师(Software Test Engineer):负责进行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专业人员。

2.3 软件项目经理(Software Project Manager):负责规划、组织和管理软件项目的专业人员。

3: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从定义需求到和维护的整个过程。

3.1 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研究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规格说明。

3.2 设计(Design):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并确定软件的详细设计方案。

3.3 编码(Coding):根据设计方案,将软件系统的功能代码实现出来。

3.4 测试(Testing):对编码完成的软件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5 验收(Acceptance):经过测试合格后,由用户进行验收,确认软件符合需求并满足用户的期望。

3.6 维护(Mntenance):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后期,对软件进行修复、改进和升级,以保持其持续可用和稳定。

4: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强调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通信和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

4.1 类(Class):面向对象中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集合。

4.2 对象(Object):类的一个实例,具有独立的状态和行为。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软件:在运行中能提供所希望的功能和性能的指令集(即程序);使程序能够正确运行的数据结构;描述程序研制过程和方法所用的文档。

2.软件危机:是指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

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用于维护和开发软件。

4.软件生存周期:是从提出软件产品开始,直到该软件产品被淘汰的全过程。

5.软件需求:主要是指用户对软件的功能与性能需求,就是用户希望软件能够做什么事情,完成那些功能,达到哪些性能等。

6.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7.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

8.模块独立性:是指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而且与其他模块的接口简单。

9.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

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接口的信息。

10.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他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局部扩展。

11.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即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不允许其他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调用。

12.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定义了一些不同的映射方法,利用这些映射方法可以把数据流图变换成结构图表示的软件结构。

13.变换型:是指信息沿输入通道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道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系统。

14.事务型:在很多软件应用中,存在某种作业数据流,它可以引发一个或多个处理,这些处理能够完成该作业要求的功能这种数据流叫事务,15.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试题整理_词语解释题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述转化成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2、白盒法:该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白盒法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

3、黑盒法: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接口处进行测试,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因此,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4、渐增式测试:逐个把未经过测试的模块组装到已经过测试的模块上去,进行集成测试。

每加入一个新模块进行一次集成测试,重复此过程直至程序组装完毕。

5、非渐增式测试: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单元测试,然后再把所有的模块按设计要求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

6、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这是一种使要求说明过程自动化的技术,通过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语言来描述预期的行为“做什么”,人们可以从直接观察中用规格说明语言来规定任何系统行为。

7、经济可行性:对组织的经济状况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8、系统设计说明书: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出发对系统建设中各主要技术方面的设计进行说明,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产物,其着重点在于阐述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将为后续的系统开发工作从技术和指导思想上提供必要的保证。

9、面向对象设计: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

或者说,面向对象设计就是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求解域模型的过程。

10、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是以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数据流图为基础,按一定的步骤映射成软件结构,因此又称结构化设计(SD)。

11、结构化分析:是根据分解与抽象的原则,按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流程,用数据图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从而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12、基于脚本的设计:此方法主要用于解决要求的验证问题。

一个脚本将模拟在系统运行期间用户经历的事件,它提供了输入、处理、输出的屏蔽,以及有关对话的一个模型,开发者能够给用户显示一个系统的逼真视图。

13、IDEF方法:是美国空军在1981年针对集成化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ICAM)工程项目中用于进行复杂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是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4、JSP方法: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他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而不是软件的体系结构,因此该方法适于详细设计阶段。

15、软件概要设计:进入了设计阶段,要把软件“做什么”的逻辑模型变换为“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着手实现软件的需求,并将设计的结果反应在“设计规格说明书”文档中,所以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最初这种表示只是描述了软件的总的体系结构,称为软件的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

16、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它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7、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用图形符号来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例如人工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库、文件、设备等。

它表达了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情况。

18、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的测试,故也称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

19、附加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的全过程,原型由最基本的核心开始,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反复修改反复扩充,最后发展为用户满意的最终系统。

20、抛弃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过程的某一阶段,促使该阶段的开发结果更加完整、准确、一致、可靠,该阶段结束后,原型随之作废。

21、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它因素。

22、参数化抽象:所谓参数化抽象,它是指当描述类的规格说明时并不具体指定所要操作的数据类型,而是把数据类型作为参数。

23、静态测试: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24、原型:是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型模型。

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征。

25、事件:是指定时刻发生的某件事情。

它是某事情发生的信号,它没有持续时间,它是一种相对性的快速事件。

26、动态冗余:动态冗余的主要方式是多种模块待机储备,当系统检测到某工作模块出现错误时,就用一个备用的模块来顶替它并重新运行。

这里须有检测、切换和恢复过程,故称其为动态冗余。

27、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是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28、JSP方法: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而不是软件的体系结构,因此该方法适于详细设计阶段。

29、模型:是为了理解事务而对事物做出一种抽象,它忽略不必要的细节,它也是事物的一种抽象形式,一个规划,一个程式。

30、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

它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31、增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工程中以一系列的增量方式开发系统。

增量方式包括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

增量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开发部分工作软件;增量提交是指在开发周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增量方式向用户提交工作软件及相应稳当。

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可以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32、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他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

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

系统某些部分常常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演化的系统。

无间隙是指在分析、设计、实现等开发活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33、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所有计算,它表明一个计算如何从输入值得到输出值,他不考虑所计算的次序。

功能模型说明对象模型中操作的涵义、动态模型中动作的意义以及对象模型中约束的意义。

34、动态模型:是与时间和变化有关的系统性质。

该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控制结构,他表示了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控制性质。

它关心的是系统的控制,操作的执行顺序。

它从对象的事件和状态的角度出发,表现了对象的相互行为。

35、对象模型:表示了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它是从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关系角度来描述,表现了对象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利用银行的存款利息来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

设年利率为I,现存入p元,n年后得到本金和利息为F。

若不计复利,则P 元在n年后的价值为:F=P*(1+n*i)。

反过来,若n年后能收入的本金和利息为F,则将来F元的现在价值(本金)P为:P=F/(1+n*i)。

可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将来收入的现在价值。

这是效益分析的最基本公式。

37、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

38、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

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也可以说类的实例是对象。

39、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结果。

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多态性。

40、风险分析:实际上就是贯穿在软件工程上的一系列风险管理步骤,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解决和风险监督,它能让人们主动“攻击”风险。

41、模块:模块在程序重视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如高级语言中的过程、函数、子程序等等。

42、JSD方法:主要以活动事件为中心,通过有一串活动顺序组合构成的进程,建立系统模型,最后实现该模型。

43、路径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44、判定/条件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表达式所有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45、条件组合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的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

46、条件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中每个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至少出现一次。

满足条件覆盖并不一定满足判定覆盖。

47、原型模型:又称快速原型模型,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48、软件工程环境:美国国防部在STARS计划中定义如下:“软件工程环境是一组方法、过程及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化的工具)的整体化构件,他支持从需求定义、程序生成知道维护的整个软件生存期”。

49、程序图:是退化的程序流程图。

也就是说,把程序流程图中每个处理符号都退化成一个结点,原来连接不同处理符号的流线变成连接不同结点的有向弧,这样得到的有向图就叫程序图。

软件工程试题整理_填空题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确定该项目是否能够开发。

2、程序设计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个体手工,程序系统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作坊式小团体,软件工程时代的生产方式是工程化。

3、喷泉模型是一种以需求分析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

4、需求分析阶段,分析人员要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功能需求。

5、可行性研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研究每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6、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去开发一个软件项目,而是研究这个软件项目是否值得开发,其中的问题能否解决。

7、判定树较判定表直观易读,判定表进行逻辑验证较严格,能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都考虑到。

可将两种工具结合起来,先用判定表做底稿,在此基础上产生判定树。

8、软件工具的发展特点是软件工具有单一工具向多个工具集成化方向发展。

重视用户界面的设计,不断的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

软件工具的商品化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而软件产业的发展,又增加了对软件工具的需求,促进了软件工具的商品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