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了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国内有关对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厄贝沙坦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亚型,对AT1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或非竞争性的抑制;由此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改善心功能作用;还可抑制胶原的形成和改善心肌的纤维化,从而抑制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厄贝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逆转左室肥厚安全有效;对房颤复律后复发有预防作用;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与人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更好地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作用显著,且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糖尿病肾病等作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药理;临床应用

厄贝沙坦(Irbesartan)正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属二苯咪唑类化合物,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现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药理作用

厄贝沙坦选择性作用于 AngⅡ受体AT1亚型,对AT1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或非竞争性的抑制[2],其对AT1的拮抗作用大于AT2 850倍;由此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3]。本药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改善心功能、能量代谢及毛细血管再生,并能改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4];还可抑制胶原的形成和改善心肌的纤维化,从而抑制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5]。

厄贝沙坦具有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及主动血脉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作用,认为厄贝沙坦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6]。

本药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TF),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提高抗血栓功能有积极作用[7]。李太峰等研究证实,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衰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逆转高血压、心力衰竭所致的血栓前状态[8]。

有实险研究结果表明兔急性房颤后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升高, MMP-13在此后的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能抑制房颤后MMP-13升高,从而抑制了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9]。

厄贝沙坦可明显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排泄。还能够在受体水平上更直接彻底地阻断AngⅡ的作用,并可阻断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来源的AngⅡ,避免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因非特异性抑制造成的副作用[10]。实验研究显示[11],本药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损害。

2 临床应用研究

2.1治疗高血压陈丽萍等[12]观察了40例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患者服用厄贝沙坦150mg,qd,根据疗效调整用量为75~300mg,qd,疗程4周;结果:显效14例(35.1%),有效21例(52.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坐位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171.5±1

3.6)/(96.2±8.2)mmHg,治疗后(135.8±7.6)/(75.9±6.7)mmHg,P<0.01],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检测24h动态血压计算降压谷峰比值率>65%;平均有效剂量(200±75)mg,1次/d;无体位性低血压,不良反应轻微,能够耐受治疗,干咳及神经性水肿少见,对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认为厄贝沙坦降压安全、有效、平稳,给药方便,适合老年EH的治疗。

金萍[13]对8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75mg,每日1次,如2周无效加至150mg,每日1次,经6周治疗后观察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前明显下降(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95%;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比值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认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同时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2.2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张向阳等[14]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有左室肥厚(LVH)患者48例,给予厄贝沙坦75-150mg/日,总疗程≥12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LVMI,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结果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壁厚度(LVPWd)及LVMl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认为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EH患者24h血压,逆转室间隔及左心室壁肥厚,降低LVMI,安全有效。

另有报道[15],52例EH患者予国产厄贝沙坦150~300mg/d,顿服。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EH 患者24h血压,逆转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肥厚,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

2.3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作用余德奎等[16]随机对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平均8周;观

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LVEF、LVDd、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心率、血压及LVDd 显著降低(P<0.05,P<0.05,P<0.01),LVEF、LVFS显著升高(P<0.05,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显著疗效。

范荣梅等[17]对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联合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后患者心率、心胸比、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厄贝沙坦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可以作为治疗CHF的基本药物。

刘海燕[18]对84例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42例,疗程1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评估,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功能的相应指标,记录心率、血压变化及血生化检查。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博量(SV)、心排血指数(CI)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厄贝沙坦治疗CHF有效率及对左室功能的改善近似于依那普利,且有较好耐受性。

2.4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作用和对房颤复律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代运国等[19]将144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71),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n=73),计算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但12个月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Ⅰ组窦律维持率低于Ⅱ组,但无显著差异,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另有研究表明[20],厄贝沙坦对房颤复律后复发有预防作用。

2.5治疗糖尿病肾病黄仲娴等[21]为观察厄贝沙坦和人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将7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厄贝沙坦和人胰岛素;B组为对照组,予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外的其他药物控制血压,并予口服药物降糖。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抽血测定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并作同组不同阶段及组间的比较;结果 A组经治疗后无论是FBG、PBG、HbA1c及24hUpro于3个月及6个月均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