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ec5c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5.png)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3b33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7.png)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制取方法;
2.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1. 实验环境的控制;
2.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具准备:
1. 锌粉;
2. 烧杯;
3. 砂纸;
4. 醋酸;
5. 试管;
6. 水;
7. 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入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提出问题:如何制取氧气?
二、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锌粉用砂纸打磨,放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醋酸,放在烧杯中;
3.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观察反应过程。
三、实验结果(10分钟)
1.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记录气泡产生情况;
2. 将试管倒置在水中,检验气体的性质。
四、思考拓展(10分钟)
1. 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
2. 如果想大规模制取氧气,应该如何操作?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回答课堂提出的思考问题;
2. 搜集有关氧气的知识。
教学反思:
1. 实验操作环节需要严格控制火源,确保实验安全;
2.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初中生物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制取氧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9efc4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f.png)
初中生物制取氧气教案设计目标:让学生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验中亲自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内容:1. 氧气的重要性2. 制取氧气的原理3. 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准备:1. 试验器材:试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火柴、点燃棉花2. 实验操作区:安全操作区域,保证学生操作时的安全性教学流程:1.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并引出制取氧气的原理。
2. 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倒入试管中,点燃一根棉花后,将其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3. 学生亲自操作制取氧气: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起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4.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带领他们进行讨论:观察试管内的气体变化,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5. 总结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反馈: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确认学生是否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分享。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制取氧气的方法解决环境问题或改进生产工艺。
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按照实验步骤正确进行操作。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评估他们对制取氧气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要点:1. 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3. 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实验步骤不当导致不正确的实验结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4607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4.png)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会使用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
掌握氧气的收集、储存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培养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
3.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搭建加热装置,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加热高锰酸钾,观察实验现象。
收集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氧气制取方法。
激发学生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演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材料。
2. 加热设备、氧气收集装置等实验仪器。
3. 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实验:进行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对比实验,探讨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 氧气性质探究:利用制取的氧气进行燃烧实验,探究氧气的助燃性质。
进行氧气溶解实验,观察氧气的溶解性。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时,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安全:加热高锰酸钾时,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防止火焰过大。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f1d07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7.png)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课程教案主题:制取氧气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 能够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教学重点:1. 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制取氧气。
2. 掌握氧气的安全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漏斗、试管、蜡烛、盛水瓶等。
2. 实验药品:碳酸氢钠、氯化钙等。
3.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显示一些实际应用氧气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分别讲解碳酸氢钠分解法和氯化钙吸收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展示碳酸氢钠分解法和氯化钙吸收法的实验过程。
2. 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氧气的制取过程。
四、学生操作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2. 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五、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2. 老师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氧气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关于氧气的相关作业。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确保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做到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fab4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c.png)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
![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e545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5.png)
氧气的制取教案氧气的制取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的制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966d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2.png)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 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2. 学会使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3.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
教学内容: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1.2 制取氧气的方法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第一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1.1 氧气的性质引入氧气概念,讲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提问学生对氧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
1.2 制取氧气的方法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高锰酸钾的性质和分解反应2.1 高锰酸钾的性质介绍高锰酸钾的外观、溶解性和化学性质。
讲解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2 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讲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过程。
第三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3.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加热设备、收集装置等。
讲解装置的连接和操作方法。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包括加热、收集、安全注意事项等。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氧气的收集和实验观察4.1 氧气的收集方法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等。
讲解收集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点。
4.2 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1962e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d.png)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药品:高锰酸钾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教学过程:【预习案】: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常采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KMnO4是一种色的体,H 2O2是一种色的体,MnO2是一种色的体。
【教学案】: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呈现:KMnO4的外观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问:O2应该怎样收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5d132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b.png)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的内容。
主要旨在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详细阐述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及检验和验满方法,引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尚需加强,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1.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2.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氧气的制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讲授法: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和反馈。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方程式:(1)加热高锰酸钾:(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 讲解每个反应的原理,强调催化剂的作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4a6f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0.png)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氧气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钾、过氧化铁等化合物产生。
过氧化物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气。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燃烧瓶、烧杯、试管、烧杯夹、试管架、气水分离装置、酒精灯、火柴、试管钳、玻璃棒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钾、过氧化铁、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将燃烧瓶洗净并晾干。
2. 取适量过氧化钾溶解于蒸馏水中得到过氧化钾溶液。
3. 将过氧化钾溶液倒入燃烧瓶中,装好燃烧瓶塞。
4. 将燃烧瓶倒放于试管架上,将试管架放置在酒精灯上。
5. 点燃酒精灯,加热燃烧瓶底部,观察燃烧瓶内气体的变化。
6. 当燃烧瓶内气体排出时,用火柴点燃气体,观察气体燃烧现象。
7. 将试管放置于气水分离装置中,收集氧气。
8. 将试管中的氧气取出,进行性质和应用的进一步观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加热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燃烧瓶破裂。
2. 燃烧瓶底部不能直接接触火焰,应该用试管架隔开。
3. 点燃气体时要注意安全,保持安全距离。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中观察到燃烧瓶内气体排出,点燃气体时会发生燃烧现象。
2.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制取到了氧气。
3.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
七、实验拓展1. 可以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实验,观察其对燃烧的影响。
2. 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如电解水、超声波分解等。
八、实验延伸1. 可以进行氧气的性质研究,如氧气的密度、溶解性等。
2. 可以研究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的医学应用、工业应用等。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到了氧气,并观察到了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对氧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97b5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b.png)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教案标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目标:1. 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氧气实验制取的兴趣。
实验目的:1. 说明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
2.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1. 锌粉2. 硫酸3. 水4. 漏斗5. 导管6. 反应瓶7. 水槽8. 灯芯纸9. 灯柴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锌粉放入反应瓶中。
2. 加入足够的硫酸,使其与锌粉充分接触。
3. 在反应瓶口放置一端连有导管的漏斗,将漏斗的另一端放入水槽中。
4. 用灯芯纸或灯柴点燃反应瓶中的氢气,观察反应瓶内的现象。
5. 收集气体,观察气体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
2.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剧烈摇晃反应瓶。
3. 在点燃氢气时要小心,保持安全距离。
实验结果和讨论:1. 观察到反应瓶中的氢气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2. 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和气体性质进行判断。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其他制取方法,例如通过分解过氧化氢。
2. 探讨氧气的应用领域,如燃烧、呼吸等。
评估方式:1. 提问学生关于氧气性质和制取方法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2.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讨论部分。
教案扩展:1.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深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2. 进一步研究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教案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操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制取氧气教案
![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caab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f.png)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 ,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 验为随堂探究实验。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 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 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 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案二单三、学案[名师导学]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②、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热③、高锰酸钾―加^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是生成物)3.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梯度导练]1.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B.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2.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0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则NiFezQ在该过程中是(“) 2 2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3.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氯酸钾固体,其中向b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能正确表示两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示是()4.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_____________ 。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https://img.taocdn.com/s3/m/04c2cd6cbb4cf7ec4bfed09f.png)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d4b17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6.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等实验室仪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好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2)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稀硫酸、棉花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解氧气的发现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如何制取氧气?2. 探究与实验:(1)引导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2)讲解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3.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检验自己的操作技能。
(2)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份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48a3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3.png)
初中氧气制取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能够运用氧气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的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制取过程和氧气的性质实验。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的制取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与讲解(1)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强调实验操作要点。
(2)讲解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了氧气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精选全文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c712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a.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为主,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质疑释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1.教师的实验准备:二氧化锰、过氧化氢、锥形瓶、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2.学生分组实验:(共十组,每组包括)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木条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总结→课外拓展→练习巩固一、引入新课播放神州九号飞船升空时的视频,引出运载飞船的火箭的助燃剂是液氧。
在生活中登山,潜水,航空,医疗这些领域都用到了氧气,化学实验过程中也需要纯净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中怎样制取氧气呢?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一:1、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
(见课本P87活动天地)【分组讨论】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水(H2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高锰酸钾(KMnO4)双氧水(H2O2)甲烷(CH4)2、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活动探究二:[学生分组探究]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见课本P88活动天地)[引导学生讨论]根据以上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设疑] 在此过程二氧化锰本身发生什么变化了吗?[讨论]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设问] 实验2的反应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能否继续进行?如果能进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活动探究三:[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案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22b51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c.png)
制取氧气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制取氧气
学段: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3. 学会在实验中注意安全,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
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集气瓶、试管、斜颈瓶、酸性过氧化钠溶液、火星棉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等;
3. 实验安全措施:戴护目镜、穿实验衣、避免接触实验药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二、理论讲解:介绍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步骤;
三、实验演示:老师进行制取氧气实验,并讲解实验过程;
四、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制取氧气实验;
五、总结讨论: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问题。
教学反馈:
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实验表现、回答问题等;
2. 学生评价:听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反馈和意见。
延伸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制取氧气的方法,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演示。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成果、讨论表现等,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dfa3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8.png)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氧气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氧气的应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提问学生关于氧气的知识和经验。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讲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制氧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和实验演示来讲解制氧原理和方法。
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练习。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笔记和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第三章:实验操作3.1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操作实验室制氧设备。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制氧实验。
3.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室制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进行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高锰酸钾的制氧实验。
3.3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操作,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操作准确性。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实验结果分析4.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制氧原理。
学会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验证制氧原理的正确性。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4.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报告质量。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主动性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安全注意事项5.1 教学目标:了解实验室制氧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能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2 教学内容:讲解实验室制氧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防护用具、避免吸入有毒气体等。
介绍实验室安全设备和应急处理方法。
5.3 教学方法:展示实验室安全标志和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板书】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催化剂:课本p、16催化作用:课本p、16(2)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
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问题】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
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
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
3.操作要求4.验满方法5.检验方法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记笔记
领悟做练习一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板书】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
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
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理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板书设计
一、工业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原理(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和固体反应反应需要加热(2)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4、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内,复燃则是氧气。
5、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则收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