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中的联想方法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联想生动造语_3000字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联想生动造语_3000字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联想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联想是一种从已知事物出发,通过类比、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思考的方法。
联想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联想方法。
1. 类比联想: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或强调某种特点或情感。
例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3. 夸张联想: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他的能力无人能及,简直是神一般存在。
4. 联想场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画面,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例如: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温暖而宁静。
5. 想象联想:通过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或理念。
例如:我想象着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战争和贫困的美好社会。
联想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情感真实: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不要过于虚构或夸张。
2. 适度使用:联想是一种手法,使用过多可能会让作文显得夸张或失真。
应该适度地运用,力求贴近主题和情感。
3. 形象生动:联想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要选择具有形象力和感染力的联想方式。
4. 切合主题:联想要与作文的主题紧密结合,不能脱离作文的内容而独立存在。
5. 逻辑清晰:联想要符合逻辑,不能随意联想,要通过逻辑的推理和比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联想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来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方法。
通过联想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和吸引人。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使其与主题和情感紧密结合,形成有力的表达。
作文写作中的联想方法
作文写作中的联想方法作者:邱先进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1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和借鉴必不可少。
然而有了生活,读了一些书就能写出好文章来吗?作家丛维熙与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去海防前线参观,见到大炮口上插着一束鲜花,心中顿时有所触动,回京后写了一篇散文《大炮与鲜花》。
这位朋友读了文章后对丛说:“我的生活经验也是够丰富的了,文字功底也并不比你差,你所描写的景物我们一同看到了,为什么你能写出文章来,而我却不能呢?”这位朋友的话的确令人深思。
一些高中生,写不出见解独到,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文句流畅的文章来,甚至一提起笔来就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搜索枯肠,勉强成篇,也往往是形成“瘪三”,丑陋难看的八股文。
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生活枯燥,知识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看来也不尽然。
从他们懂事起到现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应当还是不少的。
是读书太少,缺少借鉴吗?也并非全是这样,不算他们在小学阶段读过的课文,也不算他们在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光是中学阶段的课文就近四百篇。
四百篇,一个多可观的数字啊!那么既然他们也有生活,有借鉴,又为什么写不出情文并茂的佳作来呢?我认为,这些高中生写不出好文章,也如丛维熙的那位朋友一样:没有翩翩的联想而文思迟滞。
没有较强的联想能力,生活和写作、读书和写作就会是互不贯通的几潭死水。
没有联想就没有文学,这是高尔基曾经阐述过的道理。
古人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就是讲的联想的功夫。
联想,就是把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和写作相互贯通,融合为一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中,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际,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
联想,是一面聚焦镜,能帮助作者更好地确立主题。
我们的学生平日总认为日常生活平庸无奇,没有色彩,没有文学味。
其实,这是把事物看得太单一、太孤立、太静止的原故。
通过写一个植物联想到自身的作文是用了什么样的结构
通过写一个植物联想到自身的作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通过写一个植物联想到自身的作文属于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
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通过写一个植物联想到自身的作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写作文时巧用联想的方法
写作文时巧用联想的方法由鸡蛋想到的在我看来鸡蛋是脆弱的,只要轻轻一碰或者不小心掉地上就粉身碎骨了. 曾有过多少次,我见妈妈小心翼翼地提着一袋从早市买回来的生鸡蛋,轻轻地将它放在桌子上,再轻轻地打开袋子,又是那样轻轻地将鸡蛋一枚一枚地取出,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妈妈的动作是那么小心,就像怕吵醒正在熟睡的婴儿.我也不以为然地认为,哼,鸡蛋真脆弱,却不想,人们的心灵也犹如生鸡蛋一样,不堪一击. 那是一个压抑的下午,我的好朋友愤怒地来到我的桌子前,猛地抓起我的铅笔盒,一把掀开,掏出一根昨天妈妈给我买的一支钢笔,火冒三丈地说:“原来真是你偷的,亏我还把你当朋友!”说着,她把我的铅笔盒使劲摔在地上.我忍无可忍,大声反驳:“谁偷你的了?别血口喷人!这是我妈昨天给我买的!”“你狡辩!”“你……”我快步来到她的位子前,伸手抄起她桌上的练习本,刚要摔,突然,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能以一种平静、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情呢?想到这儿,我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我的心灵已经受到了伤害,我轻轻地将练习本放回她的桌子上,换来的是朋友无比惊诧的神情,看得出,她的心情也平静些了.“我们慢慢谈,好吗?”我问道.就在这时,班长手里举着一支和我那支一模一样的新钢笔,大声问:“昨天搞值日时发现了这支掉在地上的钢笔,这是谁的?”我心灵上的创伤似乎一下好了很多,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取过那支钢笔,递给朋友.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红着脸.“没关系,人人都有产生误会的时候,没事的.”我宽慰她.就这样,我们的友谊更深了. 有时,静静地想一想,人的生命不也像生鸡蛋一样吗?只有一次,说没就没了,想到这儿,我明白了,人,要懂得珍惜生命,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心灵也像生鸡蛋一样脆弱.但,人的一生中不会一路顺风,没有挫折,没有误会,没有阻碍,也没有困难,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并调整有时会受到伤害的心灵,才能体会到有滋有味的美好人生啊!鸡蛋是脆弱的,但人何尝又不是呢?。
四年级学生运用联想写作文的
四年级学生运用联想写作文的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洒在了四年级二班的教室里。
孩子们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文具,铅笔、橡皮、彩笔,还有那些刚刚翻开的作文本,上面还残留着新书的香味。
老师站在讲台前,声音平和地宣布:“今天的作文题目是‘运用联想’。
”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阵细碎的讨论声。
“联想?”小明转头看向他的同桌小华,眉头紧锁,“那是啥意思?”小华推了推眼镜,慢慢解释道:“就是你看到一样东西,然后想到另一件东西。
比如,你看到苹果,可能会想到牛顿。
”小明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笑容:“哦,那我看到橡皮就能想到擦掉错误。
”“没错!”小华点头,“你可以写一个关于橡皮怎么帮你改正错误的故事。
”老师看着孩子们,微笑着补充道:“记住,联想是一种让你们的想象飞翔的方式。
今天,让你们的思绪自由翱翔,通过联想来编织你们的故事。
”小明低下头,手中的笔开始在纸上舞动。
他想到了最爱的超级英雄电影,于是写道:“每当我看到雨后的彩虹,我就想到了超级英雄的斗篷,它们都是奇迹的象征……”小丽则是盯着窗外,想到了自己的宠物猫:“看到线团,我就想到了我家猫玩线团的样子,它总是那么好奇又笨拙……”教室里的气氛渐渐安静下来,只听见孩子们的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小华则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写着关于星星和宇航员的梦想。
时间在这样的氛围中缓缓流逝,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遥远的梦想、趣事或是小小的烦恼联系起来,创作出一个个独特的故事。
老师静静地走到每个孩子身边,偶尔点头,或是低声给出一些建议。
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温暖和鼓励,仿佛在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想象都是宝贵的。
就这样,在阳光和孩子们的想象中,一个又一个故事慢慢成形,就像是这个午后,被孩子们的笔触轻轻地、一点一点地绘制出来的美丽画面。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编者按】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
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
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
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
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文写作指导--相似联想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一、故事引入爱迪生借镜子美国的休伦埠是个依山傍水、风光绮丽的市镇。
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就住在这个市镇的郊区。
一天晚上,爱迪生的妈妈突然肚子疼得厉害。
爸爸赶紧请来医生,经过检查,断定是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动手术。
可是,爱迪生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怎么能动手术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妈妈的表情更加痛苦,豆大的汗珠从额前一滴一滴往下淌。
爸爸愁得用双手紧紧抱住头,医生急得在屋里踱来踱去。
“要是屋子里一下子亮起来该多好啊!”爱迪生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在这个生活困窘的家庭里,从哪儿找许许多多灯啊! ,忽然,他想起白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用块破镜片在阳光下晃来晃去,墙上不就出现很亮的光斑吗?想到这里,他跳起来对医生说:“叔叔,你快准备动手术吧!”说完,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爱迪生从邻居杰米家借来四面很大的镜子,放在病床四周,然后在每面镜子前面放上一盏煤油灯。
这一来,整个屋子都亮堂了。
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
爱迪生能想出这个办法靠的就是联想。
我们写作文也离不开联想,许多同学写不好作文,也往往是不会联想。
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联想的本领。
训练目标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写作中运用联想,能使作者不受时问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地选用材料,灵活地进行构思。
丰富文章内容。
许多触景生情的作品都是由联想产生的。
高尔基亲身参加大学生抗议俄国沙皇政府的游行示威,目睹沙皇政府的血腥镇压、革命先驱的勇敢搏击,于是联想到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在大海上勇敢地、高傲地飞翔,写成了散文诗《海燕》。
郭沫若由石榴的枝和叶,联想到梅树的枝干和杨柳的叶;由石榴的深红色的花,联想到这是“夏季的心脏”;由石榴的花瓣,联想到“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盛开的紫藤萝“从空中垂下”,联想到“像一条瀑布”;由眼前紫藤萝的“活泼热闹”,联想到f‘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架被拆掉的“不幸”。
这些文章之所以写得生动形象。
漫谈作文思维方法"联想"和"想像"的教学
生 情 , 回忆 等 等 。
( )想 像 : 2
下面 谈 谈 笔者通 过 培 养 学 生 “ 联想 ”和 “ 像 ”的 能力 想
来 解 决 学 生写 作 中无 话 可 说 的方 法 。
一
a )展 开 智慧 的 翅 膀去 浮想 联 翩 。如 : “ ”可 以想 像 为 0 足 球场 ,想像 自己发 生在 足 球场 上 的 动人 故 事 ,想 像 未来 世 界 里 的 宇宙 杯 足球 赛 … …
注释:
[1】巢 宗 祺 , 雷 实 , 陆 志 平 主 编 , ( 日制 义 务教 育 )语 丈 课 全
( 琳 孙
江 苏省 徐 州 市 第十 中学 2 1 0 ) 2 7 0
201 .0 1 2
能力 ,使他 们 最 终成 为 拥 有最 丰 富 的文 化 资源 、最广 阔的精
神 自由的 “ ” 。 人 最 后 ,从 评 价 角度 来 讲 ,评 价 不只 是 “ 查 学 生知 识 、 检
[ 3]刘墨 ,欧 阳芬主编 .初 中语文新课程 教 学法 [ .北京:开 MJ
明 出版 社 ,2 O ,1 . 03 1 6
激励 措 施 ,让 学 生 能 体验 到成 功 的 快乐 ,进而 激 发 学 生 的写 作兴 趣 和 写作 创 造 性 ,给 他们 以思 想 、言 论 的 自 由, 以求 达
[ 6] ( 日制 义 务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全 实验 稿 ) 【 .北 京 师 S】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 . 01 1 2 [ ]张 晓梅 , 张 英 宏 编 著 .初 中语 文 新 课 程 教 学 法 [ 7 M].首 都 师
是错 误 的 ”。 l 因此 , “ 有 价 值 的知 识 是 关 于 方 法 的 知 1 最
因果联想法写作文
因果联想法写作文
窗外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颗从空中从空中坠下,砸在窗台上,才能能发出很轻微的咳嗽的声响。
我望着窗外的雨景,思绪飘动,脑海中闪动帮我出主意一幅幅画面。
有过有一次,我独自一人走在放学的路上,天空突然间乌云汹涌澎湃,倾盆大雨突如其来地地地神灵提前一两天神灵降临,我躲在路边的一个小亭子里,又看了看雨水漫过马路,心中闪过一丝苦涩。
我总都总都觉得,生活感觉起来像这场忽然间其来的雨,让人措已然来不及手,突然间根本不无法去去想逃避。
但,雨过天晴,雨水会将路面冲刷得一丝不剩,空气中灿烂的笑容着泥土的芬芳,天空也变地十分沉稳。
这,不正像人生吗?困难、挫折竟像一场雨,只不过会给他非常如此短暂的瞬间的阴霾,但也会破去掉心中的污垢,让我们变地变得更加强大。
雨水滴答滴答,猛敲着窗台,彷佛在娓娓道出着什么。
我拿起笔,在笔记本上便写我的感悟,几个个记忆碎片,这个喜怒哀乐,在笔尖下流淌出,仿如与这雨声融为一体。
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阳光透过缝隙窗子云层,照射在雨后的世界,一切都异常十分清新。
我走下门外,深吸了一口气,感觉上能够得到着微风拂过脸庞,心中蕴满了期待。
是啊,万物都会有它自己的规律,得象这雨后的阳光,总会在阴霾不久又出现,而我们,也估计也也怀抱里期望,坚强地遇上生活中的阴晴圆缺,去静候未来的挑战。
联想型作文的写作
联想型作文的写作作者:曹阳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部分明确要求“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语文界权威人士就高考作文指出:“不要只关注一个,忽视了另一个。
”1999年高考作文是想象型作文,我们不可只关注想象型作文的写作训练,忽视了联想型作文的写作训练。
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了解联想型作文的写作特点,学会写联想型作文。
一、联想的桥梁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
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
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
当我们提到过去“四人帮”打着“反对‘师道尊严’”的幌子迫害广大人民教师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现在广大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对比联想”。
我们在分析阿Q这个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有时会想到孔乙己,而不会想到祥林嫂或《一件小事》中的那个车夫,为什么?因为阿Q和孔乙己在某些方面相近,和祥林嫂或车夫相去较远,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
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在社会生活中,这种联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把这种具体的联系点称之为“联想点”。
我们既要善于联想,又要善于准确把握联想点,为作文的构思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要准确把握什么是联想。
有两个要素:1、“有联系”;2、“另一个”。
如果两个事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那么这种联想是牵强附会的,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例如:从“绿”联想到黑板,虽然东绕西绕也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但已难以给人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联想物与本体必须是两个事物,不能是同一事物,否则,也不是成功的联想。
作文常用的几种联想方式
作文常用的几种联想方式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现象,应用相当广泛。
下面将作文中常用的几种联想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
如杜甫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运用的就是对比联想。
中学课文中的对比联想很多。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用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来反衬对比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
再如《苏州园林》,作者采用对比联想的写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效果极桂。
介绍布局,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与宫殿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求自然之美、自然之趣的特点。
对比联想的方面很多,几乎所有强调情境变迁的习作都用得上。
二、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相邻的事物因时间或空间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段文字:“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时,当你扛着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室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这一组排比句写的事情都发生在清晨,是因时间相同而生发的联想。
又如《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从看到“照相” 想到“抑扬顿挫的话”,这是由照片与说话者皆藤野引起的接近联想,借以抒写自己对老师的敬爱,老师对自己的激励。
作文中,围绕中心运用接近联想抒写生活,可以使事物更具层次感,并能准确地表述较为复杂的情感。
三、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由对一件事的感受引起的同该事物性质形态相似事物的联想。
如《绿》中写到“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栽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如何用五感联想法写作文
如何用五感联想法写作文《五感描写富贵竹》五感者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形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顿、尖等一切形态和形状颜色大,小多,少方向、行为、外貌。
声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一切声音,分发出声音,听见声音。
闻指嗅觉,是微粒在鼻黏膜中的反映,如香、臭。
味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包括苦、辣、酸、甜、咸鲜等各种味道。
触指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
下面是运用五感对室内花卉富贵竹进行描写的一段话。
富贵竹水培,玻璃瓶中,水满八成,水上面是绿色茎秆绿色叶子,水中是绿色茎秆棕色的根须;听一听,没有鸟语,没有虫鸣,亦无风声;嗅一嗅,一不香,二不臭;可有苦、辣、酸、甜、咸乎?安全第一,不曾品尝;摸一摸,瓶很硬,水很凉,茎秆硬,叶柔软。
一、“五段法”的基本结构“五段法”模式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小标题式。
全文分三个小标题,一个标题扣一个角度。
2、章节式。
全文分为三大章,以“一”“二”“三”标出。
3、隔行式。
全文分三节,每节间隔一行。
4、诗句引领式。
用三句诗分别引领三个部分。
5、三节连缀式。
没有明显标志,但有段首总括语或段末收束语、过渡语等,使层次显得非常清晰。
二、“五段法”作文的开头与结尾1、开头“五段法”作文的开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1)类比点题法,即首段用类比的方式引出全文主题。
这种形式一般是由自然现象入用,引出社会现象。
(2)比喻点题法。
即首段用精彩的比喻,最好是排比式或连喻式,以此来点明主旨。
这种形式可以由实到虚,增添文采。
(3)议论点题法,即在开头用一段精彩的议论来直接点题。
一般而言,这段议论一定要精辟有力。
(4)题记法,即设计一个精彩的题记,用精警的语言扣住话题,引出正文。
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题记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到位。
(5)情境引入法,即先设定一种情境,然后由这个特定情境自然展开,引出正文,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写自己在受到外界的某种触发,而后引发出一系列的联想。
作文写作中的联想和想象技法
作文写作中的联想和想象技法知识要点1、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生活是想象之源,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考试说明:1、想象技法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1)编创法。
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
一般记叙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不需要编故事。
如果写童话、小说、科幻故事或者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就得编故事了。
编制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尤其是童话、科幻故事、想象作文,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
真可谓无所不能有,无所不可有。
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
(2)组合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样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鲁迅讲的是文艺创作,对我们借助想象写好作文同样有指导意义。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移花接木”。
(3)扩展法。
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
扩展法的过程是:展开想象,让所要写的内容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接着,选词练句,用最恰当的语言对“浮现出来”的具体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
一般来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大都借助于扩展想象。
平时说的“添枝加叶”,就是扩展想象。
添加的“枝”和“叶”正是扩展的结果。
(4)梦幻法。
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
例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联想的写作方法
联想的写作方法【篇一:联想的写作方法】想象和联想-写作手法想象和联想都是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写作的基础之一。
没有想像和联想,也就没有作文,两者是写作的翅膀。
一、想像这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古籍年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意旨为轴心,使思想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也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写作的任何一个五一节都需要想像,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想象。
所以,要激发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离不开想像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云彩”、“渔帆”、“海滩”作陪衬物,编织了一幅美丽的海上日出图,楚楚动人,得了满分。
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独立创造出来的新形象的过程。
文学作品中创造的典型形象,科学的幻想以及学生对未来的理想等,都属于创造想象。
它不同于再造想象。
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是创造想象,而读者阅读了《阿q正传》后,头脑中呈现出阿q形象,则是再造想象了。
198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二000回母校》,就要求对十四年后的母校变化展开合理的想象,反映出对时间跨度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正确理解,科学的远见和辩证观点的确立,这就是创造性的想象作文。
高考设计再造性的或创造性的想象作文的命题,目的是测试两方面的能力——想象能力和描述画面(或情景)的能力。
测试想象力的有无或强弱,先看合理性,再看独创性。
评估合理性又着重在老先生所写的是否符合所规定的条件,有无悖反常理的地方;其次是对内容的评价,如是否有某种情调,含有某种理性的思考。
以1991年高考试题来说,“主体‘圆’和”和“陪衬物”等就是限制条件,两者是否能联系在一起,就得看是否符合客观条件,有无违背常理了。
情调如何,有无带给读者什么理性的思考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上述广西某考生的《红日》,其中写到“海面上粼粼的微波像一幅会飘动的红缎面,使人感到红日无穷的魅力”,这也算有了高昂的情调和给人以理性的启迪。
如何用感观联想写作文
如何用感观联想写作文英文回答:Sensory association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be used to evoke vivid memories, create immersive experiences, and connect with readers on a deeply emotional level. When writing, sensory association can be employed to enhance the descriptive power of language, making scenes and characters more tangible and engaging. By appealing to one or more of the five senses (sight, hearing, smell, taste, and touch), writers can transport readers into the world of their narrative, creating a sense of immediacy and authenticity.The use of sensory association is not limited to realism or sensory detail.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symbolic or metaphorical purposes. For example, a particular smell or tast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memory or emotion, allowing writers to evoke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heir readers. By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sensory association, writers can craft compelling stories thatlinger in the minds and hearts of their audience.Here are some tips for using sensory association effectively in your writing:Choose sensory detail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scene or character. Avoid using sensory details that are gratuitous or irrelevant, as this can distract readers from the story.Use specific and evocative language. The more specific and evocative your sensory details, the more vivid and impactful your writing will be.Appeal to multiple senses. Don't be afraid to use multiple senses in your writing. This can create a more immersive and multi-dimensional experience for readers.Use sensory association for symbolic or metaphorical purposes. Sensory details can be used to symbolize or foreshadow events, or to create emotional connections between characters or readers.中文回答:感官联想是一种强大的文学技巧,它能够唤起生动的记忆、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并且在情感层面上与读者产生共鸣。
用步骤和联想的方法写作文
用步骤和联想的方法写作文Writing an essay using a method that combines steps and associations can be a creative and effective way to express thoughts and ideas. 用步骤和联想的方法写作文可以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表达思想的方式。
To begin,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a topic that interests you and sparks your curiosity. Having a genuine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 will make the writing process more enjoyable and engaging. 首先,选择一个你感兴趣并激发好奇心的主题是很重要的。
对主题感兴趣会让写作过程更加愉快和有趣。
Once you have selected a topic, the next step is to brainstorm ideas and create a mind map. Mind mapping i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houghts and associations related to the topic, which can help organize and structure your essay. 选择了主题之后,下一步是头脑风暴和创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与主题相关的想法和联想的视觉表现,可以帮助组织和构建你的文章。
After creating a mind map, it is time to outline your essay by determining the main points and supporting details. The outline will serve as a roadmap for your writing, ensuring that your ideas flow logically and cohesively. 创建思维导图后,是时候通过确定主要观点和支持细节来概述你的文章了。
用生命化联想写作文怎么写
用生命化联想写作文怎么写绿的联想我最喜欢绿色,准确来说是淡绿色。
它淡淡的又不乏清纯的颜色,让我好生喜欢。
小时候,蓝天白云和学校外面充满浓郁绿色的草坪,就构成了我的童话世界。
我快乐在那里伴着宽敞的“蓝地毯”读书,我快乐在那里静静观赏使我深感清新自然的“地毯颜色”,我快乐在那里和坚硬的草儿一起互动阳光的洗澡。
那时的我,极其欢乐。
有时,深居城市的我们,望着眼前用钢筋水泥盖起来的高楼大厦,心里不免有些沉闷。
假如我们在这些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面增添一些绿色,或者在家里沏一壶茶,欣赏一抹绿在我们眼前随着水流摇摆,也许沉闷的心情马上就好很多。
在那时,我指出绿色就是欢乐的标志。
渐渐的,我的绿色的认知不只是欢乐这么直观了。
我不仅认为它是快乐的标志,还认为它是旺盛生命力的代表。
小草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赞颂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经过无数次原野之火的逼供,却永远火烧不掉下来它再造的意志及其它强劲的生命力。
恰好相反,如果当时小草没挺过野火的磨练,那它就不能获得我们的歌颂,不能获得白居易为它而并作的诗,它更有可能遭绝种。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经不起大风大浪,那么在社会上就永远没有立足之地。
更别说为社会,为家庭,甚至是为自己,都不会有什么贡献。
当年安时,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存有什么使自己深感自豪的呢?所以我们须要这种生命力,须要这种绿色!清爽的绿色,就像是一只小手,圆胖我渡过一段欢乐时光。
温暖的绿色,就像是一张宽敞的床,使我在嘈杂的世界里不能显得疲倦。
朦胧的绿色,就像一条小船,让我安稳地驶向人生的彼岸。
绿的联想如果要问我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绿色。
”但是,我讨厌绿色,并不只讨厌它的颜色。
蓝,寓意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当你漫步在青山,草原,柳林,湖边的时候,眼前肯定是一片,甚至是一大片绿色。
此刻,面对着这可爱的大自然,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呢?你一定会的。
因为这绿景,可以并使你心旷神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写作中的联想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和借鉴必不可少。
然而有了生活,读了一些书就能写出好文章来吗?作家丛维熙与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去海防前线参观,见到大炮口上插着一束鲜花,心中顿时有所触动,回京后写了一篇散文《大炮与鲜花》。
这位朋友读了文章后对丛说:“我的生活经验也是够丰富的了,文字功底也并不比你差,你所描写的景物我们一同看到了,为什么你能写出文章来,而我却不能呢?”这位朋友的话的确令人深思。
一些高中生,写不出见解独到,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文句流畅的文章来,甚至一提起笔来就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搜索枯肠,勉强成篇,也往往是形成“瘪三”,丑陋难看的八股文。
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生活枯燥,知识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看来也不尽然。
从他们懂事起到现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应当还是不少的。
是读书太少,缺少借鉴吗?也并非全是这样,不算他们在小学阶段读过的课文,也不算他们在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光是中学阶段的课文就近四百篇。
四百篇,一个多可观的数字啊!那么既然他们也有生活,有借鉴,又为什么写不出情文并茂的佳作来呢?我认为,这些高中生写不出好文章,也如丛维熙的那位朋友一样:没有翩翩的联想而文思迟滞。
没有较强的联想能力,生活和写作、读书和写作就会是互不贯通的几潭死水。
没有联想就没有文学,这是高尔基曾经阐述过的道理。
古人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就是讲的联想的功夫。
联想,就是把生活经验,书本知识和写作相互贯通,融合为一的过程,它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于心中,昔日的储备浮现于脑际,从而注入笔端,写成文章。
联想,是一面聚焦镜,能帮助作者更好地确立主题。
我们的学生平日总认为日常生活平庸无奇,没有色彩,没有文学味。
其实,这是把事物看得太单一、太孤立、太静止的原故。
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是发展变化的,是彼此联系的。
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目前到长远地去展开联想,就会从中悟出最本质的东西,发现一种最美的思想,从而将文章主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联想,它又是点燃记忆仓库的火把,它能帮助作者大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
作者在平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许多来自生活和书本的材料。
这些储藏在记忆仓库中的材料,似乎是无用的,互不相干的,而当被一个偶然的机遇触发的时候,记忆就会被联想的火把点燃而熊熊燃烧起来,这些平时被尘封的材料瞬间就能放出夺目的光辉,促使作者用主题的红线把它们贯串起来,而成为一篇文章的血肉。
联想也是开启作者文思的一把钥匙,要把一篇文章写得优美、生动,是离不开这把钥匙的。
一个深奥的道理往往打个通俗的比方就能说得清楚明白,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借助于一个生动的形象就能使读者有一个鲜明的印象。
遣辞造句,布局谋篇等等,哪一个方面不要借助联想呢?联想对于写作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那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联想呢?如果说生活就是一张巨大的网,那么,每个事物就是一个网结。
我们在表现某一个事物的时候,就以这个事物为出发点,沿着一定的线索和方向去充分地展开我们的联想。
一是对事物本身进行纵向的联想。
任何事物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但要真正了解其现实的情形,还要尽可能地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把历史和现实放到一起来思索,这样,才能开掘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才会深刻。
二是对事物进行横向的联想。
前面我们讲过,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制约的。
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它的周围环境分不开的。
即使某些事物在平常看来,似乎没有一点联系,但当我们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以联系点作为媒介,就能把它们联想到一块来。
池塘里的几片荷叶与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有联系吗?有,那自然舒展之美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点。
门前一口水井与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该是不沾边儿了吧,然而,善于联想的郭沫若却能从中找到联系点――那种叮咚作响的清韵。
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个叮咚作响的联系点,使他在描写水井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
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去进行纵横联想,我们的文思就会活跃起来,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起来就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了。
当然,所谓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想还只是对事物的整体而言,具体说来,还要做到下面的几个结合。
一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合。
一个高中生,不管怎么说在这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积累了,写作时,就要善于结合这两方面去进行联想,细细想一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哪些与你的文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往往有这种情况,当我们凝神细想的时候,记忆中的一个平常的人,一件平凡的事,甚至一丝微微的风,一片淡淡的云,一株小小的草,一块无声的瓦片都会触发你的灵感,使你文思泉涌。
反过来,当我们在联想到书本上的材料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与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会惊人的相似,甚至书中的那些人、事、物、场景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个人、事、物、场景的再现;而某种理论又恰好是你从生活中发现的材料的精辟概括。
你联想到的这些材料,或者能给文章的立意提供依据;或者直接引进来而成为你的文章的血肉。
这样,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在写作中就得到了融合统一。
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的这首诗历来为文学家所称道。
确实,它形象地说明了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对于创作的根本意义。
你要表达某种思想,就必须多线索多侧面地去联想客观事物,用客观事物来证明你的观点,表现你的主题,抒发你的情感。
相反,当你在生活中被某一个客观事物触动时,你将用这个事物表达你怎样的观点?怎样的感情?为了表现这种观点和感情,你将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描写或者陈述这个事物?作家李存葆到部队采访,发现了一张战士的“欠账单”,对这样一个材料,一般人也许会因认为没有多大价值而失之交臂。
但李存葆却从这张普通的“欠账单”上挖掘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刻主题,并以此为契机,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
我们不难设想:以这张“欠账单”为出发点,作者展开了多么丰富的联想啊!三是抽象和形象的结合。
一般说:某种思想,某个道理,某一概念总是抽象的,理念的东西,带有较普遍的意义。
怎样来表达它呢,这除了进行理性的思维和理论的分析外,往往还要借助形象来表达。
“她的歌唱得多好啊!”这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括,到底怎么个好法,读者难于有个鲜明、生动的印象,但刘鹗却借助形象把这个“好”写活了。
你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王小玉说书(唱歌)的:“……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烫斗烫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越唱越高像一根钢丝抛入天际……几层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超。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尺,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像用烫斗烫过”,“像吃了人参果”,这是何种感人的歌声啊!把节节高起的歌声比作登泰山又是何等形象!这里,不通过作者“心游万仞”的联想,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当然,写作也离不开理性的思维。
当众多的具体的形象的材料摆在我们的面前,怎样通过这些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这就有必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理性的思维,从中抽象或者总结出普遍的意义来。
这样,这些形象的材料才不会是一堆散乱的珍珠,而是用理性思维这根彩线把这些珍珠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血肉。
四是正面和反面的结合。
客观事物总是良莠并存,鱼龙混杂的,正义和邪恶,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没有冬天的严寒,怎么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没有高衙内、陆谦的卑鄙狠毒、步步相逼,怎么体现林冲的忍无可忍、正义凛然?没有杜十娘的怒沉百宝、抱匣跳江,怎么体现李甲的眼内无珠、负心薄?对于同一个事物,作者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立意不同,对这个事物所作的结论也往往会大相径庭。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名诗,无论是言情还是述志,一般来说,都总是美好的象征;然而有人说“蜡烛一触到火的考验,就流下了软弱的泪水”,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独到的联想吧。
五是点和面的结合。
一篇文章,必须有面的材料,内容才有广度,同时也必须有点的材料,思想才有深度。
在报告文学《包身工》中,作者从面上描写了包身工们住的、吃的和工作条件,使我们看到了她们那种非人的生活情景。
但作者并非以此为满足,在这众多的包身工中着力描写了一个叫“芦柴棒”的小姑娘,她已经被折磨得形同骷髅,连搜身婆都因怕做恶梦而不愿意挨近她。
而可怜的“芦柴棒”正是千万个包身工的悲惨命运的缩影啊!这样通过点面材料的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的生活有了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对那种罪恶的制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而激发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以上主要从五个方面讲了联想的一般途径。
总之,写作的时候必须开动我们的思维机器,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联想,只要是与题目有一丝儿关系的材料,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抽象的还是形象的,书本上的还是生活中的,点上的还是面上的都要“拿来”,做到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一概为我所用。
这样,文思才会涌动起来,材料才会丰富起来,立意才会高远起来,生活和写作,读书和写作就会互相贯通而为一溪潺潺的流水了。
邱先进,男,中学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南宁乡。